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41376U -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41376U
CN204641376U CN201520051077.1U CN201520051077U CN204641376U CN 204641376 U CN204641376 U CN 204641376U CN 201520051077 U CN201520051077 U CN 201520051077U CN 204641376 U CN204641376 U CN 204641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rades
clutch
driving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510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荣华
洪兢
周星星
王敏
魏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510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41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41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4137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中,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分别控制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与发动机输出轴的分离或结合;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将来自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的动力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位于两根输入轴与两根中间轴之间的多个档位齿轮组实现变速;集成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上的电机安装在变速器壳体的外部,而电机输出齿轮位于变速器壳体内并且与第一中间轴或第二中间轴上其中一个档位的从动齿轮常啮合,实现电机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集成设置与动力连接。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纯电动、发动机单独驱动、发动机与电机共同驱动、行车充电、制动能量回收、发动机驻车起动、发动机行车起动等多种工作模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动力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与电机集成的混合动力系统,以及采用该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汽车。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使用两种以上能量来源的车辆。最常见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是有发动机和电机,发动机消耗燃油,电机消耗动力电池的电能。
在机动车自动变速器领域内,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定位于运动性能的换挡特性而知名。由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在设计方面具有良好的齿轮啮合效率,同时传动比率选择灵活,因而具有良好的燃料经济性;同时采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可以大幅减少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驾驶舒适性优越,因此,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越来越受到青睐。目前各大汽车厂商、零部件制造商均加大对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研发投入及推广使用。
目前主流的电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中,一般电机采用盘式结构,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当电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应用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时,存在如下的一些缺点:
(1)电机的安装占用动力总成一定的轴向尺寸,造成动力总成轴向尺寸大,在整车上布置困难。
(2)受安装空间限制,电机的尺寸一般较小,电机的功率一般较低,纯电动下动力性能较差。
(3)由于离合器的传递扭矩普遍不高,发动机和电机共同输出扭矩就不能很大,导致电机在低速区的良好扭矩特性得不到发挥。
(4)由于电机临近离合器安装,而离合器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电机 产生故障时可能会影响离合器,离合器产生故障时又极易影响电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与电机集成的混合动力系统,实现电机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集成设置与动力连接,动力总成的整体结构紧凑且动力性能较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与电机集成的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
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发动机输出轴;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具有变速器壳体,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包括:
双离合器,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与所述双离合器相连,所述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嵌套在一起,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相连,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相连;
奇数档主动齿轮,所述奇数档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
偶数档主动齿轮,所述偶数档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以及
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和各档位从动齿轮,所述各档位从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各档位从动齿轮包括奇数档从动齿轮和偶数档从动齿轮,所述奇数档从动齿轮与所述奇数档主动齿轮对应常啮合,所述偶数档从动齿轮与所述偶数档主动齿轮对应常啮合;以及
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变速器壳体外,所述电机上连接有电机输出轴,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固定有电机输出齿轮,所述电机输出齿轮安装在所述 变速器壳体内,所述电机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轴或所述第二中间轴上其中一个档位的从动齿轮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输出齿轮在所述变速器壳体内位于远离所述双离合器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轴于远离所述双离合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档位主动齿轮和第二档位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中间轴于远离所述双离合器的一端空套有与所述第一档位主动齿轮常啮合的第一档位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中间轴于远离所述双离合器的一端空套有与所述第二档位主动齿轮常啮合的第二档位从动齿轮,所述电机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档位从动齿轮或所述第二档位从动齿轮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档位主动齿轮为七档主动齿轮,所述第二档位主动齿轮为五档主动齿轮,所述第一档位从动齿轮为七档从动齿轮,所述第二档位从动齿轮为五档从动齿轮,所述电机输出齿轮与所述七档从动齿轮或所述五档从动齿轮