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53633U - 一种沉管管节及其拉合系缆台座与拉合系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管管节及其拉合系缆台座与拉合系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53633U
CN204753633U CN201520256418.9U CN201520256418U CN204753633U CN 204753633 U CN204753633 U CN 204753633U CN 201520256418 U CN201520256418 U CN 201520256418U CN 204753633 U CN204753633 U CN 204753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tube coupling
draw
tube
immersed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564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正杰
奚程磊
冯先导
陈鸿
吕勇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and Rail Transi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CCC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and Rail Transi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 and Rail Transi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CCC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564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53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53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5363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和交通运输工程中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沉管管节及其拉合系缆台座与拉合系缆系统。其中,拉合系缆台座包括固定在管节顶板上的拉合台座;所述拉合台座上方连接系缆柱;所述系缆柱连接预埋件,且所述预埋件穿过所述拉合台座后固定在所述管节顶板内。本实用新型的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将拉合台座与系缆柱结合设计,节约了沉管顶部平面布置舾装件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系缆柱下方预埋地脚螺栓的锚固混凝土厚度,保证了拉合台座与系缆柱受力的尺寸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沉管管节及其拉合系缆台座与拉合系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和交通运输工程中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管管节及其拉合系缆台座与拉合系缆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沉管隧道除正在施工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外,均采用后铺法基础,管节长度不大于120m,此时的拉合力和系缆力适当。当沉管隧道采用先铺法时,可以保证沉管管节底板下地基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但由于拉合施工时整个待沉放的管节已座落于地基基础上,为克服管节底板和基础之间的摩擦力,所需的拉合力明显增大;此外,管节长度增加到180m时,结构体量增加,也导致所需的拉合力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沉管管节的系缆力也相应增加。
随着拉合力和系缆力的增加,拉合台座和系缆柱尺寸增大。现有技术中拉合台座和系缆柱一般通过螺栓与沉管管顶的预埋件连接,方便使用后拆除。因此,对应预埋件所需地脚螺栓直径、长度、根数明显增大增多。此外,沉管顶板端部还需设置导向装置、测量塔、导缆器等舾装件。以上因素都导致沉管管节顶板上平面总体布置极为困难。
有鉴于此,亟待对沉管管节的顶板上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满足平面布置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沉管管节及其拉合系缆台座与拉合系缆系统,将沉管管节顶板上拉合用以及系缆用的结构进行结合。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包括固定在管节顶板上的拉合台座;所述拉合台座上方连接系缆柱;所述系缆柱连接预埋件,且所述预埋件穿过所述拉合台座后固定在所述管节顶板内。
优选地,所述拉合台座的材质为钢筋混凝土,且所述拉合台座与所述沉管管节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拉合台座呈长方体形状。
优选地,所述拉合台座为牛腿结构。
优选地,所述预埋件为地脚螺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合系缆台座,还包括拉合装置;所述拉合装置用于向所述拉合台座施加拉合力。
优选地,所述拉合装置包括拉合耳板;所述拉合耳板连接第一拉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箱梁;所述第一箱梁和第二箱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箱梁和第二箱梁的两端均通过第二拉杆连接,并围成一个闭合曲线;通过所述第二箱梁的位于闭合曲线内的侧面向所述拉合台座的一个侧面传递拉合力。
优选地,所述第二箱梁的位于闭合曲线内的侧面与所述拉合台座的一个侧面之间通过橡胶传力垫传递拉合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沉管管节,在管节顶板上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合系缆台座。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将拉合台座与系缆柱结合设计,节约了沉管顶部平面布置舾装件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系缆柱下方预埋地脚螺栓的锚固混凝土厚度,保证了拉合台座与系缆柱受力的尺寸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拉合台座;2、系缆柱;3、地脚螺栓;4、拉合装置;41、拉合耳板;42、第一拉杆;43、第一箱梁;44、第二拉杆;45、第二箱梁;5、管节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包括固定在管节顶板5上的拉合台座1,位于所述拉合台座1上方的系缆柱2,以及将所述系缆柱2固定在管节顶板5上的预埋件。
其中,为了简洁的表示出管节顶板5的结构,图中多处使用了折断线。此外,优选拉合台座1的材质为钢筋混凝土,并和管节一体浇筑成型,从而保证拉合台座1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合作用力。又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拉合台座1刚度较大,有利于提高拉合作业中的施工精度。为了在给拉合台座1施加拉合力时,能够以牛腿的形式传递拉合力,本实施例中将拉合台座1设置成牛腿结构;在此基础上,拉合台座1的形状设计为长方体,高度尽量低,其平面尺寸则需满足抵抗拉合力和牛腿构造的需求。
本实施例将系缆柱2设置于拉合台座1上方,并且将连接系缆柱2的预埋件穿过所述拉合台座1后固定在所述管节顶板5内。此时,拉合台座1同时也是系缆柱2的混凝土底座,由于拉合台座1具有一定的高度,系缆柱2预埋件置于拉合台座1上方,不仅节约了沉管顶部平面布置舾装件的空间,同时增加了系缆柱2下方预埋地脚螺栓的锚固混凝土厚度,为系缆柱2的预埋螺栓提供了足够的约束。并且,随着锚固厚度的提高,系缆柱2预埋件可设计成承受较大荷载的构件。其中,预埋件可以是地脚螺栓3或者其他的预埋连接件。
