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92508U - 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92508U
CN204692508U CN201520294624.9U CN201520294624U CN204692508U CN 204692508 U CN204692508 U CN 204692508U CN 201520294624 U CN201520294624 U CN 201520294624U CN 204692508 U CN204692508 U CN 204692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siphon
differential mechanism
oil
sliding cylinde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946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学福
何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2946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92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92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9250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差速器。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包括隔板、滑动套设在隔板外的滑缸、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滑缸滑动穿设在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内,隔板将所述滑缸分隔为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设有限流通道,隔板同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二者中的一者轴向固定地连接在一起,滑缸设有沿滑缸周向延伸的齿形环槽和沿滑缸的轴向延伸的长条槽,第一轴管设有滑动插接在齿形环槽内的第一驱动块,第二轴管设有滑动插接在长条槽内的第二驱动块。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当差数器的两个半轴的差速大于设定值时能够使两个半轴同步转动的差速器防打滑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差速器当汽车在坏路上行驶时会严重影响通过能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差速器,尤其涉及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一种能使旋转运动自一根轴传至两根轴,并使后者相互间能以不同转速旋转的差动机构。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800533570、公开日为2013年8月21日、名称为“电气触发的锁止式差速器”的专利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现有结构的汽车差速器,汽车差速器包括行星轮架和位于行星轮架内的两个主动齿轮。使用时汽车的左右半轴(当为中间差速器时则为前后轴)穿过半轴安装孔而伸入行星轮架内后一一对应地同两个主动齿轮连接在一起,通过主动齿轮驱动而进行转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入润滑油以对差速器进行润滑以延长寿命。
现有的差数器存在以下不足:当汽车在坏路上行驶时,会严重影响通过能力。例如当汽车的一个驱动轮陷入泥泞路面时,虽然另一驱动轮在良好路面上,汽车却往往不能前进(俗称打滑)。此时在泥泞路面上的驱动轮原地滑转,在良好路面上的车轮却静止不动。这是因为在泥泞路面上的车轮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较小,路面只能通过此轮对半轴作用较小的反作用力矩,因此差速器分配给此轮的转矩也较小,尽管另一驱动轮与良好路面间的附着力较大,但因平均分配转矩的特点,使这一驱动轮也只能分到与滑转驱动轮等量的转矩,以致驱动力不足以克服行驶阻力,汽车不能前进,而动力则消耗在滑转驱动轮上。此时加大油门不仅不能使汽车前进,反而浪费燃油,加速机件磨损,尤其使轮胎磨损加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当差数器的两个半轴的差速大于设定值时能够使两个半轴同步转动的差速器防打滑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差速器当汽车在坏路上行驶时会严重影响通过能力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包括隔板、滑动套设在隔板外的滑缸、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所述滑缸滑动穿设在所述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内,所述隔板将所述滑缸分隔为两个腔体,所述两个腔体之间设有限流通道,所述隔板同所述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二者中的一者轴向固定地连接在一起,所述滑缸设有沿滑缸周向延伸的齿形环槽和沿滑缸的轴向延伸的长条槽,所述第一轴管设有滑动插接在所述齿形环槽内的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二轴管设有滑动插接在所述长条槽内的第二驱动块。使用时,使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分别通过差速器的两个半轴驱动着转动。当差速器产生差数现象时,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会产生转速差,该转速差在齿形齿轮和第一驱动块的配合作用下使得滑缸速度第二轴管转动的同事还作轴向移动,轴向移动的结果为使得两个腔体的体积大小产生交替变化,从而驱动两个腔体内的液体经限流通道在两个腔体中来回流动。差速越大则要求通过限流通道的流量越大,而由于限流通道的限流作用、当流量达到限流通道设计峰值时则会使得滑缸不能够及时滑动,从而使得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中转速慢的一者被快的一者驱动着一起转动,进而使得差速器半轴中转速慢的半轴被快的半轴驱动着一起转动,从而起到防打滑的作用。