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55757U - 一种复合式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式变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55757U CN204755757U CN201520556208.1U CN201520556208U CN204755757U CN 204755757 U CN204755757 U CN 204755757U CN 201520556208 U CN201520556208 U CN 201520556208U CN 204755757 U CN204755757 U CN 2047557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ring gear
- change
- speed change
- change pull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式变速器,包括输入小齿轮轴、内齿圈、输出轴以及位于所述输入小齿轮轴与所述内齿圈之间用于变速传动的至少一路变速轮;每路所述变速轮均至少包括第一变速轮,所述第一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一级变速大齿轮和二级变速小齿轮,所述一级变速大齿轮与所述输入小齿轮轴啮合,所述二级变速小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内齿圈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入小齿轮轴和所述变速轮均为外齿轮,所述内齿圈为内齿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式变速器,由于无需行星架,结构简单,使得体积、重量明显减小,加工难度降低,节能明显。同时,该变速器相对于全外齿传动的变速器而言,由于所述内齿圈的设置,使得传动比进一步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新的复合式变速器。
背景技术
在减速器设备领域,减速器的体积、重量越来越小,传动比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减速器行业的趋势。
然而,对于行星减速器而言,由于行星架的存在,使得减速器的体积较大、结构复杂,无法满足小空间内的使用要求。另外,对于全外齿传动的减速器而言,最终的转动输出是通过外齿传动,限制了传动比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如何在提高减速器的传动比的同时,减小减速器的体积、重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变速器,该复合式变速器通过内齿圈将转动输出,进一步提高了该变速器的传动比,而且有效的减小了该变速器的体积、重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式变速器,包括输入小齿轮轴、内齿圈、输出轴以及位于所述输入小齿轮轴与所述内齿圈之间用于变速传动的至少一路变速轮;每路所述变速轮均至少包括第一变速轮,所述第一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一级变速大齿轮和二级变速小齿轮,所述一级变速大齿轮与所述输入小齿轮轴啮合,所述二级变速小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内齿圈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入小齿轮轴和所述变速轮均为外齿轮,所述内齿圈为内齿轮。
优选的,每路所述变速轮还包括第二变速轮,所述第二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二级变速大齿轮和三级变速小齿轮,所述二级变速大齿轮与所述二级变速小齿轮啮合,所述三级变速小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
优选的,每路所述变速轮还包括第三变速轮,所述第三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三级变速大齿轮和四级变速小齿轮,所述三级变速大齿轮与所述三级变速小齿轮啮合,所述四级变速小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
优选的,所述变速轮的传动路数为至少两路,每路所述变速轮靠近所述输入小齿轮轴的一侧的大齿轮与所述输入小齿轮轴啮合,每路所述变速轮靠近所述内齿圈一侧的小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
优选的,还包括前盖、后盖和中箱,所述前盖与所述中箱靠近所述输入小齿轮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后盖与所述中箱靠近所述内齿圈的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箱的个数为至少两个。
优选的,所述前盖与所述中箱之间以及所述后盖与所述中箱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入小齿轮轴与所述输出轴为同心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式变速器,包括输入小齿轮轴、内齿圈、输出轴以及位于所述输入小齿轮轴与所述内齿圈之间用于变速传动的至少一路变速轮;每路所述变速轮均至少包括第一变速轮,所述第一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一级变速大齿轮和二级变速小齿轮所述一级变速大齿轮与所述输入小齿轮轴啮合,所述二级变速小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内齿圈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入小齿轮轴和所述变速轮均为外齿轮,所述内齿圈为内齿轮。