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1796U - 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01796U
CN204901796U CN201520602982.1U CN201520602982U CN204901796U CN 204901796 U CN204901796 U CN 204901796U CN 201520602982 U CN201520602982 U CN 201520602982U CN 204901796 U CN204901796 U CN 204901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extrusion head
width
burning boiler
coal bur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029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贤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029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01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01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017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和系统,属于排渣技术领域。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用于设置在燃煤锅炉的渣井的出口与钢带输渣机之间,包括箱体、支撑在箱体内的隔栅和位于隔栅上方的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相邻的第一对挤压头和第二对挤压头,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且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尺寸设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一对挤压头完全打开时所述钢带输渣机能够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的挤压头尺寸设置合理,使用时能够避免钢带输渣机重载压死。

Description

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渣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炉底排渣装置属干式排渣系统,其功能包括预冷却大渣块、破碎大渣块、检修时关断渣井三大作用。炉底排渣装置设置在燃煤锅炉的渣井出口与钢带输渣机之间,其通常包括箱体、支撑在箱体内由多根耐热金属杆组成的隔栅和位于隔栅上方用来水平移动挤压炉渣的多对挤压头。超过隔栅净空间隔尺寸的大渣块落在隔栅上实现预冷却功能;每对挤压头合拢过程实现破碎大渣块功能;完全合拢到位实现关断渣井作用,挤压头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1’为连接销轴,2’为推杆,3’为挤压头,4’为隔栅。
现有技术对炉底排渣装置的挤压头数量设置和结构尺寸均无强制性要求。当燃煤锅炉干式排渣系统后续设备检修时,需关闭渣井出口以拦截接续下落的热炉渣。安装在渣井出口的炉底排渣装置的多对挤压头完全合拢起到关断渣井的作用,检修完毕后再打开挤压头,此时渣井内存储了4h~8h的锅炉排渣量,需要人工控制缓慢的打开挤压头,否则大量干渣容易瞬时倾泻流入钢带输渣机上,超过钢带输渣机的输渣能力,极容易造成钢带输渣机重载压死。然而,由于现场环境复杂,较难实现准确的人工控制,仍会经常出现钢带输渣机重载压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钢带输渣机重载压死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和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用于设置在燃煤锅炉的渣井的出口与钢带输渣机之间,包括箱体、支撑在箱体内的隔栅和位于隔栅上方的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相邻的第一对挤压头和第二对挤压头,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且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尺寸设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一对挤压头完全打开时所述钢带输渣机能够稳定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L1的计算公式为:
0.8×1/2×(2L1+2H/tana)×H×1/2×(B+C)﹤Q,
其中,H为所述渣井内容渣的高度,а为干渣静摩擦角,B为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C为所述渣井的底部的炉渣堆积的宽度尺寸,Q为所述钢带输渣机的满载启动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600mm-800mm,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为800mm-160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1.25-2.5倍,所述第一对和第二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相同。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包括渣井,所述渣井具有两个出口,每个出口均设置有一台上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
进一步的,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是这样的: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000mm-1500mm,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或者,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是这样的: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等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进一步的,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是这样的:挤压装置还包括与第三对挤压头相邻的第四对挤压头,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等于第四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000mm-1500mm,第三对和第四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第三对和第四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进一步的,所述渣井的一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1=90°,另一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2=60-80°;
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中心线与所述渣井的上端口的中心线偏心设置,偏心距离为200mm-800mm。
一种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用于600MW机组的锅炉,包括渣井,所述渣井具有三个出口,每个出口均设置有一台上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
进一步的,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或三台是这样的: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000mm-1500mm,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或者,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或三台是这样的: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等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进一步的,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或三台是这样的: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第三对挤压头相邻的第四对挤压头,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等于第四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000mm-1500mm,第三对和第四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第三对和第四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进一步的,所述渣井的一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1=90°,另一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2=60-80°;
