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96304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96304U
CN204696304U CN201520256857.XU CN201520256857U CN204696304U CN 204696304 U CN204696304 U CN 204696304U CN 201520256857 U CN201520256857 U CN 201520256857U CN 204696304 U CN204696304 U CN 204696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connector
installed surface
terminal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568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学源
朱自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568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96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96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96304U/zh
Priority to US15/140,423 priority patent/US9825383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与对接面相对的安装面以及贯穿所述对接面及安装面的端子槽,所述端子自绝缘本体的安装面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端子包括收容在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部,其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遮蔽在所述安装面上的遮蔽部,從而防止端子从绝缘本体内脱落或在绝缘本体内发生松动,使得端子与绝缘本体结合可靠。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外壳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通常是安装至电路板上形成连接器组合以与对接元件形成电性连接,相关现有技术请参阅2001年8月21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TW452258号所揭露的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可安装至电路板上,其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对接元件相对接的对接面、与对接面相对的安装面以及贯穿所述对接面及安装面的端子槽,所述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安装面的安装部。然而,由于所述端子自绝缘本体的安装面向上组装至绝缘本体内,并且绝缘本体的安装面并没有其他元件对端子进行遮蔽,致使连接器在运输或安装至电路板的过程中,所述端子容易从绝缘本体的安装面直接脱落或发生松动。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保证端子与绝缘本体结合可靠的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与对接面相对的安装面以及贯穿所述对接面及安装面的端子槽,所述端子自绝缘本体的安装面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端子包括收容在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部,其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遮蔽在所述安装面上的遮蔽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设有一对自遮蔽部的两侧垂直弯折延伸以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以及自对应的固持部进一步沿水平方向弯折延伸的焊接脚,所述焊接脚与所述遮蔽部平行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设有一对向外凸伸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有收容固定所述固持部的固定槽,所述固持部的两侧设有若干与所述固定槽相干涉固定的突刺,所述焊接脚向外延伸出所述凸出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包括一对凸伸入所述端子槽内并间隔设置的夹持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一对自对应的夹持部沿水平方向弯折延伸的安装脚,所述端子槽的两侧设有贯通所述安装面并向外贯通所述绝缘本体的开槽,所述安装脚从所述开槽处向外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并与所述焊接脚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面与遮蔽部之间的透明绝缘薄膜。
更进一步地,所述遮蔽部对应所述端子槽的位置设有贯穿的窗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用以安装至电路板上的开口内,所述连接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上方的对接面、位于下方的安装面以及若干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对接面及安装面并沿纵长方向排布的端子槽,所述端子自绝缘本体的安装面向上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端子包括收容在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以安装至电路板上的安装部,其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遮蔽在所述安装面上的遮蔽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沿纵长方向的两侧向外凸伸以抵靠在电路板下表面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有收容固定所述固持部的固定槽,所述焊接脚沿纵长方向延伸出所述凸出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遮蔽部与安装面之间设有一透明薄膜,所述遮蔽部对应所述端子槽的位置设有若干可从外部观察端子槽内的接触部的窗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端子自绝缘本体的安装面组装至绝缘本体内,通过将外壳的遮蔽部遮蔽在绝缘本体的安装面,從而防止端子从绝缘本体内脱落或在绝缘本体内发生松动,使得端子与绝缘本体结合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电路板及步进马达相互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连接器与电路板分开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沿图1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1中B-B线方向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连接器 1 绝缘本体
11 对接面 12 安装面
13 端子槽 131 开槽
14 定位槽 15 通槽
16 凸肋 17 凸出部
