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15293U - 隧道导管 - Google Patents

隧道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15293U
CN204815293U CN201520523186.9U CN201520523186U CN204815293U CN 204815293 U CN204815293 U CN 204815293U CN 201520523186 U CN201520523186 U CN 201520523186U CN 204815293 U CN204815293 U CN 204815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catheter
single lumen
pipe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231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国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Deb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傅国胜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傅国胜 filed Critical 傅国胜
Priority to CN2015205231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15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15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15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皮冠脉接入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导管,包括:推送杆和单腔管;推送杆的一端与单腔管连接,单腔管用于穿设导丝。在使用前,将导丝沿血管进入冠脉,然后将指引导管套在导丝外,沿导丝移动,使得指引导管的远端位于冠脉的根部。然后将单腔管套沿着导丝在指引导管中推进,进入冠状动脉,使得单腔管穿过冠状动脉的病变处,从而使得导丝穿过病变部位,然后将隧道导管退出体外。此时,留在体内的指引导管与现有技术中的子母导管系统相比,指引导管的内径要比子指引导管的内径大,所以,医务人员可以选择进入两个导丝及一根球囊或者支架导管,也可以同时进入两根球囊或者支架导管进行对吻扩张等操,便于医务人员使用。

Description

隧道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皮冠脉接入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技术迅速发展。由于患者依从性好,出血并发症少等优点,桡动脉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医院PCI治疗的首选入径。而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指引导管使导丝穿过病变部位,在推送导丝时,一般使用子母导管系统。
现有技术中的子母导管系统由一根5F的子指引导管和一根6F或者7F的母指引导管组成,母指引导管套设在子指引导管外。在PCI术中,导丝穿设在母指引导管和子指引导管中,插入子母指引导管并使得母指引导管的远端到达冠脉的根部,此时,将子指引导管提出母指引导管外,利用子指引导管伸出母指引导管,达到深插指引导管、增加支撑力的目的。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子母导管系统,由于母指引导管中设置有子指引导管内,而子指引导管的内径较小,最多能容乃两个导丝及一根球囊或者支架导管,不能同时进入两根球囊或者支架导管进行对吻扩张等操作,故而,不便于医务人员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隧道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便于医务人员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道导管,包括:推送杆和单腔管;推送杆的一端与单腔管连接,单腔管用于穿设导丝。
进一步地,推送杆的靠肩单腔管的一端为扁平状,单腔管靠近推送杆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插设推送杆的插孔。
进一步地,单腔管远离推送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显影标记环。
进一步地,单腔管靠近推送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显影标记环。
进一步地,推送杆上设置有可视标记。
进一步地,推送杆远离所述单腔管的一端设置有手柄。
进一步地,推送杆为不锈钢推送杆。
进一步地,单腔导管内管壁和外管壁,外管壁套设在内管壁上,内管壁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外管壁为聚醚酰胺、尼龙、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或者聚氨酯。
进一步地,推送杆和单腔管外均设置有亲水涂层,亲水涂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亲水涂层。
进一步地,推送杆和单腔管的总长为145-155cm,其中,单腔管的长度为20-30c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导管,其在推送杆的一端设置有单腔微导管。在使用前,将导丝沿血管进入冠脉,然后将指引导管套在导丝外,沿导丝移动,使得指引导管的远端位于冠脉的根部。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的单腔管套在导丝外,沿着导丝在指引导管中推进,并从指引导管的远端伸出,进入冠状动脉,使得单腔管穿过冠状动脉的病变处,从而使得导丝穿过病变部位,然后将隧道导管退出体外。
由于,隧道导管带着导丝穿过病变部分后,即退出了体外。此时,留在体内的指引导管与现有技术中的子母导管系统相比,指引导管的内径要比子指引导管的内径大,所以,医务人员可以选择进入两个导丝及一根球囊或者支架导管,也可以同时进入两根球囊或者支架导管进行对吻扩张等操,便于医务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推送杆;2-单腔管;11-可视标记;
12-手柄;21-第一显影标记环;22-第二显影标记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导管,包括:推送杆1和单腔管2;推送杆1的一端与单腔管2连接,单腔管2用于穿设导丝。
其中,推送杆1的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不锈钢或者塑料等等,较佳地,推送杆1为不锈钢推送杆1。
推送杆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圆形或、方形或者椭圆形等等。当然,推送杆1可以是扁状,也可以圆形和扁状交替。
单腔管2的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聚四氟乙烯、聚醚酰胺、尼龙、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或者聚氨酯等等。较佳地为,单腔导管内管壁和外管壁,外管壁套设在内管壁上,内管壁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外管壁为聚醚酰胺、尼龙、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或者聚氨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导管,其在推送杆1的一端设置有单腔微导管。在使用前,将导丝沿血管进入冠脉,然后将指引导管套在导丝外,沿导丝移动,使得指引导管的远端位于冠脉的根部。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的单腔管2套在导丝外,沿着导丝在指引导管中推进,并从指引导管的远端伸出,进入冠状动脉,使得单腔管2穿过冠状动脉的病变处,从而使得导丝穿过病变部位,然后将隧道导管退出体外。
