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30719U - 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30719U
CN204630719U CN201520235168.0U CN201520235168U CN204630719U CN 204630719 U CN204630719 U CN 204630719U CN 201520235168 U CN201520235168 U CN 201520235168U CN 204630719 U CN204630719 U CN 204630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ded span
grip block
span pipeline
clamping
tes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351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家顺
蒋宇
刘文才
孙文勇
赵永涛
栾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2351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30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30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307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它包括:底座;第一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对悬跨管道夹持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相连接的第一支座;第二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对悬跨管道夹持的第二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连接并能与底座相固定的第二支座;用于向悬跨管道的一端施加轴向作用力的施力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具有至少两个工作状态,在第一夹持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支座能沿底座滑动;在第一夹持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支座与底座固定。本试验装置可同时实现对边界条件、悬跨长度和轴向力大小变化的模拟,能同时模拟三种不同条件的变化,实现耦合条件下海底悬跨管道的复杂工况室内试验。

Description

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力学试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开发的生命线工程,在海洋油气传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海底崎岖不平和波浪、海流的长期冲刷,海底管道不可避免的出现悬跨段。在悬跨段上一般通过架设悬跨管道以达到连接作用。但是悬跨管道在波流作用下会出现涡激疲劳振动,久而久之,涡激疲劳振动会造成悬跨管道的疲劳断裂,进而导致油气泄露,引发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恶劣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悬跨管道的动力学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研究悬跨管道的动力学特性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即通过计算机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悬跨管道模型进而研究其力学特性,该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仅是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其真实可靠性仍然需要进行第二种方法进行验证。第二种就是实验室试验方法,即在室内或现场开展悬跨管道力学试验,由于现场试验难以模拟海底悬跨管道所处的条件,所以目前现场悬跨管道的研究报道并不多。一般在实验室进行试验时基本是在波浪池或流水槽中进行,用于模拟悬跨管道在海底的涡激振动,普遍使用固支或使用简支约束模拟悬跨管道的边界条件。这种处理方法不能及时反映悬跨管道边界条件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普遍只有少数几个设计好的长度可供选择,所以在试验中无法真实模拟悬跨长度连续性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实验装置无法研究悬跨管道边界条件连续性变化对动力特性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对悬跨管道一端夹持的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接的第一支座;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对悬跨管道另一端夹持的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连接并能与所述底座相固定的第二支座;用于向悬跨管道的一端施加轴向作用力的施力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具有至少两个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支座能沿所述底座滑动;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底座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座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座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上夹持件、与所述第一上夹