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49520U - 道路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道路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49520U CN204849520U CN201520564534.7U CN201520564534U CN204849520U CN 204849520 U CN204849520 U CN 204849520U CN 201520564534 U CN201520564534 U CN 201520564534U CN 204849520 U CN204849520 U CN 2048495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inage
- road
- permeable
- porosity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通过排水管道连通的透水结构和排水结构,所述透水结构中具有透水孔,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有排水通道,透水结构通过排水管道与排水通道连通。该系统结构简单,通过排水管道能够有效的提高道路排水效率,解决强降雨地区的道路雨水排放的问题,避免了城市内涝;而且还能有效的减少因积水而导致的路面水损坏,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方便下雨时通行,城市现有的道路路面多为中间略微隆起,靠近道路两侧相较路面中间略微下降的结构,这样是为了尽量保证路面中间部分的行车位置没有积水。现有的地面排水都是依靠设置在路边的下水口以及下水管道排水。雨水量较大时,会在下水口处形成积水。为了缓解路面积水,现在市政施工中还广泛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或其他透水材料来铺设道路的路面层。当雨水降落到路面后,雨水在透水材料铺设而成的路面上不会马上形成径流,而是从透水材料的孔隙逐渐渗入路面层以下,因而可缓解城市排水的负担。然而,在雨下的比较大、降水的速率超过了透水材料的透水速率时,无法满足雨水的排放,将会导致路面积水严重,极大的影响车辆的正常交通和行人通行。并且,路面上积水过大,在行车载荷的作用下产生动水压力,将使得沥青膜剥落,造成路面网裂、坑槽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排水快、使用寿命长的适用于强降雨的道路排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通过排水管道连通的透水结构和排水结构,所述透水结构中具有透水孔,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有排水通道,透水结构通过排水管道与排水通道连通。所述透水结构具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可以通过在现有的不具有透水性能的道路上打孔实现;也可以是由透水材料形成,例如:由粗砂垫、碎石、混凝土、水泥砂浆以及透水砖等,按照现有道路的铺设标准设定的透水结构就具有透水孔。
所述排水结构也可以采用与透水结构类似的结构来设置,以实现边排水边渗透,有效的回补地下水。例如:所述排水结构可设有现有的包含骨料颗粒的透水表层和包含包覆骨料颗粒的亲水粘接剂的透水基层;所述的骨料颗粒为石英砂、矿渣、陶粒或玻璃微珠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为了解决强降雨地区的雨水排放问题,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能够排放大量积水的排水通道,以提高排水效率。所述排水通道可以是槽状结构。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排水结构还设有支撑所述排水通道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由混凝土、陶粒、硅砂颗粒、米石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铺装而成,其目的是使排水通道的结构更加稳固,提高排水结构的使用寿命。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排水效率高和排水量大等优点,能够有效的解决路面积水造成的交通不便和城市水涝等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道包括设于透水结构中的主管道,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主管道上并且连通所述排水通道的分支管道。所述主管道可与道路、排水通道并行设置的,分支管道与主管道之间呈T型设置。雨水渗入透水结构后,进入透水结构中的主管道,并经主管道上的各分支管道后,从排水通道排出。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排水效率,缓解城市排水的负担。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结构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孔隙率递增的路面层、中间层和底层。上述各层之间的厚度比例是按现有道路铺装标准设定的。将透水结构设计成孔隙率从上至下依次增大的路面层、中间层和底层,符合当前道路施工习惯,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底层孔隙过小而造成雨水来不及通过排水管道排出,而堵塞路面层和中间层。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结构中设有位于所述底层和中间层的一侧与排水结构之间、并且孔隙率大于所述底层的透水层。所述透水层位于路面层下,并且紧邻排水结构。透水层的孔隙率相对最大,透水效率最高,这样有利于雨量较大时,路面层、中间层和底层的雨水均能通过透水层从排水管道进入排水结构,能够缓解透水结构的积水压力,进一步提高排水效率。
具体的,路面层的孔隙率为18%~23%,中间层的孔隙率为20%~23%,底层的孔隙率为20%~24%,透水层的孔隙率为25%~40%。上述各层采用大孔隙透水材料铺设而成,且孔隙率依次增大。这样的结构能够极大的提高排水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透水结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主管道设于所述透水层中。由于透水层的孔隙率最大,故积水量最多,将主管道设于透水层中,能够提高主管道的排水量,最大限度的减少路面和透水结构中的积水。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结构的下方还依次设有隔渗层和基层。所述隔渗层可以是玻璃钢结构,其作用是将道路上的透水结构与基层区分开来,使雨水均由与透水结构相邻的排水结构排走,不会渗入到道路以下的地层中,保护路基的坚固。此外,所述隔渗层还可以是透气防渗砂或其他现有的具有良好防渗效果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排水通道的上方还设有滤水盖板,所述滤水盖板上分布有通孔。滤水盖板可以是由透水材料制成的,滤水盖板与路面层邻接的一侧的上表面与所述路面层上表面平齐或略低于路面层上表面。考虑到有时降水量会超过路面的透水性能,路面积水会往道路两侧流,故滤水盖板上表面需具有排水沟,并且进一步通过滤水盖板上分布的通孔,使水可以通过通孔进入排水通道而排出。所述滤水盖板类似雨篦子。
优选的,所述排水通道设有连通市政导流通道的管道,使排水通道内的大部分水可以通过市政导流通道排走,再通过市政导流通道流入河流等,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强降雨路面积水的问题,可以起到卸洪的作用。
