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18423U -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18423U
CN204718423U CN201520391923.4U CN201520391923U CN204718423U CN 204718423 U CN204718423 U CN 204718423U CN 201520391923 U CN201520391923 U CN 201520391923U CN 204718423 U CN204718423 U CN 204718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angles
tank body
manhole
clockw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919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印霞
王远进
朱锋
祁乔美
景菊琴
黄佳先
季帮勇
龚金梁
杜成军
瞿翠群
潘元兰
陆纪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INSHENG SPECIAL EQUI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INSHENG SPECIAL EQUIP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INSHENG SPECIAL EQUIPM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INSHENG SPECIAL EQUIP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919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18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18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18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罐体内分隔为三层,罐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罐体下层、中间层、罐体上层,罐体下层底部中心的排水口内部设置有防涡流挡板,罐体下层与去再沸器液相口接管接口外圈设置有补强管;罐体上层的顶部中心设置有出气口法兰,出气口法兰的左侧设置有安全阀接口法兰,出气口法兰的右侧设置有测压口法兰A,安全阀接口法兰、出气口法兰、测压口法兰A在同一条中心线上;罐体下层的下方设置有裙座,裙座的外圈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排气孔A、接管、铭牌架、人孔A,排气孔B、接管、铭牌架均位于排气孔A的180°夹角处。本实用新型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不仅有效利用了高温烟道气的热值,同时还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HF生产装置每套约产生3500~4000千克/时、温度为400℃~420℃的高温烟道气,长期以来使用氢气燃烧等介质,热值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HF生产中同行业多使用煤气作为燃料,而使用氢气作燃料,这本身就存在许多不同。水煤气产生的热值大,但水煤气产生的烟道气含CO2、SO2等杂质,对设备的腐蚀较大;而使用的氢气虽然热值小,但产生的热水杂质少,对设备无腐蚀。
近年来,随着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推进,HF燃烧炉高温烟道气的余热利用被提上重要日程。为了保证做好做实这项工作,需要一种将HF烟道气余热利用,使得HF装置在生产过程所需的热能热值由自身提供,不需要再用或少用生蒸汽,实现热能自身循环利用的节能降耗方案。首先,对主装置工艺技术和流程进行分析,再沸器加热使用的都是生蒸汽,蒸汽单耗达1吨,同时还因蒸汽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再沸器的材质腐蚀,经常由于设备的损坏严重而影响了生产装置的平稳运行;其次,通过对HF反应炉烟道气的组成充分研究,发现出口的烟道气是由氢气燃烧后产生的过热水蒸气、氮气和少量氧气组成。400℃的高温烟道气一直被放空排放,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两端设置有封头,罐体外圈设置有数个等距布置的加强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内分隔为三层,罐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罐体下层、中间层、罐体上层,罐体下层底部中心的排水口内部设置有防涡流挡板,罐体下层与去再沸器液相口接管接口外圈设置有补强管;罐体上层的顶部中心设置有出气口法兰,出气口法兰的左侧设置有安全阀接口法兰,出气口法兰的右侧设置有测压口法兰A,安全阀接口法兰、出气口法兰、测压口法兰A在同一条中心线上;罐体下层的下方设置有裙座,裙座的外圈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排气孔A、接管、铭牌架、人孔A,排气孔A和排气孔B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呈180°夹角布置,排气孔B、接管、铭牌架均位于排气孔A的180°夹角处,人孔A和人孔F在同一水平面上,人孔A位于排气孔A顺时针方向的90°夹角处,人孔F位于排气孔A顺时针方向的270°夹角处;去再沸器液相口接管从接管接出。
