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04096U - 抽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抽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04096U
CN204704096U CN201520295604.3U CN201520295604U CN204704096U CN 204704096 U CN204704096 U CN 204704096U CN 201520295604 U CN201520295604 U CN 201520295604U CN 204704096 U CN204704096 U CN 204704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ump
air
row device
oil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956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珂
王钊
尹红卫
刘怀斌
乔宏彬
尚飞宇
赵鹏
赵帮稳
史智锋
史自民
韦兴容
王亚军
田鹏
陈玉桂
唐君伟
顾娟
闫建业
叶明新
口俊林
杨立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956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04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04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0409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油装置,包括:抽油泵、泵外管、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泵外管为中空结构,抽油泵的泵体设置在泵外管中,泵外管的内壁与抽油泵的泵体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容置腔;第一接头包括进油口和第一排气装置,第一排气装置为圆柱体形状,且第一排气装置中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贯穿第一排气装置的上下底面;第二接头包括出油口和第二排气装置,出油口设置在第二排气装置中,第二排气装置为圆柱体形状,第二排气装置中沿轴向方向在出油口的周围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贯穿第二排气装置的上下底面;抽油泵的泵体的第一端位于泵外管的第一端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油装置,提高了抽油泵每小时的采油量和泵效。

Description

抽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采油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抽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原油开采的过程中,针对非自喷井,一般采用机械采油的方式将原油从油井举升出井口。其中,抽油泵是机械采油使用的主要设备之一。
现有技术在使用抽油泵进行机械采油时,首先,将采油管分为前一级采油管和下一级采油管;其中,前一级采油管的一端设置在油井中,下一级采油管的一端设置在地面的井口处。其次,将前一级采油管的另一端通过一接头与抽油泵的抽油口连接,将下一级采油管的另一端通过另一接头与抽油泵的出油口连接。这样,当油井中有原油产出时,就可以在抽油泵的作用下,将原油从油井举升出井口。
但是,在采用上述方式采油时,抽油泵在将前一级采油管输出的原油抽入抽油泵时,也会将前一级采油管输出的天然气全部抽入抽油泵中,造成抽油泵每小时的采油量下降,同时降低了抽油泵的泵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油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抽油泵抽入了前一级采油管输出的全部的天然气,造成抽油泵每小时的采油量下降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油装置,所述抽油装置包括:抽油泵、泵外管、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
其中,所述泵外管为中空结构,所述抽油泵的泵体设置在所述泵外管中,且所述泵外管的内壁与所述抽油泵的泵体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容置腔;所述第一接头包括进油口和第一排气装置,所述第一排气装置为圆柱体形状,且所述第一排气装置中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排气装置的上下底面;所述第二接头包括出油口和第二排气装置,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装置中,所述第二排气装置为圆柱体形状,所述第二排气装置中沿轴向方向在所述出油口的周围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二排气装置的上下底面;所述抽油泵的泵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泵外管的第一端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泵外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排气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泵外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抽油泵的泵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气装置沿所述第一排气装置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排气装置的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通孔,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通孔之间的间隔相等。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泵外管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泵外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一端螺纹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油口包括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以及下一级采油管的进油口,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下一级采油管的进油口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下一级采油管的进油口螺纹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圆孔。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菱形孔。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二端连接前一级采油管的出油口,且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二端与所述前一级采油管的出油口采用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抽油装置,通过天然气的密度大于原油的密度的特性,在第一接头中设置第一排气装置,使得天然气可以先于原油进入泵外管的内壁与抽油泵的泵体的外壁之间形成的容置腔中;同时,通过抽油泵与“第一通孔和容置腔的连通处”的间距,使得大部分天然气在进入容置腔后,会直接穿过容置腔进入第二排气装置中。因此,抽油泵对流入容置腔中的原油进行抽吸时,并不会将前一级采油管输入至抽油装置中的全部天然气抽入抽油泵中。