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3309U - 卡座端子、卡座以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卡座端子、卡座以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3309U
CN204793309U CN201520470527.0U CN201520470527U CN204793309U CN 204793309 U CN204793309 U CN 204793309U CN 201520470527 U CN201520470527 U CN 201520470527U CN 204793309 U CN204793309 U CN 204793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holder terminal
contact portion
arm
suppor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705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宾涛
吉圣平
付绍儒
温鲸
刘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705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93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3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3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座端子、卡座及终端设备,所述卡座端子包括:用于与电子卡接触的触点部;由所述触点部的一侧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用于与卡座的底座固定连接的固定部;由所述触点部的另一侧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支撑力臂,所述支撑力臂包括一自由端及连在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触点部之间的主体部,当电子卡的还原卡套装配于卡座上时,所述自由端相对于底座的高度低于还原卡套相对于底座的高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卡座端子不会导致卡座端子被还原卡套刮翻或折断,有效避免了卡座端子的损坏。

Description

卡座端子、卡座以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座端子、卡座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卡座端子10通常包括与SIM卡或内存卡等电子卡接触的凸起的触点部11,还触点部11的头部延伸形成一定的弯曲,以供SIM卡或内存卡平滑退出。
然而,随着移动终端轻薄化的发展,应用于移动终端上的SIM卡或内存卡种类日益增多,现有的SIM卡按体积大小依次为MiniSIM卡、MicroSIM卡和NanoSIM卡,内存卡按体积大小依次为SD卡、MiniSD卡和MircoSD卡。以SIM卡为例,当小型SIM卡需要应用于较大的卡座时,通常需要配合还原卡套才能使用。如将MicroSIM卡或NanoSIM卡还原为MiniSIM卡的还原卡套,以及将NanoSIM卡还原为MicroSIM卡的还原卡套等。还原卡套的出现为不同大小的SIM卡或内存卡提供了与同一卡座通用的可能性。
图2所示为还原卡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还原卡套20的中部具有用于容置SIM卡或内存卡的凹槽21。如图3所示,在用户放置空还原卡套20时,由于此时卡座端子10的触点部11并未顶止在SIM卡或内存卡上,卡座端子10处于自然伸展状态,触点部11弯曲的头部位于还原卡套20的凹槽21的内侧棱边22的上方,这样,当用户将还原卡套20拉出时,容易造成触点部11的头部挂在还原卡套20的凹槽21的内侧壁上,并被还原卡套20挂翻,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且该动作有折断卡座端子10的风险,导致用户无法继续使用,且增加了移动终端制造商的售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座端子、卡座以及终端设备,结构简单,可以避免卡座端子被还原卡套刮翻或折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卡座端子,用于设置于电子卡的卡座上;所述卡座端子包括:
用于与电子卡接触的触点部;
由所述触点部的一侧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用于与卡座的底座固定连接的固定部;
以及,由所述触点部的另一侧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支撑力臂,所述支撑力臂包括一自由端及连在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触点部之间的主体部,其中当电子卡的还原卡套装配于卡座上时,所述自由端相对于底座的高度低于还原卡套相对于底座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卡座,用于装配电子卡,包括一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多个如上所述的卡座端子,其中,每一所述卡座端子中至少一个支撑力臂沿电子卡的插入方向F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卡座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卡座端子,其触点部向下弯曲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支撑力臂,且在还原卡套装配于卡座上时,支撑力臂的自由端端部相对于底座的高度低于还原卡座相对于底座的高度,如此,当用户拉出还原卡套时,还原卡套的凹槽的内侧壁即会与支撑力臂的主体部接触,而整个卡座端子的端部(即支撑力臂的自由端端部)不会挂在还原卡套的凹槽的内侧壁上,不会导致卡座端子被还原卡套刮翻或折断,有效避免了卡座端子的损坏。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卡座端子,结构牢固可靠,并且可以无需在卡座的电路板上对应每一卡座端子进行掏孔,提高布板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卡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还原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当还原卡套装配于卡座内时,现有技术中卡座与空还原卡套位置关系的剖视示意图;
图4表示现有技术中卡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卡座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当还原卡套装配于卡座内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卡座与空还原卡套位置关系的剖视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施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还原卡套从卡座拉出时会导致卡座端子被还原卡套刮翻或折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座端子,其结构简单,可以避免卡座端子被还原卡套刮翻或折断。
如图5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卡座端子,用于设置于电子卡的卡座上。所述卡座端子包括:
用于与电子卡接触的触点部101;
由所述触点部101的一侧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用于与卡座的底座固定连接的固定部102;
以及,由所述触点部101的另一侧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支撑力臂103,所述支撑力臂103包括一自由端1031及连在所述自由端1031与所述触点部101之间的主体部1032,其中当电子卡的还原卡套200装配于卡座上时,所述自由端1031相对于底座的高度低于还原卡套200相对于底座的高度。
上述方案所提供的卡座端子,在装配于卡座上时,至少一个支撑力臂103应大致沿电子卡或还原卡套200的插入方向F延伸设置,由于卡座端子的触点部101向下弯曲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支撑力臂103,且在还原卡套200装配于卡座上时,支撑力臂103的自由端1031端部相对于底座的高度低于还原卡座相对于底座的高度,如此,当用户拉出还原卡套200时,还原卡套200的凹槽201的内侧壁202即会与支撑力臂103的主体部1032接触,整个卡座端子的端部(即支撑力臂的自由端端部)不会挂在还原卡套200的凹槽的内侧壁上,从而避免了卡座端子被还原卡套200刮翻或折断,有效避免了卡座端子的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卡卡座可以用于SIM卡、TF卡等多种电子卡。
