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9703U - 自然通风型开关柜 - Google Patents

自然通风型开关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09703U
CN204809703U CN201520207535.6U CN201520207535U CN204809703U CN 204809703 U CN204809703 U CN 204809703U CN 201520207535 U CN201520207535 U CN 201520207535U CN 204809703 U CN204809703 U CN 204809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duct
plate
switch cubicle
ventication
natu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075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益
胡慧明
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riority to CN2015202075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09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09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09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包括:一个柜体框架;一个气箱,其设置在所述柜体框架的中部;和一个第一冷却通道,其邻接于所述气箱的第一侧面,且其上部开口小于其下部开口,这样就实现了开关柜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一冷却通道迅速排出柜外。本实用新型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能够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冷却通道来降低开关柜内腔的温度,无需借助外界散热装置即可实现快速自降温,以保证开关柜的可靠运行。

Description

自然通风型开关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柜,尤其涉及一种自然通风型开关柜。
背景技术
由于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使得一切变电站的负荷电流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千安,众所周知,一些大电流开关柜在运行时,由于有大电流的通过,开关柜的发热量非常大。当大电流开关柜长期在诸如1250A的大电流下运行时,该大电流开关柜会由于温度的不断升高而产生很多的热量,然而长时间的高温会对开关柜内部的电器线路和电器元件造成损害,使得开关柜中的一些元器件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变得不稳定,致使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降低,最后还会导致整个开关柜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发生意外和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的1250A的大电流开关柜通常会采用很大的体积,并且需额外使用降温风扇来强制散热。然而,这样的散热方式不仅使得设备的运行成本较高,同时还无形中增加了设备的占地空间。
为此,本领域亟需研发一种新型开关柜,其能够通过自身结构来促进散热,以使得开关柜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通风型开关柜,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冷却通道能够有效降低开关柜内腔的温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包括:一个柜体框架;一个气箱,其设置在所述柜体框架的中部;和一个第一冷却通道,其邻接于所述气箱的第一侧面,且其上部开口小于其下部开口,以此来实现开关柜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一冷却通道迅速排出柜外。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通道通过所述第一侧面和一个气体导向板来界定,其中所述气体导向板延伸于所述气箱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并保持一定间隔,且具有:一个竖直板,其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和一个倾斜板,其连接在所述竖直板的下端,并朝向所述柜体框架倾斜,该倾斜板的下端与所述柜体框架连接。通过设置这种结构的气体导向板,能够使得第一冷却通道的腔室呈一个倒置的漏斗形状,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开关柜下部的热气被聚集在一起,从第一冷却通道的上部开口共同排出。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个第一上部散热板,其覆盖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上部开口,从而能够促进第一冷却通道中的热气被尽快排出。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个散热底板,其设置在所述柜体框架的底部。这样外部空气能够通过设置在散热底板上的多个散热孔进入开关柜的内腔,通过开关柜内、外气体的交换以带走多余热量。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个第二冷却通道,其邻接于所述气箱的第二侧面,该第二冷却通道的上部开口等于其下部开口。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却通道通过所述第二侧面和一个与所述第二侧面保持一定间隔的第二框架侧板来界定,其中所述第二框架侧板连接到所述柜体框架并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这样就实现了开关柜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二冷却通道迅速排出。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还包括:一个第二上部散热板,其覆盖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上部开口。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还包括:一个第二下部散热板,其覆盖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下部开口。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个第三冷却通道,其邻接于所述气箱的第三侧面,该第三冷却通道的上部开口等于其下部开口。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冷却通道通过所述第三侧面和一个与所述第三侧面保持一定间隔的第三框架侧板来界定,其中所述第三框架侧板连接到所述柜体框架并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这样就实现了开关柜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三冷却通道迅速排出。