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66874U - 并行光收发模块 - Google Patents

并行光收发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66874U
CN204666874U CN201520398456.8U CN201520398456U CN204666874U CN 204666874 U CN204666874 U CN 204666874U CN 201520398456 U CN201520398456 U CN 201520398456U CN 204666874 U CN204666874 U CN 204666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llel light
transceiving module
component
housing
modul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984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帅
王晶
姜瑜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HAIXIN OPTICAL-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HAIXIN OPTICAL-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HAIXIN OPTICAL-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HAIXIN OPTICAL-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984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66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66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66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并行光收发模块,包括壳体、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并行光收发组件、光纤带、以及散热部件,所述光纤带的一端与所述并行光收发组件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散热部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可拆卸的散热部件,使得散热部件可以拆卸、以及更换,因而可以根据并行光收发模块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散热部件,保证散热效果、以及模块的正常工作。这样通过采用不能的散热部件,使得并行光收发模块可以应用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下,增加了并行光收发模块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并行光收发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并行光收发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光进铜退的宽带战略,移动视频、云存储、大数据应用的大背景下,对高带宽、大容量的数据流提出了新的需求。微型化、集成化的并行光收发器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市面上的并行光收发模块都向高密度集成通信系统的方向发展,使得模块工作时部件产生热量,尤其是收发组件产生大量的热能,为了保证模块的正常工作以及提高使用寿命,模块上需要配置散热片进行散热;目前并行光收发模块的散热片都是固定在壳体上、或者是与壳体一体成型的,成品后的并行光收发模块只能应用于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环境,通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并行光收发模块,可以根据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散热部件,保证散热效果、以及模块的正常工作。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并行光收发模块,包括壳体、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并行光收发组件、光纤带、以及散热部件,所述光纤带的一端与所述并行光收发组件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散热部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部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部件包括散热本体、以及固定在散热本体上的若干翅片。
进一步的,所述翅片包括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表面上的上翅片以及设置在散热本体下表面上的下翅片,所述下翅片位于所述壳体的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部件包括液冷板、液冷管路、以及在所述液冷板和液冷管路内流动的冷却液。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光纤带数目相同的通孔,所述光纤带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并行光收发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具有上壳体半孔,所述下壳体具有下壳体半孔,所述上壳体半孔和下壳体半孔相对形成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柱,所述并行光收发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相匹配的第一固定孔,所述导向柱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下壳体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第二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带包括光纤本体、护套、以及两个光器件,所述护套套装在所述光纤本体上,所述护套具有中部开设置有圆孔的方形安装部,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容纳所述安装部的护套槽。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带还具有套装在所述套装部外侧的尾套,所述尾套与所述通孔接触;所述尾套上还具有挡止在所述通孔外侧的环形挡止部。
