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09879U - 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09879U
CN204709879U CN201520039118.5U CN201520039118U CN204709879U CN 204709879 U CN204709879 U CN 204709879U CN 201520039118 U CN201520039118 U CN 201520039118U CN 204709879 U CN204709879 U CN 204709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tube
collection
pipe
immersed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391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敏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ity And 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ity And 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ity And 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ity And 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391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09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09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098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包括池体、进水管、中心桶、反射锥、集沉管、出水堰、出泥管、曝气管、出水管、多孔管、泥斗;所述池体下方设有泥斗,井字形支架上设有多根集沉管和中心桶,所述中心桶横向设有进水管,所述中心桶下端设有反射锥,所述集沉管由方管和集沉裙构成,所述方管上焊接的多层集沉裙,所述相邻集沉裙之间的方管四周设置有导泥口,所述池体内侧上沿处设有出水堰和出水管,所述池体下部设有曝气管、多孔管、出泥管,所述进水管、出水管、曝气管、出泥管分别位于池体四个侧面上;本新型集沉管和反冲结构,二沉池泥水分离沉降效果好,出水悬浮物浓度达标;通过定期冲洗泥斗,排泥效果好,减轻了劳动负荷。

Description

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水污染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法是被应用最多的处理工艺,约有80%以上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工艺,二沉池是典型活性污泥工艺的重要组成单元,其对污水的沉降与去除起着重要作用。
二沉池进水混合物中颗粒态物质向下沉降、溶解态物质随水流水平流出,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是:由于二沉池污泥沉淀的为生化池飘出的生化污泥,其污泥比重较轻,相对于物化污泥,不容易沉淀,因此出水存在漂泥的情况,特别是沉淀与水流方向相反,影响静态污泥沉降;由于部分二沉池池容较小,不适合装配机械刮泥设备;因此很多二沉池泥斗底部在静压排泥中,就会导致排泥的不均匀性,甚至泥斗的部分区域会变成死区,导致死区污泥根本无法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在二沉池内部四周增设多根集沉管,集沉管直通泥斗底部,所述集沉管设置的多层集沉裙,从而增加了无干扰的污泥静态沉降通道,使捕获的污泥沿着集沉管内直接沉降到泥斗内,从而避免污泥随出水飘出;泥斗区增加一套气管反冲系统,保障了泥斗内无死区,每隔一段时间对泥斗区进行一次气冲,从而使泥斗底部污泥重新沉降和排列,使得排泥的功能不随设备使用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使得泥斗底部没有排泥死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包括池体、进水管、中心桶、反射锥、集沉管、出水堰、出泥管、曝气管、出水管、多孔管、泥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池体为正方形池坑,所述池体下方设置有泥斗,所述泥斗为四棱锥台形,所述池体由混凝土整体构筑而成;所述池体四壁上预埋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井字形支架焊接固定,所述井字形支架上螺接固定设置有多根集沉管和中心桶,所述中心桶为圆形筒,所述中心桶中部横向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中心桶连通;所述中心桶下端设置有反射锥,所述反射锥与所述中心桶之间设置有布水流道;所述集沉管由方管和集沉裙构成,所述方管上焊接的多层集沉裙,所述相邻集沉裙之间的方管四周设置有导泥口,所述池体内侧上沿处设置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沿所述池体内壁四周设置;所述出水堰内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在所述池体的相对方向设置,所述集沉管上端高于所述出水堰;所述池体下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穿过所述池体,所述曝气管的外接口与压缩空气管道连通,所述曝气管的池内接口向下弯曲,并与多孔管连通,所述多孔管设置于所述泥斗上部分,沿所述泥斗四边沿形成四边形,所述多孔管上均匀交错设置有多组气孔;所述曝气管的对面池体上设置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池内端折弯并伸展到所述泥斗底部,所述出泥管的池外端与所述排泥泵连通。
