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3186U - 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03186U
CN204803186U CN201520449085.1U CN201520449085U CN204803186U CN 204803186 U CN204803186 U CN 204803186U CN 201520449085 U CN201520449085 U CN 201520449085U CN 204803186 U CN204803186 U CN 204803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ibr
reaction
outgas
m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490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玲
韩勇涛
裘碧英
黄海耀
陈远超
易鑫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WO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WO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WO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WO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490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03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03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03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A/O生化池、反应和释气池、沉淀池四个部分,沉淀池置于A池和O池之间将A/O系统分开,A池底部设有与O池连通的管道,A池内设有混合液回流气提泵、搅拌机,混合液回流气提泵出水口经管道与A池计量堰相连,O池内设有曝气管、反应和释气池进水气提泵,其进水口设有计量堰,气提泵出水口经管道与反应和释气池的进水口的连接,反应和释气池的出水口与沉淀池的入水口连接,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孔及剩余污泥排放管,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在顶部,出水口设有出水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多池一体化、液位两步提升的设计,动力设备少,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

Description

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集生化、沉淀、污泥回流、混合液回流于一体的整体生化反应器(integralbiologicalreactor,简称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来的焦化、煤气化、合成氨等行业对氨氮的排放标准也随着发展进一步地提高,对总氮排放也提出了要求,一般要求氨氮的排放标准为5mg/L,总氮的排放标准为15mg/L。目前,大多采用两级A/O(缺氧/好氧)和沉淀工艺,该工艺流程长,动力设备多,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因此,急需一种安全的、低成本、低运行费用的设备来满足这个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针对高氨氮废水脱氮,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磷、SS等可生化降解和沉淀的污染物,提供一种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本实用新型由于其能适应含氰含酚等有毒有害废水的处理,所以尤其适合在焦化和煤化工行业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IBR反应器为一体式,包括:A/O生化池、反应和释气池、沉淀池四个部分,A/O生化池分为A池、O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置于A池和O池之间,自然地将A/O系统分开,A池设有废水进水口、混合液回流口,A池底部设有与O池连通的管道,A池内设有混合液回流气提泵、空气管、搅拌机,A池的混合液回流口设有A池计量堰和A池计量标尺,混合液回流气提泵的进水口设置在O池的出水口,混合液回流气提泵出水口经管道与A池计量堰相连,O池内设有曝气管、反应和释气池进水气提泵,反应和释气池进水口设有计量堰和计量标尺,反应和释气池进水气提泵出水口经管道与反应和释气池的进水口的连接,反应和释气池内设有反应和释气隔板、反应和释气池的出水口与沉淀池的入水口连接,沉淀池内设有用于过滤的斜板管。斜板管沉淀保证了出水的低固体悬浮物,同时保障了高的污泥浓度,可省去浓缩池。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孔及剩余污泥排放管,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在顶部,出水口设有出水堰。
所述IBR反应器为一体式,总高度在6~8m之间,IBR反应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所述A池为敞开口式或半敞口或全封闭式,泥水混合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机械为立式搅拌机或潜水式搅拌机。
所述O池为敞开口式,设有泡沫挡墙或不设置,曝气管为穿孔曝气管,曝气管位于水下7m,其有效水深大大提高了穿孔曝气管的溶氧效率,一般可达到18%以上。曝气管的曝气孔径5~8mm,斜向下45度交错排列。曝气穿孔管不易产生生物泡沫,适合焦化等易产生泡沫的废水。穿孔曝气管成本低,易于维护,低降了设备投资。
所述沉淀池为多斗式重力排泥结构,泥斗倾角为60°。
所述混合液回流量由混合液回流气提泵调节空气量来实现,混合液回流量为20~30:1。
所述反应和释气池进水气提泵反应和释气池进水流量为原水进水量的3~5倍。
