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0247U - 变容量旋转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变容量旋转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00247U
CN204900247U CN201520580188.1U CN201520580188U CN204900247U CN 204900247 U CN204900247 U CN 204900247U CN 201520580188 U CN201520580188 U CN 201520580188U CN 204900247 U CN204900247 U CN 204900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akeport
communicated
control valve
cylinder
rotary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801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锋
巫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Toshiba Compressor Corp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801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00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00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002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包括壳体、副轴承、盖板、控制阀及气缸组件。壳体上设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和排气口,第二吸气口与切换装置相连,切换装置控制第二吸气口吸入不同压力的气体;盖板与副轴承之间限定出吸气腔和排气腔,吸气腔与第二吸气口连通;控制阀通过竖向移动以控制排气腔和吸气腔连通或断开;气缸组件设在副轴承的上方且包括上气缸、下气缸和中隔板,上气缸吸气口与吸气腔连通,下气缸吸气口与第一吸气口连通,下气缸排气口与排气腔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可以使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切换成不同的工作模式,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环境温度对于系统的制冷/热量的要求,提高变容量旋转压缩机的能效。

Description

变容量旋转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容量旋转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负荷随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低温条件下,开机时希望尽快提高热量,而在保持室内温度时,则希望高效运行。多联机工况的变化更频繁,如一拖多系统(一个外机多个内机),系统负荷随着内机开闭量的不同而改变。在空调系统负荷大的时候,如超低温制热,由于制冷剂的比容大,压缩机吸气质量流量减小,由此会导致压缩机制热能力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吸气质量流量降低,回油困难,制冷剂带走的热量也会减少,从而容易导致压缩机泵体磨损及电机可靠性下降,并且系统能效低,在这种工况下,采用双级喷气压缩,可有效增加气体质量流量,提高系统制热能力和能效,并改善泵体润滑。
但在中间制冷等工况制冷运行时,空调压缩机的压比小,单级压缩效率提高,如还采用双级喷气压缩的话,由于其有两个缸同时工作,会引起摩擦功耗增加比冷量增加的快,同时还可能引起制冷剂过压缩的情况,导致双级喷气压缩的能效降低。
另外,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对冷量(热量)需求也不同,对于冷量需求大的时候,须要增加冷媒流量,而冷量需求小的时候,则要求减少冷媒流量,普通的压缩机很难满足不同的冷量需求,如满足了大冷量的要求,则在小冷量需求时会造成流量过多,从而增加不必要的功耗,压缩机的能效降低;如满足小冷量的要求,则在大冷量需求时,要么无法提供足够的冷媒流量,要么运行频率极高,此时压缩机可靠性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容量旋转压缩机,该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可针对不同的环境温度切换到不同的工作模式以满足不同温度环境的制冷/热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二吸气口适于与切换装置相连,所述切换装置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口吸入高压气体、中压气体或者低压气体;副轴承和盖板,所述盖板设在所述副轴承的下方且与所述副轴承之间限定出吸气腔和排气腔,所述吸气腔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用于控制所述排气腔和所述吸气腔连通或断开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可竖向移动地设在移动通道内,所述移动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吸气腔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口吸入所述高压气体或所述中压气体时,所述控制阀移动以导通所述排气腔和所述吸气腔;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设在所述副轴承的上方,所述气缸组件包括上气缸、下气缸和中隔板,所述上气缸具有上气缸吸气口、上气缸排气口和滑片槽,所述下气缸具有下气缸吸气口和下气缸排气口,所述上气缸吸气口与吸气腔连通,所述滑片槽与所述壳体内的空间连通,所述下气缸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所述下气缸排气口与所述排气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通过设有的切换装置以控制不同压力的气体进入吸气腔,并同时通过控制阀以控制排气腔和吸气腔连通或断开,由此可以使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切换成不同的工作模式,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环境温度对于系统的制冷/热量的要求,提高变容量旋转压缩机的能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阀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密封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端止抵在所述中隔板或者所述下气缸上,所述弹性件的下端止抵在所述阀体上以向下常推动所述阀体。