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34311U - 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34311U
CN204834311U CN201520552774.5U CN201520552774U CN204834311U CN 204834311 U CN204834311 U CN 204834311U CN 201520552774 U CN201520552774 U CN 201520552774U CN 204834311 U CN204834311 U CN 204834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etal substrate
wire
hole
primary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527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鸣
冯术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UANG ZHENG TRANSFORME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UANG ZHENG TRANSFORME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UANG ZHENG TRANSFORMERS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UANG ZHENG TRANSFORMERS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527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34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34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34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包括绝缘套管以及绕制在绝缘套筒上的线圈,其关键在于:所述线圈由一根铜线绕制而成,在所述线圈的外部裹覆有一层绝缘纸,在线圈的最外层还套有一个均压环,所述均压环是由一块长条形的金属基板卷制而成,在靠近所述金属基板的两侧边缘处分别开设有一排均匀分布的通孔,在每一排通孔中分别穿设有一段金属丝,且所述金属丝依次穿过每个通孔并呈螺旋状环绕在所述金属基板上,每一段金属丝的两个端头还与所述金属基板焊接在一起。有益效果:线圈由一根铜线绕制形成,避免了在多余的抽头上产生的尖端放电现象;均压环两侧边缘处设置螺旋状金属丝,避免了在均压环两侧直角边缘上产生的局部放电现象。

Description

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互感器中的零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互感器中,由于结构和尺寸的限制,常常存在局部放电量大,励磁特性曲线线性度不好以及抗饱和能力差等缺陷,人们提出通过在一次线圈上设置均压环来进行改善。在一次线圈上设置均压环后,有利于改善一次线圈前几层的匝间和层间场强,对减少产品的局部放电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该型产品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次线圈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线圈线头及均压环的直角边缘处易产生尖端放电现象,不仅对互感器本身造成损坏,还容易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系统的安全性能难以得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在现有一次线圈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带金属丝的均压环,有效克服互感器放电不均匀和高压拉弧现象,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包括绝缘套管以及绕制在绝缘套筒上的线圈,其关键在于:所述线圈由一根铜线绕制而成,在所述线圈的外部裹覆有一层绝缘纸,在线圈的最外层还套有一个均压环,所述均压环是由一块长条形的金属基板卷制而成,在靠近所述金属基板的两侧边缘处分别开设有一排均匀分布的通孔,在每一排通孔中分别穿设有一段金属丝,且所述金属丝依次穿过每个通孔并呈螺旋状环绕在所述金属基板上,每一段金属丝的两个端头还与所述金属基板焊接在一起。
通过在一次线圈的最外层套设均压环,有效改善线圈局部放电量大,励磁特性曲线线性度不好以及抗饱和能力差等缺陷,通过在均压环上设置金属丝,有效避免均压环边缘放电,防止拉弧,对互感器的器身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是由所述铜线分层绕制而成,在相邻两层铜线之间通过一层绝缘纸隔离,内层的铜线从绝缘纸的边缘处引出并在该层绝缘纸上绕制下一层铜线。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能够改善一次线圈的匝间和层间场强,有效减少了产品的局部放电量。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基板的两端设置为相互匹配的“L”型搭接接头,使用时,均压板两端相互匹配的“L”型接头搭接,形成均压环,设计成这种结构,便于均压板卷制后的连接与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基板为铜板,所述金属丝为铜丝。
