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42219U - 一种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42219U
CN204742219U CN201520366235.2U CN201520366235U CN204742219U CN 204742219 U CN204742219 U CN 204742219U CN 201520366235 U CN201520366235 U CN 201520366235U CN 204742219 U CN204742219 U CN 204742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juvenile fish
paramecium
cylinder
siph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662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苏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3662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42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42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422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包括虹吸圆缸、草履虫繁殖缸和水循环过滤系统三部分,虹吸圆缸与草履虫繁殖缸通过投喂管连接,所述水循环过滤系统通过导流槽回收虹吸圆缸溢出的养鱼水,所述虹吸圆缸通过倒“U”管溢出多余的养鱼水到水循环过滤系统。它可用于斑马鱼、青鱂鱼等孵化后幼鱼阶段的全自动饲养。

Description

一种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幼鱼饲养装置,属于鱼类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实验室与商业应用中以草履虫为食的幼鱼全自动饲养。
背景技术
模式动物斑马鱼、青鱂鱼等属于低等脊椎动物,它们具有发育快、子代数目多、饲养成本低、占地面积少等优势。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全球以这两种鱼类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室越来越多。然而,幼鱼的饲养具有劳动量大、工作效率低等缺点。在目前的实验室饲养环境中,通常是将它们饲养在培养皿中,每天换水与喂食严重浪费了科研人员的宝贵时间。尤其是在突变体筛选以及转基因品系构建方面,急需一种简便、省时、高效的饲养幼鱼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幼鱼饲养的效率,减少人工换水与喂食的时间,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自动饲养幼鱼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该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包括虹吸圆缸、草履虫繁殖缸和水循环过滤系统三部分,虹吸圆缸与草履虫繁殖缸通过投喂管连接,所述水循环过滤系统通过导流槽回收虹吸圆缸溢出的养鱼水,所述虹吸圆缸通过倒“U”管溢出多余的养鱼水到水循环过滤系统。
所述虹吸圆缸包括幼鱼室与缓冲室,也包括垂直管与倒“U”管,还有一个遮光罩,幼鱼室与垂直管之间有一个圆形滤网。幼鱼室为饲养幼鱼的主要场所,缓冲室为缓冲斑马鱼溢出的空间,幼鱼室与缓冲室通过垂直管相连,遮光罩是一个包裹缓冲室的不透光圆桶,缓冲室底端与倒“U”管相连。
所述草履虫繁殖缸包括面粉发酵室与草履虫繁殖室,附有隔离网与水位控制阀,以及草履虫投喂管与泵。所述面粉发酵室是草履虫繁殖室中通过隔离网分隔出来的一个空间,所述水位控制阀是一个自动进水的球阀装置,草履虫繁殖室接有草履虫投喂管,所述草履虫投喂管经泵受定时开关一控制。
所述水循环过滤系统包括回收虹吸圆缸溢出液体的导流槽、进水管、水泵和储水缸,储水缸内设过滤室以承接导流槽流出的液体,储水缸通过水泵连接进水管,水泵由定时开关二控制,进水管上设有阀门,设置紫外灯管给进水管中的水消毒,储水缸设有水位溢出孔。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以草履虫为食的各种鱼类的幼鱼阶段全自动饲养,尤其是实验动物斑马鱼、青鱂鱼等。实现了喂食与换水完全自动化,每天可以定时投喂草履虫,从而保证了幼鱼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提高了幼鱼的存活率与生长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由虹吸圆缸(1)、草履虫繁殖缸(2)和水循环过滤系统(3)三部分组成。虹吸圆缸(1)与所述草履虫繁殖缸(2)通过投喂管(25)连接,所述水循环过滤系统(3)通过导流槽(31)回收虹吸圆缸(1)溢出的养鱼水,所述虹吸圆缸(1)通过倒“U”(14)管溢出多余的养鱼水到水循环过滤系统(3)。虹吸圆缸(1)是幼鱼的饲养空间,底部连接的倒“U”管(14)利用虹吸原理实现水位的自动控制。草履虫繁殖缸(2)实现草履虫的维持与投喂。水循环过滤系统(3)实现养鱼水的循环利用。