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抽油泵在将原油从油井中抬升出井口的过程中,会将前一级采油管输出的天然气全部抽入抽油泵的泵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在将原油从油井中抬升出井口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抽油泵抽入的天然气量,增加抽油泵抽入的原油量,提高了抽油泵每小时的采油量,进而提高了抽油泵的泵效。同时,在将相同吨数的原油从油井中抬升至井口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每小时的采油量高于现有技术中的抽油泵每小时的采油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还可以节省采油时间,减少抽油泵的用电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的第一接头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接头的俯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第一接头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的第二接头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第二接头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的第一接头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的第一接头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的第二接头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第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抽油泵;                   12:泵外管;
13:第一接头;                 14:第二接头;
111:抽油泵的泵体;            112:抽油泵的出油口;
113:抽油泵的抽油杆;          121:容置腔;
122:泵外管的第一端;          123:泵外管的第二端;
131:进油口;                  132:第一排气装置;
133:第一接头的第一端;        134:第一接头的第二端;
141:出油口;                  142:第二排气装置;
143:第二接头的第一端;        1111:抽油泵的泵体的第一端;
1112:抽油泵的泵体的第二端;   1321:第一通孔;
1411:下一级采油管的进油口;   142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可以设置在油井中,分别与前一级采油管和下一级采油管连接,用于将油井中产出的原油从油井中抬升出井口。其中,前一级采油管的一端设置在油井中,前一级采油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接头连接,下一级采油管的一端与第二接头连接,下一级采油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地面的井口处。当上述抽油装置竖直设置在油井中时,第一接头位于抽油装置的底部,并与前一级采油管连接,第二接头位于抽油装置的上部,并与下一级采油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油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抽油泵在抽吸前一级采油管中的原油时,会将前一级采油管中的天然气也全部抽入至抽油泵中,使得抽油泵因抽入了大量的天然气而降低了每小时的采油量,降低了抽油泵的泵效的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抽油装置包括:抽油泵11、泵外管12、第一接头13和第二接头14。
其中,泵外管12为中空结构,抽油泵的泵体111设置在泵外管12中,且泵外管12的内壁与抽油泵的泵体111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容置腔121。其中,抽油泵的泵体的第一端1111位于泵外管的第一端122的正上方。
第一接头13包括进油口131和第一排气装置1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的第一接头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为第一接头的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接头的俯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第一接头的仰视图,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第一排气装置132为圆柱体形状,且第一排气装置132中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1321贯穿第一排气装置132的上下底面。
第二接头14包括出油口141和第二排气装置14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的第二接头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为第二接头的主视图,图6为图5所示的第二接头的俯视图,参见图1、图5和图6,出油口141设置在第二排气装置142中,第二排气装置142为圆柱体形状,第二排气装置142中沿轴向方向在出油口141的周围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1421贯穿第二排气装置142的上下底面。图5和图6示出的是每两个相邻的第二通孔之间的间隔相等的第二接头的示意图。当然,也可以将多个第二通孔以任意分布方式设置在出油口141的周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图1中,第一接头的第一端133与泵外管的第一端122连接,进油口131与第一排气装置132连接,第一通孔1321与容置腔121连通;泵外管的第二端123与第二接头的第一端143连接,抽油泵的泵体的第二端1112与出油口141连接,第二通孔1421与容置腔121连通。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接头的第一端133与泵外管的第一端122的连接方式、泵外管的第二端123与第二接头的第一端143的连接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采用焊接、粘结、螺接的方式连接。
具体的,上述第一通孔1321用于分离混合有天然气的原油,使得密度较轻的天然气会先于原油通过第一通孔1321流入到泵外管的容置腔121中,经过上述第二通孔1421将容置腔121中的天然气排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上述第一通孔1321和第二通孔1421的形状不进行限定。可选的,第一通孔1321和第二通孔1421可以为圆孔。可选的,第一通孔1321和第二通孔1421还可以为菱形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上述第一通孔1321和第二通孔1421的数量和直径也不进行限定,具体实现时,可以结合油井每小时的原油产量和抽油泵11每小时的额定采油量来确定。可选的,上述抽油泵11为现有技术中任一可以将原油从油井中抬升出井口的抽油泵。
