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85621U - 一种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85621U
CN204885621U CN201520470616.5U CN201520470616U CN204885621U CN 204885621 U CN204885621 U CN 204885621U CN 201520470616 U CN201520470616 U CN 201520470616U CN 204885621 U CN204885621 U CN 204885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vel nut
plug
socket
header body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706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or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EN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EN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ENTECH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4706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85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85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85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插座组件包括固定于设备面板的插座底板,插座底板具有插座孔以及凸出于插座底板正面并环绕所述插座孔的插座螺套;插头组件包括线缆、连接到线缆端部的插头、环套到线缆的固定座、套设于插头和线缆外周的筒状的插头本体,插头的一部分伸出于插头本体的第一端之外,插头本体的第二端与固定座密封连接,插头本体的外周套设有松不脱螺套,松不脱螺套具有内螺纹与所述插座螺套的外螺纹配合,松不脱螺套与插座螺套拧紧后,第一垫圈被压紧在插头本体的第一端与插座底板之间,实现插头本体与插座底板之间的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具有很好的防尘防水的功能,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装配且价格低廉。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产品和消费性产品的发展,很多产品设备上都带有连接器,尤其在室外环境下,对连接器的防尘防水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防尘防水同时又易于插拔的连接器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目前市面上用的防水连接器,密封性能较差,不能达到很好的防尘防水的效果。
在有些场合中,受工作条件或设备性能限制,要求用户线缆能直接插在设备电路板的接口中,并且能防尘防水,因此,设计一种能满足特殊使用条件下的防尘防水,便于制造和价格低廉的新型连接器,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连接器,此种连接器插接方便同时能够防尘防水,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装配且价格低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所述插座组件包括可固定于设备面板的插座底板,所述插座底板具有插座孔,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凸出于所述插座底板正面并环绕所述插座孔的插座螺套;所述插头组件包括线缆、连接到所述线缆端部的插头、环套到所述线缆的固定座、套设于插头和线缆外周的筒状的插头本体,所述插头的一部分伸出于所述插头本体的第一端之外,所述插头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座密封连接;所述插头本体的外周套设有松不脱螺套,所述松不脱螺套具有内螺纹与所述插座螺套的外螺纹配合;所述松不脱螺套与所述插座螺套拧紧后,第一垫圈被压紧在插头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插座底板之间,实现插头本体与插座底板之间的密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所述插头本体的第一端具有向内伸出的卡位,所述插头外周具有台阶与所述卡位配合防止所述插头脱离所述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内还安装有压杆,所述压杆一端抵顶到所述固定座,另一端抵顶到所述插头用于将插头压紧到所述插头本体第一端的卡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所述插头本体的第一端具有盖板,所述盖板具有通孔供所述插头伸出;所述通孔不是圆形以防止所述插头相对于插头本体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所述盖板的通孔具有扁位;所述插头外表面具有第一导向面与所述扁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所述固定座包括环套到线缆的具有内螺纹的固定螺套、与所述固定螺套配合的转接螺套、位于所述固定螺套内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被夹持在所述固定螺套与转接螺套的第一端之间用于实现所述转接螺套与线缆之间的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所述固定螺套为帽子状,中心具有供线缆穿过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所述转接螺套的第二端具有