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91022U - 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91022U
CN204891022U CN201520684750.5U CN201520684750U CN204891022U CN 204891022 U CN204891022 U CN 204891022U CN 201520684750 U CN201520684750 U CN 201520684750U CN 204891022 U CN204891022 U CN 204891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doffing
top cylinder
venting
dust explo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847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忠
刘红
周玉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ong Port Fire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ong Port Fire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ong Port Fire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ong Port Fire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847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91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91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9102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b>本实用新型公开了</b><b>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该内筒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存储有冷却剂的上筒、存储有灭火药剂的下筒,上筒可滑动地套设在下筒的筒外侧壁上,下筒的筒侧壁上开设有泄爆口,上筒上设有可遮挡在泄爆口上或远离泄爆口的遮挡部,上筒具有静止状态与泄爆状态,内筒还包括用于切换上筒工作状态的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灭火器内筒,通过在下筒的筒侧壁上开设泄爆口,有效地防止了灭火器在使用时,内筒因筒内压力过高而发生爆炸爆燃的情况,同时,将泄爆口设置在下筒上,使得在泄爆时,冷却剂不会从泄爆口溢出而影响泄爆安全。</b>

Description

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式灭火装置应用较为广泛,虽然便携式灭火装置的结构小,但可能产生的压力积聚过大而发生爆炸、爆燃的情形,从而会使装置产生强大的后座力,伤及操作人员,同时,爆燃爆炸过程中会产生碎片或其喷口处的物件脱离本体,对周围的人身、财产带来意外的伤害。如便携式气溶胶灭火器,当内筒中的药柱偶然发生爆燃时,由于其喷口小,热气溶胶就会在筒体内急速积聚,筒体内的压力会急骤升高,形成一定的破坏力量作用在筒体上,一部分沿着喷口方向将筒盖冲开向前喷放,同时另一部分就作用在筒体上产生反方向的后座力,其作用于使用人员身上就会带来严重的人身伤害,另外冲出去的筒盖由于其冲力较大也会在脱离筒体后给周围的人或物造成意外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该灭火器内筒通过设置在下筒筒侧壁上的泄爆口,使得,当灭火器内筒中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上筒沿下筒滑移,泄爆口打开,对筒体进行泄压处理,以防筒体内压力过高造成爆炸、爆燃,同时产生后座力伤及操作人员的事故发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所述内筒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存储有冷却剂的上筒、存储有灭火药剂的下筒,所述上筒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下筒的筒外侧壁上,所述下筒的筒侧壁上开设有泄爆口,所述上筒上设有可遮挡在所述泄爆口上或远离所述泄爆口的遮挡部,所述上筒具有静止状态与泄爆状态,当所述上筒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上筒静止地套设在所述下筒的筒外侧壁上,所述遮挡部遮挡在所述泄爆口上;当所述上筒处于泄爆状态时,所述上筒沿所述下筒的长度方向向上滑动,所述遮挡部远离所述泄爆口,所述内筒还包括用于切换所述上筒工作状态的控制机构。
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上筒与所述下筒间的保险细铜栓,所述保险细铜栓的两端可分别依次穿设通过所述下筒的筒侧壁、所述上筒的筒侧壁后固定在所述上筒的筒外侧壁上或与所述上筒、下筒相脱离。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保险细铜栓至少有一根,所述下筒筒侧壁的相对侧壁上开设有一对第一安装孔,所述上筒筒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保险细铜栓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设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后固定在所述上筒的筒外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下筒的筒侧壁上还开设有供所述上筒滑移的导向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筒还包括一端与所述上筒相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地卡设在所述导向槽内的滑动件,所述上筒通过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地套设在所述下筒上。