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4666U - 一种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4666U
CN204794666U CN201520401590.9U CN201520401590U CN204794666U CN 204794666 U CN204794666 U CN 204794666U CN 201520401590 U CN201520401590 U CN 201520401590U CN 204794666 U CN204794666 U CN 204794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output
sub
current
hold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015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习成
何永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ton Manufacturing LP Glasgow succursale de Morges
Original Assignee
Eaton Manufacturing LP Glasgow succursale de Morg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ton Manufacturing LP Glasgow succursale de Morges filed Critical Eaton Manufacturing LP Glasgow succursale de Morges
Priority to CN2015204015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946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4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46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包括限流触发电路和维持电路,所述限流触发电路的输出端和维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形成公共输出端,所述维持电路包括用于在电池模式下控制所述双升压拓扑结构复位的第一子维持电路和用于在市电模式下控制所述双升压拓扑结构复位的第二子维持电路;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和第二子维持电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所述公共输出端,在市电模式下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的输出端始终处于高阻态,在电池模式下所述第二子维持电路的输出端始终处于高阻态。本实用新型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能够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且兼容市电模式和电池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电供电系统由于能够持续的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能够给用电设备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和持续供电的保障,其用途十分的广泛,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在不间断电源系统(UPS)中,开关管都具有一个限定的最大电流值,当流经开关管的电流值大于开关管限定的最大电流值时,会对开关管造成损坏,从而影响整个不断电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为了改善不断电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对电路中的电流峰值进行限制,目前常用的限流方式是软件限流,即通过软件控制的方式来限制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另一方面,在开关电源电路中一般需要采用电感作为储能元器件以抑制电路中的纹波电流,当前为了满足器件小型化的需要,电感的电感值越来越小,导致其抑制波纹电流的能力受限,这就对限流措施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常用的软件限流的延时相对于较大、可靠性较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可靠性电路的需求。
为提高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可靠性,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过硬件限流电路来对电路中的电流峰值进行限制的解决方案,并设计了一系列对应于不同拓扑结构和使用模式的硬件限流电路,包括用于单升压拓扑结构的硬件限流电路,用于市电模式(line模式)双升压拓扑结构的硬件限流电路以及用于电池模式双升压拓扑结构的硬件限流电路。然而,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不间断电源系统采用的是同时兼容市电模式和电池模式的双升压拓扑结构,这种拓扑结构能够同时对正负母线电压进行升压,显著地降低继电器和逆变器的成本,而同时兼容市电模式和电池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不间断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对于现有的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硬件限流电路,由于其电路结构的局限性,还无法同时兼容市电模式和电池模式,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一种具有兼容性更好的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包括限流触发电路和维持电路,所述限流触发电路的输出端和维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形成公共输出端,所述限流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时触发限流保护,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持电路包括用于在电池模式下控制所述双升压拓扑结构复位的第一子维持电路和用于在市电模式下控制所述双升压拓扑结构复位的第二子维持电路;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和第二子维持电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所述公共输出端,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包括第一使能端,所述第一使能端能够在市电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的输出端始终处于高阻态,所述第二子维持电路包括第二使能端,所述第二使能端能够在电池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子维持电路的输出端始终处于高阻态。
其中,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包括与门电路和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形成反馈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电路的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使能端连接所述与门电路。