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中心线与所述渣井的上端口的中心线偏心设置,偏心距离为200mm-800mm。
一种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用于1000MW机组的锅炉,包括渣井,所述渣井具有四个出口,每个出口均设置有一台上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
进一步的,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或三台或四台是这样的: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000mm-1500mm,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或者,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或三台或四台是这样的: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等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进一步的,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或三台或四台是这样的:挤压装置还包括与第三对挤压头相邻的第四对挤压头,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等于第四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000mm-1500mm,第三对和第四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第三对和第四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进一步的,所述渣井的一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1=90°,另一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2=60-80°;
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中心线与所述渣井的上端口的中心线偏心设置,偏心距离为200mm-80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当燃煤锅炉干式排渣系统后续设备检修完毕后,需要打开挤压头时,先打开第一对挤压头,由于第一挤压头的尺寸设置的足够小,打开第一对挤压头后的积渣量小于钢带输渣机的稳定运行渣量,可以使得当第一对挤压头完全打开时钢带输渣机能够稳定运行,然后打开第二对挤压头,由于打开第一对挤压头后,大部分积渣都已倾泻到钢带输渣机上,因此打开第二对挤压头后下落的积渣量也小于钢带输渣机的稳定运行渣量,可以保证该带输渣机的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的挤压头尺寸设置合理,使用时能够避免钢带输渣机重载压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挤压头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挤压头合拢关闭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卸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无偏心设置卸渣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偏心设置卸渣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11,如图1至图7所示,用于设置在燃煤锅炉的渣井9的出口与钢带输渣机10之间,包括箱体2、支撑在箱体2内的隔栅4和位于隔栅4上方的挤压装置3,挤压装置3包括相邻的第一对挤压头31和第二对挤压头32,第一对挤压头31的宽度小于第二对挤压头32的宽度,且第一对挤压头31的尺寸设置成使得当第一对挤压头31完全打开时钢带输渣机10能够稳定运行。
现有技术中安装在渣井出口的炉底排渣装置的多对挤压头完全合拢起到关断渣井的作用,检修完毕后再打开挤压头,此时渣井内存储了4h~8h的锅炉排渣量,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对挤压头的数量和结构尺寸均无强制性的要求,挤压头一般设置成2-3对且各对尺寸相同,然而,由于渣井出口尺寸较大,这样设置的每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也较大,极容易造成钢带输渣机重载压死。因此有必要合理设计挤压头的数量和尺寸,避免钢带输渣机重载压死。
本实用新型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当燃煤锅炉干式排渣系统后续设备检修完毕后,需要打开挤压头时,先打开第一对挤压头,由于第一挤压头的尺寸设置的足够小,打开第一对挤压头后的积渣量小于钢带输渣机的稳定运行渣量,可以使得当第一对挤压头完全打开时钢带输渣机能够稳定运行,然后打开第二对挤压头,由于打开第一对挤压头后,大部分积渣都已倾泻到钢带输渣机上,因此打开第二对挤压头后下落的积渣量也小于钢带输渣机的稳定运行渣量,可以保证该带输渣机的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的挤压头尺寸设置合理,使用时能够避免钢带输渣机重载压死。其中,打开挤压头可以采用就地操作或远程操作。
如图2所示,炉底排渣装置挤压头合拢关闭装置结构示意图中,1是摄像监控装置,2是箱体,3是挤压装置,4是隔栅,5是检测装置,6是液压泵站,7是液压管路,8是液压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5所示,第一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L1的计算公式为:0.8×1/2×(2L1+2H/tana)×H×1/2×(B+C)﹤Q,其中,H为渣井内容渣的高度,а为干渣静摩擦角,B为第一对挤压头31的开度尺寸,C为渣井9的底部的炉渣堆积的宽度尺寸,Q为钢带输渣机的满载启动能力,可取20t。对于特定的项目H、C、L为已知量,其中L是由H和干渣静摩擦角a决定,一般情况下H取4m,B取1.4m,C取2B,L=L1+2H/tana=L1+4.61。根据上述公式和数据可以计算得出L1<0.67m。
这种挤压头尺寸的设置可以使得当完全打开第一挤压头时,排渣口上方的积渣流入钢带输渣机内,流入的渣量小于钢带输渣机的稳定运行量,从而可以避免钢带输渣机重载压死。当然,渣井的形状也可以是倒圆台形或截头圆锥形或其他形状。其中,挤压头的开度尺寸B应该稍微大于锅炉喉口尺寸,保证从锅炉掉下的大渣块顺利通过炉底排渣装置。
优选的,第一对挤压头31的宽度尺寸为600mm-800mm,第一对挤压头31的开度尺寸为800mm-1600mm。对于特定项目,其中H、C、L均为已知量,其中L是由H和干渣静摩擦角决定,一般情况下H取4m,B取1.4m,C取2B。因此根据计算和工程经验,可以得出宽度尺寸L1的优选尺寸为600mm-800mm,开度尺寸优选为800mm-1600mm。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对第一对挤压头的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后,已经能够避免第一对挤压头打开后钢带输渣机重载压死的问题,由于渣井内的炉渣已经大量的沿着第一对挤压头流出,所以对第二对挤压头的尺寸已经基本不用再做过多考虑。然而,发明人经过细心研究发现,当渣井内炉渣较粘或者存在大渣块时,偶尔(概率较低,但的确存在)会发生这种情况,即:打开第一对挤压头后,炉渣没有顺利排出,被卡在第一对挤压头的开口处,这时只有打开第二对挤压头后,炉渣才能顺利排出,故优选对第二对挤压头的尺寸也进行一定的设计,即:第二对挤压头32的宽度尺寸为第一对挤压头31的1.25-2.5倍,第一对挤压头31和第二对挤压头32的开度尺寸相同。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用于300MW机组的锅炉,包括渣井9,渣井9具有两个出口,每个出口均设置有一台上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11,挤压装置3还可以包括与第二对挤压头32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33。