优选的,在所述排水管道的管壁上设有与排水通道连通的开孔;在排水管道的管壁外敷有保护网。保护网可以对排水管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排水管道的寿命。所述开孔可以均分分布于管壁上,有利于透水结构中的雨水更快、更方便的从开孔流入排水管道中,并从排水通道排出,提高排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排水系统,结构简单,通过排水管道能够有效的提高道路排水效率,解决强降雨地区的道路雨水排放的问题,避免了城市内涝;而且还能有效的减少因积水而导致的路面水损坏,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通过排水管道连通的透水结构和排水结构,所述透水结构中具有透水孔,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有排水通道8,透水结构通过排水管道与排水通道8连通。
所述透水结构具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可以通过在现有的不具有透水性能的道路上打孔实现。此外,所述透水结构也可以是由粗砂垫、碎石、混凝土、水泥砂浆以及透水砖等铺设而成的。透水结构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孔隙率递增的路面层1、中间层2和底层3,各层之间的厚度比例是按现有道路铺装标准设定的。将透水结构设计成孔隙率从上至下依次增大的路面层1、中间层2和底层3,符合当前道路施工习惯,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底层3孔隙过小而造成雨水来不及通过排水管道排出,而堵塞路面层1和中间层2。所述透水结构中还设有位于所述底层3和中间层2的一侧与排水结构之间、并且孔隙率大于所述底层3的透水层6。透水层6位于路面层1下,并且紧邻排水结构。透水层6的孔隙率相对最大,透水效率最高,这样有利于雨量较大时,路面层1、中间层2和底层3的雨水均能通过透水层6从排水管道进入排水通道8,能够缓解透水结构的积水压力,进一步提高排水效率。所述路面层1的孔隙率为18%~23%,中间层2的孔隙率为20%~23%,底层3的孔隙率为20%~24%,透水层6的孔隙率为25%~40%,这样的结构能够极大的提高排水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透水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所述透水结构的下方还依次设有隔渗层4和基层5。所述隔渗层4可以是玻璃钢结构,其作用是将道路上的透水结构与基层5区分开来,使雨水均由与透水结构相邻的排水结构排走,不会渗入到道路以下的地层中,保护路基的坚固。此外,所述隔渗层4还可以是透气防渗砂或其他现有的具有良好防渗效果的结构。
所述排水管道包括设于透水结构中的主管道11,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主管道11上并且连通所述排水通道8的分支管道9。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主管道11可与道路、排水通道8并行设置的,分支管道9与主管道11之间呈T型设置。雨水渗入透水结构后,进入透水层6中的主管道11,并经主管道11上的各分支管道9后,从排水结构的排水通道8排出。由于透水层6的孔隙率最大,故积水量最多,将主管道11设于透水层6中,能够提高主管道11的排水量,最大限度的减少路面和透水结构中的积水。为了提高排水管道的寿命和排水效率,在所述排水管道的管壁上设有与排水通道8连通的开孔;在排水管道的管壁外敷有保护网。保护网可以对排水管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排水管道的寿命。所述开孔可以均匀分布于管壁上,有利于透水结构中的雨水更快、更方便的从开孔流入排水管道中,并从排水通道8排走,从而提高排水效率。
所述排水结构也可以采用与透水结构类似的结构来设置,以实现边排水边渗透,有效的回补地下水。例如:所述排水结构可设有现有的包含骨料颗粒的透水表层和包含包覆骨料颗粒的亲水粘接剂的透水基层;所述的骨料颗粒为石英砂、矿渣、陶粒或玻璃微珠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能够排放大量积水的排水通道8,以提高排水效率,有利于解决强降雨地区的雨水排放问题。所述排水通道8可以是槽状结构。为了使排水通道8的结构更加稳固,提高排水结构的使用寿命,所述排水结构还设有支撑所述排水通道8的支撑部10。所述支撑部10由混凝土、陶粒、硅砂颗粒、米石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铺装而成。所述排水通道8的上方还设有滤水盖板7,所述滤水盖板7上分布有通孔。滤水盖板7可以是由透水材料制成的,滤水盖板7与路面层1邻接的一侧的上表面与所述路面层1上表面平齐或略低于路面层1上表面。考虑到有时降水量会超过路面的透水性能,路面积水会往道路两侧流,故滤水盖板7上表面需具有排水沟,并且进一步通过滤水盖板7上分布的通孔,使水可以通过通孔进入排水通道8中排走。所述通孔优选均匀分布于滤水盖板7上,所述滤水盖板7类似雨篦子。在此基础上,在所述排水通道8设有连通市政导流通道管道,使排水通道8内的大部分水可以通过市政导流通道排走,再通过市政导流通道流入河流等,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强降雨路面积水的问题,并起到卸洪的作用。
Claims (10)
1.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排水管道连通的透水结构和排水结构,所述透水结构中具有透水孔,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有排水通道(8),透水结构通过排水管道与排水通道(8)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包括设于透水结构中的主管道(11),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主管道(11)上并且连通所述排水通道(8)的分支管道(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结构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孔隙率递增的路面层(1)、中间层(2)和底层(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结构中还设有位于所述底层(3)和中间层(2)的一侧与排水结构之间、并且孔隙率大于所述底层(3)的透水层(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路面层(1)的孔隙率为18%~23%,中间层(2)的孔隙率为20%~23%,底层(3)的孔隙率为20%~24%,透水层(6)的孔隙率为25%~4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主管道(11)设于所述透水层(6)中。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结构的下方还依次设有隔渗层(4)和基层(5)。
8.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8)的上方还设有滤水盖板(7),所述滤水盖板(7)上分布有通孔。
9.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8)还设有连通市政导流通道的管道。
10.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管道的管壁上设有与排水通道(8)连通的开孔;在排水管道的管壁外敷有保护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64534.7U CN204849520U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道路排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64534.7U CN204849520U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道路排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49520U true CN204849520U (zh) | 2015-12-09 |
