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20695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20695U
CN204720695U CN201520231050.0U CN201520231050U CN204720695U CN 204720695 U CN204720695 U CN 204720695U CN 201520231050 U CN201520231050 U CN 201520231050U CN 204720695 U CN204720695 U CN 204720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eg
electric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ear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310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万益
陈亿昌
郑峰
张勇刚
梁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310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20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20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2069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以及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导电端子具有若干接地端子和间隔设置于相邻接地端子之间的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具有固定于基部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延伸至对接部的接触部和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至基部后侧的焊脚。所述电路板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相对应设置的接地连接部以及将若干所述接地连接部连接在一起的导电路径。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焊接引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电连接器作为一种传输数字信号、音频信号及图像信号等的连接装置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度、安全性以及体积大小等要求逐渐增高,由此使得越来越多的电连接器需要容纳较多的可传输高频信号的端子,同时为了传输稳定,该等高频信号传输端子之间同时配备有用以防干扰的接地端子;由此使得在电连接器体积较小的情况下,端子之间的排列间距也变得更加紧凑,进而导致电连接器各端子焊脚在连接线缆时难以焊接或者容易发生相互碰触而导致出现短路现象。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焊接引线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导电端子,具有若干接地端子和间隔设置于相邻接地端子之间的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具有固定于基部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延伸至对接部的接触部和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至基部后侧的焊脚;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基部后侧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相对应设置的接地连接部以及将若干所述接地连接部连接在一起的导电路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部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两侧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二壁具有与对接槽相连通的凹槽以及被凹槽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壁具有与凹槽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一扩展部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分布于第一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壁或第二壁平行设置,所述接地连接部为设置于电路板上并与接地端子的焊脚采用表面焊接方式进行连接的接地连接部,所述接地连接部包括与第一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相焊接的第一接地连接部和与第三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相焊接的第二接地连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夹持设置于第一端子组的焊脚和第三端子组的焊脚之间,并且包括与第一端子组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电层和与第三端子组电性连接的第二导电层,所述导电路径包括设置于第一导电层内并连接若干第一接地连接部的第一导电线路、设置于第二导电层内并连接若干第三接地连接部的第二导电线路、设置于第一导电层或第二导电层中并连接第一导电线路和第二导电线路的第三导电线路,所述第三导电线路具有贯穿电路板以连接第二导电线路或第一导电线路的导电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壁或第二壁设置,所述接地连接部为若干贯穿电路板的接地连接孔,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焊接于所述接地连接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的焊脚和第三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的焊脚分别设置于一排且平行设置,所述接地连接孔对应接地端子的焊脚也设置为两排,所述导电路径连接设置于两排接地连接孔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设置有接地元件,所述接地元件具有固定于基部上的主体部和自主体部延伸的导出脚,所述电路板还设有与所述导出脚相连接的另一连接部,前述另一连接部与所述导电路径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差分信号端子成排设置,所述接地元件的主体部呈沿绝缘本体纵长方向延伸的片状设计,并且所述主体部沿绝缘本体纵长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排列总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部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两侧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二壁具有与对接槽相连通的凹槽以及被凹槽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壁具有与凹槽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一扩展部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分布于第一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中,所述接地元件的主体部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固定部平行设置并位于该等固定部外侧,所述导出脚设置于第一端子组的焊脚和第二端子组的焊脚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电路板设有若干与所述电源端子的焊脚电性连接的电源连接部和将至少部分电源连接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路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连接器后侧设置