具体的,当前一级的采油管输出的混合有天然气的原油通过进油口131进入到第一排气装置132后,天然气和原油先后通过第一排气装置的第一通孔1321,并流入到泵外管的容置腔121中。在容置腔121中,由于抽油泵的泵体的第一端1111与“第一通孔1321和容置腔121的连通处”有一定的间距,且天然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和原油的密度,所以天然气在通过第一通孔1321进入容置腔121后,大部分的天然气会直接穿过容置腔121进入第二排气装置142中,通过第二排气装置142的第二通孔1421排出。同时,抽油泵11对流入容置腔121中的原油进行抽吸,并通过抽油泵的泵体的第二端1112输出至出第二接头的出油口141。这样,原油就可以通过第二接头的出油口141输送至下一级采油管。至此,油井中产出的原油就在上述抽油装置的作用下,从油井中抬升出井口。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抽油泵在将原油从油井中抬升出井口的过程中,会将前一级采油管输出的天然气全部抽入抽油泵的泵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可以减少抽油泵11抽入的天然气量,使得抽油泵11的每小时的采油量得到了提高,进而提高了抽油泵11的泵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抽油装置,通过天然气的密度大于原油的密度的特性,在第一接头中设置第一排气装置,使得天然气可以先于原油进入泵外管的内壁与抽油泵的泵体的外壁之间形成的容置腔中;同时,通过抽油泵与“第一通孔和容置腔的连通处”的间距,使得大部分天然气在进入容置腔后,会直接穿过容置腔进入第二排气装置中。因此,抽油泵对流入容置腔中的原油进行抽吸时,并不会将前一级采油管输入至抽油装置中的全部天然气抽入抽油泵中。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抽油泵在将原油从油井中抬升出井口的过程中,会将前一级采油管输出的天然气全部抽入抽油泵的泵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在将原油从油井中抬升出井口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抽油泵抽入的天然气量,增加抽油泵抽入的原油量,提高了抽油泵每小时的采油量,进而提高了抽油泵的泵效。同时,在将相同吨数的原油从油井中抬升至井口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每小时的采油量高于现有技术中的抽油泵每小时的采油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还可以节省采油时间,减少抽油泵的用电量。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的第一接头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第一接头13的第一排气装置132中,将第一排气装置132的多个第一通孔1321沿第一排气装置132的圆周方向任意设置。进一步地,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的第一接头实施例三的俯视图,参见图8,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排气装置132的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通孔1321,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通孔1321之间的间隔相等。
具体的,参见图7或图8,将第一排气装置132的多个第一通孔1321沿第一排气装置132的圆周方向设置,使天然气在通过第一通孔1321进入到容置腔121后,直接从抽油泵的泵体111的侧壁与泵外管12的侧壁之间的空隙穿过,进入第二排气装置142。这样,在抽油泵11对流入容置腔121中的原油进行抽吸时,可以进一步减少抽油泵11抽入的天然气量,使得抽油泵11的每小时的采油量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抽油泵11的泵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抽油装置,通过天然气的密度大于原油的密度的特性,在第一接头中设置第一排气装置,使得天然气可以先于原油进入泵外管的内壁与抽油泵的泵体的外壁之间形成的容置腔中;同时,通过将第一通孔沿第一排气装置的圆周方向设置,以及抽油泵与“第一通孔和容置腔的连通处”的间距,使得天然气在进入容置腔后,会直接从抽油泵的泵体的侧壁与泵外管的侧壁之间的空隙穿过。因此,抽油泵对流入容置腔中的原油进行抽吸时,可以进一步减少抽油泵抽入的天然气量。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抽油泵在将原油从油井中抬升出井口的过程中,会将前一级采油管输出的天然气全部抽入抽油泵的泵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在将原油从油井中抬升出井口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的减少抽油泵抽入的天然气量,增加抽油泵抽入的原油量,提高了抽油泵每小时的采油量,进而提高了抽油泵的泵效。同时,在将相同吨数的原油从油井中抬升至井口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每小时的采油量高于现有技术中的抽油泵每小时的采油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还可以节省采油时间,减少抽油泵的用电量。
继续参照图1,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接头的第一端133与泵外管的第一端122螺纹连接,泵外管的第二端123与第二接头的第一端143螺纹连接。
具体的,为了便于安装和维修,可以在第一接头的第一端133和泵外管的第一端122设置有配套的螺纹,使得第一接头的第一端133和泵外管的第一端122之间的连接和拆卸更加方便。同时,使用螺纹连接还可以使第一接头的第一端133和泵外管的第一端122之间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较好,可以避免原油或天然气从连接处溢出。进一步的,使用螺纹连接还可以使第一接头的第一端133和泵外管的第一端12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当抽油装置设置在油井中,与前一级采油管连接时,可以进一步的避免因前一级采油管中的原油的重量过重,出现第一接头的第一端133与泵外管的第一端122的连接断开的情况。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接头的第一端133和泵外管的第一端122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还可以在第一接头的第一端133和泵外管的第一端122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垫圈。
泵外管的第二端123与第二接头的第一端143螺纹连接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对第一接头的第一端133与泵外管的第一端122螺纹连接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抽油装置,通过将第一接头的第一端与泵外管的第一端、和泵外管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头的第一端分别采用螺纹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在将原油从油井中抬升出井口的过程中,可以在提高了抽油泵每小时的采油量和抽油泵的泵效的基础上,使抽油装置自身的安装和拆卸更为简便。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的第二接头实施例二的主视图;图10为图9所示的第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和图10,上述出油口141包括抽油泵的出油口112以及下一级采油管的进油口1411,抽油泵的出油口112与下一级采油管的进油口1411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抽油泵11还包括抽油泵的抽油口、抽油泵的出油口112和抽油泵的抽油杆113。其中,抽油泵的抽油杆113可以位于下一级采油管中。上述抽油泵的泵体的第一端1111具体为抽油泵的抽油口。上述抽油泵的泵体的第二端1112与出油口141连接具体为:抽油泵的泵体的第二端1112与抽油泵的出油口112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抽油泵的出油口112与下一级采油管的进油口1411的连接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采用焊接、螺接、粘结等方式。可选的,为了便于安装和维修,抽油泵的出油口112与下一级采油管的进油口1411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其中,抽油泵的出油口112与下一级采油管的进油口1411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和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接头的第一端133与泵外管的第一端122螺纹连接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继续参见图10,上述第一接头的第二端134用于连接前一级采油管的出油口;为了使第一接头的第二端134与前一级采油管的出油口的连接更加稳固,且便于安装和维修,则第一接头的第二端134与前一级采油管的出油口采用螺纹连接。