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11983U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11983U CN204611983U CN201520281982.6U CN201520281982U CN204611983U CN 204611983 U CN204611983 U CN 204611983U CN 201520281982 U CN201520281982 U CN 201520281982U CN 204611983 U CN204611983 U CN 2046119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utlet panel
- wind outlet
- wind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该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有与出风口形状相适配的出风面板,出风面板上设有多个贯穿出风面板的子出风口,且子出风口呈放射状分布于出风面板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多个子出风口呈放射状分布在出风面板上,使壳体内产生的风由出风口吹出时,需先到达出风面板,被出风面板上的多个子出风口充分打散后,再以放射状的形式送出,不仅增大送风面积,还有效避免风量集中,使得风能够实现多方向吹出,从而有效避免了因送风风量集中而导致的区域温差较大等问题,提升了空调器室内机送风的舒适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包括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室内机,通常由出风口吹出的风的风量集中,使得正对出风口的位置与远离出风口的位置的温差较大,且送风的面积小,从而导致空调器室内机送风的舒适性差,用户的体验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打散出风口吹出的风,以增大送风面积,提升送风舒适性的空调器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与所述出风口形状相适配的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出风面板的子出风口,且所述子出风口呈放射状分布于所述出风面板上。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壳体的出风口处设有与出风口形状相适配的出风面板,且出风面板上设有的多个子出风口呈放射状分布,从而使得壳体内产生的风由出风口吹出时,需先到达出风面板,并被出风面板上的多个子出风口充分打散后,再以放射状的形式送出,这样不仅有效增大了送风面积,还有效避免了风量集中,使得从出风口吹出的风能够实现多方向吹出,从而减小了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差,有效提升了空调器室内机送风的舒适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有效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因送风风量集中而导致的区域温差较大、用户体验效果差等问题。
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风量集中、出风覆盖面积小,使得空调器室内机送风的舒适性差,用户的体验效果差;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多个子出风口呈放射状设置在出风面板上,且多个子出风口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当风到达出风面板处时,会受到出风面板的阻挡,不能全部直接通过出风口送出,会有部分风被子出风口之间的间隙阻挡,由于到达出风面板处的风具有一定的速度,受到阻挡后会增大风压,增大了压力的风再经过子出风口送出时会呈放射状送出,从而将原来集中的风量打散,增大了送风面积,避免了风量集中,从而提升了送风舒适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风口为圆形出风口,所述出风面板为与所述出风口形状相适配的圆盘形出风面板,每一所述子出风口均沿所述出风面板的径向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出风面板为与出风口的形状相适配的圆盘形,且多个子出风口沿出风面板的径向设置,使得到达出风面板的风沿多个出风口呈放射状送出,有效地将由出风口吹出的风打散,有效避免了风量集中,且增加了送风的面积,从而有效提升了送风舒适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子出风口沿所述出风面板的径向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均位于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的外侧,且所述第一组的多个子出风口沿所述出风面板的周向均布,所述第二组的多个子出风口沿所述出风面板的周向均布。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多个子出风口为沿出风面板径向布置的内外两组,且每一组的多个子出风口沿出风面板的周向均布,则使得到达出风面板的风能够均匀地送出,提高了出风的均匀性,进而提升了送风舒适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并且通过将子出风口设置为沿出风面板径向设置的内外两组,使得由所个子出风口送出的风的覆盖面积增加,从而实现大面积送风,有效提升了空调器室内机送风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的个数,所述第二组内相邻两个子出风口之间的径向角度为所述第一组内相邻两个子出风口之间径向角度的两倍,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沿所述出风面板的径向一一对应于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其中,所述径向角度为相邻两个子出风口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内侧的子出风口个数多于外侧的子出风口个数,由于内侧的风比较集中,风压较大,设置较多数目的子出风口,能够保证风及时地送出,避免风压过大而降低产品的送风量,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并且由于由外侧送出的风相对较少,因而设置外侧的出风口的个数相对较少,有利于内侧风的扩散,保证了整体出风的均匀性,且提高了送风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的形状、大小相同;且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的截面积。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组的子出风口形状、大小相同,并且第二组的子出风口形状、大小相同,有效提高了送风的均匀性,从而提升了送风舒适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设置第二组的子出风口的截面积大于第一组的子出风口的截面积,由于第二组的子出风口个数少于第一组的子出风口的个数,通过增大子出风口的截面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二组的子出风口的送风量,使得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子出风口的送风量不至于相差太大,从而提高了出风均匀性,提升了送风舒适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风面板包括第一出风面板和第二出风面板,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前后层叠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且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的形状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出风面板,使得到达出风口处的风需先后经过两个出风面板上的多个子出风口充分打散后,才能被送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出风均匀性,避免了风量集中,进而有效提升了送风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相连接,并可驱动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中的至少一个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一出风面板和第二出风面板转动,从而可控制两个出风面板上的多个子出风口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达到调节出风口大小的目的,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实现远距离送风或大范围出风。