进一步的,所述并行光收发组件包括组件本体,所述组件本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多个并行光收发单元,所述并行光收发单元上设置有芯片散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并行光收发单元包括设置在组件本体上的透镜、芯片,所述透镜上开设有槽口,所述芯片位于所述槽口内,所述芯片散热器位于所述槽口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本体的底面上设置有电连接器,所述下壳上开设有所述电连接器伸出所述壳体的伸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本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导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内具有凸出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并行光收发组件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并行光收发模块,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可拆卸的散热部件,使得散热部件可以拆卸、以及更换,因而可以根据并行光收发模块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散热部件,保证散热效果、以及模块的正常工作。这样通过采用不能的散热部件,使得并行光收发模块可以应用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下,增加了并行光收发模块的通用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并行光收发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各部分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散热部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并行光收发组件与光纤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并行光收发组件的放大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光纤带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上壳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下壳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并行光收发模块更换另一种散热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散热部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定义术语:壳体以靠近光纤带的方向为 “前”;此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阅图1-9,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并行光收发模块的一个实施例,并行光收发模块包括壳体、并行光收发组件7、两个光纤带2、散热部件1,并行光收发组件7位于壳体内,光纤带2的一端与并行光收发组件7连接、另一端位于壳体外部;散热部件1可拆卸的设置在壳体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可拆卸的散热部件1,使得散热部件1可以拆卸、以及更换,因而可以根据并行光收发模块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散热部件,保证散热效果、以及模块的正常工作。这样通过采用不能的散热部件1,使得并行光收发模块可以应用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下,增加了并行光收发模块的通用性。
参见图1、图2和图4所示,散热部件1通过弹簧螺钉3固定在壳体上,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4和下壳体5,散热部件1设置在上壳体4上,在散热部件1上开设有安装孔1-2,在上壳体4上开设置有散热部件固定孔4-5。散热部件1通过弹簧螺钉3穿过安装孔1-2,并旋紧在固定孔4-5内。
散热部件1包括散热本体、以及固定在散热本体上的若干翅片1-1,翅片1-1包括设置在散热本体上表面上的上翅片以及设置在散热本体下表面上的下翅片,由于散热本体下表面与上壳体4的顶面贴合,因而只在散热本体下表面的前部没有贴合的部分设置有下翅片,当散热部件1安装到上壳体4后,下翅片位于壳体的前端。通过设置下翅片进一步增加散热部件1的散热效果,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并行光收发模块通过设置两个光纤带2以及与光纤带2相连接的并行光收发组件7,实现多通道双向并行收发光信号,提高了并行光收发模块的带宽和容量;并且通过壳体将并行光收发组件7以及光纤带2通过通孔伸入壳体的部分进行封装,使得并行光收发模块的整体结构紧凑,封装密度高、体积小,有益于高密度集成通信系统的应用。
其中,参见图1、图8和图9所示,在壳体上开设有两个通孔,光纤带2穿过通孔与并行光收发组件7连接,壳体具有相互扣合的上壳体4和下壳体5,上壳体4具有上壳体半孔4-2,下壳体5具有下壳体半孔5-2;当上壳体4和下壳体5扣合固定后,上壳体半孔4-2和下壳体半孔5-2相对形成光纤带2穿过的通孔。这样便于并行光收发组件7和两个光纤带2连接后,安装到下壳体5内,光纤带2通过下壳体半孔5-2,并扣装上上壳体4,完成装配;此时上壳体半孔1-2和下壳体半孔5-2相对形成通孔,光纤带穿过通孔。
本实施例中,上壳体4和下壳体5通过螺钉6固定。壳体采用金属材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4和下壳体5都采用金属材质,这样提高了模块的防护强度,并使得光纤带2的装配固定牢固、以及模块的散热效果较好。
