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48409U - 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及电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及电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48409U
CN204648409U CN201520173720.8U CN201520173720U CN204648409U CN 204648409 U CN204648409 U CN 204648409U CN 201520173720 U CN201520173720 U CN 201520173720U CN 204648409 U CN204648409 U CN 204648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heating element
installation cavity
heater body
element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737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逸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737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48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48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484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及电热器,其中,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本体及加热元件,且加热本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散热腔,而散热腔的轴线与加热元件的轴线不平行;电热器包括外壳、电气接线盒、至少一个加热本体及加热元件;电气接线盒和加热本体均置于外壳内部,加热元件设置在加热本体内部,且散热腔与设置在外壳上的散热孔连通;加热本体上设有可拆卸的温度熔断器,而温度熔断器与加热元件串联且一并与电气接线盒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加热组件及电热器不仅结构简单,其散热效率高,而且还能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及电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及电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列车上使用的电热器均包括不锈钢外壳及至少两个置于该不锈钢外壳内部的电热板,该不锈钢外壳顶部设有散热孔,且在电热板1上安装有不可拆卸的温度熔断器。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只规定了输入一定功率,且要求电热板1表面温度不能超过65℃,不锈钢外壳表面温度不能超过65℃,然而现有结构的电热器中电热板1安装后,如图1和图2所示,电热板1上的散热齿2横向设置,即散热齿2的轴线与发热芯的安装腔3的轴线平行,这样的设计导致电热器不能高效、充分地将热能散发出来并扩散到被加热空间,严重影响了电热器的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电热器散热效率低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率高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新型加热组件及电热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本体4及设置在加热本体4内部的加热元件12,且加热本体4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散热腔7,而散热腔7的轴线与加热元件12的轴线不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本体及加热元件,该加热本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散热腔,结构十分简单,而且该散热腔的轴线与加热元件的轴线不平行,这样的设置使得散热腔形成类似烟囱的散热通道,根据烟囱效应原理,加热本体上方出口处的空气流动造成加热本体上方出口处的气压减小,而加热本体底部空气入口处的气压与环境大气压相同,即加热本体底部空气入口处的气压比加热本体上方出口处的气压大,这样会使得冷空气从加热本体底部空气入口压入上述散热腔内,再从加热本体上方出口挥发。与现有技术中散热腔的轴线与加热元件的轴线平行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结构的散热腔大大提高了所述新型加热组件的散热效率,使得所述新型加热组件能高效且充分地将热能散发出来并扩散到被加热空间,并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作为对所述新型加热组件的一种改进,散热腔的轴线与加热元件的轴线垂直。这样的设计使得散热腔成为竖直向上的散热通道,更进一步优化了散热腔的散热效率。
作为对所述新型加热组件的一种改进,加热元件设置在加热本体内部的安装腔中,而安装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发热芯安装腔和引出线安装腔,且发热芯安装腔的宽度比引出线安装腔的宽度小;
加热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发热芯和引出线,且发热芯和引出线分别设置在发热芯安装腔和引出线安装腔内部。