草履虫繁殖缸
如图1所示,所述草履虫繁殖缸(2)包括面粉发酵室(21)与草履虫繁殖室(22),附有隔离网(23)与水位控制阀(24),以及草履虫投喂管(25)与泵(26)。所述面粉发酵室(21)是草履虫繁殖室(22)中通过隔离网(23)分隔出来的一个空间,所述水位控制阀(24)是一个自动进水的球阀装置,草履虫繁殖室(22)接有草履虫投喂管(25),草履虫投喂管(25)经泵(26)受定时开关一(27)控制。所述草履虫繁殖缸(2)通过隔离网(23)分割为面粉发酵室(21)与草履虫繁殖室(22),并设有水位控制阀(24)和草履虫投喂管(25)。
草履虫繁殖缸(1)是幼鱼的食物来源。纯净水通过水位控制阀(24)进入面粉发酵室(21)并且逐渐注满草履虫繁殖室(22),当水位达到最高水面时,水位控制阀(24)的浮球上升,关闭进水。面粉发酵室(21)加入一定量的面粉,再加入适量的酵母粉,搅拌均匀之后静止3天。面粉发酵之后,在草履虫繁殖室(22)中投入适量的草履虫母液,继续培养5~7天。隔离网(23)阻止了面粉团进入草履虫繁殖室,可以保持水体的相对洁净。草履虫繁殖室(22)侧壁装有草履虫投喂管(25),定时开关一(27)控制草履虫液经泵(26)流出草履虫繁殖缸(2)。草履虫液流出草履虫繁殖缸(2)时,水位控制阀(24)的浮球开始下降,新鲜的纯净水同步进入面粉发酵室(21),并通过隔离滤网(23)将发酵过的面粉注入草履虫繁殖室(22),从而维持了水位的平衡与草履虫的持续供应。
虹吸圆缸
如图1所示,虹吸圆缸包括幼鱼室(11)与缓冲室(13)通过垂直管(12)相连,幼鱼室(11)为饲养幼鱼的主要场所,缓冲室(13)为缓冲斑马鱼溢出的空间。遮光罩(15)是一个包裹缓冲室(13)的不透光圆桶。缓冲室(13)底端与倒“U”管(14)相连,以虹吸原理自动控制幼鱼室(11)的水位,进水管(36)紧贴幼鱼室(11)内壁将水流倾斜注入。
自动喂食过程中,适量的草履虫液由投喂管(25)注入到幼鱼室(11),由于液面低于倒“U”管(14)的顶端,虹吸圆缸(1)的液体并不流出,从而让幼鱼有充足的时间进食。在自动换水环节中,进水管(36)的水沿幼鱼室(11)侧壁倾斜进入,使得幼鱼室(11)的水体形成漩涡。当幼鱼室(11)的液面超过倒“U”管(14)的顶端时,多余的养鱼水自动流出,这时幼鱼室(11)中的漩涡有利于水底杂质的排出。换水结束之后,在虹吸的作用下,虹吸圆缸中的养鱼水会继续流出,直到幼鱼室(11)液面与倒“U”管(14)末端开口平行为止,从而保持了幼鱼室(11)内的最低水位。缓冲室(13)是防止斑马鱼流出的缓冲室,遮光罩(15)给缓冲室(13)提供的黑暗环境。幼鱼室(11)与垂直管(12)相连处有一个圆形滤网,以阻止幼鱼的流出。所述幼鱼室(11)是一个圆形缸体,换水时形成的漩涡可以诱发幼鱼的逆水流游动。
多个虹吸圆缸(1)并列分布,组成一个幼鱼全自动饲养系统。
水循环过滤系统
水循环过滤系统(3)包括回收虹吸圆缸溢出液体的导流槽(31)、进水管(36)、水泵(34)和储水缸(33),储水缸(33)内设过滤室(32)以承接导流槽(31)流出的液体,储水缸(33)通过水泵(34)连接进水管(36),水泵(33)由定时开关二(38)控制,进水管(36)上设有阀门(37),设置紫外灯管(35)给进水管(36)中的水消毒,储水缸(33)设有水位溢出孔(39)。所述导流槽(31)是将多个虹吸圆缸(1)中溢出液体引入储水缸(33)的通道,所述过滤室(32)是过滤溢出液体中固体杂质的装置。
所述水循环过滤系统(3)包括回收虹吸圆缸溢出液体的导流槽(31)、进水管(36)、紫外灯管(35)、水泵(34)和储水缸(33),储水缸(33)内设过滤室(32)以承接导流槽(31)流出的液体,储水缸(33)侧壁顶端设有一个水位溢出孔(39),储水缸(33)通过水泵(34)连接进水管(36),进水管的水流经过紫外灯管(35)。
自倒“U”管(14)溢出的养鱼水通过导流槽(31)进入过滤室(32),水体中的固体杂质初步过滤并进入储水缸(33)。水泵(34)在定时开关二(38)的控制下将储水缸(33)中的水抽出并通过紫外灯管(35)杀菌,最终通过进水管(36)与阀门(37)进入虹吸圆缸(1)中。储水缸(33)侧壁装有一个溢出孔(39),当水位超过最高液面时,多余的养鱼水通过溢出孔排入下水道。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结合,实现草履虫的自动饲养与喂食,自动换水与过滤,从而简化了幼鱼饲养的过程。
下面参考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其工作过程作更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幼年斑马鱼的自动饲养
本实例以幼鱼斑马鱼的饲养为例说明实施过程。
草履虫繁殖缸(2)整体大小为30cm*30cm*25cm,分隔的面粉发酵室的尺寸为30cm*8cm*10cm,水位控制阀(24)安装在面粉发酵室(21)的侧壁,草履虫投喂管(25)开口在草履虫发酵室(22)液面以下3cm。收集鱼卵的前7天,清洗草履虫繁殖缸(2)并将纯净水注入,水满之后,在面粉发酵室(21)中加入5克小麦面粉,搅拌之后加入0.5克的酵母粉,发酵3天。第4天,在草履虫繁殖室(22)中加入500ml的草履虫母液,继续培养5天使用。在第7天傍晚,配对雄性和雌性斑马鱼。第8天上午,收集受精卵,用胚胎培养液培养在16cm的玻璃培养皿中。受精卵孵育温度为28.5℃,每天早晚去死卵一次,鱼卵全部脱壳后,将幼鱼转移到虹吸圆缸的幼鱼室(11)。幼鱼室(11)与垂直管(12)之间放置一个直径2.0cm(80目)的圆形过滤网。本实例中所有腔体壁厚5mm;幼鱼室(11)的内径为18cm,高度为6cm;缓冲室(13)内径为7cm,高度为2cm;垂直管(12)内径为1.8cm,高度为2cm;倒“U”管(14)内径为6mm,外径为10mm,末端开口距幼鱼室(11)底部3cm,“U”形顶点距幼鱼室(11)底部6cm。
