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49777U - 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49777U
CN204849777U CN201520526920.7U CN201520526920U CN204849777U CN 204849777 U CN204849777 U CN 204849777U CN 201520526920 U CN201520526920 U CN 201520526920U CN 204849777 U CN204849777 U CN 204849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pshed
coping
pile body
linking beam
guan lia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269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贤能
程磊
王小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269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49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49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49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以及后排桩,前排桩的桩顶低于后排桩的桩顶,前排桩的桩顶上连接有前冠梁,后排桩的桩顶上连接有后冠梁;前冠梁与后冠梁之间连接有多个呈倾斜状的连系梁,多个连系梁之间相间隔布置,相邻的连系梁之间连接有压顶板。前排桩通过前冠梁形成一体,后排桩通过后冠梁形成一体,且前冠梁与后冠梁之间通过多个连系梁连接,连系梁之间设置有压顶板,则弥补了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的刚度,发挥双排桩抗弯刚度大的优点,减少土方开挖和节约成本,环保和节能效果较好,资源利用效率高,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进度。而且本结构工序较为简单,施工方便,易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程的基坑施工中,通常采用土钉墙、排桩、双排桩、桩锚、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等支护结构。其中,双排桩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支护结构,其抗弯刚度较高,造价相对不高,主要用于软土深厚地层、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放坡和锚索无施工空间等条件下,常见的有冂形双排桩以及h形双排桩。
有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如冂形双排桩),当桩顶标高低于现状地面时,土方开挖较多,且对场地的支护空间要求较大;当桩顶标高与地面齐平时,桩身后期需要破坏的较多,浪费较大。
有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如h形双排桩),前排桩顶低于后排桩顶,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通过水平的连系梁连接,一方面,开挖土方量较大,后排桩后的土体仍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支挡,另一方面,连系梁和后排桩之间需采用植筋的方式连接,工作量较大,工序较为复杂。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建筑规划时要求用地面积的最大使用效率,重复使用基坑支护结构的要求也逐渐兴起,这就对基坑支护在环保和节能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前低后高的双排桩结构中,采用水平的连系梁连接,存在开挖土方量大、支护刚度降低、施工成本高以及不节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以及后排桩,所述前排桩的桩顶低于所述后排桩的桩顶,所述前排桩的桩顶上连接有前冠梁,所述后排桩的桩顶上连接有后冠梁;所述前冠梁与后冠梁之间连接有多个呈倾斜状的连系梁;多个所述连系梁之间相间隔布置,所述相邻的连系梁之间连接有压顶板。
进一步地,所述压顶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连系梁,所述压顶板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前冠梁及后冠梁。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连系梁之间平行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前排桩包括多个相间隔且成排布置的前桩身,所述后排桩包括多个相间隔且成排布置的后桩身,所述前冠梁分别连接在多个前桩身的顶部,所述后冠梁分别连接在多个后桩身的顶部。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后桩身之间的间距为多个所述前桩身之间的间距的1倍~2倍。
进一步地,所述后排桩包括多个成排布置的后桩身,多个所述后桩身呈连续状一体布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后桩身呈高低不一状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中,前排桩通过前冠梁形成一体,后排桩通过后冠梁形成一体,且前冠梁与后冠梁之间通过多个连系梁连接,连系梁之间设置有压顶板,这样,则弥补了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高度不同、受力不均匀所导致的刚度降低,既能发挥双排桩抗弯刚度大的优点,又能减少土方开挖和节约成本,环保和节能效果较好,资源利用效率高,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进度。而且本结构工序较为简单,施工方便,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纵向剖切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横向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用于软土深厚地层、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放坡和锚索无施工空间等条件下。
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排桩以及后排桩,其中,前排桩的桩顶低于后排桩的桩顶,形成前低后高的形状;当然,前排桩包括多个相间隔布置的前桩身11,多个前桩身11相间隔成排布置,后排桩包括多个相间隔布置的后桩身13,多个后桩身13相间隔成排布置。
在前排桩的桩顶上连接有前冠梁12,该前冠梁12分别与多个前桩身11的顶部连接,这样,多个前桩身11通过前冠梁12连接为一体;在后排桩的桩顶上连接有后冠梁14,该后冠梁14分别与多个后桩身13的顶部连接,这样,多个后桩身13通过后冠梁14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在前冠梁12与后冠梁14之间连接有多个连系梁15,也就是连系梁1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前冠梁12及后冠梁14上,并且,多个连系梁15之间相间隔布置,这样,由于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形成前低后高的形状,处于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的连系梁15也成倾斜状布置。
上述提供的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中,前排桩通过前冠梁12形成一体,后排桩通过后冠梁14形成一体,且前冠梁12与后冠梁14之间通过多个连系梁15连接,这样,则弥补了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高度不同、受力不均匀所导致的刚度降低,既能发挥双排桩抗弯刚度大的优点,又能减少土方开挖和节约成本,环保和节能效果较好,资源利用效率高,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进度。而且本结构工序较为简单,施工方便,易于推广使用。
