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0705U - 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00705U
CN204900705U CN201520448913.XU CN201520448913U CN204900705U CN 204900705 U CN204900705 U CN 204900705U CN 201520448913 U CN201520448913 U CN 201520448913U CN 204900705 U CN204900705 U CN 204900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e assembly
revolution
rotating shaf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489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Di Kai pla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 Xinf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 Xinfeng filed Critical Chang Xinfeng
Priority to CN2015204489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00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00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00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装置、罩体、以及公转外壳,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有动力输出机构;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的下部设置有齿轮A;所述公转外壳内设置有若干第一传动组件,齿轮A分别传动连接每一个第一传动组件,且每一个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有不变向传动组件或者变向传动组件;所述罩体的下部套接有公转大齿轮;所述公转大齿轮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第一传动组件。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现了自转的反向旋转以及自转与公转的反向旋转,保证了运动时轨迹的复杂,能够对搅拌桶内所有类型的混凝土及各种混合物进行充分地搅拌,保证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搅拌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立轴行星式搅拌机采用行星逆流搅拌方式,对于干硬性、半干硬性、塑性混凝土及各种配比的混凝土均能在最短时间内得以充分搅拌,达到不同工况的使用要求,适用于路面、桥梁、机场、城建等各种混凝土生产设备的高性能混凝土搅拌。
但是现有的行星搅拌机均只通过单一的公转或自转,其轨迹变化简单、搅拌时间短、无法调整转速,容易导致搅拌不充分、造成搅拌死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设计合理,实现了自转的反向旋转以及自转与公转的反向旋转,保证了、运动时轨迹的复杂,能够对搅拌桶内所有类型的混凝土及各种混合物进行充分地搅拌,保证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动力装置、罩体、以及与罩体活动连接的公转外壳,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有动力输出机构;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的下部设置有齿轮A;所述公转外壳内设置有若干第一传动组件,齿轮A分别传动连接每一个第一传动组件,且每一个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有由偶数个反向传动组件依次传动连接组成的不变向传动组件或者由奇数个反向传动组件依次传动连接组成的变向传动组件;所述不变向传动组件中最后端的反向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有行星式传动组件A,且在行星式传动组件A的下端连接有搅拌机构A;所述变向传动组件最后端的反向传动组件传动连接行星式传动组件B,且在行星式传动组件B的下端连接有搅拌机构B;所述搅拌机构A和搅拌机构B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罩体的下部套接有公转大齿轮;所述公转大齿轮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第一传动组件。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电机的下部连接罩体;所述罩体内设置有动力输出机构;所述罩体的外侧面上套接有公转大齿轮。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设置在电机下部罩体内的行星架以及设置在行星架下方罩体内的传动轴;所述行星架上设置有电机联接套,电机联接套中设置有行星齿轮法兰轴;所述行星齿轮法兰轴传动连接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下部连接有齿轮A。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轴连接在下罩体上的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的下部设置有齿轮B,且在第一传动轴的中部设置有中间齿轮A,在第一传动轴的上部设置有公转齿轮A;所述齿轮B与齿轮A啮合;所述中间齿轮A传动连接反向传动组件,公转齿轮A与公转大齿轮啮合。