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59428U - 纯电动动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纯电动动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59428U
CN204659428U CN201520309488.6U CN201520309488U CN204659428U CN 204659428 U CN204659428 U CN 204659428U CN 201520309488 U CN201520309488 U CN 201520309488U CN 204659428 U CN204659428 U CN 204659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bor wheel
transmission unit
clutch transmission
input shaft
wheel synch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094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祥延
袁一卿
张寅�
伍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DEJI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ue Transmis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Kunshan Tr-Draht T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ue Transmis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Kunshan Tr-Draht Tr filed Critical Blue Transmis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Kunshan Tr-Draht Tr
Priority to CN2015203094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59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59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5942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纯电动动力系统,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变速装置。变速装置包括变速箱体和设于变速箱体内的第一输入轴、对应第一输入轴的一个第一离合传动单元和一个第三离合传动单元、第二输入轴、对应第二输入轴的一个第二离合传动单元和一个第四离合传动单元、第一中间轴、对应第一中间轴的一个第五离合传动单元和一个第六离合传动单元、第二中间轴、对应第二中间轴的一个第七离合传动单元和一个第二中间轴齿轮、输出轴。本实用新型能大幅增加各驱动工况下的挡位,并能使所有挡位的换挡过程中均没有动力中断现象,消除了大幅增加挡位带来的动力中断问题以及换挡动力中断造成的不舒适性。

Description

纯电动动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传动系统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纯电动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在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中,由于电机本身具有调速性能,通常采用单电机与减速器构成电动力系统。这种结构仅能满足在良好路面上行驶的电动车辆。
为了扩大纯电动车辆的适应性,出现了单电机与多挡变速器构成的电动力系统。这种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电动车辆的适应性,但有级的调速仅相对的提高了动力系统的效率,却无法使得动力系统实时调整以使效率最优化。同时,多挡变速器存在换挡动力中断的问题,降低了整车的舒适性。
同时,由于纯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成本高昂,如何提高电动力系统的效率是目前电动车辆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号为CN201310672475.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电机驱动的多挡位电动力系统方案,该方案虽然增加了一些驱动工况下的挡位,但挡位数量仍太少,对提高驱动电机的效率不够明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运行效率高、成本低、性能可靠、舒适性好的纯电动动力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纯电动动力系统,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变速装置;所述变速装置包括变速箱体和设于所述变速箱体内的第一输入轴、对应所述第一输入轴的一第一离合传动单元、第二输入轴、对应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一第二离合传动单元、第一中间轴、对应所述第一中间轴的一个第五离合传动单元和一个第六离合传动单元、输出轴;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布置在所述变速箱体的同一侧,所述输出轴布置在所述变速箱体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输出轴均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变速箱体上,所述第一输入轴布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外侧,并与所 述第二输入轴通过轴承同轴转动联接,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固设有一个能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分离的输入轴同步器;
所述第一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中间轴之间的离合;所述第二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中间轴之间的离合;所述第五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离合;所述第六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离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一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变速箱体上,对应所述第二中间轴设有一个第七离合传动单元和一个第二中间轴齿轮,所述第七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的离合;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固接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五离合传动单元或所述第六离合传动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对应所述第一输入轴还设有一个第三离合传动单元,对应所述第二输入轴还设有一个第四离合传动单元,所述第三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中间轴之间的离合;所述第四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中间轴之间的离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固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一个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且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一从动齿轮和一个能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分离的第一轴轮同步器;所述第二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固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轴上第二主动齿轮、一个