上述结构的新型加热组件为板式电热板,在安装腔中,发热芯安装腔的宽度比引出线安装腔的宽度小,不仅满足了引出线的安装需求,而且还减小了发热芯与发热芯安装腔内壁之间的空隙,避免利用空气进行散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所述新型加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作为对所述新型加热组件的一种改进,上述发热芯与发热芯安装腔内壁密封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保证发热芯与发热芯安装腔内壁之间的空气间隙最小,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新型加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作为对所述新型加热组件的一种改进,加热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安装件和底安装件,且顶安装件底部设有至少一条上安装槽和向上凸起的凹槽,而底安装件顶部设有至少一条下安装槽;
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一一对应且平行设置并形成用于安装加热元件的安装腔,而凹槽与底安装件之间围成散热腔。
由上述结构的加热本体构成的所述新型加热组件为管式电热板,其中,顶安装件底部设有多个向上凸起且相互平行的凹槽,顶安装件底部还设有至少一条上安装槽,底安装件顶部设有至少一条与上安装槽对应的下安装槽,当顶安装件与底安装件连接在一起时,凹槽与底安装件之间围成封闭的散热腔,因为该散热腔的轴线与加热元件的轴线不平行,使得该散热腔形成类似烟囱的散热通道,根据上文描述的烟囱效应原理,这样的设计也能提高所述新型加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作为对上述新型电热板的一种改进,加热本体包括多个呈U型的散热片,且多个散热片上均设有用于安装加热元件的安装孔;
多个散热片之间通过加热元件依次叠加,且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围成散热腔。
采用上述结构的加热本体制作成的所述新型加热组件为叠片式电热板,当多个散热片之间通过加热元件依次叠加相连时,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围成封闭的散热腔,因为该散热腔的轴线与加热元件的轴线不平行,使得该散热腔形成类似烟囱的散热通道,根据上文描述的烟囱效应原理,这样的设计也能提高所述新型加热组件的散热效率,使得所述新型加热组件能高效且充分地将热能散发出来并扩散到被加热空间,并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新型加热组件的电热器,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热器,包括外壳、电气接线盒、至少一个加热本体及加热元件;电气接线盒和加热本体均置于外壳内部,加热元件设置在加热本体内部,且散热腔与设置在外壳上的散热孔连通;
加热本体上还设有可拆卸的温度熔断器,而温度熔断器与加热元件串联且一并与电气接线盒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热器包括外壳、电气接线盒、至少一个加热本体和加热元件,其中,电气接线盒和加热本体均置于外壳内部,加热元件设置在加热本体内部,散热腔与外壳上的散热孔连通,结构十分简单,而且因为所述电热器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结构的加热本体,保证了所述电热器具有比较高的散热效率,还能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热器中,温度熔断器可拆卸设置在加热本体上,一旦温度熔断器损坏,则可以只更换温度熔断器,而无需连同加热本体一同更换,故这样的设计便于对所述电热器进行维护,同时也能节约维护成本。
作为对上述电热器的一种改进,上述散热孔设置在外壳侧面的上部位置。与现有技术中散热孔设置在外壳顶部的设计相比,散热孔设置在外壳侧面上部位置的设计可以保证在使用所述电热器时异物不会从散热孔进入到电热器内部,提高了所述电热器的安全系数。
作为对上述电热器的一种改进,外壳内部还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一端与加热本体顶部相连,其另一端与外壳上散热孔所在的侧面连接。导流板主要起到将从加热本体上方出口出来的热空气引流到散热孔位置的作用,也有助于所述电热器散热效率的提高。
作为对上述电热器的一种改进,外壳包括不锈钢外层及设置在不锈钢外层内侧的高导热材料内层。高导热材料内层的导热系数高,散热快,高导热材料内层上温度均匀,故高导热材料内层的设置可以防止不锈钢外层上散热孔附近的局部位置超温,使得不锈钢外层表面温度均匀,在保证所述电热器具有比较高的散热效率的同时还能保证外壳表面温度不能超过65℃。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加热组件及电热器不仅结构简单,其散热效率高,而且还能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新型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新型加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实施例三中新型加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6是实施例四中新型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五中新型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六中电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剖视图;
图10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现将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为电热板,2为散热齿,3为发热芯的安装腔,4为加热本体,5为发热芯安装腔,6为引出线安装腔,7为散热腔,8为外壳,9为电气接线盒,10为散热孔,11为导流板,12为加热元件,13为顶安装件,14为底安装件,15为上安装槽,16为凹槽,17为下安装槽,18为散热片,19为卡座,20为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本体4及设置在该加热本体4内部的加热元件12;如图3所示,该加热本体4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散热腔7,而该散热腔7的轴线与加热元件12的轴线垂直;上述多个散热腔7分为两行并平行设置在加热本体4上,且发热芯安装腔5和引出线安装腔6均位于两行散热腔7之间,这样的设计便于设置在发热芯安装腔5内部的发热芯将其产生的热能依靠多个散热腔7均匀散发出去,不仅有助于提升新型加热组件的散热效率,而且还能保证新型加热组件表面温度均匀,并能避免新型加热组件的表面温度超过65℃。
