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52301U - 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及其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及其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52301U
CN204652301U CN201520061887.5U CN201520061887U CN204652301U CN 204652301 U CN204652301 U CN 204652301U CN 201520061887 U CN201520061887 U CN 201520061887U CN 204652301 U CN204652301 U CN 204652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panels
framework
skeleton frame
frame
clamp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618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四建方
吴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ECH (SUZHOU)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TECH (SUZHO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ECH (SUZHOU)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TECH (SUZHO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618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52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52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52301U/zh
Priority to JP2016000264U priority patent/JP3203496U/ja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及其框架,所述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包括框架及太阳能板,所述框架适用于供一个太阳能板组装,并包括一个框座,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框座的排水机构。所述框座包括一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具有共同夹持所述太阳能板的一个顶壁与一个底壁,以及一个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排水机构包括一个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太阳能板之间的缝隙、一个设置于所述顶壁的顶部开孔,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底壁的底部开孔。所述太阳能板上的流体可通过所述顶部开孔进入所述缝隙并由所述底部开孔流出,藉此避免所述太阳能板的表面产生水渍而影响受光的问题,因而能使所述太阳能板维持较佳的光电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及其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及其框架。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至图3是在中国专利案第CN202678364号实用新型专利所披露的一种太阳能组件9的框架91,所述框架91适用于夹持一太阳能板90的周缘。所述框架91包括四个框条92,以及四个连接于所述四个框条92之间且呈L形的连接块93。所述四个框条92共同框围所述太阳能板90的周缘,每个框条92具有一个夹持部921,以及一个位于夹持部921下方且可安装于地面的支撑部925。
每一个框条92中,所述夹持部921具有上下间隔而共同夹持所述太阳能板90的一个顶壁922与一个底壁923,以及一个连接于所述顶壁922与所述底壁923的侧壁924.所述顶壁922具有厚度,也就是所述顶壁922的顶面与所述太阳能板90的顶面具有一高度差,使得所述顶壁922的边缘与所述太阳能板90共同圈围出一个浅槽99。
一般来说,所述太阳能组件9通常安装于室外以获得较佳的日照效果,却也面临风吹雨淋的问题。特别是在下雨时,雨水往往会蓄积于所述顶壁922与所述太阳能板90共同圈围出的所述浅槽99中。又因为所述太阳能板90的周缘是紧配地夹设于所述夹持部921,换句话说,所述夹持部921的顶壁922的底面与所述太阳能板90的顶面紧密贴靠,因而致使雨水无法从所述浅槽99排出。
由于雨水中往往会附着空气中的灰尘、微粒,于是在雨水蒸发后,前述灰尘、微粒会堆积于所述太阳能板90的表面而形成水渍,如此将会遮挡阳光而减少所述太阳能板90的受光量,从而降低所述太阳能板90的光电转换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及其框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蓄积于顶壁与太阳能板共同圈围出的浅槽中的雨水不能排出,雨水中的灰尘、微粒在雨水蒸发后会在太阳能板表面形成水渍,减少太阳能板的受光量,进而降低太阳能板的光电转换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框架,所述框架至少包括:一个框座,包括一个供所述太阳能板的周缘插设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具有上下间隔而共同夹持 所述太阳能板的一个顶壁与一个底壁,以及一个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壁;以及至少一个排水机构,设置于所述框座,并包括一个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太阳能板之间的缝隙、一个设置于所述顶壁且连通所述缝隙的顶部开孔,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底壁且连通所述缝隙的底部开孔;其中,所述框座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夹持部内的顶抵部,所述顶抵部具有一个与太阳能板的周缘接触的顶抵面,所述顶抵面与所述夹持部的侧壁相间隔,使所述侧壁与所述太阳能板之间能形成所述缝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框座还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夹持部下方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一个邻近所述太阳能板且可承接由所述底部开孔流出的流体的导流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具有一个基壁,以及一个连接于所述基壁与所述夹持部之间且具有所述导流面的连接壁;所述导流面具有由邻近至远离所述夹持部依序排列的一个第一区、一个第二区与一个第三区;所述第二区的一个延伸线与所述基壁所夹的一个锐角的角度大于等于所述基壁与水平线的夹角的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壁具有至少一个邻接该导流面的基壁开孔,所述基壁开孔可供所述导流面上的流体通