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不变向传动组件内包括偶数个反向传动组件,其数目为两个;第一个反向传动组件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内的转轴A,转轴A上设置有齿轮C,齿轮C与中间齿轮A啮合;第二个反向传动组件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内的转轴B,转轴B上设置有齿轮D,齿轮D与齿轮C啮合;所述齿轮D传动连接行星式传动组件A。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行星式传动组件A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内的行星转轴A,行星转轴A上设置有齿轮E,齿轮E与齿轮D啮合;所述行星转轴A的下部贯穿公转外壳且安装有搅拌机构A。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变向传动组件内包括奇数个反向传动组件,其数目为一个;所述反向传动组件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内的转轴C,转轴C上设置有齿轮F,齿轮F与中间齿轮A啮合;所述齿轮F传动连接行星式传动组件B。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行星式传动组件B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内的行星转轴B,行星转轴B上设置有齿轮G,齿轮G与齿轮F啮合;所述行星转轴B的下部贯穿公转外壳且安装有搅拌机构B。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公转外壳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罩体的外侧面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现了自转的反向旋转以及自转与公转的反向旋转,保证了运动时轨迹的复杂,能够对搅拌桶内所有类型的混凝土及各种混合物进行充分地搅拌,保证使用寿命。
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1、罩体3、以及与罩体活动连接的公转外壳19,动力装置1传动连接有动力输出机构。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的下部设置有齿轮A20。所述公转外壳19内设置有若干第一传动组件,齿轮A20分别传动连接每一个第一传动组件,且每一个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有由偶数个反向传动组件依次传动连接组成的不变向传动组件或者由奇数个反向传动组件依次传动连接组成的变向传动组件。
所述不变向传动组件中最后端的反向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有行星式传动组件A,且在行星式传动组件A的下端连接有搅拌机构A。所述变向传动组件最后端的反向传动组件传动连接行星式传动组件B,且在行星式传动组件B的下端连接有搅拌机构B。所述搅拌机构A和搅拌机构B的转动方向相反。
所述罩体3的下部套接有公转大齿轮6。所述公转大齿轮6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第一传动组件。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是只有一个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公转大齿轮6。如果有需要,几个一起传动连接公转大齿轮6也是可以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1为电机,电机的下部连接有罩体3。所述罩体3内设置有动力输出机构。考虑到安装的需要,可以在罩体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法兰2,利用安装法兰2将电机安装在罩体3上,保证安装的牢固性以及拆卸的便利性,便于安装和拆卸。
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设置在电机下部罩体内的行星架34以及设置在行星架34下方罩体内的传动轴5。所述行星架6上设置有电机联接套4,电机联接套4中设置有行星齿轮法兰轴。所述行星齿轮法兰轴传动连接传动轴5。考虑到实际的需要,行星架上设置有行星轮33和内齿圈32(也可以称呼为太阳圈)。所述传动轴5的下部连接有齿轮A20。所述传动轴5的下部固定连接公转外壳19,实现公转外壳19围绕传动轴做公转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一组不变向传动组合和一组变向传动组件对称安装的设计,所以相对应的就设计有两个第一传动组件。
在不变向传动组件一侧,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轴连接在下罩体上的第一传动轴18,第一传动轴18的下部设置有齿轮B17,且在第一传动轴的中部设置有中间齿轮A8,在第一传动轴的上部设置有公转齿轮A7。所述齿轮B17与齿轮A7啮合。所述中间齿轮A8传动连接反向传动组件,公转齿轮A7与公转大齿轮6啮合。
所述反向传动组件的数目为两个。第一个反向传动组件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内的转轴A16,转轴A16上设置有齿轮C9,齿轮C9与中间齿轮A8啮合。第二个反向传动组件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内的转轴B15,转轴B15上设置有齿轮D10,齿轮D10与齿轮C9啮合。所述齿轮D10传动连接行星式传动组件A。
所述行星式传动组件A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内的行星转轴A12,行星转轴A12上设置有齿轮E11,齿轮E11与齿轮D10啮合。所述行星转轴A12的下部贯穿公转外壳且安装有搅拌机构A。考虑到实际的需要,行星转轴A12的下部通过轴承座13安装在公转外壳内,且行星转轴A12的下端通过转盘14安装搅拌机构A。
