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52370U - 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 - Google Patents

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52370U
CN204652370U CN201520379009.8U CN201520379009U CN204652370U CN 204652370 U CN204652370 U CN 204652370U CN 201520379009 U CN201520379009 U CN 201520379009U CN 204652370 U CN204652370 U CN 204652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triode
transporting discharging
discharging type
copper f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790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远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unl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unl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unl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unl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790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52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52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523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是将具有三种状态的普通编码升级为一种高密编码的一种形式,是采用一级运算放大器与外围线路组成的比较放大器作基础,运用PNP三极管组成特殊的电路来控制编码集成电路,能产生两次自动变换,达到变码的目的,由电池、控制开关、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三极管转码电路、编码集成电路、射频电路、指示电路共同组成,当控制开关接通,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启动,使三极管转换电路形成悬浮与低位两种状态,导致编码集成电路的变动码也形成悬浮与低位两种状态,形成双码发射,提高了发射的防破解能力。

Description

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
技术领域
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线电发射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领域。它的长处就是传递无需用线传导,因此给使用带来很大的方便。众所周知,编码密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优劣。从现在的技术水平看,现在的编码集成电路,一种是较高档的以滚动码为代表的种类,其优点是编码复杂,破解困难,但缺点是在理论上还存在破解机率。另一类是以编码为三种状态的编码以2262为代表的编码集成种类,其优点是价格低,所以制成的产品具有很大的价格竞争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在这一点上,特别适合微型企业,但缺点是编码简单密极不高,所以不能广泛地用在要求较高的产品中。在现代的技术中,作案者可以借助于一种扫码器,即是按一定规律发出不同的编码的发射器,严密地试探地破解出密码。在滚动码中,仅管其发出的编码是变化的,且数量很多,但是因为发射时是一次编码,所以在理论上仍然存在破解的概率。
因此如何才能提高编码的密级,变成为了本企业科研人员的重大课题。
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必需完全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严重的挑战。是一种完全的重大创新。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的指导思想是,研制一种新的编码集成电路,其集成电路的特点一是在单独使用时,也具很高的防破解能力,二是当它与滚动码组合使用时,能起到强强联合的最佳效果。从而将具有三种状态的普通编码升级为一种高密的编码状态,由于这种编码具有很多种形式的变化,而每一种变化形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本企业作了系统创新,提出系统的发明方案,成为系列的保护体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将具有三种状态的普通编码升级为一种高密编码的一种形式,是采用一级运算放大器与外围线路组成的比较放大器作基础,运用PNP三极管组成特殊的电路来控制编码集成电路,能产生两次自动变换,达到变码的目的,形成一种新型的高密级编码集成电路,其电路的特点一是具更高的防破解能力,二是当它与滚动码组合使用时,能起到强强联合的最佳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措施是:
1、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由电池、控制开关、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三极管转码电路、编码集成电路、射频电路、指示电路共同组成。