其中,第一接头的第二端134与前一级采油管的出油口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和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接头的第一端133与泵外管的第一端122螺纹连接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抽油装置,通过将抽油泵的出油口与下一级采油管的进油口在第二接头中采用螺纹连接、将抽油泵的出油口与下一级采油管的进油口采用螺纹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抽油装置,在将原油从油井中抬升出井口的过程中,可以在提高了抽油泵每小时的采油量和抽油泵的泵效的基础上,使抽油装置与前一级采油管和下一级采油管之间的连接和拆卸更为简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装置包括:抽油泵、泵外管、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其中,所述泵外管为中空结构,所述抽油泵的泵体设置在所述泵外管中,且所述泵外管的内壁与所述抽油泵的泵体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容置腔;所述第一接头包括进油口和第一排气装置,所述第一排气装置为圆柱体形状,且所述第一排气装置中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排气装置的上下底面;所述第二接头包括出油口和第二排气装置,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装置中,所述第二排气装置为圆柱体形状,所述第二排气装置中沿轴向方向在所述出油口的周围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二排气装置的上下底面;所述抽油泵的泵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泵外管的第一端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泵外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排气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泵外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抽油泵的泵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装置沿所述第一排气装置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排气装置的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通孔,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通孔之间的间隔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泵外管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泵外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一端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包括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以及下一级采油管的进油口,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下一级采油管的进油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下一级采油管的进油口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圆孔。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菱形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二端连接前一级采油管的出油口,且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二端与所述前一级采油管的出油口采用螺纹连接。
CN201520295604.3U 2015-05-08 2015-05-08 抽油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04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5604.3U CN204704096U (zh) 2015-05-08 2015-05-08 抽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5604.3U CN204704096U (zh) 2015-05-08 2015-05-08 抽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04096U true CN204704096U (zh) 2015-10-14

Family

ID=54283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95604.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04096U (zh) 2015-05-08 2015-05-08 抽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040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4679A (zh) * 2015-05-08 2016-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抽油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4679A (zh) * 2015-05-08 2016-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抽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04096U (zh) 抽油装置
CN108894759B (zh) 基于电脉冲的井下油水分离的注采一体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3035178U (zh) 抽油井沉砂气锚
CN110778303A (zh) 一种多级旋启式油气砂分离装置
CN203879719U (zh) 一种注气采油一体化泵
CN203796240U (zh) 一种除砂器
CN204532295U (zh) 一种接替压气采油装置
CN201129169Y (zh) 自洁式防堵防砂管
CN106194679B (zh) 抽油装置
CN210033387U (zh) 一种大排量螺杆泵防泄漏防砂前驱装置
CN204312044U (zh) 一种天然气采气井投放泡排棒的投棒筒装置
CN209251290U (zh) 一种基于恒压控制的流量可控的滴灌管
CN2898292Y (zh) 偏心可沉砂式防气器
CN202628066U (zh) 一种气井旋流式增压器
CN201193602Y (zh) 杆式泵与电潜泵复合分采泵
CN106089125B (zh) 抽油杆悬挂装置
CN204327458U (zh) 双固定防垢卡长柱塞防砂抽油泵
CN2809211Y (zh) 一种中心配产配水器
CN204941877U (zh) 一种抽油泵
CN102606130B (zh) 煤矿抽采钻孔气水分离连接法及连接结构
CN205577897U (zh) 一种具有脱水能力的矿物油用油管
CN203978787U (zh) 一种旋流防砂卡抽油泵
CN202441333U (zh) 抽油井油管刮蜡器
CN201627707U (zh) 可克服含气油井气锁的采油装置
CN2576962Y (zh) 沉砂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