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45607U - 一种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45607U
CN204845607U CN201520511106.8U CN201520511106U CN204845607U CN 204845607 U CN204845607 U CN 204845607U CN 201520511106 U CN201520511106 U CN 201520511106U CN 204845607 U CN204845607 U CN 204845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thful
valve
cam
automatic
axl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111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静
宋爱玉
王京奎
王志锋
王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truk Jinan Power Co Ltd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Group Jin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111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45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45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45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驾驶室空气悬挂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包括调节阀、卷收器和安装支架;所述调节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自动放气阀、自动充气阀、手动放气阀、手动充气阀、快速放气阀、梭阀和单向阀;所述卷收器包括中心轴、轴套、扭簧、活塞、动齿轮和凸轮;所述阀体和卷收器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的有益效果为:除了能够实现座椅减震功能外,还能够实现座椅高度调节、座椅高度自动记忆和座椅快速降低与自动回位功能,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和操作方便性。

Description

一种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驾驶室空气悬挂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
背景技术
重型汽车的空气悬挂座椅调节机构由调节阀和气囊组成,驾驶室气路通过调节阀与气囊连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颠簸路面时,通过座椅调节机构能够实现减震功能,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但是,现有的座椅调节机构不能调节高度,而且当驾乘人员突然坐上或离开座椅时会导致座椅的高度改变,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的技术方案,除了能够实现座椅减震功能外,还能够实现座椅高度调节、座椅高度自动记忆和座椅快速降低与自动回位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包括调节阀、卷收器和安装支架;
所述调节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自动放气阀、自动充气阀、手动放气阀、手动充气阀、快速放气阀、梭阀和单向阀,所述自动放气阀、自动充气阀、手动放气阀和手动充气阀均为二位二通阀,所述自动放气阀的两个接口为AⅠ口、BⅠ口,所述自动充气阀的两个接口为AⅡ口、BⅡ口,所述手动放气阀的两个接口为AⅢ口、BⅢ口,所述手动充气阀的两个接口为AⅣ口、BⅣ口;所述快速放气阀为二位三通阀,快速放气阀的三个接口为AⅤ口、BⅤ口和CⅠ口;所述梭阀的三个接口为AⅥ口、BⅥ口和CⅡ口;所述单向阀的两个接口为AⅦ口和BⅦ口;阀体上设有排气口、驾驶室气路连接口、卷收器连接口、气囊连接口和快速排气口;所述排气口、BⅠ口、AⅥ口和BⅢ口通过气路连接,所述AⅠ口、BⅡ口、AⅢ口、BⅦ口和BⅤ口通过气路连接,所述驾驶室气路连接口、AⅡ口和AⅣ口通过气路连接,所述BⅥ口与BⅣ口通过气路连接,所述卷收器连接口、CⅡ口和AⅦ口通过气路连接,所述气囊连接口与AⅤ口通过气路连接,所述CⅠ口与快速排气口通过气路连接;所述阀体上设有用于控制自动放气阀的自动放气连杆、用于控制自动充气阀的自动充气连杆、用于控制手动放气阀和手动充气阀的高度调节连杆以及用于控制快速放气阀的快速放气连杆;