由于,隧道导管带着导丝穿过病变部分后,即退出了体外。此时,留在体内的指引导管与现有技术中的子母导管系统相比,指引导管的内径要比子指引导管的内径大,所以,医务人员可以选择进入两个导丝及一根球囊或者支架导管,也可以同时进入两根球囊或者支架导管进行对吻扩张等操,便于医务人员使用。
另外,由于推送杆1的一端与单腔管2连接,所以,隧道导管仅单腔管2与指引导管之间会产生摩擦,而推送杆1与指引导管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间,单腔管2和指引导管之间的空气会通过推送杆1和指引导管之间的空间排出。不会像现有技术中母指引导管套设在子指引导管外,子指引导管在母指引导管行进的过程,母指引导管和子指引导管之间在摩擦移动的过程中产生气泡而无法排除,造成空气栓塞。故而,本实施例中的隧道导管可以极大地减少了空气栓塞的出现,提高了安全性能。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隧道导管帮助第一个导丝穿过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之后推出指引导管外,医务人员可以根据选择将第二个导丝通过指引导管送到至冠状动脉,并穿过病变部位。由于,第一个导丝在隧道导管的帮助下已经穿过病变部位,所以,当第二个导丝也会很顺利的穿过病变部位,两个导丝之间不会发生缠绕。这样,医务人员就可以很顺利的将球囊和支架导管推送至病变部分,便于医务人员操作,降低手术的风险。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推送杆1的靠肩单腔管2的一端为扁平状,单腔管2靠近推送杆1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插设推送杆1的插孔。
在本实施例中,推送杆1的一端设计呈扁平状,而单腔管2的端面上设置有插孔,将推送杆1呈扁平状的一端插入至插孔中,从而使得推送杆1与单腔管2之间的连接处,能够更加的凭证,从而使得医务人员在推送隧道管道时,能够更加的顺畅。
另外,由于推送杆1的一端设计成扁平状,从而使得推送杆1与单管套的内壁平整,从而便于单腔管2沿着导丝移动,避免单腔管2在移动的过程带动导丝移动而刺穿血管壁。不仅缩小的单腔管2的内径,同时也还提高了安全性能。
如图1所示,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单腔管2远离推送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显影标记环21。
其中,第一显影标记环21的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铂铱合金、黄金或者钨等等能够在X光下显影的重金属。
在本实施例中,在单腔管2远离推送杆1的一端设置第一显影标记环21。利用第一显影标记环21,医务人员可以判断出单腔管2的具体位置,进而可以单腔管2进入冠脉的长度,以判断单腔管2是否已经穿过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便于医务人员准确定位,提高手术效率和成功率。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单腔管2靠近推送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显影标记环22。
其中,第二显影标记环22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铂铱合金、黄金或者钨等等能够在X光下显影的重金属。
在本实施例中,在但枪管靠近推送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显影标记环22,利用第二显影标记环22,医务人员可以知道单腔管2最多能够进入冠脉的长度,从而提醒医务人员在手术中插入单腔管2的距离,有利于医务人员操作,减少操作上的失误。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推送杆1上设置有可视标记11。
当医务人员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隧道导管时,将将单腔管2套在导丝上,然后利用推送杆1推动单腔管2延伸导丝移动。当推送杆1上的可视标记11到达体表时,单腔管2的远端即远离推送杆1的一端,已经位于冠状动脉的根部了。所以,当医务人员在推送单腔管2的过程中,前期可以快速的推动,当可视标记11到达体表时,可以降低推进的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推送杆1上设置有可视标记11,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判断单腔管2远端是否已到达冠状动脉的根部,进而便于医务人员控制推进速度,节约了推进的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推送杆1远离所述单腔管2的一端设置有手柄12。
在本实施例中,在推送杆1上设置有手柄12,医务人员可以手握手柄12,便于医务人员着力,从而将单腔管2推送至指定位置。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推送杆1和单腔管2外均设置有亲水涂层,亲水涂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亲水涂层。
在本实施例中,在推送杆1和单腔管2外均设置有亲水涂层,从而降低了推送杆1和单腔管2与指引导管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单腔管2移动的更加顺畅,便于医务人员推动隧道导管。
此外,由于单腔管2的内径较小,只需导丝能够穿过即可,故而当隧道管道穿过止血阀时,不需要拆止血阀,即可从止血阀穿过。
而现有技术中的子母导管系统,由于子指引导管设置在母指引导管内,不能够从母指引导管内撤出,为了能够使器械从子指引导管内通过,子指引导管的内径要比导丝大很多,故而,需要拆卸止血阀才能够通过。
所以,本实施例中的隧道导管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拆卸止血阀,从而减少了操作步骤,提高了隧道导管的推进效率。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推送杆1和单腔管2的总长为145-155cm,其中,单腔管2的长度为20-30cm。
在本实施例中,推送杆1和单腔管2的总长为145-155cm,较佳地为150cm,前端柔软的单腔管2的长度为20-30cm,从而使得单腔管2在冠脉内伸出10-20cm。而现有技术中的子指引导管的长度为120cm,前端软管部分为13cm。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隧道导管能够更加的接近病变部位,便于医务人员推送导丝、球囊和支架导管。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指引导管可以为市面上的任意一种指引导管。
另外,切勿在有限直径小于2.5mm的血管内推动隧道导管。这会导致协管损伤,缺血和/或血管闭塞。如果插入隧道导管后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回撤隧道导管直至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此外,由于隧道导管的尺寸和非锥形逐渐变细的尖端结构,使用过程中必须非常小心,避免在导管通过的时候损伤血管壁和闭塞血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隧道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推送杆和单腔管;