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冷却通道还包括:一个第三上部散热板,其覆盖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的上部开口。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冷却通道还包括:一个第三下部散热板,其覆盖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的下部开口。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两侧。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底板包括:一个网孔板和设置在其上的一个底部压板,所述网孔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底部压板上开设有多个开槽,所述底部压板上的开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网孔板上散热孔的尺寸,以利于外部空气能够依次通过网孔板和底部压板进入开关柜的内部。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个第四冷却通道,其邻接于所述气箱的第四侧面,该第四冷却通道的上部开口等于其下部开口,这样就实现了开关柜内部的热量通过第四冷却通道迅速排出。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冷却通道通过所述第四侧面和一个与所述第四侧面保持一定间隔的第四框架侧板来界定,其中所述第四框架侧板连接到所述柜体框架并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冷却通道还包括:一个第四上部散热板,其覆盖于所述第四冷却通道的上部开口。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冷却通道还包括:一个第四下部散热板,其覆盖于所述第四冷却通道的下部开口。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通道和所述第四冷却通道相互连通,通过四个冷却通道的相互连通,能够实现最佳的散热效果,以使得开关柜能够快速降温。
在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柜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上部散热侧板和至少一个下部散热侧板,所述上部散热侧板和下部散热侧板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三框架侧板,以利于柜体内外的气体交换。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自然通风型开关柜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围绕在气箱周围的四个冷却通道的大概位置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顶板
20散热底板
21网孔板
22底部压板
30气体导向板
31竖直板
32倾斜板
40第一上部散热板
42第三上部散热板
51第二上部散热板
51a水平部
51b竖直部
52第二下部散热板
52a水平部
52b竖直部
52c位置
53上部散热侧板
53a网孔板
53b边框
54下部散热侧板
54a网孔板
54b边框
60柜体框架
62第二框架侧板
63第三框架侧板
64第四框架侧板
70气箱
81第一冷却通道
82第二冷却通道
83第三冷却通道
84第四冷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该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包括:一个柜体框架60、一个气箱70和一个第一冷却通道81。柜体框架60的顶部还设置有一个顶板10,气箱70设置在所述柜体框架60的中部。值得指出地是,第一冷却通道81邻接于气箱70的第一侧面,并且第一冷却通道81的上部开口小于其下部开口,以此来实现开关柜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一冷却通道81迅速排出柜外,从而降低温升。
具体来说,第一冷却通道81通过第一侧面和一个气体导向板30来界定,其中气体导向板30延伸于气箱70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并且该气体导向板30与气箱70的第一侧面相对并保持一定间隔。进一步地,气体导向板30还具有:一个竖直板31和一个倾斜板32,该竖直板31平行于气箱70的第一侧面,并且该倾斜板32连接在竖直板31的下端,并朝向柜体框架60倾斜,该倾斜板32的下端与柜体框架60连接。通过设置这种结构的气体导向板30,能够使得第一冷却通道81的腔室呈一个倒置的漏斗形状,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开关柜下部的热气被聚集在一起,从第一冷却通道81的上部开口共同排出。
为了促进第一冷却通道81中的热气被尽快排出,自然通风型开关柜还包括:一个第一上部散热板40,其覆盖于第一冷却通道81的上部开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第一上部散热板40的靠近柜体框架内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多排散热孔,这些散热孔设置在第一冷却通道81的正上方,从而能够加速散热。
应当指出,本实用新型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还包括:一个散热底板20,其设置在柜体框架60的底部。由于散热底板20并不是直接与地面接触,而是设置在电缆沟的上方,这样外部空气能够通过设置在散热底板20上的多个散热孔进入开关柜的内腔,通过开关柜内、外气体的交换以带走多余热量。
可选地是,散热底板20还包括:一个网孔板21和一个底部压板22,底部压板22设置在网孔板21的上方,并且底部压板22的作用主要起到增加结构强度的作用。网孔板21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底部压板22上也开设有多个开槽,底部压板22上的开槽的尺寸大于网孔板21上散热孔的尺寸,以利于外部空气能够依次通过网孔板21和底部压板22进入开关柜的内部。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自然通风型开关柜还包括:一个第二冷却通道82,其邻接于气箱70的第二侧面,该第二冷却通道82的上部开口等于其下部开口。结合图1和图3可知,第二冷却通道82通过气箱70的第二侧面和一个与所述第二侧面保持一定间隔的第二框架侧板62来界定,其中所述第二框架侧板62连接到柜体框架60并与气箱70的第二侧面相对。更具体地,第二冷却通道82还包括:一个第二上部散热板51和一个第二下部散热板52。第二上部散热板51覆盖于第二冷却通道82的上部开口,第二下部散热板52覆盖于第二冷却通道82的下部开口。
