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10353U - 移动终端和听筒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和听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10353U
CN204810353U CN201520408081.9U CN201520408081U CN204810353U CN 204810353 U CN204810353 U CN 204810353U CN 201520408081 U CN201520408081 U CN 201520408081U CN 204810353 U CN204810353 U CN 204810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ring shaped
shaped conductor
receiv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080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玉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080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10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10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10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和听筒,涉及电子通信领域,可以减小移动终端与助听器之间的相互干扰,使两者可以很好的兼容使用。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听筒和环形导体,所述环形导体上设有开口,所述环形导体接地,所述环形导体设置于所述听筒周围。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听筒,包括:听筒本体和环形导体,所述环形导体上设有开口,所述环形导体设置于所述听筒本体上,所述环形导体用于接地。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无线通信。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和听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和听筒。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例如:手机使人们随时都可以与其他人联系交流,手机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手机天线接收和发送电磁波信号来传递信息,使电话两端的人们可以相互沟通交流。
现有技术中,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磁波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会在手机的周围会形成电磁场,这种电磁场虽然不会给人们带来伤害,但是这种电磁场对于一些需要佩戴助听器的人们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电磁场的干扰,使助听器经常会发出刺耳的嗡嗡声,使佩戴助听器的人们无法很好的使用手机,而如果降低手机发射信号的强度来降低对助听器的干扰,就可能发生由于信号弱,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现在,移动终端在使用过程中与助听器不能很好的兼容,已经成为了移动终端厂商和助听器使用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和听筒,可以减小移动终端与助听器之间的相互干扰,使两者可以很好的兼容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听筒和环形导体,所述环形导体上设有开口,所述环形导体接地,所述环形导体设置于所述听筒周围。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的阻抗值可调;所述调节元件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环形导体,所述调节元件的输出端接地,使所述环形导体通过所述调节元件接地。
优选地,所述环形导体为金属环。
具体的,所述金属环设置于所述听筒和壳体之间,所述壳体为所述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所述移动终端外壳。
具体的,所述金属环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上,并且与所述听筒对应,所述壳体为所述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所述移动终端外壳。
优选地,所述环形导体为导电漆,所述导电漆涂抹在壳体的内表面上,并且与所述听筒对应,所述壳体为所述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所述移动终端外壳。
优选地,所述环形导体为环形柔性电路板,所述环形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听筒和壳体之间,所述壳体为所述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所述移动终端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听筒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基座包括馈电引脚;所述环形导体连接于所述馈电引脚的一端,所述馈电引脚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调节元件的输入端,所述调节元件的输出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导体通过金属弹片与所述馈电引脚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听筒,包括:听筒本体和环形导体,所述环形导体上设有开口,所述环形导体设置于所述听筒本体上,所述环形导体用于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的听筒周围设置了环形导体,并且使该环形导体接地,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听筒,在听筒本体上设置有环形导体,使该环形导体接地,当移动终端发出的电磁场遇到移动终端或听筒内的环形导体时,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环形导体同样会产生电磁场,而环形导体产生的电磁场将会与移动终端发出的电磁场相互抵消减弱,使听筒周围的电磁场减弱,而听筒又放置在助听器附近,进而减小了电磁场对助听器的干扰,在环形导体上设有开口,通过调节开口的大小,可以控制该环形导体对移动终端发出电磁场的削弱程度,减小了周围电磁场对助听器的影响,这样就可以使移动终端和助听器可以很好的兼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终端和听筒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移动终端与助听器的兼容问题,主要体现在移动终端天线发出的电磁场,将会对助听器产生干扰,而电磁场强度越大,则干扰越大,使助听器发出嗡嗡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移动终端听筒附近增加环形导体,通过环形导体可以削弱移动终端电磁场对助听器的干扰。
如图1所示,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听筒2和环形导体1,环形导体1上设有开口,环形导体1接地,环形导体1设置于听筒2周围。
以下通过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
