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45895U - 车门锁、车辆锁和用于锁的端子 - Google Patents

车门锁、车辆锁和用于锁的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45895U
CN204645895U CN201420521496.2U CN201420521496U CN204645895U CN 204645895 U CN204645895 U CN 204645895U CN 201420521496 U CN201420521496 U CN 201420521496U CN 204645895 U CN204645895 U CN 204645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wl
lock
door bolt
door
l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214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佳彦
T·栗山
D·许
Q·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va Products LLC
Original Assignee
Inteva Product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va Products LLC filed Critical Inteva Products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45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4589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门锁,该门锁具有: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在与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运动的掣爪,在该脱离位置上掣爪不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到该打开位置;至少一个双重功能构件。相比现有技术,结构更为简单。

Description

车门锁、车辆锁和用于锁的端子
本申请是名为“一种车门锁”、申请日为2013年4月15日、专利号为201320188710.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总体涉及车门锁系统或锁,确切地说,涉及门锁的单独的或组合的各不同部件和特征。
背景技术
车辆闭合盖板例如用于车辆乘客厢室的门被铰接,以便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摆动(例如乘客侧门和司机侧门、举升门等),或者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沿导轨滑动(如篷厢式车辆的滑动门),并且所述车辆闭合盖板通常包括门锁。该门锁按照众所周知的方式工作,用于在关门时闩上门并将门锁定在闭合位置,或者解锁并解闩该门,从而门可被手动打开或机动打开。
该门锁可以从车辆外由至少两个不同的操作机构来远距操作,即,控制锁定机构的锁芯和控制解闩机构的外门把手和按钮。
门锁也可以从乘客厢室内侧通过至少两个不同的操作机构来远距操作,即,控制锁定机构的门槛按钮和控制解闩机构的内门把手。车门锁也可包括其中锁定机构被马达驱动的机动门锁和/或无匙进入,此时钥匙扣发射器发出信号给车辆内的接收器以操作马达驱动型锁定机构。
但人们期望进一步改进这种能在单锁中进行许多操作的锁。另外,人们还希望提供也会简化该锁所用的组成部分的复杂性的许多特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车门锁,该门锁具有: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解闩位置上掣爪不接合闩爪且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至少一个双重功能构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如之前参照附图所述的锁。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其中,该锁包括掣爪顶杆,该掣爪顶杆被构造成传递力至该掣爪,其中掣爪顶杆以顶部和底部特征接合该掣爪并且该掣爪未包覆压注,该顶部和底部特征防止该掣爪金属接触该锁的保持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其中,该锁包括锁扣防冲挡,该锁扣防冲挡包括被构造成当该锁的底板被固定至壳体时在该底板和该壳体之间被压缩的弹性体材料,该锁扣防冲挡也被构造成具有设计用于当它被插入该锁的开口中时接合锁扣的开口。
在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其中,该锁包括闩爪弹簧,该闩爪弹簧被构造成将偏压力提供给该闩爪以实现打开运动和提供给半开杆以便移动离开门半开开关,该门半开开关设计用于在该闩爪移动至该锁合位置时通过该半开杆被操作,其中该闩爪设计成具有凸轮面,该凸轮面被构造成当该闩爪运动至该锁合位置时接触该半开杆。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其中,该锁包括单锁定/解锁弹簧,它被构造成使该锁的解闩连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和使锁定连杆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第一位置上该解闩连杆在外解闩杆被移动时将不接触该掣爪顶杆,在第二位置上该解闩连杆在外解闩杆被移动时将接触该掣爪顶杆并因此使该闩爪移动至该解闩位置,在该锁定位置上内解闩杆将不接触该锁定连杆且不传递力至该掣爪顶杆和该掣爪,在该解锁位置上内解闩杆将接触该锁定连杆并传递力至该掣爪顶杆和该掣爪。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其中,该锁包括转动安装至该锁的儿童锁拨钮,其中该儿童锁拨钮的转动运动将接触该锁定连杆并使该锁定连杆上移并由此使该锁定连杆脱离内解闩杆,从而当该儿童锁拨钮被转动至"儿童锁启用"位置时,该内解闩杆的运动将不会被传递至该掣爪顶杆且因而该锁将不会被打开并且也使该锁定连杆的锁定/解锁功能失效。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其中,该锁包括解闩连杆和外解闩杆,其能够被用在右手锁和左手锁中。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其中,该锁包括钥匙拨杆,钥匙拨杆被构造用于基于从通过杆与钥匙拨杆相连的外锁芯起的运动来锁定/解锁该锁,其中该钥匙拨杆在任一侧都是对称的且被设计成通过简单地使该钥匙拨杆绕其中心线转动被用在左手(LH)门锁或者右手门锁中。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它包括:儿童安全功能,它通过简单添 加一个部件即转动安装至该锁的儿童锁拨钮使该锁的内解闩杆失效。