该复合式变速器,通过至少一路的所述变速轮的变速,实现该变速器的变速目的,同时,该变速器最终通过所述内齿圈将转动输出,由于所述内齿圈的齿数较多,因此在所述变速轮完成变速以后,所述变速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的小齿轮与所述内齿圈之间再一次变速,使得该变速器的传动比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该复合式变速器无需行星架,使得体积、重量明显减小,同时,该变速器外壳的形状设置更加灵活,使得该变速器的体积可以进一步缩小。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轮的传动路数为至少两路,每路所述变速轮靠近所述输入小齿轮轴的一侧的大齿轮与所述输入小齿轮轴啮合,每路所述变速轮靠近所述内齿圈一侧的小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多路传动可以使受力分解,轮齿的模数和轮轴的尺寸变小,充分利用空间,使得该变速器体积变小、重量变轻的同时保证了重载的特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路二级复合式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复合式变速器的A-A剖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路三级复合式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复合式变速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二路二级复合式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复合式变速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二路三级复合式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复合式变速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路二级复合式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复合式变速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路三级复合式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复合式变速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复合式变速器,该复合式变速器的制作成本显著降低,使用性能明显提高,可做到重载、小型化且大变速比,明显节约能源,使用寿命有效延长。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复合式变速器,包括输入小齿轮轴101、内齿圈110、输出轴以及位于输入小齿轮轴101与内齿圈110之间用于变速传动的至少一路变速轮;每路变速轮均至少包括第一变速轮,第一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一级变速大齿轮102和二级变速小齿轮103,一级变速大齿轮102与输入小齿轮轴101啮合,二级变速小齿轮103与内齿圈110啮合;内齿圈110与输出轴固定连接;输入小齿轮轴101和变速轮均为外齿轮,内齿圈110为内齿轮。
具体的,第一变速轮的一级变速大齿轮和二级变速小齿轮可以为一体加工而成,也可以为两个齿轮固定组合而成;输出轴和内齿圈110,可以为一体加工而成,也可以为内齿圈110与输出轴单独加工后固定安装而成。
另外,变速轮的材质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可以不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用金属材质制作而成,如铁、铜和铝等金属,金属制成的齿以及变速轮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当然,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例如塑料材质,塑料制成的齿和变速轮的强度相对金属材质差,但是噪声可以明显降低,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合金材料制成。
该复合式变速器,通过至少一路的变速轮的变速,实现该变速器的变速目的,同时,该变速器最终通过内齿圈110将转动输出,由于内齿圈110的齿数较多,因此在变速轮完成变速以后,变速轮与内齿圈110啮合的小齿轮与内齿圈110之间再一次变速,使得该变速器的传动比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该复合式变速器无需行星架,使得体积明显减小、结构简单,而且,相对于全外齿传动的变速器而言,由于内齿圈110的设置,在能够实现同样传动比的情况下,该变速器的体积可以做到更小,同时,该变速器外壳的形状设置更加灵活,使得该变速器的体积可以进一步缩小。
另外,为了输入小齿轮轴101与内齿圈110和输出轴的安装方便,输入小齿轮轴101与输出轴可以为同心轴。采用同心轴的输入和输出,可以使得该变速器的体积更小化,也便于多路传动,同时也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当然,输入小齿轮轴101与输出轴不同心时也能做到以上传动,但加工难度和成本偏高,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输入小齿轮轴101与输出轴并不局限于为同心轴,适当偏离同样适用。
具体的,每路变速轮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以实现二级或者多级变速传动过程。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路二级复合式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复合式变速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对于一路二级复合式变速器,包括第一变速轮,第一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一级变速大齿轮102和二级变速小齿轮103,一级变速大齿轮102与输入小齿轮轴101啮合,二级变速小齿轮103与内齿圈110啮合。