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七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五档主动齿轮共用一个主动齿轮即五/七档主动齿轮,所述七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五档从动齿轮同时与所述五/七档主动齿轮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奇数档主动齿轮包括一档主动齿轮、三档主动齿轮和五/七档主动齿轮,其中五档和七档共用一个主动齿轮;所述偶数档主动齿轮包括二档主动齿轮和四/六档主动齿轮,其中四档和六档共用一个主动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一档主动齿轮、三档主动齿轮和五/七档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沿着从靠近所述双离合器至远离所述双离合器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四/六档主动齿轮和二档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沿着从靠近所述双离合器至远离所述双离合器的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奇数档从动齿轮包括一档从动齿轮、三档从动齿轮、五档从动齿轮和七档从动齿轮,所述偶数档从动齿轮包括二档从动齿轮、四档 从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所述一档从动齿轮、二档从动齿轮、四档从动齿轮和五档从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六档从动齿轮和七档从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还包括一/五档同步器、二/四档同步器、三/七档同步器和六档同步器,所述一/五档同步器安装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并且位于所述一档从动齿轮与所述五档从动齿轮之间,所述二/四档同步器安装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并且位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与所述四档从动齿轮之间,所述三/七档同步器安装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并且位于所述三档从动齿轮与所述七档从动齿轮之间,所述六档同步器安装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并且位于所述六档从动齿轮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还包括倒档齿轮和倒档同步器,所述倒档同步器与所述倒档齿轮固定连接且一起空套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所述倒档齿轮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常啮合,所述倒档同步器位于所述倒档齿轮与所述三档从动齿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轴为实心轴,所述第二输入轴为空心轴,所述第一输入轴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入轴内并且两根输入轴同轴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间轴于靠近所述双离合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二中间轴于靠近所述双离合器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输出齿轮,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还包括主减速齿轮和变速器输出轴,所述主减速齿轮固定在所述变速器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同时与所述主减速齿轮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还包括电机控制器和动力电池,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电机及所述动力电池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机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外,只需将其电机输出齿轮安 装在变速器壳体内并与一个档位的从动齿轮常啮合,即可实现电机与自动变速器的动力连接,相较于将电机沿动力总成的轴向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而言,不占用发动机和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轴向空间,缩短了动力总成的轴向尺寸,利于动力总成在整车上布置。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机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外,电机的布置灵活,电机的安装不受变速器壳体内部空间的限制,可以合理利用变速器壳体外部的空间,电机可以设计成更大尺寸,以提高电机的功率,在纯电动下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机的动力不需经过双离合器传递至变速器,而是通过其电机输出齿轮与一个档位的从动齿轮常啮合,直接将动力传递至变速器,使电机在低速区的良好扭矩特性可以得到有效发挥,提升纯电性能。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机远离双离合器安装,电机产生故障时不会影响双离合器,双离合器产生故障时也不会影响电机,而且电机输出齿轮在变速器壳体内的布置也不易受到双离合器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纯电动、发动机单独驱动、发动机与电机共同驱动、行车充电、制动能量回收、发动机驻车起动、发动机行车起动等多种工作模式。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与电机集成的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3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与电机集成的混合 动力系统在各种工作模式下的能量传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与电机集成的混合动力系统,该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100、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电机300、电机控制器400和动力电池500。在该混合动力系统中,电机300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集成在一起。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具有变速器壳体201。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包括双离合器10、第一输入轴11、第二输入轴12、奇数档主动齿轮、偶数档主动齿轮、第一中间轴13、第二中间轴14、各档位从动齿轮、第一输出齿轮15、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和变速器输出轴18。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的上述各部件安装在变速器壳体201内。
发动机100具有发动机输出轴101,发动机输出轴101具体为发动机100的曲轴,发动机输出轴101与双离合器10相连,双离合器10包括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第一输入轴11与第二输入轴12嵌套在一起。第一输入轴11与第一离合器C1相连,第一离合器C1的结合或分离实现将发动机100的动力传递至第一输入轴11上或中断该动力传递。第二输入轴12与第二离合器C2相连,第二离合器C2的结合或分离实现将发动机100的动力传递至第二输入轴12上或中断该动力传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轴11为实心轴,第二输入轴12为空心轴,第一输入轴11安装于第二输入轴12内并且两根输入轴11、12同轴心。
奇数档主动齿轮固定在第一输入轴11上,偶数档主动齿轮固定在第二输入轴12上。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优选地具有多个档位,奇数档主动齿轮和 偶数档主动齿轮均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以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为具有八个档位(包含倒档在内)的自动变速器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奇数档主动齿轮包括一档主动齿轮21、三档主动齿轮22和五/七档主动齿轮23,其中五档和七档共用一个主动齿轮(即五/七档主动齿轮23);偶数档主动齿轮包括二档主动齿轮24和四/六档主动齿轮25,其中四档和六档共用一个主动齿轮(即四/六档主动齿轮25)。
