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3654U - 一种分体式鞋中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鞋中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63654U
CN204763654U CN201520410371.7U CN201520410371U CN204763654U CN 204763654 U CN204763654 U CN 204763654U CN 201520410371 U CN201520410371 U CN 201520410371U CN 204763654 U CN204763654 U CN 204763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ole
lower middle
shock attenuation
damping
sho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103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青泉
李霞
曾理想
林张健
郭联敏
郭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tep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tep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tep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Xtep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103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63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63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63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包括上中底与下中底;所述下中底的边缘环设一边墙,该边墙沿上中底方向延伸并形成减震腔;所述边墙侧壁还设有贯穿减震腔的通槽;所述上中底底面对应减震腔位置凸设形成具有若干个减震筋条的凸起部,所述减震筋条间隔设置且分别顶抵于减震腔底面;其中,所述上中底对应所述边墙位置还设有定位连接结构,所述上中底的凸起部与减震腔侧壁对应,且并所述定位连接结构定位;本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其结构简单、易实现,将鞋中底通过分体式设置,并采用定位连接结构将其相接,降低鞋中底的加工难度及废品率,提高了减震结构内部的成型,加强减震筋条的强度与稳定性;易满足实际的生产与穿着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鞋中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行业,尤其与一种分体式鞋中底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鞋中底被广泛的运用于鞋底,其功能主要包括:减震、缓冲缓压、透气排汗等;现有的鞋中底一般都是一体成型,例如:具有减震功能的鞋底,通过一体成型结构,能够保证其减震顺畅、回弹平稳;但现有其内的减震空间难以加工,通常采用抽芯结构从鞋中底两侧穿入,成型后再将抽芯抽出形成减震空间;上述加工方式的加工难度大,抽芯行程远,且同时将多个抽芯取出时,瞬间抽拉力易将鞋中底上下表面拉出凹陷,最终造成鞋底应力不均,易损坏、影响穿着;因此,现有一体式鞋中底难以满足实际生产与穿着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其结构简单、易实现,将鞋中底通过分体式设置,并采用定位连接结构将其相接,降低鞋中底的加工难度及废品率,提高了减震结构内部的成型,加强减震筋条的强度与稳定性;易满足实际的生产与穿着需求。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包括上中底与下中底;所述下中底的边缘环设一边墙,该边墙沿上中底方向延伸并形成减震腔;所述边墙侧壁还设有贯穿减震腔的通槽;所述上中底底面对应减震腔位置凸设形成具有若干个减震筋条的凸起部,所述减震筋条间隔设置且分别顶抵于减震腔底面;其中,所述上中底对应所述边墙位置还设有定位连接结构,所述上中底的凸起部与减震腔侧壁对应,且并所述定位连接结构定位,以使所述上中底与下中底连接于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连接结构包括定位插接槽及插接部;所述定位插接槽开设在所述边墙上表面;所述插接部对应凸起部侧壁凸设而成,且其与所述定位插接槽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边墙侧壁的通槽设置在定位插接槽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筋条包括两条交叉设置的支撑筋,其间隔设置于所述凸起部表面,且对应所述插接部设置;其中,两减震筋条之间还形成与所述通槽对应的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中底与下中底还分别对应设置有透气孔,其贯穿上、下中底,且所述下中底的透气孔外径大于上中底透气孔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下中底底面还设有止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上中底为EVA或PU制成的上中底。