持件适配的第一下夹持件、与所述第一上夹持件连接的第一上夹持板、与所述第一下夹持件连接的第一下夹持板,所述第一下夹持板与所述第一上夹持板相对应,所述第一上夹持板和所述第一下夹持板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能向所述第一上夹持板和所述第一下夹持板施加一沿纵向延伸的夹紧力,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上夹持件、与所述第二上夹持件相适配的第二下夹持件、与所述第二上夹持件相连接的第二上夹持板、与所述第二下夹持件相连接的第二下夹持板,所述第二下夹持板与所述第二上夹持板对应,所述第二上夹持板和所述第二下夹持板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能向所述第二上夹持板和所述第二下夹持板施加一沿纵向延伸的夹紧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上夹持板上方并与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位于所述第一下夹持板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上夹持板上方并与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三螺母、位于所述第二下夹持板下方并与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四螺母。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的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支座能沿所述滑槽相对所述底座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座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沿所述滑槽滑动和能够与所述底座固定。
优选地,所述滑槽呈倒T形,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连接的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沿竖直方向穿设过第一基板的螺栓和位于第一基板上方能对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底座进行固定的螺母。
优选地,所述施力机构包括千斤顶、与所述千斤顶上部相抵接的上顶板、一端连接于所述上顶板的拉力杆、与拉力杆另一端相连接的下拉板,所述下拉板位于所述千斤顶的下方并与悬跨管道的一端通过第一绳索相连接,所述拉力杆绕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拉板的中心环向排布。
优选地,所述施力机构还包括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臂、定滑轮、设置在所述定滑轮上的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的一端与所述千斤顶连接,所述第一绳索的另一端与悬跨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千斤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臂上,所述第一绳索沿悬跨管道的轴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还包括能够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固定件以及第二绳索,所述第二绳索一端与悬跨管道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的另一端与固定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1、本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使用T形螺栓、第一夹持部、第一支撑部对悬跨管道进行边界条件约束,通过改变约束螺栓的位置来控制悬跨管道的长度以及受力情况,进而控制悬跨管道边界约束条件,并能使边界约束条件能够连续性变化,最终模拟真实海床下不同土壤性质下的弹性约束条件。
2、本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的底座设有滑槽,T形螺栓可在滑槽随意移动,实现变悬跨长度的约束,方便调节;此外,本装置为拼装结构,方便拆卸和搬运,即可放在陆地试验,也可放在波浪池或大型水槽中试验。
3、本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通过千斤顶实现轴向力大小的施加,使得试验装置的轴向力大小可变,且拉力系统便于连接、操作方便且造价较低。
4、本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可同时实现多因素耦合模拟。本试验装置可同时实现对边界条件、悬跨长度和轴向力大小等变化的模拟,能同时模拟三种不同条件的变化,实现耦合条件下海底悬跨管道的复杂工况室内试验。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A为带滑槽的底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2B为带滑槽的底座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3A为第一夹持机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3B为第一夹持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A为施力机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4B为支撑臂的连接示意图;
图5A为千斤顶固定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5B为千斤顶支撑件俯视示意图;