在本实施例中,一档主动齿轮21、三档主动齿轮22和五/七档主动齿轮23在第一输入轴11上沿着从靠近双离合器10至远离双离合器10的方向依次设置,四/六档主动齿轮25和二档主动齿轮24在第二输入轴12上沿着从靠近双离合器10至远离双离合器10的方向依次设置。
各档位从动齿轮空套在第一中间轴13和第二中间轴14上,各档位从动齿轮包括奇数档从动齿轮和偶数档从动齿轮,奇数档从动齿轮与奇数档主动齿轮对应常啮合,偶数档从动齿轮与偶数档主动齿轮对应常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奇数档从动齿轮包括一档从动齿轮31、三档从动齿轮33、五档从动齿轮35和七档从动齿轮37。偶数档从动齿轮包括二档从动齿轮32、四档从动齿轮34和六档从动齿轮36。一档从动齿轮31、二档从动齿轮32、四档从动齿轮34和五档从动齿轮35空套在第二中间轴14上。三档从动齿轮33、六档从动齿轮36和七档从动齿轮37空套在第一中间轴13上。一档主动齿轮21与一档从动齿轮31常啮合,二档主动齿轮24与二档从动齿轮32常啮合,三档主动齿轮22与三档从动齿轮33常啮合,四/六档主动齿轮25与四档从动齿轮34及六档从动齿轮36常啮合,五/七档主动齿轮23与五档从动齿轮35及七档从动齿轮37常啮合。
第一输出齿轮15固定在第一中间轴13上靠近双离合器10的一端,第二输出齿轮16固定在第二中间轴14上靠近双离合器10的一端,主减速齿轮17固定在变速器输出轴18上,第一输出齿轮15和第二输出齿轮16同时与主减速齿轮17常啮合。变速器输出轴18与差速器(图未示)连接,从而通 过变速器输出轴18将变速器的动力输出至车轮。
在本实施例中,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还包括一/五档同步器41、二/四档同步器42、三/七档同步器43和六档同步器44。一/五档同步器41安装在第二中间轴14上并且位于一档从动齿轮31与五档从动齿轮35之间,一/五档同步器41用于控制一档和五档的结合或分离。二/四档同步器42安装在第二中间轴14上并且位于二档从动齿轮32与四档从动齿轮34之间,二/四档同步器42用于控制二档和四档的结合或分离。三/七档同步器43安装在第一中间轴13上并且位于三档从动齿轮33与七档从动齿轮37之间,三/七档同步器43用于控制三档和七档的结合或分离。六档同步器44安装在第一中间轴13上并且位于六档从动齿轮36的一侧,六档同步器44用于控制六档的结合或分离。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还包括倒档齿轮38和倒档同步器45,倒档同步器45与倒档齿轮38固定连接且一起空套在第一中间轴13上,倒档齿轮38与二档从动齿轮32常啮合,倒档同步器45位于倒档齿轮38与三档从动齿轮33之间,倒档同步器45用于控制倒档。具体地,倒档同步器45与倒档齿轮38通过轮毂固定连接在一起,倒档同步器45可以与三档从动齿轮33结合,当倒档同步器45与三档从动齿轮33结合在一起时,倒档齿轮38与三档从动齿轮33便连接在一起且能够共同绕第一中间轴13转动。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轴11、第二输入轴12是通过多个档位齿轮组与第一中间轴13、第二中间轴14相连,每一档位齿轮组至少带有一个固定齿轮和一个活动齿轮,活动齿轮借助于同步器41、42、43、44、45实现两根输入轴11、12与两根中间轴13、14及变速器输出轴18之间的变速连接。
电机控制器400与电机300及动力电池500相连,电机控制器400通过三相线连接电机300从而控制电机300工作,电机控制器400还连接动力电池500,以对动力电池500进行状态监控和维护管理。电机控制器400可以 为车载电脑,也可以为独立于车载电脑而设置的单独的控制器。电机300安装在变速器壳体201外,电机300上连接有电机输出轴301,电机输出轴301上固定有电机输出齿轮302,电机输出齿轮302安装在变速器壳体201内,且电机输出齿轮302与第一中间轴13或第二中间轴14上其中一个档位的从动齿轮常啮合。在本实施例中,电机输出轴301穿过变速器壳体201,使得位于变速器壳体201外的电机300通过电机输出轴301与位于变速器壳体201内的电机输出齿轮302连接。可以理解地,电机300与电机输出齿轮302之间可以通过电机输出轴301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间接相连,例如在电机300与电机输出齿轮302之间再设置一组或多组齿轮组,使电机的转速通过这些齿轮组后,到达电机输出齿轮302时具有所需的传动比。
优选地,电机输出齿轮302在变速器壳体201内位于远离双离合器10的一端,第一中间轴13或第二中间轴14在远离双离合器10的一端连接着电机300。在本实施例中,电机300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连接在第一中间轴13远离双离合器10的一端。
例如,第一输入轴11可以于远离双离合器10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档位主动齿轮和第二档位主动齿轮,第一中间轴13可以于远离双离合器10的一端空套有与第一档位主动齿轮常啮合的第一档位从动齿轮,第二中间轴14可以于远离双离合器10的一端空套有与第二档位主动齿轮常啮合的第二档位从动齿轮,电机输出齿轮302与第一档位从动齿轮或第二档位从动齿轮常啮合。具体地,第一档位主动齿轮可以为七档主动齿轮,第二档位主动齿轮可以为五档主动齿轮,第一档位从动齿轮可以为七档从动齿轮37,第二档位从动齿轮可以为五档从动齿轮35,电机输出齿轮302可以与七档从动齿轮37或五档从动齿轮35常啮合。在本实施例中,七档主动齿轮和五档主动齿轮共用一个主动齿轮即五/七档主动齿轮23,七档从动齿轮37和五档从动齿轮35同时与五/七档主动齿轮23常啮合,电机输出齿轮302与第一中间轴13上的七档从动齿轮37常啮合,如图1所示,但不限于此,在图未示的其他实施例中, 电机输出齿轮302也可以与第二中间轴14上的五档从动齿轮35常啮合,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一/五档同步器41位于一档从动齿轮31和五档从动齿轮35之间,在一/五档同步器41中具有一个可以左右移动的结合套。当该结合套向左移动时,来自于五/七档主动齿轮23上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二中间轴14,经第二输出齿轮16传递至主减速齿轮17,输出至变速器输出轴18。所述的动力可能来自于发动机输出轴101经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再传递到五/七档主动齿轮23,也可能来自于电机输出轴301经电机输出齿轮302传递至七档从动齿轮37,再传递至五/七档主动齿轮23。当该结合套向右移动时,来自于一档主动齿轮21上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二中间轴14,经第二输出齿轮16传递至主减速齿轮17,输出至变速器输出轴18。所述的动力可能来自于发动机输出轴101经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再传递到一档主动齿轮21,也可能来自于电机输出轴301经电机输出齿轮302传递至七档从动齿轮37,再经过五/七档主动齿轮23、第一输入轴11传递至一档主动齿轮21。
在本实施例中,二/四档同步器42位于二档从动齿轮32和四档从动齿轮34之间,在二/四档同步器42中具有一个可以左右移动的结合套。当该结合套向左移动时,来自于二档主动齿轮24上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二中间轴14,经第二输出齿轮16传递至主减速齿轮17,输出至变速器输出轴18。所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发动机输出轴101经第二离合器C2输入至第二输入轴12,传递到二档主动齿轮24。当该结合套向右移动时,来自于四/六档主动齿轮25上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二中间轴14,经第二输出齿轮16传递至主减速齿轮17,输出至变速器输出轴18。所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发动机输出轴101经第二离合器C2输入至第二输入轴12,传递到四/六档主动齿轮25。
在本实施例中,三/七档同步器43位于三档从动齿轮33和七档从动齿轮37之间,在三/七档同步器43中具有一个可以左右移动的结合套。当该结合 套向左移动时,来自于五/七档主动齿轮23上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一中间轴13,经第一输出齿轮15传递至主减速齿轮17,输出至变速器输出轴18。所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发动机输出轴101经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传递到五/七档主动齿轮23。当该结合套向右移动时,来自于三档主动齿轮22上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一中间轴13,经第一输出齿轮15传递至主减速齿轮17,输出至变速器输出轴18。所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发动机输出轴101经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传递到三档主动齿轮22。