在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其中该锁的致动器组件定位在该锁的接合功能区的自由空间区域内。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该锁具有电功能区、机械操作区和接合功能区,每个所述区被优化以利用用于紧凑的锁尺寸的空间。
在另外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其中该锁的锁定/解锁开关紧邻该锁的半开开关设置,从而多个共同端子可被锁定/解锁开关和半开开关利用。
在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端子设计,在这里,该端子在笔直状态下被剥皮以尽量减小材料损失并且在端子中提供一个凹槽,以允许它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弯曲。
在又一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其中锁的锁定连杆设计成具有小异型结构或锤块,从而需要轻微运动来使锁定连杆从锁定位置转变至解锁位置。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其中该锁的锁定连杆设计成至少提供以下功能:锁定/解锁,其中实现或失效该内解闩杆与锁定连杆的连接;儿童锁启用和儿童锁弃用,其中儿童锁拨钮的运动使锁定连杆移动并且以单个配置结构实现或失效该锁的解闩功能和锁定功能。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锁,其中该锁的壳体或致动器支座由工程塑料制成,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热塑性工程聚合物PBT或聚甲醛(POM),也称为缩醛、聚缩醛和聚甲醛,该锁的在塑料壳体内不需要附加加强的其它壳体部分用热塑性材料如聚丙烯(PP)形成。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辆锁。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操作或制造参照附图所述的锁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本文所示和所述特征的任何组合,或者可选地包含少到其中一个所述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锁可以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前述缺陷,同时还可简化该锁所用的组成部分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构造的门锁的分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锁的锁保持系统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3和4是示出根据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的锁壳体的视图。
图5是根据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的锁的内外解闩机构的透视图。
图6和图7示出了根据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的锁的解闩和锁定机构。
图8是根据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的锁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的锁的附加部件。
图10示出了根据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的锁的致动器机构。
图11-14示出了根据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的锁的附加部件。
图15-15B示出了根据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的锁的附加部件。
图16A和16B示出了根据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的锁的附加部件。
图17A-17D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
图18A-18J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
图19A-20D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多个非限定性实施例。
图21A-22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
图23A-23F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
图24A-24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
图25A-25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
图26A-27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
图28A-28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
图29A-29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
图3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
图31A-31E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所针对的是车门锁系统或车辆锁及其各单独特征或特征组合。
现在参见图1,提供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或车门锁或车门锁系统10的分解视图。在一个实施例中,车门锁系统或锁10可以与车辆侧门连用,其中,该锁安装在车门或门口附近的框架上并被构造成可脱扣地容纳并保持锁扣9,该锁扣被固定在车门或门口附近的框架上,取决于锁10安装在哪里。当然也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各不同实施例可被纳入被用于其它应用(例如举升门、行李箱等)的其它闩锁或锁总成中。
