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12325U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12325U
CN206012325U CN201621070751.1U CN201621070751U CN206012325U CN 206012325 U CN206012325 U CN 206012325U CN 201621070751 U CN201621070751 U CN 201621070751U CN 206012325 U CN206012325 U CN 2060123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utput
shaft
gears
re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707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蕾
李培权
黄又奇
刘占
刘占一
王江波
常昱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6210707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123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123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123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其第一输入轴与第一离合器相连,第一输入轴上固定有七挡、三挡、五挡、一挡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轴套在第一输入轴外且与第二离合器相连,第二输入轴上固定有二/四挡、六挡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轴上安装有一挡、三挡从动齿轮、二挡、六挡从动齿轮、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第二输出轴上安装五挡、七挡从动齿轮、电机联动齿轮、四挡/倒挡三联齿轮、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倒挡轴上安装第一、第二倒挡齿轮、倒挡输出齿轮、空套齿轮,电机轴上安装电机轴输出齿轮,减速转换轴上安装第一减速齿轮及第二减速齿轮。本实用新型结构传动效率高、成本低、驱动系统轴向尺寸小,有效解决前置型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的布置难题。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特别是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双离合变速器由于主动齿轮较多而导致轴向尺寸较长,同时挡位少,与整车匹配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不够理想,在此基础上做混合动力布置会导致前舱空间非常有限。目前混合动力车型,由于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的加入,使得整车前舱空间非常局促,且更多的方案难以布置。而且一些混合动力车辆只有一个倒挡,倒挡速比恒定,特殊工况下(比如急速倒车时),不能很好地满足驾驶员的倒车要求。亟需更紧凑的机型设计来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传动效率高、成本低、驱动系统轴向尺寸小的动力耦合装置,有效解决前置前驱型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的布置难题;而且给出双倒挡方案,在特殊工况下满足驾驶员的倒车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倒挡轴、电机轴、差速器;
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相连,第一输入轴上固定有七挡、三挡、五挡、一挡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轴套在第一输入轴外且与第二离合器相连,第二输入轴上固定有二/四挡、六挡主动齿轮;
第一输出轴上安装有一挡、三挡、二挡、六挡从动齿轮,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一挡、三挡从动齿轮之间安装第二双向同步器,二挡、六挡从动齿轮之间安装第一双向同步器,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连接差速器;
第二输出轴上安装五挡、七挡从动齿轮,电机联动齿轮,四挡/倒挡三联齿轮、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五挡、七挡从动齿轮之间安装第四双向同步器,电机联动齿轮与四挡/倒挡三联齿轮之间安装第三双向同步器,四挡/倒挡三联齿轮的中间的四挡齿轮与二/四挡主动齿轮啮合,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连接差速器;
倒挡轴上安装第一倒挡齿轮、第二倒挡齿轮、倒挡输出齿轮,第一倒挡齿轮、第二倒挡齿轮之间安装第五双向同步器,第一、第二倒挡齿轮分别与倒挡三联齿轮的两侧的倒挡齿轮进行啮合;
电机轴上安装电机轴输出齿轮,该电机轴输出齿轮啮合减速转换轴上的第一减速齿轮,减速转换轴上的第二减速齿轮啮合套装于倒挡轴上的空套齿轮,该空套齿轮啮合第二输出轴上的电机联动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可实现多挡位的混动模式,电机通过电机轴直接动力输出至差速器,电机动力利用率高,避免不必要的过程传递中能量损失。
2、本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电机控制程序调整转速,一方面控制输出轴与电机轴输出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控制同一轴上两个挡位齿轮同步输出的一致性。