当移动终端在接听过程中,移动终端天线将会向外发出信号,在发出信号的同时会产生电磁场,当移动终端产生的电磁场遇到环形导体1时,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环形导体1内将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这样环形导体1同样也会产生电磁场,而环形导体1产生的电磁场将会与移动终端天线产生的电磁场发生干扰,并相互抵消减弱,这样环形导体1周围的电磁场强度将会减弱,而环形导体1又设置于移动终端听筒2周围,移动终端在使用时,移动终端听筒2又要放在助听器周围,这样助听器周围的电磁场强度就同样会减弱,由于电磁场强度减弱了,电磁场对助听器的干扰也就减弱了,通过调节环形导体1上的开口,可以控制环形导体1对移动终端发出电磁场的削弱程度,在环形导体形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上述开口越大,则环形导体1对移动终端天线发出电磁场的削弱程度越小,开口越小,则环形导体1对移动终端发出电磁场的削弱程度越大,在不影响移动终端信号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开口大小,最大程度的降低电磁场对助听器的干扰,使移动终端和助听器可以很好的兼容,当然,除了调节开口大小,也可以通过调节环形导体的长度或粗细程度也可以来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在听筒周围设置了环形导体,并且使该环形导体接地,当移动终端天线发出的电磁场遇到环形导体时,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该环形导体同样会产生电磁场,而环形导体产生的电磁场将会与移动终端天线发出的电磁场相互抵消减弱,进而使听筒周围的电磁场减弱,减小了移动终端发出的电磁场对助听器的干扰,在环形导体上设有开口,通过调节开口的大小,可以控制该环形导体对移动终端发出电磁场的削弱程度,在不影响移动终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又减小了移动终端电磁场对助听器的影响,这样就可以使移动终端和助听器可以很好的兼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进一步的,移动终端还包括调节元件,该调节元件的阻抗值可调;调节元件的输入端连接于环形导体1,调节元件的输出端接地,使环形导体1通过调节元件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环形导体1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定值,这样通过调节调节元件的阻抗,可以改变环形导体1内的感应电流的大小,进而改变环形导体1产生的电磁场强度,这样通过调节环形导体1产生的电磁场,可以在不影响移动终端信号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降低电磁场对助听器的干扰,使移动终端和助听器可以更好的兼容。
为了可以使环形导体对移动终端发出电磁场的抵消削弱效果更好,进一步的,上述环形导体1可以是金属环,金属材质有这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磁性,通过金属环发出的电磁场可以更好的对移动终端发出的电磁场进行抵消削弱,而且金属环的制作非常容易,加工工艺也很简单,可以节省成本。
进一步,上述金属环可以设置在听筒2和壳体之间,壳体为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移动终端外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听筒2与壳体之间设置金属环,可以通过壳体和听筒2将金属环夹持固定在中间,这样的结构设置非常的节省空间,还不会影响移动终端其他部件的结构位置,当人们使用该移动终端时,需要将耳朵靠近听筒的发声方向,由于将该壳体为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移动终端外壳,而上述金属环又设置于该壳体和听筒之间,这样就可以保证金属环设置于听筒靠近人耳朵的一侧,经过实验表明,金属环设置在听筒2和壳体之间,对于移动终端与助听器的兼容效果更好。
除了可以将金属环设置在听筒和壳体之间,还可以将金属环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上,并且与听筒2对应,体为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移动终端外壳。将金属环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可以使金属环不占用移动终端内部的空间,结构更加的实用。当人们使用该移动终端时,需要将耳朵靠近听筒的发声方向,由于将该壳体为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移动终端外壳,而上述金属环又设置于该壳体的外表面,这样就可以保证金属环设置于听筒靠近人耳朵的一侧,经过实验表明,金属环设置在听筒2和壳体之间,对于移动终端与助听器的兼容效果更好。
环形导体除了可以是金属环外,环形导体1还可以是导电漆,该导电漆可以涂抹在壳体的内表面上,并且与听筒2对应,壳体为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移动终端外壳。通过导电漆同样可以对移动终端发出的电磁场起到很好的抵消削弱效果,而且导电漆涂抹在壳体的内表面上,更加的节省空间,还非常容易加工制作,当人们使用该移动终端时,需要将耳朵靠近听筒的发声方向,由于将该壳体为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移动终端外壳,而上述导电漆又设置于该壳体上,这样就可以保证导电漆设置于听筒靠近人耳朵的一侧,实验表明,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对于移动终端与助听器的兼容效果更好。
上述环形导体除了可以是金属环和导电漆外,该环形导体还可以是环形柔性电路板,该环形柔性电路板可以设置于听筒2和壳体之间,壳体为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移动终端外壳。通过环形柔性电路板也可以对移动终端发出的电磁场起到很好的抵消削弱效果,当人们使用该移动终端时,需要将耳朵靠近听筒的发声方向,由于将该壳体为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移动终端外壳,而上述环形柔性电路板又设置于该壳体和听筒之间,这样就可以保证环形柔性电路板设置于听筒靠近人耳朵的一侧,实验表明,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对于移动终端与助听器的兼容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听筒2设置在基座上,基座包括馈电引脚;环形导体1连接于馈电引脚的一端,馈电引脚的另一端连接于调节元件的输入端,调节元件的输出端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听筒2设置在基座上,听筒2通过基座上数据引脚与主板连接,使主板可以控制听筒2发出声音,上述基座上还可以包括馈电引脚,使该馈电引脚通过调节元件与主板上的地线连接,由于上述环形导体1就设置于听筒2的周围,这样环形导体1可以很方便与基座上的馈电引脚连接,由于调节元件一般设置在主板上,这样环形导体与馈电引脚连接相比于环形导体1直接与主板上的调节元件连接,要节约很大的连接空间,这样的设计更加合理,当然除了上述的连接方式外,环形导体1也可以直接连接在主板上的调节元件上,并通过调节元件接地。
进一步的,环形导体1可以通过金属弹片与馈电引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金属弹片将环形导体1与馈电引脚连接,其中金属弹片的一端可以连接在环形导体1上,另一端可以触碰在馈电引脚上,这样当移动终端壳体被打开时,金属弹片可以很轻易的从馈电引脚上取下来,进而可以使环形导体很方便的进行拆卸、组装,除了可以通过金属弹片连接环形导体1和馈电引脚外,还可以通过导线将环形导体1与馈电引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在听筒周围设置了环形导体,并且使该环形导体接地,当移动终端天线发出的电磁场遇到环形导体时,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该环形导体同样会产生电磁场,而环形导体产生的电磁场将会与移动终端天线发出的电磁场相互抵消减弱,进而使听筒周围的电磁场减弱,减小了移动终端发出的电磁场对助听器的干扰,在环形导体上设有开口,通过调节开口的大小,可以控制该环形导体对移动终端发出电磁场的削弱程度,在不影响移动终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又减小了移动终端电磁场对助听器的影响,这样就可以使移动终端和助听器可以很好的兼容。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听筒,包括:听筒本体和环形导体,环形导体上设有开口,环形导体设置于听筒本体上,环形导体用于接地。该听筒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上,用于减小该移动终端发出的电磁场对助听器进行干扰,使两者可以很好的兼容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听筒,在听筒本体上设置了环形导体,并且使该环形导体接地,当听筒周围的电磁场遇到环形导体时,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该环形导体同样会产生电磁场,而环形导体产生的电磁场将会与周围的电磁场相互抵消减弱,进而使听筒周围的电磁场减弱,减小了周围电磁场对助听器的干扰,在环形导体上设有开口,通过调节开口的大小,可以控制该环形导体对周围电磁场的削弱程度,减小了周围电磁场对助听器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听筒和环形导体,所述环形导体上设有开口,所述环形导体接地,所述环形导体设置于所述听筒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的阻抗值可调;