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顶部设有盲孔或者凸起,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盲孔或所述凸起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阀形成为柱形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阀的外周壁与所述移动通道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为3-30u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通道包括设在所述下气缸上的台阶形阀孔和设在所述副轴承上的直阀孔,所述台阶形阀孔的最大横截面积为S1,所述直阀孔的横截面积为S2,S1>S2。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形阀孔的台阶面存在倒角,所述倒角适于与所述控制阀的外周面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通道包括设在所述下气缸上的第一直阀孔和设在所述副轴承上的第二直阀孔,所述第一直阀孔的横截面积为S3,所述第二直阀孔的横截面积为S4,S3>S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气缸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凹槽以限定出所述排气腔和所述吸气腔,所述移动通道的内周壁上设有与所述排气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上设有连通所述移动通道和所述吸气腔的连通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通道的与所述移动通道正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密封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隔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的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与所述下气缸吸气口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的仰视图;
图3是图2中沿I-I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图2中沿K-K方向的剖面图,其中移动通道包括台阶形阀孔和直阀孔,且吸气腔与排气腔连通;
图4-a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沿K-K方向的剖面图,其中移动通道包括台阶形阀孔和直阀孔,且吸气腔与排气腔断开;
图7是图2中沿K-K方向的剖面图,其中移动通道包括第一直阀孔和第二直阀孔,且吸气腔与排气腔连通;
图7-a是图7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2中沿K-K方向的剖面图,其中移动通道包括第一直阀孔和第二直阀孔,且吸气腔与排气腔断开;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的副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板上设有第二密封圈;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的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的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
壳体1,第一吸气口11,第二吸气口12,排气口24,
电机2,曲轴3,储液器4,
切换装置5,高压通气管51,中压通气管52,低压通气管53,
控制阀6,阀体61,盲孔611,凸起612,锥形面613,弹性件62,第一密封圈63,
移动通道7,台阶形阀孔71,倒角711,直阀孔72,第一直阀孔73,第二直阀孔74,间隙d,
主轴承8,上气缸9,中隔板10,下气缸13,副轴承14,盖板15,吸气腔16,排气腔17,连通孔18,连通通道19,吸气通道20,下气缸吸气口21,流通通道22,第二密封圈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
如图1-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副轴承14、盖板15、控制阀6及气缸组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还包括电机2、曲轴3、储液器4及主轴承8,其中主轴承8设在气缸组件的上方,电机2驱动曲轴3转动以使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进行工作。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1上设有第一吸气口11、第二吸气口12和排气口24,第一吸气口11与储液器4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储液器4内的低压气体可以从进入到第一吸气口11内。第二吸气口12适于与切换装置5相连,切换装置5控制第二吸气口12吸入高压气体、中压气体或者低压气体。例如,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切换装置5上分别与高压通气管51、中压通气管52及低压通气管53相连,高压通气管51内通入高压气体,中压通气管52内通入中压气体,低压通气管53内通入低压气体。需要说明的是,高压气体、中压气体及低压气体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是相对的压强概念,也就是说,切换装置5可以控制第二吸气口12吸入三种不同压力的气体,三种不同压力的气体中压强最高的为高压气体、压强较高的为中压气体、压强最低的为低压气体。
盖板15设在副轴承14的下方且与副轴承14之间限定出吸气腔16和排气腔17(图未示出),吸气腔16与第二吸气口12连通,由此第二吸气口12吸入的气体可以进入到吸气腔16中,由于切换装置5控制第二吸气口12吸入高压气体、中压气体或者低压气体,因此也就可以通过控制切换装置5向吸气腔16中通入高压气体、中压气体或者低压气体。
控制阀6可以用于控制排气腔17和吸气腔16连通或断开,控制阀6可竖向(如图1、图3-图8所示的上下方向为竖向)移动地设在移动通道7内。例如,如图1、图3-图8所示,移动通道7沿上下方向延伸,控制阀6可以沿上下方向在移动通道7内移动。移动通道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吸气口11和吸气腔16连通,第二吸气口12吸入高压气体或中压气体时,第二吸气口12吸入高压气体或中压气体时,控制阀6移动以导通排气腔17和吸气腔16。
在图3-图8所示的示例中,移动通道7的上端与第一吸气口11连通(如图3所示),第一吸气口11与储液器4连通,第一吸气口11吸入低压气体,移动通道7的下端与吸气腔16连通。当第二吸气口12吸入高压气体或中压气体时,从第二吸气口12吸入的高压气体或中压气体进入吸气腔16,也就是说,控制阀6下端的气体压力大于其上端的气体压力,由此控制阀6在其上端和其下端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导通吸气腔16与排气腔17(如图4和图7所示)。当第二吸气口12吸入低压气体时,从第二吸气口12吸入的低压气体进入吸气腔16,此时在控制阀6的两端均为低压气体,即控制阀6的两端的压力平衡,控制阀6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移动通道7向下移动,从而可以将吸气腔16与排气腔17断开(如图6和图8所示)。