又如图3所示,上述加热元件12设置在加热本体4内部的安装腔中,而该安装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发热芯安装腔5和引出线安装腔6,且该发热芯安装腔5的宽度比引出线安装腔6的宽度小,具体为:发热芯安装腔5的宽度为2.4mm,引出线安装腔6的宽度为4.4mm。
上述加热元件12包括相互连接的发热芯和引出线,该发热芯和引出线分别设置在上述发热芯安装腔5和引出线安装腔6内部,且该发热芯与发热芯安装腔5的内壁通过高导热胶层密封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
如图4所示,上述加热本体4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安装件13和底安装件14;其中,该顶安装件13底部设有一条上安装槽15和多个向上凸起的凹槽16,且相邻两个凹槽16之间设有卡座19;该底安装件14顶部设有一条下安装槽17,且该底安装件14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卡扣20;该上安装槽15和下安装槽17一一对应且平行设置并形成用于安装上述加热元件12的安装腔,卡扣20与卡座19卡合,而上述凹槽16与底安装件14之间围成散热腔7,且该散热腔7的轴线与加热元件12的轴线垂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
如图5所示,上述加热本体4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安装件13和底安装件14;其中,该顶安装件13底部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上安装槽15和多个向上凸起的凹槽16,且相邻两个凹槽16之间设有卡座19;该底安装件14顶部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下安装槽17,且该底安装件14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卡扣20;上述加热元件12呈“U”型;位于同一侧的上安装槽15和下安装槽17一一对应且平行设置并形成用于安装上述加热元件12的安装腔,卡扣20与卡座19卡合,而上述凹槽16与底安装件14之间围成散热腔7,且该散热腔7的轴线与加热元件12的轴线垂直。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
如图6所示,上述加热本体4包括多个呈U型的散热片18,且多个散热片18上均设有用于安装加热元件12的安装孔;多个散热片18之间通过加热元件12依次叠加相连,且相邻两个散热片18之间围成散热腔7,而散热腔7的轴线与加热元件12的轴线垂直。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
如图7所示,上述加热本体4包括多个呈U型的散热片18,且多个散热片18上均设有两个用于安装加热元件12的安装孔;上述加热元件12呈“U”型,多个散热片18之间通过加热元件12依次叠加相连,具体为:加热元件12的一臂依次穿设在多个散热片18上位于同一侧的安装孔中,其另一臂依次穿设在多个散热片18上位于另一侧上的安装孔中;相邻两个散热片18之间围成散热腔7,而散热腔7的轴线与加热元件12的轴线垂直。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新型加热组件的电热器,如图8所示,包括外壳8、电气接线盒9、至少一个加热本体4及加热元件12;该电气接线盒9和加热本体4均置于外壳8内部,该加热元件12设置在加热本体4内部,且散热腔7与设置在外壳8上的散热孔10连通;如图10所示,该散热孔10设置在外壳8侧面的上部位置。
如图9所示,上述外壳8内部还设有导流板11;该导流板11一端与加热本体4顶部相连,其另一端与外壳8上散热孔10所在的侧面连接。
上述加热本体4上还设有可拆卸的温度熔断器,而该温度熔断器与加热元件12串联且一并与上述电气接线盒9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外壳8包括不锈钢外层及设置在该不锈钢外层内侧的高导热材料内层,其中,该高导热材料内层可由铝、铜或导热胶制成。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本体(4)及设置在所述加热本体(4)内部的加热元件(12),且所述加热本体(4)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散热腔(7),而所述散热腔(7)的轴线与所述加热元件(12)的轴线不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7)的轴线与所述加热元件(12)的轴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12)设置在所述加热本体(4)内部的安装腔中,而所述安装腔包括相互连通的发热芯安装腔(5)和引出线安装腔(6),且所述发热芯安装腔(5)的宽度比所述引出线安装腔(6)的宽度小;
所述加热元件(12)包括相互连接的发热芯和引出线,且所述发热芯和引出线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芯安装腔(5)和引出线安装腔(6)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芯与发热芯安装腔(5)内壁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本体(4)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安装件(13)和底安装件(14),且所述顶安装件(13)底部设有至少一条上安装槽(15)和向上凸起的凹槽(16),而所述底安装件(14)顶部设有至少一条下安装槽(17);
