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53885U - 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53885U
CN204653885U CN201520256136.9U CN201520256136U CN204653885U CN 204653885 U CN204653885 U CN 204653885U CN 201520256136 U CN201520256136 U CN 201520256136U CN 204653885 U CN204653885 U CN 204653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yarn
fabric
imitative
section
warp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561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LONGFENG TEXTILE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LONGFENG TEXTILE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LONGFENG TEXTILE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LONGFENG TEXTILE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561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53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53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53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包括上层面料、下层面料以及仿缝纬纱,该仿缝纬纱穿设在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以将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的空间区隔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所述仿缝纬纱呈周期循环设置,每个周期内均具有相连接的下沉段和提起段,每一下沉段位于下层面料的下方,每一提起段位于上层面料的上方;该仿缝纬纱采用140D/48F、500T/M的锦纶长丝,所述仿缝纬纱为相邻设置的两根,一根仿缝纬纱处于下沉段时相邻另一根仿缝纬纱处于提起段,一根仿缝纬纱处于提起段时相邻另一个仿缝纬纱处于下沉段。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工效率高、防透绒以及仿缝线效果佳的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面料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
背景技术
在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服饰面料的性能参数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羽绒服面料来说,传统的制造方法一般是以高密平纹布的要求分别织出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然后经过裁剪后再采用缝合的方式将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缝合在一起,而且为了保证在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的羽绒不会云集在一起,缝线还需要将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区域区隔为彼此独立的多个小块,每个小块中分别填充有羽绒,不同小块区域之间的羽绒并不发生乱串现象。
但是,上述传统工艺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一、由于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是独立编织,而且在编织之后还需要进行缝合的步骤,如此较为费工费时,影响了产量和成本;
二、由于是采用车缝的方式实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的缝合,由于车缝过程中必不可少形成了较多的针孔,如此非常容易发生透绒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人苦心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其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还具有仿针缝效果好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其中,包括上层面料、下层面料以及仿缝纬纱,该仿缝纬纱穿设在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以将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的空间区隔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所述仿缝纬纱呈周期循环设置,每个周期内均具有相连接的下沉段和提起段,每一下沉段位于下层面料的下方,每一提起段位于上层面料的上方;该仿缝纬纱采用140D/48F、500T/M的锦纶长丝,所述仿缝纬纱为相邻设置的两根,一根仿缝纬纱处于下沉段时相邻另一根仿缝纬纱处于提起段,一根仿缝纬纱处于提起段时相邻另一个仿缝纬纱处于下沉段。
进一步,该上层面料由若干第一经纱和若干第一纬纱编织而成,该下层面料由若干第二经纱和若干第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仿缝纬纱的粗度为第一经纱、第一纬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粗度的7-8倍。
进一步,每一下沉段和每一提起段的跨度为至少24根第一经纱或第二经纱。
进一步,该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采用2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50/CM,该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采用2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50/CM。
进一步,该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采用3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18/CM,该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采用3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18/CM。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其所形成的面料不仅在外观上与传统的羽绒服面料完全一致,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在加工完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后,其不需要和现有技术一样进行裁剪,也不需要再进行分隔区针缝,省了双裁剪再缝线的麻烦;
二、由于本实用新型有自动组织结构产生的分隔区不需要针缝,如此就没有了针孔,防止了透绒的产生;
三、由于该仿缝纬纱采用的为140D/48F、500T/M的锦纶长丝,每米锦纶长丝旋转了500T如此让锦纶长丝更具有模拟缝线的效果;再者通过设置两根相邻仿缝纬纱,如此无论从上层看还是从下层看,均能体会到缝线的缝合效果,仿真效果极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在分别编织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中仿缝纬纱与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中:
上层面料-1;第一经纱-11;第一纬纱-12;
下层面料-2;第二经纱-21;第二纬纱-22;
仿缝纬纱-3;下沉段-31;提起段-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包括上层面料1、下层面料2以及仿缝纬纱3。
该上层面料1由若干第一经纱11和若干第一纬纱12编织而成,该下层面料2由若干第二经纱21和若干第二纬纱22编织而成。
该仿缝纬纱3穿设在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之间以将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之间的空间区隔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所述仿缝纬纱3呈周期循环设置,每个周期内均具有相连接的下沉段31和提起段32,每一下沉段31位于下层面料2的下方,每一提起段32位于上层面料1的上方;所述仿缝纬纱3的粗度为第一经纱11、第一纬纱12、第二经纱21和第二纬纱22粗度的7-8倍,如此该仿缝纬纱3才具有模拟缝线的功效。更具体地,为了具有较为逼真的仿真效果,每一下沉段31和每一提起段32的跨度为至少24根第一经纱11或第二经纱21。
为了保证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不会发生透绒的风险,若该第一经纱11和第一纬纱12采用2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50/CM,同样地,该第二经纱21和第二纬纱22采用2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50/CM。若该第一经纱11和第一纬纱12采用30D,经纬密则应该大于或等于118/CM,同样地,该第二经纱21和第二纬纱22采用3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18/CM。