其中:电池的正极接控制开关的一端,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为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的电源。
编码集成电路的地址码中,有一位地址码与三极管转码电路相接,成为变动码,其余接为固定码。
指示电路由指示灯与保护电阻串联而成,接在电源与地线之间。
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由微分电路、比较电路、运算放大器组成。
微分电路由微分电容、两个放电电阻组成。
比较电路由上偏电阻与下偏电阻串联而成;其中间串联点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
微分电容的正极接电源,负极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两个放电电阻一个接在微分电容正极与地线之间,另一个接在微分电容的负极与地线之间。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即是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的输出。
三极管转码电路由PNP三极管与一个基极控制电阻组成:基极控制电阻一端接在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的输出,另一端接PNP三极管的基极,PNP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线,发射极接编码集成电路的变动码。
编码集成电路的输出连接射频电路。
射频电路由调制电路、高频电路、铜箔天线组成。
调制电路由调制三极管与调制电阻组成:编码集成电路的输出连接调制电阻的一端,调制电阻的另一端接调制三极管的基极,调制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线,集电极接高频发射管的发射极。
高频电路与铜箔天线:铜箔天线是英文小写字母n形状,铜箔天线的输入端连接电源,铜箔天线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调频电容,调频电容并联一个固定电容。
晶振有三个端头,第一个端头连接铜箔天线的输入端,第二个端头接高频发射管的基极,第三个端头接高频发射管的发射极,高频发射管的基极电阻接在铜箔天线的输入端与高频发射管的基极之间,高频发射管的集电极接铜箔天线的输出端,旁路电容接在铜箔天线 的输入端与高频发射管的发射极之间,去耦电容接在铜箔天线的输出端与地线之间。
2、编码集成电路的其余地址码的一部分接地线,呈低位状;另一部分既不接地线也不接电源,呈悬浮状。
3、比较电路的连接方式是:上偏电阻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两路,一路接下偏电阻的一端,下偏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线,另一路接运算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
4、调制三极管是NPN三极管8050。
5、调制三极管采用与高频发射管同一类型的三极管。
措施总述
无线电编码技术,是本企业研究的重点项目,也是一种系列研究项目。之所以成为系列研究,原因一是,应用很广,其二是,从保密的角度,现有的编码技术是一种方向的研究,而本实用新型是另一方向的研究,因而能有更好的保密效果,其三是,本实用新型是将具有三态状态的固定码升级为一种高密的编码状态,由于这种编码具有很多种形式的变化,而每一种变化形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提出创新的方案,形成系列保护。而本措施的重点是将具有三种状态的普通编码升级为一种高密编码的一种形式,是采用一级运算放大器与外围线路组成了比较放大器作基础,运用PNP三极管组成特殊的电路来控制编码集成电路,能产生两次自动变换,达到变码的目的,形成一种新型的高密级编码集成电路,其电路的特点一是具更高的防破解能力,二是当它与滚动码组合使用时,能起到强强联合的最佳效果。
对本措施进一步解释如下:
一、本措施形成的原理是,是由一种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固定编码集成电路(如2262)的一位地址码,因而形成了这样的发射原理:每次发射编码时,编码集成是发射了两次编码,而且两次编码是有时序的,从而将普通的固定编码提升为了一种高密级编码。在现代的技术中,作案者可以借助于一种扫码器(既是按一定规律发出不同的编码的发射器)严密地试探地破解出密码。在滚动码中,仅管其发出的编码是变化的,且数量很多,但是因为发射时是一次编码,所以在理论上仍然存在破解的概率。而由于本发明对应的接收必须要要收到两次编码才能破解,所以按一次编码的规律破解,其破解概率显然为零,所以形成了另一种的高密级的方向研究。
二、本措施中的变换电路,是由一级运放与外围线路组成了比较放大器,用积分电路作为信号输入,从而产生了具有初始态固定统一,能产生两次自动变换的性能,所以具有很好的特性。
三、用该措施作为两次发射控制,主要有着两大好处,一是能实现初始态固定统一,二是强化了发射的时序性。产生这这规律的两次发射原理是,运算放大器连成了比较放大器,其中反相端的电压成为了门坎电压,运算放大器因为采用同相输入端作信号输入,因此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当微分电容的电压低于门坎电压时,输出为低电位,(这也是发射的初始状态),反之高位(这也是发射的第二次状态)。因而成为发射的两种状态的控制。这种电路的优点三是,有较强的负载能力。四是门坎电压可以灵活调整。
四、 在措施1中,形成X变0的码信号的原理是:编码集成电路的地址码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预先已连接的固定码,另一部分是与三极管转码电路连接的变动码。在人为操作发射时,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形成转换,当控制开关接通,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输出的第一状态为高位,此时PNP三极管的基极无偏流,因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呈断开状态,发射极所连接的变动码即为既未接电源也未接地线的悬浮状,即X状态,当微分毕,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输出由高位变为低位,此时,PNP三极管有了偏流的存在,导致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相通,所以发射极呈低位状态,变动码也由悬浮状转变为低位,即0状态。编码集成电路就由原只能一种单码发射变为了双码两种输出。通过对调制三极管的激励,达到双码调制发射的目的。