图5C为下拉板的仰视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底座;101、滑槽;2、第一夹持机构;201、T形螺栓;202、第一基板;203、第一支撑部;204、第二螺母;205、第一下夹持板;206、第一上夹持板;207、第一螺母;208、第一上夹持件;209、第一下夹持件;3、第二夹持机构;4、施力机构;401、千斤顶;402、千斤顶固定装置;4021、千斤顶容置机构;4022、千斤顶固定环;4023、上顶板;4024、拉力杆;4025、贯穿孔;4026、下拉板;403、支撑臂;404、第一绳索;405、定滑轮;406、定滑轮固定件;5、悬跨管道;6、固定件;7、第二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它包括:底座1;第一夹持机构2,第一夹持机构2包括用于对悬跨管道5一端夹持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相连接的第一支座;第二夹持机构3,第二夹持机构3包括用于对悬跨管道5另一端夹持的第二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连接并能与底座1相固定的第二支座;用于向悬跨管道5的一端施加轴向作用力的施力机构4。第一夹持机构2具有至少两个工作状态,在第一夹持机构2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支座能沿底座1滑动;在第一夹持机构2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支座与底座1固定。
图2A为滑槽101的底座1的俯视示意图,如图2A所示,底座1具体呈长方体,由钢制长方体厚钢板加工而成。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101。第一支座能沿所述滑槽101相对所述底座1滑动。图2B为带滑槽101的底座1的横剖面示意图,如图2B所示,滑槽101一般为两条,两条滑槽101相并行设置。两条滑槽101之间中心距为24cm。滑槽101横向贯穿底座1。滑槽101的截面呈倒T形。如此,滑槽101内部可以安设倒置的T形螺栓201。T形螺栓201从滑槽101贯穿底座1的边缘安置进入滑槽101内。T形螺栓201并可以在滑槽101内滑动。长方体厚钢板的长宽高可根据室内试验室大小、波浪池和大型水槽的尺寸进行合理取值,同时以能够实现相应的悬跨管道5的实验为准。
图3A为第一夹持机构2的正视示意图,如图3A所示,第一夹持机构2,第一夹持机构2包括用于对悬跨管道5一端夹持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相连接的第一支座。第一支座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一支撑部203,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上夹持件208、与第一上夹持件208适配的第一下夹持件209、与第一上夹持件208连接的第一上夹持板206、与第一下夹持件209连接的第一下夹持板205,第一下夹持板205与第一上夹持板206相对应,第一上夹持板206和第一下夹持板205穿设于第一支撑部203,第一夹持部还包括穿设于第一支撑部203的第一锁紧件,第一锁紧件能向第一上夹持板206和第一下夹持板205施加一沿纵向延伸的夹紧力。第一支撑部203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一锁紧件包括位于第一上夹持板206上方并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207、位于第一下夹持板205下方并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204。第一支座包括与第一夹持部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203,还包括能沿所述滑槽101滑动并能够与底座1固定的第一连接部,滑槽101呈倒T形,第一连接部包括与第一支撑部203相连接的第一基板202、设置在滑槽101内并沿竖直方向穿设过第一基板202的螺栓和位于第一基板202上方能对第一基板202和底座1进行固定的螺母。第一连接部包括基板与T形螺栓201,基板上开设有通孔,螺栓的头部设置于底座1的滑槽101内,螺栓的螺杆穿过基板上的通孔通过螺母紧固进行限位。图3B为第一夹持机构2的俯视示意图,如图3B所示,基板为长方形钢板,其尺寸为1厘米*15厘米*30厘米,基板上开设的通孔位于四个角边,每两个通孔对应的螺栓位于底座1的同一条滑槽101内,如此,当螺母进行紧固时,左右两边以及四个角边都同时对基板施力,使得基板受力均匀,此时,基板受力与底座1紧贴,当不需要第一夹持机构2滑动时,使得第一夹持机构2达到固定的效果。第一支撑部203具体为螺纹杆,螺纹杆竖直固定连接于基板的上表面。第一上夹持件208和第一下夹持件209为半圆形环,其左右两端分别焊接有两个第一上夹持板206和第一下夹持板205,第一上夹持板206和第一下夹持板205上开设有通孔,第一支撑部203穿设在通孔中,第一上夹持板206和第一下夹持板205的上下设有用于对夹持板进行限位锁紧的第一锁紧件。第一锁紧件为第一螺母207和第二螺母204。固定第一夹持部具体为通过第一螺母207和第二螺母204进行,在第一支撑部203上穿设有第一螺母207和第二螺母204。由于第一支撑部203为螺纹杆,可以通过拧紧第一螺母207和第二螺母204达到固定第一上夹持板206和第一下夹持板205,最后通过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对悬跨管道5进行紧固。由于本身第一支撑部203为螺纹杆,所以第一上夹持板206、第一下夹持板205固定的高度可以进行调节,通过该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不同边界条件的施加。
第二夹持机构3,第二夹持机构3包括用于对悬跨管道5另一端夹持的第二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连接并能与底座1相固定的第二支座。第二支座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二支撑部,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上夹持件、与第二上夹持件适配的第二下夹持件、与第二上夹持件连接的第二上夹持板、与第二下夹持件连接的第二下夹持板,第二下夹持板与第二上夹持板相对应,第二上夹持板和第二下夹持板穿设于第二支撑部,第二夹持部还包括穿设于第二支撑部的第二锁紧件,第二锁紧件能向所述第二上夹持板和第二下夹持板施加一沿纵向延伸的夹紧力。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螺纹杆,第二锁紧件包括位于第二上夹持板上方并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三螺母、位于第二下夹持板下方并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四螺母。第二支座能沿所述滑槽101相对底座1滑动。通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对悬跨管道5锁紧的不同程度可以模拟悬跨管道在海洋中受到的边界土壤特征的变化,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距离调节可以模拟悬跨长度的连续性变化。
