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0961U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0961U
CN204790961U CN201520495270.4U CN201520495270U CN204790961U CN 204790961 U CN204790961 U CN 204790961U CN 201520495270 U CN201520495270 U CN 201520495270U CN 204790961 U CN204790961 U CN 204790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ing
mobile terminal
capacitance
capacitive differential
capac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952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952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90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0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0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设置于移动终端边框内侧的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第四走线、监测走线电容值的第一电容传感器、监测走线电容值的第二电容传感器,以及处理器;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三走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走线、所述第四走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产品应运而生。移动终端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手机接打电话、通过手机上安装的各种聊天工具聊天。
而现有的移动终端在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时,并不能确定握持移动终端的手是左手还是右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以为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不能确定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时,握持移动终端的手是左手还是右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设置于移动终端边框内侧的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第四走线、监测走线电容值的第一电容传感器、监测走线电容值的第二电容传感器,以及处理器;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三走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走线、所述第四走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中框内侧设置四条走线,并通过第一电容传感器、第二电容传感器分别检测各条走线的电容值,两个电容传感器监测到的电容值上传至处理器。当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时,会在移动终端上设置的各条走线上形成电容值,处理器获取到各走线对应的电容值,然后,对获取到的各电容值进行处理,依据处理结果便可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采用实施例三中所示的方法生成的移动终端的界面布局图;
图5是采用实施例三中所示的方法生成的移动终端的界面布局图;
图6是采用实施例三中所示的方法确定手机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设置于移动终端边框内侧的第一走线1第二走线2、第三走线3、第四走线4、第一电容传感器5、第二电容传感器6以及处理器7。第一走线与第三走线分别与第一电容传感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相连,第二走线与第四走线分别与第二电容传感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二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相连。
优选地,设置于移动终端边框内侧的各条走线的具体位置如下:第一走线位于边框的左侧边,第二走线位于边框的右侧边,第三走线位于边框的下边、且偏向第一走线的一侧,第四走线位于边框的下边、且偏向第二走线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第四走线可直接嵌在移动终端边框内侧,当然,也可以先将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第四走线安装在电路板上,再将安装有走线的电路板嵌在移动终端边框内侧。走线可以是铜线、或者其他材质的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线,例如:铝线、铜合金线等。电路板可以为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或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并且,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第四走线是分别独立的四条走线。
优选地,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第四走线的宽度范围为大于2毫米且小于5毫米;第一走线和第三走线的长度分别为移动终端长度的三分之二,第二走线和第四走线的长度分别为移动终端宽度的五分之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是列举了一组较优的值,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走线的长度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可以设置成第一走线、以及第三线与移动终端同长。
第一电容传感器监测第一走线的第一电容值与第三走线的第三电容值,并将第一电容值和第三电容值发送至处理器;第二传感器监测第二走线的第二电容值与第四走线的第四电容值,并将第二电容值和第四电容值发送至处理器。
本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上增加电容传感器,并在移动终端边框内侧的两个侧面和底面增加走线即X/Y走线,并将走线连接到电容传感器上,然后将电容传感器连接到处理器上,这样,当用户手持移动终端做常规应用操作时,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电容传感器和第二电容传感器开始监测各自连接的走线的电容值,并将监测到的电容值发送至处理器。
电容传感器在监测每条走线的电容值时,通过以下公式C=εS/(4kπd)。
其中,C为走线的电容值,d为手与走线之间的等效距离,S为手与走线的等效正对面积,ε是介电常数,k为固定常数,π为圆周率;等效距离是手与走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这个距离为走线表面到移动终端机壳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当手握持移动终端时,手分别和移动终端上设置的走线形成平板电容效应,对应的各走线会对应一个电容值。