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且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二从动齿轮和一个能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分离的第二轴轮同步器;所述第三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固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第三主动齿轮、一个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啮合且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三从动齿轮和一个能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分离的第三轴轮同步器;所述第四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固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轴上第四主动齿轮、一个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啮合且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四从动齿轮和一个能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接合且能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分离的第四轴轮同步器;所述第五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五主动齿轮、一个与第五主动齿轮啮合并固接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五从动齿轮和一个能与所述第五主动齿轮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五主动齿轮分离的第五轴轮同步器;所述第六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六主动齿轮、一个与第六主动齿轮啮合并固接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第六从动齿轮和一 个能与所述第六主动齿轮接合且能与所述第六主动齿轮分离的第六轴轮同步器;所述第七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的第七从动齿轮、一个能与所述第七从动齿轮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七从动齿轮分离的第七轴轮同步器,所述第七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或所述第三主动齿轮或第二主动齿轮或第四主动齿轮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固接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与所述第五从动齿轮啮合或者与所述第六从动齿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离合传动单元中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各主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各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动力系统,通过将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设于变速装置的变速箱体的同一侧,将变速装置中的输出轴布置在变速箱体的另一侧;且将第一输入轴同轴布置在第二输入轴外侧并与第二输入轴通过轴承同轴转动联接,能实现动力系统的纵置,进而能够增大轴向排布空间,缩短径向排布空间,从而能够更好的适用于客车或货车等对动力系统径向空间紧凑,轴向空间富裕且驱动桥具有差速器的电动车辆;且通过在第一中间轴与输出轴之间设置第五、第六离合传动单元,能够大幅增加驱动工况下的挡位,大幅提高整车运行在高效率区域的可能性。较佳的,为了解决第五、第六离合传动单元切换输出动力的动力中断问题,设置了第二中间轴,并在第二中间轴与第一输出轴之间设置了第七离合传动单元,该方案使所有挡位的换挡过程中均没有动力中断现象,消除了大幅增加挡位带来的动力中断问题以及换挡动力中断造成的不舒适性。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换挡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不在同一个输入轴上,因此当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通过第一中间轴向输出轴输出动力时,在一个动力源在中断动力输出时,可以由另一个动力源输出动力,使得整车的动力输出在换挡过程中不会中断;特别的,当第一中间轴的动力由第五离合传动单元向输出轴输出动力切换到由第六离合传动单元向输出轴输出动力的过程中,在通过第一中间轴向输出轴输出动力中断时,可以通过第二中间轴向输出轴输出动力,确保整车的动力输出在换挡过程中不会中断;同样,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通过第二中间轴向输出轴输出动力时,在一个动力源中断动力输出时,可以由另一个动力源通过第一中间轴向输出轴输出动力,使得整车的动力输出在换挡过程中不会中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纯电动动力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纯电动动力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纯电动动力系统实施例3的结构原理图;
结合附图,做如下说明:
10-第一驱动电机,11-第一输入轴,12-第一主动齿轮,13-第三主动齿轮,20-第二驱动电机,21-第二输入轴,22-第二主动齿轮,23-第四主动齿轮,31-第一中间轴,32-第一从动齿轮,34-第三从动齿轮,33-第二从动齿轮,35-第四从动齿轮,36-第五主动齿轮,37-第六主动齿轮,41-第二中间轴,42-第七从动齿轮,45-第二中间轴齿轮,51-输出轴,52-第五从动齿轮,53-第六从动齿轮,120-输入轴同步器,101-第一轴轮同步器,103-第三轴轮同步器,102-第二轴轮同步器,104-第四轴轮同步器,105-第五轴轮同步器,106-第六轴轮同步器,107-第七轴轮同步器,90—变速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纯电动动力系统,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0、第二驱动电机20、变速装置。
所述变速装置包括变速箱体90和设于所述变速箱体内的第一输入轴11、对应所述第一输入轴的一第一离合传动单元和一第三离合传动单元、第二输入轴21、对应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一第二离合传动单元和一第四离合传动单元、第一中间轴31、对应所述第一中间轴的一个第五离合传动单元和一个第六离合传动单元、第二中间轴41、对应所述第二中间轴的一个第七离合传动单元和一个第二中间轴齿轮45、输出轴51。
第一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第一主动齿轮12、一个与第一主动齿轮12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32和一个能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2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2分离的第一轴轮同步器101。
第二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第二主动齿轮22、一个与第二主动齿轮22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33和一个能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3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3分离的第二轴轮同步器102;
第三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第三主动齿轮13、一个与第三主动齿轮13啮合的 第三从动齿轮34和一个能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4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4分离的第三轴轮同步器103;
