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49019U - 空冷器 - Google Patents

空冷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49019U
CN204649019U CN201520312782.2U CN201520312782U CN204649019U CN 204649019 U CN204649019 U CN 204649019U CN 201520312782 U CN201520312782 U CN 201520312782U CN 204649019 U CN204649019 U CN 204649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frame
bobbin carriage
air cooler
baffle
gea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127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锡军
徐春华
黄从军
王景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Yulin Chemic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Yulin Chemic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Yulin Chemic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127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49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49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49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冷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之间连接有管束,第一管箱包括第一箱体框架和设置在第一箱体框架的两侧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二管箱包括第二箱体框架和设置在第二箱体框架的两侧的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管束连接在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第二挡板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箱体框架上,第四挡板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箱体框架上。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空冷器结构简单、清理方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通过逐个拆卸丝堵来对空冷器中的各个管束进行清理的缺陷,使得对管束的清理更加方便,提高了对空冷器清理的效率,节省了劳动力,减少了清理费用。

Description

空冷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化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冷器。
背景技术
MTO(Methanol to Olefins)是指由甲醇制造低碳烯烃(乙烯、丙烯等)的技术,主要反应原理是甲醇先脱水生成二甲醚(DME),然后DME与原料甲醇的平衡混合物脱水继续转化为以乙烯、丙烯为主的低碳烯烃。低碳烯烃是最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市场需求旺盛。由于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传统的低碳烯烃生产路线(石脑油裂解所得烯烃)将面临原料供应紧张的挑战。MTO技术成功工业化将开辟一条崭新的现代煤化工技术路线,具有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对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MTO装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反应产物中会夹带催化剂细粉,催化剂细粉随反应气进入急冷塔和水洗塔内,随急冷水和水洗水进入水系统循环,逐渐在管道管壁和换热器管束上沉积,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和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其中,MTO空冷器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原因为经过下游装置取热后返回的急冷水和水洗水进入MTO空冷器管程进一步冷却,由于温度的降低,水中携带的催化剂细粉和油污更易逐渐沉积在空冷器的管束内壁上,导致部分管束的堵塞,水不流通,在冬季时易发生冻裂,必须定期进行空冷器清洗。
在现有运行的MTO装置中,空冷器一旦发生堵塞,工厂需要切除单组空冷。如图1所示,因为空冷器的管束的两头管箱1用丝堵2进行密封,丝堵2距离管束还有一定距离,由于空冷检修平台狭小,施工人员无法在空冷器平台直接进行高压水清理和堵漏作业,并且在空冷器平台清理下来的油污会进入地面,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必须将空冷器整体吊装到地面,并逐一打开上百个管束的丝堵3进行清理,工程量十分繁重,空冷器的重量约为20t,体积较大,吊装空冷器需要80t以上的吊车,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空冷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对空冷器的管束进行清理难度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冷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第一管箱和第二管箱之间连接有管束,第一管箱包括第一箱体框架和设置在第一箱体框架的两侧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二管箱包括第二箱体框架和设置在第二箱体框架的两侧的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管束连接在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第二挡板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箱体框架上,第四挡板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箱体框架上。
进一步地,第二挡板和/或第四挡板由多个板体部拼接而成,且多个板体部均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箱体框架或第二箱体框架上。
进一步地,多个板体部沿第一管箱或第二管箱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板体部为四个。
进一步地,第一管箱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第一管箱的腔体分割成第一腔体部和第二腔体部,第一箱体框架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部的介质入口和连通第二腔体部的介质出口。