在本实施例中,六档同步器44位于六档从动齿轮36左侧,六档同步器44中具有一个可以右移动的结合套。当该结合套向右移动时,来自于四/六档主动齿轮25上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一中间轴13,经第一输出齿轮15传递至主减速齿轮17,输出至变速器输出轴18。所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发动机输出轴101经第二离合器C2输入至第二输入轴12,传递到四/六档主动齿轮25。
在本实施例中,倒档同步器45位于倒档齿轮38左侧,倒档同步器45中具有一个可以左移动的结合套。当该结合套向左移动时,来自于倒档齿轮38上的动力可以通过三档从动齿轮33,经三档主动齿轮22传递至第一输入轴11,此时可以将一/五档同步器41的结合套向左或向右移动,将动力传递至第二中间轴14,最后经第二输出齿轮16传递至主减速齿轮17,输出至变速器输出轴18。所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发动机输出轴101经第二离合器C2输入至第二输入轴12,传递到二档主动齿轮24,再传递至倒档齿轮38。
上述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与电机集成的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实现混合动力系统的多种工作模式,包括纯电动、发动机单独驱动、发动机和电机共同驱动、行车充电、制动能量回收、发动机驻车起动、发动机行车起动等工作模式,详如下述。
纯电动模式一档驱动见图2,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从动齿轮37、第一输入轴11、一档齿轮组21/31、一/五档同步器41、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 变速器输出轴18驱动车辆行驶。此时发动机1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一/五档同步器41结合套向右边结合,其他同步器42、43、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纯电动模式二档驱动见图3,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从动齿轮37、第一输入轴11、三档齿轮组22/33、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变速器输出轴18驱动车辆行驶。此时发动机1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三/七档同步器43结合套向右边结合,其他同步器41、42、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纯电动模式三档驱动见图4,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从动齿轮37、第一输入轴11、五档齿轮组23/35、一/五档同步器41、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变速器输出轴18驱动车辆行驶。此时发动机1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一/五档同步器41结合套向左边结合,其他同步器42、43、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纯电动模式四档驱动见图5,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从动齿轮37、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变速器输出轴18驱动车辆行驶。此时发动机1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三/七档同步器43结合套向左边结合,其他同步器41、42、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纯电动模式五档驱动见图6,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从动齿轮37、第一输入轴11、三档齿轮组22/33、倒档同步器45、倒档齿轮38、二档从动齿轮32、二档主动齿轮24、第二输入轴12、四档齿轮组25/34、二/四档同步器42、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变速器输出轴18驱动车辆行驶。此时发动机1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分离,倒档同步器45结合套向 左边结合,二/四档同步器42向右边结合,其他同步器41、43、44均位于中间位置。
纯电动模式六档驱动见图7,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从动齿轮37、第一输入轴11、三档齿轮组22/33、倒档同步器45、倒档齿轮38、二档从动齿轮32、二档主动齿轮24、第二输入轴12、六档齿轮组25/36、六档同步器44、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变速器输出轴18驱动车辆行驶。此时发动机1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分离,倒档同步器45结合套向左边结合,六档同步器44向右边结合,其他同步器41、42、43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一挡单独驱动见图8,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一档齿轮组21/31、一/五档同步器41、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以一档驱动整车行驶。此时,电机3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一/五档同步器41结合套向右结合,其他同步器42、43、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二挡单独驱动见图9,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输入至第二输入轴12、二档齿轮组24/32、二/四档同步器42、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以二档驱动整车行驶。此时,电机3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分离,第二离合器C2结合,二/四档同步器42结合套向左结合,其他同步器41、43、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三挡单独驱动见图10,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三档齿轮组22/33、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以三档驱动整车行驶。此时,电机3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 分离,三/七档同步器43结合套向右结合,其他同步器41、42、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四挡单独驱动见图11,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输入至第二输入轴12、四档齿轮组25/34、二/四档同步器42、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以四档驱动整车行驶。此时,电机3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分离,第二离合器C2结合,二/四档同步器42结合套向右结合,其他同步器41、43、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五挡单独驱动见图12,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五档齿轮组23/35、一/五档同步器41、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以五档驱动整车行驶。此时,电机3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一/五档同步器41结合套向左结合,其他同步器42、43、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六挡单独驱动见图13,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输入至第二输入轴12、六档齿轮组25/36、六档同步器44、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以六档驱动整车行驶。此时,电机3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分离,第二离合器C2结合,六档同步器44结合套向右结合,其他同步器41、42、43、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七挡单独驱动见图14,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七档齿轮组23/37、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以七档驱动整车行驶。此时,电机3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三/七档同步器43结合套向左结合,其他同步器41、42、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倒档单独驱动见图15,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输入至第二输入轴12,经二档齿轮组24/32传递至与二档从动齿轮32常啮合的倒档齿轮38,经倒档同步器45和三档齿轮组33/22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输入轴11,再经一档齿轮组21/31、一/五档同步器41、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驱动整车以倒档行驶。此时,第一离合器C1分离,第二离合器C2结合,倒档同步器45向左结合,一/五档同步器41向右结合,其他同步器42、43、44均位于中间位置。