在不变向传动组件一侧,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轴连接在下罩体上的第一传动轴23,第一传动轴23的下部设置有齿轮B21,且在第一传动轴的中部设置有中间齿轮A22,在第一传动轴的上部设置有公转齿轮A30。所述齿轮B21与齿轮A20啮合。所述中间齿轮A22传动连接反向传动组件,所述公转齿轮A30与公转大齿轮6啮合或者不啮合。
所述一个反向传动组件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内的转轴C25,转轴C25上设置有齿轮F24,齿轮F24与中间齿轮A22啮合。所述齿轮F24传动连接行星式传动组件B。
所述行星式传动组件B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内的行星转轴B29,行星转轴B29上设置有齿轮G26,齿轮G26与齿轮F24啮合。所述行星转轴B29的下部贯穿公转外壳且安装有搅拌机构B。
考虑到实际的需要,行星转轴B29的下部通过轴承座28安装在公转外壳内,且行星转轴B29的下端通过转盘27安装搅拌机构B。
所述公转外壳19通过轴承31活动安装在罩体3的外侧面上,这样设计,便于实现公转外壳的转动。
为了更好的说明工作情况,可以设定电机的转动方向为正转。电机将正转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给齿轮A,齿轮A此时的转动方向为正转。齿轮A的两侧分别啮合齿轮B。在公转外壳的右侧,由于是啮合的关系,齿轮B此时的转动方向为反转,由于齿轮B连接第一传动轴18,那么第一传动轴也是反转,反转的第一传动轴连接反转的中间齿轮A8和公转齿轮A7,公转齿轮A与公转大齿轮啮合,所以反转的公转齿轮A啮合,实现公转大齿轮的正转,所以正转的公转大齿轮带动反转的公转外壳,带动整个搅拌机构的反转。
与此同时,反转的中间齿轮A与齿轮C啮合,实现齿轮C的正转。正转的齿轮C与齿轮D啮合,实现齿轮D的反转。反转的齿轮D与齿轮E啮合,实现齿轮E的正转。正转的齿轮E带动行星转轴A,实现行星转轴A的正转,最后行星转轴A带动搅拌机构A的正转。
另外,在公转外壳的左侧,中间齿轮A22与齿轮F24啮合,所以此时齿轮F24为正转。由于齿轮F与齿轮G啮合,所以齿轮G为反转。反转的齿轮G带动行星转轴B,实现行星转轴B的反转,最后行星转轴B带动搅拌机构B的反转。
所以,工作的时候,在公转外壳两侧的行星式的搅拌机构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这样就实现了公转与自转的反向、以及自转之间的反向。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现了自转的反向旋转以及自转与公转的反向旋转,保证了运动时轨迹的复杂,能够对搅拌桶内所有类型的混凝土及各种混合物进行充分地搅拌,保证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动力装置(1)、罩体(3)、以及与罩体活动连接的公转外壳(19),动力装置(1)传动连接有动力输出机构;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的下部设置有齿轮A(20);
所述公转外壳(19)内设置有若干第一传动组件,齿轮A(20)分别传动连接每一个第一传动组件,且每一个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有由偶数个反向传动组件依次传动连接组成的不变向传动组件或者由奇数个反向传动组件依次传动连接组成的变向传动组件;
所述不变向传动组件中最后端的反向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有行星式传动组件A,且在行星式传动组件A的下端连接有搅拌机构A;
所述变向传动组件最后端的反向传动组件传动连接行星式传动组件B,且在行星式传动组件B的下端连接有搅拌机构B;
所述搅拌机构A和搅拌机构B的转动方向相反;
所述罩体(3)的下部套接有公转大齿轮(6);所述公转大齿轮(6)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第一传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为电机,电机的下部连接罩体(3);所述罩体(3)内设置有动力输出机构;所述罩体(3)的外侧面上套接有公转大齿轮(6)。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设置在电机下部罩体(3)内的行星架(34)以及设置在行星架(34)下方罩体(3)内的传动轴(5);所述行星架(34)上设置有电机联接套(4),电机联接套(4)中设置有行星齿轮法兰轴;所述行星齿轮法兰轴传动连接传动轴(5);所述传动轴的下部连接有齿轮A(20)。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轴连接在下罩体上的第一传动轴(18、23),第一传动轴(18、23)的下部设置有齿轮B(17、21),且在第一传动轴(18、23)的中部设置有中间齿轮A(8、22),在第一传动轴(18、23)的上部设置有公转齿轮A(7、30);所述齿轮B(17、21)与齿轮A(20)啮合;所述中间齿轮A(8、22)传动连接反向传动组件,公转齿轮A(7、30)与公转大齿轮(6)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变向传动组件内包括偶数个反向传动组件,其数目为两个;第一个反向传动组件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19)内的转轴A(16),转轴A(16)上设置有齿轮C(9),齿轮C(9)与中间齿轮A(8)啮合;第二个反向传动组件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19)内的转轴B(15),转轴B(15)上设置有齿轮D(10),齿轮D(10)与齿轮C(9)啮合;所述齿轮D(10)传动连接行星式传动组件A。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式传动组件A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19)内的行星转轴A(12),行星转轴A(12)上设置有齿轮E(11),齿轮E(11)与齿轮D(10)啮合;所述行星转轴A(12)的下部贯穿公转外壳(19)且安装有搅拌机构A。