内螺纹,所述插头本体第二端具有外螺纹;所述插头本体第二端与所述转接螺套的第二端连接之后,第二垫圈被夹持在所述插头本体第二端与所述转接螺套之间,用于密封插头本体与转接螺套的连接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所述插头本体的第一端具有向内伸出的卡位,所述插头外周具有台阶与所述卡位配合防止所述插头脱离所述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内还安装有压杆,所述压杆两端分别抵顶到所述第二垫圈,用于将插头压紧到所述插头本体第一端的卡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安装到所述插座底板背面并环绕所述插座孔的第三垫圈;所述插座底板上具有供螺钉穿过的圆孔,以便于通过螺钉将插座底板固定到设备面板并使所述第三垫圈密封所述插座底板、设备面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所述插头本体第一端的外表面具有使其定向插入到插座螺套的第二导向面,插座螺套的内侧壁具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对应的第二导向配合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一方面,连接器的插座组件与设备面板之间,插座组件与插头组件之间,插头组件与线缆之间均能够实现很好的密封,使连接器具有很好的防尘防水的功能,能够在防水防尘性能要求较高的环境下使用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装配;另一方面可直接插入到设备电路板的接口中,而不需要转接器,使信号的传输不受转接器的影响,从而保证传输信号的质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插头组件、插座组件结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如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如图1所示的插头组件的剖面图。
图4是如图1所示的插座组件的第二垫圈与第一垫圈的细部剖视图。
图5是如图1所示的插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及其侧视图。
图6是如图1所示的插座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如图1所示的插头组件的第一导向面的示意图。
图8是如图1所示的插座组件的第二导线面与第二导向配合面的示意图。
图9是如图1所示插头组件及插座组件相互拧紧部位的细部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插头组件1
网线11
插头本体12
第一端120
第二端121
止挡122
卡位/盖板123
松不脱螺套13
插头14
压杆15
固定座16
转接螺套17
固定螺套18
橡胶套180
第二垫圈19
第一垫圈22
第三垫圈23
第一导向面140
扁位125
第二导向面124
第二导向配合面210
插座组件2
插座底板20
圆孔201
插座螺套21
接口3
设备面板4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插座组件2和插头组件1,所述插座组件2包括可固定于设备面板的插座底板20,插座底板20具有插座孔,所述插座组件2还包括凸出于所述插座底板20正面并环绕所述插座孔的插座螺套21;
所述插头组件1包括线缆11、连接到所述线缆11端部的插头14、环套到所述线缆11的固定座16、套设于插头14和线缆11外周的筒状的插头本体12,所述插头14的一部分伸出于所述插头本体12的第一端之外,所述插头本体12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座16密封连接;所述插头本体12的外周套设有松不脱螺套13,所述松不脱螺套13具有内螺纹与所述插座螺套21的外螺纹配合;
所述松不脱螺套13与所述插座螺套21拧紧后,第一垫圈22被压紧在插头本体12的第一端与所述插座底板20之间,实现插头本体12与插座底板20之间的密封连接。
参考图1-3,插头本体12是近圆形的套筒结构,其沿线缆11延伸方向具有第一端120及第二端121,插头14自第二端121插入插头本体12内,再将其装配到第一端120但是不能从第一端120拔出,具体的,第一端120具有卡位123,插头14外周具有台阶141与卡位123配合防止插头14脱离插头本体12,所述插头本体12的筒腔内还安装有压杆15,压杆15紧贴插头本体12的内壁,其一端抵顶到固定座16,另一端抵顶到插头14用于将插头14固定到卡位12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6包括安装于第二端121的转接螺套17,转接螺套17的第二端套设于插头本体12的第二端121的外周且与其螺纹连接,另一端向网线11的一侧收紧继续连接有固定螺套18,固定螺套18为帽子状且其中心具有供线缆11穿过的通孔,固定螺套18内部具有橡胶套180,所述橡胶套180被夹持在所述固定螺套18与转接螺套17的第一端之间用于实现所述转接螺套17与线缆11之间的密封。
所述转接螺套17的第二端具有内螺纹,所述插头本体12第二端121具有外螺纹;所述插头本体第二端121与所述转接螺套17的第二端连接之后,第二垫圈18被夹持在所述插头本体第二端121与所述转接螺套17之间,用于密封插头本体12与转接螺套17的连接间隙。所述压杆15一端抵顶到所述第二垫圈19,另一端抵顶到所述插头14用于将插头14压紧到所述插头本体第一端的卡位123。优选的,第二垫圈19由橡胶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水功能,实现插头组件1与网线11连接处的防尘防水。
插头本体12还包括止挡122,止挡122是设在插头本体12外表面上的凸起,螺套13套设在止挡122的外周,可在止挡122限制的范围内滑动,当其向第一端120滑动到最大限度时,即可拧紧到插座螺套21。
参考图4-图6,插座组件2包括固定在设备面板4上的插座底板20,插座底板20具有插座孔,凸出于插座底板20之上且并环绕插座孔的插座螺套21,插座底板20上具有四个供螺钉24穿过圆孔201,拧紧螺钉24可将插座底板20固定到设备面板4。在插座底板20与设备面板4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垫圈23用于密封插座组件1与设备面板4之间的连接间隙。优选的,第一垫圈22与第三垫圈23是橡胶材料,具有很好的防尘防水功能。