另外,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纯电动模式下的倒档,在图2所示的纯电动一档驱动下,控制电机300反转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发动机以一挡和电机以一档共同驱动见图16,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一档齿轮组21/31、一/五档同步器41、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的动力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从动齿轮37、第一输入轴11、一档齿轮组21/31、一/五档同步器41、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电机300和发动机100共同驱动整车行驶。此时,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一/五档同步器41结合套向右结合,其他同步器42、43、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二挡和电机以四档共同驱动见图17,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输入至第二输入轴12、二档齿轮组24/32、二/四档同步器42、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的动力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从动齿轮37、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电机300和发动机100共同驱动整车行驶。此时,第一离合器C1分离,第二离合器C2结合,二/四档同步器42结合套向左结合,三/七档同步器43结合套向左结合,其他同步器41、 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三档和电机以二档共同驱动见图18,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三档齿轮组22/33、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的动力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从动齿轮37、第一输入轴11、三档齿轮组22/33、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电机300和发动机100共同驱动整车行驶。此时,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三/七档同步器43结合套向右结合,其他同步器41、42、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四挡和电机以四档共同驱动见图19,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输入至第二输入轴12、四档齿轮组25/34、二/四档同步器42、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的动力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从动齿轮37、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电机300和发动机100共同驱动整车行驶。此时,第一离合器C1分离,第二离合器C2结合,二/四档同步器42结合套向右结合,三/七档同步器43结合套向左结合,其他同步器41、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五挡和电机以三档共同驱动见图20,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五档齿轮组23/35、一/五档同步器41、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的动力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从动齿轮37、第一输入轴11、五档齿轮组23/35、一/五档同步器41、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电机300和发动机100共同驱动整车行驶。此时,第一离合器C1结 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一/五档同步器41结合套向左结合,其他同步器42、43、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六挡和电机以四档共同驱动见图21,发动机100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输入至第二输入轴12、六档齿轮组25/36、六档同步器44、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的动力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从动齿轮37、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电机300和发动机100共同驱动整车行驶。此时,第一离合器C1分离,第二离合器C2结合,六档同步器44结合套向右结合,三/七档同步器43结合套向左结合,其他同步器41、42、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七挡和电机以四档共同驱动见图22,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七档齿轮组23/37、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的动力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从动齿轮37、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电机300和发动机100共同驱动整车行驶。此时,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三/七档同步器43结合套向左结合,其他同步器41、42、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一挡和电机行车充电模式见图23,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一档齿轮组21/31、一/五档同步器41、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发动机100的一部分动力驱动整车行驶,另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一输入轴11、七档齿轮组23/37、电机输出齿轮302使电机300运转,电机300再通过电机控制器400为动力电池500充电。此时,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一/五档同步器41结合套向右结合,其他同步器42、43、44、45 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二挡和电机行车充电模式见图24,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输入至第二输入轴12、二档齿轮组24/32、二/四档同步器42、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发动机100的一部分动力驱动整车行驶,另一部分动力通过主减速齿轮17、第一输出齿轮15、第一中间轴13、三/七档同步器43、七档从动齿轮37、电机输出齿轮302传递至电机300使电机300运转,电机300再通过电机控制器400为动力电池500充电。此时,第一离合器C1分离,第二离合器C2结合,二/四档同步器42结合套向左结合,三/七档同步器43结合套向左结合,其他同步器41、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三档和电机行车充电模式见图25,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三档齿轮组22/33、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发动机100的一部分动力驱动整车行驶,另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一输入轴11、七档齿轮组23/37、电机输出齿轮302使电机300运转,电机300再通过电机控制器400为动力电池500充电。