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16498U - 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16498U
CN204616498U CN201520289722.3U CN201520289722U CN204616498U CN 204616498 U CN204616498 U CN 204616498U CN 201520289722 U CN201520289722 U CN 201520289722U CN 204616498 U CN204616498 U CN 204616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rotating shaft
rotation
chi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897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泮金辉
李旭平
贺磊盈
谢奇志
刘发鑫
武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US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to CN2015202897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16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16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1649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目的是提供的持苗机构应具有定位精度高、可避免棘轮回转,并可连续进行工作的特点,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以有效提高嫁接机的工作效率。技术方案是: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基板,以及分别设置在基板上用于装载幼苗的旋转持苗机构、从旋转持苗机构中提取幼苗后转移至下一机构的夹持苗机构以及为旋转持苗机构和夹持苗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

Description

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蔬嫁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果蔬嫁接机中针对幼苗夹持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生产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蔬菜嫁接需求的快速上涨,果蔬嫁接开始从人工手动嫁接方式逐步向机械自动嫁接方式过渡。
但目前嫁接机中的幼苗夹持装置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采用多个电机驱动导致制造成本较高、定位精度较低、无法持续工作以及不能适用于大规模的机器嫁接。同时部分采用单棘轮传动的持苗机构虽然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其精度不高,而且采用单棘轮传动的棘轮回转时会导致相应转轴被拨动,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该持苗机构应具有定位精度高、可避免棘轮回转,并可连续进行工作的特点,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以有效提高嫁接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基板,以及分别设置在基板上用于装载幼苗的旋转持苗机构、从旋转持苗机构中提取幼苗后转移至下一机构的夹持苗机构以及为旋转持苗机构和夹持苗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可绕竖直轴线转动地定位在基板上且间隔一定距离布置 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通过第一带轮组驱动第一转轴的电机、通过第一棘轮组件将第一转轴动力单向传递给第二转轴的第二带轮组以及防止第二带轮组回转的第二棘轮组件;
所述旋转持苗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第二转轴上且对称中心位于第二转轴轴线上的转盘以及等距离布置在转盘周边且用于夹持幼苗的若干个夹具;
所述夹持苗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的旋转长臂、固定在旋转长臂上的双程气缸以及由双程气缸推动并用于夹持幼苗的气动手指。
所述第一棘轮组件由固定在第一转轴底端第一棘轮、可摆动地定位在第二主动带轮底面且与所述第一棘轮的棘齿啮合的第一棘爪以及将所述第一棘爪顶压在棘齿上的弹簧组成。
所述第二棘轮组件由同轴穿套在第二转轴外圆周面且与基板固定的第三转套、固定在第三转套上的第二棘轮、可摆动地定位在第二被动带轮端面且与所述第二棘轮的棘齿啮合的第二棘爪以及将所述第二棘爪顶压在棘齿上的弹簧组成。
所述第二带轮组包括固定在第一转轴底端的第二主动带轮、固定在第二转轴底部的第二被动带轮以及在第二主动带轮与第二被动带轮之间传递动力的第二同步带。
所述第一带轮组包括固定在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轮、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的从动轮以及在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传递动力的第一同步带。
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定位在第一转套中,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定位在第二转套中。
