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1426U - 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61426U
CN204761426U CN201520460824.7U CN201520460824U CN204761426U CN 204761426 U CN204761426 U CN 204761426U CN 201520460824 U CN201520460824 U CN 201520460824U CN 204761426 U CN204761426 U CN 2047614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kato
user
subscriber card
contain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608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4608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614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614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61426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3519 priority patent/WO2017000558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04B1/3818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insertion or removal of identifica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卡托包括:卡托本体;卡托本体设有一可同时放置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的容置腔;容置腔具有用于放置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的底部;底部的尺寸与用户卡尺寸相适配,使得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在沿着底部长度方向放置后位置固定;用户卡尺寸为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的尺寸之和;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卡托仅采用一个容置腔来放置两张卡(例如两个SIM卡)、且利用容置腔底部与用户卡的尺寸关系来定位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两个独立凹槽之间的横梁结构,减小了卡托的长度,进而减小了卡托的体积,提升了用户体验;具有使用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外观新颖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
【背景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内,采用了将SIM(用户身份识别)卡置入专门的卡托中,然后将卡托插入移动终端上设置的卡槽,从而实现SIM卡的安装。
目前最常见的卡托为容纳一个SIM卡的卡托,而随着对移动终端功能需求越来越丰富,出现了可容纳或者放置两个卡的卡托,例如放置一个SIM卡和一个存储卡的卡托。
然而,目前所有的可放置两个卡的卡托均是开设两个独立的凹槽来分别放置或者容纳两个卡,两个凹槽之间需设有横梁或相似的横梁结构用于卡片定位;因此,由于多了一个凹槽,卡托的体积必然增加,卡托不够小巧,进而导致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减小可放置两个卡的卡托的体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托,包括:卡托本体;
所述卡托本体设有一可同时放置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的容置腔;
所述容置腔具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底部;
所述底部的尺寸与用户卡尺寸相适配,使得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在沿着所述底部长度方向放置后位置固定;
所述用户卡尺寸为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尺寸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的长度与用户卡宽度之差在设定的范围内,使得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在沿着所述底部长度方向放置后位置固定;
所述用户卡宽度为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宽度之和;所述底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用户卡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底部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用户卡的长度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相对的两侧且相隔预设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具一开口,所述开口的长度小于所述底部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或者第二挡板设有用于避让终端主板上卡托贴片器件的避让结构。
同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卡托组件,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卡托、第一用户卡以及遮挡块;
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包括:远离所述卡托外侧且用于放置第一用户卡的第一放置部、和靠近所述卡托外侧且用于放置第二用户卡的第二放置部;
所述第一用户卡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部上,所述遮挡块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部上,所述遮挡块的尺寸与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平面尺寸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遮挡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用户卡的高度,所述遮挡块与所述容置腔在高度方向上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遮挡块的高度比所述第二用户卡的高度大0.1mm。
进一步地,所述遮挡块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
进一步地,在所述遮挡块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时,所述过盈配合的过盈量在0.05mm至0.1mm之间;
在所述遮挡块的材质为塑料材质时,所述过盈配合的过盈量在0.15mm至0.2mm之间。
同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卡托组件,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卡托、第一用户卡以及具有粘性的粘接物;
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包括:远离所述卡托外侧且用于放置第一用户卡的第一放置部、和靠近所述卡托外侧且用于放置第二用户卡的第二放置部;
所述第一用户卡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部上;
所述第一用户卡通过与所述粘接物固定在所述第一放置部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相对的两侧且相隔预设距离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中任一挡板、与所述手持部位于容置腔的不同侧的情况下;