所述的罐体下层外圈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再沸器蒸气入口法兰、温度计接口法兰C、人孔B、就地液面计口法兰B,就地液面计口法兰B与自控液面计口法兰B在同一水平面上,人孔B与排气孔A在同一铅垂面上,再沸器蒸气入口法兰位于人孔B的180°夹角处,温度计接口法兰C位于人孔B顺时针方向的90°夹角处,就地液面计口法兰B位于人孔B顺时针方向的280°夹角处,自控液面计口法兰B位于人孔B顺时针方向的260°夹角处。
所述的中间层由中间件分隔,中间层从下到上共有32层,第一层的底板靠罐体内壁的右端设置;所有奇数层的顶板为偶数层的底板,所有奇数层的顶板均靠罐体内壁的左端设置,奇数层的顶板右侧设置有侧板;所有偶数层的顶板均靠罐体内壁的右端设置,偶数层的顶板左侧设置有侧板;中间层的第一层外圈设置有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就地液面计口法兰A、自控液面计口法兰A、测压口法兰B、压力计口法兰、氮气入口法兰,氮气入口法兰与排气孔A在同一铅垂面上,就地液面计口法兰A位于氮气入口法兰顺时针方向的280°夹角处,自控液面计口法兰A位于氮气入口法兰顺时针方向的260°夹角处,测压口法兰B位于氮气入口法兰顺时针方向的30°夹角处,压力计口法兰位于氮气入口法兰顺时针方向的300°夹角处;中间层的第八层外圈设置有人孔C,人孔C位于氮气入口法兰的180°夹角处;中间层的第十一层外圈设置有进料口法兰A,进料口法兰A位于氮气入口法兰顺时针方向的330°夹角处;中间层的第十七层外圈设置有测温口法兰,测温口法兰位于氮气入口法兰顺时针方向的210°夹角处;中间层的第十八层外圈设置有人孔D,人孔D位于氮气入口法兰的180°夹角处;中间层的第二十层外圈设置有进料口法兰B,进料口法兰B位于氮气入口法兰顺时针方向的330°夹角处;中间层的第二十五层外圈设置有温度计接口法兰B,温度计接口法兰B位于氮气入口法兰顺时针方向的210°夹角处;中间层的第三十二层外圈设置有两个呈180°夹角布置的吊耳,其中一个吊耳位于氮气入口法兰的90°夹角处。
所述的罐体上层外圈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回流液入口法兰、人孔E、塔顶吊柱、温度计接口法兰A,人孔E位于排气孔A的180°夹角处,回流液入口法兰位于排气孔A顺时针方向的30°夹角处,温度计接口法兰A位于排气孔A顺时针方向的210°夹角处,塔顶吊柱的终点位于排气孔A顺时针方向的90°夹角处。
本实用新型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不仅有效利用了高温烟道气的热值,同时还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改造后蒸汽单耗由原来的1吨降为0.2吨,仅此一项,预计全年可节约成本近750万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裙座;2.人孔A;3.接管;4.去再沸器液相口接管;5.排气孔A;6.防涡流挡板;7.人孔B;8.罐体下层;9.再沸器蒸气入口法兰;10.加强圈;11.中间层;12.中间件;13.人孔C;14.进料口法兰A;15.人孔D;16.进料口法兰B;17.吊耳;18.安全阀接口法兰;19.出气口法兰;20.测压口法兰A;21.塔顶吊柱;22.温度计接口法兰A;23.罐体上层;24.回流液入口法兰;25.人孔E;26.梯子平台垫板;27.温度计接口法兰B;28.测温口法兰;29.就地液面计口法兰A;30.自控液面计口法兰A;31.测压口法兰B;32.压力计口法兰;33.氮气入口法兰;34.温度计接口法兰C;35.就地液面计口法兰B;36.自控液面计口法兰B;37.排气孔B;38.铭牌架;39.人孔F。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两端设置有封头,罐体外圈设置有数个等距布置的加强圈10,所述的罐体内分隔为三层,罐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罐体下层8、中间层11、罐体上层23,罐体下层2底部中心的排水口内部设置有防涡流挡板6,罐体下层2与去再沸器液相口接管4接口外圈设置有补强管;罐体上层12的顶部中心设置有出气口法兰19,出气口法兰19的左侧设置有安全阀接口法兰18,出气口法兰19的右侧设置有测压口法兰A20,安全阀接口法兰18、出气口法兰19、测压口法兰A20在同一条中心线上;罐体下层8的下方设置有裙座1,裙座1的外圈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排气孔A5、接管3、铭牌架38、人孔A2,排气孔A5和排气孔B37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呈180°夹角布置,排气孔B37、接管3、铭牌架38均位于排气孔A5的180°夹角处,人孔A2和人孔F39在同一水平面上,人孔A2位于排气孔A5顺时针方向的90°夹角处,人孔F39位于排气孔A5顺时针方向的270°夹角处;去再沸器液相口接管4从接管3接出;所述的罐体下层2外圈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再沸器蒸气入口法兰9、温度计接口法兰C34、人孔B7、就地液面计口法兰B35,就地液面计口法兰B35与自控液面计口法兰B36在同一水平面上,人孔B7与排气孔A5在同一铅垂面上,再沸器蒸气入口法兰9位于人孔B7的180°夹角处,温度计接口法兰C34位于人孔B7顺时针方向的90°夹角处,就地液面计口法兰B35位于人孔B7顺时针方向的280°夹角处,自控液面计口法兰B36位于人孔B7顺时针方向的260°夹角处;所述的中间层11由中间件12分隔,中间层11从下到上共有32层,第一层的底板靠罐体内壁的右端设置;所有奇数层的顶板为偶数层的底板,所有奇数层的顶板均靠罐体内壁的左端设置,奇数层的顶板右侧设置有侧板;所有偶数层的顶板均靠罐体内壁的右端设置,偶数层的顶板左侧设置有侧板;中间层11的第一层外圈设置有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就地液面计口法兰A29、自控液面计口法兰A30、测压口法兰B31、压力计口法兰32、氮气入口法兰33,氮气入口法兰33与排气孔A5在同一铅垂面上,就地液面计口法兰A29