参考图7及图8,为了使插头14在装配到插头本体12时,具有唯一的装配角度,使其固定连接在插头本体12上而不容易翻转,在插头14的外表面加工出大小不同的两个平面作为第一导向面140,相应的,在插头本体第一端120的内表面加工出大小不同的且与第一导向面140配合的至少一个平面作为扁位125,因此,插头14只能以唯一的角度安装到插头本体12内,从而也限定了插头14装配到插头本体12的装配方向。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插头本体12的第一端120具有盖板123,所述盖板具有通孔供所述插头14伸出;所述通孔不是圆形而是具有至少一个扁位125,插头的第一导向面140与所述扁位125配合,以防止所述插头14相对于插头本体12转动。
图8中,插头14插入接口3时要求其插入的角度是唯一的才能实现电连接,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目测插入的角度,当遇到接口在机箱内部的情况时,目测会比较困难,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插头本体第一端120的外表面加工出大小不同的两个表面作为第二导线面124,相对应的,在插座螺套21的内表面亦加工出大小不同的且与第二导向面124配合的两个平面作为第二导向配合面210,只有当第二导向面124与第二导向配合面210能够相互配合对接时,插头组件1才可以插入到插座组件2中,所以,可以将插头14盲插到接口3而不需要目测插入角度。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插头组件1插入插座组件2之前的示意图,图9本是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头组件1与插座组件2锁紧后的示意图,装配过程如下:
首先将网线11依次穿过固定螺套18,橡胶套180,转接螺套17,第二垫圈19,压杆15,插头本体12,然后接入插头14;
接着,将插头14装入插头本体12的卡位123,装入压杆15后,把转接螺套17通过插头本体上12的螺纹锁紧连接,转接螺套17和插头本体12间夹紧有第二垫圈19用于密封。把橡胶套180放入转接螺套17的腔体中,固定螺套18通过和转接螺套17尾部的螺纹连接锁紧固定,橡胶套180受力收缩压紧网线11,从而实现插头组件1与网线11间的防水防尘;
再次,将插座组件2安装到设备面板4上,插座组件2和设备面板4之间还装配有第三垫圈23,螺钉24拧紧后,压紧第三垫圈23实现插座组件和设备间的防尘防水功能;
最后,将插头组件1插入到插座组件2中,插头14与接口3对接,插头本体12和插座螺套21通过螺纹紧锁固定,插头本体12的端面压迫第一垫圈22,从而实现插头组件1和插座组件2间防水防尘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组件包括可固定于设备面板的插座底板(20),所述插座底板(20)具有插座孔,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凸出于所述插座底板(20)正面并环绕所述插座孔的插座螺套(21);
所述插头组件(1)包括线缆(11)、连接到所述线缆(11)端部的插头(14)、环套到所述线缆(11)的固定座(16)、套设于插头(14)和线缆(11)外周的筒状的插头本体(12),所述插头(14)的一部分伸出于所述插头本体(12)的第一端之外,所述插头本体(12)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座(16)密封连接;所述插头本体(12)的外周套设有松不脱螺套(13),所述松不脱螺套(13)具有内螺纹与所述插座螺套(21)的外螺纹配合;
所述松不脱螺套(13)与所述插座螺套(21)拧紧后,第一垫圈(22)被压紧在插头本体(12)的第一端与所述插座底板(20)之间,实现插头本体(12)与插座底板(20)之间的密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的第一端具有向内伸出的卡位,所述插头外周具有台阶与所述卡位配合防止所述插头脱离所述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内还安装有压杆(15),所述压杆(15)一端抵顶到所述固定座,另一端抵顶到所述插头用于将插头压紧到所述插头本体第一端的卡位(1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的第一端具有盖板,所述盖板具有通孔供所述插头伸出;所述盖板的通孔不是圆形以防止所述插头相对于插头本体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通孔具有扁位;所述插头外表面具有第一导向面(140)与所述扁位(125)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环套到线缆(11)的具有内螺纹的固定螺套(18)、与所述固定螺套(18)配合的转接螺套(16)、位于所述固定螺套(18)内的橡胶套(180);所述橡胶套(180)被夹持在所述固定螺套(18)与转接螺套(17)的第一端之间用于实现所述转接螺套(17)与线缆(11)之间的密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套(18)为帽子状,中心具有供线缆穿过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螺套(17)的第二端具有内螺纹,所述插头本体第二端具有外螺纹;所述插头本体第二端与所述转接螺套(17)的第二端连接之后,第二垫圈(19)被夹持在所述插头本体第二端与所述转接螺套(17)之间,用于密封插头本体与转接螺套的连接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的第一端具有向内伸出的卡位,所述插头外周具有台阶与所述卡位配合防止所述插头脱离所述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内还安装有压杆(15),所述压杆(15)一端抵顶到所述第二垫圈(19),另一端抵顶到所述插头用于将插头压紧到所述插头本体第一端的卡位(12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安装到所述插座底板背面并环绕所述插座孔的第三垫圈(23);所述插座底板上具有供螺钉穿过的圆孔,以便于通过螺钉将插座底板固定到设备面板并使所述第三垫圈密封所述插座底板、设备面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第一端的外表面具有使其定向插入到插座螺套的第二导向面(124),插座螺套的内侧壁具有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相对应的第二导向配合面(210)。
