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44423U - 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44423U
CN204644423U CN201520248971.8U CN201520248971U CN204644423U CN 204644423 U CN204644423 U CN 204644423U CN 201520248971 U CN201520248971 U CN 201520248971U CN 204644423 U CN204644423 U CN 204644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cooling chamber
cable
thread
back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489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邬月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ENGLI WI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HENGLI WI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HENGLI WI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HENGLI WI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489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44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44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4442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erconducto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包括护线管、冷却壳体;所述冷却壳体包括密闭的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内充有惰性气体,所述冷却腔室内设有线缆卷绕装置,冷却腔室内侧壁上设有冷水管道。线缆先在加热炉的加热腔室内加热,经过护线管,进入冷却腔室,卷绕在卷线装置上。与此同时,冷却腔室内的冷水管道不断地对惰性气体进行降温,惰性气体不断地对进入冷却腔室的线缆进行降温,使加热后的线缆快速冷却,提高线缆退火处理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加工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经过拉制工序后,铜线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外部表现为线缆变硬、变脆,需要通过必要的热处理工序来消除这种应力和恢复线缆的综合性能,这一过程就是对线缆进行退火处理,通常方法是把拉制好的线缆放入加热炉内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再让线缆随着炉体自然冷却,但是,让线缆随着炉体自然冷却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这不利于线缆的后续加工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线缆进行退火处理后,线缆随着炉体自然冷却,花费的时间较长,不利于线缆的后续加工进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包括护线管、冷却壳体;
所述冷却壳体包括密闭的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内充有惰性气体,所述冷却腔室内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水平设置,所述支撑轴一端固定在冷却腔室的侧壁上,所述支撑轴上套设有卷线筒,所述卷线筒可围绕支撑轴旋转,所述卷线筒一端突出冷却腔室与电机联接;
所述护线管位于冷却壳体外部,所述护线管一端固定连接在冷却壳体外壁上,所述护线管另一端与加热炉固定连接,所述护线管连通加热炉的加热腔体与冷却壳体的冷却腔室,所述护线管中心线与卷线筒中心线空间垂直;
所述冷却腔室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冷水管道,所述冷水管道螺纹分布在冷却腔室的侧壁上,所述冷水管道包括一进口端和一出口端,所述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穿过冷却腔室侧壁与外界连通。
按上述技术方案,线缆先在加热炉的加热腔室内加热,经过护线管,进入冷却腔室,卷绕在卷线筒上。冷却壳体外的供水装置向冷水管道的进口端灌入冷水,冷水在冷水管道中流动,与冷却腔室中的惰性气体进行热交换,之后,经出口端流出冷却腔室的冷水管道。如此,冷水不断地流入冷却腔室的冷水管道,经热交接后再流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冷却腔室内的冷水管道不断地对惰性气体进行降温,惰性气体不断地对进入冷却腔室的线缆进行降温,使加热后的线缆快速冷却,提高线缆退火处理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冷却壳体的一种说明,所述冷却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中间壳体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中间壳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中间壳体之固定连接为可拆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中间壳体部组构成冷却腔室;所述支撑轴一端固定在第二侧板上,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支撑轴一端固定在第二侧板的中央处;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冷水管道。
基于上述关于冷却壳体的说明,所述中间壳体部呈圆环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呈方形板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四个角处开设有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中间壳体部的外部,所述第二侧板与中间壳体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侧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上且与第二侧板分列在中间壳体部的两侧。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轴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突出第一侧板上的通孔,所述外螺纹上旋合有内螺纹密封件。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密封件的配合具有使第一侧板固定在中间壳体部上的作用,同时,设有外螺纹的支撑轴突出部分具有定位第一侧板的作用。