具体地,当两个出风面板上第二组的多个子出风口一一对应时,可使得两个出风面板上的多个子出风口处于完全重叠状态,这样使得多个子出风口均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此时出风面板的多个子出风口的送风面积最大,由出风口吹出的风可直接穿过两个出风面板上的多个子出风口而送出,送风口的面积较大,从而实现大面积送风的目的,;当两个出风面板上的第二组的多个子出风口间隔对应时,即第一出风面板上第二组的多个子出风口被第二出风面板完全挡住、第二出风面板上第二组的多个子出风口被第一出风面板完全挡住时,通过第二出风面板上的第二组的多个子出风口的风到达第一出风面板时被阻挡,使得风只能通过第一出风面板和第二出风面板上的第一组的子出风口送出,送风口变小,送风的风速提高,可实现远距离送风的目的,换言之,通过两个出风面板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对送风口面积的调节,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身的的不同需求来调节出风口的大小,实现远距离送风或大范围送风的目的,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与所述第一出风面板相背的一端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至少一端凸出所述第二出风面板的外侧边沿,所述第二出风面板通过所述定位杆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二出风面板上设置定位杆,能够将第二出风面板方便地安装在壳体上,既固定了第二出风面板的位置,又简化了安装过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电机轴和位于所述电机轴一侧的定位孔,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内,以将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上;所述第一出风面板上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上设有与所述传动轴相对应的安装通孔,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安装通孔,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以使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出风面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出风面板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电机上的定位孔与第二出风面板上的定位柱相配合,使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二出风面板上;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穿过第二出风面板上的安装通孔,并与第一出风面板的传动轴相连,从而使得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轴驱动第一出风面板相对第二出风面板转动,以调节出风口的大小,进而实现大范围送风或远距离送风。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驱动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第一出风面板、第二出风面板和驱动电机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第一出风面板、第二出风面板和驱动电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空调器室内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空调器室内机,10壳体,100出风口,20出风面板,201第一组的子出风口,202第二组的子出风口,21第一出风面板,210传动轴,211安装孔,22第二出风面板,220定位柱,221安装通孔,222定位杆,30驱动电机,300电机轴,301定位孔,40涡壳,50风轮,60电机,7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壳体10内的涡壳40,涡壳40内设有风轮50和电机60,涡壳40的开口与壳体10上设有的出风口100相连通,涡壳40与出风口100之间设有换热器70。
其中,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出风口100,所述出风口100处设有与所述出风口100形状相适配的出风面板20,所述出风面板20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出风面板20的子出风口,且所述子出风口呈放射状分布于所述出风面板20上。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壳体的出风口处设有与出风口形状相适配的出风面板,且出风面板上设有的多个子出风口呈放射状分布,从而使得壳体内产生的风由出风口吹出时,需先到达出风面板,并被出风面板上的多个子出风口充分打散后,再以放射状的形式送出,这样不仅有效增大了送风面积,还有效避免了风量集中,使得从出风口吹出的风能够实现多方向吹出,从而减小了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差,有效提升了空调器室内机送风的舒适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有效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因送风风量集中而导致的区域温差较大、用户体验效果差等问题。
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风量集中、出风覆盖面积小,使得空调器室内机送风的舒适性差,用户的体验效果差;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多个子出风口呈放射状设置在出风面板上,且多个子出风口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当风到达出风面板处时,会受到出风面板的阻挡,不能全部直接通过出风口送出,会有部分风被子出风口之间的间隙阻挡,由于到达出风面板处的风具有一定的速度,受到阻挡后会增大风压,增大了压力的风再经过子出风口送出时会呈放射状送出,从而将原来集中的风量打散,增大了送风面积,避免了风量集中,从而提升了送风舒适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子出风口可以设置成喇叭口状结构,即子出风口的侧壁自出风面板的后侧向出风面板的前侧以外扩的形式倾斜设置,以使得经出风面板吹出的风以外扩的形式向外吹出,达到进一步增大送风面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所述出风口100为圆形出风口,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出风面板20为与所述出风口100形状相适配的圆盘形出风面板,每一所述子出风口均沿所述出风面板20的径向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出风面板为与出风口的形状相适配的圆盘形,且多个子出风口沿出风面板的径向设置,使得到达出风面板的风沿多个出风口呈放射状送出,有效地将由出风口吹出的风打散,有效避免了风量集中,且增加了送风的面积,从而有效提升了送风舒适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多个所述子出风口沿所述出风面板20的径向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202均位于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201的外侧,且所述第一组的多个子出风口沿所述出风面板20的周向均布,所述第二组的多个子出风口沿所述出风面板20的周向均布。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多个子出风口为沿出风面板径向布置的内外两组,且每一组的多个子出风口沿出风面板的周向均布,则使得到达出风面板的风能够均匀地送出,提高了出风的均匀性,进而提升了送风舒适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并且通过将子出风口设置为沿出风面板径向设置的内外两组,使得由所个子出风口送出的风的覆盖面积增加,从而实现大面积送风,有效提升了空调器室内机送风的舒适性。