此时,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三/七档同步器43结合套向右结合,其他同步器41、42、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四挡和电机行车充电模式见图26,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输入至第二输入轴12、四档齿轮组25/34、二/四档同步器42、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发动机100的一部分动力驱动整车行驶,另一部分动力通过主减速齿轮17、第一输出齿轮15、第一中间轴13、三/七档同步器43、七档从动齿轮37、电机输出齿轮302传递至电机300使电机300运转,电机300再通过电机控制器400为动力电池500充电。此时,第一离合器C1分离,第二离合器C2结合,二/四档同步器42结合套向右结合,三/七档同步器43结合套向左结合, 其他同步器41、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五挡和电机行车充电模式见图27,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五档齿轮组23/35、一/五档同步器41、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发动机100的一部分动力驱动整车行驶,另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一输入轴11、七档齿轮组23/37、电机输出齿轮302使电机300运转,电机300再通过电机控制器400为动力电池500充电。此时,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一/五档同步器41结合套向左结合,其他同步器42、43、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六挡和电机行车充电模式见图28,发动机100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输入至第二输入轴12、六档齿轮组25/36、六档同步器44、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发动机100的一部分动力驱动整车行驶,另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一中间轴13、三/七档同步器43、七档从动齿轮37、电机输出齿轮302传递至电机300使电机300运转,电机300再通过电机控制器400为动力电池500充电。此时,第一离合器C1分离,第二离合器C2结合,六档同步器44结合套向右结合,三/七档同步器43结合套向左结合,其他同步器41、42、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以七挡和电机行车充电模式见图29,发动机100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输入至第一输入轴11、七档齿轮组23/37、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18;发动机100的一部分动力驱动整车行驶,另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一输入轴11、七档齿轮组23/37、电机输出齿轮302使电机300运转,电机300再通过电机控制器400为动力电池500充电。此时,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三/七档同步器43结合套向左结合,其他同步器41、42、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制动能量回收模式之一见图30,适用于车辆在偶数挡位下的制动能量回 收,电机300通过其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从动齿轮37、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变速器输出轴18回收车辆制动时的能量并且转化为电能,然后通过电机控制器400将电能充到动力电池500中。此时,发动机1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可分离也可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三/七档同步器43向左结合,六档同步器44可以在中间位置也可以向右结合,二/四档同步器42可以在中间位置,也可以向左或向右结合,其余同步器41、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制动能量回收模式之二见图31,适用于车辆在一挡下的制动能量回收,电机300通过其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齿轮组37/23、第一输入轴11、一档齿轮组21/31、一/五档同步器41、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变速器输出轴18回收车辆制动时的能量并且转化为电能,然后通过电机控制器400将电能充到动力电池500中。此时,发动机1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分离,第二离合器C2可结合也可分离,一/五档同步器41向右结合,其余同步器42、43、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制动能量回收模式之三见图32,适用于车辆在三挡下的制动能量回收,电机300通过其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齿轮组37/23、第一输入轴11、三档齿轮组22/33、三/七档同步器43、第一中间轴13、第一输出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变速器输出轴18回收车辆制动时的能量并且转化为电能,然后通过电机控制器400将电能充到动力电池500中。此时,发动机100不工作,第一离合器C1分离,第二离合器C2可结合也可分离,三/七档同步器43向右结合,其余同步器41、42、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制动能量回收模式之四见图33,适用于车辆在五挡下的制动能量回收,电机300通过其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齿轮组37/23、第一输入轴11、五档齿轮组35/23、一/五档同步器41、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变速器输出轴18回收车辆制动时的能量并且转化为电能,然后通过电机控制器400将电能充到动力电池500中。此时,发动机100不工作, 第一离合器C1分离,第二离合器C2可结合也可分离,一/五档同步器41向左结合,其余同步器42、43、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驻车起动模式见图34,适用于车辆在静止状态下的发动机起动,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的动力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齿轮组37/23、第一输入轴11、第一离合器C1带动发动机100起动。此时,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同步器41、42、43、44、45均位于中间位置。
发动机行车起动模式见图35,适用于车辆在低速行车状态下的发动机起动,电机控制器400控制电机300运转,电机300的动力一方面通过电机输出齿轮302、七档齿轮组37/23、第一输入轴11、一档齿轮组21/31、一/五档同步器41、第二中间轴14、第二输出齿轮16、主减速齿轮17,传递到变速器输出轴18,驱动车辆行驶;另一方面通过第一输入轴11、第一离合器C1带动发动机100起动。此时,第一离合器C1结合,第二离合器C2分离,一/五档同步器41向右边结合,其余同步器42、43、44、45位于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与电机集成的混合动力系统,该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集成了电机,其中,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分别控制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与发动机输出轴的分离或结合;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将来自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的动力传递至变速器输出轴;位于两根输入轴与两根中间轴之间的多个档位齿轮组实现变速作用。特别的,集成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上的电机与变速器壳体相连,电机安装在变速器壳体的外部,而电机输出齿轮位于变速器壳体内并且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第一中间轴或第二中间轴上其中一个档位的从动齿轮常啮合(在本实施例中,电机输出齿轮与第一中间轴上的七档从动齿轮常啮合),实现电机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集成设置与动力连接。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纯电动、发动机单独驱动、发动机与电机共同驱动、行车充电、制动能量回收、发动机驻车起动、发动机行车起动等多种工作模 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机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外,只需将其电机输出齿轮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内并与一个档位的从动齿轮常啮合,即可实现电机与自动变速器的动力连接,相较于将电机沿动力总成的轴向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而言,不占用发动机和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轴向空间,缩短了动力总成的轴向尺寸,利于动力总成在整车上布置。