进一步地,所述下中底为TPU或TPR制成的下中底。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其结构简单、易实现,将鞋中底通过分体式设置,相较现有内置腔体的鞋中底,本新型更易加工与成型,且腔内平整,不易变形;
(2)本实用新型分成上中底与下中底两个部分,并采用定位连接结构将二者相接,两个部分分别加工成型,降低加工难度及废品率,且加强减震筋条的强度与稳定性,能够基本保证每个部分的强度及应力一致,相较现有技术,穿着本新型的鞋中底能够保证脚部的受力平稳,同时鞋底不易变形,延迟穿着寿命。
(3)本新型还设计了止滑纹,在受压减震过程中还加强了止滑能力,具有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鞋中底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鞋中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中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包括上中底1与下中底2;述上中底1为EVA或PU制成的上中底1;所述下中底2为TPU或TPR制成的下中底2;
所述下中底2的边缘环设一边墙20,该边墙20沿上中底1方向延伸并形成减震腔21;所述边墙20侧壁还设有贯穿减震腔21的通槽200;所述上中底1底面对应减震腔21位置凸设形成具有若干个减震筋条100的凸起部10,所述减震筋条100间隔设置且分别顶抵于减震腔21底面;
所述上中底1与下中底2还分别对应设置有透气孔13、23,其贯穿上、下中底2,且所述下中底2的透气孔23外径大于上中底1透气孔13的外径;
其中,所述上中底1对应所述边墙20位置还设有定位连接结构3,所述上中底1的凸起部10与减震腔21侧壁对应,且并所述定位连接结构3定位,以使所述上中底1与下中底2连接于一体。
更具体地,所述定位连接结构3包括定位插接槽31及插接部32;所述定位插接槽31开设在所述边墙20上表面;所述插接部32对应凸起部10侧壁凸设而成,且其与所述定位插接槽31适配。
更具体地,所述边墙20侧壁的通槽200设置在定位插接槽31两侧;所述减震筋条100包括两条交叉设置的支撑筋100A,其间隔设置于所述凸起部10表面,且对应所述插接部32设置;其中,两减震筋条100之间还形成与所述通槽200对应的容置空间14。
更具体地,所述下中底2底面还设有止滑纹24。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其主要包括以下部件组成:
下中底2,采用TPU或TPR制成;通过模具型芯与侧边抽芯结构,使得其上表面的边缘环设一边墙20并形成减震腔21;所述边墙20侧壁通过抽芯结构形成贯穿减震腔21的通槽200;所述边墙20的上表面形成用于与上中底1定位相接的定位插接槽31;其中,在减震腔21内且位移量通槽200之间形成与减震筋条100适配的凹陷部,该凹陷部能够限制减震筋条100过分变形;下中底2的底面还设置止滑纹24;
上中底1,为了减轻鞋底重量、提高舒适度及减缓双脚有害冲击力,采用EVA或PU制成上中底1;所述上中底1底面对应减震腔21内凸设形成具有若干个减震筋条100的凸起部10,且在凸起部10上减震筋条100与减震腔21内凹陷部相配合,所述减震筋条100通过两条支撑筋100A交叉成型;而后在所述凸起部10侧壁形成与下中底2上定位插接槽31配合的插接部32;
最后,加工设置在上中底1与下中底2上的透气孔13、23,所述透气孔13、23贯穿上、下中底2,且所述下中底2的透气孔13、23外径大于上中底1透气孔13、23的外径;随后,在减震筋条100、凸起部10侧壁及插接部32上进行刷胶处理,最终通过热压的方式将上中底1与下中底2相接于一体,以完成整个鞋中底的制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其结构简单、易实现,将鞋中底通过分体式设置,相较现有内置腔体的鞋中底,本新型更易加工与成型,且腔内平整,不易变形;本实用新型分成上中底与下中底两个部分,并采用定位连接结构将二者相接,两个部分分别加工成型,降低加工难度及废品率,且加强减震筋条的强度与稳定性,能够基本保证每个部分的强度及应力一致,相较现有技术,穿着本新型的鞋中底能够保证脚部的受力平稳,同时鞋底不易变形,延迟穿着寿命;本新型还设计了止滑纹,在受压减震过程中还加强了止滑能力,具有保护作用。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中底与下中底;所述下中底的边缘环设一边墙,该边墙沿上中底方向延伸并形成减震腔;所述边墙侧壁还设有贯穿减震腔的通槽;所述上中底底面对应减震腔位置凸设形成具有若干个减震筋条的凸起部,所述减震筋条间隔设置且分别顶抵于减震腔底面;其中,所述上中底对应所述边墙位置还设有定位连接结构,所述上中底的凸起部与减震腔侧壁对应,且并所述定位连接结构定位,以使所述上中底与下中底连接于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连接结构包括定位插接槽及插接部;所述定位插接槽开设在所述边墙上表面;所述插接部对应凸起部侧壁凸设而成,且其与所述定位插接槽适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侧壁的通槽设置在定位插接槽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筋条包括两条交叉设置的支撑筋,其间隔设置于所述凸起部表面,且对应所述插接部设置;其中,两减震筋条之间还形成与所述通槽对应的容置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中底与下中底还分别对应设置有透气孔,其贯穿上、下中底,且所述下中底的透气孔外径大于上中底透气孔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中底底面还设有止滑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中底为EVA或PU制成的上中底。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中底为TPU或TPR制成的下中底。