如图所示,锁10具有板或保持板12。闩爪14和掣爪16分别枢转安装或转动安装至该锁10或该锁的保持板12上。在一个实施例中,闩爪14由塑料包覆金属制成。闩爪14和掣爪16分别通过短轴18、20枢转安装至锁 10尤其是保持板12上。在一个实施例中,闩爪14通过弹簧24在由箭头22所示的方向上被偏压,而掣爪16通过弹簧28在由箭头26所示的方向上被偏压至与该闩爪14接合。
闩爪14具有狭槽或狭口30,其设计用于接纳并保持位于形状互补的车辆部件如门或靠近门口的框架上的锁扣9。闩爪14还包括主肩部32和中间副肩部34。掣爪16具有特征或掣子35,其设计成形配接合主肩部和副肩部32、34中的每一个,以便分别克服弹簧24偏压地将闩爪14保持在主位置或者说锁合位置和副位置或者说中间上闩位置。
在操作中,闩爪14设计用于从此时该狭槽或开口30容许锁扣9脱离该锁的开口的打开位置起离开,以及用于由该锁中的开口接纳该锁扣并且从打开位置转变至主位置或者说锁合位置。因此,中间位置或者说副位置是在主位置或者说锁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掣爪16接合闩爪14。另外,掣爪16也将被构造成从第一位置或者说接合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或者说解闩位置,在第一位置或者说接合位置上,该特征或掣子35接合锁闩主肩部和副肩部32、34,并且在第二位置或者说解闩位置上,该特征或掣子35不再接合主肩部和副肩部32、34。
锁或门锁10还将包括各种各样的机构,用于使闩爪14在主位置、副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阻止离开所述位置的运动。另外,这些机构也可被构造成禁止或造成掣爪16运动。每个所述机构是或选的特征,因为锁10可以只包括所述机构中的一个、所述机构的任意组合,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的所述机构。另外,多个所述机构以双重作用机构或双重功能构件的形式来构成,其做法是单个机构或构件能够被用在该锁的两个特征中或在该锁中提供两个功能。
也至少在图1中示出了安装到掣爪16上的掣爪顶杆36和掣爪短轴20。另外,也示出了壳体38和盖板40。在至少图1中示出了其它组成部分,即,钥匙拨杆42、解闩连杆44、套筒46、致动器螺丝48、锁扣防冲挡50、解闩弹簧52、锁定/解锁弹簧54、外解闩杆56、底板58、锁定杆60、锁定连杆内把手(IH)62、半开杆64、儿童锁拨钮68、夹子70、端子72、泡沫材料74、连接件76、致动器底座78、半开开关80、锁定开关82、辅助弹簧84、蜗轮86、马达88、蜗齿轮90、主锁定连杆92、基杆94、内解闩杆96、内解闩弹簧98、致动器支座100、内索102、铆钉104和螺钉106。
现在参见图2,示出了锁10的总体保持机构108的组成部分。如图2 所示,闩爪14处于锁合位置或者说主位置上,并且掣爪16接合该闩爪以阻止该闩爪在箭头22方向上转动。
图3和图4示出了壳体38和安装于壳体中的保持机构108。图3是俯视透视图,而图4是仰视透视图。还示出了设计用于容纳锁扣以接合该闩爪18的开口、接合区域或鱼嘴口110。
图5示出了内外解闩机构112的组成部分,而图6和图7示出了在壳体38上的解闩机构112和锁定机构114。如至少图6和图7所示,外解闩杆56至少可操作连接至如图示意所示的外把手57。外把手57和外解闩杆56的连接通过任何合适的联动机构例如索或杆等来促成。另外,内解闩杆96也例如通过内索102至少可操作连接至示意所示的内解闩把手59。外解闩杆56转动安装或枢转安装至壳体38上并且可操作连接至解闩连杆44,从而借助外把手57来操纵的外解闩杆56的转动运动将造成解闩连杆44直线运动,该直线运动将取决于锁定/解锁弹簧54的位置地被传递至掣爪顶杆36并造成掣爪顶杆36和掣爪16的转动运动,结果,闩爪14可被转动或运动至所述打开位置。也能理解的是,解闩连杆44也活动安装至该壳体上,从而锁定/解锁弹簧54的运动将造成解闩连杆44的远端(与外解闩杆56相对)运动,从而可以简化解闩连杆44与掣爪顶杆36的接合和分离。
内解闩杆96在箭头71方向上被转动安装、活动安装或枢转安装至致动器支座100,而锁定连杆62滑动安装至该壳体以便在箭头73方向上运动以及在箭头75方向上转动运动。当锁定连杆62在箭头73方向上运动时,因为锁定/解锁弹簧54的运动,内解闩杆96可以或不会在它相对于壳体38转动时接触锁定连杆62。如果锁定/解锁弹簧54处于解锁位置,则锁定连杆62将被定位成能在内解闩杆96转动时被转动。锁定连杆62也可操作连接至掣爪顶杆36,从而锁定连杆62的转动运动将造成掣爪顶杆36和最终掣爪16运动,从而闩爪14将能够从锁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
当锁定连杆62处于相应的锁定位置时,内解闩杆96的运动将不会被传递至锁定连杆62,因而该锁定连杆将不会在内解闩杆96因内解闩把手59的操纵而运动时被转动。
图8示出了壳体38和安装在壳体上的底板58。
图9示出了与锁10的致动器或致动器机构116的马达88的电连接。图10也示出了致动器机构116。图11示出了致动器支座100和安装于其上的内解闩杆96,而图12示出了致动器、安装至致动器支座100以提供致动器 模块118的致动器机构116。
图13示出了壳体38连同安装于壳体中的保持机构108,但没有保持板12。还示出了用于辅助锁的槽120和转动容纳儿童锁拨钮68的孔眼或开口122。图14示出了装配好的锁10。
图15、图15A和图15B示出了安装至掣爪16的掣爪顶杆36。掣爪顶杆36的功能是从车辆内外通过司机把手传递解闩操作至该锁10并通过与顶部特征124和底部特征126的接合来保持与掣爪16接合。此配置的一个优点是允许使用非包覆压注的掣爪16,因为掣爪顶杆36通过顶部特征和底部特征124、126阻止掣爪16金属接触到保持板12。另外,通过在掣爪短轴20上安装该掣爪顶杆36而容易安装该掣爪顶杆以及掣爪16。
图16A和图16B示出了壳体38和安装于壳体中的锁扣防冲挡50。锁扣防冲挡包括具有合适硬度的弹性体材料或其它等同材料,其设计成当底板58被安装至壳体38上时在底板58和壳体38之间被压缩。换句话说,锁扣防冲挡略微大于其安放空间,并且当它被固定至壳体38上时,该底板58压缩锁扣防冲挡。由锁扣防冲挡提供的一个优点是它防止壳体38和底板58在猛力关门时振动,锁10在猛力关门时承受大的力。另外,锁扣防冲挡50也被构造成具有表面或开口51,其设计用于当它被插入锁10的开口110后接合该锁扣。因而,锁扣防冲挡50用于两个目的,即,当锁扣进入该锁10时吸收锁扣的接触力,以及壳体38和底板58的上述防止振动。