所述卷收器包括中心轴、轴套、扭簧、活塞、动齿轮和凸轮,所述轴套、扭簧、活塞、动齿轮和凸轮套设在中心轴外部,所述轴套和凸轮均可以相对中心轴转动,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中心轴和轴套固定连接;所述轴套的外部缠绕有卷收带,所述卷收带的一端与轴套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中心轴和轴套之间形成腔体,中心轴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气道与腔体连通,所述卷收器连接口通过软管与进气口连通;所述轴套和凸轮上分别设有可与动齿轮啮合的内齿Ⅰ和内齿Ⅱ,所述活塞可推动动齿轮向凸轮移动,动齿轮和凸轮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轴套和凸轮上分别设有匹配的联动块Ⅰ和联动块Ⅱ;所述凸轮上轴向并排设有自动放气凸轮和自动充气凸轮,所述自动放气凸轮和自动充气凸轮错位布置;中心轴的一端设有限位凸缘,另一端安装有轴端挡圈;
所述阀体、中心轴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所述自动放气凸轮与自动放气连杆匹配,所述自动充气凸轮与自动充气连杆匹配;所述安装支架和凸轮上分别设有匹配的极限限位块Ⅰ和极限限位块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为了满足工艺需要,所述轴套包括轴套Ⅰ和轴套Ⅱ,所述轴套Ⅱ固定套设在轴套Ⅰ的内部,所述活塞、中心轴和轴套Ⅱ之间形成所述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中心轴与轴套Ⅱ之间套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轴套Ⅰ为铸铁材料,所述轴套Ⅱ为塑料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活塞与动齿轮之间设有顶套,所述顶套活动套设在中心轴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凸轮的内部固设内齿轮,所述内齿Ⅱ设在内齿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限位凸缘的截面为非圆形,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与限位凸缘匹配的非圆形安装孔,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防止中心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自动放气连杆的一端与阀体铰接,另一端设有自动放气连杆突起,自动放气连杆的中部与自动放气阀的阀芯接触,所述自动放气凸轮可与自动放气连杆突起接触;所述自动充气连杆的一端与阀体铰接,另一端设有自动充气连杆突起,自动充气连杆的中部与自动充气阀的阀芯接触,所述自动充气凸轮可与自动充气连杆突起接触。
使用时将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安装在座椅外安装支架上,将驾驶室气路连接口与驾驶室气路连接,将气囊连接口与气囊连接,将卷收带的自由端与座椅固定连接。当自动放气凸轮与自动放气连杆突起不接触且自动充气凸轮与自动充气连杆突起不接触时,座椅处于平衡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座椅减震: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颠簸路面,座椅高度突然升高,卷收带被突然拉出,由于卷收器没有充气,轴套与凸轮联动,轴套带动凸轮转动,自动放气凸轮与自动放气连杆突起接触,使自动放气阀的阀芯移动,AⅠ口与BⅠ口连通,气囊放气,从而使座椅高度下降,恢复平衡状态,同理适用于座椅高度突然降低的情况。
座椅高度调节:通过高度调节连杆移动手动充气阀的阀芯,使AⅣ口与BⅣ口连通,驾驶室气路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手动充气阀后,一部分通过快速放气阀进入气囊,另一部分通过梭阀进入卷收器。座椅高度升高,卷收带被拉出,带动轴套转动,由于卷收器充气,轴套与凸轮不联动。随着轴套的转动,联动块Ⅰ与联动块Ⅱ接触,从而使轴套与凸轮联动,当自动放气凸轮与自动放气连杆突起接触时,使自动放气阀的阀芯移动,AⅠ口与BⅠ口连通,但是由于驾驶室气路气压大于气囊内的气压,气囊会继续充气,座椅高度升高,直到极限限位块Ⅰ与极限限位块Ⅱ接触,座椅高度达到最高。
通过高度调节连杆移动手动放气阀的阀芯,使AⅢ口与BⅢ口连通,气囊内的气体通过快速放气阀、手动放气阀后,一部分通过排气口排出,另一部分通过梭阀进入卷收器充气。座椅高度降低,卷收带回收,扭簧带动轴套转动,由于卷收器充气,轴套与凸轮不联动。