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部开孔是由所述顶壁相反于所述侧壁的一侧朝所述侧壁凹陷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部开孔的凹陷范围不延伸至所述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框架包括数个排水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框座为长方形框,并且所述框座是由两个短边框条及两个长边框条组装所构成而框围所述太阳能板,所述数个排水机构是设置于所述框座的至少一个长边框条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所述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包括:一个如上述方案所述框架;及一个太阳能板,组装于所述框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框架包括数个排水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太阳能板为矩形板;所述框架的框座为长方形框,并且所述框座是由两个短边框条及两个长边框条组装所构成而框围所述太阳能板;所述数个排水机构是设置于所述框座的至少一个长边框条上。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及其框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排水机构的创新机构设计,使所述新型框架具有排水效果,藉此可顺利地排出所述太阳能板上的流体,避免前述流体在所述太阳能板的表面产生水渍而遮挡所述太阳能板受光的问题, 从而使所述太阳能板能维持较佳的光电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组件的框架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2显示为图1的框架的一个局部俯视示意图,并以假想线绘制所述框架的四个框条。
图3显示为图1的框架的一个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的一个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的一个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的的一个局部立体分解图
元件标号说明
9               太阳能组件
90              太阳能板
91              框架
92              框条
921             夹持部
922             顶壁
923             底壁
924             侧壁
925             支撑部
93              连接块
99              浅槽
1               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
11              太阳能板
110             周缘
12              框架
2               框座
201      短边框条
202      长边框条
203      连接块
21       夹持部
210      夹槽
211      顶壁
212      底壁
213      侧壁
22       支撑部
221      基壁
222      基壁开孔
223      连接壁
224      导流面
225      第一区
226      第二区
227      第三区
228      卡合通道
23       顶抵部
231      顶抵面
3        排水机构
31       缝隙
32       顶部开孔
33       底部开孔
41       顶面
42       底面
43       侧面
8        延伸线
α       锐角
β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 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4至图7。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示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部”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1,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1包括一个太阳能板11,以及一个供所述太阳能板11组装的框架12。所述太阳能板11包括一个四周环绕的周缘110,而所述框架12包括一个呈回字形而框围所述太阳能板11的框座2,以及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框座2的排水机构3。
所述框座2包括一个夹持部21。所述夹持部21围绕界定出一个供所述太阳能板11的周缘110插设的夹槽210,并具有上下平行间隔而共同夹持所述太阳能板11的一个顶壁211与一个底壁212,以及一个直立地连接所述顶壁211与所述底壁212的侧壁213。所述顶壁211与所述底壁212分别是由所述侧壁213朝向所述太阳能板11的一侧的上下端向外延伸,在图5中,以假想线区分所述顶壁211与所述侧壁213。在实施上,在所述夹槽210中可填入密封材(图中未标示),以增进所述夹持部21与所述太阳能板11间的密封性。
每一个排水机构3皆包括一个位于所述侧壁213与所述太阳能板11的周缘110之间的缝隙31、一个设置于所述顶壁211的顶部开孔32,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底壁212的底部开孔33。所述缝隙31、所述顶部开孔32与所述底部开孔33相互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开孔32是由所述顶壁211相反于所述侧壁213的一侧朝所述侧壁213凹陷而成,所述顶部开孔32的凹陷范围不延伸至所述侧壁213上,也就是所述顶部开孔32不贯穿所述侧壁213。
所述框座2还包括数个设置于所述夹持部21的夹槽210内的顶抵部23,所述数个顶抵部23分别靠抵于所述太阳能板11的周缘1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个顶抵部23是连接于所述夹持部21的顶壁211与侧壁213,并用于使所述太阳能板11的周缘110与所述夹持部21的侧壁213相间隔,使所述侧壁213与所述太阳能板11之间能形成所述间隙31。在实施上,所述数个顶抵部23可仅设置于所述顶壁211、所述侧壁213、所述底壁212或所述太阳能板1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个顶抵部23于顶壁211上之投影与顶部开孔32区域不重 叠。在实施上,所述数个顶抵部23于顶壁211上之投影也可与顶部开孔32区域重叠。故顶抵部设置位置不限于本实施例的举例,只要能使所述太阳能板周缘110与所述夹持部侧壁213相间隔以形成所述间隙31之目的即可。
每一个顶抵部23具有一个远离所述侧壁213且靠抵于所述太阳能板11的周缘110的顶抵面231,在实施上,可通过调整所述顶抵面231相对于所述侧壁213的距离而改变所述缝隙31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顶抵部23呈长条状,不过在实施上,只要所述顶抵部23能使所述太阳能板11的周缘110与所述夹持部21的侧壁213相间隔就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顶抵部23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形式,也可为点状或其他任何形状。