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滑动件为螺柱,所述上筒的筒侧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螺柱的螺纹相配合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开设位置与所述下筒筒侧壁上的所述导向槽的开设位置相对应。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向槽有多个,所有所述导向槽沿同一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在所述下筒的筒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内筒还包括设于所述上筒与所述下筒间的用于两者密封的密封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密封件为套设在所述下筒筒侧壁外周部上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壁与所述下筒的筒外侧壁相密封设置,所述密封圈的外侧壁与所述上筒的筒内侧壁相密封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通过设置相互套合的上筒与下筒,并在下筒的筒侧壁上开设泄爆口、上筒上设有可遮挡在泄爆口处的遮挡部,使得,当内筒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遮挡部远离泄爆口,使得内筒中的部分气压从泄爆口中溢出,从而降低了内筒中的压力,有效地防止了灭火器偶然发生爆炸爆燃的情况,同时降低了对使用人员及周围环境的伤害,同时,因泄爆口设置在下筒上,在泄爆时,上筒内的冷却剂不会从泄爆口中溢出,有效地确保了泄爆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的剖视图;
其中:1、上筒;11、冷却剂;2、下筒;21、灭火药剂;22、泄爆口;23、导向槽;24、第一安装孔;3、滑动件(螺柱);4、密封件(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所示,一种带泄爆口22的灭火器内筒,该内筒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存储有冷却剂11的上筒1、存储有灭火药剂21的下筒2,该上筒1可滑动地套设在下筒2的上端上,该下筒2的筒侧壁上还开设有泄爆口22,上筒1上具有可遮挡在泄爆口22上或远离该泄爆口22的遮挡部。
参见图1所示,该上筒1具有静止状态与泄爆状态,当上筒1位于静止状态时,该上筒1静止地套设在下筒2的筒外侧壁上,遮挡部遮挡在泄爆口22上;当上筒1位于泄爆状态时,上筒1沿下筒2的长度方向向上滑移,上筒1上的遮挡部远离泄爆口22,内筒中的部分气压从泄爆口22中溢出。该泄爆口22可以是多个,沿同一圆周方向均匀地开设在下筒2的筒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内筒还包括设于上筒1与下筒2间的、用于切换上筒1工作状态的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设于上筒1与下筒2之间的保险细铜栓,该保险细铜栓的两端可分别依次穿设通过下筒2的筒侧壁、上筒1的筒侧壁后固定在上筒1的筒外侧壁上或与上筒1、下筒2相脱离。
该保险细铜栓至少有一根,为了便于保险细铜栓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在下筒2筒侧壁的相对侧壁上开设有一对第一安装孔24,上筒1的筒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24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保险细铜栓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设通过第一安装孔24、第二安装孔后固定在上筒1的筒外侧壁上。
当内筒中的压力未达到设定值时,保险细铜栓固定在上筒1与下筒2之间,上筒1处于静止状态,上筒1静止地套设在下筒2上;当内筒中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保险细铜栓承受不住内筒中的气压而断裂,上筒1处于泄爆状态,上筒1沿下筒2的长度方向向上滑移,上筒1上的遮挡部远离泄爆口22,从而,内筒中的部分气压从泄爆口22中溢出,使内筒中的压力减小,有效地防止了内筒因压力过高而发生爆炸爆燃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该下筒2的筒侧壁上还开设有供上筒1滑移的导向槽23,参见图1所示,该内筒还包括一端与上筒1相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地卡设在导向槽23内的滑动件3,该上筒1通过滑动件3沿导向槽23的延伸方向滑动地套设在下筒2上。在这里,该滑动件3为螺柱3,上筒1的筒侧壁上还开设有与该螺柱3的螺纹相配合的固定孔,该固定孔的开设位置与下筒2筒侧壁上的导向槽23的开设位置相对应。在这里,该导向槽23有多个,所有导向槽23沿同一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在下筒2的筒侧壁上。
为了防止灭火器内筒在灭火时,气体从上筒1与下筒2的间隙间泄漏,在这里,该内筒还包括设于上筒1与下筒2间的用于两者密封的密封件4。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密封件4为套设在下筒2筒侧壁外周部上的密封圈4,该密封圈4的内侧壁与下筒2的筒外侧壁相密封设置,该密封圈4的外侧壁与上筒1的筒内侧壁相密封设置。