连接虹吸圆缸(1)、草履虫繁殖缸(2)与水循环过滤系统(3)。将虹吸圆缸(1)的倒“U”管(14)末端开口至于导流槽(31)上方,进水管(36)沿幼鱼室(11)内壁倾斜放置,草履虫投喂管(25)至于幼鱼室(11)上方。设定草履虫投喂时间为8:00、10:00、12:00、14:00、16:00与18:00各3分钟,流量200ml/分钟;设定自动换水时间为8:30、10:30、12:30、14:30、16:30与18:30各5分钟,流量300ml/分钟。
我们以一个喂食与换水程序为例。
早上8:00开始,定时开关一(27)打开泵(26),草履虫繁殖室(22)中的草履虫液沿投喂管(25)进入幼鱼室(11)。投喂管(25)三分钟的流量为600ml,可以使得幼鱼室(11)的液面上升2cm左右,液面并不能淹没倒“U”管(14)的顶端,草履虫液并不流出虹吸圆缸(1),斑马鱼有足够的时间进食。同时,草履虫繁殖室(22)中液面下降,面粉发酵室(21)中的水位控制阀球(24)的球阀也随之降低,开始注入纯净水,从而维持草履虫繁殖缸(2)内液面的稳定。并且,新注入的纯净水带动面粉发酵物通过滤网(23)从而补充草履虫的食物,使得草履虫能够继续繁殖。
早上8:30,定时开关二(38)启动水循环过滤系统(3)的水泵(34),储水缸(33)的养鱼水经过紫外消毒之后,沿着幼鱼室(11)的侧壁倾斜注入。调节进水管的阀门(37),使得幼鱼室(11)内液体形成一个微弱的漩涡。当养鱼水没过倒“U”管(14)顶端时,多余的养鱼水从倒“U”管末端流出,从而启动虹吸圆缸的排水过程。幼年斑马鱼一般情况下都会逆漩涡游动,大部分幼鱼都不会被这种缓慢的水流冲走。在幼鱼室(11)与垂直管(12)之间有一个80目的圆形滤网,它可以阻止幼鱼的逃逸。在幼鱼室(11)底部有一个缓冲室(13),它利用斑马鱼具有趋光性和逆水流特点,是减少斑马鱼逃逸的一个缓冲空间。
当养鱼水从倒“U”管(14)流出之后,进入水循环过滤系统(3)的导流槽(31),然后经过滤室(32)并最终汇聚到储水槽(33)中,从形成一个水循环。进水结束时,倒“U”管(14)会持续排除虹吸圆缸(1)中的养鱼水,直到幼鱼室(11)的水面与倒“U”管(14)末端开口齐平,养鱼水不再流出,从而完成一次自动换水。
本实施案例中,初次饲养在幼鱼室(11)中的受精后第3天幼年斑马鱼有180条,受精后第13天存活151条。采取人工换水与喂食的对照组初始饲养240条,受精后第13天存活199条。统计对照组与本装置饲养的斑马鱼幼鱼体长可以发现,本装置饲养的幼鱼体长明显比对照组要好(表1)。这是因为本装置的喂食与换水完全自动化,每天可以定时投喂六次草履虫,充分保证了幼鱼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提高了幼鱼的存活率与生长速度。
如上所述,本装置可以实现鱼类孵化后幼鱼阶段的自动饲养,从而大大简化了相关操作,提高了实验效率。
表1
实验组 对照组 显著性
存活率 83.9(151/180) 82.9(199/240)
体长 5.136 ±0.03014 4.125 ±0.01787 P<0.0001

Claims (10)

1.一种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包括:虹吸圆缸(1)、草履虫繁殖缸(2)、水循环过滤系统(3),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圆缸(1)与所述草履虫繁殖缸(2)通过投喂管(25)连接,所述水循环过滤系统(3)通过导流槽(31)回收虹吸圆缸(1)溢出的养鱼水,所述虹吸圆缸(1)通过倒“U”管(14)溢出多余的养鱼水到水循环过滤系统(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圆缸(1)包括幼鱼室(11)和缓冲室(13),幼鱼室(11)与缓冲室(13)并通过垂直管(12)相连,缓冲室(13)被遮光罩(15)围绕,缓冲室(13)底端与倒“U”管(1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遮光罩(15)为围绕缓冲室(13)的不透光圆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幼鱼室(11)与垂直管(12)相连处有一个圆形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草履虫繁殖缸(2)通过隔离网(23)分割为面粉发酵室(21)与草履虫繁殖室(22),并设有水位控制阀(24)和草履虫投喂管(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草履虫投喂管(25)与泵(26)连接,并受定时开关一(27)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过滤系统(3)包括回收虹吸圆缸溢出液体的导流槽(31)、进水管(36)、紫外灯管(35)、水泵(34)和储水缸(33),储水缸(33)内设过滤室(32)以承接导流槽(31)流出的液体,储水缸(33)侧壁顶端设有一个水位溢出孔(39),储水缸(33)通过水泵(34)连接进水管(36),进水管的水流经过紫外灯管(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泵(34)由定时开关二(38)控制,进水管(36)上设有阀门(3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31)是将多个虹吸圆缸(1)中溢出液体引入储水缸(33)的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虹吸圆缸(1)并列分布,组成一个幼鱼全自动饲养系统。