施力机构4可以包括千斤顶401,千斤顶401可以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千斤顶401可以通过第一绳索404与悬跨管道5的一端相连接,用于对悬跨管道5一端进行施力。施力机构4可以对悬跨管道施加不同连续变化的拉力,以此用以模拟悬跨管道在海底受到的不同轴向力,且模拟过程中该施加的拉力可以连续变化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在需要开展试验的地点,根据悬跨管道5长度调整第一夹持机构2与第二夹持机构3之间的距离,距离适合适时拧紧第一夹持机构2的T形螺栓201。其次,根据要施加的边界条件,计算第一支撑部203的约束长度,然后将悬跨管道5通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初步放置,此时不要拧紧第一锁紧件。第二夹持机构3对悬跨管道5的另外一端进行固定锁紧。连接第一绳索404到悬跨管道5的端部以及千斤顶401的一端,根据试验需要的轴向力开启千斤顶401对悬跨管道5施加拉力,拉力慢慢增加,等悬跨管道5的轴向拉力等于预定值后,停止千斤顶401产生拉力的增大,使其维持在预定值。此时拧紧第一夹持机构2的第一螺母207和第二螺母204。到此,一种海底悬跨管道振动测试室内试验装置安装调试结束,放置在实验装置上的悬跨管道此时其沿轴线方向的拉力始终维持在预定值。
本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使用第一锁紧件、第一夹持部、第一支座对悬跨管道5进行边界条件约束,通过改变第一锁紧件的位置来控制悬跨管道5的长度以及受力情况,进而控制悬跨管道5边界约束条件,并能随意调节第一夹持部的高度使边界约束条件能够发生连续性变化,最终模拟真实海床下不同土壤性质下的弹性约束条件。本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的底座1设有滑槽101,T形螺栓201可在滑槽101随意移动,实现变悬跨长度的约束,方便调节;此外,本装置为拼装结构,方便拆卸和搬运,即可放在陆地试验,也可放在波浪池或大型水槽中试验,有利于模拟悬跨管道5在海底波流作用下的状态。本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通过千斤顶401实现轴向力大小的施加,使得试验装置的轴向力大小可变,且拉力系统便于连接、操作方便且造价较低。本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可同时实现多因素耦合模拟,它可同时实现对边界条件、悬跨长度和轴向力大小等变化的模拟,能同时模拟三种不同条件的变化,实现耦合条件下海底悬跨管道的复杂工况室内试验。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图4A为施力机构4的正视示意图,图4B为支撑臂403的连接示意图,如图4A、图4B所示,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还包括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的支撑臂403、定滑轮405、设置在定滑轮405上的第一绳索404,第一绳索404的一端与千斤顶401相连接,第一绳索404的另一端与悬跨管道5的一端连接,千斤顶401固定设置在支撑臂403上,第一绳索404沿悬跨管道5的轴向延伸。将千斤顶401竖直布置有效减少了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的长度,同时使得千斤顶401处于竖直工作的正常工作位置。在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的底座1上设置有一改变千斤顶401对悬跨管道一端施力方向的定滑轮405,使得千斤顶401的纵向向上的顶升力通过第一绳索404和定滑轮405转变成相同大小的横向拉力,该横向力即为对悬跨管道5一端的轴向拉力。定滑轮405通过定滑轮固定件406安装于底座1,定滑轮固定件406为三角形焊接桁架结构。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还包括能够固定设置于一用于对悬跨管道5另一端进行固定的固定件6以及第二绳索7,第二绳索7的一端与悬跨管道5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绳索7的另一端与固定件6相连接。固定件6可以为三角形焊接桁架结构,其底部同样设置有能在底座1滑槽101中滑动并能够固定于底座1上的与第一连接部相同的结构。如此,其可以固定在底座1上也可以在底座1滑槽101中滑动。固定件6的作用为无需通过第二夹持机构3对悬跨管道5进行固定,通过固定件6达到对悬跨管道5另一端的固定作用,此时,第二夹持机构3与第一夹持机构2一起用作调节夹持悬跨管道5的长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图5A为千斤顶401固定装置剖面示意图,如图5A所示,施力机构还包括千斤顶固定装置402,千斤顶固定装置402包括千斤顶容置机构4021、千斤顶固定环4022、千斤顶上部相抵接的上顶板4023、一端连接于上顶板的拉力杆4024以及与拉力杆另一端相连接的下拉板4026。千斤顶容置机构4021可以为一长方体箱体,其上端面开设有与千斤顶401径向截面大小相匹配的圆孔,其内部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千斤顶401的千斤顶固定环4022,千斤顶401容置于千斤顶容置机构4021内部,上端通过圆孔伸出长方体箱体的上端面。千斤顶40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顶板4023,上顶板4023与千斤顶容置机构4021的上端面具有一定的间隙,上顶板4023呈圆形,上顶板4023上绕其中心轴环向开设有多个用以固定拉力杆4024的孔洞。图5B为千斤顶支撑件俯视示意图,如图5B所示,千斤顶容置机构4021的上下端面开设有供拉力杆4024穿过的贯穿孔4025。图5C为下拉板4026的仰视示意图,如图5C所示,下拉板4026设置于千斤顶的下方并与悬跨管道5一端通过第一绳索相连接,下拉板4026上同样开设有与拉力杆4024相配合的孔洞,用于与多根拉力杆4024相固定,下拉板4026的中间开设有用于连接第一绳索404的孔洞,拉力杆4024绕上顶板4023和下拉板4026的中心环向排布。整个千斤顶401固定装置使得千斤顶401的作用力能够平衡稳定的传送至第一绳索404。需要千斤顶401增大施力时,千斤顶401向上顶起上顶板4023,上顶板4023通过拉力杆4024向上带动下拉板4026,最终通过下拉板4026将千斤顶401的拉力传送至第一绳索404,进而作用至悬跨管道5。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底座;