气缸组件设在副轴承14的上方,气缸组件包括上气缸9、下气缸13和中隔板10,上气缸9具有上气缸吸气口(图未示出)、上气缸排气口(图未示出)和滑片槽(图未示出),下气缸13具有下气缸吸气口21和下气缸排气口(图未示出)。上气缸吸气口与吸气腔16连通,在图4、图6-图8所示的示例中,上气缸吸气口通过流通通道22与吸气腔16连通,由此上气缸吸气口可以通过流通通道22及吸气腔16与第二吸气口12连通,从而上气缸的吸气口可以吸入高压气体、中压气体或低压气体,滑片槽与壳体1内的空间连通。下气缸吸气口21与第一吸气口11连通,下气缸吸气口21可以吸入低压气体,下气缸排气口与排气腔17连通,当排气腔17与吸气腔16连通时,下气缸排气口可以通过排气腔17与吸气腔16连通。
下面参考图1-图8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的不同的工作模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可以包括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分别为单缸模式、双级喷气模式及双缸模式,通过下面的描述来说明上述三种不同的模式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当切换装置5切换至高压通气管51时,第二吸气口12与高压通气管51连通,第二吸气口12吸入高压气体,而后高压气体进入吸气腔16,由此设在移动通道7内的控制阀6的上端为低压气体,控制阀6的下端为高压气体,控制阀6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吸气腔16与排气腔17导通。上气缸吸气口与吸气腔16连通而吸入高压气体,上气缸排气口处也为高压气体,因此上气缸9空转;下气缸吸气口21与第一吸气口11连通而吸入低压气体,下气缸排气口通过排气腔17与吸气腔16连通(如图4和图7所示),由此下气缸排气口处为高压气体,也就是说,下气缸13可以将吸入的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排出,因此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中仅下气缸13工作,此时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的工作模式为单缸模式。
当切换装置5切换至中压通气管52时,第二吸气口12与中压通气管52连通,第二吸气口12吸入中压气体,而后中压气体进入吸气腔16,由此设在移动通道7内的控制阀6的上端为低压气体,控制阀6的下端为中压气体,控制阀6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吸气腔16与排气腔17导通。上气缸吸气口与吸气腔16连通而吸入中压气体,下气缸吸气口21与第一吸气口11连通而吸入低压气体,下气缸排气口通过排气腔17与吸气腔16连通,而上气缸吸气口与吸气腔16连通,由此下气缸排气口与上气缸吸气口连通(如图4和图7所示),也就是说,下气缸13从下气缸吸气口21吸入低压气体并将其压缩成中压气体而后从下气缸排气口排出,从下气缸排气口排出的中压气体与从第二吸气口12吸入的中压气体混合并通过上气缸吸气口进入上气缸9内进行二次压缩,压缩成的高压气体从上气缸排气口排出,此时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的工作模式为双级喷气模式。
当切换装置5切换至低压通气管53时,第二吸气口12与低压通气管53连通,第二吸气口12吸入低压气体,而后低压气体进入吸气腔16,由此设在移动通道7内的控制阀6的上端为低压气体,控制阀6的下端也为低压气体,控制阀6的两端的压力平衡,控制阀6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此时吸气腔16与排气腔17断开(如图6和图8所示)。上气缸吸气口与吸气腔16连通而吸入低压气体,上气缸9可以将吸入的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即上气缸9正常工作;下气缸吸气口21与第一吸气口11连通而吸入低压气体,下气缸13将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从下气缸排气口排出,即下气缸13正常工作。此时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的工作模式为双缸模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通过设有的切换装置5以控制不同压力的气体进入吸气腔16,并同时通过控制阀6以控制排气腔17和吸气腔16连通或断开,由此可以使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切换成不同的工作模式,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环境温度对于系统的制冷/热量的要求,提高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的能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2-图13所示,控制阀6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密封圈63,由此可以将控制阀6两端的空间隔断以避免控制阀6两端的气体连通而影响控制阀6两端的气体压力差。可选地,第一密封圈63为间隔开的多个,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控制阀6与移动通道7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控制阀6的控制准确性。例如,如图12-图13所示,第一密封圈63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控制阀6的两端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8所示,控制阀6可以包括阀体61和弹性件62,弹性件62的上端抵在中隔板10或者下气缸13上,弹性件62的下端抵在阀体61上以向下常推动阀体61,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控制阀6的阀体61能够顺利向下移动到位。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控制阀6可以形成为柱形阀,由此可以使控制阀6的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如图12-图13所示,控制阀6的阀体61的顶部可以设有盲孔611或者凸起612,弹性件62的下端与盲孔611或凸起612配合,由此便于弹性件62的安装,同时也可以将弹性件62限位在阀体61的中心位置以保证弹性件62对阀体61施加正压力而避免阀体61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发生倾斜。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控制阀6的阀体61的顶部设有盲孔611,弹性件62为弹簧,弹性件62的下端面与盲孔611的底壁相抵,由此可以使弹性件62竖直向下(如图12-图13所示的上下方向为竖直方向)推动阀体61;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控制阀6的阀体61的顶部设有凸起612,例如弹性件62为弹簧时,弹性件62的下端可以穿过凸起612并使弹性件62的下端面与阀体61的位于凸起612两侧的上端面相抵,由此可以使弹性件62竖直向下推动阀体6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控制阀6的外周壁与移动通道7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d为3-30um(微米),由此可以保证阀体61的密封性以防止阀体61两端的气体流通,也可以保证阀体61在竖直方向上可以顺利地上下移动。