第四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第四主动齿轮23、一个与第四主动齿轮23啮合的第四从动齿轮35和一个能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35接合且能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35分离的第四轴轮同步器104;
第五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第五主动齿轮36、一个与第五主动齿轮36啮合的第五从动齿轮52和一个能与所述第五主动齿轮36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五主动齿轮36分离的第五轴轮同步器105;
第六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第六主动齿轮37、一个与第六主动齿轮37啮合的第六从动齿轮53和一个能与所述第六主动齿轮37接合且能与所述第六主动齿轮37分离的第六轴轮同步器106;
第七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与第三主动齿轮13或第一主动齿轮或第二主动齿轮或第四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七从动齿轮42和一个能与所述第七从动齿轮42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七从动齿轮42分离的第七轴轮同步器107;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0、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布置在所述变速箱体的同一侧,所述输出轴41布置在所述变速箱体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输入轴11、所述第二输入轴21、所述第二中间轴41和所述第一中间轴31均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变速箱体上,较佳的,所述第一输入轴11经轴承安装在变速箱体90上,所述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一中间轴分设于所述第二输入轴两侧,且平行于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布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内侧,并与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轴承同轴转动联接,所述第二输入轴21上同轴固接有一个能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1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一输入轴11分离的输入轴同步器120;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0的动力输出轴经传动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入轴1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轴经传动部件连接到第二输入轴21;较佳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0的动力输出轴为第一输入轴11、第二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轴为第二输入轴21,所述第一输入轴11同轴的布置在第二输入轴21外侧;
所述第一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中间轴之间的离合,即第一离合传动单元以第一中间轴31及第一输入轴11作为对应本单元的两个布设轴,其中的一个布设轴(第一输入轴11)与本单元的第一主动齿轮12同轴固接,另一个布设轴(第一中间轴31)与本单元的第一轴轮同步器101同轴固接,且该轴(第一中间轴31)与本单元的第一从动齿轮32以转动配合方式同轴套接;
所述第二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中间轴之间的离合,即第二离合传动单元以第一中间轴31及第二输入轴21作为对应本单元的两个布设轴,其中的一个布设轴(第二输入轴21)与本单元的第二主动齿轮22同轴固接,另一个布设轴(第一中间轴31)与本单元的第二轴轮同步器102同轴固接,且该轴(第一中间轴31)与本单元的第二从动齿轮33以转动配合方式同轴套接。
所述第三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中间轴之间的离合,即第三离合传动单元以第一中间轴31及第一输入轴11作为对应本单元的两个布设轴,其中的一个布设轴(第一输入轴11)与本单元的第三主动齿轮13同轴固接,另一个布设轴(第一中间轴31)与本单元的第三轴轮同步器103同轴固接,且该轴(第一中间轴31)与本单元的第三从动齿轮34以转动配合方式同轴套接;
所述第四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中间轴之间的离合,即第四离合传动单元以第一中间轴31及第二输入轴21作为对应本单元的两个布设轴,其中的一个布设轴(第二输入轴21)与本单元的第四主动齿轮23同轴固接,另一个布设轴(第一中间轴31)与本单元的第四轴轮同步器104同轴固接,且该轴(第一中间轴31)与本单元的第四从动齿轮35以转动配合方式同轴套接。
所述第五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离合,即第五离合传动单元以第一中间轴31及输出轴51作为对应本单元的两个布设轴,其中的一个布设轴(输出轴51)与本单元的第五从动齿轮52同轴固接,另一个布设轴(第一中间轴31)与本单元的第五轴轮同步器105同轴固接,且该轴(第一中间轴31)与本单元的第五主动齿轮36以转动配合方式同轴套接。
所述第六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离合,即第六离合传动单元以第一中间轴31及输出轴51作为对应本单元的两个布设轴,其中的一个布设轴(输出轴51)与本单元的第六从动齿轮53同轴固接,另一个布设轴(第一中间轴31)与本单元的第六轴轮同步器106同轴固接,且该轴(第一中间轴31)与本单元的第六主动齿轮37以转动配合方式同轴套接。
所述第七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的离合,即第七离合传动单元以第一输入轴11及第二中间轴41作为对应本单元的两个布设轴,其中的一个布设轴(第一输入轴11)与第三主动齿轮13或第一主动齿轮或第二主动齿轮或第四主动齿轮同轴固接,另一个布设轴(第二中间轴41)与本单元的第七轴轮同步器107同轴固接,且该轴(第二中间轴41)与本单元的第七从动齿轮42以转动配合方式同轴套接,本单元的第七从动齿轮42与第三主动齿轮13或第一主动齿轮或第二主动齿轮或第四主动齿轮啮合。
第二中间轴齿轮45与第五离合传动单元的第五从动齿轮52啮合或者与第六离合传动单元发热第六从动齿轮(53)。
该实施例1中,同一离合传动单元中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各主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各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具体为: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四主动齿轮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五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五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六主动齿轮与所述第六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七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与所述第六从动齿轮或第五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五主动齿轮与所述第六主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所述第五从动齿轮与所述第六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
上述结构中,通过将二个离合传动单元布置在第一输入轴与第一中间轴之间,将二个离合传动单元布置在第二输入轴与第一中间轴之间,将二个离合传动单元布置在第一中间轴与输出轴之间,将一个输入轴同步器布置在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之间,使得变速装置仅利用6对齿轮即可实现37个前进挡位。
动力在从第五离合传动单元输出切换到从第六离合传动单元输出时,第一驱动电机10或第二驱动电机20能够通过第二中间轴及布置在第二中间轴上的第七离合传动单元和第二中间轴齿轮继续输出动力,使得纯电动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不会中断。