基于本实施例将拉合台座1以及系缆柱2结合在一起,可以保证拉合台座1与系缆柱2受力的尺寸要求,同时可以节约管节顶板5上的平面位置空间。本实施进一步提供一种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系统,包括本实施例的拉合系缆台座,还包括用于向拉合系缆台座中的拉合台座1施加拉合力的拉合装置4。请参见图2,该拉合装置4包括拉合耳板41;所述拉合耳板41连接第一拉杆42的一端,所述第一拉杆4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箱梁43;所述第一箱梁43和第二箱梁45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箱梁43和第二箱梁45的两端均通过第二拉杆44连接,并围成一个闭合曲线;通过所述第二箱梁45的位于闭合曲线内的侧面向所述拉合台座1的一个侧面传递拉合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箱梁43和第二箱梁45平行设置在拉合系缆台座的左、右两侧,并通过第一拉杆42和第二拉杆44传递拉合力。为了使得拉合台座1受力均匀,在第二箱梁45的位于闭合曲线内的侧面与所述拉合台座1的一个侧面之间添加橡胶传力垫;也即图2中第二箱梁45的右侧面与拉合台座1的左侧面之间并非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橡胶传力垫间接接触,从而保证拉合装置4将拉合力均匀地传递至拉合台座1。此处拉合装置4仅仅是列举了一种容易实现的结构,并不依次构成对拉合装置4结构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拉合装置4的结构是根据拉合台座1的结构改变而改变的。由于本实施例中拉合台座1为长方体形状,因此拉合装置4的拉合力传递件是一个条形的箱梁。而众所周知拉合台座1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例如圆柱形,此时拉合装置4的力传递件的形状自然也跟着改变,以保证力的均匀传递。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管节顶板上的拉合台座;所述拉合台座上方连接系缆柱;所述系缆柱连接预埋件,且所述预埋件穿过所述拉合台座后固定在所述管节顶板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合台座的材质为钢筋混凝土,且所述拉合台座与所述沉管管节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合台座呈长方体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合台座为牛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为地脚螺栓。
6.一种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拉合系缆台座,还包括拉合装置;所述拉合装置用于向所述拉合台座施加拉合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合装置包括拉合耳板;所述拉合耳板连接第一拉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箱梁;所述第一箱梁和第二箱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箱梁和第二箱梁的两端均通过第二拉杆连接,并围成一个闭合曲线;通过所述第二箱梁的位于闭合曲线内的侧面向所述拉合台座的一个侧面传递拉合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梁的位于闭合曲线内的侧面与所述拉合台座的一个侧面之间通过橡胶传力垫传递拉合力。
9.一种沉管管节,其特征在于,在管节顶板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拉合系缆台座。
CN201520256418.9U 2015-04-24 2015-04-24 一种沉管管节及其拉合系缆台座与拉合系缆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53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6418.9U CN204753633U (zh) 2015-04-24 2015-04-24 一种沉管管节及其拉合系缆台座与拉合系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6418.9U CN204753633U (zh) 2015-04-24 2015-04-24 一种沉管管节及其拉合系缆台座与拉合系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53633U true CN204753633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68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56418.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53633U (zh) 2015-04-24 2015-04-24 一种沉管管节及其拉合系缆台座与拉合系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536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5112A (zh) * 2015-04-24 2015-09-09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一种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5112A (zh) * 2015-04-24 2015-09-09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一种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
CN104895112B (zh) * 2015-04-24 2017-07-04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一种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系统及沉管管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59354U (zh) 一种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的斜拉索锚固结构
CN204753633U (zh) 一种沉管管节及其拉合系缆台座与拉合系缆系统
CN203699694U (zh) 一种缆索起重机承重索或风缆预应力锚固装置
CN206233595U (zh) 泵管滑动支架
CN201635082U (zh) 一种深水墩承台施工中围堰施工装置
CN104895112A (zh) 一种沉管管节的拉合系缆台座
CN208468701U (zh) 一种预制管节液压式组合钢模板
CN203907010U (zh) 一种用于软弱土层顶管施工的柔性连接装置
CN203514337U (zh) 一种大型钢管插入式基础
CN205369040U (zh) 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
CN201273060Y (zh) 预应力球面锚具
CN201214898Y (zh) 矮梁模板加固器
CN203639940U (zh) 水利工程挡土墙
CN208559697U (zh) 一种水面漂浮光伏电站的支撑锚固结构
CN207812452U (zh) 钢管全包封混凝土浇筑稳管支撑结构
CN203160119U (zh) 分布开裂式无缝伸缩缝
CN207499155U (zh) 内置钢骨的核心筒支模结构
CN207513031U (zh) 一种高强度钢筋支撑块
CN204626731U (zh) 可调式空心楼板固定架
CN202764004U (zh) 空心板梁充气胶囊抗浮筋
CN202347528U (zh) 钢管插入式基础
CN20749930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节点连接组件
CN204282920U (zh) 一种配有拼接式基座的通信塔
CN204456164U (zh) 一种通信塔的拼接式基座
CN203420280U (zh) 一种新型输电线路杆塔的基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