所述第一转套固定在基板上;所述第二转套同轴穿插在第三转套内腔的同 时又固定在基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中采用了双棘轮组件,不但节约了空间、减少了电机数量、提高了定位精度、能够降低整机的制造成本,而且避免了单棘轮传动机构导致的棘轮回转时候引起的被动转轴转动情况。本实用新型作为嫁接机的配套设备,能够提高嫁接机的工作效率,为高效全自动嫁接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持苗机构与第一转轴连接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持苗机构与第二转轴连接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至图9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基于棘轮传动的连续持苗机构,包括基板1、旋转持苗机构、夹持苗机构以及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旋转持苗机构与夹持苗机构工作,包括第一转轴15、第二转轴6、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19、第一带轮组、第二带轮组以及棘轮组件。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均可绕竖直轴线转动地定位在基板上并且相互间隔一 定距离布置;基板上制有便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垂直穿插安装的通孔(图中省略);第一转套17以及第二转套8竖直固定在基板上,第一转轴通过轴承穿插安装在第一转套上,第二转轴通过轴承穿插安装在第二转套上(图中省略轴承)。
所述电机、第一带轮组、第二带轮组以及棘轮组件均设置在基板下方;所述电机通过第一带轮组带动第一转轴旋转,第一带轮组包括固定在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轮20、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的从动轮21以及在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传递动力的第一同步带24;所述第二带轮组包括固定在第一转轴底端(优选位置是在驱动轮下方)的第二主动带轮22、固定在第二转轴底端的第二被动带轮27(第二被动带轮以第二转轴为轴线旋转)以及在第二主动带轮与第二被动带轮之间传递动力的第二同步带23。
所述棘轮组件分为两部分:第一棘轮组件:固定在第一转轴底端的第一棘轮25(位于第二被动带轮下方)、若干可摆动地定位在第二主动带轮底部端面且与所述第一棘轮的棘齿啮合的第一棘爪26(图中显示有一对棘齿)以及将所述第一棘爪顶压在棘齿上的弹簧(图中省略)。第二棘轮组件:固定在基板上和第二转轴同一轴线的第三转套30(穿套并固定在在第二转套8的外部)、固定在第三转套上的第二棘轮28(位于第二被动带轮下方)、若干可摆动地定位在第二被动带轮端面且与所述第二棘轮的棘齿啮合的第二棘爪29(图中显示有一对棘齿)以及将所述第二棘爪顶压在棘齿上的弹簧(图中省略)。所述电机依次通过第一带轮组、第一转轴、第二带轮组以及棘轮组件带动第二转轴旋转。
所述旋转持苗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第二转轴顶端的转盘7(转盘的对称中心位于第二转轴轴线)以及等距离布置在转盘周边且用于夹持幼苗的若干个夹具(夹具及转盘均为现有技术);生产过程中,使用人工方式将待嫁接的幼苗逐一 装上转盘上的夹具并且通过转盘依次提供给夹持苗机构。
所述夹持苗机构用于从转盘中夹取幼苗,并将幼苗运送至下一工序中进行切苗和嫁接;该夹持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第一转轴顶端的旋转长臂12、固定在旋转长臂上且能水平伸缩的双程气缸11、固定在双程气缸活塞杆上的气动手指10;气动手指的夹持臂上安装有用于夹持幼苗的手指9(气动手指与手指均为常规结构)。
如图4所示,当第一转轴15在电机驱动下顺时针转动时,固定在转轴15上的第一棘轮22同时转动,棘爪被棘齿带动,使第二主动带轮22跟随棘爪同时旋转,并使同步带23、第二被动带轮27同向转动,第二被动带轮上的棘爪29划过第二棘轮28的棘齿背(不会带动第二棘轮);当第一转轴15在电机驱动下逆时针转动时,第二主动轮并不会旋转,但转轴上第二棘轮的棘齿会划过棘爪,对棘爪产生一个逆时针扰动,该扰动通过同步带23传送给第二被动轮。第二被动轮被扰动影响要转动时,定位在该被动轮上的棘爪29会插入棘齿之间的凹槽,固定的第二棘轮28会产生阻力使扰动消失。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步骤是:
1、如图6所示,初始状态,夹具A、夹具B和夹具C上装有幼苗,夹具D空置;
2、如图7所示,双程气缸启动并推动气动手指往转盘上夹具A的方向伸出,在夹紧夹具A中幼苗后双程气缸回退从而取出幼苗;
3、如图8所示,驱动机构工作(第一棘轮25的棘齿顶压第一棘爪26使第二主动带轮转动),旋转长臂逆时针转动90度,将所夹持的幼苗转移至下一工位进行切苗和嫁接(并在该位置释放幼苗);同时,转盘也逆时针转动90度(此 时第二被动带轮上的棘爪29划过第二棘轮28的棘齿背),各夹具的位置按逆时针方向转换;
4、如图9所示,驱动机构工作,旋转长臂顺时针转动90度(第一棘爪26划过第一棘轮25的棘齿背)并且转盘保持静止(第二棘轮28的棘齿顶压第二被动带轮上的棘爪29,使第二被动带轮保持静止),通过人工上苗的方式将幼苗装上夹具D中;
5、机构进行与步骤2至步骤4相同的下一次循环(夹具B中幼苗等待取苗);如此往复循环,持苗操作连续进行。
图中还有:托架71。

Claims (7)

1.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基板(1),以及分别设置在基板上用于装载幼苗的旋转持苗机构、从旋转持苗机构中提取幼苗后转移至下一机构的夹持苗机构以及为旋转持苗机构和夹持苗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可绕竖直轴线转动地定位在基板上且间隔一定距离布置的第一转轴(15)和第二转轴(5)、通过第一带轮组驱动第一转轴的电机(19)、通过第一棘轮组件将第一转轴动力单向传递给第二转轴的第二带轮组以及防止第二带轮组回转的第二棘轮组件;