其中,所述与门电路包括两个二极管以及电阻,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使能端和与门电路的输出端,其中一个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与门电路的输出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另一个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与门电路的输出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其中,所述第二子维持电路包括或门电路和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形成反馈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或门电路的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二使能端连接所述或门电路。
其中,所述或门电路包括两个二极、电阻以及电子开关,所述第二子维持电路的第一、第二输入端通过电子开关各自连接两个二极管的阳极,两个二极管的阴极均连接所述或门电路的输出端,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或门电路的输出端。
其中,所述极速硬件限流电路还包括第一输出二极管和第二输出二极管,所述公共输出端连接第一输出二极管和第二输出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输出二极管的阳极端作为所述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第一限流保护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二极管的阳极端作为所述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第二限流保护输出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且兼容市电模式和电池模式。
2、本实用新型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使用的元件简单可靠,电路结构简单。
3、本实用新型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通过极速硬件限流电路保护主回路中开关管的原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兼容市电模式和电池模式的双升压拓扑结构的电路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限流触发电路的电路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维持电路的电路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维持电路的电路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首先结合附图介绍极速硬件限流电路保护主回路中开关管的原理以及双升压拓扑结构。
图1示出了通过极速硬件限流电路保护主回路中开关管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高频开关驱动信号PWM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PWM_OUT,该控制信号PWM_OUT连接主回路开关管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管的通断。高频开关驱动信号通常采用DSP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输入端接收主回路电流的采样信号Vin_I,输出端通过一反向连接的二极管D5与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这样,当主回路电流的采样信号处于正常区间时,极速硬件限流电路被屏蔽,对主回路开关管的控制端PWM_OUT不起作用,开关管在开关驱动信号PWM的控制下正常工作,当主回路电流的采样信号偏离正常区间时,极速硬件限流输出限流信号,使得开关驱动PWM信号被屏蔽,开关管切断,从而起到保护开关管和主回路的作用。
图2示出了兼容市电模式和电池模式的双升压拓扑结构的电路图,其中端子L、N分别连接火线和零线,端子BUS+和BUS-分别用于连接不间断电源系统的正、负母线以实现供电,两个电流传感器HCT1、HCT2用于对双升压拓扑结构的主回路的电流进行实时采样,以防止电流过载。开关管Q4、Q5的通断分别由DSP提供的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控制,以分别实现向正、负母线端的供电。图2的经典双升压拓扑结构可以兼容市电模式和电池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其中,当可控硅Q3截止时,该经典双升压拓扑结构在市电模式下工作,当可控硅Q3导通时,该经典双升压拓扑结构在电池模式下工作。容易理解,用于上述经典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要同时实现对开关管Q4、Q5的保护,并且要兼容市电模式和电池模式两种工作模式。
市电模式下,市电从端子L输入,当运行于正半周期时,可控硅Q1导通,可控硅Q3截止,开关管Q5截止,开关管Q4由高频开关信号控制。当开关管Q4导通时,主回路的电流由端子L流经可控硅Q1、电感L1和开关管Q4到端子N,电感L1被磁化,当开关管Q4截止时,电流由端子L流经可控硅Q1,电感L1,二极管D1和正母线电容C1,到端子N,并为正母线电容C1充电。当运行于负半周期时,可控硅Q2导通,可控硅Q3截止,开关管Q4截止,开关管Q5由高频开关信号控制。当开关管Q5导通时,主回路的电流由端子N流经开关管Q5、电感L2和可控硅Q2到端子L,电感L2被磁化,当开关管Q5截止时,电流由端子N流经负母线电容C2、二极管D2、电感L2和可控硅Q2,为负母线电容C2充电。
在电池模式下,可控硅Q1、Q2均截止,可控硅Q3导通,当运行于正半周期时,开关管Q4、Q5的控制模式通常如下:开关管Q5保持导通,开关管Q4由高频开关驱动信号控制。负半周期时,可控硅Q1、Q2、Q3的状态与正半周期一致,开关管Q4、Q5的控制模式通常如下:开关管Q4保持导通,开关管Q5由高频开关驱动信号控制。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模块示意图,该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包括限流触发电路,维持电路和两个二极管D51、D52,其中,限流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维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形成公共输出端,公共输出端再分别连接二极管D51、D52的阴极。二极管D51阳极的连接端作为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用以接入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的输入端至开关管Q4的控制端之间的线路,实现对开关管Q4的保护,二极管D52阳极的连接端作为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用以接入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输入端至开关管Q5的控制端之间的线路,实现对开关管Q5的保护。