五、在措施1中,调整微分电容、两个放电电阻的值,或是调整比较电路的比较值,可以调整其转换的时间,在生产时完全可以调成这样的理想情况,在操作按键所需要的时间内,(如0.5秒),完成了两次变化码的必要条件。而编码集成电路只用了一块,该集成电路选片端接地,线路可靠。
六、发射的远近与外界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如与四周的环境,与天气均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天气,在同样的外界情况下,在天气好的时候普通的发射接收均常能达到几十米,但是在天气恶劣时,其距离可以骤然降低到仅几米。为此,本措施采用了一种英文小写字母n形状的铜箔天线,两条垂直平行的铜箔上方用弧形铜箔相吻接,天线铜箔宽度为2mm,左右两条垂直平行的铜箔长度为30mm,两条垂直平行铜箔的间距为20mm,吻接两条垂直平行铜箔的弧形铜箔的高度是4.5mm,严格制定,让发射与接收有了更好的匹配,实验证明,这样的发射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天气与周围环境对发射信号的影响,提高了发射的强度。
射频采用晶振式线路,其好处是射频稳定,特性好,所以可以用于需要遥控距离远的地方。
实施后或在设计者所配套的接收器的配合下,本发明有以下突出的优点为:
1、转换电路与编码集成电路形成配合,彻底改变了普通编码的固定发射形式,将编码集成电路的固定编码变为了活动的振荡形式,达到了变动码的目的,因此,大大提升了编码的密级,具有很高的防破解能力。
2、如果与滚动码线路的配合,其破译难度是超强的,因为滚动码是一类性质的编码,而本措施中双码发射又是一类性质的编码,两种不同性质的编码组合,比一种性质的编码破解难度更大。
3、双码发射可靠,其原因是发射双码产生的变码时,不会紊乱,两种变码状态明显,分辨清楚,与发明者设计的接收部分十分匹配。
4、线路可靠,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可靠,转换频率可调。二是射频电路采用晶振式线路,射频稳定,特性好,所以可以用于需要遥控距离远的地方。三是运用一种英文小写字母n形状的铜箔天线,减少外界恶劣天气与周围环境对发射的影响,提高发射强度。四是天线由印刷板敷成,不产生形状上的变化,不影响射频,采用了通用设计的精华。
5、生产容易,一是不用贵重的设备与仪表,二是技术简单,三是线路精简且所用元件要求低,所以可以产生很高的直通率,四是成本低,十分适合微型企业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措施各部分示意图。
图中:1、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120、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的输出;201、PNP三极管;202、PNP三极管的基极控制电阻;3、编码集成电路;301、编码集成电路的变动码;302、编码集成电路的固定码;305、编码集成电路的输出;7、射频电路;601、电池;602、控制开关。
图2是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电路图。
图中:601、电池;602、控制开关;105、第一放电电阻;106、微分电容;107、第二放电电阻;108、上偏电阻;109、下偏电阻;110、运算放大器;120、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的输出。
图3是射频电路图。
图中:3、编码集成电路;305、编码集成电路的输出;601、电池;602、控制开关;701、晶振;702、铜箔天线;703、调制电阻;704、调制三极管;705、高频发射管;706、高频发射管的基极电阻;707、旁路电容;708、调频电容;709、与调频电容并联的固定电容;710、去耦电容;712、指示电路。
具体实施实例
图1、图2、图3共同描述了具体实施的一种方式。
1、焊接: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图2所示焊接,编码集成电路如图1所示连接;射频电路如图3所示焊接,铜箔天线严格按要求制定。
2、调制。
(1)、调整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
调整转换时间:用示波器的红条笔接在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的输出上,黑表笔接地。
观察转换情况,使之频率符合要求。如果频率不符合要求,调整微分电容或放电电阻的值,或是调整比较电路的比较值,使频率符合要求。
(2)、调整射频与调制工作状态。
如果用示波器作接收器,与发射器不直接相连,这时在按发射器时,示波器会有反应,表示射频与调制工作正常。否则应调整调频电容或编码集成电路输出端的电阻值,直到灵敏度符合要求。
(3)、用普通单码接收器作接收器,此时接收部分不能收到信号。如果用发明者设计的特定双码信号接收器,则双码接收器会收到信号。

Claims (5)

1.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其特征是:由电池、控制开关、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三极管转码电路、编码集成电路、射频电路、指示电路共同组成;
其中:电池的正极接控制开关的一端,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为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的电源;
编码集成电路的地址码中,有一位地址码与三极管转码电路相接,成为变动码,其余接为固定码;