为了确保在分隔区的线条有像针车缝过的线一样体现出针缝效果,该仿缝纬纱3采用140D/48F、500T/M的锦纶长丝,其中500T/M是指每米的仿缝纬纱3其需要旋转500圈,从而具有更佳的模拟缝线效果。
如图2所示,更优选地,为了让羽绒面料的内外两侧均具有仿真缝线效果,所述仿缝纬纱3为相邻设置的两根,一根仿缝纬纱3处于下沉段31时相邻另一根仿缝纬纱3处于提起段32,一根仿缝纬纱3处于提起段32时相邻另一个仿缝纬纱3处于下沉段31。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采用纺织设备,分为上下两层,分别织造成型出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该上层面料1由若干第一经纱11和若干第一纬纱12编织而成,该下层面料2由若干第二经纱21和若干第二纬纱22编织而成;同样地,为了防止透绒现象的发生,该第一经纱11和第一纬纱12采用2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50/CM,该第二经纱21和第二纬纱22采用2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50/CM;该第一经纱11和第一纬纱12采用3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18/CM,该第二经纱21和第二纬纱22采用3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18/CM;
②将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叠合在一起,送入仿缝纬纱3,该仿缝纬纱3的粗度为第一经纱11、第一纬纱12、第二经纱21和第二纬纱22粗度的7-8倍;
③在提纱设备的作用下,该仿缝纬纱3每隔至少24根第一经纱11或第二经纱21之后将被提起以形成若干个周期,每个周期均具有相连接的下沉段31和提起段32,每一下沉段31位于下层面料2的下方,每一提起段32位于上层面料1的上方;
④在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沿经线的延伸方向每隔一段都送入上述仿缝纬纱3以制得成品;该仿缝纬纱3采用140D/48F、500T/M的锦纶长丝。
在步骤②和步骤③中,其连续送入两根仿缝纬纱3,第一根仿缝纬纱3处于下沉段31时第二根仿缝纬纱3处于提起段32,第一根仿缝纬纱3处于提起段32时第二根仿缝纬纱3处于下沉段31。
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其所形成的面料不仅在外观上与传统的羽绒服面料完全一致,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在加工完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之后,其不需要和现有技术一样进行裁剪,也不需要再进行分隔区针缝,省了双裁剪再缝线的麻烦;
二、由于本实用新型有自动组织结构产生的分隔区不需要针缝,如此就没有了针孔,防止了透绒的产生;
三、由于上层面料1是由第一经纱11和第一纬纱12编织而成,下层面料2是有第二经纱21和第二纬纱22编织而成,如此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可以彼此独立,任意选用不同的原料,比如上层面料1可以采用涤纶,下层面料2则采用锦纶;同样地,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花纹,比如上层面料1采用斜纹,下层面料2采用平纹;又如上层面料1采用小提花小格子等图案,下层面料2采用另一种图形,两者毫不冲突;
四、该仿缝纬纱3可以为直条,也可以为曲线形、波浪形以及各种图案只需要保证充羽绒时畅通即可。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5)

1.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面料、下层面料以及仿缝纬纱,该仿缝纬纱穿设在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以将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的空间区隔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所述仿缝纬纱呈周期循环设置,每个周期内均具有相连接的下沉段和提起段,每一下沉段位于下层面料的下方,每一提起段位于上层面料的上方;该仿缝纬纱采用140D/48F、500T/M的锦纶长丝,所述仿缝纬纱为相邻设置的两根,一根仿缝纬纱处于下沉段时相邻另一根仿缝纬纱处于提起段,一根仿缝纬纱处于提起段时相邻另一个仿缝纬纱处于下沉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该上层面料由若干第一经纱和若干第一纬纱编织而成,该下层面料由若干第二经纱和若干第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仿缝纬纱的粗度为第一经纱、第一纬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粗度的7-8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每一下沉段和每一提起段的跨度为至少24根第一经纱或第二经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采用2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50/CM,该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采用2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50/C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采用3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18/CM,该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采用30D,经纬密大于或等于118/CM。
CN201520256136.9U 2015-04-24 2015-04-24 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 Active CN204653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6136.9U CN204653885U (zh) 2015-04-24 2015-04-24 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6136.9U CN204653885U (zh) 2015-04-24 2015-04-24 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53885U true CN204653885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24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56136.9U Active CN204653885U (zh) 2015-04-24 2015-04-24 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538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45541U (zh) 一种提花网孔面料及鞋面
CN204519455U (zh) 一种无缝接且表里交织的羽绒服面料结构
CN105109126A (zh) 一种防寒保暖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04701B (zh) 一种纬编蕾丝面料的生产方法
CN201254634Y (zh) 三线绒布
CN204908081U (zh) 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
CN107794621A (zh) 一种隐藏提字松紧织带的制造方法
CN103732818A (zh) 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CN105002623B (zh) 具有交叉封闭结构的双层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7083603B (zh) 一种织物及其用途
CN103952837A (zh) 一体化成型织物的织造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织造的织物
CN105297255B (zh) 一种填芯纬加弹性纬的凹凸提花壁挂织物
TWM500777U (zh) 透氣圓編織物
CN204653885U (zh) 一种仿针缝效果好的羽绒服面料
CN104872874B (zh) 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6757680B (zh) 具有仿填绣效果的织唛及其织造方法
CN104480609B (zh) 一种用于纺织横向袋状双色羽绒服布料的方法
CN206345988U (zh) 一种高透气性双层经编面料
CN204898216U (zh) 一种采用接结纬接结组织结构的仿绗缝效果双层提花织物
CN208973193U (zh) 双层织造羽绒被
Kovačević et al. Weaving complex patterns—From weaving looms to weaving machines
CN105768303A (zh) 一种仿针缝双层平纹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
CN207143437U (zh) 高支高密爽滑针织面料
CN109385724A (zh) 窗帘布与挂钩布带经向一体织物及其织造成型方法
CN204385395U (zh) 采用一体化成型的织造方法织造的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4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