仍然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限流触发电路用于接收主回路电流的采样信号,在主回路电流的采样信号处于正常区间时,限流触发电路输出高电平,使得自身被屏蔽于主回路之外,确保开关管Q4、Q5在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的控制下正常工作,而在主回路电流的采样信号偏离正常区间时,限流触发电路输出低电平,使得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被屏蔽,开关管Q4、Q5截止,从而起到保护开关管Q4、Q5以及主回路的作用。维持电路的输出端与限流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形成公共输出端,维持电路具有多个输入端,分别用以接收公共输出端的反馈信号,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本实施例中,维持电路至少起到两个作用,其一是在限流触发电路的输出由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后,使这个低电平维持一段时间,以确保开关管Q4、Q5的安全,其二是在确保开关管Q4、Q5安全的前提下使维持电路和限流触发电路的公共输出端复位,即公共输出端恢复为高电平,以使开关管Q4、Q5能够恢复正常工作。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限流触发电路的电路图,该限流触发电路包括比较器Com1和比较器Com2。比较器Com1和比较器Com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连接基准电压Vref的输入端。比较器Com1用于比较主回路电流的采样信号Vin_I的是波峰值否超过波峰门限,这个门限由输入端Vref1的电压大小确定,比较器Com2用于比较主回路电流的采样信号的波谷值是否小于波谷门限,这个门限由输入端Vref2的电压大小确定。在一个例子中,门限电压Vref1为2.5V,门限电压Vref2为0.5V。通过比较主回路电流的采样信号Vin_I与上述两个门限电压,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当采样信号Vin_I小于0.5V或者大于2.5V时,即当采样信号Vin_I偏离正常区间时,限流触发电路的输出为低电平,以触发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被屏蔽;当采样信号Vin_I在0.5V至2.5V之间时,即当采样信号Vin_I处于正常区间时,限流触发电路的输出为高电平。
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维持电路的电路图,该维持电路包括第一子维持电路21和第二子维持电路22。第一子维持电路21包括比较器Com21和与门电路。比较器Com21的输出端通过反馈电阻R21接入比较器Com21的同相输入端,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通过分压电阻R11与比较器Com2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与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输出为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进行与逻辑运算的结果,并且与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器Com21的反相输入端。与门电路还具有一个使能端,它由主回路中可控硅Q3的驱动信号Q3Drv控制。第二子维持电路22包括比较器Com22和或门电路。比较器Com22的输出端通过反馈电阻R22接入比较器Com22的同相输入端,基准电压Vref通过分压电阻R12与比较器Com2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或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输出为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进行或逻辑运算的结果,并且或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器Com22的反相输入端。或门电路还具有一个使能端,它也由主回路中可控硅Q3提供的驱动信号Q3Drv控制。
主回路处于市电模式时,可控硅Q3截止,驱动信号Q3Drv为低电平,此时与门电路被关闭且持续输出低电平,使得比较器Com21的同相输入端电压始终高于反相输入端,这样不论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如何变化,比较器Com21始终处于高阻态,不会对主回路造成影响,第一子维持电路21等效于被屏蔽;或门电路正常工作,比较器Com22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随着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的变化而变化,比较器Com22所输出的电平能够起到前文中提及的作用,即在限流触发电路的输出由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后,使这个低电平维持一段时间,以确保开关管Q4、Q5的安全,以及在确保开关管Q4、Q5安全的前提下,自动地使维持电路和限流触发电路的公共输出端恢复为高电平,从而使开关管Q4、Q5恢复正常工作。
主回路处于电池模式时,可控硅Q3导通,驱动信号Q3Drv为高电平,此时或门电路被关闭且持续输出低电平,使得比较器Com22的同相输入端电压始终高于反相输入端,这样不论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如何变化,比较器Com22始终处于高阻态,不会对主回路造成影响,第二子维持电路22等效于被屏蔽;与门电路正常工作,比较器Com21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随着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的变化而变化,比较器Com21所输出的电平能够起到前文中提及的作用,即在限流触发电路的输出由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后,使这个低电平维持一段时间,以确保开关管Q4、Q5的安全,以及在确保开关管Q4、Q5安全的前提下,自动地使维持电路和限流触发电路的公共输出端恢复为高电平,从而使开关管Q4、Q5恢复正常工作。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图5的实施例中,当主回路处于市电模式时,在可控硅Q3驱动信号Q3Drv的控制下,第一子维持电路21被屏蔽,第二子维持电路22被激活,由第二子维持电路22提供维持电路的功能。当主回路处于电池模式时,第一子维持电路21被激活,第二子维持电路22被屏蔽,由第一子维持电路21提供维持电路的功能。这样整个维持电路即可兼容市电模式和电池模块。
进一步地,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维持电路的电路图。参考图6,在第一维持电路21中,与门电路包括两个二极管D11、D21以及电阻R31。电阻R31的两端分别连接与门电路使能端和输出端。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与门电路的输出端,阴极连接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二极管D21的阳极也连接与门电路的输出端,而阴极连接与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该第二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当驱动信号Q3Drv为低电平时,与门电路的输出端相当于直接接地,也就是说与门电路始终输出低电平。而当驱动信号Q3Drv为高电平时,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均为高电平时,整个与门电路的输出为高阻态,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中任一个为低电平,则整个与门电路输出低电平。