有益效果:线圈由一根铜线绕制形成,有效避免了在多余的抽头上产生的尖端放电现象;均压环两侧边缘处设置螺旋状金属丝,进一步避免在均压环两侧直角边缘上产生的局部放电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的局部刨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均压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包括绝缘套管1以及绕制在绝缘套筒1上的线圈2,其关键在于:所述线圈2由一根铜线2a绕制而成,在所述线圈2的外部裹覆有一层绝缘纸3,从图2可以看出,在线圈2的最外层还套有一个均压环4,均压环4的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均压环4是由一块长条形的金属基板4a卷制而成,在靠近所述金属基板4a的两侧边缘处分别开设有一排均匀分布的通孔4b,在每一排通孔4b中分别穿设有一段金属丝4c,且所述金属丝4c依次穿过每个通孔4b并呈螺旋状环绕在所述金属基板4a上,每一段金属丝4c的两个端头还与所述金属基板4a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从图1上还可以看出,所述线圈2是由所述铜线2a分层绕制而成,在相邻两层铜线2a之间通过一层绝缘纸3隔离,内层的铜线2a从绝缘纸3的边缘处引出并在该层绝缘纸3上绕制下一层铜线2a。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能够改善线圈的匝间和层间场强,有效减少了产品的尖端放电及局部放电量。
进一步地,从图3还可以看出,所述金属基板4a的两端设置为相互匹配的“L”型搭接接头,使用时,均压板两端相互匹配的“L”型接头搭接,形成均压环,设计成这种结构,便于均压板卷制后的连接与固定。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基板4a为铜板,所述金属丝4c为铜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包括绝缘套筒(1)以及绕制在绝缘套筒(1)上的线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由一根铜线(2a)绕制而成,在所述线圈(2)的外部裹覆有一层绝缘纸(3),在线圈(2)的最外层还套有一个均压环(4),所述均压环(4)是由一块长条形的金属基板(4a)卷制而成,在靠近所述金属基板(4a)的两侧边缘处分别开设有一排均匀分布的通孔(4b),在每一排通孔(4b)中分别穿设有一段金属丝(4c),且所述金属丝(4c)依次穿过每个通孔(4b)并呈螺旋状环绕在所述金属基板(4a)上,每一段金属丝(4c)的两个端头还与所述金属基板(4a)焊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是由所述铜线(2a)分层绕制而成,在相邻两层铜线(2a)之间通过一层绝缘纸(3)隔离,内层的铜线(2a)从绝缘纸(3)的边缘处引出并在该层绝缘纸(3)上绕制下一层铜线(2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板(4a)的两端设置为相互匹配的“L”型搭接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板(4a)为铜板,所述金属丝(4c)为铜丝。
CN201520552774.5U 2015-07-28 2015-07-28 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 Active CN204834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52774.5U CN204834311U (zh) 2015-07-28 2015-07-28 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52774.5U CN204834311U (zh) 2015-07-28 2015-07-28 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34311U true CN204834311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91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52774.5U Active CN204834311U (zh) 2015-07-28 2015-07-28 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343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3447A (zh) * 2020-05-29 2020-11-13 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 电压互感器线圈一次绕组绕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3447A (zh) * 2020-05-29 2020-11-13 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 电压互感器线圈一次绕组绕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84467Y (zh) 一种夹屏组合换位导线
CN204834311U (zh) 用于互感器中的一次线圈
CN103474216B (zh) 一种变压器线圈绝缘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KR101596399B1 (ko) 변압기용 철심 권선 조립체
CN103730243A (zh) 壳式卷铁心三相立体变压器
CN205542361U (zh) 带有均压环的电压互感器
CN202996561U (zh) 一种高耐压环型变压器
CN203787251U (zh) 电气化铁道专用的单相变压器、三相变压器及三相铁芯
CN203225166U (zh) 一种10kV变压器的主绝缘结构
CN203056721U (zh) 15.75kV级发电机定子多胶模压减薄优化结构
CN206864295U (zh) 控制变压器
CN202977108U (zh) Ee氩弧焊铁心电感器
CN204834322U (zh) 带有均压环的互感器器身结构
CN205789444U (zh) 一种电源变压器
CN205140713U (zh) 带有绕埋式引线的线圈
CN204632528U (zh) 一种非晶合金变压器器身结构
CN202839245U (zh) 一种双绕组并绕变压器
CN207558550U (zh) 一种隔离变压器
CN204834323U (zh) 高压互感器器身结构
CN206505807U (zh) 一种改进的变压线圈
CN203521134U (zh) 低漏感绞线变压器
CN209591767U (zh) 新型抗雷电冲击绕组绝缘结构
CN205751675U (zh) 一种中高压直流电缆
CN202816439U (zh) 一种铜纸包线
CN211404259U (zh) 一种特高压变压器用500kV出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