171 固定槽 2 端子
21 接触部 211 夹持部
212 第一触点 22 安装部
221 安装脚 23 连接部
231 弹性抵接片 232 第二触点
3 绝缘薄膜 4 外壳
41 遮蔽部 411 窗口
42 焊接脚 43 固持部
431 突刺 200 电路板
201 上表面 202 下表面
203 开口 300 步进马达
301 插入部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连接器100用以安装至电路板200上并供一对接元件插入进而相互之间形成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元件为汽车用步进马达300。
所述电路板200包括相对设置在上下两侧的上表面201、下表面202以及贯穿所述上表面201及下表面202的开口203。在本实施例中该开口203位于电路板200的中间位置且呈封闭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开口203也可位于电路板200的边缘处并呈开放状。
请参阅图1~7所示,所述连接器100自电路板200的下表面202向上安装至电路板200的开口203内,其包括收容在所述开口203内的绝缘本体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用以与所述步进马达300相对接的端子2、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外壳4以及设置于绝缘本体1与外壳4之间的透明绝缘薄膜3。
所述绝缘本体1沿纵长方向延伸并设有位于上方的对接面11、位于下方的安装面12以及若干贯穿所述对接面11与安装面12以收容步进马达300的插入部301的端子槽13。所述绝缘本体1的对接面11暴露在电路板200的上表面201,安装面12暴露在电路板200的下表面202。所述端子槽13沿绝缘本体1的纵长方向排布,每一端子槽13的横向两侧设有向下贯通所述安装面12并向外贯通所述绝缘本体1的开槽131。所述绝缘本体1还设有上下贯通的定位槽14以及位于定位槽14与端子槽13之间并连通所述定位槽14与端子槽13的通槽15。
所述端子2自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12向上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1内,其包括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端子槽13内的接触部21以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安装部22。所述接触部21包括一对凸伸入所述端子槽13内并间隔设置的夹持部211,所述夹持部211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向相对凸伸入所端子槽13内以夹持步进马达300的插入部301,从而将步进马达300更好地保持在连接器100内。所述端子2还包括一体连接所述两夹持部211的连接部23以及凸伸入所述端子槽13内的弹性抵接片231,所述弹性抵接片231位于所述两夹持部211之间,所述弹性抵接片231自所述连接部23一体延伸或冲压形成并沿纵长方向抵接所述步进马达300的插入部301。所述夹持部211设有相对靠近的第一触点212用以与插入部301相干涉从而增强所述夹持部211的夹紧力,所述弹性抵接片231设有位于两夹持部211之间的第二触点232,所述第一触点212相较第二触点232更加靠近所述绝缘本体1的对接面11,并且所述第一触点212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开槽131的上方,因而在步进马达300的插入部301插入时,所述第一触点212向两侧发生弹性变形时可被绝缘本体1所保护以防止过度变形。所述第二触点232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开槽131处。所述安装部22包括一对自对应两夹持部211的相反两侧沿水平方向弯折延伸的安装脚221,所述安装脚221从所述开槽131处向外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安装脚221是以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的方式安装至所述电路板200的下表面202。所述绝缘本体1一体设有凸伸入所述端子槽13内并位于两夹持部211之间的凸肋16,同样所述凸肋16位于所述第一触点211的下方,并沿上下方位于所述开槽131处,因而所述步进马达300插入连接器100后,该插入部301在弹性抵接片231的弹性抵接作用下沿绝缘本体1的纵长方向夹持于所述凸肋16与弹性抵接片231之间。
本实用新型端子2的接触部21包括一对夹持部211以夹持插入其内的步进马达300 (对接元件),从而限定所述步进马达300的插入部301在横向上的移动,同时所述弹性抵接片231凸伸入所述两夹持部211之间并在纵长方向抵接所述插入部301从而限定所述步进马达300的插入部301在纵长方向上的移动,使步进马达300可更加可靠地保持在所述端子槽13内,保证了步进马达300与连接器100的可靠对接。
由于所述夹持部211的第一触点212相较弹性抵接片231的第二触点232更加靠近所述绝缘本体1的对接面11,在步进马达300插入连接器100的过程中,所述插入部301先由夹持部211进行夹持固定,再进一步被所述弹性抵接片231所抵接,以避免插入部301在插入时同时与夹持部211及弹性抵接片231配合,进而不仅降低了步进马达300的插拔力,也可保证步进马达300的顺利插入。
步进马达300插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0后,所述插入部301不仅沿横向被夹持于所述两夹持部211之间,而且在弹性抵接片231的弹性抵接作用下沿纵长方向被夹持于所述弹性抵接片231与绝缘本体1的凸肋16之间,从而保证所述插入部301在各个方向都能被可靠地固定在所述端子槽13内。
所述外壳4为金属材料制成,其包括遮蔽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12上的遮蔽部41、一对自遮蔽部41的纵长两侧垂直弯折延伸以固定在绝缘本体1上的固持部43以及自对应的固持部43进一步沿水平方向弯折延伸的焊接脚42,所述焊接脚42与所述遮蔽部41平行设置。所述安装脚221与所述焊接脚4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沿纵长方向的两侧向外凸伸以抵靠在电路板200下表面202的凸出部17,所述凸出部17上设有收容固定所述固持部43的固定槽171,所述焊接脚42沿纵长方向延伸出所述凸出部17以安装至电路板200的下表面202。所述固持部43沿横向的两侧设有若干与所述固定槽相干涉固定的突刺431从而将外壳4更加可靠地固定在绝缘本体1上。
所述绝缘薄膜3呈透明状并设于遮蔽部41与安装面12之间,从而将端子3与外壳4之间进行隔离,防止金属制成的外壳4与端子2之间相互碰触,所述绝缘薄膜3可以为聚酯薄膜等各类绝缘材质。所述遮蔽部41对应所述端子槽13的位置设有若干可从外部观察端子槽13内的接触部21的窗口411,从而方便观察步进马达300插入后其插入部301与接触部21之间的配合情况,保证步进马达300与连接器100之间对接可靠。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端子2自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12组装至绝缘本体1内,通过将外壳4的遮蔽部41遮蔽在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12,從而防止连接器100在运输或安装过程中端子2从绝缘本体1内脱落或在绝缘本体1内发生松动,使得端子2与绝缘本体1结合可靠。所述外壳4通过固持部43固定在绝缘本体1的固定槽171内,并通过焊接脚42焊接至电路板200的下表面202从而将连接器100更好地固定在电路板200上,也使得连接器100的结构强度得到大大提升。