3、本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可实现双离合器同时接合,同步的,一个用于动力输出至车轮,一个用于发电机充电,互不影响。
4、本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可实现燃油单独驱动、纯电动、混动功能,且上述功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任意切换,可最大程度兼顾车辆的驾驶操控性能以及燃油经济性。
5、本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可实现两种倒挡挡位,以燃油、混动和纯电动三种形式驱动倒挡。
6、本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可根据不同的驱动模式,选择适当的速比进行发电,使发电效率最大化,同时发动机以及电机都可以在最经济工况下运转,进而延长发动机以及电机的使用寿命。
7、本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通过同步器S3与三联齿轮31既能控制三个不同的挡位的选择,又能控制电机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8、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传动效率高、成本低、驱动系统轴向尺寸小优点,有效解决前置前驱型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的布置难题;而且给出双倒挡方案,在特殊工况下满足驾驶员的倒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输入轴、2-第二输入轴、3-倒挡轴、4-第二输出轴、5-第一输出轴、6-电机轴、7-减速转换轴、11-电机轴输出齿轮、13-空套齿轮、14-第二倒挡齿轮、15-电机联动齿轮、16-七挡从动齿轮、17-五挡从动齿轮、18-三挡主动齿轮、19-五挡主动齿轮、20-一挡主动齿轮、21-七挡主动齿轮、22-六挡主动齿轮、23-一挡从动齿轮、24-三挡从动齿轮、25-六挡从动齿轮、26-二挡从动齿轮、27-差速器、28-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9-二/四挡主动齿轮、30-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1-四挡/倒挡三联齿轮、312-四挡联齿,311-第一倒挡联齿,313-第二倒挡联齿,32-倒挡输出齿轮、33-第一倒挡齿轮、121-第一减速齿轮、122-第二减速齿轮;
第一离合器K1、第二离合器K2、第二双向同步器S2、第一双向同步器S1、第三双向同步器S3、第三双向同步器S4、第五双向同步器S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其包括第一离合器K1、第二离合器K2、第一输入轴1、第二输入轴2、第一输出轴5、第二输出轴4、倒挡轴3、电机轴6、差速器27。
第一输入轴与第一离合器相连,第一输入轴上固定有七挡主动齿轮21、三挡主动齿轮18、五挡主动齿轮19、一挡主动齿轮20,第二输入轴套在第一输入轴外且与第二离合器相连,第二输入轴上固定有二/四挡主动齿轮29、六挡主动齿轮22;
第一输出轴上安装有一挡从动齿轮23、三挡从动齿轮24、二挡从动齿轮26、六挡从动齿轮25、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一挡从动齿轮23、三挡从动齿轮24之间安装第二双向同步器S2,二挡从动齿轮26、六挡从动齿轮25之间安装第一双向同步器S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连接差速器27;
第二输出轴上安装五挡从动齿轮17、七挡从动齿轮16、电机联动齿轮15、四挡/倒挡三联齿轮31、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五挡从动齿轮、七挡从动齿轮之间安装第四双向同步器S4,电机联动齿轮与四挡/倒挡三联齿轮之间安装第三双向同步器S3,四挡/倒挡三联齿轮的四挡联齿312与二/四挡主动齿轮29啮合,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连接差速器;
倒挡轴上安装第一倒挡齿轮33、第二倒挡齿轮14、倒挡输出齿轮32,第一倒挡齿轮33、第二倒挡齿轮14之间安装第五双向同步器S5,第一倒挡齿轮33、第二倒挡齿轮14分别与四挡/倒挡三联齿轮31的两侧第一倒挡联齿311、第二倒档联齿313进行啮合;
电机轴上安装电机轴输出齿轮11,该电机轴输出齿轮啮合减速转换轴上的第一减速齿轮121,减速转换轴上的第二减速齿轮122啮合套装于倒挡轴上的空套齿轮13,该空套齿轮啮合第二输出轴上的电机联动齿轮15。
双离合变速器直接相连的两个轴,第二输入轴2和第一输入轴1,第二输入轴2为空套结构,空套在第一输入轴1外面,第二输入轴2和第一输入轴1作为主轴分别由两个离合器(干式或者湿式)独立控制,奇数挡由第一离合器K1控制,偶数挡由第二离合器K2控制;倒挡轴3、第二输出轴4、第一输出轴5,一个电机轴6围绕在第二输入轴2和第一输入轴1周围。
第二输入轴2上,从靠近离合器端开始,依次布置:二/四挡主动齿轮29、六挡主动齿轮22;其中六挡主动齿轮22对应的电机联动齿轮15为电机专用齿轮,用于发动机动力向电机的输入,也用于电机动力的输出。第二输入轴2上二/四挡主动齿轮29、六挡主动齿轮22为固定齿轮。
第一输入轴1上,从靠近离合器端开始,依次布置:七挡主动齿轮21、三挡主动齿轮18、五挡主动齿轮19、一挡主动齿轮20;七挡主动齿轮21、三挡主动齿轮18、五挡主动齿轮19、一挡主动齿轮20均为固定齿轮。
第一输出轴5上,布置空套齿轮一挡从动齿轮23、三挡从动齿轮24、六挡从动齿轮25、二挡从动齿轮26,分别与主轴上对应齿轮一挡主动齿轮20、三挡主动齿轮18、六挡主动齿轮22、二/四挡主动齿轮29啮合。一挡从动齿轮23、三挡从动齿轮24间布置第二双向同步器S2,可实现1、3挡挡位选取。六挡从动齿轮25、二挡从动齿轮26间布置第一双向同步器S1,可实现2、6挡的挡位选取。布置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与差速器27齿轮啮合,可将动力通过差速器输出至车轮。