现在参见图17A-17D,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图17A示出开门(半开Off)的状态,图17C示出关门(半开On)的状态。在这里,单弹簧即闩爪弹簧28被用于闩爪14(为了打开运动)和半开杆64(提供偏压力给半开杆64)。当门半开开关80(可操作连接至锁系统的控制器81的微型开关)被操作时,信号被发送给控制器81以指明锁状态。在操作使用中,半开杆64例如被闩爪14的凸轮面128推压,并且当该闩爪沿与箭头22相反的方向转动至锁合位置时,凸轮面或凸轮侧面128接触到半开杆64并沿箭头129方向将它推入门半开开关80以改变开关状态(半开On)。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半开杆64转动安装或枢转安装至锁10以便绕轴线131运动。还示出了凸轮面128沿闩爪14的周边定位,从而当闩爪绕闩爪短轴18转动时,凸轮面128将接触到半开杆64的一部分。
如果闩爪14在打开方向上(箭头22)被操作,凸轮侧面128被拉动离开半开杆64并通过闩爪弹簧28的一腿的偏压力使门半开杆返回原来位置 (Off),而闩爪弹簧28的被固定至闩爪14的另一腿将该闩爪偏压至该打开位置。参见至少图17B和图17D中的弹簧力箭头130。
换句话说,如图17A-17D所示的单弹簧28的两腿分别被固定至闩爪14和半开杆64局部中的一个,用于双重目的,即,1)在将半开杆64偏压远离半开开关80的同时在打开方向上偏压该闩爪14。单弹簧28的使用消除了为闩爪14或半开杆64设置单独附加弹簧的需要。在闩爪14的锁合运动过程中,凸轮面128克服弹簧28的偏压力并推动半开杆64接触该半开开关80并操纵该半开开关,以指明锁10状态的改变。
现在参见图18A-18J,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这里,提供单锁定/解锁弹簧54用于双重目的,即,使解闩连杆4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中该解闩连杆44在外解闩杆56被移动时将不接触掣爪顶杆36,在第二位置中该解闩连杆44在外解闩杆56被移动时将接触掣爪顶杆36且因此操纵掣爪16。
如图所示,锁定/解锁弹簧具有一对端头55和57,它们在弹簧54在解锁位置(见至少图18A和图18D)和锁定位置(见至少图18B和图18C)之间运动时沿箭头59方向上下运动。当端头55和57上下运动时,解闩连杆44和锁定连杆62也上下运动。当弹簧54处于解锁位置时,锁定连杆62和解闩连杆44都定位成能传递运动至掣爪16并由此打开锁10。但当弹簧54处于锁定位置时,锁定连杆62和解闩连杆44都被向上移动并且定位成其运动将不会被传递给掣爪16,锁10因而不会打开。在一个实施例中,弹簧54是蝶簧,蝶簧的中心部61和进而两端头55、57的上下运动得到锁定连杆62运动的帮助,而锁定连杆的运动得到锁定杆60或儿童锁拨钮68的转动运动的帮助。中央部61滑动容纳在壳体38的相应内腔63里。
也参见图18E-18J,示出了弹簧54在对应于图18E-18G的锁定位置的位置和图18H-18J的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图18F示出了锁定弹簧54处于锁定位置且外解闩连杆或解闩连杆44将在外解闩杆56被操作时不接触掣爪顶杆36。应该理解,外解闩杆56可操作连接至外把手57且解闩连杆44可操作连接至外解闩杆56以及安装至壳体38并且可操作接合到锁定弹簧54的端头55。图18G也示出了锁定弹簧处于锁定位置且内解闩杆96将不接触锁定连杆62。因为它尤其借助弹簧54尤其是端头57的运动向上运动。应该理解,锁定连杆62可运动地安装至壳体38并被构造成将内解闩杆96可操作连接至掣爪顶杆36。
单弹簧54的使用消除了为解闩连杆44或锁定连杆62设置单独附加弹簧的需要。单弹簧54能单独或同时地操作外锁定特征和内锁定特征。另外,单弹簧54可被用来与单拉开启(SPO)锁合作,此时锁定连杆62总处于解锁位置以及可与双拉开启(DPO)连用,此时第一次拉动使锁定连杆从锁定位置移至解锁位置,从而第二掣爪将打开锁10。另外且将如至少图19A-19H所示,单弹簧54也可以与儿童安全特征连用。
现在参见图19A-19H,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这里提出加入儿童安全功能,它通过简单加入一个构件即转动安装至该锁10的儿童锁拨钮68而使内解闩杆96失效。在一个实施例中,儿童锁拨钮68转动容纳在壳体38的开口122里。在这里,儿童锁拨钮68在第一平面内的转动运动将接触锁定连杆62并使其沿箭头79方向上移至第二平面,于是使锁定连杆脱离内解闩杆96,结果,内解闩杆96的运动将不会被传递给掣爪顶杆36,于是锁将不会被打开。在一个非限定性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二平面。另外,当儿童锁拨钮68处于"儿童锁启用"位置时,将使锁定连杆62的锁定/解锁功能失效,参见至少图19A、图19B、图19E和图19F。当儿童锁拨钮68处于"儿童锁弃用"位置时,参见至少图19D和图19H,儿童锁拨钮68不再接触锁定连杆62,因此允许锁定连杆在箭头81方向上运动。在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中,儿童锁拨钮68转动容纳在壳体38的开口122中并且具有凸起面83,其易于被使用者抓住以施加儿童锁拨钮68的转动运动。如这些附图所示,儿童锁拨钮68具有包括远端87的腿部85,该远端具有被设计用来接触锁定连杆62的臂或表面89的凸轮面或其它等同特征。还示出了臂97,它在儿童锁启用和儿童锁弃用位置上给儿童安全机构提供掣销特征,其也在被转动时给儿童锁拨钮或者儿童安全机构提供开关感。
因此,锁10的儿童安全特征的操作将锁定连杆62重新定位或保持在一个位置上,从而内解闩杆96的操作将不会被传递给锁10的掣爪16,于是锁10保持处于锁合状态或上闩状态。而且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该锁的儿童安全特征也设计用来阻止打开该锁10,因而内解闩杆96的操作将无法被传递至锁10的掣爪16。
图20示出了没有儿童安全特征(例如儿童锁拨钮68未被装入开口122里)的锁10,而图20A示出了装有儿童安全特征(例如转动容纳在开口122内的儿童锁拨钮68)的锁10。
图20B-20D示出替代实施例,其中通过枢转安装到锁10的壳体38的杠 杆型机构91提供儿童安全特征。在此,杠杆沿箭头93方向的枢转运动将造成锁定连杆62沿箭头95方向上移,因而将锁定连杆62定位在"儿童锁启用"位置,从而内解闩杆96的操作将不会被传递给掣爪16,于是锁10保持处于上锁状态(见图20C)。为将锁10转移至"儿童锁弃用"状态,使杠杆91沿与箭头93相反的方向运动,因此使锁定连杆62在与箭头95相反的方向下移,从而可发现解锁力被传递给例如掣爪16,操作内解闩杆96(见图20D)。
现在参见图21A和21B,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在这里,提供一种改进型钥匙拨杆42。一般,钥匙拨杆的功能是基于从通过杆45与钥匙拨杆相连的外锁芯43(示意所示)起的运动来锁定/解锁。钥匙拨杆可操作连接至锁定杆60并且在某些实施例中至要由钥匙拨杆操作的钥匙开关位置,于是提供指示锁10状态(上锁/解锁)的信号。
