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62440U - 夹子 - Google Patents

夹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62440U
CN204862440U CN201520344765.7U CN201520344765U CN204862440U CN 204862440 U CN204862440 U CN 204862440U CN 201520344765 U CN201520344765 U CN 201520344765U CN 204862440 U CN204862440 U CN 204862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plate
spacer
hole
locating hol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447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震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3447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62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62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6244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子,包括两片夹片,夹片具有依次连接的连接部、握持部及夹取部,两片夹片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及定位孔;连接孔的孔壁上设有卡齿片,卡齿片沿连接孔的中心点方向延伸;定位孔的孔壁上设有定位片,定位片沿远离定位孔的方向延伸;两片夹片的卡齿片相互卡合,其中一片夹片的定位片收容于另一片夹片的定位孔内。夹片是一体冲压成型而得到,从而形成了连接部、握持部及夹取部。连接部的结构设计巧妙,实现了两片夹片快速、稳定的拆装;握持部本身的结构设计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不需要额外增加弹性装置,通过握持部的张合作用,带动夹取部对食物进行夹取。

Description

夹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子,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夹取食物的夹子。
背景技术
夹子是一种用于夹取东西的器具,通常由两片可活动的夹片构成。传统的用于夹取食物的夹子,要么将两片夹片焊接于一起,要么将两片夹片铆接于一起,要么由一片金属片弯折而成,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固定支点,以方便夹子夹取食物。而具有固定支点的夹子占据了一定空间,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包装及运输。上述夹子的两片夹片一旦连接完成后,需要进行破坏性拆卸才能将其分离,此种将两片夹片分离后的夹子也就失去了夹取食物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两片夹片可自由拆卸、组装的夹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夹子,包括两片夹片,所述夹片具有依次连接的连接部、握持部及夹取部,两片所述夹片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及定位孔;
所述连接孔的孔壁上设有卡齿片,所述卡齿片沿所述连接孔的中心点方向延伸;
所述定位孔的孔壁上设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沿远离所述定位孔的方向延伸;
两片所述夹片的卡齿片相互卡合,其中一片所述夹片的定位片收容于另一片所述夹片的定位孔内。
优选的,所述卡齿片具有卡柱及卡头,所述卡柱与所述卡头的连接处形成卡槽,分别位于两片所述夹片上的卡头弹性抵持、卡柱相互抵挡、卡槽相互锁合;
所述定位片具有定位面,其中一片所述夹片的定位片的定位面抵持于另一片所述夹片的定位孔的孔壁上。
优选的,所述卡齿片呈“J”字形。
优选的,所述卡齿片有多个,多个所述卡齿片以所述连接孔的中心点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定位片呈三角形片状。
优选的,所述握持部弯曲呈“弓”字形。
优选的,所述握持部上设有支撑片。
优选的,所述握持部上设有“L”字形锁扣,所述锁扣具有引导面。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握持部及夹取部具有包边。
优选的,所述夹取部上设有夹爪。
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孔壁上设有卡齿片,通过卡齿片的相互卡合而将两片夹片连接在一起。卡齿片相互卡合后,其中一个夹片的卡头位于另一个夹片的连接孔内,两个卡头发生弹性形变并相互抵持,从而可以使得两片夹片紧紧贴合在一起;分别位于两个夹片上的卡柱相互抵挡,可以防止连接后的两个夹片发生移位,同时配合相互锁合的两个卡槽,进一步提高了两个夹片的连接稳定性。
为进一步提高两个夹片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在不经意的反向力的作用下将两个夹片分离,特别设计了定位孔及定位片。其中一片夹片的定位片收容于另一片夹片的定位孔内,且其中一片夹片的定位片的定位面抵持于另一片夹片的定位孔的孔壁上。当需要将两片夹片分离,首先通过握持部的作用将定位片脱离于定位孔,定位片脱离于定位孔后,再将两片夹片分别往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便可以对连接部进行解锁,完成分离过程。分离后两片夹片可以叠合在一起,节省了空间的占据。