Family
ID=54740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64534.7U Active CN204849520U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道路排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49520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30793A (zh) * | 2016-06-15 | 2016-08-10 | 苏州乐聚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侧壁透气花盆 |
CN105926408A (zh) * | 2016-04-29 | 2016-09-07 | 广州华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园林生态雨水给排系统 |
CN106069270A (zh) * | 2016-06-15 | 2016-11-09 | 苏州乐聚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侧壁透气花盆 |
CN106320433A (zh) * | 2016-09-21 | 2017-01-11 | 沈阳建筑大学 | 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结构 |
CN107460804A (zh) * | 2016-06-02 | 2017-12-12 | 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
CN108118576A (zh) * | 2018-01-31 | 2018-06-05 | 吴振明 | 一种用于景观道路的隐形收边 |
CN108314261A (zh) * | 2018-02-12 | 2018-07-24 | 重庆恩光科技有限公司 | 道路排水系统 |
CN109722968A (zh) * | 2019-01-10 | 2019-05-07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07-30 CN CN201520564534.7U patent/CN20484952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26408A (zh) * | 2016-04-29 | 2016-09-07 | 广州华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园林生态雨水给排系统 |
CN107460804A (zh) * | 2016-06-02 | 2017-12-12 | 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
CN105830793A (zh) * | 2016-06-15 | 2016-08-10 | 苏州乐聚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侧壁透气花盆 |
CN106069270A (zh) * | 2016-06-15 | 2016-11-09 | 苏州乐聚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侧壁透气花盆 |
CN106320433A (zh) * | 2016-09-21 | 2017-01-11 | 沈阳建筑大学 | 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结构 |
CN106320433B (zh) * | 2016-09-21 | 2018-11-09 | 沈阳建筑大学 | 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结构 |
CN108118576A (zh) * | 2018-01-31 | 2018-06-05 | 吴振明 | 一种用于景观道路的隐形收边 |
CN108314261A (zh) * | 2018-02-12 | 2018-07-24 | 重庆恩光科技有限公司 | 道路排水系统 |
CN109722968A (zh) * | 2019-01-10 | 2019-05-07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49520U (zh) | 道路排水系统 | |
CN207919282U (zh) | 一种透水铺装结构 | |
CN204728165U (zh) | 生态透水路面 | |
CN103174076A (zh) | 一种道路排水滤水结构 | |
CN104032793B (zh) | 用于居民小区道路的花园式抗雨水冲击系统 | |
CN110453565A (zh) | 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 |
CN109098064A (zh) | 避免路面雨水沉积的海绵城市道路结构 | |
CN106835972A (zh) | 一种海绵型生态桥梁的雨水蓄用系统 | |
CN105239485A (zh) | 排水路缘石以及具有排水结构的沥青道路 | |
CN208981408U (zh) | 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106544941B (zh) |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透水路面 | |
CN202730583U (zh) | 一种道路排水滤水结构 | |
CN106638882A (zh) |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102086658B (zh) | 一种雨水综合利用渗排水管渠 | |
CN209759918U (zh) |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 |
CN209482092U (zh) | 适用于市政道路红线外设置生物滞留带的海绵城市系统 | |
CN203977495U (zh) | 用于居民小区道路的花园式抗雨水冲击系统 | |
CN211848713U (zh) | 透水路面排水结构 | |
CN104878827A (zh) | 道路排水结构 | |
CN210766228U (zh) | 一种可防止内涝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 |
CN209836713U (zh) | 一种带有改性透水结构的硬质道路 | |
CN210561536U (zh) | 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 | |
CN203866664U (zh) | 一种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 | |
CN215329163U (zh) |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 |
CN203049399U (zh) | 一种滤水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2, section 3, middle Renmin Road,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Sichuan Industri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 section 3, Renmin Middle Road, Qingy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31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PROVINCIAL INDUSTRI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