在这里,图21A示出了左手(LH)门锁10,而图21B示出了右手(RH)门锁。一般,车辆司机侧的锁将配备有转动安装或活动安装至锁10的钥匙拨杆并且被构造用于将外锁芯(在司机侧门中)的运动通过杆(未示出)传递至锁10,该杆将外锁芯与钥匙拨杆连接起来,从而外锁芯的运动可被传递至钥匙拨杆的钥匙拨杆运动,钥匙拨杆于是将锁10置于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
根据车辆销售地所在国家,司机侧可在车辆的任一侧并因而可使用左手锁或右手锁10。为适应此情况,一般根据需要提供两个截然分开的钥匙拨杆。
在此实施方式中采用单钥匙拨杆42或不分左右的钥匙拨杆42。钥匙拨杆42在此在两侧是对称的(见图22A-22C),因而如果需要左手锁,则钥匙拨杆42按照一个方位取向安装,如果需要右手锁,则简单翻转钥匙拨杆42(见图21A、21B及22A-22C),其中根据用到它的锁10来简单翻转钥匙拨杆42。图22A示出钥匙拨杆安装至右手锁的状态,图22B示出钥匙拨杆安装至左手锁的状态。
如图所示,钥匙拨杆42在中心线99处是对称的,此设计允许同一构件被用在车门锁10两侧(例如左手和右手)。另一个优点是使用单个模具来模制钥匙拨杆42,降低了开模成本和构件成本。另外,钥匙拨杆42一般常用于司机侧门,但右手锁和左手锁的量在世界范围内是不同的,因而对称设计容许使用相同的组成部分。图21A和图21B示出相同的钥匙拨杆42活动安装到右手锁10和左手锁10,其中钥匙拨杆42关于其中心线99被简单翻转。
现在参见图23A-23F,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此,外解闩杆56和解闩连杆44也被设计成不分左右,或换句话说能被用在右手锁10(图 23A、23D)和左手锁10(图23B、23C)中。如上所述,这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并容许取消一些零部件,因为有单个构件代替两个构件。在此,与钥匙拨杆42相似,外解闩杆56被简单翻转并固定至锁10,这取决于锁是右手锁或左手锁。
现在参见图24A-24C,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将锁10装配或匹配于车辆的方法。在此实施例中,致动器116的蜗轮86设置在锁10的鱼嘴或开口110上,马达88安置在锁10的顶侧区域中。马达壳体安置在锁10的保持侧(更远离该开口110),而基杆94和内解闩杆96设置在蜗轮86下方,索出口端也在下方,从而第一开口110的顶部和底部具有空间或可被扩大。根据一个实施例,该设计将此空闲空间用于马达壳体和这些杆,因而总装配尺寸可被尽量缩小。图24A示出被移除的盖板40部分(没有盖板),而图24B示出被移除的盖板40和壳体38部分(没有盖板和壳体)。
如图所示,致动器组件安置在接合功能区域的自由空间内。这三个所示区域即电功能区140、机械操作区142和接合功能区144被优化,以便在保持尺寸范围内利用紧凑装配用空间。
现在参见图25A-25C,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替代实施例。图25A是从锁10的致动器侧的视图,图25是从锁10的壳体侧的视图。在此实施例中,锁定/解锁开关80紧靠开关82安置。通过紧邻布置这些开关,可使用公共端子72,因此如图25A-25C所示地简化端子布局,也尽量缩小开关装配。尤其参见图25C,在此使用公共端子。另外,本实施例的另一特征是开关销是偏移的并且这些端子只需要一个阶梯101以及因关断设定而相互间隔(也至少参见图9)。
现在参见图26A-27B,示出又一个替代实施例。在这里实现了端子设计。首先,端子72在其是笔直的情况下被剥皮以尽量减小材料损失并提供一个凹槽146,以允许端子72在一个方向上或在另一个方向上弯曲。图26B和图27B示出了之前的状态。这再次允许用在左手锁和右手锁应用中。
现在参见图28A-28C,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这里,锁定连杆62形成有小异型结构或锤块150,从而通过锁定连杆62保证在内解闩杆96和掣爪16之间实现和失效连接功能。参见图28B中的局部剖视图,在此示出了锁定连杆62的小异型结构150。因此且如图28C所示,只需要在箭头152方向上略微运动以使锁定连杆62从锁定位置转移至解锁位置。
锁定连杆62的功能是能够实现内部解锁连接和使之失效,从而锁定连杆62在解锁解闩操作中接触内解闩杆96,以及在解闩操作中保持解锁状态。
现在参见图29A-29C,示出又一个实施例。锁定连杆62在此设计用于提供许多功能如与内解闩杆96配合,其中内把手的运动打开锁10(见箭头150),此时内解闩杆96的运动转动锁定连杆62,锁定连杆又转动掣爪顶杆36,它又移动掣爪16。这发生在内解闩杆96和锁定连杆62之间的接触区152处。但当锁定连杆62如图29C的箭头所示上下运动时,内解闩杆96和锁定连杆62之间的接触无法发生(例如锁定状态或儿童锁启用状态)。在图29C中,锁定连杆62沿箭头向上运动实现锁上/儿童锁启用,沿箭头向下运动实现解锁/儿童锁弃用。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三个功能中使用锁定连杆62,1)锁定/解锁,此时能使内解闩杆96与锁定连杆的连接实现或失效,2)儿童锁启用和弃用,此时儿童锁拨钮68的运动使锁定连杆移动并能使解闩功能(例如内把手的拉动)和该锁的解锁锁定功能实现或失效。在图29C中,儿童锁拨钮68沿向左的箭头方向运动实现On状态,沿向右的箭头方向运动实现Off状态。因此,所有这三个功能由单个配置结构来提供。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且如图30所示,儿童锁拨钮68位于鱼嘴或设计用于容纳锁扣的区域110的开口122中。该特征将不要求在锁10的内板上有儿童安全机构。儿童锁拨钮68的转动运动被操作以取消或失效内部解闩操作。这种设计的一个优点是后门锁布局更简单,而这保证简单无损装配,没有逻辑损失和/或无意识操纵或操作。或者,在杠杆91被用于儿童安全特征的情况下,图30示出杠杆91安置就位。应该理解,可想到杠杆91或儿童锁拨钮68。
现在参见图31A-31D,示出又一个实施例,在这里,壳体38或致动器支座100利用有限的工程塑料来制造,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热塑性工程聚合物PBT或聚甲醛(POM),也称为缩醛、聚缩醛和聚甲醛,工程热塑性材料,关注于壳体的机械功能或区域,例如壳体的马达和齿轮接合区域和缆索支承区域。通过使用小心就位的工程塑料,可以减少所需要的材料并尽量减小模具制造尺寸,同时还改善这些构件的模制条件。
因此,在塑料壳体内不需要附加加强的其它构件可以用热塑性材料如聚丙烯(PP)来形成。例如盖板或盖板部40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水和灰尘进入锁10,并且盖板或盖板部不接触机械组成部分,因此可由聚丙烯形成,而致动器支座100和壳体38可由其它材料例如上述PBT或POM或其等同来形成, 从而可提供局部加强区,但不要求锁的整个壳体和盖板部由这些材料构成。
虽然附图示出了各不同的实施例,但应该理解,各不同实施例是或选特征,因为本文所述的锁10可以包括本文所述和所示的特征的任意组合,或者少到这些特征的一个特征都可以被包含进来。