所述上安装槽(15)和下安装槽(17)一一对应且平行设置并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加热元件(12)的安装腔,而所述凹槽(16)与底安装件(14)之间围成所述散热腔(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本体(4)包括多个呈U型的散热片(18),且多个散热片(18)上均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加热元件(12)的安装孔;
多个所述散热片(18)之间通过加热元件(12)依次叠加,且相邻两个散热片(18)之间围成所述散热腔(7)。
7.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新型加热组件的电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8)、电气接线盒(9)、至少一个加热本体(4)及加热元件(12);所述电气接线盒(9)和加热本体(4)均置于所述外壳(8)内部,所述加热元件(12)设置在所述加热本体(4)内部,且所述散热腔(7)与设置在所述外壳(8)上的散热孔(10)连通;
所述加热本体(4)上还设有可拆卸的温度熔断器,而所述温度熔断器与加热元件(12)串联且一并与所述电气接线盒(9)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10)设置在外壳(8)侧面的上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8)内部还设有导流板(11);所述导流板(11)一端与加热本体(4)顶部相连,其另一端与外壳(8)上散热孔(10)所在的侧面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8)包括不锈钢外层及设置在所述不锈钢外层内侧的高导热材料内层。
CN201520173720.8U 2015-03-25 2015-03-25 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及电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48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3720.8U CN204648409U (zh) 2015-03-25 2015-03-25 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及电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3720.8U CN204648409U (zh) 2015-03-25 2015-03-25 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及电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48409U true CN204648409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101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7372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48409U (zh) 2015-03-25 2015-03-25 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及电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484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815B (zh) * 2015-12-25 2021-02-26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暖风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815B (zh) * 2015-12-25 2021-02-26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暖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1240A (zh) 功率柜、光伏并网系统和集装箱
CN204155711U (zh)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CN203987693U (zh) 电烤箱
CN205883066U (zh) 中功率逆变器功率电感新型散热结构
CN103712257B (zh) 一种电暖器
KR101178101B1 (ko) 대류 냉각형 변압기
CN204648409U (zh) 一种新型加热组件及电热器
CN106129935A (zh) 一种用于开关柜中节能型铜铝复合导体插接式母线槽
CN206210941U (zh) 一种新型动力电池
CN208369158U (zh) 一种易散热母线槽
CN203871119U (zh)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的散热装置
CN105299735A (zh) 红外辐射采暖器及其采暖方法
CN20655622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式液体加热器
CN203119741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逆变柜
CN205245312U (zh) 红外辐射采暖器
CN201937849U (zh) 一种ptc液体加热器
CN209029927U (zh) 功率柜、光伏并网系统和集装箱
CN210669207U (zh) 一种节能散热的箱式变电站
CN204069599U (zh) 一种用于tr模块组件的散热板
CN201589330U (zh) 多孔腔风道式电暖器
CN105071766A (zh) 一种聚光光伏电池空冷散热系统
CN202253909U (zh) 一种平板热管电暖气
CN206442531U (zh) 一种便于电路连接的电暖器加热芯体
CN204269698U (zh) 隔热散热结构及电能表
CN202602121U (zh) 新型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