再者,后排桩桩身的长度可根据建筑规划的需要加长,以满足建筑桩基的需要,使得后排桩在基坑支护结束后能作为建筑工程桩,可以重复利用,避免了建筑桩基的重新施工,同时也增大了建筑面积,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连系梁15之间设有压顶板16,该压顶板16的两侧分别与连系梁15连接,这样,多个连系梁15之间通过压顶板16连接形成一体,进而,整个双排桩支护结构形成整体结构,即弥补了前排桩与后排桩标高不同、受力不均匀所导致的刚度降低,既能发挥双排桩抗弯刚度大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多个连系梁15之间平行相间隔布置,这样,当压顶板16与连系梁15连接以后,进一步保证多个连系梁15之间的连接稳固强度。
另外,压顶板16的两侧与连系梁15连接,且压顶板16的两个端部则分别与前关联及后冠梁14连接,这样,通过压顶板16与前冠梁12及后冠梁14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增强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后排桩的多个后桩身13可以是相间隔布置,或者,根据实际需要,多个后桩身13也可以连续布置,也就是多个后桩身13形成一体布置。
再则,当多个后桩身13之间相间隔布置时,后桩身13之间的间距是前桩身11的间距的1倍~2倍。另外,后排桩的多个后桩身13中,根据建筑规划需要,部分后桩身13可以加长,以满足建筑桩基的使用要求,这样,多个后桩身13则形成高低不一的布置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排桩以及后排桩,所述前排桩的桩顶低于所述后排桩的桩顶,所述前排桩的桩顶上连接有前冠梁,所述后排桩的桩顶上连接有后冠梁;所述前冠梁与后冠梁之间连接有多个呈倾斜状的连系梁;多个所述连系梁之间相间隔布置,所述相邻的连系梁之间连接有压顶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顶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连系梁,所述压顶板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前冠梁及后冠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系梁之间平行布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包括多个相间隔且成排布置的前桩身,所述后排桩包括多个相间隔且成排布置的后桩身,所述前冠梁分别连接在多个前桩身的顶部,所述后冠梁分别连接在多个后桩身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后桩身之间的间距为多个所述前桩身之间的间距的1倍~2倍。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桩包括多个成排布置的后桩身,多个所述后桩身呈连续状一体布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后桩身呈高低不一状布置。
CN201520526920.7U 2015-07-20 2015-07-20 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 Active CN204849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6920.7U CN204849777U (zh) 2015-07-20 2015-07-20 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6920.7U CN204849777U (zh) 2015-07-20 2015-07-20 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49777U true CN204849777U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40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26920.7U Active CN204849777U (zh) 2015-07-20 2015-07-20 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4977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3063A (zh) * 2018-12-21 2019-05-07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集束桩垛支护结构及其计算方法
CN111305237A (zh) * 2020-03-05 2020-06-19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921956A (zh) * 2021-01-27 2021-06-08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h型斜横梁减震抗滑桩的建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3063A (zh) * 2018-12-21 2019-05-07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集束桩垛支护结构及其计算方法
CN109723063B (zh) * 2018-12-21 2023-10-27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集束桩垛支护结构及其计算方法
CN111305237A (zh) * 2020-03-05 2020-06-19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921956A (zh) * 2021-01-27 2021-06-08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h型斜横梁减震抗滑桩的建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76249U (zh) 一种组合型内支撑结构
CN204738302U (zh) 一种多层框架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CN103306682B (zh) 一种大跨度高边墙地下空间建筑物及其开挖支护方法
CN203684230U (zh) 一种预制双排桩结构
CN105155548B (zh) 一种拉索式双排桩(墙)支护结构
CN204098043U (zh) 留土后开挖结合内支撑双排桩支护结构
CN204849777U (zh) 倾斜式压顶板双排桩支护结构
CN205975658U (zh) 钢平台塔吊基础
CN102691302A (zh) 一种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混凝土结构
CN102995643A (zh) 一种地下空间钢桁架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978677A (zh) 复杂地形下深基坑开挖组合支护结构
CN203593968U (zh) 一种浅孔爆破开挖桥梁基坑施工用钢管竹排架
CN207828981U (zh) 一种水泥土搅拌墙内设双排及多排微型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07525758U (zh) 一种加强型基坑排桩支护结构
CN204825923U (zh) 一种接力式基坑支护结构
CN202416324U (zh) 基坑工程逆梁顺板施工叠加梁板结构
CN205188976U (zh) 一种拉索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CN103306248A (zh) 一种高坝溢洪道地基排水系统及开挖方法
CN204608793U (zh) 一种用于深基坑挖土的转运停机平台
CN203514325U (zh) 一种重力式水泥土墙结合单排桩的基坑梯级支护体系
CN204780939U (zh) 一种桅杆式双排桩支护系统
CN202543946U (zh) 一种软土地区疏排式围护桩的支护结构
CN205012347U (zh) 三排桩与单排桩组合的台阶式支护结构
Hu et al. Introduction to concurrent mining and reclamation for coal mines in China
CN204875811U (zh) 一种复合式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02

Address after: 518054 Unit 15A,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Building, No. 8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sear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magnificent building 3 King Fuk Building 11 layer 1101, 111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