虽然已经参照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不同的改变并且用等同来代替其构件。另外,可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主要范围的情况下做出许多改动,以使特定情况或材料适应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因此,本实用新型不打算被局限于作为被认为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来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本实用新型将涵盖落入后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实施方式。

Claims (40)

1.一种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被构造成传递力至该掣爪的掣爪顶杆,其中该掣爪顶杆以顶部和底部特征接合该掣爪并且该掣爪未被包覆压注,其中该顶部和底部特征防止该掣爪金属接触该锁的保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扣防冲挡,该锁扣防冲挡包括弹性体材料,该弹性体材料被构造成当该锁的底板被固定至壳体时在该底板和该壳体之间被压缩,该锁扣防冲挡还被构造成具有当它被插入该锁的开口中时接合锁扣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动安装至该锁的儿童拨锁钮,其中该儿童拨锁钮的转动运动将接触锁定连杆并使其上移并由此使之脱离内解闩杆,从而该内解闩杆的运动不会被传递至该掣爪顶杆并且因而该锁将不会被打开,并且当该儿童拨锁钮转动至“儿童启用”位置时也使该锁定连杆的锁定/解锁功能无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单锁定/解锁弹簧,其构造成使该锁的解闩连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和使锁定连杆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第一位置上该解闩连杆将在外解闩杆被移动时不接触掣爪顶杆,在第二位置上该解闩连杆将在外解闩杆被移动时接触掣爪顶杆并因此使该闩爪移动至解闩位置,在该锁定位置上内解闩杆将不接触该锁定连杆且不传递力至该掣爪顶杆和该掣爪,在该解锁位置上内解闩杆将接触该锁定连杆并传递力至该掣爪顶杆和该掣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钥匙拨杆,其被构造成基于从通过杆与钥匙拨杆相连的外锁芯起的运动来锁定/解锁该锁,其中该钥匙拨杆在任一侧都是对称的且被设计成通过简单地使该钥匙拨杆绕其中心线转动被用在左手门锁或者右手门锁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解闩连杆和外解闩杆,该解闩连杆和外解闩杆既能够被用在右手锁中又能够被用在左手锁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闩爪弹簧,该闩爪弹簧被构造成提供偏压力给该闩爪以实现打开运动并且提供偏压力给半开杆以便运动离开门半开开关,该门半开开关被构造成当该闩爪运动至该锁合位置时被该半开杆操作,其中该闩爪被构造成具有被构造成当该闩爪运动至该锁合位置时接触该半开杆的凸轮面。
8.一种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锁扣防冲挡,该锁扣防冲挡包括弹性体材料,该弹性体材料被构造成当该锁的底板被固定至壳体时在该底板和该壳体之间被压缩,该锁扣防冲挡还被构造成具有当它被插入该锁的开口中时接合锁扣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闩爪弹簧,该闩爪弹簧被构造成提供偏压力给该闩爪以实现打开运动并且提供偏压力给半开杆以便运动离开门半开开关,该门半开开关被构造成当该闩爪运动至该锁合位置时被该半开杆操作,其中该闩爪被构造成具有被构造成当该闩爪运动至该锁合位置时接触该半开杆的凸轮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扣防冲挡,该锁扣防冲挡包括弹性体材料,该弹性体材料被构造成当该锁的底板被固定至壳体时在该底板和该壳体之间被压缩,该锁扣防冲挡还被构造成具有当它被插入该锁的开口中时接合锁扣的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单锁定/解锁弹簧,其构造成使该锁的解闩连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和使锁定连杆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第一位置上该解闩连杆将在外解闩杆被移动时不接触掣爪顶杆,在第二位置上该解闩连杆将在外解闩杆被移动时接触掣爪顶杆并因此使该闩爪移动至解闩位置,在该锁定位置上内解闩杆将不接触该锁定连杆且不传递力至该掣爪顶杆和该掣爪,在该解锁位置上内解闩杆将接触该锁定连杆并传递力至该掣爪顶杆和该掣爪。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解闩连杆和外解闩杆,该解闩连杆和外解闩杆既能够被用在右手锁中又能够被用在左手锁中。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钥匙拨杆,其被构造成基于从通过杆与钥匙拨杆相连的外锁芯起的运动来锁定/解锁该锁,其中该钥匙拨杆在任一侧都是对称的且被设计成通过简单地使该钥匙拨杆绕其中心线转动被用在左手门锁或者右手门锁中。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动安装至该锁的儿童拨锁钮,其中该儿童拨锁钮的转动运动将接触锁定连杆并使其上移并由此使之脱离内解闩杆,从而该内解闩杆的运动不会被传递至该掣爪顶杆并且因而该锁将不会被打开,并且当该儿童拨锁钮转动至“儿童启用”位置时也使该锁定连杆的锁定/解锁功能无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该儿童锁拨钮转动地容纳在该锁的壳体的开口中,其中该开口位于该壳体的鱼嘴状开口中。