所述框座2还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夹持部21下方的支撑部22。所述支撑部22具有一个间隔地位于所述夹持部21下方且可设置于地面或墙面上的基壁221,以及一个连接于所述基壁221与所述夹持部21之间的连接壁223。所述连接壁223具有一个邻近所述太阳能板11的导流面224,所述导流面224具有由邻近至远离所述夹持部21依序排列的一个第一区225、一个第二区226与一个第三区227。所述第一区225与所述第三区227平行,所述第二区226倾斜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区226的一个延伸线8与所述基壁221所夹的一个锐角α的角度大于等于所述基壁221与水平线的夹角β的角度。
所述基壁221具有一个面向该夹持部21的顶面41、一个相反于该顶面41的底面42、一个连接于该顶面41与该底面42之间的侧面43,以及数个上下贯穿该顶面41与该底面42的基壁开孔222,所述数个基壁开孔222邻接该导流面224而可供所述导流面224上的流体通过,在本实施例中,该数个基壁开孔222不贯穿该侧面43。
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框座2为长方形框,并且所述框座2是由两个短边框条201及两个长边框条202组装所构成,从而框围所述太阳能板11。在实施上,构成所述框座2的框体的形状、长度与数量,皆不以本实施例所披露的形式为限。
在组装上,所述数个短边框条201与所述数个长边框条202之间可通过螺丝或焊接的方式组装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短边框条201与所述两个长边框条202之间则是通过数个L形的连接块203而相互卡合组装,在此态样下,所述框座2的支撑部22的连接壁223界定出一个呈回字形的卡合通道228,而所述数个连接块203的两端可塞装于所述卡合通道228,进而卡接相互邻接的所述两个短边框条201与所述两个长边框条202。
在本实施例的使用上,雨水等等的流体会顺着所述太阳能板11的表面而往下流动至位于下方的长边框条202,并分别通过所述数个排水机构3的顶部开孔32进入所述数个缝隙31,再由所述数个底部开孔33流出所述框座2的夹持部21。接着,所述支撑部22的导流面224 承接由所述底部开孔33流出的流体,于是流体顺着所述导流面224而持续往下流动,最后由所述支撑部22的基壁开孔222向下流出,从而达到排水效果。
由此可知,通过所述数个排水机构3的创新结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的框架12具有排水效果,藉此可顺利地排出所述太阳能板11的表面上的流体,避免前述流体在所述太阳能板11的表面产生水渍而遮挡所述太阳能板11受光的问题,从而使所述太阳能板11能维持较佳的光电转换效率。
至于所述数个排水机构3的顶部开孔32的凹陷范围不延伸至所述侧壁213上的设计,使得所述侧壁231位于所述顶部开孔32的后侧,藉此当流体流入所述数个顶部开孔32时,所述侧壁213可有效阻挡并引导流体流入所述数个缝隙31,使流体可依照预定的流动路径排出所述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案的框座2是通过所述数个连接块203来组装所述两个短边框条201与所述两个长边框条202,于是,所述框座2的连接壁223对应地形成所述卡合通道228以供所述连接块203嵌卡塞装。此外所述导流面224的第二区226的延伸线8与所述基壁221所夹的锐角α的角度必须大于等于所述基壁221与水平线的夹角β的角度,否则流体将无法越过所述第二区226,从而蓄积在所述第一区225与所述第二区226之间而无法排出。
需要提醒的是,将所述数个排水机构3设置于组件安装后之所述框座2位于下方框条上时的排水效果较显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长边框条202位于上下两侧,而所述两个短边框条201通常位于左右两侧,而本实施例是将所述数个排水机构3设置于所述框座2的所述两个长边框条202。当然,所述数个排水机构3也可以仅设置于位于下方的长边框条202上,因此所述数个排水机构3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本实施例的举例。
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2包括数个排水机构3,所述框座2的基壁221具有数个基壁开孔222,所述数个基壁开孔222的数量与位置可对应所述数个排水机构3。在实施上,所述排水机构3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而所述基壁开孔222的数量也可以对应增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举例。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1,所述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1的结构与该实施例一中的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1的结构大致相同,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该数个基壁开孔222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该数个基壁开孔222除了上下贯穿该顶面41与该底面42之外,该数个基壁开孔222还贯穿该侧面43。藉此,本实施例的基壁开孔222除了同样可提供该导流面224上的流体通过之外,在制造上相较于该第一实施例需要贯穿挖孔的方式,本实施例只要裁切 该基壁221使该基壁221形成由该侧面43凹陷至该导流面224的缺口,即可得到本实施例的该数个基壁开孔222,故在制造上确实较为简单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及其框架,所述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包括框架及太阳能板;所述框架适用于供一个太阳能板组装,并包括一个框座,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框座的排水机构。所述框座包括一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具有共同夹持所述太阳能板的一个顶壁与一个底壁,以及一个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排水机构包括一个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太阳能板之间的缝隙、一个设置于所述顶壁的顶部开孔,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底壁的底部开孔。所述太阳能板上的流体可通过所述顶部开孔进入所述缝隙并由所述底部开孔流出,藉此避免所述太阳能板的表面产生水渍而影响受光的问题,因而能使所述太阳能板维持较佳的光电转换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框架,适用于一个太阳能板组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框座,包括一个供所述太阳能板的周缘插设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具有上下间隔而共同夹持所述太阳能板的一个顶壁与一个底壁,以及一个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壁;以及
至少一个排水机构,设置于所述框座,并包括一个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太阳能板之间的缝隙、一个设置于所述顶壁且连通所述缝隙的顶部开孔,以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底壁且连通所述缝隙的底部开孔;