基于上述关于冷却壳体的说明,所述中间壳体部的侧壁上设有冷水管道,所述冷水管道与第二侧板上的冷水管道连通。
基于上述关于冷却壳体的说明,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过渡杆,所述过渡杆位于冷却腔室内,所述过渡杆的中心线与支撑轴的中心线平行,所述过渡杆中心线与支撑轴中心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过渡杆中心线与护线管中心线垂直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过渡杆枢接在第二侧板上。如此设计,加热后的线缆经过护线管后进入冷却腔室,首先经过过渡杆,再卷绕在卷线筒上。由于卷线筒上的线缆由少逐渐积多,进入冷却腔室的线缆在经过护线管与冷却腔室衔接处时,可能与所述衔接处碰擦,过渡杆的设置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作为对冷却壳体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冷却腔室侧壁上开设惰性气体流通孔,所述惰性气体流通孔为螺纹孔,所述惰性气体流通孔旋合有外螺纹密封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惰性气体的一种优选,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去除第一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从右侧观察所述去除第一侧板后的冷却装置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护线管;
20-冷却壳体;200-冷却腔室;201-惰性气体流通口;21-支撑轴;210-外螺纹;22-卷线筒;23-冷水管道;231-进口端;232-出口端;24-第一侧板;240-通孔;25-第二侧板;26-中间壳体部;27-过渡杆;28-内螺纹密封件;29-外螺纹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包括护线管10、冷却壳体20。
结合图1、图2,所述冷却壳体20包括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25、位于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的中间壳体部26。所述中间壳体部26呈圆环状,所述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呈方形板状,所述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的四个角处开设有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中间壳体部26的外部,所述第二侧板25与中间壳体部26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侧板2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25上且位于中间壳体部26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25、中间壳体部26组构成冷却腔室200,所述冷却腔室200内充有惰性气体。
结合图2、图3,所述冷却腔室200内设有支撑轴21,所述支撑轴21水平设置,所述支撑轴21一端固定在第二侧板25的中央处。所述支撑轴21上套设有卷线筒22,所述卷线筒22可围绕支撑轴21旋转,所述卷线筒22一端突出冷却腔室200与电机联接。所述第二侧板25上设有过渡杆27,所述过渡杆27位于冷却腔室200内,所述过渡杆27的中心线与支撑轴21的中心线平行,所述过渡杆27中心线与支撑轴21中心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过渡杆27中心线与护线管10中心线垂直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过渡杆27枢接在第二侧板25上。
结合图2、图3,所述第二侧板25和中间壳体部26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布置的冷水管道23,所述冷水管道23与第二侧板25上的冷水管道23连通。上述冷水管道23均位于冷却腔室200内。所述冷水管道23包括一进口端231和一出口端232,所述进口端231和出口端232分别穿过冷却腔室200侧壁与外界连通。
如图1,所述第一侧板24上开设有通孔240,所述支撑轴21与第二侧板25固定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210,所述外螺纹210突出第一侧板24上的通孔,所述外螺纹210上旋合有内螺纹密封件28。
如图3,所述冷却腔室200侧壁上开设惰性气体流通孔201,所述惰性气体流通孔201为螺纹孔,所述惰性气体流通孔201旋合有外螺纹密封件29。
结合图1、图2,所述护线管10位于冷却壳体20外部,所述护线管10一端固定连接在冷却壳体20外壁上,所述护线管10另一端与加热炉固定连接,所述护线管10连通加热炉的加热腔体与冷却壳体20的冷却腔室200,所述护线管10中心线与卷线筒22中心线空间垂直。
具体实施时,线缆先在加热炉的加热腔室内加热,经过护线管10,进入冷却腔室200,卷绕在卷线筒22上。冷却壳体20外的供水装置向冷水管道23的进口端231灌入冷水,冷水在冷水管道23中流动,与冷却腔室200中的惰性气体进行热交换,之后,经出口端232流出冷却腔室200的冷水管道23。如此,冷水不断地流入冷却腔室200的冷水管道,经热交接后再流出,以达到快速冷却加热线缆的目的。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包括护线管(10)、冷却壳体(20);所述冷却壳体(20)包括密闭的冷却腔室(200),所述冷却腔室(200)内充有惰性气体,所述冷却腔室(200)内设有支撑轴(21),所述支撑轴(21)水平设置,所述支撑轴(21)一端固定在冷却腔室(200)的侧壁上,所述支撑轴(21)上套设有卷线筒(22),所述卷线筒(22)可围绕支撑轴(21)旋转,所述卷线筒(22)一端突出冷却腔室(200)与电机联接;所述护线管(10)位于冷却壳体(20)外部,所述护线管(10)一端固定连接在冷却壳体(20)外壁上,所述护线管(10)另一端与加热炉固定连接,所述护线管(10)连通加热炉的加热腔体与冷却壳体(20)的冷却腔室(200),所述护线管(10)中心线与卷线筒(22)中心线空间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室(200)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冷水管道(23),所述冷水管道(23)螺纹分布在冷却腔室(200)的侧壁上,所述冷水管道(23)包括一进口端(231)和一出口端(232),所述进口端(231)和出口端(232)分别穿过冷却腔室(200)侧壁与外界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壳体(20)包括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25)、位于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的中间壳体部(26),所述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均与中间壳体部(26)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板(24)与中间壳体部(26)之固定连接为可拆连接,所述