进一步地,第一腔体部设置在第二腔体部的上侧,且介质入口设置在第一箱体框架的上端面,介质出口设置在第一箱体框架的下端面。
进一步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均为多个。
进一步地,第二箱体框架的下端面设置有排污口,且排污口上设置有排污控制阀。
进一步地,排污口通过管道与地面上设置的收集槽连接。
进一步地,排污口的下方设置有排污收集漏斗,排污收集漏斗与地面上的收集槽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挡板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箱体框架上,将第四挡板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相框架上,这样,当需要对管束进行检测时,仅需将整个第二挡板和第四挡板拆卸下来,从管束的一端向另一端观察,查看其管腔是否导通即可;当需要对管束进行清理时,仅需对管束进行清理时,仅需将整个第二挡板或第四挡板拆卸下来,使各管束的一端均露出,再利用高压水枪逐根清理管束即可。
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空冷器结构简单、清理方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通过逐个拆卸丝堵来对空冷器中的各个管束进行清理的缺陷,使得对管束的清理更加方便,提高了对空冷器清理的效率,节省了劳动力,减少了清理费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空冷器的管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空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第一管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第一管箱的侧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第二管箱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意性示出了第二管箱的侧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1、管箱;2、丝堵;10、第一管箱;11、第一箱体框架;12、第一挡板;13、第二挡板;14、介质入口;15、介质出口;20、第二管箱;21、第二箱体框架;22、第三挡板;23、第四挡板;24、排污控制阀;25、管道;26、收集槽;27、排污收集漏斗;28、空冷平台;30、管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冷器,请参考图2至图6,该空冷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管箱10和第二管箱20,第一管箱10和第二管箱20之间连接有管束30,第一管箱10包括第一箱体框架11和设置在第一箱体框架11的两侧的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第二管箱20包括第二箱体框架21和设置在第二箱体框架21的两侧的第三挡板22和第四挡板23,管束30连接在第一挡板12和第三挡板22之间,第二挡板13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箱体框架11上,第四挡板23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箱体框架21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挡板13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箱体框架11上,将第四挡板23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箱体框架11上,这样,当需要对管束30进行检测时,仅需将整个第二挡板13和第四挡板23拆卸下来,从管束30的一端向另一端观察,查看其管腔是否导通即可;当需要对管束30进行清理时,仅需对管束30进行清理时,仅需将整个第二挡板13或第四挡板23拆卸下来,使各管束30的一端均露出,再利用高压水枪逐根清理管束30即可。
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空冷器结构简单、清理方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通过逐个拆卸丝堵来对空冷器中的各个管束30进行清理的缺陷,使得对管束30的清理更加方便,提高了对空冷器清理的效率,节省了劳动力,减少了清理费用。
优选地,第二挡板13和/或第四挡板23由多个板体部拼接而成,且多个板体部均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箱体框架11或第二箱体框架21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第二挡板13和第四挡板23由多个板体部拼接而成,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第二挡板13和第四挡板23的安装,并且,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应部分的板体部进行拆卸,进而对该区域内的管束30进行检测或清理。
优选地,多个板体部沿第一管箱10或第二管箱20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这样,有利于板体部的安装和拆卸。
优选地,板体部为四个。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将板体部设置为三个或其他的个数。
优选地,第一管箱10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第一管箱10的腔体分割成第一腔体部和第二腔体部,第一箱体框架11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部的介质入口14和连通第二腔体部的介质出口15。这样,介质从介质入口14进入第一管箱10的第一腔体部后,再通过与第一腔体部连通的管束30流入到第二管箱20内,然后介质通过与第二腔体部的管束30流入到第一管箱10的第二腔体部内,最后介质从与第二腔体部连通的介质出口15流出。
优选地,第一腔体部设置在第二腔体部的上侧,且介质入口14设置在第一箱体框架11的上端面,介质出口15设置在第一箱体框架11的下端面。将第一腔体部和第二腔体部上下设置,有利于实现介质的循环流动。
优选地,介质入口14和介质出口15均为多个。优选地,介质入口14和介质出口15均为两个。优选地,介质入口14和介质出口15上均设置有通断控制阀。
优选地,第二箱体框架21的下端面设置有排污口,且排污口上设置有排污控制阀24。由于第一管箱10内设置有隔板,如果从管束30的靠近第二管箱20的一端用水枪进行清理,那么管束30内的杂质会进入第一管箱10内,又由于第一管箱10内由隔板隔开,且介质出口15仅与第二腔体部连通,于是,这将不方便将第一腔体部内的杂质排出。本申请通过在第二管箱20上设置排污口和排污控制阀24,这样,仅拆卸下第二挡板13,从管束30的靠近第一管箱10的一端设置用水枪对其清理,杂质进入第二管箱20内,打开排污控制阀24,进而使杂质比较方便地从第二管箱20内排出。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在第一管箱10上设置相应的排污口。
优选地,排污口通过管道25与地面上设置的收集槽26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挡板13和第四挡板23后,对管束30的清理比较方便,不需将整个空冷器吊装到地面上,便可以拆卸下第二挡板13和第四挡板23,从而比较方便地对管束30进行清理。相应地,通过使排污口与收集槽26通过管道25连接,有利于在空冷器位于地面以上的情况下比较方便地将杂质引入收集槽26内。