处理器包括处理芯片,处理芯片获取第一电容值、第二电容值、第三电容值以及第四电容值;对第一电容值、第二电容值、第三电容值以及第四电容值进行处理,依据处理结果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根据确定的结果对移动终端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将预先设置有上述功能处理器芯片应用到处理器中,使得处理器具有了上述功能。现有的移动终端中并未设置有该处理器芯片。本实施例中,处理器芯片为一个硬件,其可以是IC芯片,也可以是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优选地,处理器芯片依据处理结果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时,首先,计算第一电容值与第三电容值的差值作为第一电容差值;计算第二电容值与第四电容值的差值作为第二电容差值;其次,将第一电容差值与通过训练得到的至少一个第一电容差值范围进行匹配,以及将第二电容差值与通过训练得到的至少一个第二电容差值范围进行匹配;最后依据匹配结果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
具体地,处理器中存储的电容差值范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训练得到:
指示用户采用同一个手(右手或左手),以不同的、典型的握姿握持移动终端,在每次握持时,第一电容传感器与第二电容传感器分别监测四条走线的电容值,并将监测到的各电容值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将第一走线的电容值与第三走线的电容值的差值作为第一电容差值,将第二走线与第四走线的电容值的差值作为第二电容差值。这样,通过用户多次采用同一手握持移动终端,处理器中则存储有相应个数的第一电容差值以及第二电容差值,各第一电容差值组成的范围则为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各第二电容差值组成的范围则为第二电容差值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中训练得到的可以只是用户采用左手训练的得到的左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以及左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当然处理器中训练得到的也可以只是用户采用右手训练的得到的右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以及右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当然处理器存储的电容差值范围还可以包括通过训练左手、右手得到的左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右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左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以及右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通过哪个手来训练得到后续作为左右手判断依据的电容差值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指示用户采用同一个手(右手或左手),以不同的、典型的握姿握持移动终端是由于一个人的握持移动终端的握姿变化不大,但有一定的离散型,在训练时采集多次不同的握姿,就更准确的了解这个人的握姿习惯,能够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电容差值范围。
因为手在握持移动终端时,手与移动终端机两边的走线形成的电容不一样,那么主板上设置的两个电容传感器将二者的差异传递给处理器进行存储记忆和处理,因为一个用户的握姿习惯是相对稳定,所以移动终端前期有一个学习记忆周期(比如一周或两周),把常用场景用户在用左手和右手握手机时二者的差异全部记录下来经过处理得到电容差值范围。训练完成后,后续该用户在用这台移动终端时,具体是用左手握持移动终端还是右手握持移动终端,通过原来通过训练生产的二者的细微差异,就可以精准的判断,用户是左手握持移动终端还是右手握持移动终端,从而实现对用户握持移动终端的左、右手的判断。
下面,以训练时仅通过获取单手握持移动终端时的电容值生成的电容差值范围为例,对处理器芯片依据匹配结果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其中,训练得到的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与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均为一个,当第一电容差值在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内、且第二电容差值在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内时,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当第一电容差值不在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内、且第二电容差值不在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内时,确定移动终端被右手握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是基于在训练时以获取的左手握持移动终端时的电容值生成的电容差值范围进行的判断,若训练时以获取的右手握持移动终端时的电容值生成的电容差值范围进行的判断,则当第一电容差值在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内、且第二电容差值在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内时,确定移动终端被右手握持,反之则为左手握持。
下面,以训练时生成左手握持移动终端生成的电容差值范围以及右手握持移动终端生成的电容差值范围为例,对处理器依据匹配结果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包括:左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以及右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包括:左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以及右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处理器芯片依据匹配结果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时:当第一电容差值在左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内、且第二电容差值在左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内时,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当第一电容差值在右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内、且第二电容差值在右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内时,确定移动终端被右手握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是以第一电容差值以及第二电容差值均在与握持移动终端的手对应的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以及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内时,则确定握持移动终端的手。而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在判断时可以设置成只要有一个电容差值在对应的电容差值范围内,则可确定握持移动终端的手。例如:处理器处理得到的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为10,第二电容差值范围为5,而在左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为5-15,左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为6-10,则,虽然只有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在左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内,那依然可以确定握持移动终端的手为左手。