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对悬跨管道一端夹持的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接的第一支座;
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对悬跨管道另一端夹持的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连接并能与所述底座相固定的第二支座;
用于向悬跨管道的一端施加轴向作用力的施力机构;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具有至少两个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支座能沿所述底座滑动;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底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座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上夹持件、与所述第一上夹持件相适配的第一下夹持件、与所述第一上夹持件连接的第一上夹持板、与所述第一下夹持件连接的第一下夹持板,所述第一下夹持板与所述第一上夹持板相对应,所述第一上夹持板和所述第一下夹持板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能向所述第一上夹持板和所述第一下夹持板施加一沿纵向延伸的夹紧力,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上夹持件、与所述第二上夹持件相适配的第二下夹持件、与所述第二上夹持件相连接的第二上夹持板、与所述第二下夹持件相连接的第二下夹持板,所述第二下夹持板与所述第二上夹持板对应,所述第二上夹持板和所述第二下夹持板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能向所述第二上夹持板和所述第二下夹持板施加一沿纵向延伸的夹紧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上夹持板上方并与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位于所述第一下夹持板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上夹持板上方并与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三螺母、位于所述第二下夹持板下方并与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 的第四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的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支座能沿所述滑槽相对所述底座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沿所述滑槽滑动和能够与所述底座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呈倒T形,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连接的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沿竖直方向穿设过所述第一基板的螺栓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方能对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底座进行固定的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机构包括千斤顶、与所述千斤顶上部相抵接的上顶板、一端连接于所述上顶板的拉力杆、与所述拉力杆另一端相连接的下拉板,所述下拉板位于所述千斤顶的下方并与悬跨管道的一端通过第一绳索相连接,所述拉力杆绕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拉板的中心环向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机构还包括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臂、定滑轮、设置在所述定滑轮上的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的一端与所述千斤顶连接,所述第一绳索的另一端与悬跨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千斤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臂上,所述第一绳索沿悬跨管道的轴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还包括能够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固定件以及第二绳索,所述第二绳索一端与悬跨管道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