CN201520366235.2U 2015-06-01 2015-06-01 一种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42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66235.2U CN204742219U (zh) 2015-06-01 2015-06-01 一种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66235.2U CN204742219U (zh) 2015-06-01 2015-06-01 一种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42219U true CN204742219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56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6623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42219U (zh) 2015-06-01 2015-06-01 一种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4221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2045A (zh) * 2015-06-01 2015-09-02 邹苏琪 一种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
CN105594631A (zh) * 2015-11-26 2016-05-2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冷水性鱼类鱼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系统
CN106305569A (zh) * 2015-06-19 2017-01-11 张琼 自洁净内循环控温型养殖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2045A (zh) * 2015-06-01 2015-09-02 邹苏琪 一种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
CN106305569A (zh) * 2015-06-19 2017-01-11 张琼 自洁净内循环控温型养殖系统
CN106305569B (zh) * 2015-06-19 2018-06-15 北京爱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洁净内循环控温型养殖系统
CN105594631A (zh) * 2015-11-26 2016-05-2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冷水性鱼类鱼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13881U (zh) 一种罗非鱼分级养殖装置
CN104872045A (zh) 一种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
CN101156555A (zh) 一种西伯利亚鲟人工繁殖方法及孵化装置
CN204742219U (zh) 一种幼鱼全自动饲养装置
CN105850814A (zh) 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
CN105340807A (zh) 一种花斑副沙鳅苗种繁殖方法
CN105918171A (zh) 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培育方法及培育装置
CN205409178U (zh) 一种水产养殖装置
CN201595081U (zh) 虾蟹单个体养殖系统
CN201008306Y (zh) 大规模鱼缸养殖水循环系统
CN104904628A (zh) 一种鱼苗孵化繁育系统
CN105494210A (zh) 花鲈新品系生殖调控育种方法
CN101664005A (zh) 奥尼罗非鱼工厂化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2845367B (zh) 一种大型溞自动化流水式养殖装置
CN110269013A (zh) 红螯螯虾胚胎的离体孵化方法
CN207201770U (zh) 家庭生态循环养殖鱼系统
CN210438740U (zh) 一种贝类养殖池塘用微藻原位扩培系统
CN202514414U (zh) 黄颡鱼集约化鱼苗繁育系统
CN209359363U (zh) 一种室内水产养殖设备
CN209057846U (zh) 一种自动化生产轮虫发生器
KR102436478B1 (ko) 대서양 연어(Salmo salar) 수정란 및 부화어 관리방법
CN215224031U (zh) 一种自动换水鱼苗养殖设备
CN102106322B (zh) 卤虫封闭式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
CN112640830B (zh) 智能安全养植设备
CN209218929U (zh) 一种轮虫发生器用拖带外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