本实用新型该实施例1中,所述输入轴同步器120、第一轴轮同步器101、第二轴轮同步器102、第三轴轮同步器103、第四轴轮同步器104、第五轴轮同步器105、第六轴轮同步器106、第七轴轮同步器107均为现有技术,具体采用的是依靠摩擦作用实现同步的惯性同步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的同步器。
通过切换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各同步器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可实现37个前进挡位的动力输出,且两个驱动电机能够通过调整转矩分配的方式调整电机效率,使得电动力总成始终处于高效区域运行,具有动力性好,性价比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纯电动动力系统在前进工况下的37个挡位的动力输出的工作原理如下:
挡位1: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闭合,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2: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闭合,第二轴轮同步器102闭合,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3: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闭合,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4: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闭合,第三轴轮同步器103闭合,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5: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闭合,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6: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闭合,第四轴轮同步器104闭合,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7: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闭合,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8: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闭合,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 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9: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闭合,第二轴轮同步器102闭合,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10: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闭合,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11: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闭合,第三轴轮同步器103闭合,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12: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闭合,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13: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闭合,第四轴轮同步器104闭合,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14: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闭合,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15: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闭合;
挡位16: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闭合,第三轴轮 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闭合;
挡位17: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闭合,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闭合;
挡位18: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闭合,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闭合;
挡位19: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闭合,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闭合;
挡位20: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不工作,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闭合,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21: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不工作,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闭合,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22: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不工作,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闭合,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23: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不工作,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闭合,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24: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不工作,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闭合,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 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25: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不工作,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闭合,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26: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不工作,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闭合,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27: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不工作,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闭合,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28:第一驱动电机10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20不工作,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闭合;