第二输出轴4上,布置空套的四挡/倒挡三联齿轮31、电机联动齿轮15、七挡从动齿轮16、五挡从动齿轮17,分别与主轴上对应齿轮二/四挡主动齿轮29、六挡主动齿轮22、七挡主动齿轮21、五挡主动齿轮19啮合。七挡从动齿轮16、五挡从动齿轮17间布置第四双向同步器S4,可实现5,7挡选取。电机联动齿轮15,四挡/倒挡三联齿轮31间布置第三双向同步器S3,可实现电机挡接入及与同步器S5配合实现4挡、两种倒挡选取。
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与差速器齿轮啮合,可将动力通过差速器输出至车轮。四挡/倒挡三联齿轮31是由第一倒挡联齿311、四挡联齿312、第二倒挡联齿313组成的三联齿轮,通过同步器的配合,控制三个不同的挡位。若按照三个挡位普通布置形式,需要增加轴向空间,不利于车辆前舱布置。三联齿轮非常有效的节省了输出轴及输入轴的轴向尺寸,而且能够满足原有的设计目的。
倒挡轴3上布置第二倒挡齿轮14、第一倒挡齿轮33分别与第二输出轴4上齿轮313、311啮合。第二倒挡齿轮14、第一倒挡齿轮33间布置双向同步器S5,可实现R2,R1两个倒挡选取。布置空套齿轮13与电机联动齿轮15和第二减速齿轮122啮合,倒挡输出齿轮32与差速器齿轮啮合,可将动力通过差速器输出至车轮。
倒挡轴上的空套齿轮15及同步器S3是相对紧凑的布置形式。若增加惰轮过渡,电机轴就需要布置得相对远一些,此处为了节省径向空间,结构紧凑,给整机在整车中的布置提供便利,不单独设置惰轮轴,直接将过度齿轮布置在倒挡轴上。另为了发动机向电机输送能量的合理性,此过渡齿轮15能够固定相对合理的速比,来保证有效的能量传递效率。
电机转换轴上固定布置第一减速齿轮121、第二减速齿轮122,分别与电机轴固定齿轮11及倒挡轴空套齿轮13啮合。
电机轴6上布置固定齿轮11与减速转换轴7上布置的第一减速齿轮121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1、驻车充电的实现:
第二离合器K2接合,发动机动力由第二离合器K2→六挡主动齿轮22→电机联动齿轮15→空套齿轮13→第二减速齿轮122→第一减速齿轮121→电机轴输出齿轮11输出至电机发电。
2、纯电动模式的实现:
前进挡:同步器S3与电机联动齿轮15同步接合,电机轴通过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将动力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速度调整通过电机控制系统控制。路径:电机轴输出齿轮11→第一减速齿轮121→第二减速齿轮122→空套齿轮13→电机联动齿轮15→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
另一个路径:同步器S1与六档从动齿轮25同步接合,电机轴通过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将动力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速度调整通过电机控制系统控制。路径:电机轴输出齿轮11→第一减速齿轮121→第二减速齿轮122→空套齿轮13→电机联动齿轮15→六档主动齿轮25→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
倒挡:同步器S3与四挡/倒挡三联齿轮31同步接合,电机轴通过倒挡输出齿轮32将动力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速度调整通过电机控制系统控制。R1倒挡,同步器S5与第一倒挡齿轮33接合,路径:电机轴输出齿轮11→第一减速齿轮121→第二减速齿轮122→空套齿轮13→电机联动齿轮15→六挡主动齿轮22→二/四挡主动齿轮29→四挡联齿312→第一倒挡联齿311→第一倒挡齿轮33→倒挡输出齿轮32;R2倒挡,同步器S5与空套第二倒挡齿轮14接合,路径:电机轴输出齿轮11→第一减速齿轮121→第二减速齿轮122→空套齿轮13→电机联动齿轮15→六挡主动齿轮22→二/四挡主动齿轮29→四挡联齿312→第二倒挡联齿313→第二倒挡齿轮14→倒挡输出齿轮32。
各挡位混动模式的实现:
1挡:第一离合器K1接合,第二双向同步器S2与一挡从动齿轮23接合,发动机动力沿第一输出轴5通过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路径:E→第一离合器K1→一挡主动齿轮20→一挡从动齿轮23→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同步器S3与电机联动齿轮15接合,电机沿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路径:M→电机轴输出齿轮11→第一减速齿轮121→第二减速齿轮122→空套齿轮13→电机联动齿轮15→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此时,电机通过控制程序调整转速,以期差速器齿轮能平衡同步接收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转速。
2挡:第二离合器K2接合,同步器S1与二/四挡从动齿轮26接合,发动机动力沿第一输出轴5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路径:E→第二离合器K2→二/四挡从动齿轮26→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同步器S3与电机联动齿轮15接合,电机沿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路径:M→电机轴输出齿轮11→第一减速齿轮121→第二减速齿轮122→空套齿轮13→电机联动齿轮15→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此时,电机通过控制程序调整转速,以期差速器齿轮能平衡同步接收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转速。
另一条电机输出路径:M→电机轴输出齿轮11→第一减速齿轮121→第二减速齿轮122→空套齿轮13→电机联动齿轮15→六档主动齿轮22→二/四挡主动齿轮29→二挡从动齿轮26→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电机通过控制程序调整转速,以期第二输入轴2能平衡同步接收来自发动机及电机的动力。
3挡:与1挡同理。