此外,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卡座,一个卡座上的卡座端子10有多个,需要在印刷电路板30上对应每一卡座端子的头部位置进行掏孔,以使得当用户将SIM卡或内存卡等插入卡座时,卡座端子具有足够下压空间,进而使得SIM卡或内存卡容纳固定于卡座上。然而,目前PCB布板越来越密集,掏孔严重影响布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力臂103为一可弹性变形支撑臂结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触点部101与所述支撑力臂103中的任一个受到向下的压力,所述支撑力臂103的自由端1031在底座上朝远离触点部101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主体部1032发生形变,而带动所述触点部101下移;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触点部101或所述支撑力臂103中的任一个受到的向下的压力撤去,所述支撑力臂103的自由端1031在底座上朝靠近触点部101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主体部1032发生形变,而带动所述触点部101上移。
上述方案中,在电子卡或者还原卡套200插入或拔出卡座的过程中,卡座端子的触点部101或者支撑力臂103会受到向下的压力,由于支撑力臂103采用可弹性变形支撑臂结构,则支撑力臂103的自由端1031会在底座上朝远离触点部101的方向滑动,而使得所述主体部1032发生形变,进而带动所述触点部101下移,如此,电子卡具有足够空间容纳固定于卡座内;而当卡座上未插入电子卡时,即,卡座端子的触点部101或者所述支撑力臂103受到向下的压力撤去,由于支撑力臂103采用可弹性变形支撑臂结构,则支撑力臂103的自由端1031会在底座上朝靠近触点部101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主体部1032发生形变,而带动所述触点部101上移,如此,可保证卡座端子能够在电子卡插入时抵顶于电子卡上,保证接触状态良好。
由此可见,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无需在卡座的电路板上对应于每一卡座端子进行掏孔,节省PCB板空间,提高了PCB布板利用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032上形成有引导结构。通过设置所述引导结构,可以在还原卡套200从卡座上拉出时,使得还原卡套200的凹槽的内侧壁在所述引导结构的引导下,平滑地滑动至所述触点部101,并最终通过整个卡座。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优选的,所述引导结构为由所述触点部101向下弯曲而形成的弧面结构,或者,所述引导结构为由所述触点部101向下弯曲而形成的斜面结构。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的具体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此不做局限。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优选的,所述支撑力臂103的自由端1031为由所述主体部1032弯折形成的、并与底座大致平行的支撑脚结构。上述方案,通过将支撑力臂103的自由端1031设计为与卡座大致平行的支撑脚结构,可以避免支撑力臂103的自由端1031在滑动时对于底座的摩擦造成的损伤。
当卡座端子装配于卡座上时,卡座端子的至少一个支撑力臂103大致沿电子卡或还原卡套200的插入方向F延伸设置,但是不能支撑力臂103与电子卡插入方向F之间还是会存在一定的角度,如此,因卡座端子的支撑力臂103与插卡方向有一定角度,如果卡座端子头部支撑力臂103只有一个,在SIM卡等电子卡在装取时,卡座端子可能会偏转,导致失效风险极大。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5至7所示,所述支撑力臂103至少有两个。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支撑力臂103,可以避免卡座端子在电子卡装取时发生偏转。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5至7所示,至少两个支撑力臂103至少包括位于所述触点部101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撑力臂103a和位于所述触点部101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撑力臂103b,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力臂103a和所述第二支撑力臂103b均大致沿电子卡的插入方向F延伸设置,并在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下,第一支撑力臂103a和第二支撑力臂103b的自由端1031的滑动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方案,在将卡座端子装配于卡座上时,使得卡座端子的两个支撑力臂103大致沿电子卡的插入方向F延伸设置,如此,其中一个支撑力臂103(即在电子卡的插入方向F上位于前方的支撑力臂103)可以在还原卡套200拉出时,起到避免卡座端子被还原卡套200刮翻或折断的作用,另一个支撑力臂103(即在电子卡的插入方向F上位于后方的支撑力臂103)可以与前方的支撑力臂103一起配合,防止卡座端子在电子卡装取时偏转。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支撑力臂103的具体数量以及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7所示,第一支撑力臂103a的主体部1032和第二支撑力臂103b的主体部1032分别由所述触点部10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向下弯曲、并分别朝相反的方向横向扭转偏移而形成,以使得第一支撑力臂103a的自由端1031与第二支撑力臂103b的自由端1031横向错位。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一支撑力臂103a和第二支撑力臂103b的自由端1031横向错位,使得第一支撑力臂103a的自由端1031和第二支撑力臂103b的自由端1031的滑动轨迹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此,当卡座端子装配于卡座上时,多个卡座端子沿电子卡的插入方向F排列成至少一列,且处于同一列的卡座端子中,则,任一个卡座端子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撑力臂103a的自由端1031可以与该卡座端子相邻的另一卡座端子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撑力臂103b的自由端1031横向交错,也就是说,同一列的每根卡座端子前后支撑力臂103错位,从而可以避免空间不足,避免了卡座端子的支撑力臂103在滑动时相互干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电子卡的卡座,如图7所示,所述卡座包括一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多个卡座端子,其中,所述卡座端子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卡座端子100,且每一卡座端子100的至少一个支撑力臂103大致沿电子卡的插入方向F设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卡座中,如图7所示,所述底座可以包括印刷电路板301,所述卡座中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卡座端子100的塑胶本体302、用于盖设于卡座端子100上方并与印刷电路板301配合形成容纳卡槽的外壳(图中未示出)等。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卡座中,当所述卡座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力臂103时,多个卡座端子沿电子卡的插入方向F排列成至少一列,且处于同一列的卡座端子中,任一个卡座端子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撑力臂103a的自由端1031和与该卡座端子相邻的另一卡座端子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撑力臂103b的自由端1031横向交错。