挡位29:第一驱动电机10不工作,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闭合,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30:第一驱动电机10不工作,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闭合,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31:第一驱动电机10不工作,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闭合,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32:第一驱动电机10不工作,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 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闭合,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33:第一驱动电机10不工作,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闭合,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34:第一驱动电机10不工作,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闭合,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35:第一驱动电机10不工作,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闭合,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36:第一驱动电机10不工作,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闭合,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断开;
挡位37:第一驱动电机10不工作,第二驱动电机20输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断开,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断开,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断开,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断开,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断开,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断开,第七轴轮同步器107闭合;
各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输入轴同步器120闭合时,第一输入轴11与第二输入轴21建立动力连接。
当第一轴轮同步器101闭合时,第一离合传动单元与第一中间轴31建立动力连接,第一输入轴11上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传动单元传递至第一中间轴31。
当第二轴轮同步器102闭合时,第二离合传动单元与第一中间轴31建立动力连接,第二输入轴21上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传动单元传递至第一中间轴31。
当第三轴轮同步器103闭合时,第三离合传动单元与第一中间轴31建立动力连接,第一输入轴11上的动力通过第三离合传动单元传递至第一中间轴31。
当第四轴轮同步器104闭合时,第四离合传动单元与第一中间轴31建立动力连接,第二输入轴21上的动力通过第四离合传动单元传递至第一中间轴31。
当第五轴轮同步器105闭合时,第五离合传动单元与第一中间轴31建立动力连接,第一中间轴31上的动力通过第五离合传动单元传递至输出轴51。
当第六轴轮同步器106闭合时,第六离合传动单元与第一中间轴31建立动力连接,第一中间轴31上的动力通过第六离合传动单元传递至输出轴51。
当第七轴轮同步器107闭合时,第七离合传动单元与第二中间轴41建立动力连接,第一输入轴11通过第七离合传动单元与第二中间轴41建立动力连接。
由于第二中间轴齿轮45与第六从动齿轮或第五从动齿轮常啮合,因此第二中间轴通过第二中间轴齿轮45始终与输出轴51存在动力连接,当第七轴轮同步器107闭合,第一输入轴11通过第七离合传动单元及第二中间轴41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51。
第二驱动电机20不工作模式下,第一驱动电机10可以通过输入轴同步器120、第一离合传动单元、第二离合传动单元、第三离合传动单元、第四离合传动单元将动力输出至第一中间轴31,并通过第五离合传动单元或第六离合传动单元将动力输出至输出轴51,最终由输出轴51输出动力。
由于第二中间轴41通过第二中间轴齿轮45与输出轴51建立动力连接,因此在该模式下,第一驱动电机10可以通过第二中间轴向输出轴输出动力,即可以通过第七离合传动单元将动力输出至第二中间轴41,并通过第二中间轴齿轮45将动力输出至输出轴51,最终由输出轴51输出动力。
第一驱动电机10不工作模式下,第二驱动电机20可以通过输入轴同步器120、第一离合传动单元、第二离合传动单元、第三离合传动单元、第四离合传动单元将动力输出至第一中间轴31,并通过第五离合传动单元或第六离合传动单元将动力输出至输出轴51,最终由输出轴51输出动力。
由于第二中间轴41通过第二中间轴齿轮45与输出轴51建立动力连接,因此在该模式下,第二驱动电机20可以通过第二中间轴向输出轴输出动力,即可以通过输入轴同步器120、第七离合传动单元将动力输出至第二中间轴41,并通过第二中间轴齿轮45将动力输出至输出轴51,最终由输出轴51输出动力。
第一、第二驱动电机均工作模式下,第一驱动电机10和第二驱动电机20可以通过输入轴同步器120进行动力耦合,因此在该模式下,第一驱动电机10和第二驱动电机20的动力在第一输入轴或第二输入轴耦合,然后通过第一离合传动单元、第二离合传动单元、第三离合传动单元、第四离合传动单元将动力输出至第一中间轴31,并通过第五离合传动单元或第六离合传动单元将动力输出至输出轴51,最终由输出轴51输出动力。
由于驱动电机10和第二驱动电机20可以分别向第一中间轴31输出动力,因此在该模式下,输入轴同步器120断开,第一驱动电机10通过第一离合传动单元或第三离合传动单元将动力输出至第一中间轴31,第二驱动电机20通过第二离合传动单元或第四离合传动单元将动力输出至第一中间轴31,第一中间轴31耦合驱动电机10和第二驱动电机20的动力后,通过第五离合传动单元或第六离合传动单元将动力输出至输出轴51,最终由输出轴51输出动力。
由于第二中间轴41通过第二中间轴齿轮45与输出轴51建立动力连接,因此在该模式下,第一驱动电机10可以通过第二中间轴向输出轴输出动力,即可以通过第七离合传动单元将动力输出至第二中间轴41,并通过第二中间轴齿轮45将动力输出至输出轴51,第二驱动电机20通过第二离合传动单元或第四离合传动单元将动力输出至第一中间轴31,第一中间轴31通过第五离合传动单元或第六离合传动单元将动力输出至输出轴51,在输出轴51处耦合驱动电机10和第二驱动电机20的动力,最终由输出轴51输出动力。
在换挡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驱动电机10和第二驱动电机20的动力输出不在同一个输入轴上,因此当第一驱动电机10和第二驱动电机20的动力通过第一中间轴31向输出轴51输出动力时,在一个动力源中断动力输出时,可以由另一个动力源输出动力,使得整车的动力输出在换挡过程中不会中断;特别的,当第一中间轴的动力由第五离合传动单元向输出轴51输出动力切换到由第六离合传动单元向输出轴51输出动力的过程中,由于第一中间轴31与输出轴51之间会中断动力连接,因此另一个动力源可以通过第二中间轴41向输出轴51输出动力,确保整车的动力输出在换挡过程中不会中断;同样,第一驱动电机10和第二驱动电机20的动力通过第二中间轴41向输出轴51输出动力时,在一个动力源中断动力输出时,可以由另一个动力源可以通过第一中间轴31向输出轴51输出动力,使得整车的动力输出在换挡过程中不会中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纯电动动力系统在倒车工况下的37个挡位动力输出的工作原理与前进工况相同,电机反向输出即可实现倒车: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2包括实施例1中的部分技术特征,其区别在于:取消第二中间轴及其第七离合传动单元、第二中间轴齿轮,该技术方案取消了第二中间轴41与输出轴51之间的动力连接,这样就造成第一中间轴的动力由第五离合传动单元向输出轴51输出动力切换到由第六离合传动单元向输出轴51输出动 力的过程中会出现动力中断,相对于实施例1技术方案,该实施例2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一个中间轴及2个离合传动单元,降低了纯电动动力系统的成本,相对于现有技术,该实施例2在相同的齿轮副数量的前提下大幅增加了整车的挡位。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3包括实施例2中的部分技术特征,其区别在于:取消了第三离合传动单元和第四离合传动单元,相对于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该实施例3牺牲掉了一些挡位,但是相对于现有技术,该实施例3在相同的齿轮副数量的前提下大幅增加了整车的挡位。