16.一种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闩爪弹簧,该闩爪弹簧被构造成提供偏压力给该闩爪以实现打开运动并且提供偏压力给半开杆以便运动离开门半开开关,该门半开开关被构造成当该闩爪运动至该锁合位置时被该半开杆操作,其中该闩爪被构造成具有被构造成当该闩爪运动至该锁合位置时接触该半开杆的凸轮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单锁定/解锁弹簧,其构造成使该锁的解闩连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和使锁定连杆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第一位置上该解闩连杆将在外解闩杆被移动时不接触掣爪顶杆,在第二位置上该解闩连杆将在外解闩杆被移动时接触掣爪顶杆并因此使该闩爪移动至解闩位置,在该锁定位置上内解闩杆将不接触该锁定连杆且不传递力至该掣爪顶杆和该掣爪,在该解锁位置上内解闩杆将接触该锁定连杆并传递力至该掣爪顶杆和该掣爪。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钥匙拨杆,其被构造成基于从通过杆与钥匙拨杆相连的外锁芯起的运动来锁定/解锁该锁,其中该钥匙拨杆在任一侧都是对称的且被设计成通过简单地使该钥匙拨杆绕其中心线转动被用在左手门锁或者右手门锁中。
19.一种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单锁定/解锁弹簧,其构造成使该锁的解闩连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和使锁定连杆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第一位置上该解闩连杆将在外解闩杆被移动时不接触掣爪顶杆,在第二位置上该解闩连杆将在外解闩杆被移动时接触掣爪顶杆并因此使该闩爪移动至解闩位置,在该锁定位置上内解闩杆将不接触该锁定连杆且不传递力至该掣爪顶杆和该掣爪,在该解锁位置上内解闩杆将接触该锁定连杆并传递力至该掣爪顶杆和该掣爪。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解闩连杆和外解闩杆,该解闩连杆和外解闩杆既能够被用在右手锁中又能够被用在左手锁中。
21.一种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转动安装至该锁的儿童拨锁钮,其中该儿童拨锁钮的转动运动将接触锁定连杆并使其上移并由此使之脱离内解闩杆,从而该内解闩杆的运动不会被传递至该掣爪顶杆并且因而该锁将不会被打开,并且当该儿童拨锁钮转动至“儿童启用”位置时也使该锁定连杆的锁定/解锁功能无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该儿童锁拨钮转动地容纳在该锁的壳体的开口中,其中该开口位于该壳体的鱼嘴状开口中。
23.一种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 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解闩连杆和外解闩杆,该解闩连杆和外解闩杆既能够被用在右手锁中又能够被用在左手锁中。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动安装至该锁的儿童拨锁钮,其中该儿童拨锁钮的转动运动将接触锁定连杆并使其上移并由此使之脱离内解闩杆,从而该内解闩杆的运动不会被传递至该掣爪顶杆并且因而该锁将不会被打开,并且当该儿童拨锁钮转动至“儿童启用”位置时也使该锁定连杆的锁定/解锁功能无效。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该儿童锁拨钮转动地容纳在该锁的壳体的开口中,其中该开口位于该壳体的鱼嘴状开口中。
26.一种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钥匙拨杆,其被构造成基于从通过杆与钥匙拨杆相连的外锁芯起的运动来锁定/解锁该锁,其中该钥匙拨杆在任一侧都是对称的且被设计成通过简单地使该钥匙拨杆绕其中心线转动被用在左手门锁或者右手门锁中。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扣防冲挡,该锁扣防冲挡包括弹性体材料,该弹性体材料被构造成当该锁的底板被固定至壳体时在该底板和该壳体之间被压缩,该锁扣防冲挡还被构造成具有当它被插入该锁的开口中时接合锁扣的开口。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闩爪弹簧,该闩爪弹簧被构造成提供偏压力给该闩爪以实现打开运动并且提供偏压力给半开杆以便运动离开门半开开关,该门半开开关被构造成当该闩爪运动至该锁合位置时被该半开杆操作,其中该闩爪被构造成具有被构造成当该闩爪运动至该锁合位置时接触该半开杆的凸轮面。
29.一种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 和
儿童安全功能,它通过简单添加一个部件即转动安装至该锁的儿童锁拨钮使该锁的内解闩杆失效。
30.一种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该锁的致动器组件定位在该锁的接合功能区的自由空间区域内。
31.一种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电功能区、机械操作区和接合功能区,每个所述区被优化以利用用于紧凑的锁尺寸的空间。
32.一种车辆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该锁的致动器组件定位在该锁的接合功能区的自由空间区域内。
33.一种车辆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该锁具有电功能区、机械操作区和接合功能区,每个所述区被优化以利用用于紧凑的锁尺寸的空间。
34.一种车辆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 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锁定/解锁开关紧邻该锁的半开开关设置,从而多个共同端子可被锁定/解锁开关和半开开关利用。
35.一种用于锁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锁具有: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其中,端子在笔直状态下被剥皮以尽量减小材料损失并且在该端子中提供凹槽,以允许它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弯曲。
36.一种车辆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该锁的锁定连杆被设计成具有小异型结构或锤块,从而需要轻微运动来使锁定连杆从锁定位置转变至解锁位置。
37.一种车辆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该锁的锁定连杆设计成至少提供以下功能:锁定/解锁,其中实现或失效内解闩杆与锁定连杆的连接;儿童锁启用和儿童锁弃用,其中儿童锁拨钮的运动使锁定连杆移动并且以单个配置结构实现或失效该锁的解闩功能和锁定功能。
38.一种车辆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转安装至该锁的闩爪,该闩爪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锁合位置之间运动;
