CN204905662U -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 Google Patents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05662U
CN204905662U CN201520672186.5U CN201520672186U CN204905662U CN 204905662 U CN204905662 U CN 204905662U CN 201520672186 U CN201520672186 U CN 201520672186U CN 204905662 U CN204905662 U CN 204905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ion
negative oxygen
electrode
wind tunnel
quo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721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延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6721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05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05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0566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包括一纵截面为U型的金属圈,在金属圈的U型凹槽内填充有一圈纤维束,纤维束与金属圈通过导电胶紧密胶合,所述纤维束由微米量级的碳纤维或富勒烯纤维组成。本实用新型电极提高了负氧离子的产率,大大降低了臭氧分子的产生,利用强劲的变向空气流,将产生的高浓度的负氧离子输送到非常远的空间为人所呼吸,提高了负氧离子利用率,无需过滤网,简化了本实用新型负氧离子发生机结构,减小了体积。

Description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背景技术:
目前负氧离子发生机通常直接采用柱状或针状金属针作为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负氧离子产率的高低及臭氧分子产生的水平取决于施加到金属电极上的电压高低,过高的负高压不仅易于产生负氧离子,则更有易于产生臭氧分子,人体吸取过多臭氧易中毒,另外,金属针尖端容易氧气,失去尖端放电作用。为降低臭氧分子的产率,目前,许多负氧离子发生机在每一根金属线或针状金属电极表面包裹几万至几十万根的碳纤维或富勒烯纤维用作发射电极,这种结构的发射电极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臭氧的产率,但是因结构的原因可以固定的碳纤维或富勒烯纤维的数量极其有限,如果在每一根金属线或针状电极上固定太多碳纤维或富勒烯纤维,远离金属线或针的碳纤维或富勒烯纤维就不能获得足够高的负高压电场强度,这些碳纤维或富勒烯纤维就不会发射电子,也就无负氧离子产生,显然这将导致负氧离子的产率较低。由于目前的金属线或针上固定的炭纤维或富勒烯纤维束的表面面积小,这就导致吸附带正电臭氧分子的能力较低,仍然存在臭氧分子浓度高的问题,仪器仍然需用臭氧分子过滤网。另外,这种金属线或针状金属电极表面包裹碳纤维或富勒烯纤维的电极无法借助强劲空气流输送产生的负氧离子到更远空间,负氧离子输送距离近。
现有的负氧离子发生机产生的负氧离子在仪器出口处极容易就被空气中的各种颗粒(如尘埃和细菌分子等)复合掉,负氧离子的输送距离近,以致于在仪器出口远处的空间所剩无几。因此,负氧离子很难传输到更远的空间为人所呼吸,并未对人们身体健康发挥多大作用,与此同时,同样不能输运到远处的臭氧分子的浓度将会愈聚愈高,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为了降低负氧离子发生机产生的臭氧分子浓度,普遍地都在负氧离子出口处增设过滤网。增设过滤网虽然对抑制臭氧分子深度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降低臭氧分子浓度的同时,也严重地降低了的负氧离子的浓度和减小了负氧离子的输送距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它结构设计合理,提高了负氧离子的产率,大大降低了臭氧分子的产生,利用强劲的变向空气流,将产生的高浓度的负氧离子输送到非常远的空间为人所呼吸,提高了负氧离子利用率,无需过滤网,简化了本实用新型负氧离子发生机结构,减小了体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包括一纵截面为U型的金属圈,在金属圈的U型凹槽内填充有一圈纤维束,纤维束与金属圈通过导电胶紧密胶合,所述纤维束由微米量级的碳纤维或富勒烯纤维组成。
一种使用上述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包括一风洞洞体以及罩设在风洞洞体外的外壳,风洞洞体的一端为空气入口,另一端为还原空气出口,在空气入口和还原空气出口之间的风洞洞体内设有一设置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的空气还原口,在空气还原口的中心处通过安装架设有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在空气入口处设有入口风扇,由空气入口至空气还原口的风洞洞体内径连续平滑递减,还原空气出口的内径与空气入口的内径相同,由空气还原口至还原空气出口的风洞洞体内径连续平滑递增,负高压电源设于外壳外侧,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的金属圈与负高压电源通过导线相连。
在空气还原口与空气入口之间的风洞洞体内壁上沿轴向设有若干个同一旋向的来复线式螺旋沟槽。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结构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电极采用微米量级的碳纤维或富勒烯纤维加大发射电极尖部的曲率(尖度),增强尖部局域场强,来提高负氧离子产率,因为尖部局域场强越强愈容易产生负氧离子;纤维束成圈状排列,每根碳纤维均可在负高压下发射电子,由于本实用新型发射电极结构的原因,可固定的碳纤维的数量相对于以金属线或针电极为基础的一束碳纤维大大增多,增加了发射电子的能力,提高了负氧离子产率,圈状的纤维束也增大了负高压电场分布区域,负高压电场分布区域愈大,吸附捕获电离的臭氧分子和其它有害分子的能力就愈大;金属圈和圈状纤维束构成的较大的电极表面积,提高了吸附一次电离形成的臭氧分子和多次反复电离臭氧分子成为负氧离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负氧离子产率和更有效地抑制臭氧分子产生,使负氧离子发生机无需安装过滤网,简化了结构,减小了体积;本实用新型电极的中部是金属圈围城的通孔,可供助通过电极圈的强劲的空气流降低发射电子的动能,从而也非常有效地抑制臭氧产生和将负氧离子输运到更远的空间;本实用新型负氧离子发生机利用风洞效应和弹道效应产生强劲的高速变向旋转空气流,将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产生的负氧离子输送到非常远的空间为人所呼吸,使负氧离子真正被人们有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负氧离子发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圈,2、U型凹槽,3、纤维束,4、风洞洞体,5、外壳,6、空气入口,7、还原空气出口,8、空气还原口,9、入口风扇,10、负高压电源,11、来复线式螺旋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3所示,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包括一纵截面为U型的金属圈1,在金属圈1的U型凹槽2内填充有一圈纤维束3,纤维束3与金属圈1通过导电胶紧密胶合,所述纤维束3由微米量级的碳纤维或富勒烯纤维组成。
如图4所示,一种使用上述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包括一风洞洞体4以及罩设在风洞洞体4外的外壳5,风洞洞体4的一端为空气入口6,另一端为还原空气出口7,在空气入口6和还原空气出口7之间的风洞洞体1内设有一设置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的空气还原口8,在空气还原口8的中心处通过安装架设有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在空气入口6处设有入口风扇9,由空气入口6至空气还原口8的风洞洞体1内径连续平滑递减,还原空气出口7的内径与空气入口6的内径相同,由空气还原口8至还原空气出口7的风洞洞体4内径连续平滑递增,负高压电源10设于外壳5外侧,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的金属圈1与负高压电源10通过导线相连。