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中,离合传动单元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挡位数量随离合传动单元的数量的多少相应的增减;输入轴同步器可以同轴固接在第一输入轴上,能与第二输入轴接合且能与第二输入轴分离;第一离合传动单元的第一轴轮同步器可以同轴固接在本单元对应的第一输入轴上;第二离合传动单元的第二轴轮同步器可以同轴固接在本单元对应的第二输入轴上;第三离合传动单元的第三轴轮同步器可以同轴固接在本单元对应的第一输入轴上;第四离合传动单元的第四轴轮同步器可以同轴固接在本单元对应的第二输入轴上;第五离合传动单元的第五轴轮同步器可以同轴固接在本单元对应的输出轴上;第六离合传动单元的第六轴轮同步器可以同轴固接在本单元对应的输出轴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中间轴与输出轴之间设置第五、第六离合传动单元,能够大幅增加驱动工况下的挡位,大幅提高整车运行在高效率区域的可能性。较佳的,为了解决第五、第六离合传动单元切换输出动力的动力中断问题,设置了第二中间轴,并在第二中间轴与第一输出轴之间设置了第七离合传动单元,在第二中间轴上设置了第二中间轴齿轮,该方案使所有挡位的换挡过程中均没有动力中断现象,消除了大幅增加挡位带来的动力中断问题以及换挡动力中断造成的不舒适性。
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纯电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0)、第二驱动电机(20)、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装置包括变速箱体(90)和设于所述变速箱体内的第一输入轴(11)、对应所述第一输入轴的一第一离合传动单元、第二输入轴(21)、对应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一第二离合传动单元、第一中间轴(31)、对应所述第一中间轴的一个第五离合传动单元和一个第六离合传动单元、输出轴(51);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布置在所述变速箱体的同一侧,所述输出轴布置在所述变速箱体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输出轴均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变速箱体上,所述第一输入轴布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外侧,并与所述第二输入轴通过轴承同轴转动联接,所述第二输入轴上固设有一个能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分离的输入轴同步器(120);
所述第一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中间轴之间的离合;所述第二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中间轴之间的离合;所述第五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离合;所述第六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变速箱体上,对应所述第二中间轴设有一个第七离合传动单元和一个第二中间轴齿轮(45),所述第七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的离合;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固接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五离合传动单元或所述第六离合传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第一输入轴还设有一个第三离合传动单元,对应所述第二输入轴还设有一个第四离合传动单元,所述第三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中间轴之间的离合;所述第四离合传动单元能够控制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中间轴之间的离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电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固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12)、一个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且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一从动齿轮(32)和一个能与所 述第一从动齿轮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分离的第一轴轮同步器(101);所述第二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固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轴上第二主动齿轮(22)、一个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且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二从动齿轮(33)和一个能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分离的第二轴轮同步器(102);所述第三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固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第三主动齿轮(13)、一个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啮合且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三从动齿轮(34)和一个能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分离的第三轴轮同步器(103);所述第四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固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轴上第四主动齿轮(23)、一个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啮合且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四从动齿轮(35)和一个能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接合且能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分离的第四轴轮同步器(104);所述第五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五主动齿轮(36)、一个与第五主动齿轮啮合并固接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五从动齿轮(52)和一个能与所述第五主动齿轮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五主动齿轮分离的第五轴轮同步器(105);所述第六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六主动齿轮(37)、一个与第六主动齿轮啮合并固接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第六从动齿轮(53)和一个能与所述第六主动齿轮接合且能与所述第六主动齿轮分离的第六轴轮同步器(106);所述第七离合传动单元包括一个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的第七从动齿轮(42)、一个能与所述第七从动齿轮接合且能与所述第七从动齿轮分离的第七轴轮同步器(107),所述第七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2)或所述第三主动齿轮(13)或第二主动齿轮(22)或第四主动齿轮(23)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纯电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固接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与所述第五从动齿轮(52)啮合或者与所述第六从动齿轮(5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纯电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各离合传动单元中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各主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各从动齿轮之间具有齿差。