优选地,处理器芯片根据确定的结果对移动终端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的具体方式如下:
调用与确定的结果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依据调用的后台设计函数对移动终端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其中,移动终端中存储有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时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以及移动终端被右手握持时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后台设计函数为现有的对移动终端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函数,对于该设计函数的具体实现请参见相关现有技术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确定的结果为移动终端为左手握持,则,调用与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时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对移动终端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具体地,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麦克风时,将麦克风音量发送参数调节成适于左手握移动终端时对声音进行调整的音量增益,将射频参数以及天线匹配参数调整为适于左手握持移动终端时的射频参数以及天线匹配参数。调用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时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中包含的移动终端小屏幕显示参数,依据当前显示的屏幕生成设定尺寸的显示界面,并将设定尺寸的显示界面显示在适于左手握持移动终端时进行操作的位置。
相应地,若确定的结果为移动终端为右手握持,则调用与移动终端被右手握持时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中包含的麦克风音量发送参数、射频参数以及天线匹配参数以及移动终端小屏幕显示参数对移动终端的功能参数和界面布局进行调整。
具体地,当确定移动终端被右手握持时,根据确定的结果对移动终端的界面布局进行调整时,调用移动终端被右手握持时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中包含的移动终端小屏幕显示参数,依据当前显示的屏幕生成设定尺寸的显示界面,并将设定尺寸的显示界面显示在适于右手握持移动终端时进行操作的位置。
其中,设定尺寸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边框内侧设置四条走线,并通过第一电容传感器、第二电容传感器分别检测各条走线的电容值,两个电容传感器监测到的电容值上传至处理器。当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时,会在移动终端上设置的各条走线上形成电容值,处理器获取到各走线对应的电容值,然后,对获取到的各电容值进行处理,依据处理结果便可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在确定之后,依据确定结果对移动终端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可见,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在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情况下,适应性地对移动终端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使得用户无论是在左手握持手机、还是右手握持手机都能够提供给用户最优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方法包括以下流程:
步骤S202:获取通过第一电容传感器监测到的第一走线的第一电容值与第三走线的第三电容值;以及,获取通过第二电容传感器监测到的第二走线的第二电容值与第四走线的第四电容值。
当手握持移动终端时,手分别和移动终端上设置的走线形成平板电容效应,对应的各走线会对应一个电容值,此时,分别与各走线相连的电容传感器监测走线的电容值,并将电容值传送至移动终端中相应地处理装置,例如:处理器。
步骤S204:根据第一电容值、第二电容值、第三电容值以及第四电容值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
在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时,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形式进行判断确定。例如:分别将第一电容值与预先通过训练左手得到的第一电容值范围进行比较,若获取得到的第一电容值在第一电容值范围内,则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再例如:在第一电容值在第一电容值范围内的基础上,判断第二电容值是否在通过训练左手得到的第二电容值范围内,若两个电容值均在各自对应的范围内,则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者被右手握持后,可以根据确定的结果对移动终端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移动终端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时,可以通过调用后台设计函数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于通过后台设计函数对移动终端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属于现有技术,因此,本实施例中对于后台设计函数不作具体限制,相关内容可参见现有技术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方法,通过对移动终端中设置的各走线的电容值进行处理,来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那么,在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情况下,能够适应性地对移动终端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使得用户无论是在左手握持手机、还是右手握持手机都能够提供给用户最优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三
参照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种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确定移动终端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处理器获取通过第一电容传感器监测到的第一走线的第一电容值与第三走线的第三电容值;以及,获取通过第二电容传感器监测到的第二走线的第二电容值与第四走线的第四电容值。
其中,处理器中设置有预先设置好获取电容值、对获取的电容值进行处理,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并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调整的功能的处理器芯片,该芯片为硬件,例如:IC芯片,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的操作均为处理器芯片执行的。
电容传感器在监测每条走线的电容值时,通过以下公式C=εS/(4kπd)。
其中,C为走线的电容值,d为手与走线之间的等效距离,S为手与走线的等效正对面积,ε是介电常数,k为固定常数,π为圆周率;等效距离是手与走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这个距离为走线表面到移动终端机壳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当手握持移动终端时,手分别和移动终端上设置的走线形成平板电容效应,对应的各走线会对应一个电容值。