(2)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机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外,电机的布置灵活,电机的安装不受变速器壳体内部空间的限制,可以合理利用变速器壳体外部的空间,电机可以设计成更大尺寸,以提高电机的功率,在纯电动下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
(3)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机的动力不需经过双离合器传递至变速器,而是通过其电机输出齿轮与一个档位的从动齿轮常啮合,直接将动力传递至变速器,使电机在低速区的良好扭矩特性可以得到有效发挥,提升纯电性能。
(4)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机远离双离合器安装,电机产生故障时不会影响双离合器,双离合器产生故障时也不会影响电机,而且电机输出齿轮在变速器壳体内的布置也不易受到双离合器的影响。
(5)本实施例中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纯电动、发动机单独驱动、发动机与电机共同驱动、行车充电、制动能量回收、发动机驻车起动、发动机行车起动等多种工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该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关于该混合动力汽车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 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
发动机(100),所述发动机(100)具有发动机输出轴(101);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具有变速器壳体(201),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包括:
双离合器(10),所述发动机输出轴(101)与所述双离合器(10)相连,所述双离合器(10)包括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第一输入轴(11)和第二输入轴(12),所述第一输入轴(11)与所述第二输入轴(12)嵌套在一起,所述第一输入轴(11)与所述第一离合器(C1)相连,所述第二输入轴(12)与所述第二离合器(C2)相连;
奇数档主动齿轮,所述奇数档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1)上;
偶数档主动齿轮,所述偶数档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输入轴(12)上;以及
第一中间轴(13)、第二中间轴(14)和各档位从动齿轮,所述各档位从动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一中间轴(13)和所述第二中间轴(14)上,所述各档位从动齿轮包括奇数档从动齿轮和偶数档从动齿轮,所述奇数档从动齿轮与所述奇数档主动齿轮对应常啮合,所述偶数档从动齿轮与所述偶数档主动齿轮对应常啮合;以及
电机(300),所述电机(300)安装在所述变速器壳体(201)外,所述电机(300)上连接有电机输出轴(301),所述电机输出轴(301)上固定有电机输出齿轮(302),所述电机输出齿轮(302)安装在所述变速器壳体(201)内,所述电机输出齿轮(302)与所述第一中间轴(13)或所述第二中间轴(14)上其中一个档位的从动齿轮常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输出齿轮(302)在所述变速器壳体(201)内位于远离所述双离合器(10)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11)于远离所述双离合器(10)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档位主动齿轮和第二档位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中间轴(13)于远离所述双离合器(10)的一端空套有与所述第一档位主动齿轮常啮合的第一档位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中间轴(14)于远离所述双离合器(10)的一端空套有与所述第二档位主动齿轮常啮合的第二档位从动齿轮,所述电机输出齿轮(302)与所述第一档位从动齿轮或所述第二档位从动齿轮常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档位主动齿轮为七档主动齿轮,所述第二档位主动齿轮为五档主动齿轮,所述第一档位从动齿轮为七档从动齿轮(37),所述第二档位从动齿轮为五档从动齿轮(35),所述电机输出齿轮(302)与所述七档从动齿轮(37)或所述五档从动齿轮(35)常啮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七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五档主动齿轮共用一个主动齿轮即五/七档主动齿轮(23),所述七档从动齿轮(37)和所述五档从动齿轮(35)同时与所述五/七档主动齿轮(23)常啮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奇数档主动齿轮包括一档主动齿轮(21)、三档主动齿轮(22)和五/七档主动齿轮(23),其中五档和七档共用一个主动齿轮;所述偶数档主动齿轮包括二档主动齿轮(24)和四/六档主动齿轮(25),其中四档和六档共用一个主动齿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档主动齿轮(21)、三档主动齿轮(22)和五/七档主动齿轮(23)在所述第一输入轴(11)上沿着从靠近所述双离合器(10)至远离所述双离合器(10)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四/六档主动齿轮(25)和二档主动齿轮(24)在所述第二输入轴(12)上沿着从靠近所述双离合器(10)至远离所述双离合器(10)的方向依次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奇数档从动齿轮包括一档从动齿轮(31)、三档从动齿轮(33)、五档从动齿轮(35)和七档从动齿轮(37),所述偶数档从动齿轮包括二档从动齿轮(32)、四档从动齿轮(34)和六档从动齿轮(36);所述一档从动齿轮(31)、二档从动齿轮(32)、四档从动齿轮(34)和五档从动齿轮(35)空套在所述第二中间轴(14)上,所述三档从动齿轮(33)、六档从动齿轮(36)和七档从动齿轮(37)空套在所述第一中间轴(13)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还包括一/五档同步器(41)、二/四档同步器(42)、三/七档同步器(43)和六档同步器(44),所述一/五档同步器(41)安装在所述第二中间轴(14)上并且位于所述一档从动齿轮(31)与所述五档从动齿轮(35)之间,所述二/四档同步器(42)安装在所述第二中间轴(14)上并且位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32)与所述四档从动齿轮(34)之间,所述三/七档同步器(43)安装在所述第一中间轴(13)上并且位于所述三档从动齿轮(33)与所述七档从动齿轮(37)之间,所述六档同步器(44)安装在所述第一中间轴(13)上并且位于所述六档从动齿轮(36)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还包括倒档齿轮(38)和倒档同步器(45),所述倒档同步器(45)与所述倒档齿轮(38)固定连接且一起空套在所述第一中间轴(13)上,所述倒档齿轮(38)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32)常啮合,所述倒档同步器(45)位于所述倒档齿轮(38)与所述三档从动齿轮(33)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11)为实心轴,所述第二输入轴(12)为空心轴,所述第一输入轴(11)安装于所述第二输入轴(12)内并且两根输入轴(11、12)同轴心。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轴(13)于靠近所述双离合器(10)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输出齿轮(15),所述第 二中间轴(14)于靠近所述双离合器(10)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输出齿轮(16),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还包括主减速齿轮(17)和变速器输出轴(18),所述主减速齿轮(17)固定在所述变速器输出轴(18)上,所述第一输出齿轮(15)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16)同时与所述主减速齿轮(17)常啮合。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离合自动变速器(200)还包括电机控制器(400)和动力电池(500),所述电机控制器(400)与所述电机(300)及所述动力电池(500)相连。