所述粘接物位于所述第一放置部的背面,所述粘接物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放置部的背面粘接、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用户卡的背面粘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卡托包括:卡托本体;所述卡托本体设有一可同时放置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具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底部;所述底部的尺寸与用户卡尺寸相适配,使得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在沿着所述底部长度方向放置后位置固定;所述用户卡尺寸为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尺寸之和;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卡托仅采用一个容置腔来放置两张卡(例如两个SIM卡)、且利用容置腔底部与用户卡的尺寸关系来定位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两个独立凹槽之间的横梁结构,减小了卡托的长度,进而减小了卡托的体积,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卡托还具有使用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外观新颖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卡托组件可以解决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卡托放置单张卡时卡会移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卡托组件可以同构遮挡块或者粘接物使得利用在本实用新型卡托放置单张卡后该卡的位置固定,即定位该卡;在将卡托插入终端的过程中,该卡不会发生移动,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卡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卡托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卡托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卡托放置两张卡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卡托放置一张卡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卡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卡托组件的放置一张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托,包括:卡托本体;
所述卡托本体设有一可同时放置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的容置腔;
所述容置腔具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底部;
所述底部的尺寸与用户卡尺寸相适配,使得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在沿着所述底部长度方向放置后位置固定;
所述用户卡尺寸为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尺寸之和。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容置腔可以为矩形容置腔。
本实施例卡托采用一个容置腔来同时放置两张用户卡,且通过容置腔底部与用户卡的尺寸关系来定位用户卡,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卡托的长度,进而减小了卡托的体积,提升了用户体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容置腔底部与用户卡的尺寸关系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所述底部的长度与用户卡宽度之差在设定的范围内,使得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在沿着所述底部长度方向放置后位置固定
所述用户卡宽度为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宽度之和;所述底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用户卡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底部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用户卡的长度方向垂直。
2、所述底部的长度与用户卡宽度(或者用户卡长度)之差在设定的范围内,使得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在沿着所述底部长度方向放置后位置固定;
所述用户卡宽度(或者用户卡长度)为所述第一用户卡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宽度之和;
所述底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用户卡的宽度方向垂直,所述底部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用户卡的长度方向垂直。
3、所述底部的长度与用户卡宽度(或者用户卡长度)之差在设定的范围内,使得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在沿着所述底部长度方向放置后位置固定;
所述用户卡宽度(或者用户卡长度)为所述第一用户卡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长度之和;
所述底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用户卡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底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宽度方向垂直。
优选地,本实施例卡托可以适用于的两张卡直接的尺寸关系为:
第一用户卡的长度与第二用户卡的宽度相等,或者第一用户卡的长度与第二用户卡的长度相等,或者第一用户卡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宽度相同、或者第一用户卡的宽度与第二用户卡的长度相等。也就是说,第一用户卡与第二用户卡至少有一个边的尺寸是相同的。
下面以上述尺寸关系为第一种情况来介绍本实施例的卡托: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托,包括:卡托本体1和与所述卡托本体一侧连接的手持部2;
所述卡托本体1设有一可同时放置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的容置腔10;所述容置腔10具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底部,所述底部的长度与用户卡宽度之差在设定的范围内,使得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在沿着所述底部长度方向放置后位置固定;
所述用户卡宽度为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宽度之和;所述底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用户卡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底部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用户卡的长度方向垂直。
本实施例中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可以为同种类型的卡,例如均为SIM卡,也可以不同类型的卡,例如一个为存储卡、一个为SIM卡;本实施例中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的一个边的尺寸相同,例如第一用卡的长度与第二用卡的长度或者宽度相等。本实施例中手持部2的一部可作为容置腔10的一个侧部;手持部2与容置腔10可以一体成形。
为减少卡托体积和制作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10的底部可以包括第一挡板101和第二挡板102;所述第一挡板101与所述第二挡板102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0相对的两侧且相隔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挡板101和所述第二挡板102中任一挡板、与所述手持部2位于容置腔的不同侧。本实施例中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在保证可以支持用户卡的前提下,距离越大制作成本越小。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0底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101和第二挡板102;第一挡板101和第二挡板102支撑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其中第一挡板101与第二挡板102平行,且垂直手持部3。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挡板101和第二挡板102之间不相互连接,间隔一定距离,因此,为能够同时放置两个用户卡,第一挡板101和第二挡板102中任一挡板与手持部2位于不相同的容置腔侧边,。
