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16000U - 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16000U
CN204816000U CN201520600152.5U CN201520600152U CN204816000U CN 204816000 U CN204816000 U CN 204816000U CN 201520600152 U CN201520600152 U CN 201520600152U CN 204816000 U CN204816000 U CN 204816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hydrogen
valve
gas outle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001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晓静
邵正锋
林波
黄志勇
黄国强
王晓芳
蒋春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aterials of CAEP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aterials of CAE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aterials of CAEP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aterials of CAEP
Priority to CN2015206001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16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16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160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包括高压钢瓶、贮气罐、流量控制计、取样口、循环泵以及装有表面改性后的Zr2Fe合金的吸气剂床;所述高压钢瓶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流量控制计进气口连通;所述贮气罐出气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流量控制计进气口连通;所述流量控制计出气口通过第三管道与吸气剂床进气口连接,吸气剂床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管道与取样口连通;所述循环泵泵入口通过第五管道与第四管道连通,而循环泵出口则通过第六管道与贮气罐进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充分发挥了表面改性后的Zr2Fe合金的贮氢性能,能够快速、有效地将含氢混合气体中的氢进行回收。

Description

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处理系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含氢混合气体的排放,有着严格的标准,因为氢气存在一定的爆炸极限,当混合气体中的氢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容易带来爆炸的隐患。因此,在排放含氢的混合气体前,需要对其含有的氢气进行回收,方能进行排放。Zr2Fe合金是典型的吸气剂材料,通常用于含氚气氛的氚回收处理,当然也适用于吸附回收氢。然而,普通的Zr2Fe合金在捕集混合气体中的氢气的同时,它也可以与其中的杂质气体,例如水蒸汽、氧、一氧化碳等发生反应,引起Zr2Fe合金中毒,从而影响Zr2Fe合金的处理性能。
基于此,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4259452A、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增强Zr2Fe合金抗空气毒化性能的方法”公开了一种经表面改性后的Zr2Fe合金,其大幅增强了Zr2Fe合金的抗空气毒化性能,有效提高了Zr2Fe合金使用的稳定性,从而可以很好地对含氢混合气体进行氢回收处理。
虽然上述经表面改性后的Zr2Fe合金,其抗毒化性能大幅提升了,但是由于现有的氢回收处理系统结构设计不合理,因而难以充分发挥表面改性后的Zr2Fe合金的除氢能力,使得排放的混合气体中的氢气不能被有效的回收,进而可能导致排放的气体中存在氢气过多泄漏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主要解决现有的氢处理系统在配合表面改性的Zr2Fe合金后,依然难以有效地将混合气体中的氢进行回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包括高压钢瓶、贮气罐、流量控制计、取样口、循环泵以及装有表面改性后的Zr2Fe合金的吸气剂床;所述高压钢瓶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流量控制计进气口连通,并且该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贮气罐出气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流量控制计进气口连通,并且该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流量控制计出气口通过第三管道与吸气剂床进气口连接,而吸气剂床的出气口则通过第四管道与取样口连通,并且该第四管道上还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循环泵泵入口通过第五管道与第四管道连通,而循环泵出口则通过第六管道与贮气罐进气口连通,并且第五管道上还设有第四阀门。
为进一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管道上、且用于监测贮气罐出气口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第六管道上的第五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管道上还设有过滤器;所述第五管道靠近该过滤器出气口处。
为保证管道及设备的真空度,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通过第七管道与第四管道连通的真空泵,并且该第七管道上还设有第六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高压钢瓶、贮气罐、吸气剂床、循环泵以及一些控制阀门,并在吸气剂床中装入经表面改性后的Zr2Fe合金,从而以循环处理的方式,对含氢混合气体进行反复处理,将其中的微量氢气进行回收,如此既能快速使混合气体达到氢气排放的标准,又能快速、有效地回收氢气。本实用新型充分发挥了表面改性后的Zr2Fe合金的抗毒化性能,大幅提高了在混合气体中回收氢气的效率和持续性,并且避免了因氢气泄漏而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和第五阀门,可以对贮气罐的出气压力进行实时监控,利用第五阀门调节贮气罐的进气流量,确保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真空泵,利用真空泵对系统进行抽真空处理,可以避免系统对含氢混合气体的处理结果存在偏差,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排放气体符合氢气的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1-高压钢瓶,2-第一阀门,3-贮气罐,4-压力传感器,5-第二阀门,6-吸气剂床,7-过滤器,8-流量控制计,9-第三阀门,10-取样口,11-第四阀门,12-循环泵,13-第五阀门,14-第六阀门,15-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微量氢气的系统,其包括高压钢瓶1、贮气罐3、吸气剂床6、流量控制计8、取样口10以及循环泵12。所述的高压钢瓶1中盛装有含氢的混合气体,该高压钢瓶1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流量控制计8进气口连通,并且该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2;所述贮气罐3的进气口通过第六管道与循环泵12出口连通,并且该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五阀门13,而贮气罐3的出气口则通过第二管道与流量控制计8进气口连通,并且该第二管道上还设有第二阀门5。所述的吸气剂床6用于回收含氢混合气体中的微量氢气,其内装有表面改性后的Zr2Fe合金,本实施例所述的表面改性后的Zr2Fe合金,其制备方式在申请公布号为CN104259452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中有详细记载,因此,本实施例不再对该种Zr2Fe合金进行详细介绍。