所述集沉管与反射锥相应位置为密闭方管,所述集沉管下端伸入到所述泥斗内,以免水流干扰集沉管内部的静态沉降;所述集沉管上端设置有开口罩板。
所述进水管、出水管、曝气管、出泥管分别位于所述方形池体的四个侧面上。
所述集沉管上的集沉裙向上方倾斜,所述集沉裙倾斜的角度范围为30度—75度。
所述集沉管至少设置有四根。
所述多孔管开孔间距120mm,孔径范围为Φ5mm—Φ8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二沉池内装配多根所述集沉管,通过集沉管上的多层集沉裙的作用,污泥上升过程中获得了静态下降通道,使得污泥更于沉降;所述泥斗四周设置一圈多孔管,所述多孔管与所述曝气管连通,所述多孔管设置于所述泥斗的靠上边位置,当压缩空气通过所述曝气管进入所述多孔管后,气体对泥斗四周进行搅拌,泥斗内部的物化污泥和水混合,在池体内壁重新排列和分部;当压缩空气关闭后,物化污泥与水分离,污泥再次沉降;这样,经过每次压缩空气冲洗后,泥斗底部的污泥都得到全新的位置分布,杜绝了污泥沉积于泥斗四周,这样便于污泥排出二沉池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优化二沉池的结构设计,增加集沉管和气体反冲结构,保证了二沉池泥水分离沉降效果,从而保证了出水悬浮物浓度达到要求;通过定期冲洗泥斗,保证的了排泥的效果,避免了二沉池频繁清池作业,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劳动负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俯视图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A—A向剖视图示意图;
图3为本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B—B向剖视图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池体        2.进水管        3.中心桶      4.反射锥
5.集沉管      6.出水堰        7.出泥管      8.曝气管
9.出水管      10.多孔管       11.泥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包括池体1、进水管2、中心桶3、反射锥4、集沉管5、出水堰6、出泥管7、曝气管8、出水管9、多孔管10、泥斗11。
所述池体1为正方形池坑,所述池体1下方设置有泥斗11,所述泥斗11为四棱锥台形,所述池体1由混凝土整体构筑而成;所述池体1四壁上预埋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井字形支架焊接固定,所述井字形支架上螺接固定设置有多根集沉管5和中心桶3,所述中心桶3为圆形筒,所述中心桶3中部横向设置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与所述中心桶3连通;所述中心桶3下端设置有反射锥4,所述反射锥4与所述中心桶3之间设置有布水流道;所述集沉管5由方管和集沉裙构成,所述方管上焊接的多层集沉裙,所述相邻集沉裙之间的方管四周设置有导泥口,所述池体1内侧上沿处设置有出水堰6,所述出水堰6沿所述池体1内壁四周设置;所述出水堰6内设置有出水管9,所述出水管9与所述进水管2在所述池体1的相对方向设置,所述集沉管5上端高于所述出水堰6;所述池体1下部设置有曝气管8,所述曝气管8穿过所述池体1,所述曝气管8的外接口与压缩空气管道连通,所述曝气管8的池内接口向下弯曲,并与多孔管10连通,所述多孔管10设置于所述泥斗11上部分,沿所述泥斗11四边沿形成四边形,所述多孔管10上均匀交错设置有多组气孔;所述曝气管8的对面池体1上设置有出泥管7,所述出泥管7池内端折弯并伸展到所述泥斗11底部,所述出泥管7的池外端与所述排泥泵连通。
所述集沉管5与反射锥4相应位置为密闭方管,所述集沉管5下端伸入到所述泥斗11内,以免水流干扰集沉管5内部的静态沉降;所述集沉管5上端设置有开口罩板。
所述进水管2、出水管9、曝气管8、出泥管7分别位于所述方形池体的四个侧面上。
所述集沉管5上的集沉裙向上方倾斜,所述集沉裙倾斜的角度为60度。
所述集沉管5设置有8根;所述多孔管10开孔间距120mm,孔径范围为Φ6mm。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操作步骤为:
1.生化后污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所述方形集沉管二沉池内的所述中心桶3,通过所述反射锥4改变水流方向,使得废水从所述反射锥4的四周流出;在所述二沉池内进行泥水分离,废水向上流运过程中,通过所述集沉管5上的集沉裙和导泥口进入到集沉管5内,污泥向下流动沉降,废水经过集沉管5与池体1之间的缝隙,通过四周的所述出水堰6,经过所述出水管9流出,污泥则沉降于泥斗11内,最后通过所述出泥管7排出池体。
2.沉降于泥斗11的污泥由于部分厌氧而上浮,上浮的污泥通过所述集沉管5重新进行静态沉降,上浮的污泥定期通过人工清除。
3.所述方形集沉管二沉池每运行4天时间,开启所述曝气管8一次,将沉降于泥斗11靠上部分的污泥通过曝气后沉降于污泥斗11底部,进而通过所述排泥管排出池体外。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优化二沉池的结构设计,增加集沉管和气体反冲结构,保证了二沉池泥水分离沉降效果,从而保证了出水悬浮物浓度达到要求;通过定期冲洗泥斗,保证的了排泥的效果,避免了二沉池频繁清池作业,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劳动负荷。