CN201520410371.7U 2015-06-15 2015-06-15 一种分体式鞋中底 Active CN204763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0371.7U CN204763654U (zh) 2015-06-15 2015-06-15 一种分体式鞋中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0371.7U CN204763654U (zh) 2015-06-15 2015-06-15 一种分体式鞋中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63654U true CN204763654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03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10371.7U Active CN204763654U (zh) 2015-06-15 2015-06-15 一种分体式鞋中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6365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9506A (zh) * 2016-08-26 2016-11-09 东莞智标鞋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底面具有凹槽的注塑鞋中底的方法
CN109177265A (zh) * 2018-08-23 2019-01-11 扬州朗劲塑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鞋中底的制作工艺
WO2022147996A1 (zh) * 2021-01-08 2022-07-14 莫里文 一种透气透水鞋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9506A (zh) * 2016-08-26 2016-11-09 东莞智标鞋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底面具有凹槽的注塑鞋中底的方法
CN109177265A (zh) * 2018-08-23 2019-01-11 扬州朗劲塑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鞋中底的制作工艺
WO2022147996A1 (zh) * 2021-01-08 2022-07-14 莫里文 一种透气透水鞋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63654U (zh) 一种分体式鞋中底
WO2013063341A3 (en) Dual-density insole with a molded geometry
CN104997236B (zh) 鞋子的成型方法
CN204146451U (zh) 一种悬空减震结构的鞋底
CN203182138U (zh) 减震鞋底
CN205072199U (zh) 一种新型鞋底及其制作模具
CN202504369U (zh) 可伸缩鞋跟
CN204712353U (zh) 一种双层eva发泡鞋底模具
CN203482955U (zh) 透气松糕鞋
CN205456481U (zh) 一种伸缩式高跟鞋鞋跟
CN204015315U (zh) 围度可调式鞋楦
CN203388337U (zh) 减震鞋底
CN206043614U (zh) 缓震鞋底及鞋子
CN204742843U (zh) 一种凹槽式鞋楦
CN204742803U (zh) 一种缓震发泡鞋底
CN204561144U (zh) 双层鞋楦
CN204763695U (zh) 一种黏贴式鞋楦
CN204969752U (zh) 一种鞋跟可变的高跟鞋
CN205671580U (zh) 一种组合式的鞋
CN203262398U (zh) 胶鞋
CN203943164U (zh) 带有后跟承托盘的运动鞋鞋垫
CN203510616U (zh) 制造带通孔鞋底的模具
CN202932169U (zh) 一种汉麻成型内底
CN203618872U (zh) 一种具有半隐藏式鞋眼织带及多重减震结构的运动鞋
CN103960825B (zh) 一种软底舒适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19

Address after: 233000 No. 210, XTEP Road, Anhui, Bengbu

Patentee after: XTEP (Anhui)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2000 Quan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Fujian, Qing Meng Park, No. 7, block 9C

Patentee before: Xtep (China)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