与导电端子相焊接的电路板,并且在电路板上设置将与若干接地端子对应设置的若干接地连接部连接在一起的导电路径,由此,在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后侧连接导线时,与若干接地端子连接的接地导线可减少设置为一根,并且该接地导线可自导电路径的任意位置处引出连接,从而可减小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后侧的导线排列密度,避免出现因发生相互碰触而导致的短路问题,亦可方便导线绝缘本体后侧引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去除后盖后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接地元件与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接地元件与电路板的另一角度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导电端子、接地元件与电路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导电端子、接地元件与电路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去除后盖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接地元件与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导电端子、接地元件与电路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导电端子、接地元件与电路板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一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为线端的SATA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接地元件3、电性连接若干导电端子2和接地元件3的电路板4以及扣持于绝缘本体1后侧的后盖5。
请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整体呈纵长型,并具有基部11、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自基部11前侧两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两个导柱13。所述导柱13分别连接设置在所述对接部12沿纵长方向的两侧。
所述基部11的后侧中间形成有一收容部110,沿厚度方向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扣持槽111,沿纵长方向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一贯穿所述收容部110设置的穿槽112。所述穿槽112用以供电性连接导电端子2的导线(未图标)引出。所述后盖5设有用以遮盖收容部110后侧的盖体51、自盖体51上下侧分别向前延伸的若干扣持臂52以及自盖体51两侧分别向前延伸的两侧部53。所述扣持臂52用以与所述扣持槽111相扣持,以将所述后盖5固定于绝缘本体1后侧。所述盖体51靠近两侧部53的位置处设置有前后贯穿的开口511。所述开口511与所述穿槽112相连通,用以供导线从其中穿出。
所述对接部12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121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121上下两侧的第一壁122和第二壁123。所述对接槽121向前开放设置,并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所述第二壁123具有与对接槽121相连通的凹槽1231以及被凹槽1231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1232和第二部分1233。所述凹槽1231内没有设置导电端子且沿对接方向贯穿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第一壁122具有沿厚度方向与凹槽1231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1221和与第一部分1232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扩展部1222。所述第一扩展部1221和第二扩展部1222在绝缘本体1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该部分的厚度较第一壁122的其他部分厚。
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若干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的端子固定槽14。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232和第一扩展部1221上分别设置有七个所述端子固定槽14,所述第二部分1233上设置有十五个所述端子固定槽14,所述第二扩展槽1222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端子固定槽14。所述第一扩展部1221和第二扩展部1222上的端子固定槽14前端向前贯穿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向上贯穿第一壁122外表面。另外,所述绝缘本体1的基部11还设置有一用以固定接地元件3的容置槽15。所述容置槽15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232正后方,并且沿绝缘本体1厚度方向设置于端子固定槽14的外侧,并与该等端子固定槽14间隔设置。
请参图3至图8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有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若干接地端子以及若干电源端子。所述导电端子2总体分为四组设置,其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1232、第二部分1233、第一扩展部1221和第二扩展部1222上的第一端子组20、第二端子组21、第三端子组22和第四端子组23。每一导电端子2具有固定于基部11的端子固定槽14内的固定部24,自固定部24一端延伸至对接部12的接触部25和自固定部24另一端延伸至基部11后侧的焊脚26。所述接触部25突伸入所述对接槽121内,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焊脚26位于基部11后侧的收容部11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焊脚26自固定部24后端弯折延伸呈V型,以便于采用表面焊接方式焊接至电路板4上。
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分布于第一端子组20和第三端子组22中。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组20和第三端子组22中分别包括有七根导电端子2,并且分别对应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第一部分1232和第一扩展部1221上的端子固定槽14内。第一端子组20中的七根导电端子2符合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信号端子S1-S7的定义,其包括有三根接地端子和间隔设置于相邻接地端子之间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三端子组22中的七根导电端子2符合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信号端子S8-S14的定义,其也包括有三根接地端子和间隔设置于相邻接地端子之间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组21包括有十五根导电端子2,分别对应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第二部分1233上的端子固定槽14内,并且该第二端子组21中的导电端子2符合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端子P1-P15的定义,其中包括有P7、P8、P9和P13、P14、P15六根电源端子。所述第四端子组23包括有分别对应固定于第二扩展部1222上的端子固定槽14内的三根导电端子2,该三根导电端子2符合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端子E7-E9的定义。
