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46049U - 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46049U
CN204746049U CN201520391281.8U CN201520391281U CN204746049U CN 204746049 U CN204746049 U CN 204746049U CN 201520391281 U CN201520391281 U CN 201520391281U CN 204746049 U CN204746049 U CN 204746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rification system
biological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dusty gas
system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912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坤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LEI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LEI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LEI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912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46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46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460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由生物处理装置及活性炭过滤器组成,所述的生物处理装置与活性炭过滤器之间经气流管道连接,生物处理装置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气液两相分离器、螺旋填料、生物挂膜层及布气层,处理装置的底部设有进气管,该进气管伸入到处理装置内,位于布气层的下方位置开设有散气孔;活性炭过滤器的顶部设有烟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针对性强,效率高,占地面积小,高效的微生物代谢使能耗大幅降低,可用于源头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净化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因现在各种的污染气体中组分复杂,各种单一的物理化学方法组合难以达到有效、高效去除净化的效果,而目前国内流通的一些生物技术效率太低,无法满足快速高效净化的要求。
目前用于废气控制的技术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化学氧化法、光电离子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运行费用低且可同时去除多种有害物质。生物方法净化废气,通常采用固定化微生物过滤废气的工艺,其装置(设备)主要使用滤塔的形式。
工程实践及研究表明,这些滤塔存在五个方面的缺陷:①由于滤塔内现有用于微生物固定化的载体为有机或无机填料,传质效果较差,容易引起短路,实际运行中需要经常搅动填料或更换填料,净化效果较差且不利于滤塔的设备化生产;②表面负荷(即体积负荷)、质量负荷(即单位体积上的污染物的质量)较小,因此去除能力(单位床体积上去除污染物质量)和去除率也就较小了;③生物负荷较小;④抗高浓度有毒污染物性能较差;⑤滤塔的结构设计使空塔停留时间(即气相污染物与微生物接触时间)较短,影响去除能力和去除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针对性强,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的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由生物处理装置及活性炭过滤器组成,所述的生物处理装置与活性炭过滤器之间经气流管道连接,
所述的生物处理装置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气液两相分离器、螺旋填料、生物挂膜层及布气层,处理装置的底部设有进气管,该进气管伸入到处理装置内,位于布气层的下方位置开设有散气孔;
所述的活性炭过滤器的顶部设有烟囱。
所述的生物处理装置的底部还设有循环水泵,该水泵将装置底部的水抽至顶部进行循环喷淋。
连接循环水泵的循环水喷淋管设置在顶部螺旋填料的下方,循环水喷淋管上开设有循环水雾化喷头,将循环水变成雾状的小液滴。
所述的螺旋填料为不规则球形结构,由单根一侧直线,一侧弯曲的有机材料自缠绕制成。螺旋填料表面具有外大里小的圆锥形的孔隙,气态污染物经过时易截留在孔底端,易挂膜,生物膜易吸附气态的污染物质,在螺旋填料上接种有活性生物复合剂,进一步吸附净化气体,并且截流气流中夹带的小液滴水汽。
所述的生物挂膜层上接种有活性生物复合剂,可高效吸附气体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并降解99%的有机物质,转化气体中N、P、S等元素,固定在生物膜中,达到使气体净化的目的),没于水中,水位高度至膜的上端。
所述的气流管道与生物处理装置的连接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30°,可使气体中部分残留的液滴回流至处理装置内。
所述的活性炭过滤器中采用蜂窝活性炭块,边长5~10cm,活性炭的孔密度为50-300孔/in2,体密度为0.3-0.55g/m。处理后的气体再经活性炭过滤器过滤,残留的微量污染物质得以最大限度的去除。
所述的烟囱的高度为15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针对性强,效率高,占地面积小,高效的微生物代谢使能耗大幅降低,可用于源头处理,通过位于底部散气孔处与水的初步接触→与接种活性生物复合剂的生物挂膜层接触吸附转化→与雾状液滴吸附转化→螺旋填料吸附转化,同时去除气体中的水汽→通过气液分离器和斜向上的管道进一步气液分离后→最后经活性炭过滤后,基本彻底去除气体中残余的污染成分后,15米高空达标排放,能耗省,投资低,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生物处理装置及活性炭过滤器11组成,生物处理装置与活性炭过滤器11之间经气流管道13连接。生物处理装置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气液两相分离器10、螺旋填料9、生物挂膜层6及布气层5。处理装置的底部设有连接抽风风机1的进气管2,该进气管2伸入到处理装置内,位于布气层5的下方位置开设有散气孔3,污染气体通过进气管2进入系统。生物处理装置的底部还设有循环水泵4,该水泵将装置底部的水抽至顶部进行循环喷淋。连接循环水泵4的循环水喷淋管设置在顶部螺旋填料9的下方,循环水喷淋管上开设有循环水雾化喷头8,将循环水变成雾状的小液滴7。
螺旋填料5为不规则球形结构,由单根一侧直线,一侧弯曲的有机材料自缠绕制成,表面具有外大里小的圆锥形的孔隙,气态污染物经过时易截留在孔底端,易挂膜,生物膜易吸附气态的污染物质,在螺旋填料上接种有活性生物复合剂,进一步吸附净化气体,并且截流气流中夹带的小液滴水汽。在螺旋填料5上接种有活性生物复合剂,本实施例中接种的是上海玉垒环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YL活性生物复合剂-K40,进一步吸附净化气体,并且截流气流中夹带的小液滴水汽。生物挂膜层6上接种有活性生物复合剂,本实施例中接种上海玉垒环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YL活性生物复合剂-K40的生物挂膜(YL剂-K40形成的生物膜,可高效吸附气体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并降解99%的有机物质,转化气体中N、P、S等元素,固定在生物膜中,达到使气体净化的目的),没于水中,水位高度至膜的上端)。布气层5还可以固定生物挂膜层6,使向上的气体分化成微小气泡,在系统内分布均匀。气液二相分离器10可以进一步分离气流中的水汽。
气流管道13与生物处理装置的连接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30°,可使气体中部分残留的液滴回流至处理装置内。活性炭过滤器11中采用蜂窝活性炭块,边长5~10cm,活性炭的孔密度为50-300孔/in2,体密度为0.3-0.55g/m,处理后的气体再经活性炭过滤器过滤,残留的微量污染物质得以最大限度的去除。活性炭过滤器11的顶部设有高度为15m的烟囱12。
该系统能适应可根据不同的污染气体,定向培养生物挂膜和螺旋填料中接种的YL活性生物复合剂-K40,针对性强,效率高,占地面积小,高效的微生物代谢使能耗大幅降低,可用于源头处理。以上海玉垒环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市长宁区田度垃圾综合处置中心的玉垒有机湿垃圾生物消纳处理车间的气体收集处理系统为例,经收集该系统处置后,排放的气体中,NH3、H2S等已低于检测限,检测不出,效果良好。