当差数降低正常范围时,则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又能够按照正常的差数运行。差数需要控制在多少范围则通过改名限流通道的最大流量来限定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限流通道内位置可调地设有控制限流通道开口面积的限流块。能够改变限流通道的最大流量值,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不同差数要求的差速器使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穿设于所述滑缸的内杆,所述隔板通过所述内杆同所述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二者中的一者连接在一起,所述限流通道设置于所述内杆,所述限流通道包括两个分别同所述两个腔体连通的端部段和将两个端部段连接在一起的滑道段,所述限流块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滑道段内,所述限流块设有穿出所述内杆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同所述内杆位置可调地连接在一起。调节限流通道的流量最大值时的方便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内杆内设有补油缸,所述补油缸通过所述端部段同所述两个腔体连通,所述驱动杆内设有同所述补油缸连通的补油通道。对腔体内进行补油时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补油缸内设有补油活塞和驱动补油活塞的补油弹簧。能够使得腔体内的油处于预压状态,从而能够使得产生打滑时及时响应而起到及时防滑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块同所述第一轴管转动连接在一起。能够降低第一驱动块同齿形环槽之间的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块包括连接段和两个同连接段连接在一起的驱动段,所述连接段同所述第一轴管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段滑动插接在所述齿形环槽内。能够降低第一驱动块经过齿形环槽的齿顶和齿底处时产生的振动,使得本实用新型运行时的平稳性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段为圆形结构,所述驱动段同所述连接段转动连接在一起。能够进一步降低振动和第一驱动块同齿形环槽之间的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齿形环槽各处的槽宽相等,所述驱动段沿齿形环槽宽度方向的两侧都同齿形环槽的侧壁抵接在一起。能够进一步降低运行时的振动。
作为优选,所述差速器的半轴设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都设有同所述主动齿轮配合的从动齿轮。同差速器进行连接时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从动齿轮内设有加油机构,所述加油机构包括出油口、补气口、密封头、驱动密封头密封住出油口的第一弹簧、缸体和滑动密封连接于缸体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分割为气腔和油腔,所述活塞设有朝向气腔开启的单向阀,所述活塞通过连杆同所述密封头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油口通过油道同所述油腔相连通,所述补气口通过气道同所述气腔相连通,所述出油口设置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顶,所述密封头伸出所述从动齿轮的齿顶的距离大于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的齿顶隙。使用时,当从动齿轮转动到设有出油口的齿同主动齿轮啮合在一起时,从动齿轮的齿槽驱动密封头缩进齿轮内,密封条内缩时使第一弹簧储能的同时还通过连杆驱动活塞朝向油腔移动而驱动油腔内润滑油经油道流向出油口而流到加油腔从而实现对齿轮的润滑;当密封头同齿槽错开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密封头重新密封住出油口,密封头移动的过程驱动活塞朝向气腔移动,此时由于油腔中的油已经部分流出、故油腔内的压力小于气腔的压力,单向阀开启而使得空气补充到油腔中和将加油腔中多余的有回收进油腔中,使得下一次活塞挤压油腔时润滑油能够可靠地流出。实现了自动润滑。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能够克服差速器打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滑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驱动块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使用状态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轴管1、第一轴管11、第二轴管12、从动齿轮13、齿顶131、滑缸2、齿形环槽21、长条槽22、腔体23、内杆3、第一驱动块4、连接段41、驱动段42、第二驱动块5、隔板6、限流通道7、端部段71、滑道段72、限流块73、堵头74、补油弹簧75、补油活塞76、驱动杆77、大径段771、补油缸78、补油通道79、封头791、加油机构8、出油口81、补气口82、密封头83、第一弹簧84、缸体85、气腔851、油腔852、活塞86、单向阀861、连杆862、油道87、气道88、差速器9、半轴91、主动齿轮92、密封头伸出从动齿轮的齿顶的距离L1、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的齿顶隙L2、密封腔S。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包括两根轴管1、滑缸2和内杆3。
两根轴管1分布为第一轴管11和第二轴管12。第一轴管11的右端和第二轴管12的左端密封转动连接在一起。第一轴管设有若干第一驱动块4。第一驱动块4沿第一轴管11的周向分布。第一驱动块4包括连接段41和驱动段42。连接段41同第一轴管11转动连接在一起。驱动段42同连接段41转动连接在一起。连接段41的转动轴线和驱动段42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二轴管12设有第二驱动块5。第二驱动块5同第二轴管12转动连接在一起。
滑缸2同时滑动穿设在第一轴管11和第二轴管12内。滑缸2的外周面设有齿形环槽21和长条槽22。长条槽22沿滑缸2的轴向延伸。驱动段42滑动插接在齿形环槽21内。第二驱动块5滑动插接在长条槽22内。