14.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
CN201520051077.1U 2015-01-23 2015-01-23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41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1077.1U CN204641376U (zh) 2015-01-23 2015-01-23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1077.1U CN204641376U (zh) 2015-01-23 2015-01-23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41376U true CN204641376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9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51077.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41376U (zh) 2015-01-23 2015-01-23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41376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7053A (zh) * 2015-01-23 2016-08-1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6945658A (zh) * 2017-03-31 2017-07-14 德州富路汽车智能化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车的整车控制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06965664A (zh) * 2017-04-28 2017-07-21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电机汽车混合动力系统
CN107953765A (zh) * 2017-11-30 2018-04-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纵置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108501928A (zh) * 2017-02-24 2018-09-07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控制混合动力车辆中的发动机起动的系统和方法
CN109693529A (zh) * 2019-01-18 2019-04-3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
CN113682126A (zh) * 2020-05-18 2021-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7053A (zh) * 2015-01-23 2016-08-1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5857053B (zh) * 2015-01-23 2018-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8501928A (zh) * 2017-02-24 2018-09-07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控制混合动力车辆中的发动机起动的系统和方法
CN108501928B (zh) * 2017-02-24 2023-01-10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控制混合动力车辆中的发动机起动的系统和方法
CN106945658A (zh) * 2017-03-31 2017-07-14 德州富路汽车智能化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车的整车控制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06965664A (zh) * 2017-04-28 2017-07-21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电机汽车混合动力系统
CN107953765A (zh) * 2017-11-30 2018-04-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纵置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109693529A (zh) * 2019-01-18 2019-04-3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
CN113682126A (zh) * 2020-05-18 2021-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3682126B (zh) * 2020-05-18 2024-04-1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41376U (zh)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5857053B (zh) 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2259583B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203962884U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的双离合变速器系统及装设其的汽车
CN202283873U (zh) 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
CN206394434U (zh) 一种集成单电机的多挡位汽车传动装置
CN103465776A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装置
CN103332102A (zh) 基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单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3552461A (zh) 基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103072474A (zh) 双电机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式
CN102133856A (zh) 一种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总成
CN102009587A (zh) 基于电控机械式变速器的混合动力装置
CN104728460A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输装置
CN104565228B (zh) 纯电动汽车用两挡自动变速器
CN102897015A (zh) 采用双离合变速器的混合动力客车驱传动系统
CN203126521U (zh) 纯电动汽车两挡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
CN203543640U (zh) 基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JP2019535980A (ja) 横置型単一動力源車両用駆動アセンブリ
CN104565226B (zh) 纯电动汽车用两挡自动变速器
CN104648117A (zh) 用于车辆的混合动力系
CN103148175A (zh) 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CN102922981B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及车辆
CN104776201A (zh) 一种电动车用三挡驱动装置及其换挡控制方法
CN206012325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CN105128648A (zh) 一种集成驱动电机的定轴式混合动力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