进一步,如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201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202的个数,所述第二组内相邻两个子出风口之间的径向角度为所述第一组内相邻两个子出风口之间径向角度的两倍,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202沿所述出风面板20的径向一一对应于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201;其中,所述径向角度为相邻两个子出风口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内侧的子出风口个数多于外侧的子出风口个数,由于内侧的风比较集中,风压较大,设置较多数目的子出风口,能够保证风及时地送出,避免风压过大而降低产品的送风量,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并且由于由外侧送出的风相对较少,因而设置外侧的出风口的个数相对较少,有利于内侧风的扩散,保证了整体出风的均匀性,且提高了送风效率。
优选地,如图2、图4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201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202的形状、大小相同;且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202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201的截面积。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组的子出风口形状、大小相同,并且第二组的子出风口形状、大小相同,有效提高了送风的均匀性,从而提升了送风舒适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设置第二组的子出风口的截面积大于第一组的子出风口的截面积,由于第二组的子出风口个数少于第一组的子出风口的个数,通过增大子出风口的截面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二组的子出风口的送风量,使得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子出风口的送风量不至于相差太大,从而提高了出风均匀性,提升了送风舒适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面板上设有的子出风口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孔、方形孔、椭圆形孔、梯形孔或其他形状的异形孔,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出风面板20包括第一出风面板21和第二出风面板22,所述第一出风面板21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22前后层叠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00处,且所述第一出风面板21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22的形状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出风面板,使得到达出风口处的风需先后经过两个出风面板上的多个子出风口充分打散后,才能被送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出风均匀性,避免了风量集中,进而有效提升了送风的舒适性。
进一步,所述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出风面板21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22相连接,并可驱动所述第一出风面板21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22中的至少一个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一出风面板和第二出风面板转动,从而可控制两个出风面板上的多个子出风口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达到调节出风口大小的目的,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实现远距离送风或大范围出风。具体地,当两个出风面板上第二组的多个子出风口一一对应时,可使得两个出风面板上的多个子出风口处于完全重叠状态,这样使得多个子出风口均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此时出风面板的多个子出风口的送风面积最大,由出风口吹出的风可直接穿过两个出风面板上的多个子出风口而送出,送风口的面积较大,从而实现大面积送风的目的,;当两个出风面板上的第二组的多个子出风口间隔对应时,即第一出风面板上第二组的多个子出风口被第二出风面板完全挡住、第二出风面板上第二组的多个子出风口被第一出风面板完全挡住时,通过第二出风面板上的第二组的多个子出风口的风到达第一出风面板时被阻挡,使得风只能通过第一出风面板和第二出风面板上的第一组的子出风口送出,送风口变小,送风的风速提高,可实现远距离送风的目的,换言之,通过两个出风面板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对送风口面积的调节,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身的的不同需求来调节出风口的大小,实现远距离送风或大范围送风的目的,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如图4、图5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出风面板22与所述第一出风面板21相背的一端设有定位杆222,所述定位杆222的至少一端凸出所述第二出风面板22的外侧边沿,所述第二出风面板22通过所述定位杆222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二出风面板上设置定位杆,能够将第二出风面板方便地安装在壳体上,既固定了第二出风面板的位置,又简化了安装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驱动组件为驱动电机30,所述驱动电机30上设有电机轴300和位于所述电机轴300一侧的定位孔301,所述第二出风面板22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301相配合的定位柱220,所述定位柱220插入所述定位孔301内,以将所述驱动电机30固定在所述第二出风面板22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出风面板21上设有传动轴210,所述传动轴210上设有安装孔211,所述第二出风面板22上设有与所述传动轴210相对应的安装通孔221,所述传动轴210穿过所述安装通孔221,所述驱动电机30的电机轴300安装在所述安装孔211内,以使所述驱动电机30驱动所述第一出风面板21相对于所述第二出风面板22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电机上的定位孔与第二出风面板上的定位柱相配合,使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二出风面板上;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穿过第二出风面板上的安装通孔,并与第一出风面板的传动轴相连,从而使得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轴驱动第一出风面板相对第二出风面板转动,以调节出风口的大小,进而实现大范围送风或远距离送风。