座椅高度自动记忆:当驾乘人员突然离开座椅时,由于座椅负重减轻,气囊内的压力会使座椅升高,卷收带被拉出,由于卷收器没有充气,轴套与凸轮联动,轴套带动凸轮转动,自动放气凸轮与自动放气连杆突起接触,使自动放气阀的阀芯移动,AⅠ口与BⅠ口连通,气囊放气,从而使座椅高度下降,恢复平衡状态的高度。同理,当驾乘人员再次坐上座椅时,座椅也会在座椅调节阀的作用下恢复平衡状态的高度。
座椅快速降低与自动回位:当需要快速将座椅降至最低时,通过快速放气连杆移动快速放气阀的阀芯,使AⅤ口与CⅠ口连通,气囊通过快速排气口排气,座椅高度降低,卷收带回收,扭簧带动轴套转动,由于卷收器没有充气,轴套与凸轮联动,当自动充气凸轮与自动充气连杆突起接触时,使自动充气阀的阀芯移动,AⅡ口与BⅡ口连通,但是由于AⅤ口与BⅤ口断开,因此驾驶室气路无法向气囊充气,当极限限位块Ⅰ与极限限位块Ⅱ接触时,座椅降至最低。通过快速放气连杆移动快速放气阀的阀芯,使AⅤ口与CⅠ口连通,由于自动充气凸轮与自动充气连杆突起接触,因此AⅡ口与BⅡ口连通,驾驶室气路对气囊充气,直至座椅恢复至平衡状态的高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的有益效果为:除了能够实现座椅减震功能外,还能够实现座椅高度调节、座椅高度自动记忆和座椅快速降低与自动回位功能,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和操作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调节阀的气压原理图。
图4为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卷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卷收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卷收器未充气状态的剖视图。
图9为卷收器充气状态的剖视图。
图10为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平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自动充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自动放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支架,2、阀体,3、自动放气阀,3.1、AⅠ口,3.2、BⅠ口,4、自动充气阀,4.1、AⅡ口,4.2,BⅡ口,5、手动放气阀,5.1、AⅢ口,5.2、BⅢ口,6、手动充气阀,6.1、AⅣ口,6.2、BⅣ口,7、快速放气阀,7.1、AⅤ口,7.2、BⅤ口,7.3、CⅠ口,8、梭阀,8.1、AⅥ口,8.2、BⅥ口,8.3、CⅡ口,9、单向阀,9.1、AⅦ口,9.2、BⅦ口,10、排气口,11、驾驶室气路连接口,12、卷收器连接口,13、气囊连接口,14、快速排气口,15、自动放气连杆,16、自动充气连杆,17、高度调节连杆,18、快速放气连杆,19、中心轴,20、扭簧,21、活塞,22、动齿轮,23、凸轮,24、卷收带,25、腔体,26、进气口,27、复位弹簧,28、联动块Ⅰ,29、联动块Ⅱ,30、自动放气凸轮,31、自动充气凸轮,32、限位凸缘,33、轴端挡圈,34、极限限位块Ⅰ,35、极限限位块Ⅱ,36、轴套Ⅰ,37、轴套Ⅱ,38、密封圈,39、顶套,40、内齿轮,41、非圆形安装孔,42、自动放气连杆突起,43、自动充气连杆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12所示,一种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包括调节阀、卷收器和安装支架1。
所述调节阀包括阀体2,所述阀体2内设有自动放气阀3、自动充气阀4、手动放气阀5、手动充气阀6、快速放气阀7、梭阀8和单向阀9,所述自动放气阀3、自动充气阀4、手动放气阀5和手动充气阀6均为二位二通阀,所述自动放气阀3的两个接口为AⅠ口3.1、BⅠ口3.2,所述自动充气阀4的两个接口为AⅡ口4.1、BⅡ口4.2,所述手动放气阀5的两个接口为AⅢ口5.1、BⅢ口5.2,所述手动充气阀6的两个接口为AⅣ口6.1、BⅣ口6.2;所述快速放气阀7为二位三通阀,快速放气阀7的三个接口为AⅤ口7.1、BⅤ口7.2和CⅠ口7.3;所述梭阀8的三个接口为AⅥ口8.1、BⅥ口8.2和CⅡ口8.3;所述单向阀9的两个接口为AⅦ口9.1和BⅦ口9.2;阀体2上设有排气口10、驾驶室气路连接口11、卷收器连接口12、气囊连接口13和快速排气口14;所述排气口10、BⅠ口3.2、AⅥ口8.1和BⅢ口5.2通过气路连接,所述AⅠ口3.1、BⅡ口4.2、AⅢ口5.1、BⅦ口9.2和BⅤ口7.2通过气路连接,所述驾驶室气路连接口11、AⅡ口4.1和AⅣ口6.1通过气路连接,所述BⅥ口8.2与BⅣ口6.2通过气路连接,所述卷收器连接口12、CⅡ口8.3和AⅦ口9.1通过气路连接,所述气囊连接口13与AⅤ口7.1通过气路连接,所述CⅠ口7.3与快速排气口14通过气路连接;所述阀体2上设有用于控制自动放气阀3的自动放气连杆15、用于控制自动充气阀4的自动充气连杆16、用于控制手动放气阀5和手动充气阀6的高度调节连杆17以及用于控制快速放气阀7的快速放气连杆18。