所述推送杆的一端与所述单腔管连接,所述单腔管用于穿设导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的靠肩所述单腔管的一端为扁平状,所述单腔管靠近所述推送杆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插设所述推送杆的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腔管远离所述推送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显影标记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腔管靠近所述推送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显影标记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上设置有可视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隧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远离所述单腔管的一端设置有手柄。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隧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为不锈钢推送杆。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隧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腔管内管壁和外管壁,所述外管壁套设在所述内管壁上,所述内管壁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所述外管壁为聚醚酰胺、尼龙、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或者聚氨酯。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隧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和所述单腔管外均设置有亲水涂层,所述亲水涂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亲水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隧道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杆和所述单腔管的总长为145-155cm,其中,所述单腔管的长度为20-30cm。
CN201520523186.9U 2015-07-17 2015-07-17 隧道导管 Active CN204815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3186.9U CN204815293U (zh) 2015-07-17 2015-07-17 隧道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3186.9U CN204815293U (zh) 2015-07-17 2015-07-17 隧道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15293U true CN204815293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72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23186.9U Active CN204815293U (zh) 2015-07-17 2015-07-17 隧道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1529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6120A (zh) * 2017-06-01 2017-08-29 翎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心脏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输送导管、导管和装置
CN111084684A (zh) * 2020-01-13 2020-05-01 何冀芳 球囊扩张介入治疗过程中非永久性冠状动脉内支撑装置
CN111135430A (zh) * 2019-11-29 2020-05-12 东莞市先健医疗有限公司 球囊导管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6120A (zh) * 2017-06-01 2017-08-29 翎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心脏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输送导管、导管和装置
CN111135430A (zh) * 2019-11-29 2020-05-12 东莞市先健医疗有限公司 球囊导管
CN111135430B (zh) * 2019-11-29 2022-12-02 东莞市先健医疗有限公司 球囊导管
CN111084684A (zh) * 2020-01-13 2020-05-01 何冀芳 球囊扩张介入治疗过程中非永久性冠状动脉内支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15293U (zh) 隧道导管
CN102488576A (zh) 一种覆膜支架的输送释放装置
CN107106195B (zh) 医疗器具及医疗系统
CN203539853U (zh) 一种新型胆道扩张球囊
CN106580531B (zh) 用于可膨胀支架的递送系统
CN106821563A (zh) 一种用于分支血管开口处病变的支架
CN104208797B (zh) 一种导管导入装置
CN203988233U (zh) 胆管扩张取石一体化气囊导管
CN206304214U (zh) 球囊导管
CN204995974U (zh) 可控压力的肝胆外科用球囊扩张导管
CN210472201U (zh) 一种血管封堵装置
CN213077156U (zh) 一种心内科球囊扩张导管
CN108836419A (zh) 一种急救用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临时封堵装置
CN103191512B (zh) 快速交换球囊导管结构
CN203208093U (zh) 加强型灌注针
CN204972390U (zh) 一种泌尿外科用导尿装置
CN203280461U (zh) 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用穿刺针
CN205411892U (zh) 一种具有防脱落和防堵功能的引流管
CN209122351U (zh) 取栓导鞘及其内芯结构和鞘管结构
CN111067584A (zh) 一种心脏大血管手术用止血支架
CN206228744U (zh) 一种引流管
CN110934616B (zh) 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破膜装置
CN205360219U (zh) 一种胃冠状静脉栓塞用预成型球囊导管
CN202397529U (zh) 覆膜支架的输送释放装置
CN219071766U (zh) 一种用于胆管碎石装置的封堵球囊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12

Address after: 200082 Shanghai city Yangpu District Guoquan Road No. 43 room 1806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hen Shen Cci Capital 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in Shangcheng District No. 1 square

Patentee before: Fu Guosh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1

Address after: 210000 No. 86, double high road, Gaochu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after: Nanjing Deb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082 Shanghai city Yangpu District Guoquan Road No. 43 room 1806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hen Shen Cci Capital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