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62344U -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62344U
CN204662344U CN201520173488.8U CN201520173488U CN204662344U CN 204662344 U CN204662344 U CN 204662344U CN 201520173488 U CN201520173488 U CN 201520173488U CN 204662344 U CN204662344 U CN 204662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intake
sand sill
guide wall
convex b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734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翼峰
李伦
吴舅槐
刘洪�
董明
魏芳
卢荻秋
臧克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Original Assignee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filed Critical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iority to CN2015201734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62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62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623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包括设于河道凸岸的引流通道和导流墙,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设有取水口,所述取水口逆河道水流流向布置,所述引流通道的另一端设有数条导沙坎,所述导流墙的长度为取水口长度的2-4倍,所述导流墙高度的前1/3部分为设计洪水位,导流墙后2/3部分低于导流墙前1/3部分,所述数条导沙坎为直线导沙坎,且每条导沙坎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数条导沙坎与河道水流流向成35-45度夹角,所述数条导沙坎的长度为所述取水口宽度的1/2,所述导沙坎的数量为3-5条。该系统结构简单,防泥沙效果较好,引水有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水防淤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
背景技术
水量可靠、水质良好,造价合理是取水工程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因此,取水建筑物的布置是取水工程成败的关键。取水建筑物的布置受很多因素影响,其水力学问题主要表现为取用水量的保证程度、泥沙淤积和水流流态等,这些问题对取水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便于引水和防止泥沙进入渠道,取水口一般应设在弯曲河道的凹岸,当凹岸没有适当的位置时,也可以建于平直河段。众所周知,弯道水流受到离心惯性力的作用,过水断面存在横向水面坡度,即凹岸侧水面高,凸岸处水面低。水流在流经弯道时,由于重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断面内形成横向环流。弯道横向环流运动,加剧了泥沙在横断面上的输移,河道弯曲处,凸岸水流速度小,泥沙易沉积,河岸较缓;凹岸水流速度大,河岸受侵蚀,河岸较陡,泥沙不易沉积。因此,取水建筑物应布置在凹岸,布置在凸岸则是大忌。然而,实际工程中,很多时候受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或因征地拆迁、工程整体布局要求等特殊原因,取水建筑物必须布设在凸岸。这种情况下,引水防沙成为该类取水建筑物首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果没有处理好引水防淤问题,往往引起取水口泥沙淤塞导致取水困难甚至造成工程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防泥沙效果较好,引水有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包括设于河道凸岸的引流通道和导流墙,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设有取水口,所述取水口逆河道水流流向布置,所述引流通道的另一端设有数条导沙坎。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墙的长度为取水口长度的2-4倍。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墙高度的前1/3部分为设计洪水位,导流墙后2/3部分低于导流墙前1/3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数条导沙坎为直线导沙坎,且每条导沙坎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数条导沙坎与河道水流流向成35-45度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数条导沙坎的长度为所述取水口宽度的1/2。
进一步的,所述导沙坎的数量为3-5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其包括包括设于河道凸岸的引流通道和导流墙,引流通道的一端设有取水口,取水口逆河道水流流向布置,引流通道的另一端设有数条导沙坎,将取水口布置在凸岸不利条件下,引水防沙问题十分突出。通过布设导流墙和导沙坎措施,合理、有效的地解决引水防淤问题,因此,布置在凸岸的取水工程也能达到良好的引水防沙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岸引水防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河道,101、河道凹岸,102、河道凸岸,2、导流墙,3、导沙坎,4、引流通道的内侧边墙,5、引流通道的外侧边墙,6、取水口,7、引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包括设于河道凸岸102的引流通道7和导流墙2,所述引流通道7的一端设有取水口6,所述取水口6逆河道1水流流向布置,所述引流通道7的另一端设有数条导沙坎3。
所述导流墙2的长度为取水口6长度的2倍。
所述导流墙2高度的前1/3部分为设计洪水位,导流墙2后2/3部分低于导流墙2前1/3部分。
所述数条导沙坎3为直线导沙坎,且每条导沙坎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数条导沙坎3与河道1水流流向成35度夹角。
所述数条导沙坎3的长度为所述取水口6宽度的1/2。
所述导沙坎3的数量为3条。
河道1两侧分别设有河道凹岸101和河道凸岸102,按上述系统,引流通道7设于河道凹岸101和河道凸岸102之间,且引流通道的内侧边墙4设于河道凸岸102的一侧,首先,将取水口6逆河道1水流流向布置,从引流通道的外侧边墙5的位置向下游方向修筑一段和河道1弯曲半径相近的导流墙2,并在导流墙2的末端设置三条直线导沙坎3。
导流墙2长度采用2倍取水口宽度,导流墙长度前1/3为引流通道7设计洪水位,导流墙2后2/3部分低于导流墙2前1/3部分。导流墙2长度后2/3为引流通道7设计洪水位2/3。