当输入小齿轮轴101与电机连接时,即该复合式变速器作为减速器使用时,输入小齿轮轴101先将转动传递给一级变速大齿轮102,完成一级减速;一级变速大齿轮102带动二级变速小齿轮103转动,二级变速小齿轮103将转动传递给内齿圈110,完成二级减速;内齿圈110将减速后的转动通过输出轴输出至其他部件。
原理同上,当该复合式变速器用于加速传动时,电机与输出轴连接,输出轴带动内齿圈110转动,内齿圈110经过第一变速轮的加速后,由输入小齿轮轴101将转动输出,完成加速过程。
另外,该一路二级复合式变速器还包括由前盖111、后盖112和中箱113构成的外壳,前盖111与中箱113靠近输入小齿轮轴101的一端连接,后盖112与中箱113靠近内齿圈110的一端连接。由于没有该变速器中,除内齿圈110之外的其他齿轮均为外齿轮,因此中箱11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自由选择,在中箱113靠近前盖111的一端的横截面可以较小,能够放入输入小齿轮轴101以及一个变速轮即可,如图1所示中箱113靠近前盖111的一端横截面积较小,而靠近后盖112的中箱113的横截面积则相对较大,用于防护内齿圈110和输出轴。由于该变速器无行星架设置,因此通过上述中箱113形状的设计,可以使得该变速器的体积尽可能的减小。
另外,前盖111与中箱113之间以及后盖112与中箱113之间均可以采用方便拆装的螺栓连接,当然,当变速器的结构较复杂时,中箱113的个数可以为两个,通过螺栓连接。外壳与其他部件可以通过方便拆装并且连接牢固的法兰连接。当然,该复合式变速器的使用不局限于电机与输入小齿轮轴101的直联,还可以通过皮带轮过渡联接,也可用伞齿轮过渡到输入小齿轮轴101的轴上,实现电机与输入小齿轮轴101的垂直联接传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路三级复合式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复合式变速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动比,二级变速小齿轮103与内齿圈110之间还设有第二变速轮,第二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二级变速大齿轮104和三级变速小齿轮105,二级变速大齿轮104与二级变速小齿轮103啮合,三级变速小齿轮105与内齿圈110啮合。
当输入小齿轮轴101与电机连接时,即该复合式变速器作为减速器使用时,输入小齿轮轴101先将转动传递给一级变速大齿轮102,完成一级减速;一级变速大齿轮102带动二级变速小齿轮103转动,二级变速小齿轮103将转动传递给二级变速大齿轮104,完成二级减速;二级变速大齿轮104转动带动三级变速小齿轮105转动,三级变速小齿轮105将转动传递给内齿圈110,完成三级减速;内齿圈110将减速后的转动通过输出轴输出至其他部件。
原理同上,当输出轴与电机连接时,该复合式变速器作为加速器使用。该一路三级复合式变速器同样包括由前盖111、后盖112和中箱113构成的外壳,其中,中箱113的横截面形状根据变速轮个数的改变而随之改变。另外,由于变速级数较多,为了便于齿轮的拆装,前盖111与中箱113为分体式结构,并且采用螺栓连接,后盖112与中箱113之间同样采用螺栓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二路二级复合式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复合式变速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变速轮的传动路数可以为至少两路,每路变速轮靠近输入小齿轮轴201的一侧的大齿轮均与输入小齿轮轴201啮合,每路变速轮靠近内齿圈210一侧的小齿轮分别与内齿圈210啮合。多路传动时,可以保证在该变速器体积较小时,传递较大的扭矩,多路传动可以使受力分解,轮齿的模数和轮轴的尺寸变小,充分利用空间,使得该变速器体积变小、重量变轻的同时保证了重载的特性。多路传动中的每路传动也可以包括二级或者二级以上变速。
如图5和图6所示,二路二级复合式变速器包括两路传动,每路传动中均包括第一变速轮,第一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一级变速大齿轮202和二级变速小齿轮203,一级变速大齿轮202与输入小齿轮轴201啮合,二级变速小齿轮203与内齿圈210啮合。
当输入小齿轮轴201与电机连接时,即该复合式变速器作为减速器使用时,输入小齿轮轴201先将转动传递给两个一级变速大齿轮202,完成一级减速;两个一级变速大齿轮202分别带动与之相对应的两个二级变速小齿轮203转动,两个二级变速小齿轮203同时将转动传递给内齿圈210,完成二级减速;内齿圈210将减速后的转动通过输出轴输出至其他部件。
原理同上,当输出轴与电机连接时,该复合式变速器作为加速器使用。对于该变速器而言,除内齿圈之外,参与传动的齿均为外齿,因此可以实现高精度、低成本、大功率、大传动比以及小体积、小重量等效果,并且能够明显节能。
该二路二级复合式变速器同样包括由前盖211、后盖212和中箱213构成的外壳,后盖212与中箱213为一体式结构,前盖211与中箱213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对于二路传动中,每路传动都可以包括三级变速过程,如图7和图8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二路三级复合式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复合式变速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二路三级复合式变速器包括两路变速传动,每路变速传动均包括第一变速轮和第二变速轮,第一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一级变速大齿轮202和二级变速小齿轮203,第二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二级变速大齿轮204和三级变速小齿轮205。