所述旋转持苗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第二转轴上且对称中心位于第二转轴轴线上的转盘(7)以及等距离布置在转盘周边且用于夹持幼苗的若干个夹具;
所述夹持苗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的旋转长臂(12)、固定在旋转长臂上的双程气缸(10)以及由双程气缸推动并用于夹持幼苗的气动手指(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轮组件由固定在第一转轴底端第一棘轮(25)、可摆动地定位在第二主动带轮底面且与所述第一棘轮的棘齿啮合的第一棘爪(26)以及将所述第一棘爪顶压在棘齿上的弹簧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棘轮组件由同轴穿套在第二转轴外圆周面且与基板固定的第三转套(30)、固定在第三转套(30)上的第二棘轮(28)、可摆动地定位在第二被动带轮端面且与所述第二棘轮的棘齿啮合的第二棘爪以及将所述第二棘爪顶压在棘齿上的弹簧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轮组包括固定在第一转轴底端的第二主动带轮(22)、固定在第二转轴底部的第二被动带轮(27)以及在第二主动带轮与第二被动带轮之间传递动力的第二同步带(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轮组包括固定在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轮、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的从动轮以及在驱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传递动力的第一同步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定位在第一转套(17)中,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定位在第二转套(8)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套固定在基板上;所述第二转套同轴穿插在第三转套内腔的同时又固定在基板上。
CN201520289722.3U 2015-05-07 2015-05-07 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16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89722.3U CN204616498U (zh) 2015-05-07 2015-05-07 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89722.3U CN204616498U (zh) 2015-05-07 2015-05-07 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16498U true CN204616498U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35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89722.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16498U (zh) 2015-05-07 2015-05-07 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164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1836A (zh) * 2015-05-07 2015-09-02 浙江理工大学 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1836A (zh) * 2015-05-07 2015-09-02 浙江理工大学 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09438U (zh) 轴类多零件回转夹具
CN205346301U (zh) 旋转组合抓手
CN102717298A (zh) 一种间歇旋转多工位送料装置
CN206029206U (zh) 一种按压式组装的装置
CN105773142A (zh) 笔杆调头装置及方法
CN203449112U (zh) 一种玻璃平磨机
CN104223320B (zh) 黄桃自动挖核机桃果定位装置
CN105382528A (zh) 一种球阀装配机用螺栓旋拧装置
CN204616498U (zh) 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机构
CN204324374U (zh) 往复移位装置
CN204053430U (zh) 钢瓶阀门旋紧机
CN104871836A (zh) 双棘轮式防回转旋转持苗装置
CN204968642U (zh) 基于棘轮传动的连续持苗机构
CN204070430U (zh) 黄桃自动挖核机桃果定位装置
CN203646135U (zh) 自动换盘式嫁接机的旋转持苗器
CN205290938U (zh) 一种高效率机器人
CN105118701B (zh) 自动含浸机
CN103621323B (zh) 自动换盘式嫁接机的旋转持苗器
CN204094556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机器手臂
CN203380593U (zh) 全自动活塞装配机
CN103053340B (zh) 嫁接机的旋转持苗器
CN205651188U (zh) 一种旋转式全自动3d弧面抛光机
CN204711272U (zh) 用于双面数控钻床的多点压紧数控回转台
CN211565224U (zh) 一种飞机零部件加工用定位装置
CN202846361U (zh) 转动架的转动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5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