A池的作用是反硝化菌利用有机物将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来脱除总氮。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A池的作用是将有机高分子物质水解为易生化除解的小分子物质。
O池的作用是利用硝化自氧菌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对于于有机废水,O池作为去除的有机物的主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采用多池一体化布置,减小了占地面积,其占地面积仅为传统的1/3左右;
2.大比例的污泥回流保障了进入A池的回流污泥量,也使整个系统的生物量增加,污泥浓度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2~3倍,生化池容积减少1/2左右,降低了土建造价;
3.大比例的混合液回流保证了总氮脱除率在90%以上,也增强了抗毒性物质的冲击能力,允许进水的毒性物质浓度比传统活性污泥法提高3倍左右;
4采用斜管沉淀池提高了沉淀效率,减小了沉淀池池容,也省掉了污泥浓缩系统;
5.用多泥斗排泥代替传统的刮泥机,减少了机电设备费用和能耗;
6.采用穿孔管曝气有效防止泡沫产生,设备成本低,易于维护;
7.污泥和混合液回流都通过气提泵来实现而不是传统的离心泵,减少了机电设备的费用和动力消耗;
8.污泥和混合液回流通过计量堰和计量标尺计量,减少了仪表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口、2出水口、3空气管、4剩余污泥排放管、5混合液回流气提泵、6搅拌机、7斜板管、8出水堰、9A池计量堰、10A池计量标尺、11曝气管、12反应和释气池进水气提泵、13反应和释气隔板、14污泥回流口、15A池、16O池、17反应和释气池、18沉淀池、19计量堰、20计量标尺、21AO池之间的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由A/O生化池、反应和释气池17、沉淀池18四个部分组成。本实施例为一体式结构,总高度在6~8m之间,本实施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钢结构的材质采用碳钢防腐、SS304、SS316等不锈钢材料。
A/O生化池分为A池15、O池16,沉淀池18置于A池15和O池16之间,自然地将A/O系统分开,A池15为敞开口式或半敞口或全封闭式,本实施例为敞开口式。A池15设有废水进水口1、混合液回流口,A池15底部设有与O池16连通的管道,A池15内设有混合液回流气提泵5、空气管3、搅拌机6,泥水混合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机械为立式搅拌机或潜水式搅拌机。本实施例为潜水式搅拌机。A池15的混合液回流口设有A池计量堰9和A池计量标尺10,废水通过进水口1首先进入A池,再通过A池15与O池16的底部连通管依靠重力自流进入O池16,混合液回流气提泵5的进水口设置在O池16的出水口,混合液回流气提泵5出水口经管道与A池计量堰19相连。混合液回流量由混合液回流气提泵5调节空气量来实现,混合液回流量为20~30:1。
O池16内设有曝气管11、反应和释气池进水气提泵12,反应和释气池17进水口设有计量堰19和计量标尺20,反应和释气池进水气提泵12出水口经管道与反应和释气池17的进水口的连接,反应和释气池17内设有反应和释气隔板13、反应和释气池17的出水口与沉淀池18的入水口连接。O池16为敞开口式,设有泡沫挡墙或不设置,本实施例不设泡沫挡墙。曝气管11为穿孔曝气管,曝气管11位于水下7m,其有效水深大大提高了穿孔曝气管11的溶氧效率,一般可达到18%以上。曝气管11的曝气孔径5~8mm,斜向下45度交错排列。
废水在O池16中进行硝化和有机物降解。O池末端的含有大量硝酸盐的混合液经混合液回流气提泵5提升经过A池计量标尺10和A池计量堰9计量后进入A池15,在A池15中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对硝酸盐进行反硝化,O池16末端出水由反应和释气池进水气提泵12提升进入反应和释气池17。沉淀池18内设有用于过滤的斜板管7,沉淀池18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孔14及剩余污泥排放管4,剩余污泥通过剩余污泥管4排放至污泥处理系统。沉淀池18的出水口2设置在沉淀池18的顶部,出水口2设有出水堰8。沉淀池18为多斗式重力排泥结构,泥斗倾角为60°。沉淀池18的污泥通过重力自流进入A池15来实现污泥回流,来自A池15的污泥混合液依靠重力自流进入O池16,本实施例沉淀池18的液位最高,其次是A池15,O池16的液位最低。O池16出水进入反应和释气池17,O池16的混合液进入A池15都需要提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气提泵来实现这两步提升,气提泵比一般的水泵成本低,动力消耗低。

Claims (7)

1.一种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IBR反应器为一体式,包括:A/O生化池、反应和释气池、沉淀池四个部分,A/O生化池分为A池、O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置于A池和O池之间,将A池和O池分开,A池设有废水进水口、混合液回流口,A池底部设有与O池连通的管道,A池内设有混合液回流气提泵、空气管、搅拌机,A池的混合液回流口设有A池计量堰和A池计量标尺,混合液回流气提泵的进水口设置在O池的出水口,混合液回流气提泵出水口经管道与A池计量堰相连,O池内设有曝气管、反应和释气池进水气提泵,反应和释气池进水口设有计量堰和计量标尺,反应和释气池进水气提泵出水口经管道与反应和释气池的进水口的连接,反应和释气池内设有反应和释气隔板、反应和释气池的出水口与沉淀池的入水口连接,沉淀池内设有用于过滤的斜板管,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孔及剩余污泥排放管,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在顶部,出水口设有出水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IBR反应器为一体式其总高度在6~8m之间,IBR反应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池为敞开口式或半敞口或全封闭式,泥水混合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机械为立式搅拌机或潜水式搅拌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O池为敞开口式,设有泡沫挡墙或不设置泡沫挡墙,曝气管为穿孔曝气管,曝气孔径5~8mm,斜向下45度交错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为多斗式重力排泥结构,泥斗倾角为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回流气提泵调节空气量实现调节混合液回流量,混合液回流量为20~3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和释气池进水气提泵的流量为原水进水量的3~5倍。