参阅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二上部散热板51具有一个水平部51a和一个连接在其上方的竖直部51b,第二上部散热板51的水平部51a与第一上部散热板40的其中一个侧部相邻接,第二上部散热板51的水平部51a上与所述上部散热板相靠近的位置处还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图未示出)。第二下部散热板52水平地设置在第二上部散热板51的下方,该第二下部散热板52具有一个水平部52a和一个连接在其下方的竖直部52b,所述第二下部散热板52的竖直部52b与所述气体导向板30的其中一个侧部相邻接,所述第二下部散热板52的水平部52a上与所述气体导向板30相靠近的位置52c处还开设有多个散热孔。这样,从散热底板20进入的外部空气还能够分别通过第二下部散热板52上设置的多个散热孔,以及第二上部散热板51上设置的多个散热孔排出柜外,这样就实现了开关柜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二冷却通道82迅速排出,从而降低温升。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自然通风型开关柜还包括:一个第三冷却通道83,其邻接于气箱70的第三侧面,该第三冷却通道83的上部开口等于其下部开口。第三冷却通道83通过第三侧面和一个与第三侧面保持一定间隔的第三框架侧板63来界定,其中第三框架侧板63连接到柜体框架并与气箱70的第三侧面相对。如图2所示,第三冷却通道83还包括一个第三上部散热板42,该第三上部散热板42覆盖于第三冷却通道83的上部开口。更进一步地,第三冷却通道83还包括一个第三下部散热板(未示出),该第三下部散热板覆盖于第三冷却通道83的下部开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第三上部散热板42设置在气箱70的上表面的一侧,并且平行地连接在第一上部散热板40的另一个侧部的后方,所述第三上部散热板42上还开设有多个开槽。
更进一步地,为了加快柜体内外的气体交换,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柜还包括:至少一个上部散热侧板53和至少一个下部散热侧板54,所述至少一个上部散热侧板53和至少一个下部散热侧板54分别连接到第三框架侧板63。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上部散热侧板53和下部散热侧板54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上部散热侧板53彼此间隔地位于第三框架侧板63的上部,并靠近于第三上部散热板42;两个下部散热侧板54,相对应地设置在上部散热侧板53的下方,并靠近于所述散热底板20,上部散热侧板53与下部散热侧板54上均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应当理解,上部散热侧板53和下部散热侧板54的结构和形式并不唯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上部散热侧板53包括:一个其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的网孔板53a和一个与其相适配的边框53b。下部散热侧板54也包括:一个其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的网孔板54a和一个与其相适配的边框54b。当然,上部散热侧板53和下部散热侧板54也可选用一体式结构。如此,从散热底板20进入的外部空气还能够分别通过下部散热侧板54上设置的多个散热孔,以及上部散热侧板53上设置的多个散热孔排出柜外,这样就实现了开关柜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三冷却通道83迅速排出,从而降低温升。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自然通风型开关柜还包括:一个第四冷却通道84,其邻接于气箱70的第四侧面,该第四冷却通道的上部开口等于其下部开口。第四冷却通道84通过第四侧面和一个与第四侧面保持一定间隔的第四框架侧板64来界定,其中第四框架侧板64连接到柜体框架并与第四侧面相对。第四冷却通道84还包括:一个第四上部散热板,其覆盖于第四冷却通道的上部开口。第四冷却通道84还包括:一个第四下部散热板,其覆盖于第四冷却通道的下部开口。第四冷却通道84的结构可以采用第二冷却通道82,也可以采用第三冷却通道83的结构,其具体结构并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做相应的变型,为了节省篇幅,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其为围绕在气箱70周围的四个冷却通道的大概位置的示意图。第二冷却通道82和第三冷却通道83分别位于第一冷却通道81的两侧,第四冷却通道84设置在第一冷却通道81的对面。为了实现最佳的散热效果,第一冷却通道81、第二冷却通道82、第三冷却通道83和第四冷却通道84相互连通,这样从开关柜底部进入的外部空气夹带着气箱70散发出的热量,分别经过第一冷却通道81、第二冷却通道82、第三冷却通道83和第四冷却通道84,最后排出柜外,以实现快速自散热从而降低温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柜体框架的宽度为750mm,结构更加紧凑,极大地节省了设备的占地空间,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能够通过结合设置在其内部的第一冷却通道至第四冷却通道来降低开关柜内腔的温度,有效地加大空气流动,从而能够迅速降低温升,同时能防止开关柜内元件的快速老化,有利于设备长时间、大负荷运行。
与此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无需借助外界散热装置即可实现快速降温,这样的自散热方式不仅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同时减小了设备的占地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其经济效益。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柜体框架(60);
一个气箱(70),其设置在所述柜体框架(60)的中部;和
一个第一冷却通道(81),其邻接于所述气箱(70)的第一侧面,且其上部开口小于其下部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81)通过所述第一侧面和一个气体导向板(30)来界定,其中所述气体导向板(30)延伸于所述气箱(70)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并保持一定间隔,且具有:
一个竖直板(31),其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和
一个倾斜板(32),其连接在所述竖直板(31)的下端,并朝向所述柜体框架(60)倾斜,该倾斜板(32)的下端与所述柜体框架(60)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个第一上部散热板(40),其覆盖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81)的上部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个散热底板(20),其设置在所述柜体框架(60)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第二冷却通道(82),其邻接于所述气箱(70)的第二侧面,该第二冷却通道(82)的上部开口等于其下部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82)通过所述第二侧面和一个与所述第二侧面保持一定间隔的第二框架侧板(62)来界定,其中所述第二框架侧板(62)连接到所述柜体框架(60)并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82)还包括:一个第二上部散热板(51),其覆盖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82)的上部开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82)还包括:一个第二下部散热板(52),其覆盖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82)的下部开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第三冷却通道(83),其邻接于所述气箱(70)的第三侧面,该第三冷却通道(83)的上部开口等于其下部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83)通过所述第三侧面和一个与所述第三侧面保持一定间隔的第三框架侧板(63)来界定,其中所述第三框架侧板连接到所述柜体框架(60)并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83)还包括:一个第三上部散热板(42),其覆盖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83)的上部开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83)还包括:一个第三下部散热板,其覆盖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83)的下部开口。