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280°夹角处,自控液面计口法兰A30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260°夹角处,测压口法兰B31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30°夹角处,压力计口法兰32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300°夹角处;中间层11的第八层外圈设置有人孔C13,人孔C13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的180°夹角处;中间层11的第十一层外圈设置有进料口法兰A14,进料口法兰A14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330°夹角处;中间层11的第十七层外圈设置有测温口法兰28,测温口法兰28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210°夹角处;中间层11的第十八层外圈设置有人孔D15,人孔D15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的180°夹角处;中间层11的第二十层外圈设置有进料口法兰B16,进料口法兰B16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330°夹角处;中间层11的第二十五层外圈设置有温度计接口法兰B27,温度计接口法兰B27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210°夹角处;中间层11的第三十二层外圈设置有两个呈180°夹角布置的吊耳17,其中一个吊耳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的90°夹角处;所述的罐体上层23外圈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回流液入口法兰24、人孔E25、塔顶吊柱21、温度计接口法兰A22,人孔E25位于排气孔A5的180°夹角处,回流液入口法兰24位于排气孔A5顺时针方向的30°夹角处,温度计接口法兰A22位于排气孔A5顺时针方向的210°夹角处,塔顶吊柱21的终点位于排气孔A5顺时针方向的90°夹角处。
    将HF装置精馏塔和脱气塔的再沸器由原来的蒸汽加热改为热水加热,加热的能量来源就是充分利用烟道气的显热和水蒸气的潜热,同时换热后的低温水再经过烟道气换热器预热后继续使用,同时可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举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项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4)

1.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两端设置有封头,罐体外圈设置有数个等距布置的加强圈(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内分隔为三层,罐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罐体下层(8)、中间层(11)、罐体上层(23),罐体下层(2)底部中心的排水口内部设置有防涡流挡板(6),罐体下层(2)与去再沸器液相口接管(4)接口外圈设置有补强管;罐体上层(12)的顶部中心设置有出气口法兰(19),出气口法兰(19)的左侧设置有安全阀接口法兰(18),出气口法兰(19)的右侧设置有测压口法兰A(20),安全阀接口法兰(18)、出气口法兰(19)、测压口法兰A(20)在同一条中心线上;罐体下层(8)的下方设置有裙座(1),裙座(1)的外圈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排气孔A(5)、接管(3)、铭牌架(38)、人孔A(2),排气孔A(5)和排气孔B(37)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呈180°夹角布置,排气孔B(37)、接管(3)、铭牌架(38)均位于排气孔A(5)的180°夹角处,人孔A(2)和人孔F(39)在同一水平面上,人孔A(2)位于排气孔A(5)顺时针方向的90°夹角处,人孔F(39)位于排气孔A(5)顺时针方向的270°夹角处;去再沸器液相口接管(4)从接管(3)接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下层(2)外圈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再沸器蒸气入口法兰(9)、温度计接口法兰C(34)、人孔B(7)、就地液面计口法兰B(35),就地液面计口法兰B(35)与自控液面计口法兰B(36)在同一水平面上,人孔B(7)与排气孔A(5)在同一铅垂面上,再沸器蒸气入口法兰(9)位于人孔B(7)的180°夹角处,温度计接口法兰C(34)位于人孔B(7)顺时针方向的90°夹角处,就地液面计口法兰B(35)位于人孔B(7)顺时针方向的280°夹角处,自控液面计口法兰B(36)位于人孔B(7)顺时针方向的260°夹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层(11)由中间件(12)分隔,中间层(11)从下到上共有32层,第一层的底板靠罐体内壁的右端设置;所有奇数层的顶板为偶数层的底板,所有奇数层的顶板均靠罐体内壁的左端设置,奇数层的顶板右侧设置有侧板;所有偶数层的顶板均靠罐体内壁的右端设置,偶数层的顶板左侧设置有侧板;中间层(11)的第一层外圈设置有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就地液面计口法兰A(29)、自控液面计口法兰A(30)、测压口法兰B(31)、压力计口法兰(32)、氮气入口法兰(33),氮气入口法兰(33)与排气孔A(5)在同一铅垂面上,就地液面计口法兰A(29)