为了更好的定位两张用户卡,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10具一开口,所述开口的长度小于所述底部的长度;此时在放置两张用户卡时,可以将用户卡的一部分嵌入在容置腔内,以定位用户卡。
考虑到在将卡托插入到终端卡槽时,由于终端主板上的卡托贴片器件高度比较大,贴片器件会与容置腔底部接触,产生上的力,使得卡托不能插入到对应终端中对应的位置,或者卡托插入终端后不平整用户卡上的触点与终端主板上的馈点接触不良;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01或者第二挡板102上可设有用于避让终端主板上卡托贴片器件的避让结构1011;如图1和2所示,在第二挡板102的外侧设有避让结构1011;当卡托插入终端时,卡托上的避免让结构1011可以避开主板上的卡托贴片器件,使得卡托可以准确地插入到终端中。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托可以将同时放置第一用户卡4和第二用户卡5;第一用户卡4和第二用户卡5放置容置腔10中第一挡板101和第二挡板102上,且第一用户卡4和第二用户卡5的一部分嵌入在容置腔10的侧部;由于容置腔底部长度与第一用户卡4和第二用户卡5宽度的关系,第一用户卡4和第二用户卡5的位置固定,不会发生移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0的开口处还可设置与用户卡倾斜角,用于提示用户准确和方便地放置用户卡。
本实施例的卡托仅采用一个容置腔来同时放置两张卡(例如两个SIM卡)、且利用容置腔底部长度与用户卡的宽度关系来定位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两个独立容置腔之间的横梁结构,减小了卡托的长度,进而减小了卡托的体积,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本实施例的卡托还具有使用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外观新颖等优点。
本实施例的卡托还可以单独放置一张第二用户卡5,如图4所示,第二用户卡5放置在第一挡板101和第二挡板102上,且靠近手持部3,即容置腔10的下端;由于第二用户卡5一端抵靠在容置腔中靠近手持部3的侧壁上,在将卡托插入终端卡槽时,卡槽会给第二用户卡5一个向外的力(例如摩擦力等),然而由于第二用户卡5一端抵靠在容置腔中靠近手持部3的侧壁上,第二用户卡5没有可移动的空间,所以不会因卡槽的力向外移动,保证第二用户卡可以准确地与终端主板上对应的触点接触。
因此,本实施例的卡托可以同时放置两张卡,也可以在靠近手持部的位置单独放置一张卡,以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来放置不同数量的卡,提高了卡托的应用性,以及用户的体验。
实施例二:
根据实施例一的描述,用户在使用实施例一所述的卡托放置单张卡时,只能放置在容置腔中靠近手持部的一侧,这样才能保证该卡在插入时不发生移动;如果将一张卡放置在容置腔中远离手持部的一侧,即容置腔10的上端时,在卡托插入终端卡槽时该卡会向外移动,导致该卡不能准确地与主板上的触点接触或者接触不良;针对前述技术问题,如图5和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托组件,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卡托、第一用户卡4以及遮挡块6;
所述容置腔10的底部包括:远离所述手持部2(即远离卡托外侧)且用于放置第一用户卡4的第一放置部(图中未示出)、和靠近所述手持部2(及靠近卡托外侧)且用于放置第二用户卡5的第二放置部(图中未示出);
所述第一用户卡4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部上,所述遮挡块6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部上,所述遮挡块6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部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遮挡块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宽度相等。
本实施例中根据放置用户卡的不同将底部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远离所述手持部2,该部分为第一放置部,另一部分靠近所述手持部2,该部分为第二放置部。
优选地,本实施例遮挡块与所述第二用户卡5的形状相同。
本实施例中遮挡块6宽度与所述第二用户卡5的宽度相等5相同,可以替代第二用户卡5将第一用户卡4向外移动的空间封死,也即不给第一用户卡4向外移动的空间,这样在卡托插入终端卡槽时,遮挡块会抵消卡槽给第一用户卡4向外的力,第一用户卡4就不会发生移动,使得卡托在插入终端卡槽后,第一用户卡4与终端主板上对应的触点准确接触。
优选地,为了能够更好地定位第一用户卡4,本实施例中遮挡块6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用户卡的高度,所述遮挡块6与所述容置腔10在高度方向上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遮挡块6的高度比所述第二用户卡的高度大0.1mm。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块6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在所述遮挡块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时,所述过盈配合的过盈量在0.05mm至0.1mm之间;在所述遮挡块的材质为塑料材质时,所述过盈配合的过盈量在0.15mm至0.2mm之间。
同样为了解决第一用户卡4移动的问题,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卡托组件,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卡托(参考图1-4)、第一用户卡4以及具有粘性的粘接物;
所述容置腔10的底部包括:远离所述手持部2(即远离卡托外侧)且用于放置第一用户卡4的第一放置部(图中未示出)、和靠近所述手持部2(及靠近卡托外侧)且用于放置第二用户卡5的第二放置部(图中未示出);
所述第一用户卡4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部上;
所述第一用户卡5通过与所述粘接物固定在所述第一放置部上。
优选地,所述粘接物位于所述第一放置部的背面,所述粘接物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放置部的背面粘接、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用户卡的4背面粘接;也就是说采用从卡托背后粘住用户卡以达到定位效果。本实施例中粘接物可以为0.2mm厚的薄膜胶纸。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卡托,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托本体;
所述卡托本体设有一可同时放置第一用户卡和第二用户卡的容置腔;
所述容置腔具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底部;
所述底部的尺寸与用户卡尺寸相适配,使得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在沿着所述底部长度方向放置后位置固定;
所述用户卡尺寸为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尺寸之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的长度与用户卡宽度之差在设定的范围内,使得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在沿着所述底部长度方向放置后位置固定;
所述用户卡宽度为所述第一用户卡和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宽度之和;所述底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用户卡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底部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用户卡的长度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相对的两侧且相隔预设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具一开口,所述开口的长度小于所述底部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或者第二挡板设有用于避让终端主板上卡托贴片器件的避让结构。