Claims (9)

1.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净化系统由生物处理装置及活性炭过滤器组成,所述的生物处理装置与活性炭过滤器之间经气流管道连接,
所述的生物处理装置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气液两相分离器、螺旋填料、生物挂膜层及布气层,处理装置的底部设有进气管,该进气管伸入到处理装置内,位于布气层的下方位置开设有散气孔;
所述的活性炭过滤器的顶部设有烟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处理装置的底部还设有循环水泵,该水泵将装置底部的水抽至顶部进行循环喷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循环水泵的循环水喷淋管设置在顶部螺旋填料的下方,循环水喷淋管上开设有循环水雾化喷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填料为不规则球形结构,由单根一侧直线,一侧弯曲的有机材料自缠绕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填料表面具有外大里小的圆锥形的孔隙,在螺旋填料上接种有活性生物复合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挂膜层上接种有活性生物复合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管道与生物处理装置的连接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炭过滤器中采用蜂窝活性炭块,边长5~10cm,活性炭的孔密度为50-300孔/in2,体密度为0.3-0.55g/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囱的高度为15m。
CN201520391281.8U 2015-06-08 2015-06-08 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46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1281.8U CN204746049U (zh) 2015-06-08 2015-06-08 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1281.8U CN204746049U (zh) 2015-06-08 2015-06-08 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46049U true CN204746049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60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9128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46049U (zh) 2015-06-08 2015-06-08 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460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9824A (zh) * 2018-05-04 2018-10-09 佛山市建金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间内循环空气净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9824A (zh) * 2018-05-04 2018-10-09 佛山市建金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间内循环空气净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60960U (zh) 辊筒吸附挤压回用式废气处理设备
CN210057890U (zh) 一种含油废气处理装置
CN205340560U (zh) 用于废臭气体净化的生物自动净化设备
CN213885566U (zh) 一种废气喷淋处理系统
CN104390293A (zh) 一种雾霾空气处理装置
CN105771595A (zh) 一种工业废气深层净化处理系统
CN206081719U (zh) 一种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CN205796953U (zh) 一种生物除臭塔
CN200948409Y (zh) 基于二氧化钛/活性炭纤维光催化剂的空气净化器
CN208449008U (zh) 一种组合式有机废气净化及回收装置
CN204746049U (zh) 一种处理污染气体的生物净化系统
CN204285680U (zh) 一种雾霾空气处理装置
CN206560771U (zh) 一种活性碳吸附器
CN109289512A (zh) 一种撬装模块式处理VOCs废气的装置及方法
CN2810604Y (zh) 室内装修污染净化器
CN203886369U (zh) 固定式柴油机系统一体式除尘净化装置
CN108404648A (zh) 一种微生物废气净化装置
CN205796826U (zh) 一种废气高效涡流净化装置
JP4441162B2 (ja) 有機系排気ガス処理方法、および、有機系排気ガス処理装置
CN112915775B (zh) 一种污泥干化臭气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4841385U (zh) 一种工业废气净化环保装置
CN211562471U (zh) 一种具有尾气监测功能的酸性废气处理装置
CN210206414U (zh) 废气除臭装置
CN204724020U (zh) 一种利用活菌液实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
CN210845883U (zh) 一种适用于甲醇充装站的VOCs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1

Address after: Unit 201-12, Building 1, 192 Tianlin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3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Address before: 201100 No. 999 Qiju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ULEI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