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59349U - 取力轮 - Google Patents

取力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59349U
CN204659349U CN201520157479.XU CN201520157479U CN204659349U CN 204659349 U CN204659349 U CN 204659349U CN 201520157479 U CN201520157479 U CN 201520157479U CN 204659349 U CN204659349 U CN 204659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wheel hub
output
cylinde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574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和平
贺云鹏
贺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574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59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59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59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力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架包括轮毂(1),轮毂(1)上均布一组动力油缸(1a),轮毂(1)一侧连接轮缘(9),另一侧连接轮缘盖板(2);轮毂(1)的一侧连接法兰架(3),法兰架(3)两端分别设置法兰盘(3a),法兰架(3)一端的法兰盘(3a)与轮毂(1)连接;轮毂(1)上连接动能回收装置及动能转换输出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有效的利用了汽车下坡时的过剩动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同时减少对汽车刹车系统的磨损。

Description

取力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车轮取力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车辆在行使时车轮对路面的作用力来发电的取力轮。
背景技术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是目前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做的,而汽车的尾气排放则是每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各汽车公司也在这方面做出相应的成果,混合动力、天阳能、停车熄火等。现代汽车减震时,所采取的方法是通过车身上的悬架系统弹性减震以维持车身的稳定,从力学角度考虑,震动实质是能力的释放与转换过程,通过弹性减震处理固然达到了减震目的,然而却浪费了能量。本实用新型就汽车的车身与地面之间由于力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震动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尝试与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何利用车辆行使时车轮与路面的相互作用力做功释放能量以减少震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量可在再生的取力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取力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轮架
轮架包括轮毂,轮毂中心设置空腔,轮毂上均布一组动力油缸,空腔的侧壁上设置与轮毂同轴线的输出轴孔,空腔的侧壁上均布一组转轴孔;轮毂一侧连接轮缘,另一侧连接轮缘盖板,轮缘盖板上设置与输出轴孔及转轴孔分别对应的连接孔;轮毂的一侧连接法兰架,法兰架两端分别设置法兰盘,法兰架一端的法兰盘与轮毂连接;
b、动能回收装置
动能回收装置包括装配于动力油缸内的活塞,活塞上设置活塞杆;活塞与动力油缸底部之间连接回力弹簧;动力油缸的口部设置油缸盖板,油缸盖板可被活塞杆穿过;活塞杆固定连接齿型压板;
c、动能转换输出装置