所述卷收器包括中心轴19、轴套Ⅰ36、轴套Ⅱ37、扭簧20、活塞21、顶套39、动齿轮22和凸轮23,所述轴套Ⅰ36、轴套Ⅱ37、扭簧20、活塞21、顶套39、动齿轮22和凸轮23套设在中心轴19外部,所述轴套Ⅱ37固定套设在轴套Ⅰ36的内部,轴套Ⅰ36为铸铁材料,轴套Ⅱ37为塑料材料,所述轴套Ⅰ36和凸轮23均可以相对中心轴转动,所述扭簧20的两端分别与中心轴19和轴套Ⅰ36固定连接;所述轴套Ⅰ36的外部缠绕有卷收带24,所述卷收带24的一端与轴套Ⅰ36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19与轴套Ⅱ37之间套设有密封圈38,所述活塞21、中心轴19和轴套Ⅱ37之间形成腔体25,中心轴19上设有进气口26,所述进气口26通过气道与腔体25连通,所述卷收器连接口12通过软管与进气口26连通;所述轴套Ⅰ36上设有可与动齿轮22啮合的内齿Ⅰ,所述凸轮23的内部固设内齿轮40,所述内齿轮40上设有可与动齿轮22啮合的内齿Ⅱ,所述活塞21可通过顶套39推动动齿轮22向凸轮23移动,动齿轮22和凸轮23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7;所述轴套Ⅰ36和凸轮23上分别设有匹配的联动块Ⅰ28和联动块Ⅱ29;所述凸轮23上轴向并排设有自动放气凸轮30和自动充气凸轮31,所述自动放气凸轮30和自动充气凸轮31错位布置;中心轴19的一端设有限位凸缘32,所述限位凸缘32的截面为非圆形,所述安装支架2上设有与限位凸缘32匹配的非圆形安装孔41,中心轴19的另一端安装有轴端挡圈33;
所述阀体2、中心轴19固定在安装支架2上,所述自动放气连杆15的一端与阀体2铰接,另一端设有自动放气连杆突起42,自动放气连杆15的中部与自动放气阀3的阀芯接触,所述自动放气凸轮30可与自动放气连杆突起42接触;所述自动充气连杆16的一端与阀体2铰接,另一端设有自动充气连杆突起43,自动充气连杆16的中部与自动充气阀4的阀芯接触,所述自动充气凸轮31可与自动充气连杆突起43接触;所述安装支架2和凸轮23上分别设有匹配的极限限位块Ⅰ34和极限限位块Ⅱ35。
使用时将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安装在座椅外安装支架上,将驾驶室气路连接口11与驾驶室气路连接,将气囊连接口13与气囊连接,将卷收带24的自由端与座椅固定连接。当自动放气凸轮30与自动放气连杆突起42不接触且自动充气凸轮31与自动充气连杆突起43不接触时,座椅处于平衡状态(如图10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座椅减震: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颠簸路面,座椅高度突然升高,卷收带24被突然拉出,由于卷收器没有充气,轴套Ⅰ36与凸轮23联动,轴套Ⅰ36带动凸轮23转动,自动放气凸轮30与自动放气连杆突起42接触(如图12所示),使自动放气阀3的阀芯移动,AⅠ口3.1与BⅠ口3.2连通,气囊放气,从而使座椅高度下降,恢复平衡状态(如图10所示),同理适用于座椅高度突然降低的情况。
座椅高度调节:通过高度调节连杆17移动手动充气阀6的阀芯,使AⅣ口6.1与BⅣ口6.2连通,驾驶室气路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手动充气阀6后,一部分通过快速放气阀7进入气囊,另一部分通过梭阀8进入卷收器。座椅高度升高,卷收带24被拉出,带动轴套Ⅰ36转动,由于卷收器充气,轴套Ⅰ36与凸轮23不联动。随着轴套Ⅰ36的转动,联动块Ⅰ28与联动块Ⅱ29接触,从而使轴套Ⅰ36与凸轮23联动,当自动放气凸轮30与自动放气连杆突起42接触时(如图12所示),使自动放气阀3的阀芯移动,AⅠ口3.1与BⅠ口3.2连通,但是由于驾驶室气路气压大于气囊内的气压,气囊会继续充气,座椅高度升高,直到极限限位块Ⅰ34与极限限位块Ⅱ35接触,座椅高度达到最高。
通过高度调节连杆17移动手动放气阀5的阀芯,使AⅢ口5.1与BⅢ口5.2连通,气囊内的气体通过快速放气阀7、手动放气阀5后,一部分通过排气口10排出,另一部分通过梭阀8进入卷收器充气。座椅高度降低,卷收带24回收,扭簧20带动轴套Ⅰ36转动,由于卷收器充气,轴套Ⅰ36与凸轮23不联动。
座椅高度自动记忆:当驾乘人员突然离开座椅时,由于座椅负重减轻,气囊内的压力会使座椅升高,卷收带24被拉出,由于卷收器没有充气,轴套Ⅰ36与凸轮23联动,轴套Ⅰ36带动凸轮23转动,自动放气凸轮30与自动放气连杆突起42接触(如图12所示),使自动放气阀3的阀芯移动,AⅠ口3.1与BⅠ口3.2连通,气囊放气,从而使座椅高度下降,恢复平衡状态(如图10所示)的高度。同理,当驾乘人员再次坐上座椅时,座椅也会在座椅调节阀的作用下恢复平衡状态的高度。