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82)和第三冷却通道(8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81)的两侧。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板(20)包括:一个网孔板(21)和设置在其上的一个底部压板(22),所述网孔板(21)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底部压板上开设有多个开槽,所述底部压板上的开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网孔板(21)上散热孔的尺寸。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第四冷却通道(84),其邻接于所述气箱(70)的第四侧面,该第四冷却通道的上部开口等于其下部开口。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冷却通道(84)通过所述第四侧面和一个与所述第四侧面保持一定间隔的第四框架侧板(64)来界定,其中所述第四框架侧板(64)连接到所述柜体框架并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冷却通道(84)还包括:一个第四上部散热板,其覆盖于所述第四冷却通道的上部开口。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冷却通道(84)还包括:一个第四下部散热板,其覆盖于所述第四冷却通道的下部开口。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81)、所述第二冷却通道(82)、所述第三冷却通道(83)和所述第四冷却通道(84)相互连通。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然通风型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柜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上部散热侧板(53)和至少一个下部散热侧板(54),所述上部散热侧板(53)和下部散热侧板(54)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三框架侧板(63)。
CN201520207535.6U 2015-04-08 2015-04-08 自然通风型开关柜 Active CN204809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07535.6U CN204809703U (zh) 2015-04-08 2015-04-08 自然通风型开关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07535.6U CN204809703U (zh) 2015-04-08 2015-04-08 自然通风型开关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09703U true CN204809703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94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07535.6U Active CN204809703U (zh) 2015-04-08 2015-04-08 自然通风型开关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097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4414A (zh) * 2018-02-11 2018-08-03 宁波轻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连锁经营店的自助终端及工作方法
CN114221239A (zh) * 2021-12-13 2022-03-22 上海巴佩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压开关柜的气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4414A (zh) * 2018-02-11 2018-08-03 宁波轻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连锁经营店的自助终端及工作方法
CN114221239A (zh) * 2021-12-13 2022-03-22 上海巴佩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压开关柜的气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2033U (zh) 一种用于开关设备的散热组件
CN204809703U (zh) 自然通风型开关柜
CN202721372U (zh) 一种高压开关柜
CN203645927U (zh) 一种新型的装配灵活的工程控制柜
CN205082125U (zh) 具有双pcb板的电子设备散热结构
CN202121490U (zh) 小型高压变频器
CN204741409U (zh) 一种新型立式变频器
CN211378607U (zh) 一种云计算服务器用机柜
CN103596408A (zh) 速调管的微波前级系统
CN210806553U (zh) 抽屉式新型交流低压配电柜
CN104426403A (zh) 一种适用于大容量模块化多电平电压源换流器的模块单元
CN202333585U (zh) 抽屉式配电柜
CN207588411U (zh) 密集型母线槽
CN205029553U (zh) 滤波器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3015307U (zh) 网络机柜
CN202651625U (zh) 一种变频柜的元器件布置结构
CN217903803U (zh) 一种具备散热结构的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CN204012313U (zh) 一种具有多种保护功能的高低压配电柜
CN204885939U (zh) 一种固定式高压开关柜
CN204130957U (zh) 侧壁带散热结构的配电柜
CN219576287U (zh) 一种多功能隔室板
CN207459418U (zh) 一种节能型防潮散热型固定式开关柜
CN204183124U (zh) 便携式焊机
CN219227226U (zh) 一种与风电变流器三相功率柜灵活配置的电容柜
CN204179492U (zh) 一种低压电器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