参考图6,在第二维持电路22中,或门电路包括两个二极管D12、D22,电阻R32以及电子开关Q3Drv,其中或门电路的第一、第二输入端分别通过电子开关Q6连接二极管D12、D22的阳极,二极管D12、D22的阴极均连接或门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3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或门电路的输出端。或门电路的第一、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接入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电子开关Q6受可控硅Q3的驱动信号Q3Drv的控制,当驱动信号Q3Drv为低电平时,电子开关Q6的端子c1与端子a1连接,端子c2与端子a2连接,使得或门电路的第一和第二输入端导通,当驱动信号Q3Drv为高电平时,电子开关Q6的端子c1与端子b1连接,端子c2与端子b2连接,使得或门电路的输出端接地。这样仅当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均为低电平时,整个或门电路输出低电平,当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中任一个为高电平时,整个或门电路的输出为高阻态。而在驱动信号Q3Drv为高电平时,电子开关断开第一和第二输入端,使得或门电路的输出端接地,此时或门电路始终输出低电平。在一个例子中,采用具有双通道信号选通功能的元件来实现电子开关Q6。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电路图。
参考图7,本实施例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包括限流触发电路1和维持电路2。限流触发电路1和维持电路2的输出端均连接至公共输出端Vout
本实施例中,Vref为5V,高电平为3.3V,低电平为0V。当比较器Com21或者Com22输出低电平时,公共输出端的电压Vout为低电平。此时,比较器Com21的同相输入端的反馈电压将由电阻R11和R21确定,比较器Com22的同相输入端的反馈电压将由电阻R21和R22确定,这两个反馈电压均需要小于高电平,即小于3.3V,本实施例取2V。
在市电模式下,通过可控硅Q3的驱动信号Q3Drv的使能控制,使得第一子维持电路21被屏蔽,第二子维持电路22被激活,由第二子维持电路22提供维持电路的功能。当限流触发电路1被触发时,其输出端由高电平转变为低电平,此时公共输出端Vout的输出为0V。与此同时,比较器Com22的同相输入端的反馈电压变为2V,并且,在限流触发电路1激活期间,即限流触发电路1持续输出低电平期间,该反馈电压始终保持为2V。
当限流触发电路1释放时,即主回路电流采样信号恢复到正常区间时,限流触发电路1的输出的信号由低电平转换为高阻态,公共输出端的电压将由此时处于激活状态的第二子维持电路22的输出决定,下面分a、b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a、如果在限流触发电路1的输出信号由低电平转换为高阻态时,Vb2为高电平,则Vb2>Va2,比较器Com22输出低电平。这样公共输出端Vout也为低电平,这样反馈电压Va2仍保持为2V。当Vb2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比较器Com22的输出为高阻态,此时公共输出端Vout的电压与基准电压Vref相同,因此此时公共输出端Vout的电压变为5V,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输出复位,主回路的开关恢复正常工作。与此同时,反馈电压Va2也变为5V,这样不论Vb2为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始终有Vb2<Va2,比较器Com22的输出保持为高阻态,直至限流触发电路1下一次激活。
b、如果在限流触发电路1的输出信号由低电平转换为高阻态时,Vb2为低电平,则Vb2<Va2,这样比较器Com22的输出为高阻态。此时公共输出端Vout的电压与基准电压Vref相同,为5V。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输出直接复位。并且,此时反馈电压Va2也为5V,这样不论Vb2为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始终有Vb2<Va2,比较器Com22的输出保持为高阻态,直至限流触发电路1重新激活。
可以看出,在市电模式下,仅在限流触发电路1激活时刻,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输出才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从而启动限流保护,仅在限流触发电路1被释放并且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均为低电平时,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输出才会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从而实现限流保护的复位,让主回路恢复正常工作。这样能够保证:如果限流触发电路1激活,在开关驱动信号的一个开关周期内,限流触发信号仅作用一次;如果限流触发电路1释放,在经过一个死区时间后,主回路将于开关驱动信号的下一个开关周期恢复正常。
在电池模式下,通过可控硅Q3的驱动信号Q3Drv的使能控制,使得第一子维持电路21被激活,第二子维持电路22被屏蔽,由第一子维持电路21提供维持电路的功能。当限流触发电路1被触发时,其输出端由高电平转变为低电平,此时公共输出端Vout的输出为0V。与此同时,比较器Com21的同相输入端的反馈电压变为2V,并且,在限流触发电路1激活期间,即限流触发电路1持续输出低电平期间,该反馈电压始终保持为2V。
当限流触发电路1释放时,即主回路电流采样信号恢复到正常区间时,限流触发电路1的输出的信号由低电平转换为高阻态,公共输出端的电压将由此时处于激活状态的第一子维持电路21的输出决定。由于第一子维持电路21和第二子维持电路22的区别仅在与比较器反相输入端的信号由与门电路决定还是由或门电路决定,因此第一子维持电路21的工作机制与前文所述的第二子维持电路22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第一子维持电路21在a、b两种情况下的工作过程。
容易看出,在电池模式下,仅在限流触发电路1激活时刻,极速硬件限流电路1的输出才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从而启动限流保护,仅在限流触发电路1被释放并且至少一个开关驱动信号(第一开关驱动信号PWM1或者第二开关驱动信号PWM2)为低电平时,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输出才会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从而实现限流保护的复位,让主回路恢复正常工作。这样能够保证:如果限流触发电路1激活,在开关驱动信号的一个开关周期内,限流触发信号仅作用一次;如果限流触发电路1释放,在经过一个死区时间后,主回路将于开关驱动信号的下一个开关周期恢复正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包括限流触发电路和维持电路,所述限流触发电路的输出端和维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形成公共输出端,所述限流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时触发限流保护,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持电路包括用于在电池模式下控制所述双升压拓扑结构复位的第一子维持电路和用于在市电模式下控制所述双升压拓扑结构复位的第二子维持电路;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和第二子维持电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所述公共输出端,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包括第一使能端,所述第一使能端能够在市电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