动能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内置于空腔并且连接于轮毂上的输出架,输出架上设置一组支撑平台,每个支撑平台上连接一组输出油缸;输出油缸通过油管与动力油缸连通;
输出轴孔及轮缘盖板连接输出主轴,输出主轴穿过输出架,输出主轴一端连接主齿轮;转轴孔及轮缘盖板上装配连接副转轴,每个副转轴一端连接行星齿轮,行星齿轮与主齿轮啮合;每个副转轴上通过一组单项离合器连接一组与输出油缸对应的曲柄,每个曲柄均与连杆铰接,每个连杆与对应输出油缸的推杆铰接。
    进一步地,有下述技术方案:
轮毂外表设置一组首尾相接的平面平台,平面平台构成封闭多边形环,动力油缸设置于平面平台上;周向相邻的动力油缸之间设置一组隔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有效的利用了汽车下坡时的过剩动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同时减少对汽车刹车系统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毂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体二维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能回收装置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齿型压板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能转换输出装置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取力轮,包括下述零部件组成:
a、轮架
    如图1及图2所示,轮架包括轮毂1,轮毂1中心设置圆柱形空腔1f。轮毂1外表设置16个首尾相接的平面平台1e,平面平台1e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环。每个平面平台1e上设置一对动力油缸1a,每个动力油缸1a底部设置油孔1b。空腔1f的侧壁上设置与轮毂1同轴线的输出轴孔1d,并且空腔1f的侧壁上均布四个转轴孔1c。轮毂1一侧连接轮缘9,另一侧连接轮缘盖板2,轮缘盖板2上设置与输出轴孔1d及转轴孔1c分别对应的连接孔。周向相邻的动力油缸1a之间设置连接于轮缘9及轮缘盖板2上的十六个隔板15,并且隔板15所分割的空间与平面平台1e构成一一对应。轮毂1的一侧连接法兰架3,法兰架3两端分别设置法兰盘3a,法兰架3一端的法兰盘3a通过螺栓与轮毂1连接。
b、动能回收装置
如图2及图3所示,动能回收装置包括套接于动力油缸1a内的活塞7,每个活塞7上设置两个活塞杆7a。活塞7与动力油缸1a底部之间连接回力弹簧16。每个平面平台1e连接有油缸盖板6,油缸盖板6上设置可被活塞杆7a穿过的贯穿孔。每对活塞7上的活塞杆7a连接一个齿型压板5,如图4所示,齿型压板5横截面呈等腰梯形,齿型压板5拐角处采用圆角过渡处理,齿型压板5底面设置活塞杆孔5a;活塞杆7a与活塞杆孔5a配合装配,并且由螺栓紧固。
c、动能转换输出装置
如图2及图5所示,动能转换输出装置包括连接于空腔1f的侧壁和轮缘盖板2上的输出架17,输出架17为长方形结构。输出架17上设置中心孔17a,输出架17的每个拐角分别设置支撑平台17b,每个支撑平台17b上连接一组输出油缸20,本实施例选取每组输出油缸20为四个。每个通过油管与一对动力油缸1a上的两个油孔1b联通,并且同一组输出油缸20与连续的四对动力油缸1a联通。
输出轴孔1d及轮缘盖板2上对应的连接孔通过滑动轴承8装配连接输出主轴4,输出主轴4穿过中心孔17a。输出主轴4一端连接主齿轮13。每个转轴孔1c及轮缘盖板2上对应的连接孔通过滑动轴承8与副转轴12装配连接。每个副转轴12一端连接与主齿轮13啮合的行星齿轮11,每个副转轴12上连接一组与输出油缸20对应的曲柄18,并且每个曲柄18通过一个单项离合器21与转轴12连接。每个曲柄18均与一个连杆19铰接,每个连杆19与对应的输出油缸20的推杆铰接。
d、工作原理
取力轮工作原理概述如下。
如图2所示,法兰架3外端的法兰盘3a通过螺栓与车辆主体连接,输出主轴4与受驱动装置(例如发电机组)连接。如图3及图5所示,将适量液压油注入输出油缸20及动力油缸1a所构成的回路系统内。
在车辆行驶时,本实用新型实体将承受车体压力作用,与地面接触的齿型压板5受到地面反作用力,与地面接触的齿型压板5将推动与之相连的一对活塞7移动,活塞7对液压油做功,液压油油压上升,高压液压油将推动输出油缸20运动,输出油缸20的推杆经过连杆9推动曲柄18运动,曲柄18与单项离合器21啮合并带动其转动,单项离合器21推动与之相连的副转轴12转动,副转轴12通过行星齿轮11及主齿轮13带动输出主轴4转动。
当齿型压板5脱离地面不承压时,活塞7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至顶端的初始位置,输出油缸20复位,曲柄18与单项离合器21回程不啮合。下一个齿型压板5重复上述做功过程。

Claims (2)