4挡:第二离合器K2接合,同步器S3与四挡/倒挡三联齿轮31接合,发动机动力沿输出轴4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路径:E→第二离合器K2→二/四挡主动齿轮29→四挡联齿31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电机驱动路径:M→电机轴输出齿轮11→第一减速齿轮121→第二减速齿轮122→空套齿轮13→电机联动齿轮15→六挡主动齿轮22→二/四挡主动齿轮29→四挡联齿31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此时,电机通过控制程序调整转速,以期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能平衡同步接收发动机和电机的动力。
5挡:第一离合器K1接合,同步器S4与五挡从动齿轮17接合,发动机动力沿输出轴4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路径:E→第一离合器K1→五挡主动齿轮19→五挡从动齿轮17→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同步器S3与电机联动齿轮15接合,电机沿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路径:M→电机轴输出齿轮11→第一减速齿轮121→第二减速齿轮122→空套齿轮13→电机联动齿轮15→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此时,电机通过控制程序调整转速,以期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能平衡同步接收发动机和电机的动力。
6挡:第二离合器K2接合,同步器S1与六挡从动齿轮25接合,发动机动力沿第一输出轴5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路径:E→第二离合器K2→六挡主动齿轮22→六挡从动齿轮25→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电机驱动路径:M→电机轴输出齿轮11→第一减速齿轮121→第二减速齿轮122→空套齿轮13→电机联动齿轮15→六挡主动齿轮22→六挡从动齿轮25→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此时,电机通过控制程序调整转速,以期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能平衡同步接收发动机和电机的动力。
7挡:第一离合器K1接合,同步器S4与空套齿轮16接合,发动机动力沿输出轴4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路径:E→第一离合器K1→七挡主动齿轮21→16→30;同步器S3与电机联动齿轮15接合,电机沿齿轮30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路径:M→电机轴输出齿轮11→第一减速齿轮121→第二减速齿轮122→空套齿轮13→电机联动齿轮15→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此时,电机通过控制程序调整转速,以期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30能平衡同步接收发动机和电机的动力。
发动机边驱动边充电的实现:
1挡:第一离合器K1接合,第二双向同步器S2与一挡从动齿轮23接合,发动机动力沿第一输出轴5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路径:E→第一离合器K1→一挡主动齿轮20→一挡从动齿轮23→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第二离合器K2接合,发动机通过第二离合器K2→六挡主动齿轮22→电机联动齿轮15→空套齿轮13→第二减速齿轮122→第一减速齿轮121→6将动力输送至电机充电。
同理:3挡,5挡,7挡的模式与之类似,发动机通过第一离合器K1输出轴动力输出驱动车轮,通过第二离合器K2将动力输出驱动电机发电。
2挡:第二离合器K2接合,同步器S1与二/四挡从动齿轮26接合,发动机动力沿第一输出轴5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输出至差速器,进而输出至车轮,路径:E→第二离合器K2→六挡主动齿轮22→二/四挡从动齿轮26→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28;同时,发动机通过第二离合器K2→六挡主动齿轮22→电机联动齿轮15→空套齿轮13→第二减速齿轮122→第一减速齿轮121→6将动力输送至电机充电。
同理:4挡,6挡的模式与之类似。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倒挡轴、电机轴、差速器;
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相连,第一输入轴上固定有七挡、三挡、五挡、一挡主动齿轮,第二输入轴套在第一输入轴外且与第二离合器相连,第二输入轴上固定有二/四挡、六挡主动齿轮;
第一输出轴上安装有一挡、三挡、二挡、六挡从动齿轮,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一挡、三挡从动齿轮之间安装第二双向同步器,二挡、六挡从动齿轮之间安装第一双向同步器,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连接差速器;
第二输出轴上安装五挡、七挡从动齿轮,电机联动齿轮,四挡/倒挡三联齿轮、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五挡、七挡从动齿轮之间安装第四双向同步器,电机联动齿轮与四挡/倒挡三联齿轮之间安装第三双向同步器,四挡/倒挡三联齿轮的中间的四挡齿轮与二/四挡主动齿轮啮合,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连接差速器;
倒挡轴上安装第一倒挡齿轮、第二倒挡齿轮、倒挡输出齿轮,第一倒挡齿轮、第二倒挡齿轮之间安装第五双向同步器,第一、第二倒挡齿轮分别与倒挡三联齿轮的两侧的倒挡齿轮进行啮合;
电机轴上安装电机轴输出齿轮,该电机轴输出齿轮啮合减速转换轴上的第一减速齿轮,减速转换轴上的第二减速齿轮啮合套装于倒挡轴上的空套齿轮,该空套齿轮啮合第二输出轴上的电机联动齿轮。