座椅快速降低与自动回位:当需要快速将座椅降至最低时,通过快速放气连杆18移动快速放气阀7的阀芯,使AⅤ口7.1与CⅠ口7.3连通,气囊通过快速排气口14排气,座椅高度降低,卷收带24回收,扭簧20带动轴套Ⅰ36转动,由于卷收器没有充气,轴套Ⅰ36与凸轮23联动,当自动充气凸轮31与自动充气连杆突起43接触时(如图11所示),使自动充气阀4的阀芯移动,AⅡ口4.1与BⅡ口4.2连通,但是由于AⅤ口7.1与BⅤ口7.2断开,因此驾驶室气路无法向气囊充气,当极限限位块Ⅰ34与极限限位块Ⅱ35接触时,座椅降至最低。通过快速放气连杆18移动快速放气阀7的阀芯,使AⅤ口7.1与CⅠ口7.3连通,由于自动充气凸轮31与自动充气连杆突起43接触(如图11所示),因此AⅡ口4.1与BⅡ口4.2连通,驾驶室气路对气囊充气,直至座椅恢复至平衡状态的高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阀、卷收器和安装支架(1);
所述调节阀包括阀体(2),所述阀体(2)内设有自动放气阀(3)、自动充气阀(4)、手动放气阀(5)、手动充气阀(6)、快速放气阀(7)、梭阀(8)和单向阀(9),所述自动放气阀(3)、自动充气阀(4)、手动放气阀(5)和手动充气阀(6)均为二位二通阀,所述自动放气阀(3)的两个接口为AⅠ口(3.1)、BⅠ口(3.2),所述自动充气阀(4)的两个接口为AⅡ口(4.1)、BⅡ口(4.2),所述手动放气阀(5)的两个接口为AⅢ口(5.1)、BⅢ口(5.2),所述手动充气阀(6)的两个接口为AⅣ口(6.1)、BⅣ口(6.2);所述快速放气阀(7)为二位三通阀,快速放气阀(7)的三个接口为AⅤ口(7.1)、BⅤ口(7.2)和CⅠ口(7.3);所述梭阀(8)的三个接口为AⅥ口(8.1)、BⅥ口(8.2)和CⅡ口(8.3);所述单向阀(9)的两个接口为AⅦ口(9.1)和BⅦ口(9.2);阀体(2)上设有排气口(10)、驾驶室气路连接口(11)、卷收器连接口(12)、气囊连接口(13)和快速排气口(14);所述排气口(10)、BⅠ口(3.2)、AⅥ口(8.1)和BⅢ口(5.2)通过气路连接,所述AⅠ口(3.1)、BⅡ口(4.2)、AⅢ口(5.1)、BⅦ口(9.2)和BⅤ口(7.2)通过气路连接,所述驾驶室气路连接口(11)、AⅡ口(4.1)和AⅣ口(6.1)通过气路连接,所述BⅥ口(8.2)与BⅣ口(6.2)通过气路连接,所述卷收器连接口(12)、CⅡ口(8.3)和AⅦ口(9.1)通过气路连接,所述气囊连接口(13)与AⅤ口(7.1)通过气路连接,所述CⅠ口(7.3)与快速排气口(10)通过气路连接;所述阀体(2)上设有用于控制自动放气阀(3)的自动放气连杆(15)、用于控制自动充气阀(4)的自动充气连杆(16)、用于控制手动放气阀(5)和手动充气阀(6)的高度调节连杆(17)以及用于控制快速放气阀(7)的快速放气连杆(18);
所述卷收器包括中心轴(19)、轴套、扭簧(20)、活塞(21)、动齿轮(22)和凸轮(23),所述轴套、扭簧(20)、活塞(21)、动齿轮(22)和凸轮(23)套设在中心轴(19)外部,所述轴套和凸轮(23)均可以相对中心轴(19)转动,所述扭簧(20)的两端分别与中心轴(19)和轴套固定连接;所述轴套的外部缠绕有卷收带(24),所述卷收带(24)的一端与轴套固定连接;所述活塞(21)、中心轴(19)和轴套之间形成腔体(25),中心轴(19)上设有进气口(26),所述进气口(26)通过气道与腔体(25)连通,所述卷收器连接口(12)通过软管与进气口(26)连通;所述轴套和凸轮(23)上分别设有可与动齿轮(22)啮合的内齿Ⅰ和内齿Ⅱ,所述活塞(21)可推动动齿轮(22)向凸轮(23)移动,动齿轮(22)和凸轮(23)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7);所述轴套和凸轮(23)上分别设有匹配的联动块Ⅰ(28)和联动块Ⅱ(29);所述凸轮(23)上轴向并排设有自动放气凸轮(30)和自动充气凸轮(31),所述自动放气凸轮(30)和自动充气凸轮(31)错位布置;中心轴(19)的一端设有限位凸缘(32),另一端安装有轴端挡圈(33);
所述阀体(2)、中心轴(19)固定在安装支架(1)上,所述自动放气凸轮(30)与自动放气连杆(15)匹配,所述自动充气凸轮(31)与自动充气连杆(16)匹配;所述安装支架(1)和凸轮(23)上分别设有匹配的极限限位块Ⅰ(34)和极限限位块Ⅱ(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包括轴套Ⅰ(36)和轴套Ⅱ(37),所述轴套Ⅱ(37)固定套设在轴套Ⅰ(36)的内部,所述活塞(21)、中心轴(19)和轴套Ⅱ(37)之间形成所述腔体(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9)与轴套Ⅱ(37)之间套设有密封圈(3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Ⅰ(36)为铸铁材料,所述轴套Ⅱ(37)为塑料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1)与动齿轮(22)之间设有顶套(39),所述顶套(39)活动套设在中心轴(19)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23)的内部固设内齿轮(40),所述内齿Ⅱ设在内齿轮(4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缘(32)的截面为非圆形,所述安装支架(1)上设有与限位凸缘(32)匹配的非圆形安装孔(41)。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放气连杆(15)的一端与阀体(2)铰接,另一端设有自动放气连杆突起(42),自动放气连杆(15)的中部与自动放气阀(3)的阀芯接触,所述自动放气凸轮(30)可与自动放气连杆突起(42)接触;所述自动充气连杆(16)的一端与阀体(2)铰接,另一端设有自动充气连杆突起(43),自动充气连杆(16)的中部与自动充气阀(4)的阀芯接触,所述自动充气凸轮(31)可与自动充气连杆突起(43)接触。