所述遮蔽部41对应所述端子槽13的位置设有若干窗口411,而设于遮蔽部41与安装面12之间的绝缘薄膜3呈透明状,从而方便使用者在使用时从外部观察端子槽13内的接触部21与步进马达300的配合情况,保证步进马达300与连接器100之间对接可靠。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与对接面相对的安装面以及贯穿所述对接面及安装面的端子槽,所述端子自绝缘本体的安装面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端子包括收容在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遮蔽在所述安装面上的遮蔽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一对自遮蔽部的两侧垂直弯折延伸以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以及自对应的固持部进一步沿水平方向弯折延伸的焊接脚,所述焊接脚与所述遮蔽部平行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设有一对向外凸伸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有收容固定所述固持部的固定槽,所述固持部的两侧设有若干与所述固定槽相干涉固定的突刺,所述焊接脚向外延伸出所述凸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包括一对凸伸入所述端子槽内并间隔设置的夹持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一对自对应的夹持部沿水平方向弯折延伸的安装脚,所述端子槽的两侧设有贯通所述安装面并向外贯通所述绝缘本体的开槽,所述安装脚从所述开槽处向外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并与所述焊接脚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面与遮蔽部之间的透明绝缘薄膜。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对应所述端子槽的位置设有贯穿的窗口。
7.一种连接器,用以安装至电路板上的开口内,所述连接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上方的对接面、位于下方的安装面以及若干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对接面及安装面并沿纵长方向排布的端子槽,所述端子自绝缘本体的安装面向上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端子包括收容在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以安装至电路板上的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遮蔽在所述安装面上的遮蔽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自电路板的下表面向上安装至电路板的开口内,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面暴露在电路板的上表面,所述端子的安装部包括一对沿横向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两侧以安装在电路板的下表面的安装脚,所述外壳设有一对自遮蔽部的纵长两侧垂直弯折延伸以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以及自对应的固持部进一步沿水平方向弯折延伸的焊接脚,所述焊接脚用以安装至电路板的下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沿纵长方向的两侧向外凸伸以抵靠在电路板下表面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有收容固定所述固持部的固定槽,所述焊接脚沿纵长方向延伸出所述凸出部。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与安装面之间设有一透明薄膜,所述遮蔽部对应所述端子槽的位置设有若干可从外部观察端子槽内的接触部的窗口。
CN201520256857.XU 2015-04-27 2015-04-27 连接器 Active CN204696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6857.XU CN204696304U (zh) 2015-04-27 2015-04-27 连接器
US15/140,423 US9825383B2 (en) 2015-04-27 2016-04-27 Shielded circuit board mounted connector having blade type contac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6857.XU CN204696304U (zh) 2015-04-27 2015-04-27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96304U true CN204696304U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36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56857.XU Active CN204696304U (zh) 2015-04-27 2015-04-2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963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5362A (zh) * 2016-11-07 2017-03-15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端子
CN110336151A (zh) * 2019-08-15 2019-10-15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5362A (zh) * 2016-11-07 2017-03-15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端子
CN110336151A (zh) * 2019-08-15 2019-10-15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64650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4696277U (zh) 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3427236A (zh) 电连接器
CN108963497A (zh) 电连接器
CN102810792A (zh) 插头连接器
CN204088669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4696304U (zh) 连接器
CN203326276U (zh) 连接器
CN203013984U (zh) Usb电连接器
CN201142397Y (zh) 电连接器
CN209544653U (zh) 电连接器
CN204696298U (zh) 连接器
CN105529548A (zh) 线状导体连接用端子
CN202076437U (zh) 电连接器
CN204067641U (zh) 电连接器
CN106997993B (zh) 卡缘连接器
CN203135017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2695785U (zh) Sim卡连接器
CN209544652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02034521U (zh) 卡缘连接器
CN103545638B (zh) 电连接器
CN205863481U (zh)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
CN217239846U (zh) 一种防水栅用防水型导电槽结构
CN205069946U (zh) 电连接器
CN204464635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