采用上述方案,处于同一列的每根卡座端子前后支撑力臂103错位,可以避免空间不足,避免了卡座端子的支撑力臂103在滑动时相互干涉。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座端子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是例如: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等各种终端产品。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卡座端子,用于设置于电子卡的卡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端子包括:
用于与电子卡接触的触点部;
由所述触点部的一侧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用于与卡座的底座固定连接的固定部;
以及,由所述触点部的另一侧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支撑力臂,所述支撑力臂包括一自由端及连在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触点部之间的主体部,其中当电子卡的还原卡套装配于卡座上时,所述自由端相对于底座的高度低于还原卡套相对于底座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力臂为一可弹性变形支撑臂结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触点部与所述支撑力臂中的任一个受到向下的压力,所述支撑力臂的自由端在底座上朝远离触点部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主体部发生形变,而带动所述触点部下移;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触点部或所述支撑力臂中的任一个受到的向下的压力撤去,所述支撑力臂的自由端在底座上朝靠近触点部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主体部发生形变,而带动所述触点部上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上形成有引导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座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结构为由所述触点部向下弯曲而形成的弧面或斜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力臂的自由端为由所述主体部弯折形成的、并与底座大致平行的支撑脚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座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力臂至少有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座端子,其特征在于,
至少两个支撑力臂至少包括位于所述触点部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撑力臂和位于所述触点部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撑力臂,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力臂和所述第二支撑力臂均沿电子卡的插入方向F延伸设置,并在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下,第一支撑力臂和第二支撑力臂的自由端的滑动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座端子,其特征在于,
第一支撑力臂的主体部和第二支撑力臂的主体部分别由所述触点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向下弯曲、并分别朝相反的方向横向扭转偏移而形成,以使得第一支撑力臂的自由端与第二支撑力臂的自由端横向错位。
9.一种卡座,用于装配电子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卡座端子,其中,每一所述卡座端子中至少一个支撑力臂沿电子卡的插入方向F延伸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座,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卡座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力臂时,多个卡座端子沿电子卡的插入方向F排列成至少一列,且处于同一列的卡座端子中,任一个卡座端子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撑力臂的自由端和与该卡座端子相邻的另一卡座端子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撑力臂的自由端横向交错。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卡座端子。
CN201520470527.0U 2015-07-01 2015-07-01 卡座端子、卡座以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04793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0527.0U CN204793309U (zh) 2015-07-01 2015-07-01 卡座端子、卡座以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0527.0U CN204793309U (zh) 2015-07-01 2015-07-01 卡座端子、卡座以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3309U true CN204793309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33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70527.0U Active CN204793309U (zh) 2015-07-01 2015-07-01 卡座端子、卡座以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933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9669A (zh) * 2016-06-30 2016-1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卡座和卡座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9669A (zh) * 2016-06-30 2016-1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卡座和卡座制作方法
CN106129669B (zh) * 2016-06-30 2019-07-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卡座和卡座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8030A (zh)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
CN204088671U (zh) 卡连接器
CN1866634A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821919Y (zh) 电子卡连接器
US20140370760A1 (en) Contact terminal for card socket
CN204088670U (zh) 连接器
CN204190022U (zh) 电连接器
CN204793309U (zh) 卡座端子、卡座以及终端设备
CN201130736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4927574U (zh) 电子卡卡座以及终端设备
CN204391402U (zh) 卡连接器
CN201196986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2076446U (zh) 卡连接器
CN204243256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853841U (zh) 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电路板
CN204391399U (zh) 卡连接器
CN204391455U (zh) 卡连接器及其托盘
CN204992129U (zh) 电子卡卡座以及终端设备
CN202601967U (zh) 卡连接器
CN203456641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4190075U (zh) 卡连接器
CN204190033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4682097A (zh) 卡连接器
CN204243278U (zh) 卡连接器
CN104659621A (zh) 卡连接器及其托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