的输出端始终处于高阻态,所述第二子维持电路包括第二使能端,所述第二使能端能够在电池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子维持电路的输出端始终处于高阻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包括与门电路和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形成反馈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电路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使能端连接所述与门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与门电路包括两个二极管以及电阻,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使能端和与门电路的输出端,其中一个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与门电路的输出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另一个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与门电路的输出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维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输入第一开关驱动信号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维持电路包括或门电路和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形成反馈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或门电路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使能端连接所述或门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或门电路包括两个二极管、电阻以及电子开关,所述第二子维持电路的第一、第二输入端通过电子开关各自连接两个二极管的阳极,两个二极管的阴极均连接所述或门电路的输出端,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或门电路的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维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分别输入第一开关驱动信号和第二开关驱动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速硬件限流电路还包括第一输出二极管和第二输出二极管,所述公共输出端连接第一输出二极管和第二输出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输出二极管的阳极端作为所述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第一限流保护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二极管的阳极端作为所述极速硬件限流电路的第二限流保护输出端。
CN201520401590.9U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 Active CN2047946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1590.9U CN204794666U (zh)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1590.9U CN204794666U (zh)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4666U true CN204794666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34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01590.9U Active CN204794666U (zh)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946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1006A (zh) * 2018-01-17 2018-06-01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ups前级升压电路的限流保护方法及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1006A (zh) * 2018-01-17 2018-06-01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ups前级升压电路的限流保护方法及其装置
CN108111006B (zh) * 2018-01-17 2019-10-01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ups前级升压电路的限流保护方法及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152414A2 (en) System comprising a string of photovoltaic generators
CN103683469B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输入切换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201699585U (zh) 一种新型智能稳压电路
CN104578800A (zh) 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以及带该电路的开关电源
CN105704866A (zh) 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3050932A (zh) 一种用于以太网供电的电子开关电路
CN103532129A (zh) 直流电源并联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CN103066690A (zh) 低功耗待机电路
CN105162313A (zh)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
CN205248899U (zh) Obu供电模式切换电路
CN101464720A (zh) 电源供应器
CN204794666U (zh) 一种用于双升压拓扑结构的极速硬件限流电路
CN101771338B (zh) 一种高可靠低功耗开关电源模块
CN103904621A (zh) 具有自恢复功能的限流保护与短路保护电路
CN106026066B (zh) 一种直流源保护装置与方法
CN203645382U (zh) 一种带尖峰电压抑制的太阳能充电装置的拓扑结构
CN203368003U (zh) Boost电路双重保护装置
CN109065085A (zh) 一种存储设备的供电电路及方法
CN202276184U (zh) 大型充放电组合斩波恒压不间断直流电源装置
CN204497972U (zh) 一种新型保持时间电路结构
CN201690250U (zh) 双电池供电装置
CN204333892U (zh) 一种提高容性负载启动能力的本质安全电路
CN115514201A (zh) 一种兼容同时交流和直流双输入电源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CN215681904U (zh) 电源切换电路及医疗设备
CN205726544U (zh) 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