当输入小齿轮轴201与电机连接时,即该复合式变速器作为减速器使用时,输入小齿轮轴201先将转动传递给两个一级变速大齿轮202,完成一级减速;两个一级变速大齿轮202分别带动与之相对应的两个二级变速小齿轮203转动,两个二级变速小齿轮203将转动传递给两个二级变速大齿轮204,完成二级减速;两个二级变速大齿轮204分别带动与之对应的两个三级变速小齿轮205转动,两个三级变速小齿轮205同时将转动传递给内齿圈210,完成三级减速;内齿圈210将减速后的转动通过输出轴输出至其他部件。
原理同上,当输出轴与电机连接时,该复合式变速器作为加速器使用。同样,该二路三级复合式变速器同样包括由前盖211、后盖212和中箱213构成的外壳,由于该二路三级复合式变速器的变速级数较多,为了实现变速轮的拆装,后盖212与中箱213均单独设置,并且采用螺栓连接,前盖211与中箱213之间也采用螺栓连接。
如图9和图10,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路二级复合式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复合式变速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三路二级复合式变速器包括三路传动,每路传动中均包括第一变速轮,第一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一级变速大齿轮302和二级变速小齿轮303,一级变速大齿轮302与输入小齿轮轴301啮合,二级变速小齿轮303与内齿圈310啮合。
当输入小齿轮轴301与电机连接时,即该复合式变速器作为减速器使用时,输入小齿轮轴301先将转动传递给三个一级变速大齿轮302,完成一级减速;三个一级变速大齿轮302分别带动与之相对应的三个二级变速小齿轮303转动,三个二级变速小齿轮303同时将转动传递给内齿圈310,完成二级减速;内齿圈310将减速后的转动通过输出轴输出至其他部件。
原理同上,当输出轴与电机连接时,该复合式变速器作为加速器使用。该三路二级复合式变速器同样包括由前盖311、后盖312和中箱313构成的外壳,前盖311与中箱313之间以及后盖与中箱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
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路三级复合式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复合式变速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三路三级复合式变速器包括三路变速传动,每路变速传动均包括第一变速轮和第二变速轮,第一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一级变速大齿轮302和二级变速小齿轮303,第二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二级变速大齿轮304和三级变速小齿轮305。
当输入小齿轮轴301与电机连接时,即该复合式变速器作为减速器使用时,输入小齿轮轴301先将转动传递给三个一级变速大齿轮302,完成一级减速;三个一级变速大齿轮302分别带动与之相对应的三个二级变速小齿轮303转动,三个二级变速小齿轮303将转动传递给三个二级变速大齿轮304,完成二级减速;三个二级变速大齿轮304分别带动与之对应的三个三级变速小齿轮305转动,三个三级变速小齿轮305同时将转动传递给内齿圈310,完成三级减速;内齿圈310将减速后的转动通过输出轴输出至其他部件。
原理同上,当内齿圈310与电机连接时,该复合式变速器作为加速器使用。同样,该三路三级复合式变速器同样包括由前盖311、后盖312和中箱313构成的外壳,由于该三路三级复合式变速器的变速级数较多,为了方便各个外齿轮的拆装,后盖312与中箱313均单独设置,并且采用螺栓连接,前盖311与中箱313之间也采用螺栓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变速轮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以及空间允许程度进行选择,当需要较大的传动比时,变速轮的个数可以设置为三个或者四个或者更多个变速轮依次传动,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给出的个数;传动路数也是如此,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给出的路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式变速器可以根据受力和变速比及体积的要求综合选择输入小齿轮轴301到内齿圈310中间的传动路数及变速级数,单个变速器的变速比很容易达到1:150以上。
另外,该复合式变速器的使用不局限于电机与输入齿轮轴301的直联,还可以通过皮带轮过渡联接,也可用伞齿轮过渡到输入齿轮轴301的轴上,实现电机与输入齿轮轴301的垂直联接传动。
当然,当变速级数较多时,为了各轮齿的拆装方便,中箱313的个数可以为至少两个,逐个安装,方便拆卸。
进一步,该复合式变速器还可以通过两个复合式变速器组合成为二重复合式变速器,即由两个复合式变速器前后叠加而成,即一个变速器的输出轴为另一个变速器的输入轴。二重复合式变速器在保证重载和大变速比的同时又能做到小体积,二重复合式变速器的变速比很容易实现1:10000以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式变速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复合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小齿轮轴、内齿圈、输出轴以及位于所述输入小齿轮轴与所述内齿圈之间用于变速传动的至少一路变速轮;每路所述变速轮均至少包括第一变速轮,所述第一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一级变速大齿轮和二级变速小齿轮,所述一级变速大齿轮与所述输入小齿轮轴啮合,所述二级变速小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内齿圈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入小齿轮轴和所述变速轮均为外齿轮,所述内齿圈为内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每路所述变速轮还包括第二变速轮,所述第二