例如,在图7-图8所示的示例中,控制阀6形成为柱形阀,控制阀6可以利用间隙d(如图7-a所示)对阀体61进行密封,从而可以防止控制阀6两端的气体流通,同时也可以使阀体61在竖直方向(如图4-图8所示的上下方向为竖直方向)上顺利地移动。进一步地,例如在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工作的过程中,在控制阀6的外周壁与移动通道7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d内可以形成油膜,由此可以起到对阀体61的密封作用,从而通过合理设置的间隙d平衡阀体61的密封性能及运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和图6所示,移动通道7可以包括设在下气缸13上的台阶形阀孔71和设在副轴承14上的直阀孔72,台阶形阀孔71的最大横截面积为S1,直阀孔72的横截面积为S2,S1>S2,由此便于调节控制阀6的阀体61以将其调节至移动通道7的正中位置。例如,如图4-a所示,台阶形阀孔71的横截面形成为圆形,台阶形阀孔71的最大直径为D1,则台阶形阀孔71的最大横截面积S1=π(D1/2)2;直阀孔72的横截面形成为圆形,直阀孔72的直径为D2,则直阀孔72的横截面积S2=π(D2/2)2,其中D1>D2,那么S1>S2,由此便于调节控制阀6的阀体61以将其调节至移动通道7的正中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台阶形阀孔71的台阶面存在倒角711,倒角711适于与控制阀6的外周面面接触,由此可以形成密封面以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同时也便于控制阀6的外周面沿着台阶面上的倒角711移动。例如,在图4和图5所示的示例中,控制阀6可以形成为锥形阀,倒角711可以与控制阀6的锥形面613面接触,锥形面613的高度(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设置为0.5mm,由此通过台阶形阀孔71的倒角711与控制阀6的锥形面613面接触的配合以形成密封面,从而可以进一步地起到对控制阀6的密封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移动通道7可以包括设在下气缸13上的第一直阀孔73和设在副轴承14上的第二直阀孔74,第一直阀孔73的横截面积为S3,第二直阀孔74的横截面积为S4,S3>S4,由此便于调节控制阀6的阀体61以将其调节至移动通道7的正中位置。例如,如图7-a所示,第一直阀孔73的横截面形成为圆形,第一直阀孔73的直径为D3,则第一直阀孔73的横截面积S3=π(D3/2)2;第二直阀孔74的横截面形成为圆形,第二直阀孔74的直径为D4,则第二直阀孔74的横截面积S4=π(D4/2)2,其中D3>D4,那么S3>S4,由此便于调节控制阀6的阀体61以将其调节至移动通道7的正中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8所示,下气缸13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凹槽以限定出排气腔17和吸气腔16,移动通道7的内周壁上设有与排气腔17连通的连通孔18(如图4和图7所示),由此便于控制阀6控制排气腔17与吸气腔16连通和断开。
盖板15的上表面上设有连通移动通道7和吸气腔16的连通通道19,由此不但便于使移动通道7和吸气腔16连通,而且可以简化盖板15和副轴承14的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6所示,连通通道19的与移动通道7正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密封圈23,由此以保证连通通道19与移动通道7的密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图4、图6-图8所示,中隔板10上设有与第一吸气口11连通的吸气通道20,吸气通道20与下气缸吸气口21连通,即下气缸吸气口21通过吸气通道20与第一吸气口11连通,由此可以使下气缸吸气口21从储液器4内吸入低压气体。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通过设有的切换装置5以控制三种不同压力的气体(高压气体、中压气体及低压气体)进入吸气腔16,并同时通过控制阀6的阀体61竖向地移动以控制排气腔17和吸气腔16连通或断开,由此可以使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切换成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单缸模式、双级喷气模式及双缸模式),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环境温度对于系统的制冷/热量的要求,提高变容量旋转压缩机100的能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二吸气口适于与切换装置相连,所述切换装置控制所述第二吸气口吸入高压气体、中压气体或者低压气体;
副轴承和盖板,所述盖板设在所述副轴承的下方且与所述副轴承之间限定出吸气腔和排气腔,所述吸气腔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
用于控制所述排气腔和所述吸气腔连通或断开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可竖向移动地设在移动通道内,所述移动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吸气腔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口吸入所述高压气体或所述中压气体时,所述控制阀移动以导通所述排气腔和所述吸气腔;
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设在所述副轴承的上方,所述气缸组件包括上气缸、下气缸和中隔板,所述上气缸具有上气缸吸气口、上气缸排气口和滑片槽,所述下气缸具有下气缸吸气口和下气缸排气口,所述上气缸吸气口与吸气腔连通,所述滑片槽与所述壳体内的空间连通,所述下气缸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所述下气缸排气口与所述排气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端抵在所述中隔板或者所述下气缸上,所述弹性件的下端抵在所述阀体上以向下常推动所述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顶部设有盲孔或者凸起,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盲孔或所述凸起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形成为柱形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的外周壁与所述移动通道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为3-30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道包括设在所述下气缸上的台阶形阀孔和设在所述副轴承