所述调节元件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环形导体,所述调节元件的输出端接地,使所述环形导体通过所述调节元件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导体为金属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环设置于所述听筒和壳体之间,所述壳体为所述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所述移动终端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环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上,并且与所述听筒对应,所述壳体为所述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所述移动终端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导体为导电漆,所述导电漆涂抹在壳体的内表面上,并且与所述听筒对应,所述壳体为所述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所述移动终端外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导体为环形柔性电路板,所述环形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听筒和壳体之间,所述壳体为所述听筒的发声方向朝向一侧的所述移动终端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听筒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基座包括馈电引脚;
所述环形导体连接于所述馈电引脚的一端,所述馈电引脚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调节元件的输入端,所述调节元件的输出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导体通过金属弹片与所述馈电引脚连接。
10.一种听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听筒本体和环形导体,所述环形导体上设有开口,所述环形导体设置于所述听筒本体上,所述环形导体用于接地。
CN201520408081.9U 2015-06-12 2015-06-12 移动终端和听筒 Active CN204810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8081.9U CN204810353U (zh) 2015-06-12 2015-06-12 移动终端和听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8081.9U CN204810353U (zh) 2015-06-12 2015-06-12 移动终端和听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10353U true CN204810353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95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08081.9U Active CN204810353U (zh) 2015-06-12 2015-06-12 移动终端和听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103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7044A (zh) * 2017-05-16 2017-08-22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fpc连接结构及终端
CN110381402A (zh) * 2019-06-28 2019-10-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听筒装置和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7044A (zh) * 2017-05-16 2017-08-22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fpc连接结构及终端
CN110381402A (zh) * 2019-06-28 2019-10-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听筒装置和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72858B1 (en) Wireless earphone
US954440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209056590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4810353U (zh) 移动终端和听筒
CN104183923B (zh) 一种基于手机金属边框的多频段天线
CN104683902A (zh) 具有金属外壳的无线耳机
WO2001080616A3 (en) High-frequency current supressor capable of being readily attached to cable or the like and earphone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209845247U (zh) 一种真无线蓝牙耳机
CN104409850A (zh) 利用终端听筒作为天线的结构
US20110148731A1 (en) Antenna system with non-resonating structure
JP2002151924A (ja) 携帯端末機
CN202019436U (zh) 耳机组件
CN203574831U (zh) 耳塞式耳机
US7801552B2 (en) Suppression of near-field effects in mobile handsets
CN204408438U (zh) 手机消磁喇叭
CN107528937B (zh) 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及其天线
CN108337594A (zh) 一种集成于耳机壳体的近场通信天线
CN212115641U (zh) 无线充电耳机及无线充电耳机系统
CN107889003B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04465804U (zh) 具有金属外壳的无线耳机
JP2002152353A (ja) 携帯端末機
CN201160118Y (zh) 挂绳天线
EP1801986B1 (en) Wireless headset for a mobile phone
CN105552522A (zh) 一种移动终端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210007865U (zh) 具有金属外壳的耳挂式天线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