7.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传动组件内包括奇数个反向传动组件,其数目为一个;所述反向传动组件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19)内的转轴C(25),转轴C(25)上设置有齿轮F(24),齿轮F(24)与中间齿轮A(22)啮合;所述齿轮F(24)传动连接行星式传动组件B。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式传动组件B包括轴连接在公转外壳(19)内的行星转轴B(29),行星转轴B(29)上设置有齿轮G(26),齿轮G(26)与齿轮F(24)啮合;所述行星转轴B(29)的下部贯穿公转外壳(19)且安装有搅拌机构B。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转外壳(19)通过轴承(31)活动安装在罩体(3)的外侧面上。
CN201520448913.XU 2015-06-18 2015-06-18 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 Active CN204900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48913.XU CN204900705U (zh) 2015-06-18 2015-06-18 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48913.XU CN204900705U (zh) 2015-06-18 2015-06-18 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00705U true CN204900705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22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48913.XU Active CN204900705U (zh) 2015-06-18 2015-06-18 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007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8682A (zh) * 2015-06-18 2015-09-30 昌新风 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8682A (zh) * 2015-06-18 2015-09-30 昌新风 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7797B (zh) 多轨迹立轴行星式搅拌机
CN202289928U (zh) 一种新型高效率行星搅拌机
CN201510852U (zh) 行星运动式搅拌装置
CN201840997U (zh) 行星双轴搅拌釜
CN105032269A (zh) 行星搅拌组件
CN204900705U (zh) 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
CN103252184A (zh) 搅拌装置
CN201415442Y (zh) 高效节能多功能小型搅拌机
CN104841328A (zh) 一种双向搅拌桨
CN102343231A (zh) 一种新型旋涡式搅拌机结构
CN104948682A (zh) 一种新型多转向输出传动装置
CN205258270U (zh) 一种玻璃生产用混料机
CN104118052A (zh) 双向多行星轮式搅拌机
CN201291126Y (zh) 双向混料机
CN112206686A (zh) 一种行星搅拌器
CN203916561U (zh) 立轴行星式搅拌机传动装置
CN104722229A (zh) 液体双向搅拌机
CN104405831A (zh) 一种反向双输出变速器
CN204911498U (zh) 一种脲铵长效肥生产用反应釜
CN208852799U (zh) 蔬菜专用高分子速溶肥生产用高效混合器
CN204076501U (zh) 一种立轴行星式搅拌机用减速机构
CN112246144A (zh) 一种搅拌机
CN209943438U (zh) 多向多速行星传动装置
CN207259395U (zh) 畜禽粪尿降解机
CN208305385U (zh) 一种多驱动新型搅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ui Shouhong

Inventor after: Zhang F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F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13

Address after: 266000 Chengyang City, Qingdao Province, the streets of the streets of the community

Patentee after: Qingdao Di Kai plant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Shandong city of Laixi province water set Hing Wah Street Street office Weihai Road No. 15 Building 2 unit 101

Patentee before: Chang Xinfeng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0111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