指示电路由指示灯与保护电阻串联而成,接在电源与地线之间;
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由微分电路、比较电路、运算放大器组成;
微分电路由微分电容、两个放电电阻组成:
比较电路由上偏电阻与下偏电阻串联而成;其中间串联点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
微分电容的正极接电源,负极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两个放电电阻一个接在微分电容正极与地线之间,另一个接在微分电容的负极与地线之间;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即是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的输出;
三极管转码电路由PNP三极管与一个基极控制电阻组成:基极控制电阻一端接在一级运放式转换电路的输出,另一端接PNP三极管的基极,PNP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线,发射极接编码集成电路的变动码;
编码集成电路的输出连接射频电路;
射频电路由调制电路、高频电路、铜箔天线组成;
调制电路由调制三极管与调制电阻组成:编码集成电路的输出连接调制电阻的一端,调制电阻的另一端接调制三极管的基极,调制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线,集电极接高频发射管的发射极;
高频电路与铜箔天线:铜箔天线是英文小写字母n形状,铜箔天线的输入端连接电源,铜箔天线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调频电容,调频电容并联一个固定电容;
晶振有三个端头,第一个端头连接铜箔天线的输入端,第二个端头接高频发射管的基极,第三个端头接高频发射管的发射极,高频发射管的基极电阻接在铜箔天线的输入端与高频发射管的基极之间,高频发射管的集电极接铜箔天线的输出端,旁路电容接在铜箔天线 的输入端与高频发射管的发射极之间,去耦电容接在铜箔天线的输出端与地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其特征是:编码集成电路的其余地址码的一部分接地线,呈低位状;另一部分既不接地线也不接电源,呈悬浮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其特征是:比较电路的连接方式是:上偏电阻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两路,一路接下偏电阻的一端,下偏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线,另一路接运算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其特征是:调制三极管是NPN三极管80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其特征是:调制三极管采用与高频发射管同一类型的三极管。
CN201520379009.8U 2015-06-05 2015-06-05 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52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79009.8U CN204652370U (zh) 2015-06-05 2015-06-05 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79009.8U CN204652370U (zh) 2015-06-05 2015-06-05 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52370U true CN204652370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105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7900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52370U (zh) 2015-06-05 2015-06-05 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52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52370U (zh) X与0的运放式双码发射器
CN204886932U (zh) 一种微分互补型双码发射器
CN204652368U (zh) 两级运放式转码发射器
CN204667621U (zh) 运放型变码发射电路
CN204652364U (zh) 四非门式的发射电路
CN204013490U (zh) 运算振荡变码发射电路
CN204681358U (zh) 晶振式单稳态发射电路
CN204761421U (zh) 一种达林顿式双码发射器
CN204652371U (zh) 一级运放式发射器
CN204013496U (zh) 振式调频的发射器
CN204681342U (zh) Rc交连式发射器
CN204761422U (zh) 晶振式达林顿型发射电路
CN204741447U (zh) 调感式微分互补型发射电路
CN203984406U (zh) 振荡控制的变码发射装置
CN204652375U (zh) 双变码的运放式发射器
CN204652367U (zh) 两级运放型双码发射电路
CN204741448U (zh) 双变码的互补型发射器
CN204761420U (zh) 调容式达林顿型发射器
CN204652365U (zh) 三非门式单稳态发射装置
CN204681349U (zh) 调容式变码发射器
CN204652376U (zh) 一种rc交连式发射电路
CN204681340U (zh) 一种悬浮变0的交连式发射器
CN204733153U (zh) 一种运放型变码发射装置
CN204681361U (zh) 微分式互补型发射器
CN204733152U (zh) 一种互补型发射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