步骤S304:处理器计算第一电容值与第三电容值的差值作为第一电容差值,以及计算第二电容值与第四电容值的差值作为第二电容差值。
在具体实现中,也可以不计算差值,而直接将第一电容值与训练得到的各个电容差值范围进行匹配。需要说明的是,若果采用不计算差值的方式直接将获取到的电容值进行比对,那么,在训练得到的范围则为电容值范围而并非电容差值范围。
步骤S306:处理器将第一电容差值与通过训练得到的至少一个第一电容差值范围进行匹配,以及将第二电容差值与通过训练得到的至少一个第二电容差值范围进行匹配。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左手握持移动终端进行训练,得到左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以及左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也可以通过对右手握持移动终端进行训练,得到右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以及右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当然还可以,对左手、右手分别握持移动终端进行训练,得到左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左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右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以及右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地,电容差值范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训练得到:
指示用户采用同一个手(右手或左手),以不同的、典型的握姿握持移动终端,在每次握持时,第一电容传感器与第二电容传感器分别监测四条走线的电容值,并将监测到的各电容值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将第一走线的电容值与第三走线的电容值的差值作为第一电容差值,将第二走线与第四走线的电容值的差值作为第二电容差值。这样,通过用户多次采用同一手握持移动终端,处理器中则存储有相应个数的第一电容差值以及第二电容差值,这样,各第一电容差值组成的范围则为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各第二电容差值组成的范围则为第二电容差值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指示用户采用同一个手(右手或左手),以不同的、典型的握姿握持移动终端是由于一个人的握持移动终端的握姿变化不大,但有一定的离散型,在训练时采集多次不同的握姿,就更准确的了解这个人的握姿习惯,能够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电容差值范围。
因为手在握持移动终端时,手与移动终端机两边的走线形成的电容不一样,那么主板上设置的两个电容传感器将二者的差异传递给处理器进行存储记忆和处理,因为一个用户的握姿习惯是相对稳定,所以移动终端前期有一个学习记忆周期(比如一周或两周),把常用场景用户在用左手和右手握手机时二者的差异全部记录下来经过处理得到电容差值范围。训练完成后,后续该用户在用这台移动终端时,具体是用左手握持移动终端还是右手握持移动终端,通过原来通过训练生产的二者的细微差异,就可以精准的判断,用户是左手握持移动终端还是右手握持移动终端,从而实现对用户握持移动终端的左、右手的判断。
步骤S308:处理器依据匹配结果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
以下为两种优选的确定方式:
第一种:当处理器中训练得到的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与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均为一个;依据匹配结果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持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步骤包括:当第一电容差值在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内、且第二电容差值在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内时,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当第一电容差值不在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内、且第二电容差值不在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内时,确定移动终端被右手握持。
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当第一电容差值在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内,或者,第二电容差值在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内时,则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若两个电容插值均不在各自对应的电容差值范围内,则确定移动终端被右手握持。
第二种:当处理器中训练得到的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包括:左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以及右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包括:左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以及右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时,即对左手、右手分别握持移动终端进行训练得到的电容差值范围,此时,依据匹配结果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步骤包括:
当第一电容差值在左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内、且第二电容差值在所述左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内时,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当第一电容差值在右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内、且第二电容差值在右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内时,确定移动终端被右手握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是以第一电容差值以及第二电容差值均在与握持移动终端的手对应的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以及第二电容差值范围内时,则确定握持移动终端的手。而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在判断时可以设置成只要有一个电容差值在对应的电容差值范围内,则可确定握持移动终端的手。例如:处理器处理得到的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为10,第二电容差值范围为5,而在左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为5-15,左手第二电容差值范围为6-10,则,虽然只有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在左手第一电容差值范围内,那依然可以确定握持移动终端的手为左手。
步骤S310:处理器调用与确定的结果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依据调用的后台设计参数对移动终端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