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280°夹角处,自控液面计口法兰A(30)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260°夹角处,测压口法兰B(31)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30°夹角处,压力计口法兰(32)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300°夹角处;中间层(11)的第八层外圈设置有人孔C(13),人孔C(13)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的180°夹角处;中间层(11)的第十一层外圈设置有进料口法兰A(14),进料口法兰A(14)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330°夹角处;中间层(11)的第十七层外圈设置有测温口法兰(28),测温口法兰(28)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210°夹角处;中间层(11)的第十八层外圈设置有人孔D(15),人孔D(15)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的180°夹角处;中间层(11)的第二十层外圈设置有进料口法兰B(16),进料口法兰B(16)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330°夹角处;中间层(11)的第二十五层外圈设置有温度计接口法兰B(27),温度计接口法兰B(27)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顺时针方向的210°夹角处;中间层(11)的第三十二层外圈设置有两个呈180°夹角布置的吊耳(17),其中一个吊耳位于氮气入口法兰(33)的90°夹角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上层(23)外圈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回流液入口法兰(24)、人孔E(25)、塔顶吊柱(21)、温度计接口法兰A(22),人孔E(25)位于排气孔A(5)的180°夹角处,回流液入口法兰(24)位于排气孔A(5)顺时针方向的30°夹角处,温度计接口法兰A(22)位于排气孔A(5)顺时针方向的210°夹角处,塔顶吊柱(21)的终点位于排气孔A(5)顺时针方向的90°夹角处。
CN201520391923.4U 2015-06-09 2015-06-09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Active CN204718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1923.4U CN204718423U (zh) 2015-06-09 2015-06-09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1923.4U CN204718423U (zh) 2015-06-09 2015-06-09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18423U true CN204718423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317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91923.4U Active CN204718423U (zh) 2015-06-09 2015-06-09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184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71658U (zh) 烟气处理器
CN204718423U (zh)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CN205517043U (zh) 具有压力自动平衡功能的气体洗涤系统
CN209872881U (zh) 一种焦炉煤气气液分离系统
CN209128464U (zh) 一种钢渣热焖池安全自动防爆装置
CN103993111B (zh) 一种高炉煤气干法脱氯化氢的装置及方法
CN207034619U (zh) 一种将bog气体再冷凝的大型常压平底lng储罐
CN104085940B (zh) 冷凝水除盐水混合回收二级除氧装置
CN206235202U (zh) 液氯汽化器
CN203188283U (zh) 防负压管中泵管网叠压变频供水设备
CN202733877U (zh) 服装熨烫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
CN201890491U (zh) 卧式钢衬塑储罐
CN206572487U (zh) 一种环保正压锅炉
CN206269653U (zh) 一种带有耐腐蚀层的蓄热罐
CN205542288U (zh) 一种器身干燥处理用变压器油箱
CN202125934U (zh) 虹吸式简易蒸汽装置
CN202074501U (zh) 一种余热锅炉排污蒸汽综合回收利用装置
CN206328341U (zh) 一种含延迟焦化装置的炼油厂浮渣处理系统
CN207214472U (zh) 一种空气能热水器的控制盒安装结构
CN205995250U (zh) 一种快速降温的脱硫设备
CN206637595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供水系统
CN110566992A (zh) 一种轻烃燃料气化系统
CN204301548U (zh) 闪蒸动力疏水泵
CN203646453U (zh) 一种预热式蒸汽杀菌釜
CN207501748U (zh) 一种定排连排扩容器余热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