内杆3密封滑道穿设在滑缸2内。内杆3的右端同第二轴管12的右端轴向固定地连接在一起(即二者不能够产生轴向相对移动)。内杆3的左端可转动和滑动地支撑在第一轴管11的左端。轴管1、滑缸2和内杆3三者围成密封腔S。密封腔S内装有润滑油。内杆3外设有隔板6。隔板6和内杆3以一体结构的方式密封固接在一起。隔板6密封滑动在滑缸2内。隔板6将滑缸2分隔为两个腔体23。两个腔体23。内杆3内设有限流通道7。限流通道7包括端部段71和滑道段72。端部段71有两个。两个端部段71一一对应地同两个腔体23连通。滑道段72将两个端部段71连通在一起。滑道段72贯通内杆3。滑道段72的左端设有堵头74。堵头74通过补油弹簧75支撑有补油活塞76。滑道段72内密封滑道连接有限流块73。限流块73设有驱动杆77。驱动杆77穿出内杆3。驱动杆7同内杆3螺纹连接在一起而实现位置可调连接。驱动杆7设有同滑道段72滑动密封连接在一起的大径段771。堵头74和大径段771在滑道段72内隔离出补油缸78。两个端部段71都位于补油缸78中。驱动杆77内设有同补油缸78连通的补油通道79。补油通道79可拆卸密封连接有封头791。
参见图2,齿形环槽21沿滑缸2周向延伸。长条槽22至少有两条(对应地第二驱动块的数量同长条槽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地插接在长条槽中)。长条槽22沿滑缸2的周向分布。驱动段插接在所述齿形环槽内。齿形环槽21各处的槽宽相等。齿形环槽21的断面为矩形。驱动段42(参见图1)沿齿形环槽宽度方向的两侧都同齿形环槽21的侧壁抵接在一起。
参见图3,驱动段42为圆形结构(本实施例中为圆柱形,其它如圆球、圆锥和圆台形都可以)。驱动段42有两个。驱动段42的直径同齿形环槽21(参见图2)的槽宽相等或小于0.1毫米以下。
参见图4,使用时,在第一轴管11和第二轴管12中各设置一个从动齿轮13,在差速器9的两个半轴91上个设置一个主动齿轮92。两个主动齿轮92一一对应地同量从动齿轮13啮合在一起。取下封头791将液压油注入到滑缸2内,在液压油的作用下使补油弹簧75处于储能状态,然后盖上封头791。根据最大允许的差数要求通过驱动杆77调整限流块73封堵住端部段71的开口面积的量。
当两个半轴91之间产生差数且差数在设定范围时,滑缸2左右滑动而驱动液压油通过限流通道7在且两个腔体23内流动、限流通道7不影响液压油的正常通过,当产生打滑即差数高压设定值时、此时流量超过了限流通道7所能够承受的流量、使得滑缸2的滑道受阻,受阻的结果为使得第一轴管11和第二轴管12一起转动,从而使得两个半轴91也一起转动(即快半轴带动慢的转轴转动),从而起到防滑的作用。
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5,从动齿轮13内设有加油机构8。加油机构8的个数同从动齿轮13的齿数相等。
参见图6,加油机构8包括出油口81、补气口82、密封头83、第一弹簧84、缸体85和活塞86。同一个加油机构的出油口81和补气口82设置于从动齿轮13的同一个齿的齿顶131上、同一个齿的齿顶只设置一个加油机构的出油口和补气口,即本实施例中加油机构和从动齿轮13的齿是一一对应地设置的。密封头83和第一弹簧84设置在出油口81内,在第一弹簧84的作用下密封头83伸出齿顶131且密封住出油口。密封头伸出从动齿轮的齿顶的距离L1大于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的齿顶隙L2(参见图7)。缸体85以一体结构的方式形成于从动齿轮13内,即为从动齿轮13内的腔。活塞86滑动密封连接于缸体85。活塞86将缸体85分割为气腔851和油腔852。活塞86设有朝向气腔851开启的单向阀861。活塞86通过连杆862同密封头83连接在一起。连杆862同从动齿轮13之间滑动密封连接在一起,使得出油口81同气腔851断开。出油口81通过油道87同油腔852相连通。补气口82通过气道88同气腔851相连通。油道87和气道88都是以一体结构的方式形成于从动齿轮13内,即为从动齿轮13内的孔。
本实用新型润滑的过程为:
参见图5和图7,从动齿轮13转动的过程中,主动齿轮92的齿槽的底面挤压密封头83向从动齿轮13内收缩,密封头83收缩而使得出油口81开启并使得第一弹簧84储能。
参见图6,密封头83收缩时还通过连杆862驱动活塞86朝向油腔852移动,油腔852内的压力上升使得单向阀861关闭且油腔852内的润滑油经油道87流向出油口81而从出油口81中流出而实现润滑。
当主动齿轮失去对密封头83的挤压作用时,在第一弹簧84的作用下密封头83外移而将出油口81密封住,密封头83伸出时通过连杆862驱动活塞86朝向气腔851移动,油腔852内的压力下降而气腔851内的压力上升,使得单向阀861开启,空气和加油腔56内多余的油经补气口82、气道88和单向阀861而流向油腔852,使得油腔852内的压力能够维持在同齿轮外部内的气压相等,以便活塞86下一次朝向油腔852移动时能够将润滑油挤压出。

Claims (10)

1.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板、滑动套设在隔板外的滑缸、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所述滑缸滑动穿设在所述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内,所述隔板将所述滑缸分隔为两个腔体,所述两个腔体之间设有限流通道,所述隔板同所述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二者中的一者轴向固定地连接在一起,所述滑缸设有沿滑缸周向延伸的齿形环槽和沿滑缸的轴向延伸的长条槽,所述第一轴管设有滑动插接在所述齿形环槽内的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二轴管设有滑动插接在所述长条槽内的第二驱动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通道内位置可调地设有控制限流通道开口面积的限流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设于所述滑缸的内杆,所述隔板通过所述内杆同所述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二者中的一者连接在一起,所述限流通道设置于所述内杆,所述限流通道包括两个分别同所述两个腔体连通的端部段和将两个端部段连接在一起的滑道段,所述限流块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滑道段内,所述限流块设有穿出所述内杆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同所述内杆位置可调地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内设有补油缸,所述补油缸通过所述端部段同所述两个腔体连通,所述驱动杆内设有同所述补油缸连通的补油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缸内设