其中,移动终端中存储有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时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以及移动终端被右手握持时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
后台设计函数包括:麦克风音量发送参数、射频参数以及天线匹配参数以及移动终端小屏幕显示参数。
具体地,当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时,处理器调用与确定的结果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依据调用的后台设计参数对移动终端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调用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时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中包含的移动终端小屏幕显示参数,依据当前显示的屏幕生成设定尺寸的显示界面,并将设定尺寸的显示界面显示在适于左手握持移动终端时进行操作的位置。所显示出的显示界面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显示界面位于移动终端的左下角位置,当左手握持移动终端时,便于用户左手单手操控。
而当确定移动终端被右手握持时,处理器调用与确定的结果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依据调用的后台设计参数对移动终端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调用移动终端被右手握持时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中包含的移动终端小屏幕显示参数,依据当前显示的屏幕生成设定尺寸的显示界面,并将设定尺寸的显示界面显示在适于右手握持移动终端时进行操作的位置。所显示出的显示界面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出,显示界面位于移动终端的右下角位置,当右手握持移动终端时,便于用户右手单手操控。
具体地,当确定用户左手握持移动终端时,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麦克风时,将麦克风音量发送参数调节成适于左手握移动终端时对声音进行调整的音量增益,使得用户能够将声音清晰地传递至接听者。将射频参数以及天线匹配参数调整为适于左手握持移动终端时的射频参数以及天线匹配参数,使得移动终端能够获得最强的信号。相应地,当确定用户右手握持移动终端时,则调用与移动终端被右手握持时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包含的麦克风音量发送参数、射频参数以及天线匹配参数,对移动终端的音量以及信号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方法,通过对移动终端中设置的各走线的电容值进行处理,来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那么,在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情况下,能够适应性地对移动终端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进行调整,使得用户无论是在左手握持手机、还是右手握持手机都能够提供给用户最优的功能参数和/或界面布局,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以手机为例,对本实施例的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方法进行说明,具体实现流程参照图6。
本实例中确定手机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2:接收消费者及用户握持手机、对手机做常规应用操作的相关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例中的手机上增加有电容传感器,并且,在手机机壳的两侧面和地面增加走线,走线连接到电容传感器上,电容传感器连接到处理器上,具体设置方式如图1中所示。
步骤S604:手机上设置的电容传感器开始监测所连接的各走线的电容值。
步骤S606:根据两个电容传感器上电容的差异,利用相应地算法进行判断,若判断结果为手机被左手握持,则执行步骤S608,若判断结果为手机被右手握持,则执行步骤S612。
需要说明的是,算法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设置成预先训练得到至少两个电容差值范围,然后,手机每次被握持时,获取手机上设置的各走线的电容值,对获取到的电容值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到电容差值,将计算得到的电容差值与训练得到的电容差值范围进行匹配,若得到的电容差值在训练得到的电容差值范围内,则可确定握持手机的手为训练得到的相匹配的电容差值范围对应的手。
步骤S608:若判断结果为手机被左手握持时,则调用与左手相关的后台设计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中存储有手机被左手握持时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以及手机被右手握持时对应的后台设计函数。
步骤S610:手机做出适合左手握持手机对应的功能参数或者界面布局。
步骤S612:若判断结果为手机被右手握持时,则调用与右手相关的后台设计函数。
步骤S614:手机做出适合右手握持手机对应的功能参数或者界面布局。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可以判断识别出消费者即用户是左手握手机还是右手握手机,根据该判断结果,再去自动调整手机的某些技术模块的技术指标或者界面布局等等,使手机一些方面的性能或易用性随着消费者左、右手的切换,实现不同的握姿下手机性能的最大化以及操作易用性最大化。
通过本实例提供的确定手机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方法,一方面,由于手机主麦克风的布局都是出于手机底部的角落里(左下角或右下角),这样,在左手握持手机打电话时,主麦克风到用户嘴的距离和用右手握持手机打电话时主麦克风到用户嘴的距离不一样的,因此,本发明中在移动终端中设置两套不同的发送参数,在具体调用时,首先判断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右手握持,那么,在判断出结果后,自动调用对应的参数即可,便可保证用户的通话能被接听者清楚接听到。
再一方面,由于手机天线会受制于手的影响,所以,用户不同的握姿,对天线的效率以及辐射方向图的影响不一样,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调试两组射频参数或者两组天线匹配,在使用时,处理器根据用户是左手握还是右手握手机,来调用对应的射频参数或者天线匹配,使得手机能够获得最强的信号。
又一方面,目前大屏手机普及非常高,单手模式功能用的也比较多,但是单手模式也分左手握手机还是右手握手机,需要手动去更改具体的生成模式。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可以判断手机是被左手握持还是右手握持,就可以自动调整单手模式对应的小屏幕即设定尺寸的显示界面的显示位置,并将小屏幕显示在适于所判断出的手握持手机时进行操作的位置,使得用户单手即可操控该小屏幕,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发明,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和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移动终端边框内侧的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第四走线、监测走线电容值的第一电容传感器、监测走线电容值的第二电容传感器,以及处理器;
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三走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