CN201621070751.1U 2016-09-21 2016-09-21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123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0751.1U CN206012325U (zh) 2016-09-21 2016-09-21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0751.1U CN206012325U (zh) 2016-09-21 2016-09-21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12325U true CN206012325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61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7075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12325U (zh) 2016-09-21 2016-09-21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1232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8390A (zh) * 2016-09-21 2016-12-14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CN107448560A (zh) * 2017-09-15 2017-12-08 株洲欧格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双动力驱动自动变速器
CN111098694A (zh) * 2018-10-29 2020-05-0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1251869A (zh) * 2018-11-30 2020-06-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8390A (zh) * 2016-09-21 2016-12-14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CN107448560A (zh) * 2017-09-15 2017-12-08 株洲欧格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双动力驱动自动变速器
CN111098694A (zh) * 2018-10-29 2020-05-0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1098694B (zh) * 2018-10-29 2021-10-0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1251869A (zh) * 2018-11-30 2020-06-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8716B (zh) 一种纵置双电机动力换挡变速器
CN106218390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US10899219B2 (en) Power drive system and vehicle
CN106976389A (zh) 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203697961U (zh) 电动汽车差变速一体化的两挡后驱动总成
CN206012325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CN204852264U (zh) 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
CN204845514U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
CN104976329A (zh) 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
CN113879104B (zh) 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5485265B (zh) 多挡位动力换挡并联混合动力变速箱
CN105398323A (zh) 商用车辆动力换挡混合动力变速箱
CN108045216A (zh) 一种电机从变速箱一轴耦合输入混合动力系统
CN201953923U (zh) 机械式全同步器五挡变速器
CN108528185A (zh) 一种纵置多档位电驱动动力总成
CN209683432U (zh) 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总成
CN111016618B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5128648A (zh) 一种集成驱动电机的定轴式混合动力变速器
CN112277612A (zh) 一种电驱动系统及电动车辆
CN112224011B (zh) 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变速系统
CN203805685U (zh)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总成及具有其的混合动力汽车
CN205383226U (zh) 一种定轴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纵置变速器
CN112224009A (zh) 一种防止能量浪费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CN204123949U (zh) 混合动力变速装置及使用该变速装置的车辆
CN105485264A (zh) 一种并联混合动力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