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设置上壳体4为金属材质。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图9所示,光纤带2包括光纤本体、护套2-1、以及两个光器件2-3,其中护套2-1套装在光纤本体上,光纤本体内的多根光纤穿出护套2-1后分成平行的两排,两排光纤与两个光器件2-3对应连接。护套2-1具有筒形的套装部和中部开设置有圆孔的方形安装部,在壳体的通孔内设置有容纳安装部的护套槽,由于壳体分为上壳体4和下壳体5,因而护套槽也分别为上壳体护套槽4-1和下壳体护套槽5-1;设置护套2-1使得光纤本体内的多根光纤被分成平行的两排,并且通过护套2-1上的方形安装部以及与方形安装部相匹配的护套槽使得并行光收发模块封装后,光纤带2与壳体固定牢固;当壳体外部的光纤带2受到向壳体内部推或者向外拉的力时,由于方形安装部卡合在护套槽内,使得光纤带2与壳体保持相对没有前后移动;此外由于是方形安装部,安装槽也为方形,因而光纤带2受到扭转的力时,不能相对于壳体旋转,保证了光纤带2位于壳体内的光纤以及光器件2-3,不受壳体外部分受到的力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保证光纤带2与壳体之间的固定密封、牢固,参见图7-图9所示,光纤带2还具有套装在护套2的套装部外侧的尾套2-2,其中尾套2-2与通孔接触,通孔被分为上壳体的半孔4-2和下壳体的半孔5-2,上壳体4和下壳体5安装在一起后,上壳体的半孔4-2和下壳体的半孔5-2形成通孔;尾套2-2上还具有挡止在通孔外侧的环形挡止部。通过环形挡止部将壳体上的通孔挡住,增加了整体的美观、以及增加了光纤带2与壳体之间固定的密封、牢固。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并行光收发组件7包括组件本体7-8,组件本体7-8就是电路板,相当于基板用于表贴芯片等电路元器件;在组件本体7-8的顶面上设置有四个并行光收发单元7-4,并行光收发单元7-4与光器件2-3对应连接,并行光收发单元7-4与光器件2-3的数目应该是相等的;在组件本体7-8的底面上设置有电连接器7-3。
为了将并行光收发单元7-4产生的热能尽快散热,在并行光收发单元7-4上设置有芯片散热器7-1和7-2;两个芯片散热器7-1分别设置在组件本体7-8上后部的两个并行光收发单元7-4上;芯片散热器7-2设置在组件本体7-8上前部的两个并行光收发单元7-4上。芯片散热器用于给并行光收发单元7-4的芯片散热,保证并行光收发单元7-4的正常工作、以及提高使用寿命。
并行光收发单元7-4包括设置在组件本体上的透镜7-5、芯片7-7,在透镜7-5上开设有槽口7-6,其中芯片7-7位于槽口7-6内,芯片散热器位于槽口7-6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在下壳体5上具有容纳组件本体7-8的容纳槽,并行光收发组件7安装到壳体时,将组件本体7-8放置到下壳体5的容纳槽内,实现并行光收发组件7的定位。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6和图8所示,在上壳体4的四个角部设置有导向柱4-3,在组件本体7-8上开设有与导向柱4-3相匹配的第一固定孔7-9,并行光收发模块组装时,将上壳体4扣合到已经装配有并行光收发组件7的下壳体5上时,此时导向柱4-3穿入第一固定孔7-9内;通过设置导向柱4-3和第一固定孔7-9使得上壳体4组装时定位简单、提高组装效率,同时使得并行光收发组件7固定牢固。在导向柱4-3的中心开设置有螺纹孔4-4,在下壳体5上对应开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将上壳体和下壳体5扣装后,并用螺钉4穿过第二固定孔后与螺纹孔4-4紧固。通过在导向柱4-3的中心开设置用于固定的螺纹孔4-4,使得导向柱4-3不仅具有为上壳体4组装时导向、定位等功能,还具有了固定上壳体4和下壳体5的作用,使得壳体的结构简化、结构紧凑。
参见图9所示,在下壳上5开设有组件本体7-8的底面上的电连接器7-3伸出壳体的伸出口。并行光收发组件7组装到壳体内后,通过第一固定孔7-9周围与上壳体4、下壳体5接触;为了增加支撑,在下壳体5上还设置有凸出的支撑台5-3,用于支撑并行光收发组件7,支撑台5-3与组件本体7-8接触。在下壳体5内上开设有与伸出口相邻接的避让槽5-4,避让槽5-4与电连接器3-2接触,为电连接器3-2提供支撑,并使得电连接器3-2固定的牢固。
参见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并行光收发组件7的散热效果,在组件本体7-8与下壳体54之间设置有导热层8,导热层8位于组件本体7-8上电连接器7-3的外侧;本实施例中,导热层8为导热胶膜,将导热层8设置成与组件本体7-8大小相同的方形,并在方形上开设有电连接器7-3伸出的口,也就是导热层8与组件本体7-8接触,增加组件本体7-8的散热效果。
参见图10-图11所示,为上述并行光收发模块在更换散热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也就是散热部件的另一种具体结构。散热部件包括液冷板9、液冷管路、以及在液冷板和液冷管路内流动的冷却液。在液冷板9的冷却液出口9-1与冷却液入口9-2之间设置有液冷管路,液冷板9通过螺钉3穿过安装孔9-3固定在上壳体4上。通过冷却液的流动将上壳体4上的热量带走,这种液冷板的方式具有相对于翅片更好的散热效果,也可以通过提供不同温度的冷却液来达到不同的散热效果。
当然,液冷板9的面积可以设置的较大,同时为多个并行光收发模块的壳体散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 一种并行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并行光收发组件、光纤带、以及散热部件,所述光纤带的一端与所述并行光收发组件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散热部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行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包括散热本体、以及固定在散热本体上的若干翅片。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行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包括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表面上的上翅片以及设置在散热本体下表面上的下翅片,所述下翅片位于所述壳体的前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行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包括液冷板、液冷管路、以及在所述液冷板和液冷管路内流动的冷却液。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并行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金属材质,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行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柱,所述并行光收发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相匹配的第一固定孔,所述导向柱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行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下壳体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第二固定孔。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并行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光收发组件包括组件本体,所述组件本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多个并行光收发单元,所述并行光收发单元上设置有芯片散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并行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光收发单元包括设置在组件本体上的透镜、芯片,所述透镜上开设有槽口,所述芯片位于所述槽口内,所述芯片散热器位于所述槽口的上方。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并行光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本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导热层。