1.取力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轮架
轮架包括轮毂(1),轮毂(1)中心设置空腔(1f),轮毂(1)上均布一组动力油缸(1a),空腔(1f)的侧壁上设置与轮毂(1)同轴线的输出轴孔(1d),空腔(1f)的侧壁上均布一组转轴孔(1c);轮毂(1)一侧连接轮缘(9),另一侧连接轮缘盖板(2),轮缘盖板(2)上设置与输出轴孔(1d)及转轴孔(1c)分别对应的连接孔;轮毂(1)的一侧连接法兰架(3),法兰架(3)两端分别设置法兰盘(3a),法兰架(3)一端的法兰盘(3a)与轮毂(1)连接;
b、动能回收装置
动能回收装置包括装配于动力油缸(1a)内的活塞(7),活塞(7)上设置活塞杆(7a);活塞(7)与动力油缸(1a)底部之间连接回力弹簧(16);动力油缸(1a)的口部设置油缸盖板(6),油缸盖板(6)可被活塞杆(7a)穿过;活塞杆(7a)固定连接齿型压板(5);
c、动能转换输出装置
动能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内置于空腔(1f)并且连接于轮毂(1)上的输出架(17),输出架(17)上设置一组支撑平台(17b),每个支撑平台(17b)上连接一组输出油缸(20);输出油缸(20)通过油管与动力油缸(1a)连通;
输出轴孔(1d)及轮缘盖板(2)上连接输出主轴(4),输出主轴(4)穿过输出架(17),输出主轴(4)一端连接主齿轮(13);转轴孔(1c)及轮缘盖板(2)上装配连接副转轴(12),每个副转轴(12)一端连接行星齿轮(11),行星齿轮(11)与主齿轮(13)啮合;每个副转轴(12)上通过一组单项离合器(21)连接一组与输出油缸(20)对应的曲柄(18),每个曲柄(18)均与连杆(19)铰接,每个连杆(19)与对应输出油缸(20)的推杆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取力轮,其特征在于:
    轮毂(1)外表设置一组首尾相接的平面平台(1e),平面平台(1e)构成封闭多边形环,动力油缸(1a)设置于平面平台(1e)上;周向相邻的动力油缸(1a)之间设置一组隔板(15)。
CN201520157479.XU 2015-03-19 2015-03-19 取力轮 Active CN204659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7479.XU CN204659349U (zh) 2015-03-19 2015-03-19 取力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7479.XU CN204659349U (zh) 2015-03-19 2015-03-19 取力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59349U true CN204659349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29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57479.XU Active CN204659349U (zh) 2015-03-19 2015-03-19 取力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593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0464A (zh) * 2015-03-19 2015-07-08 贺和平 取力轮
WO2020048255A1 (zh) * 2018-09-05 2020-03-12 倍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0464A (zh) * 2015-03-19 2015-07-08 贺和平 取力轮
WO2020048255A1 (zh) * 2018-09-05 2020-03-12 倍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流体驱动式车胎能量回收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28576Y (zh) 一种汽车用发电装置
CN204849630U (zh) 多功能斜面减速带
CN104196691A (zh) 一种基于汽车振动的运动转换装置
CN204039966U (zh) 多功能清雪机器人
CN204659349U (zh) 取力轮
CN203229919U (zh) 路面冰雪破碎装置
CN202484188U (zh) 一种减震器
CN202046299U (zh) 动力电池快速拆装设备
CN111132879B (zh) ReWheel-用于能量回收车轮的方法和装置
CN201932019U (zh) 车用液压电能补偿装置
CN104760464A (zh) 取力轮
CN101922529A (zh) 电动自行车液压式发电减震器
CN202243039U (zh) 一种多能源电动车
CN103953514A (zh) 一种车辆避振作用液压能量转换系统
CN202530415U (zh) 自带动力滚刷式除雪装置
CN109519497B (zh) 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器
CN202264652U (zh) 车辆势能发电设备
CN101020419A (zh) 重力能电动汽车
CN204296391U (zh) 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防撞击安全型后桥结构
CN209385568U (zh) 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装置
CN201792760U (zh) 机动车用冲击式液压传动发电机
CN100528625C (zh) 车底势能发电装置
CN201531382U (zh) 道路发电装置
CN211335586U (zh) 梅花型压电式汽车悬架馈能装置
CN112610431A (zh) 利用汽车自身重力转变为电能的方法和装置(重力能发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