使用本实用新型负氧离子发生机时,启动入口风扇9,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通电,利用内径变化的风洞洞体4能改变气流方向和加速气流流速的特性,即利用风洞效应,在风洞洞体4内产生强劲的变向空气流,将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产生的负氧离子输送到非常远的空间为人所呼吸。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通过基座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架上,这样在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损坏后,可将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连同基座一同更换。
在空气还原口8与空气入口6之间的风洞洞体4内壁上沿轴向设有若干个同一旋向的来复线式螺旋沟槽11。通过在内径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风洞洞体4内设置来复线式螺旋沟槽11,将风洞效应和弹道相应结合一起,在风洞洞体4内产生强劲的高速变向旋转空气流,与只利用风洞效应相比,可将产生的负氧离子输送到更远的空间为人所呼吸。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3)

1.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纵截面为U型的金属圈,在金属圈的U型凹槽内填充有一圈纤维束,纤维束与金属圈通过导电胶紧密胶合,所述纤维束由微米量级的碳纤维或富勒烯纤维组成。
2.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风洞洞体以及罩设在风洞洞体外的外壳,风洞洞体的一端为空气入口,另一端为还原空气出口,在空气入口和还原空气出口之间的风洞洞体内设有一设置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的空气还原口,在空气还原口的中心处通过安装架设有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在空气入口处设有入口风扇,由空气入口至空气还原口的风洞洞体内径连续平滑递减,还原空气出口的内径与空气入口的内径相同,由空气还原口至还原空气出口的风洞洞体内径连续平滑递增,负高压电源设于外壳外侧,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的金属圈与负高压电源通过导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机,其特征在于:在空气还原口与空气入口之间的风洞洞体内壁上沿轴向设有若干个同一旋向的来复线式螺旋沟槽。
CN201520672186.5U 2015-08-31 2015-08-31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05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72186.5U CN204905662U (zh) 2015-08-31 2015-08-31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72186.5U CN204905662U (zh) 2015-08-31 2015-08-31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05662U true CN204905662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27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72186.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05662U (zh) 2015-08-31 2015-08-31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056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1980A (zh) * 2015-08-31 2015-12-16 刘延兵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CN108123369A (zh) * 2017-12-19 2018-06-05 北京众清科技有限公司 负离子发射端及负离子发射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1980A (zh) * 2015-08-31 2015-12-16 刘延兵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WO2017035962A1 (zh) * 2015-08-31 2017-03-09 刘延兵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CN105161980B (zh) * 2015-08-31 2017-05-17 刘延兵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CN108123369A (zh) * 2017-12-19 2018-06-05 北京众清科技有限公司 负离子发射端及负离子发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1980A (zh)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CN205265040U (zh) 一种正负离子发射装置
CN204905662U (zh)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CN101882758B (zh) 负离子转换器
CN202121206U (zh) 小粒径高活性生态负氧离子生成机
CN202263222U (zh) 一种高强度电场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1656248U (zh) 负离子转换器
CN204130907U (zh) 一种空气负离子发生器
JP6714139B2 (ja) イオン風発生モジュールの放電針と金網の配置方法及びイオン風発生モジュール
CN202721338U (zh) 一种利用压电变压器升压的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
CN207320571U (zh) 一种负离子转换器
CN107809064A (zh) 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CN108204651B (zh) 离子送风设备
CN108571427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防雷装置
CN207153346U (zh) 一种负离子除霾结构
CN202111367U (zh) 离子变换器
CN204890712U (zh) 一种基于风洞和弹道效应的清新空气机
CN206337171U (zh) 一种吸具及拉丝生产线
CN204902033U (zh) 一种基于风洞效应的清新空气机
CN102386564B (zh) 离子变换器
CN203007531U (zh) 一种前罗拉加湿装置
CN207877968U (zh) 一种改良型涡流纺纱装置
CN207218013U (zh) 负离子发生装置及负离子面罩
CN205731635U (zh)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无臭氧集尘腔体结构
CN205731631U (zh)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颗粒物高效带电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5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