夹片是一体冲压成型而得到,从而形成了连接部、握持部及夹取部。连接部的结构设计巧妙,实现了两片夹片快速、稳定的拆装;握持部本身的结构设计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不需要额外增加弹性装置,通过握持部的张合作用,带动夹取部对食物进行夹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夹子的组装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夹子的分解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夹子在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夹子在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夹子在C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夹子的两片夹片叠合在一起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夹子10的组装结构图。请一并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的夹子10的分解结构图。夹子10用于对食物进行夹取,其包括两片夹片12。夹片12具有依次连接的连接部100、握持部200及夹取部300,两片夹片12通过连接部100连接。连接部100用于将两片夹片12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支点,握持部200用于握持及进行张合动作,通过握持部200的作用可以使得夹取部300对食物进行夹取。
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其分别为图1所示的夹子10在A处及B处的放大图。连接部100上开设有连接孔110及定位孔120,连接孔110的孔壁上设有卡齿片112,卡齿片112沿连接孔110的中心点方向延伸,定位孔120的孔壁上设有定位片122,定位片122沿远离定位孔120的方向延伸。两片夹片12的卡齿片112相互卡合,其中一片夹片12的定位片122收容于另一片夹片12的定位孔120内。
具体的,卡齿片呈“J”字形,卡齿片112具有卡柱114及卡头116,卡柱114与卡头116的连接处形成一卡槽118,分别位于两片夹片12上的卡头116弹性抵持、卡柱114相互抵挡、卡槽118相互锁合,定位片122具有定位面124,其中一片夹片12的定位片122的定位面124抵持于另一片夹片12的定位孔120的孔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卡齿片112有多个,多个卡齿片112以连接孔110的中心点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卡齿片112,可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片122呈三角形片状并向定位孔120外翻折,定位孔120及定位片122由冲压一体成型。
请再次参阅图1,握持部200弯曲呈“弓”字形,弯曲后,呈“弓”字形的握持部200具有较好的弹性,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及恢复弹性形迹,从而带动夹取部300对食物进行夹取。具有弧形弯曲呈“弓”字形的握持部200符合人体的手掌设计,提高了握持舒适感。
请参阅图5,握持部200上设有支撑片210,将夹子10放置于平整的桌面上,由于支撑片210的凸起,使得夹取部300与桌面形成间隔,防止夹取部300与桌面直接接触而造成污染,有效保护了夹取部300的卫生。
请再次参阅图5,握持部200上设有“L”字形锁扣220,锁扣220具有引导面222。在握持部200上设置锁扣220,可以使得原本由于受于弹性力而分开的握持部200及夹取部300在锁扣220的作用下相互叠合在一起,从而减少了空间的占用。特别的,锁扣220具有引导面222,在引导面222的引导作用下,减少了锁扣220棱角的阻力,可以使得两个锁扣220快速、顺滑的锁合在一起。
请参阅图1,夹取部300上设有夹爪310,将两个夹取部300叠合在一起的,两个夹取部300上的夹爪310相互错位咬合,增加了夹取食物的稳定性。要说明的是,夹取部300的边角可以打磨成刀刃,使得夹取部300不仅可以夹取食物,还可以对食物进行切割。还可以将一个夹取部300设计成刀结构,另一个夹取部300设计成叉结构,将两片夹片12分开后,便可以作为西餐的刀叉使用。还可以将夹取部300设计成调羹状,用于盛汤,等等。
连接部100、握持部200及夹取部300具有包边400,即夹片12的边缘部分形成包边设计。包边400的设计,可以增加夹片12的整体强度,使得夹片12不容易变形,提高了夹片12的使用寿命。
在此,要特别对连接部100进行说明。连接部100上开设有连接孔110,连接孔110的孔壁上设有卡齿片112,通过卡齿片112的相互卡合而将两片夹片12连接在一起。卡齿片112相互卡合后,其中一个夹片12的卡头116位于另一个夹片12的连接孔110内,两个卡头116发生弹性形变并相互抵持,从而可以使得两片夹片12紧紧贴合在一起;分别位于两个夹片12上的卡柱114相互抵挡,可以防止连接后的两个夹片12发生移位,同时配合相互锁合的两个卡槽118,进一步提高了两个夹片12的连接稳定性。
为进一步提高两个夹片12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在不经意的反向力的作用下将两个夹片12分离,特别设计了定位孔120及定位片122。其中一片夹片12的定位片122收容于另一片夹片12的定位孔120内,且其中一片夹片12的定位片122的定位面124抵持于另一片夹片12的定位孔120的孔壁上。当需要将两片夹片12分离,首先通过握持部200的作用将定位片122脱离于定位孔120,定位片122脱离于定位孔120后,再将两片夹片12分别往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便可以对连接部100进行解锁,完成分离过程。请参阅图6,分离后两片夹片12可以叠合在一起,节省了空间的占据。