CN201520449085.1U 2015-06-25 2015-06-25 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Active CN204803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49085.1U CN204803186U (zh) 2015-06-25 2015-06-25 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49085.1U CN204803186U (zh) 2015-06-25 2015-06-25 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03186U true CN204803186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88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49085.1U Active CN204803186U (zh) 2015-06-25 2015-06-25 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031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5969A (zh) * 2015-06-25 2017-01-11 麦王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处理工艺
CN107522348A (zh) * 2016-06-21 2017-12-29 江苏如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体化立体式生物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5969A (zh) * 2015-06-25 2017-01-11 麦王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处理工艺
CN107522348A (zh) * 2016-06-21 2017-12-29 江苏如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体化立体式生物池
CN107522348B (zh) * 2016-06-21 2024-02-27 江苏如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体化立体式生物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5156B (zh) 一体式高效自养脱氮反应器
CN101774732B (zh) 一体化气升环流悬浮填料分散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01313860Y (zh) 一种曝气-沉淀一体式好氧反应器
CN103113003A (zh) 一种煤焦油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及工艺
CN103214141A (zh) 一种可显著提高经济性的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方法
CN204803186U (zh) 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102010062B (zh) 双环沟mbr废水处理系统
CN102050529B (zh) 浸没式内循环膜混凝反应器水处理装置
CN206970300U (zh)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CN106315969A (zh) Ibr反应器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处理工艺
CN103204585B (zh)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
CN201914974U (zh) 双环沟mbr废水处理系统
CN107129119A (zh) 一种实现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生化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02381763B (zh) 一种利用双氧生物填料处理氨氮废水的装置和方法
CN214299767U (zh) 一种一体式沉淀内置深水曝气生物反应器
CN109485151A (zh) 合成气制乙二醇生产废水处理的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CN205710299U (zh) 一种流动式膜泥耦合池型脱氮除磷废水处理装置
CN105502869B (zh) 一种污泥减量同时回收磷的工艺
CN211470943U (zh) 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生物载体强化反应装置
CN209507894U (zh) 基于潮汐式曝气生物滤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6082565A (zh) 一种集成式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03212428U (zh) 用于难降解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的一体化装置
CN207031196U (zh) 一种实现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生化处理装置
CN105417694A (zh) 废水后置深度生物反硝化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1170435A (zh) 一种加药混凝反应装置以及设有该装置的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