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存储有冷却剂的上筒、存储有灭火药剂的下筒,所述上筒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下筒的筒外侧壁上,所述下筒的筒侧壁上开设有泄爆口,所述上筒上设有可遮挡在所述泄爆口上或远离所述泄爆口的遮挡部,所述上筒具有静止状态与泄爆状态,当所述上筒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上筒静止地套设在所述下筒的筒外侧壁上,所述遮挡部遮挡在所述泄爆口上;当所述上筒处于泄爆状态时,所述上筒沿所述下筒的长度方向向上滑动,所述遮挡部远离所述泄爆口,所述内筒还包括用于切换所述上筒工作状态的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上筒与所述下筒间的保险细铜栓,所述保险细铜栓的两端可分别依次穿设通过所述下筒的筒侧壁、所述上筒的筒侧壁后固定在所述上筒的筒外侧壁上或与所述上筒、下筒相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细铜栓至少有一根,所述下筒筒侧壁的相对侧壁上开设有一对第一安装孔,所述上筒筒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保险细铜栓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设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后固定在所述上筒的筒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筒的筒侧壁上还开设有供所述上筒滑移的导向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还包括一端与所述上筒相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地卡设在所述导向槽内的滑动件,所述上筒通过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地套设在所述下筒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为螺柱,所述上筒的筒侧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螺柱的螺纹相配合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开设位置与所述下筒筒侧壁上的所述导向槽的开设位置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有多个,所有所述导向槽沿同一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在所述下筒的筒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还包括设于所述上筒与所述下筒间的用于两者密封的密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套设在所述下筒筒侧壁外周部上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壁与所述下筒的筒外侧壁相密封设置,所述密封圈的外侧壁与所述上筒的筒内侧壁相密封设置。
CN201520684750.5U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91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4750.5U CN204891022U (zh)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4750.5U CN204891022U (zh)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91022U true CN204891022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13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84750.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91022U (zh) 2015-09-07 2015-09-07 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910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9595A (zh) * 2015-09-07 2015-12-23 苏州久港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9595A (zh) * 2015-09-07 2015-12-23 苏州久港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
CN105169595B (zh) * 2015-09-07 2016-07-06 苏州久港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3619B (zh) 杀菌手机护壳
CN105169595B (zh) 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
CN204891022U (zh) 一种带泄爆口的灭火器内筒
CN206025327U (zh) 一种预报警式安全帽
CN105169590B (zh) 一种带泄爆口的便携式灭火器
CN104361975A (zh) 一种变压器灭火防护装置
CN109043696B (zh) 一种劳动用护膝
CN204910573U (zh) 一种灭火器的内筒
CN105194824A (zh) 一种手持式灭火器的内筒
CN204910565U (zh) 一种新型灭火器
CN201516251U (zh) 灭火瓶用泄压组件及灭火瓶
CN205796338U (zh) 一种探火管式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
CN205031813U (zh) 一种带泄爆口的便携式灭火器
CN103252040A (zh) 一种移动式消防沙箱
CN207384650U (zh) 基于溃缩吸能的气溶胶灭火器泄爆装置
CN202423944U (zh) 一种带有泄压装置的环网柜
CN206389012U (zh) 一种用于控制开关柜的排压结构
CN105169592B (zh) 一种灭火器
CN103486860A (zh) 一种气幕封闭装置
CN204073193U (zh) 一种带有防护罩的灭火器
CN103550894A (zh) 机械式泄压装置
CN203847040U (zh) 不易座封的井口保护机构
CN203202239U (zh) 一种悬挂式七氟丙烷灭火器的容器阀
CN202538221U (zh) 消防感温玻璃探头防护罩及核电站变压器的消防感温探测器
CN107648777B (zh) 一种带合页的泄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70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