优选地,排污口的下方设置有排污收集漏斗27,排污收集漏斗27与地面上的收集槽26连接。通过设置排污收集漏斗27,有利于对杂质进行收集。优选地,排污收集漏斗27设置在空冷平台28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冷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管箱(10)和第二管箱(20),所述第一管箱(10)和所述第二管箱(20)之间连接有管束(30),所述第一管箱(10)包括第一箱体框架(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框架(11)的两侧的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所述第二管箱(20)包括第二箱体框架(2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框架(21)的两侧的第三挡板(22)和第四挡板(23),所述管束(30)连接在所述第一挡板(12)和所述第三挡板(2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13)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框架(11)上,所述第四挡板(23)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框架(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13)和/或所述第四挡板(23)由多个板体部拼接而成,且所述多个板体部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框架(11)或所述第二箱体框架(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板体部沿所述第一管箱(10)或所述第二管箱(20)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部为四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箱(10)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管箱(10)的腔体分割成第一腔体部和第二腔体部,所述第一箱体框架(11)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部的介质入口(14)和连通所述第二腔体部的介质出口(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部的上侧,且所述介质入口(14)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框架(11)的上端面,所述介质出口(15)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框架(11)的下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入口(14)和所述介质出口(15)均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框架(21)的下端面设置有排污口,且所述排污口上设置有排污控制阀(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通过管道(25)与地面上设置的收集槽(26)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的下方设置有排污收集漏斗(27),所述排污收集漏斗(27)与地面上的收集槽(26)连接。
CN201520312782.2U 2015-05-14 2015-05-14 空冷器 Active CN204649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12782.2U CN204649019U (zh) 2015-05-14 2015-05-14 空冷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12782.2U CN204649019U (zh) 2015-05-14 2015-05-14 空冷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49019U true CN204649019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101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12782.2U Active CN204649019U (zh) 2015-05-14 2015-05-14 空冷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490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1782A (zh) * 2017-05-27 2017-09-05 江苏盛世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式氟利昂与原生海水换热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1782A (zh) * 2017-05-27 2017-09-05 江苏盛世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式氟利昂与原生海水换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12429U (zh)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1893395B (zh) 城市污水源热泵系统过流式换热装置
CN103486897B (zh) 单级气液均流器
CN204649019U (zh) 空冷器
CN204329686U (zh) 便于清洗的螺旋板式换热器
CN204111681U (zh) 一种蒸汽裂解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急冷器
CN203869554U (zh) 一种耐高温单管程换热器
CN103245222B (zh) 三入口加氢反应流出物空冷器系统管配结构
CN203298631U (zh) 一种三入口加氢反应流出物空冷器系统管配结构
CN204368773U (zh) 一种储罐蒸汽节能加热系统
CN206600614U (zh) 页岩气平台一体化橇装集气装置
CN203443410U (zh) 波纹管冷却器
CN105135916A (zh) 废气冷却器
CN204787934U (zh) 真空冷凝冷却器
CN105135907A (zh) 一种耐高温单管程换热方法及换热器
CN202902939U (zh) 污水源热泵专用换热器
CN209840728U (zh) 一种用于岩棉固化前端的冷却装置
CN207922904U (zh) 一种冷却循环水机组
CN203011203U (zh) 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
CN202915782U (zh) 一种可拆卸式热管换热器
CN203163543U (zh) 一种颗粒状物料的热交换装置
CN203011204U (zh) 设置疏导结构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管式换热装置
CN202119291U (zh) 一种高温油冷却装置
CN202141364U (zh) 一种污水箱式换热器
CN206430073U (zh) 一种热管式余热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