对于300MW机组的锅炉,工程使用过的两台炉底排渣装置的组合方式有2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大型炉底排渣装置等,其他可能的组合方式有1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大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大型炉底排渣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小型炉底排渣装置包括小、中和大三对挤压头,中型炉底排渣装置包括小、大、大三对挤压头,大型炉底排渣装置包括小、中、大、大四对挤压头。并且,此处所述的小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600mm-800mm,开度尺寸为800mm-1600mm,小挤压头对应上文的第一对挤压头;中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000mm-1500mm,开度尺寸为800mm-1600mm,中挤压头对应上文的第二对挤压头;大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开度尺寸为800mm-1600mm,大挤压头对应上文的第三对挤压头。图3中,L1指的是第一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L2指的是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L3指的是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如图7所示,渣井9的一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a1=90°,另一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a2=60-80°;渣井的形状和两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不仅使得积渣容易掉落,下渣顺畅,尤其适合在底渣较黏的工况。而且在掉落的过程中部分积渣掉落到渣井的一个侧壁上,然后掉落到钢带输渣机上,这种设置方式可以起到缓解所有积渣直接掉落到钢带输渣机上对钢带输渣机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避免钢带输渣机压死。这种设置同样适用于下文用于600MW机组的锅炉和1000MW机组的锅炉的炉底排渣装置中。
如图6所示,炉底排渣装置中心线(即钢带输渣机中心线)和锅炉炉膛中心线无偏心设置或设置距离不合理,大渣掉落时直接冲击炉底排渣装置及钢带输渣机,对炉底排渣装置和钢带输渣机的寿命均不利。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11的中心线与渣井的上端口的中心线优选偏心设置,偏心距离可以为200mm-800mm。该偏心距离的设置可以防止大渣直接冲击炉底排渣装置和钢带输渣机,延长其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如图1至图7所示,用于600MW机组的锅炉,包括渣井9,渣井9具有三个出口,每个出口均设置有一台上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11,挤压装置3还可以包括与第二对挤压头32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33。
对于600MW机组的锅炉,工程使用过的三台炉底排渣装置的组合方式有3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3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大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大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大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大型炉底排渣装置;3台大型炉底排渣装置等,工程还使用过四台炉底排渣装置的组合方式,可能的组合方式有4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如图1至图7所示,用于1000MW机组的锅炉,包括渣井9,渣井9具有四个出口,每个出口均设置有一台上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11,挤压装置3还可以包括与第二对挤压头32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33。
对于1000MW机组的锅炉,工程使用过的四台炉底排渣装置的组合方式有4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4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大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2台大型炉底排渣装置;3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3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3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大型炉底排渣装置;3台大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3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小型炉底排渣装置;3台大型炉底排渣装置1台中型炉底排渣装置;4台大型炉底排渣装置。
具体的,小型炉底排渣装置、中型炉底排渣装置和大型炉底排渣装置的结构和上文的小型炉底排渣装置、中型炉底排渣装置和大型炉底排渣装置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600MW机组和1000MW机组的锅炉,工程中使用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中心线与渣井的上端口的中心线均优选偏心设置,这种设置的有益效果上文已经详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上文所述的各对挤压头的开启速度优选小于10m/min。这样挤压头的开启速度设置和挤压头的尺寸大小配合使用,可以进一步避免输渣机压死的情况出现。
上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进行卸渣控制的一种方法,需要卸渣时,先打开一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第一对挤压头,再逐一打开其他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第一对挤压头,之后同样依次逐一打开所有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其他各对挤压头。卸渣时,先缓慢打开第一台设备的小挤压头,并按预设程序缓慢开启打开,让积渣缓慢的流入到钢带输渣机内,其操作方法可以采用就地操作或远程操作。再打开第二台炉底排渣装置的小挤压头。然后依次打开其他的挤压头,做到有序开启,控制渣量缓慢流入钢带输渣机。这种控制方法可以避免卸渣控制方法不当而引起钢带输渣机压死现象。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用于设置在燃煤锅炉的渣井的出口与钢带输渣机之间,包括箱体、支撑在箱体内的隔栅和位于隔栅上方的挤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相邻的第一对挤压头和第二对挤压头,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且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尺寸设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一对挤压头完全打开时所述钢带输渣机能够稳定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L1的计算公式为:
0.8×1/2×(2L1+2H/tana)×H×1/2×(B+C)﹤Q,
其中,H为所述渣井内容渣的高度,а为干渣静摩擦角,B为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C为所述渣井的底部的炉渣堆积的宽度尺寸,Q为所述钢带输渣机的满载启动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600mm-800mm,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为800mm-16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所述第一对挤压头的1.25-2.5倍,所述第一对和第二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相同。
5.一种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用于300MW机组的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渣井,所述渣井具有两个出口,每个出口均设置有一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是这样的: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000mm-1500mm,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或者,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是这样的: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等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是这样的:挤压装置还包括与第三对挤压头相邻的第四对挤压头,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等于第四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000mm-1500mm,第三对和第四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第三对和第四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渣井的一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1=90°,另一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2=60-80°;