枢转安装至该锁以便从与该闩爪接合的接合位置运动至解闩位置的掣爪,在该解闩位置上该掣爪未接合该闩爪且该闩爪自由运动至该打开位置;和
该锁的壳体或致动器支座由工程塑料制成,该锁的在塑料壳体内不需要 附加加强的其它壳体部分用热塑性材料形成。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该工程塑料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聚甲醛。
40.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车辆锁,其特征在于,该锁的在塑料壳体内不需要附加加强的壳体部分的热塑性材料是聚丙烯。
CN201420521496.2U 2013-04-15 2013-04-15 车门锁、车辆锁和用于锁的端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458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88710.2U CN203879155U (zh) 2013-04-15 2013-04-15 一种车门锁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88710.2U Division CN203879155U (zh) 2013-04-15 2013-04-15 一种车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45895U true CN204645895U (zh) 2015-09-16

Family

ID=516796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8871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9155U (zh) 2013-04-15 2013-04-15 一种车门锁
CN20142052149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45895U (zh) 2013-04-15 2013-04-15 车门锁、车辆锁和用于锁的端子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8871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9155U (zh) 2013-04-15 2013-04-15 一种车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38791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1352A (zh) * 2015-12-28 2018-08-21 牛步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门闩系统
US11136792B2 (en) 2015-12-28 2021-10-05 Woobo Tech Co., Ltd. Vehicle door latch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0155B (zh) * 2013-04-15 2017-08-08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车门锁系统
CN108798309A (zh) * 2017-04-28 2018-11-13 福州明芳汽车部件工业有限公司 上掀式车门的门锁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1352A (zh) * 2015-12-28 2018-08-21 牛步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门闩系统
US11124994B2 (en) 2015-12-28 2021-09-21 Woobo Tech Co., Ltd. Childproof vehicle door locking system
US11136792B2 (en) 2015-12-28 2021-10-05 Woobo Tech Co., Ltd. Vehicle door latch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79155U (zh) 2014-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20556B2 (en)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tailgate for vehicle
CN204645895U (zh) 车门锁、车辆锁和用于锁的端子
RU2401372C2 (ru) Задвижка боковой двери автомобиля
KR20060048346A (ko) 자동차의 잠금 장치
CN101158257B (zh) 门锁装置
CN108999500B (zh) 具闩锁机构和带重置装置的外侧释放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EP2792829B1 (en) Vehicle door latch system
EP1111173B1 (en) Vehiclular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CN101469581B (zh) 汽车前门中控锁体
CN107407110A (zh) 机动车用门闩装置
CN1985059A (zh) 锁止装置
CN1987028B (zh) 汽车门锁
CN104100155A (zh) 车门锁系统
CN103382794A (zh) 一体式汽车前门锁
CN201152090Y (zh) 一种汽车前门中控锁体装置
US10794095B2 (en) Electromechanical lock
CN201165807Y (zh) 内开解锁汽车门锁
US20050023840A1 (en) Door lock device
CN114080484A (zh) 机动车门锁
RU2702016C2 (ru) Замок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02745532U (zh) 模块化组合汽车滑门中控锁总成
KR100604611B1 (ko) 프리휠형 락레버를 구비한 자동차용 도어 잠금장치
CN112302437B (zh) 用于车辆的电动门锁
JP2007120277A (ja) 車両用ヒンジ型ドア小開装置
CN208534246U (zh) 滑门内开转换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