有补油活塞和驱动补油活塞的补油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块同所述第一轴管转动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块包括连接段和两个同连接段连接在一起的驱动段,所述连接段同所述第一轴管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段滑动插接在所述齿形环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段为圆形结构,所述驱动段同所述连接段转动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的半轴设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都设有同所述主动齿轮配合的从动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内设有加油机构,所述加油机构包括出油口、补气口、密封头、驱动密封头密封住出油口的第一弹簧、缸体和滑动密封连接于缸体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分割为气腔和油腔,所述活塞设有朝向气腔开启的单向阀,所述活塞通过连杆同所述密封头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油口通过油道同所述油腔相连通,所述补气口通过气道同所述气腔相连通,所述出油口设置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顶,所述密封头伸出所述从动齿轮的齿顶的距离大于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的齿顶隙。
CN201520294624.9U 2015-05-09 2015-05-09 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92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4624.9U CN204692508U (zh) 2015-05-09 2015-05-09 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4624.9U CN204692508U (zh) 2015-05-09 2015-05-09 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92508U true CN204692508U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32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9462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92508U (zh) 2015-05-09 2015-05-09 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925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2028A (zh) * 2015-05-09 2015-11-11 陈学福 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2028A (zh) * 2015-05-09 2015-11-11 陈学福 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0362A (zh) 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CN105042018A (zh) 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摩擦锁止直连式差速器
CN104006139B (zh) 一种电子限滑差速器
CN204692508U (zh) 一种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CN105042016A (zh) 液压驱动间接啮合锁止差速器
CN104948707A (zh) 设有减振结构的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CN204784565U (zh)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CN105042020A (zh) 液压驱动直接啮合锁止差速器
CN204692506U (zh) 一种内置摩擦式汽车差速器
CN204784566U (zh)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啮合锁止直连式差速器
CN204692498U (zh) 一种啮合式汽车差速器
CN204692496U (zh) 一种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CN204692504U (zh) 一种液压驱动摩擦锁止直连式差速器
CN204692494U (zh) 一种液压驱动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CN105042028A (zh) 差速器防打滑结构
CN204692495U (zh) 一种液压驱动啮合锁止直连式差速器
CN104948703A (zh) 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CN204692502U (zh) 一种液压驱动间接啮合锁止差速器
CN204900736U (zh)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CN204692500U (zh) 一种液压驱动直接啮合锁止差速器
CN204755829U (zh)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间接啮合锁止差速器
CN204784560U (zh)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CN204784567U (zh)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摩擦锁止直连式差速器
CN204784551U (zh) 一种设有减振结构的液压驱动直接啮合锁止差速器
CN105003618A (zh) 液压驱动间接摩擦锁止差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Termination date: 201705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