CN201520511106.8U 2015-07-15 2015-07-15 一种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 Active CN204845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11106.8U CN204845607U (zh) 2015-07-15 2015-07-15 一种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11106.8U CN204845607U (zh) 2015-07-15 2015-07-15 一种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45607U true CN204845607U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36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11106.8U Active CN204845607U (zh) 2015-07-15 2015-07-15 一种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456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9929A (zh) * 2021-02-04 2021-06-15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阀泵阀模组及汽车座椅用气动调节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9929A (zh) * 2021-02-04 2021-06-15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阀泵阀模组及汽车座椅用气动调节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76677B2 (en) Lift axle suspension
CN204774805U (zh) 一种驾驶室座椅调节卷收器
EP2254761B1 (en) Composite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4553659B (zh) 电控空气悬架高度可调控制装置
CN104912988B (zh) 一种车辆的悬挂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09159636B (zh) 一种特种车辆用液压式可调高度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CA2881526C (en) Lift axle suspension
CN110552992B (zh) 小曲囊式空气弹簧及轨道车辆
CN104149573B (zh) 一种自主升降的空气悬架调平控制系统
CN204845607U (zh) 一种驾驶室座椅高度调节阀总成
US3154099A (en) Manually adjustable high-low pressure control valve
CN204774731U (zh) 一种驾驶室座椅调节阀
US3104119A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2830137Y (zh) 汽车悬架多工位高度控制机构
CN110552991B (zh) 大曲囊式空气弹簧及轨道车辆
US2969975A (en) Vehic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blowoff valve
CN100361835C (zh) 汽车悬架多工位高度控制机构
CN210257901U (zh) 一种空气悬架装置的驱动系统
CN206475693U (zh) 悬架系统及使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
CN212555725U (zh) 一种集成变刚度气动阻尼半挂车空气悬架
CN213176605U (zh) 具有双气室结构的空气弹簧
CN204659382U (zh) 一种三轴客车空气悬架气路控制系统
CN206579433U (zh) 一种空气悬架及使用该空气悬架的车辆
CN204451915U (zh) 一种空气弹簧商用车防侧翻装置
CN212765562U (zh) 一种车辆运输车的牵引车和具有其的车辆运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