所述的流量控制计8出气口通过第三管道与吸气剂床6进气口连通,吸气剂床6出气口通过第四管道与取样口10连通,并且该第四管道上还设有过滤器7和第三阀门9。所述的循环泵12泵入口通过第五管道与第四管道连通,并靠近过滤器7出气口处,同时,该第五管道上还设有第四阀门11。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设有真空泵15,该真空泵15通过第七管道与第四管道连通,并且该第七管道上还设有第六阀门14。
利用上述系统,下面对其回收混合气体(本实施例针对的是0.099%H2+99.901%空气的混合气体)中微量氢气的过程进行介绍。
首先,关闭第一阀门2,打开其他阀门,然后利用真空泵15对除了高压钢瓶1外的系统其他部件进行抽真空处理。
接着,对装有表面改性后的Zr2Fe合金样品的吸气剂床6进行活化处理,主要方法是将吸气剂床6逐渐加热到500℃,加热过程中一直抽空,直到真空维持在10Pa左右。
而后,于室温条件下,关闭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9和第六阀门14,打开其他阀门,并启动循环泵12,调节好流量控制计8,此时,高压钢瓶1中的混合气体经流量控制计8调节流量后,以10L/min的气体流量经由第三管道进入到吸气剂床6中,由吸气剂床6将混合气体中的氢气吸收。被吸收氢气后的混合气体在循环泵12的作用下,经由第四管道、过滤器7和第五管道由循环泵12泵入,并通过第六管道从贮气罐3的进气口进入到贮气罐3中储存。
持续上述过程,直至高压钢瓶1中的混合气体基本处理完毕后,关闭第一阀门2,打开第二阀门5,此时,在循环泵12的作用下,贮气罐3中的气体经由第二管道、流量控制计8和第三管道进入到吸气剂床6中进行氢气的再次吸附处理。被处理后的气体再次经由第四管道、过滤器7、第五管道、循环泵12回到贮气罐3中。如此反复循环,并且在循环的过程中,间歇性地打开第三阀门9,通过取样口10取样检查混合气体中的氢气含量,确认其是否满足设计的氢气的排放标准,当满足该排放标准时,即可关闭循环泵12,停止对混合气体的处理。
在上述循环处理混合气体的过程中,为控制贮气罐3向吸气剂床6送气的压力,确保系统安全,所述的第二管道上还设置了压力传感器4,其在配合第五阀门13后,当压力传感器4显示的压力数据过大或过小时,即可通过关闭或打开第五阀门13来调节气体进入到贮气罐3的流量。
表1为上述循环处理后混合气体中氢气含量的分析数据:
表1
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空气中泄漏的氢气含量,以避免出现因为氢气泄漏而造成的各种危害。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钢瓶(1)、贮气罐(3)、流量控制计(8)、取样口(10)、循环泵(12)以及装有表面改性后的Zr2Fe合金的吸气剂床(6);所述高压钢瓶(1)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流量控制计(8)进气口连通,并且该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2);所述贮气罐(3)出气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流量控制计(8)进气口连通,并且该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5);所述流量控制计(8)出气口通过第三管道与吸气剂床(6)进气口连接,而吸气剂床(6)的出气口则通过第四管道与取样口(10)连通,并且该第四管道上还设有第三阀门(9);所述循环泵(12)泵入口通过第五管道与第四管道连通,而循环泵(12)出口则通过第六管道与贮气罐(3)进气口连通,并且第五管道上还设有第四阀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管道上、且用于监测贮气罐(3)出气口压力的压力传感器(4),以及设置在第六管道上的第五阀门(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道上还设有过滤器(7);所述第五管道靠近该过滤器(7)出气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第七管道与第四管道连通的真空泵(15),并且该第七管道上还设有第六阀门(14)。
CN201520600152.5U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6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00152.5U CN204816000U (zh)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00152.5U CN204816000U (zh)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16000U true CN204816000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73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0015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16000U (zh)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160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9746A (zh) * 2019-09-04 2019-12-13 北京国科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回收实验系统及实现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9746A (zh) * 2019-09-04 2019-12-13 北京国科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回收实验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0559746B (zh) * 2019-09-04 2023-10-20 北京国科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回收实验系统及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16000U (zh) 一种能快速、有效回收空气中的氢气的循环处理系统
CN107138021A (zh) 一种用于活性炭床安全应用的保护装置
CN208634791U (zh) 一种氮气回收循环系统
CN103871532B (zh)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贮存柜
CN207316458U (zh) 一种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
CN206980413U (zh) 一种用于活性炭床安全应用的保护装置
CN206334494U (zh) 一种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的处理系统
CN205582520U (zh) 核电厂废气处理装置
CN109202069B (zh) 硬质合金脱脂设备及方法
CN109185700A (zh) 一种焦化厂物料槽罐保压及尾气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15626805U (zh) 一种用于电厂的氮气制备系统
CN205042330U (zh) 一种新型高效的有机溶剂回收系统
CN104806480A (zh) 一种去油冷却压缩机
CN110559746B (zh) 一种废气回收实验系统及实现方法
CN207025298U (zh) 一种硝酸铵反应器的仪表保护装置
CN205760469U (zh) 一种装车尾气的二级吸附回收装置
CN205137065U (zh) 一种抽吸式七氟丙烷回收装置
CN215063614U (zh) 一种高温还原炉的安全系统装置
CN218871697U (zh) 一种低浓度六氟化硫废气吸附提纯装置
CN215388601U (zh) 一种成套氦气干燥系统
CN204752799U (zh) 正火退火炉的还原性气氛保护系统
CN204453432U (zh) 一种储油罐内油气回收装置
CN206613349U (zh) 一种处理剥离液回收产生的不凝气体的装置
CN218787938U (zh) 管道在线取样装置
CN205709868U (zh) 一种变压吸附制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