CN201520398456.8U 2015-06-11 2015-06-11 并行光收发模块 Active CN204666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8456.8U CN204666874U (zh) 2015-06-11 2015-06-11 并行光收发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8456.8U CN204666874U (zh) 2015-06-11 2015-06-11 并行光收发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66874U true CN204666874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37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98456.8U Active CN204666874U (zh) 2015-06-11 2015-06-11 并行光收发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66874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5200A (zh) * 2016-08-02 2016-11-16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06443910A (zh) * 2016-11-17 2017-02-22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子器件的精确控温耦合平台装置
CN107436466A (zh) * 2017-09-25 2017-12-05 中航海信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并行光收发模块及其封装方法
CN111948762A (zh) * 2019-05-15 2020-11-17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3093349A (zh) * 2020-01-08 2021-07-0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US11177614B2 (en) 2017-06-07 2021-11-16 Samtec, Inc. Transceiver assembly array with fixed heatsink and floating transceiver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5200A (zh) * 2016-08-02 2016-11-16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06443910A (zh) * 2016-11-17 2017-02-22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子器件的精确控温耦合平台装置
US11177614B2 (en) 2017-06-07 2021-11-16 Samtec, Inc. Transceiver assembly array with fixed heatsink and floating transceivers
CN107436466A (zh) * 2017-09-25 2017-12-05 中航海信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并行光收发模块及其封装方法
CN111948762A (zh) * 2019-05-15 2020-11-17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3093349A (zh) * 2020-01-08 2021-07-0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3093349B (zh) * 2020-01-08 2022-08-1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66874U (zh) 并行光收发模块
CN101052268B (zh) 电子装置的热管理
CN110764202B (zh) 一种400g光模块的结构
US10712514B2 (en) Optical module
CN205232234U (zh) 一种光模块
CN204807766U (zh) 一种并行光收发模块
US20190204516A1 (en) Optical module
US10455737B2 (en) Optical module
CN106654645A (zh) 一种互联转接的板卡集成与散热一体化控制盒
CN108897006A (zh) 一种一体式激光测风雷达
CN105101752A (zh) 充电机散热装置
CN203110513U (zh) 用于固化传统uv油墨的混合波长uv led光源装置
CN110296380A (zh) 灯具散热结构及防爆照明终端
CN205583367U (zh) 一种光纤传光束冷却装置
CN206647777U (zh) 一种反射式led灯散热结构
CN209104821U (zh) 高效散热移动电源
CN209089333U (zh) 散热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08924560U (zh) 智能型远、近焦距自动调节执法仪
CN206894791U (zh) 一种安装在视频监控设备内的智能光网络终端
CN208237698U (zh) 一种新型桥式led路灯
CN206020910U (zh) 摄像机
CN205830229U (zh) 1kW风冷变换器的散热外壳
CN103398360B (zh) Led灯具散热结构
CN208819161U (zh) 刀片式服务器散热结构
CN204167293U (zh) 一种高功率电子开关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