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进水管、中心桶、反射锥、集沉管、出水堰、出泥管、曝气管、出水管、多孔管、泥斗;所述池体为正方形池坑,所述池体下方设置有泥斗,所述泥斗为四棱锥台形,所述池体由混凝土整体构筑而成;所述池体四壁上预埋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井字形支架焊接固定,所述井字形支架上螺接固定设置有多根集沉管和中心桶,所述中心桶为圆形筒,所述中心桶中部横向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中心桶连通;所述中心桶下端设置有反射锥,所述反射锥与所述中心桶之间设置有布水流道;所述集沉管由方管和集沉裙构成,所述方管上焊接的多层集沉裙,所述相邻集沉裙之间的方管四周设置有导泥口,所述池体内侧上沿处设置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沿所述池体内壁四周设置;所述出水堰内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在所述池体的相对方向设置,所述集沉管上端高于所述出水堰;所述池体下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穿过所述池体,所述曝气管的外接口与压缩空气管道连通,所述曝气管的池内接口向下弯曲,并与多孔管连通,所述多孔管设置于所述泥斗上部分,沿所述泥斗四边沿形成四边形,所述多孔管上均匀交错设置有多组气孔;所述曝气管的对面池体上设置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池内端折弯并伸展到所述泥斗底部,所述出泥管的池外端与排泥泵连通;所述进水管、出水管、曝气管、出泥管分别位于所述方形池体的四个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沉管与反射锥相应位置为密闭方管,所述集沉管下端伸入到所述泥斗内,以免水流干扰集沉管内部的静态沉降;所述集沉管上端设置有开口罩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沉管上的集沉裙向上方倾斜,所述集沉裙倾斜的角度范围为30度—7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沉管至少设置有四根;所述多孔管开孔间距120mm,孔径范围为Φ5mm—Φ8mm。
CN201520039118.5U 2015-01-21 2015-01-21 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09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9118.5U CN204709879U (zh) 2015-01-21 2015-01-21 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9118.5U CN204709879U (zh) 2015-01-21 2015-01-21 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09879U true CN204709879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30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3911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09879U (zh) 2015-01-21 2015-01-21 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098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9269A (zh) * 2020-03-16 2020-07-03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确定沉淀池的死角边坡的轮廓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9269A (zh) * 2020-03-16 2020-07-03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确定沉淀池的死角边坡的轮廓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9188B (zh) 多层导流挡板定向沉沙排沙过滤装置及其方法
CN205222960U (zh) 一种住宅小区雨水处理系统
CN204014781U (zh) 室外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4134271U (zh) 一种改良型竖流二沉池
CN208843831U (zh) 一种中心筒旋流分离沉淀装置
CN204709879U (zh) 一种方形集沉管二沉池
CN108946988B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地表径流悬浮物脱除的双螺旋沉淀池
CN209685393U (zh) 生化池池底布水排泥系统
CN204709880U (zh) 一种圆形集沉管二沉池
CN204502479U (zh) 一种导沉斜管沉淀集成箱
CN2345265Y (zh) 一种污水净化器
CN216918855U (zh) 一种新型的隧道废水处理多级精滤系统
CN207091140U (zh) 一种大理石污水处理用竖流沉淀分离设备
CN206928406U (zh) 进河初期雨水收集及处理回用装置
CN207153194U (zh) 一种水力旋流沉淀器及污水处理设备
CN201912802U (zh) 辐流式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
CN206853198U (zh) 一种新型竖流二沉池
CN109331506A (zh) 竖流沉淀池
CN205948442U (zh) 一种改进的污水沉淀桶
CN2269888Y (zh) 污水净化器
CN204261396U (zh) 石材加工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中的固液两相重力分离塔
CN209679570U (zh) 一种竖流沉淀池
CN203999117U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机
CN202191737U (zh) 一种高速混凝沉淀池
CN206467050U (zh) 新型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