所述第二走线、所述第四走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走线位于边框的左侧边,所述第二走线位于边框的右侧边,所述第三走线位于边框的下边、且偏向所述第一走线的一侧,所述第四走线位于边框的下边、且偏向所述第二走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第四走线直接嵌在所述移动终端边框内侧;
或者,
所述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第四走线安装在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嵌在所述移动终端边框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第四走线为铜线,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或印制电路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三走线、第四走线的宽度范围为大于2毫米且小于5毫米;
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三走线的长度分别为所述移动终端长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二走线和所述第四走线的长度分别为所述移动终端宽度的五分之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电容传感器监测所述第一走线的第一电容值与所述第三走线的第三电容值,并将所述第一电容值和所述第三电容值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第二电容传感器监测所述第二走线的第二电容值与所述第四走线的第四电容值,并将所述第二电容值和所述第四电容值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处理器包括处理器芯片;所述处理器芯片获取所述第一电容值、第二电容值、第三电容值以及第四电容值;依据所述第一电容值、第二电容值、第三电容值以及第四电容值确定所述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并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调整。
CN201520495270.4U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移动终端 Active CN204790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5270.4U CN204790961U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5270.4U CN204790961U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0961U true CN204790961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30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95270.4U Active CN204790961U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9096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3209A (zh) * 2015-11-30 2016-03-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630330A (zh) * 2015-12-21 2016-06-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5379044A (zh) * 2021-05-21 2022-11-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握持状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3209A (zh) * 2015-11-30 2016-03-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630330A (zh) * 2015-12-21 2016-06-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5379044A (zh) * 2021-05-21 2022-11-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握持状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379044B (zh) * 2021-05-21 2023-11-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握持状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4549A (zh) 移动终端和确定移动终端被左手握持或被右手握持的方法
CN204790961U (zh) 一种移动终端
US20200412278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Vibration Of Second Casing Of Mobile Terminal
CN103841246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一种移动终端
CN110475020B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150326A (zh) 天线阻抗调试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516578A (zh) 触摸屏触点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223438B (zh) 像素补偿表的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09474743A (zh) 电磁干扰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933670B (zh) 一种数字签名方法、装置、移动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898838B (zh) 手持设备的来电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3517297A (zh) 一种信号强度显示方法和装置
WO2015152363A1 (ja) 通信制御装置ならびに携帯型通信装置
US11934610B2 (en) Touch control method, circuit system and touch device
CN109348366B (zh) 一种利用电参数实现音量调节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270352B (zh) 一种振幅调节方法及发声装置
CN108182135A (zh) 电量提示方法、柔性屏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10872B (zh) 触控控制方法、电路系统及触控装置
CN107908317A (zh) 应用于电容触摸屏的触控设备及触控方法
CN109856456B (zh) 一种测量阻抗的方法、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和系统
CN107832245B (zh) 一种输出阻抗调节方法、芯片及移动终端
CN105117143A (zh) 一种信息展示方法、智能手表、服务器以及系统
US9748884B2 (en) Multi-motor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5374354A (zh) 终端语音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2677449U (zh) 用于机器设备的资产评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