三条直线导沙坎3平行设置,角度和河道1水流流向成35°夹角,长度为取水口宽度的1/2,前两条导沙坎3高度为引流通道7设计洪水位1/4,且不低于1.0米,第三条导沙坎3高度为0.5米。
设置三条导沙坎3一方面可以使导流墙2长度缩短,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泥沙在导流墙2的尾端积聚。
设置导流墙2后,从河道1平面上看,水流过水断面被缩窄,但由于河道凸岸102部分区域为回流区,主流的有效过水断面并非占据整个河道1断面。因此,采用该布置后,河道1的水面纵坡降没有明显的变化,主河槽的水流运动状况反而较为平顺。导流墙2内外水位差也不大,根据河道1弯曲程度及占用河道1的比例有所变化,一般在5~25cm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取水口布置在凸岸不利条件下,引水防沙问题十分突出。通过布设导流墙和导沙坎措施,合理、有效的地解决引水防淤问题,说明布置在凸岸的取水工程也能达到良好的引水防沙效果。且该系统结构简单,防泥沙效果较好,引水有保障。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包括设于河道凸岸(102)的引流通道(7)和导流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道(7)的一端设有取水口(6),所述取水口(6)逆河道(1)水流流向布置,所述引流通道(7)的另一端设有数条导沙坎(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2)的长度为取水口(6)长度的2-4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2)高度的前1/3部分为设计洪水位,导流墙(2)后2/3部分低于导流墙(2)前1/3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条导沙坎(3)为直线导沙坎,且每条导沙坎(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条导沙坎(3)与河道(1)水流流向成35-45度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条导沙坎(3)的长度为所述取水口(6)宽度的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沙坎(3)的数量为3-5条。
CN201520173488.8U 2015-03-25 2015-03-25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62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3488.8U CN204662344U (zh) 2015-03-25 2015-03-25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3488.8U CN204662344U (zh) 2015-03-25 2015-03-25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62344U true CN204662344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32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7348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62344U (zh) 2015-03-25 2015-03-25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6234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2010A (zh) * 2015-03-25 2015-06-17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
CN107268519A (zh) * 2017-06-16 2017-10-20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堤头结构
CN114657933A (zh) * 2022-04-26 2022-06-2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基于植被和弯道的黄河中下游连续引水放淤场地及黄河放淤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2010A (zh) * 2015-03-25 2015-06-17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
CN107268519A (zh) * 2017-06-16 2017-10-20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堤头结构
CN114657933A (zh) * 2022-04-26 2022-06-2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基于植被和弯道的黄河中下游连续引水放淤场地及黄河放淤方法
CN114657933B (zh) * 2022-04-26 2023-08-29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基于植被和弯道的黄河中下游连续引水放淤场地及黄河放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2010A (zh)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
CN204662344U (zh)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
CN203256704U (zh) 一种用于平面闸门的充水平压装置
WO2014201742A1 (zh) 一种泥石流排导槽规划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CN203796321U (zh) 一种隧道内均衡排水系统
CN103882838A (zh) 一种低水头河床式枢纽电站进水口的排沙方法
CN205077452U (zh) 一种泥石流沟治理的拦挡坝结构
CN105220612A (zh) 一种桥梁雨水收集系统
CN103276692A (zh) 一种活动式消落带水土保持隔浪装置
CN204825802U (zh) 一种复合线型溢流堰
CN104674772A (zh) 一种改善闸坝进口拉沙效果的方法及结构
CN103953359B (zh) 地下盾构拼装混凝土预制方涵
CN106869090B (zh) 挡渣坎组合件和导流隧洞拦渣排渣方法
CN205348132U (zh) 一种岸塔式进水口
CN104727266A (zh) 适用于宽谷型泥石流沟谷的泥石流输沙控制方法
CN202440787U (zh) 一种河道导流装置
CN203904944U (zh) 一种电站进水口的排沙系统
CN203768858U (zh) 一种取水防沙导墙系统
CN106149647B (zh) 一种不受人为控制的下泄生态流量的方法及结构
CN103614986A (zh) 一种适用于尾矿库排洪的无压流进水方法
CN204924303U (zh) 明渠量水槽
CN204849678U (zh) 一种新型的丁坝结构
CN209194509U (zh) 一种钢板桩锁扣钢组合结构
CN207597340U (zh) 防砂流道系统
CN103132482B (zh) 一种弯道导流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