夹片12是一体冲压成型而得到,从而形成了连接部100、握持部200及夹取部300。连接部100的结构设计巧妙,实现了两片夹片12快速、稳定的拆装;握持部200本身的结构设计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不需要额外增加弹性装置,通过握持部200的张合作用,带动夹取部300对食物进行夹取。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夹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片夹片,所述夹片具有依次连接的连接部、握持部及夹取部,两片所述夹片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及定位孔;
所述连接孔的孔壁上设有卡齿片,所述卡齿片沿所述连接孔的中心点方向延伸;
所述定位孔的孔壁上设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沿远离所述定位孔的方向延伸;
两片所述夹片的卡齿片相互卡合,其中一片所述夹片的定位片收容于另一片所述夹片的定位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片具有卡柱及卡头,所述卡柱与所述卡头的连接处形成卡槽,分别位于两片所述夹片上的卡头弹性抵持、卡柱相互抵挡、卡槽相互锁合;
所述定位片具有定位面,其中一片所述夹片的定位片的定位面抵持于另一片所述夹片的定位孔的孔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片呈“J”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片有多个,多个所述卡齿片以所述连接孔的中心点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呈三角形片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弯曲呈“弓”字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上设有支撑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上设有“L”字形锁扣,所述锁扣具有引导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握持部及夹取部具有包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部上设有夹爪。
CN201520344765.7U 2015-05-26 2015-05-26 夹子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62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44765.7U CN204862440U (zh) 2015-05-26 2015-05-26 夹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44765.7U CN204862440U (zh) 2015-05-26 2015-05-26 夹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62440U true CN204862440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06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44765.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62440U (zh) 2015-05-26 2015-05-26 夹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624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1698A (zh) * 2015-05-26 2015-11-04 叶震伦 夹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1698A (zh) * 2015-05-26 2015-11-04 叶震伦 夹子
CN105011698B (zh) * 2015-05-26 2016-08-17 叶震伦 夹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62440U (zh) 夹子
CN204748370U (zh) 一种弹性磨刀装置
CN204652380U (zh) 一种固定卡片的装置、连接器及终端
CN105011698A (zh) 夹子
CN204673203U (zh) 一种钣金件焊接定位结构
CN203887868U (zh) 一种美工刀的新型调节器
CN204577295U (zh) 滑动键和电子装置
CN201403711Y (zh) 一种新型美容镊
CN210189590U (zh) 一种轴承滚子夹紧装置
CN209458232U (zh) 啮合式高弹胶木夹
CN203330904U (zh) 一种新型五金工具钳
CN201879784U (zh) 脐带剪
CN210025172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订书机
CN202046029U (zh) 一种文件夹
CN213820170U (zh) 一种多功能便当盒
CN202764486U (zh) 一种防滑夹子
CN214031651U (zh) 一种安瓿瓶开瓶器
CN208625211U (zh) 手指筷
CN201586985U (zh) 便捷切片器
CN202656668U (zh) 适合管理学学生使用的文件夹
CN203267533U (zh) 一种文件夹固定座
CN204908296U (zh) 一种教师用文件包
CN207682056U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模组机加件设备
CN203078055U (zh) 夹书尺
CN201922697U (zh) 文件夹的夹具固定结构及具有这种固定结构的文件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1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