另外,所述导电端子2在绝缘本体1中的排布方式与SATA连接器规格书中的排布方向相同,即第一端子组20和第二端子组21中的导电端子2成一排设置于对接槽121下侧,第三端子组22和第四端子组23中的导电端子2成一排设置于对接槽121上侧。
所述接地元件3具有固定于基部11的容置槽15内的主体部31和自主体部31延伸的导出脚32。由前述可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于第一端子组20和第三端子组22中分别成排设置。所述接地元件3的主体部31呈沿绝缘本体1纵长方向延伸的片状设计,并且所述主体部31沿绝缘本体1纵长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排列总长度,由此使得所述接地元件3能够通过主体部31及时地将差分信号端子周围的干扰信号排除,保证高频信号的稳定传输。所述导出脚32沿绝缘本体1纵长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组20的焊脚26和第二端子组21的焊脚26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4与所述第一壁122或第二壁123平行设置,以使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脚26以采用表面焊接方式焊接至电路板4上。具体地,所述电路板4夹持设置于第一端子组20和第二端子组21的焊脚26与第三端子组22和第四端子组23的焊脚26之间,并且包括与第一端子组20和第二端子组21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电层41、与第三端子组22和第四端子组23电性连接的第二导电层42。所述第一导电层41和第二导电层42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脚26和接地元件3的导出脚32对应设置的连接部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43为若干设置于第一导电层41和第二导电层42表面的金手指。
请参图5至图8所示,所述连接部43包括若干分别与第一端子组20和第三端子组22中接地端子对应设置的接地连接部431,其中与第一端子组20中接地端子对应设置的接地连接部431称为第一接地连接部4311,与第三端子组22中接地端子对应设置的接地连接部431称为第二接地连接部4312;所述电路板4上还设置有将若干所述接地连接部431连接在一起的导电路径44,由此,在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后侧连接导线时,与第一端子组20和第三端子组22中接地端子连接的接地导线可减少设置为一根,并且该接地导线可自导电路径44的任意位置处引出连接,从而可减小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后侧的导线排列密度,避免出现因发生相互碰触而导致的短路问题,亦可方便导线自绝缘本体1后侧的穿槽112和后盖5的开口511处引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路径44包括设置于第一导电层41内并连接若干第一接地连接部4311的第一导电线路441、设置于第二导电层42内并连接若干第二接地连接部4312的第二导电线路442、设置于第一导电层41或第二导电层42中并连接第一导电线路441和第二导电线路442的第三导电线路443。所述第三导电线路443具有贯穿电路板4以连接第二导电线路442或第一导电线路441的导电孔4431。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路441和第二导电线路442分别连接于若干第一接地连接部4311和若干第二接地连接部4312的相同端,以方便引线设置。另外,因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元件3的导出脚32亦通过连接部43与电路板4相焊接,从而,本实用新型中将所述接地元件3的导出脚32也设置为与导电路径44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部43还包括与所述导出脚32相对应设置的第三接地连接部4313,前述第三接地连接部4313与所述第三导电线路443相连接。又,因接地元件3设置于第一部分1232上第一端子组20的外侧,从而,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接地元件3的导出脚32与所述第一端子组20中各焊脚26并排设置,相应地,所述第三接地连接部4313设置于第一导电层41内,进而所述第三导电线路443也设置于第一导电层41内并且连接设置于第一导电线路441和第三接地连接部4313之间。所述导电孔4431贯穿电路板4而将第三导电线路443和第二导电线路442电性连接。
诚然,也可将所述接地元件3设置于基部11上第一扩展部1221后侧,并且使导出脚32与第三端子组22中各焊脚26并排设置,此时将第三接地连接部4313和第三导电线路443设置于第二导电层42中,同样也可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另外,所述连接部43还包括若干与所述第二端子组21中电源端子的焊脚26电性连接的电源连接部432。所述电路板4还设置有将至少部分电源连接部432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路径45。具体地,所述电路板4的连接路径45包括有两条,分别将与六根电源端子中成两组设置的电源端子相对应连接的电源连接部432并联连接在一起,由此,一方面可增加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电流传输效果,另一方面可进一步减少后侧电源连接导线的设置,即三根电源端子仅需连接一根电源连接导线即可。当然,也可进一步将两条连接路径45连接在一起。
请参照图9至图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的不同点仅在于导电端子2’的焊脚26’、接地元件3’的导出脚32’和电路板4’的配合设计。
在该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脚26’和接地元件3’的导出脚32’均采用插入焊接方式与电路板4’电性连接,从而,在该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4’上的连接部43’为若干贯穿电路板4’设置的连接孔。
具体地,请参照图9至图12所示,所述电路板4’垂直于所述第一壁122’或第二壁设置,所述接地连接部431’为若干贯穿电路板4’的接地连接孔。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26’插入焊接于所述接地连接孔内。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组20’中接地端子的焊脚26’和第三端子组22’中接地端子的焊脚26’分别设置于一排且平行设置,所述接地连接孔431’对应接地端子的焊脚26’也设置为两排。所述导电路径44’连接设置于两排接地连接孔431’之间,并且与所述接地元件3’的导出脚32’通过所述连接孔43’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连接器100、100’后侧设置与导电端子2、2’相焊接的电路板4、4’,并且在电路板4、4’上设置将与若干接地端子对应设置的若干接地连接部431、431’连接在一起的导电路径44、44’,由此,在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100’后侧连接导线时,与第一端子组20、20’和第三端子组22、22’中的接地端子连接的接地导线可减少设置为一根,并且该接地导线可自导电路径44、44’的任意位置处引出连接,从而可减小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100’后侧的导线排列密度,避免出现因发生相互碰触而导致的短路问题,亦可方便导线绝缘本体1、1’后侧的穿槽112、112’处引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