上的直阀孔,所述台阶形阀孔的最大横截面积为S1,所述直阀孔的横截面积为S2,S1>S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形阀孔的台阶面存在倒角,所述倒角适于与所述控制阀的外周面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道包括设在所述下气缸上的第一直阀孔和设在所述副轴承上的第二直阀孔,所述第一直阀孔的横截面积为S3,所述第二直阀孔的横截面积为S4,S3>S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缸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凹槽以限定出所述排气腔和所述吸气腔,所述移动通道的内周壁上设有与所述排气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上设有连通所述移动通道和所述吸气腔的连通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的与所述移动通道正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密封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容量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的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与所述下气缸吸气口连通。
CN201520580188.1U 2015-08-03 2015-08-03 变容量旋转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00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80188.1U CN204900247U (zh) 2015-08-03 2015-08-03 变容量旋转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80188.1U CN204900247U (zh) 2015-08-03 2015-08-03 变容量旋转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00247U true CN204900247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22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8018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00247U (zh) 2015-08-03 2015-08-03 变容量旋转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002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2824A1 (zh) * 2016-02-02 2017-08-1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2824A1 (zh) * 2016-02-02 2017-08-1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JP2018507339A (ja) * 2016-02-02 2018-03-15 クワントン メイヂー コンプレッサ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冷凍装置
EP3244065A4 (en) * 2016-02-02 2018-09-12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Variable displacement type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having same
US10502210B2 (en) 2016-02-02 2019-12-10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Variable-capacity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having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2332B (zh) 双缸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27034B (zh) 压缩机
CN104454528A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3717344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循环系统
CN103557159B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4728109A (zh) 空调系统及其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CN104454544B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2644596A (zh) 容量控制式旋转压缩机
CN110762017B (zh) 进气结构、排气结构、压缩机、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3486032A (zh) 双级变容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04806522A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冷冻装置
CN105570134B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2707496U (zh) 变容量旋转压缩机
CN204900247U (zh) 变容量旋转压缩机
CN205349733U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5626524A (zh) 单缸变容式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204738964U (zh)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CN204312328U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4003456U (zh) 卧式压缩机
CN105570138A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5570133A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4533790A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5370984U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9058107B (zh) 一种密封型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4312345U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