CN201520309488.6U 2015-05-14 2015-05-14 纯电动动力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59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9488.6U CN204659428U (zh) 2015-05-14 2015-05-14 纯电动动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9488.6U CN204659428U (zh) 2015-05-14 2015-05-14 纯电动动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59428U true CN204659428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29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09488.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59428U (zh) 2015-05-14 2015-05-14 纯电动动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59428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2625A (zh) * 2015-05-14 2015-07-29 昆山德拉特兰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纯电动动力系统
WO2017202031A1 (zh) * 2016-05-24 2017-11-30 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双轴输入变速箱的驱动系统及其换档控制方法
WO2018130102A1 (zh) * 2017-01-13 2018-07-19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电驱动桥
CN114382851A (zh) * 2021-12-06 2022-04-22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动车用多档动力总成结构及换挡方法
CN116620002A (zh) * 2023-05-18 2023-08-22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无动力中断自动变速的电驱动系统和变速器
CN114382851B (zh) * 2021-12-06 2024-05-14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动车用多档动力总成结构及换挡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2625A (zh) * 2015-05-14 2015-07-29 昆山德拉特兰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纯电动动力系统
CN104802625B (zh) * 2015-05-14 2018-11-13 昆山德拉特兰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纯电动动力系统
WO2017202031A1 (zh) * 2016-05-24 2017-11-30 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双轴输入变速箱的驱动系统及其换档控制方法
EP3467346A4 (en) * 2016-05-24 2019-12-25 Nanjing Yueboo Power System Co., Ltd. TWO-SHAFT, TWO-MOTOR INPUT GEAR DRIVE SYSTEM AND ASSOCIATED GEAR CHANGE CONTROL METHOD
WO2018130102A1 (zh) * 2017-01-13 2018-07-19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电驱动桥
CN114382851A (zh) * 2021-12-06 2022-04-22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动车用多档动力总成结构及换挡方法
CN114382851B (zh) * 2021-12-06 2024-05-14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动车用多档动力总成结构及换挡方法
CN116620002A (zh) * 2023-05-18 2023-08-22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无动力中断自动变速的电驱动系统和变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3517B (zh) 采用同步器实现模式切换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
CN102009587B (zh) 基于电控机械式变速器的混合动力装置
CN204659428U (zh) 纯电动动力系统
CN204506463U (zh) 用于纯电动车辆的电动力总成
CN103770639A (zh) 用于纯电动车辆的电动力总成
CN109080431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耦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20506341A (ja) 横置型車両用駆動アセンブリ
CN102897015B (zh) 采用双离合变速器的混合动力客车驱传动系统
CN103287260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装置、混合动力汽车
JP6745995B2 (ja) 横置型単一動力源車両用駆動アセンブリ
CN104709059A (zh) 用于纯电动车辆的电动力总成
CN104802625A (zh) 纯电动动力系统
CN202753745U (zh) 一种带有中间轴的双电机动力总成
CN102848898A (zh) 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及应用其的混合动力驱动汽车
CN105398323A (zh) 商用车辆动力换挡混合动力变速箱
CN207814352U (zh) 变速器、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6564362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95103A (zh) 一种带有中间轴的双电机动力总成
CN104763804A (zh) 一种集中驱动式纯电动车动力系统
CN109398081A (zh) 一种新型动力传动系统
KR20120138193A (ko) 전기자동차용 2단 변속기유닛
CN205601593U (zh) 两挡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205439958U (zh) 四挡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4816622A (zh) 混合动力系统
CN204506517U (zh) 多模式多挡位混合动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603

Address after: Kunshan City Lu Jia Zhen Xing Pu Road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No. 66 room 4

Patentee after: KUNSHAN DEJI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Business Avenue Huaqiao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No. 199 Building 1 Room 502

Patentee before: The blue transmis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Kunshan TR-Draht TR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11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