6.一种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卡托、第一用户卡以及遮挡块;
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包括:远离所述卡托外侧且用于放置第一用户卡的第一放置部、和靠近所述卡托外侧且用于放置第二用户卡的第二放置部;
所述第一用户卡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部上,所述遮挡块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部上,所述遮挡块的尺寸与所述第二用户卡的平面尺寸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用户卡的高度,所述遮挡块与所述容置腔在高度方向上过盈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块的高度比所述第二用户卡的高度大0.1m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块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遮挡块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时,所述过盈配合的过盈量在0.05mm至0.1mm之间;
在所述遮挡块的材质为塑料材质时,所述过盈配合的过盈量在0.15mm至0.2mm之间。
11.一种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卡托、第一用户卡以及具有粘性的粘接物;
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包括:远离所述卡托外侧且用于放置第一用户卡的第一放置部、和靠近所述卡托外侧且用于放置第二用户卡的第二放置部;
所述第一用户卡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部上;
所述第一用户卡通过与所述粘接物固定在所述第一放置部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相对的两侧且相隔预设距离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情况下;
所述粘接物位于所述第一放置部的背面,所述粘接物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放置部的背面粘接、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用户卡的背面粘接。
CN201520460824.7U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 Active CN2047614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60824.7U CN204761426U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
PCT/CN2016/073519 WO2017000558A1 (zh) 2015-06-30 2016-02-04 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60824.7U CN204761426U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61426U true CN204761426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76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60824.7U Active CN204761426U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61426U (zh)
WO (1) WO201700055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0558A1 (zh) * 2015-06-30 2017-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
CN107819478A (zh) * 2017-11-01 2018-03-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卡托和终端
CN107966817A (zh) * 2017-12-13 2018-04-27 深圳市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多适应性移动端虚拟现实头显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19478B2 (en) * 2011-09-07 2013-04-16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Dual-card connector
CN203277693U (zh) * 2013-01-05 2013-11-0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识别卡卡座及移动终端
CN203896386U (zh) * 2014-01-10 2014-10-2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手机卡槽
CN204216945U (zh) * 2014-10-20 2015-03-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卡托和移动终端
CN104320506A (zh) * 2014-10-20 2015-01-2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卡托和移动终端
CN204720601U (zh) * 2015-05-13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卡托和移动通信终端
CN204652380U (zh) * 2015-05-21 2015-09-16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固定卡片的装置、连接器及终端
CN204761426U (zh) * 2015-06-30 2015-1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0558A1 (zh) * 2015-06-30 2017-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
CN107819478A (zh) * 2017-11-01 2018-03-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卡托和终端
CN107966817A (zh) * 2017-12-13 2018-04-27 深圳市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多适应性移动端虚拟现实头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00558A1 (zh) 201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653656S1 (en) Phone cover with integral card holder
CN204761426U (zh) 一种卡托和卡托组件
TW200731621A (en) Card tray
CN203813126U (zh) 一种卡托防插反结构
CN203339442U (zh) 一种卡托盘结构
CN202455404U (zh) 转接卡
CN204658558U (zh) 一种光学膜冲孔装置
CN203825540U (zh) 一种新型平板电脑sim卡托
CN201673521U (zh) 特定尺寸布局6个sim小卡的特殊sim大卡
CN205545429U (zh) 一种超薄后壳智能手机
CN203563102U (zh) 具扩充sim卡功能的手机保护壳
CN201112425Y (zh) 通用电池装置
CN204441261U (zh) 一种贴板治具
CN205724048U (zh) 一种usb短体沉板
CN204966847U (zh) 卡套、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4309015U (zh) 一种高低配电柜母排塑管切割工装
CN205124181U (zh) 移动终端
CN203268459U (zh) 车身铭牌快速定位粘贴工装
CN203324568U (zh) 一种显微镜底座
CN220865928U (zh) 一种用于放置信息模块的吸塑盘
CN203027313U (zh) 一种转接型卡托
CN212343835U (zh) 一种薄片型手机支架
CN204761493U (zh) 一种手机保护壳结构
CN220440407U (zh) 一种便于更换接口的便携式移动电源
CN202754242U (zh) 一种精密切割机刀具的存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