导电端子,具有若干接地端子和间隔设置于相邻接地端子之间的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具有固定于基部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延伸至对接部的接触部和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至基部后侧的焊脚;以及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基部后侧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相对应设置的接地连接部以及将若干所述接地连接部连接在一起的导电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两侧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二壁具有与对接槽相连通的凹槽以及被凹槽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壁具有与凹槽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一扩展部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分布于第一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壁或第二壁平行设置,所述接地连接部为设置于电路板上并与接地端子的焊脚采用表面焊接方式进行连接的接地连接部,所述接地连接部包括与第一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相焊接的第一接地连接部和与第三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相焊接的第二接地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夹持设置于第一端子组的焊脚和第三端子组的焊脚之间,并且包括与第一端子组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电层和与第三端子组电性连接的第二导电层,所述导电路径包括设置于第一导电层内并连接若干第一接地连接部的第一导电线路、设置于第二导电层内并连接若干第三接地连接部的第二导电线路、设置于第一导电层或第二导电层中并连接第一导电线路和第二导电线路的第三导电线路,所述第三导电线路具有贯穿电路板以连接第二导电线路或第一导电线路的导电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壁或第二壁设置,所述接地连接部为若干贯穿电路板的接地连接孔,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焊接于所述接地连接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的焊脚和第三端子组中接地端子的焊脚分别设置于一排且平行设置,所述接地连接孔对应接地端子的焊脚也设置为两排,所述导电路径连接设置于两排接地连接孔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设置有接地元件,所述接地元件具有固定于基部上的主体部和自主体部延伸的导出脚,所述电路板还设有与所述导出脚相连接的另一连接部,前述另一连接部与所述导电路径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成排设置,所述接地元件的主体部呈沿绝缘本体纵长方向延伸的片状设计,并且所述主体部沿绝缘本体纵长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排列总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具有纵长延伸的对接槽和相对设置于对接槽两侧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二壁具有与对接槽相连通的凹槽以及被凹槽间隔形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壁具有与凹槽相对设置的第一扩展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分别固定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一扩展部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分布于第一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中,所述接地元件的主体部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固定部平行设置并位于该等固定部外侧,所述导出脚设置于第一端子组的焊脚和第二端子组的焊脚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电路板设有若干与所述电源端子的焊脚电性连接的电源连接部和将至少部分电源连接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路径。
CN201520231050.0U 2015-04-16 2015-04-16 电连接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20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31050.0U CN204720695U (zh) 2015-04-16 2015-04-16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31050.0U CN204720695U (zh) 2015-04-16 2015-04-16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20695U true CN204720695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319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31050.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20695U (zh) 2015-04-16 2015-04-16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2069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9717A (zh) * 2015-04-16 2015-10-14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6611907A (zh) * 2015-10-27 2017-05-03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34692A (zh) * 2016-12-15 2017-09-0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9244734A (zh) * 2017-07-11 2019-01-18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连接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9717A (zh) * 2015-04-16 2015-10-14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4979717B (zh) * 2015-04-16 2017-11-17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6611907A (zh) * 2015-10-27 2017-05-03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34692A (zh) * 2016-12-15 2017-09-0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9244734A (zh) * 2017-07-11 2019-01-18 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1081B (zh) 插头连接器
CN104979717A (zh) 电连接器
CN204720695U (zh) 电连接器
CN202308430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6471534U (zh) 电连接器
CN201667411U (zh) 电连接器
CN106848665A (zh) 正反插usb连接器
CN102623825B (zh) 音频连接器
CN104241908A (zh) 电连接器
CN104901047B (zh) 电连接器
CN204538367U (zh) 电连接器
CN203434317U (zh) 传输装置
CN201820969U (zh) 电连接器装置
CN105449417B (zh) 电连接器
CN204538363U (zh) 电连接器
CN204179375U (zh) 电连接器
CN205029061U (zh) 电连接器
CN204793516U (zh) 电缆线结构
CN204614994U (zh) 电连接器
CN205882239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CN204615006U (zh) 电连接器
CN104901048B (zh) 电连接器
CN106159570A (zh) 电连接器
CN205016728U (zh) 电连接器
CN205376841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