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25)、中间壳体部(26)组构成冷却腔室(200);所述支撑轴(21)一端固定在第二侧板(25)上;所述第二侧板(25)上设有冷水管道(2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壳体部(26)呈圆环状,所述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呈方形板状,所述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的四个角处开设有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中间壳体部(26)的外部,所述第二侧板(25)与中间壳体部(26)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侧板(2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25)上且与第二侧板(25)分列在中间壳体部(26)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壳体部(26)的侧壁上设有冷水管道(23),所述冷水管道(23)与第二侧板(25)上的冷水管道(23)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21)一端固定在第二侧板(25)的中央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25)上设有过渡杆(27),所述过渡杆(27)位于冷却腔室(200)内,所述过渡杆(27)的中心线与支撑轴(21)的中心线平行,所述过渡杆(27)中心线与支撑轴(21)中心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过渡杆(27)中心线与护线管(10)中心线垂直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杆(27)枢接在第二侧板(25)上。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4)上开设有通孔(240),所述支撑轴(21)与第二侧板(25)固定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210),所述外螺纹(210)突出第一侧板(24)上的通孔,所述外螺纹(210)上旋合有内螺纹密封件(28)。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室(200)侧壁上开设惰性气体流通孔(201),所述惰性气体流通孔(201)为螺纹孔,所述惰性气体流通孔(201)旋合有外螺纹密封件(29)。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
CN201520248971.8U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44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8971.8U CN204644423U (zh)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8971.8U CN204644423U (zh)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44423U true CN204644423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97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4897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44423U (zh)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444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1982A (zh) * 2016-10-17 2016-12-21 安庆市汉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
CN106782930A (zh) * 2016-02-29 2017-05-3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龙口市供电公司 电力线缆回收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2930A (zh) * 2016-02-29 2017-05-3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龙口市供电公司 电力线缆回收装置
CN106782930B (zh) * 2016-02-29 2018-11-0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龙口市供电公司 电力线缆回收装置
CN106251982A (zh) * 2016-10-17 2016-12-21 安庆市汉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
CN106251982B (zh) * 2016-10-17 2018-03-13 六安维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2494B (zh) 一种电力设备用电缆拉直机
CN103045813B (zh) 气体保护铜线真空退火炉用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CN204644423U (zh) 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
CN204625691U (zh) 一种铜线退火冷却装置
CN102936708A (zh) 铝合金材料差温比例退火工艺
CN203631694U (zh) 铅酸蓄电池内化成冷酸循环系统
CN104831052A (zh) 一种线缆退火的冷却装置
CN108336447B (zh) 一种电池模组热管理结构
CN202954072U (zh) 封闭式内循环气体保护铜线真空退火炉专用冷却装置
CN204125492U (zh) 智能控制全氢炉
CN103397169A (zh) 合金铝线连续退火冷却装置
CN202940485U (zh) 一种开关柜
US20170141636A1 (en) Centrally-distributed coreless winding
CN204644442U (zh) 一种线缆退火过程中加热后的冷却装置
CN201623882U (zh) 一种电磁加热筒
CN206428287U (zh) 多个加热区的带温控的正火炉系统
CN204230698U (zh) 防高温的开关柜
CN103290196A (zh) 一种对钢管进行正火冷却的方法
CN102851484A (zh) 钟罩式退火炉水雾风冷工艺及装置
CN203487206U (zh) 合金铝线连续退火冷却装置
CN207859424U (zh) 一种高速模具螺纹型芯冷却结构
CN102492879A (zh) 一种铝合金薄壁管材及制备方法
CN203080015U (zh) 一种退火冷却系统
CN103866395A (zh) 一种用于晶圆退火炉的冷却系统
CN102055921B (zh) 一种适用于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液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