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中心线与所述渣井的上端口的中心线偏心设置,偏心距离为200mm-800mm。
9.一种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用于600MW机组的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渣井,所述渣井具有三个出口,每个出口均设置有一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或三台是这样的: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000mm-1500mm,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或者,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或三台是这样的: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等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或三台是这样的: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第三对挤压头相邻的第四对挤压头,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等于第四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000mm-1500mm,第三对和第四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第三对和第四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渣井的一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1=90°,另一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2=60-80°;
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中心线与所述渣井的上端口的中心线偏心设置,偏心距离为200mm-800mm。
13.一种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用于1000MW机组的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渣井,所述渣井具有四个出口,每个出口均设置有一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或三台或四台是这样的: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000mm-1500mm,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或者,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或三台或四台是这样的: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挤压头相邻的第三对挤压头,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等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和第三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中的一台或两台或三台或四台是这样的:挤压装置还包括与第三对挤压头相邻的第四对挤压头,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小于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三对挤压头的宽度等于第四对挤压头的宽度,第二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000mm-1500mm,第三对和第四对挤压头的宽度尺寸为1500mm-2000mm,第二对、第三对和第四对挤压头的开度尺寸均为800mm-160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燃煤锅炉炉底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渣井的一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1=90°,另一侧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2=60-80°;
所述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的中心线与所述渣井的上端口的中心线偏心设置,偏心距离为200mm-800mm。
CN201520602982.1U 2015-08-11 2015-08-11 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01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02982.1U CN204901796U (zh) 2015-08-11 2015-08-11 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02982.1U CN204901796U (zh) 2015-08-11 2015-08-11 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01796U true CN204901796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23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0298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01796U (zh) 2015-08-11 2015-08-11 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017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7858A (zh) * 2017-05-16 2017-11-07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排渣方法及排渣系统
CN111237790A (zh) * 2020-01-19 2020-06-05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中停功能的炉底干排渣液压关断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7858A (zh) * 2017-05-16 2017-11-07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排渣方法及排渣系统
CN111237790A (zh) * 2020-01-19 2020-06-05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中停功能的炉底干排渣液压关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01796U (zh) 燃煤锅炉炉底排渣装置和系统
CN203874629U (zh) 一种电厂锅炉烟气除尘装置
CN201002045Y (zh) 一种安全节能型煤粉制备装置
CN203836991U (zh) 锅炉冷灰斗除渣装置
CN202511315U (zh) 锅炉加煤斗装置
CN205258571U (zh) 一种阳极精炼炉热粗铜进料装置
CN204873886U (zh) 新型节能水力格栅机
CN203833959U (zh) 一种倾动式高炉炉渣分流装置
CN105296011A (zh) 一种气化炉连续出灰装置的生产工艺
CN206716489U (zh) 一种入炉煤柔性杂物分离清理装置
CN206721331U (zh) 一种钛金矿冶炼系统
CN206846755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炉渣清理装置
CN206720571U (zh) 清理转炉加料口冷钢的专用吊具
CN204194003U (zh) 一种电石初级破碎装置
CN209701530U (zh) 一种球团矿输送式皮带机漏料收集装置
CN203869027U (zh) 一种生物质电厂锅炉放渣管自动疏通装置
CN105870824A (zh) 高压开关柜就位装置
CN207699637U (zh) 含铜含镍污泥处置用的立式烧结机
CN201744964U (zh) 一种打拨火孔工具
CN205774621U (zh) 高炉用快速捅风口装置
CN203756226U (zh) 一种放矿机挡渣装置
CN204767954U (zh) 矿用干式除尘装置
CN204486016U (zh) 一种防结冻阻塞的分矿箱
CN209080660U (zh) 一种应用于平房仓底部的破板结装置
DE24557C (de) Reinigungsanlage für Ga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