CN201520235168.0U 2015-04-17 2015-04-17 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30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35168.0U CN204630719U (zh) 2015-04-17 2015-04-17 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35168.0U CN204630719U (zh) 2015-04-17 2015-04-17 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30719U true CN204630719U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49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3516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30719U (zh) 2015-04-17 2015-04-17 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30719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3275A (zh) * 2015-10-10 2016-01-13 天津大学 一种海底多跨管道涡激振动的预报方法
CN105279373A (zh) * 2015-10-10 2016-01-27 天津大学 一种海底自由悬跨管道纯顺流向涡激振动预报方法
CN105928680A (zh) * 2016-04-28 2016-09-07 天津大学 一种考虑跨肩管土作用的海底管道涡激振动实验装置
CN106840900A (zh) * 2017-03-31 2017-06-13 沈阳建筑大学 研究结构用杆件压‑弯‑剪滞回性能的试验装置与方法
CN110470537A (zh) * 2019-08-21 2019-11-19 肖印刚 一种pe给水管道拟真实验装置
CN112248996A (zh) * 2020-10-30 2021-01-2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管路安装结构、管路模块、管路工装及轨道车辆
CN112595609A (zh) * 2020-12-03 2021-04-02 天津大学 一种多自由度管道固定试验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3275A (zh) * 2015-10-10 2016-01-13 天津大学 一种海底多跨管道涡激振动的预报方法
CN105279373A (zh) * 2015-10-10 2016-01-27 天津大学 一种海底自由悬跨管道纯顺流向涡激振动预报方法
CN105928680A (zh) * 2016-04-28 2016-09-07 天津大学 一种考虑跨肩管土作用的海底管道涡激振动实验装置
CN106840900A (zh) * 2017-03-31 2017-06-13 沈阳建筑大学 研究结构用杆件压‑弯‑剪滞回性能的试验装置与方法
CN106840900B (zh) * 2017-03-31 2024-01-30 沈阳建筑大学 研究结构用杆件压-弯-剪滞回性能的试验装置与方法
CN110470537A (zh) * 2019-08-21 2019-11-19 肖印刚 一种pe给水管道拟真实验装置
CN112248996A (zh) * 2020-10-30 2021-01-2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管路安装结构、管路模块、管路工装及轨道车辆
CN112595609A (zh) * 2020-12-03 2021-04-02 天津大学 一种多自由度管道固定试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30719U (zh) 悬跨管道的力学特征试验装置
Ishihara et al. Prediction of dynamic response of semi-submersible 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 using augmented Morison's equation with frequency dependent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CN204530719U (zh) 一种用于基坑开挖支护的快速装配式支护装置
CN106950138B (zh) 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磨损试验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US20160032704A1 (en) Deepwater drilling condition based marine riser mechanical behavior test simulation system and test method
CN109577383B (zh) 一种动态测试吸力锚抗拔承载力的试验装置和方法
CN102620898A (zh) 一种海洋立管涡激振动试验中施加内流与顶张力的系统
CN104502006A (zh) 一种铁钻工上、卸扣扭矩测试方法
CN208568499U (zh) 水下连接器弯扭矩试验装置
CN102661898B (zh) 用中心锚固承压板测试岩石力学参数的方法
CN103954418B (zh) 大长径比结构物涡激振动行波的测试系统
CN114778071B (zh) 一种海底电缆涡激振动试验用的海缆悬挂装置及实验方法
CN204284665U (zh) 一种用于管线分类合理排布的斜撑式支吊架
CN202599635U (zh) 一种海洋立管涡激振动试验中施加内流与顶张力的系统
CN103105281A (zh) 一种用于研究顶张力作用下海洋立管干涉规律的试验装置
CN203869838U (zh) 塑料管道抗震性能测试装置
CN107340177A (zh) 一种应用于k型节点静力试验的手动加载简易装置
CN104458171A (zh) 水平强迫振荡状态下的深海细长立管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
CN107727357B (zh) 一种多自由度辅助船模启动与制动装置
CN104502043B (zh) 模拟海底管土与水平强迫振荡测量细长立管动力响应装置
CN203011669U (zh) 一种用于研究顶张力作用下海洋立管干涉规律的试验装置
CN209823252U (zh) 一种变压器检修防护架
Wang et 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 on sea load and fastened mechanics on pipe clamps
CN204718906U (zh) 一种工业丝耐磨性能测试装置
CN209342355U (zh) 一种tbm滚刀动静加载线切割试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