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二级变速大齿轮和三级变速小齿轮,所述二级变速大齿轮与所述二级变速小齿轮啮合,所述三级变速小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每路所述变速轮还包括第三变速轮,所述第三变速轮包括同轴同向转动的三级变速大齿轮和四级变速小齿轮,所述三级变速大齿轮与所述三级变速小齿轮啮合,所述四级变速小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轮的传动路数为至少两路,每路所述变速轮靠近所述输入小齿轮轴的一侧的大齿轮与所述输入小齿轮轴啮合,每路所述变速轮靠近所述内齿圈一侧的小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盖、后盖和中箱,所述前盖与所述中箱靠近所述输入小齿轮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后盖与所述中箱靠近所述内齿圈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箱的个数为至少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与所述中箱之间以及所述后盖与所述中箱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小齿轮轴与所述输出轴为同心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56208.1U CN204755757U (zh) | 2015-07-28 | 2015-07-28 | 一种复合式变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56208.1U CN204755757U (zh) | 2015-07-28 | 2015-07-28 | 一种复合式变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55757U true CN204755757U (zh) | 2015-11-11 |
Family
ID=54470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5620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55757U (zh) | 2015-07-28 | 2015-07-28 | 一种复合式变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5575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20341A (zh) * | 2015-07-28 | 2015-11-04 | 张洲 | 一种复合式变速器 |
-
2015
- 2015-07-28 CN CN201520556208.1U patent/CN20475575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20341A (zh) * | 2015-07-28 | 2015-11-04 | 张洲 | 一种复合式变速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368946U (zh) | 多动力行星机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及无级变速器 | |
CN203257994U (zh) | 两级行星中心传动磨机减速器 | |
CN104896027B (zh) | 一种行星变速器 | |
CN203560366U (zh) | 多级齿轮传动装置 | |
CN101398060B (zh) | 多输入平行轴-行星减速机 | |
CN103697121A (zh) | 一种工程机械设备用多档位减速传动装置 | |
CN203926622U (zh) | 一种人字齿轮行星减速器 | |
CN204755757U (zh) | 一种复合式变速器 | |
CN204755858U (zh) | 一种放射式传动变速器 | |
CN102897682A (zh) | 齿轮变速箱 | |
CN201599366U (zh) | 两级行星减速器 | |
CN204852268U (zh) | 一种倍式传动变速器 | |
CN204755756U (zh) | 一种组合变速器 | |
CN105508517A (zh) | 一种新型大功率人字齿复合行星传动减速机 | |
CN201747867U (zh) | 一种静液压回转减速机 | |
CN105020341A (zh) | 一种复合式变速器 | |
CN104976331A (zh) | 一种放射式传动变速器 | |
CN104989788A (zh) | 一种组合变速器 | |
CN216306637U (zh) | 电动车用减速器 | |
CN212928669U (zh) | 一种塔机用行星卷扬齿轮箱 | |
CN205244273U (zh) | 一种皮带传动式低扭矩减速器 | |
CN103382985A (zh) | 脱挂式架空索道缆车的行星减速装置 | |
CN104976330A (zh) | 一种倍式传动变速器 | |
CN206802205U (zh) | 一种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 | |
CN201125136Y (zh) | 一种电动绞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3 Address after: No. 327, No. 2, Xingye East Road, Yanjiang District, Zi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bihao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Room 302, building 1, 60 Shizi Road, Yanjiang District, Zi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Zhou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