其中,所述框座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夹持部内的顶抵部,所述顶抵部具有一个与太阳能板的周缘接触的顶抵面,所述顶抵面与所述夹持部的侧壁相间隔,使所述侧壁与所述太阳能板之间能形成所述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座还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夹持部下方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一个邻近所述太阳能板且可承接由所述底部开孔流出的流体的导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一个基壁,以及一个连接于所述基壁与所述夹持部之间且具有所述导流面的连接壁;所述导流面具有由邻近至远离所述夹持部依序排列的一个第一区、一个第二区与一个第三区;所述第二区的一个延伸线与所述基壁所夹的一个锐角的角度大于等于所述基壁与水平线的夹角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壁具有至少一个邻接该导流面的基壁开孔,所述基壁开孔可供所述导流面上的流体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开孔是由所述顶壁相反于所述侧壁的一侧朝所述侧壁凹陷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开孔的凹陷范围不延伸至所述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数个排水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座为长方形框,并且所述框座是由两个短边框条及两个长边框条组装所构成而框围所述太阳能板,所述数个排水机构是设置于所述框座的至少一个长边框条上。
9.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框架;及
一个太阳能板,组装于所述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数个排水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为矩形板;所述框架的框座为长方形框,并且所述框座是由两个短边框条及两个长边框条组装所构成而框围所述太阳能板;所述数个排水机构是设置于所述框座的至少一个长边框条上。
CN201520061887.5U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及其框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52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1887.5U CN204652301U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及其框架
JP2016000264U JP3203496U (ja) 2015-01-28 2016-01-22 ソーラーパネル用フレー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1887.5U CN204652301U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及其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52301U true CN204652301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105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6188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52301U (zh) 2015-01-28 2015-01-28 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及其框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03496U (zh)
CN (1) CN2046523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2424A (zh) * 2015-11-11 2016-01-20 连云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连接角码
CN106803736A (zh) * 2017-01-25 2017-06-06 东汉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带排水系统的太阳能芯片固定装置、芯片总成及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8183B (zh) * 2017-05-17 2023-06-27 南通大学 一种太阳能电池
CN110808311B (zh) * 2019-10-14 2022-09-27 广东晶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加工用装框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2424A (zh) * 2015-11-11 2016-01-20 连云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边框连接角码
CN106803736A (zh) * 2017-01-25 2017-06-06 东汉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带排水系统的太阳能芯片固定装置、芯片总成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03496U (ja) 2016-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52301U (zh) 一种排水功能的太阳能组件及其框架
CN203687326U (zh) 换气扇安装结构
US20150144179A1 (en) Solar cell module
CN102773374A (zh) 前框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2749396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边框
CN206673901U (zh) 搭扣安装式光伏组件
CN207110187U (zh) 一种侧部发光的装饰吊顶模块
CN206815528U (zh) 一种组装式移动房
CN205750191U (zh) 一种显示器结构
CN201724351U (zh) 不漏光的回风口架及其导流板
CN211862300U (zh) 一种新型金属板式家具板
CN205029618U (zh) 太阳能光伏组件搭接式拼接密封结构
CN204313391U (zh) 空调
CN206790416U (zh) 太阳能光伏飞边组件的边框
CN208379934U (zh) 光伏瓦侧框连接组件
CN209449313U (zh) 生态停车库
CN205777011U (zh) 具有弧形连接面的双层组合扣板结构
CN204435624U (zh) 幕墙单元板块插接密封结构
CN207031956U (zh) 一种加厚型拼接格栅结构
CN206246475U (zh) 一种办公桌屏风三角立柱连接装置
CN204983285U (zh) 一种节约泡沫棒和硅酮密封胶的幕墙收口结构
CN206233439U (zh) 屋面外墙顶檩条和包括该檩条的屋面外墙面结构
CN205577175U (zh) 智能式隔断结构
CN206534384U (zh) 一种可拆卸沙发
CN208965826U (zh) 新型便捷式单元幕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