CN201520470616.5U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连接器 Active CN204885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0616.5U CN204885621U (zh)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0616.5U CN204885621U (zh)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85621U true CN204885621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29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70616.5U Active CN204885621U (zh) 2015-07-02 2015-07-02 一种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8562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4259A (zh) * 2016-11-07 2017-02-01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快拔插连接器
CN111370898A (zh) * 2020-03-24 2020-07-03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插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4259A (zh) * 2016-11-07 2017-02-01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快拔插连接器
CN111370898A (zh) * 2020-03-24 2020-07-03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插头
CN111370898B (zh) * 2020-03-24 2021-09-03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插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8040B (zh) 同轴连接器的插头、插座及同轴连接器
CN207705475U (zh) 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圆形连接器
CN205583250U (zh) 一种电气连接器
CN209282480U (zh) 一种大功率电线电缆防水连接器
CN108390224B (zh) 一种单芯弯头高压连接器
CN204885621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3883235U (zh) 一种防水插座
CN111628330B (zh) 一种快速插拔防水连接器
CN201528081U (zh) 具紧结效能的连接器结构
CN208315886U (zh) 一种密封防水型信号连接器
CN216015807U (zh) 一种连接器的防水线夹
CN103606786B (zh) 直连接无插拔线缆接续电连接器
CN207098211U (zh) 一种带自锁结构的tnc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10443721U (zh) 一种射频连接器的防水结构
US20230050137A1 (en) Watertight joint and plug-in device
CN109524842B (zh) 一种电性连接器的装配装置
CN210224391U (zh) 内窥镜自锁式电连接器
CN208508102U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
CN220172469U (zh) 快锁式混合接插连接器
CN215771727U (zh) 一种快速插拔的射频连接器
CN105932475B (zh) 射频连接器组件及其射频连接器和适配射频连接器
CN218788548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210040751U (zh) 一种耐高压航空插头及本体接口
CN215528039U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
CN218101848U (zh) 隧道水下机器人用电气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5th floor, building 1, Guor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he intersection of Jinxiu middle road and Cuijing Road,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uore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 building 1F, three national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zhong District,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Zone,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renTech Corporatio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