需要说明的是,可通过设置两个驱动电机来分别驱动第一出风面板和第二出风面板转动,来实现第一出风面板和第二出风面板之间的相对转动;也可通过驱动电机来驱动第二出风面板相对于第一出风面板转动;或着也可通过手动实现第一出风面板和第二出风面板之间的相对转动,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1,并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在壳体的出风口处设有与出风口形状相适配的出风面板,且出风面板上设有的多个子出风口呈放射状分布,从而使得壳体内产生的风由出风口吹出时,需先到达出风面板,并被出风面板上的多个子出风口充分打散后,再以放射状的形式送出,这样不仅有效增大了送风面积,还有效避免了风量集中,使得从出风口吹出的风能够实现多方向吹出,从而减小了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差,有效提升了空调器室内机送风的舒适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出风面板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出风面板和第二出风面板,第一出风面板和第二出风面板层叠设置在出风口处,且第一出风面板可相对第二出风面板转动,从而通过第一出风面板的转动实现调节送风口大小的目的,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调节送风口大小,进而实现远距离送风或大范围送风的目的,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相连”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与所述出风口形状相适配的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出风面板的子出风口,且多个所述子出风口呈放射状分布于所述出风面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为圆形出风口,所述出风面板为与所述出风口形状相适配的圆盘形出风面板,每一所述子出风口均沿所述出风面板的径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子出风口沿所述出风面板的径向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均位于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的外侧,且所述第一组的多个子出风口沿所述出风面板的周向均布,所述第二组的多个子出风口沿所述出风面板的周向均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的个数大于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的个数,所述第二组内相邻两个子出风口之间的径向角度为所述第一组内相邻两个子出风口之间径向角度的两倍,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沿所述出风面板的径向一一对应于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
其中,所述径向角度为相邻两个子出风口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的形状、大小相同;且所述第二组的子出风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组的子出风口的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面板包括第一出风面板和第二出风面板,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前后层叠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且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的形状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相连接,并可驱动所述第一出风面板和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中的至少一个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与所述第一出风面板相背的一端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至少一端凸出所述第二出风面板的外侧边沿,所述第二出风面板通过所述定位杆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电机轴和位于所述电机轴一侧的定位孔,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内,以将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上;
所述第一出风面板上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出风面板上设有与所述传动轴相对应的安装通孔,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安装通孔,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以使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出风面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出风面板转动。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81982.6U CN204611983U (zh) | 2015-04-30 | 2015-04-30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81982.6U CN204611983U (zh) | 2015-04-30 | 2015-04-30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11983U true CN204611983U (zh) | 2015-09-02 |
Family
ID=53964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81982.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11983U (zh) | 2015-04-30 | 2015-04-30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1198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7093A (zh) * | 2015-04-30 | 2015-07-2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2015
- 2015-04-30 CN CN201520281982.6U patent/CN20461198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7093A (zh) * | 2015-04-30 | 2015-07-2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04807093B (zh) * | 2015-04-30 | 2017-10-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07093A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2993404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 |
CN20406328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3162353A (zh) | 空调器 | |
CN204648510U (zh) | 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4832984A (zh) | 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588190A (zh) |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4676747A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6594868A (zh) | 空调器 | |
CN104344522B (zh) | 一种内嵌式空调器室内机面板、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7289506A (zh) | 一种多出风口的空调内机 | |
CN104110730A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5605682A (zh) | 一种室内风管机 | |
CN204176761U (zh) |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3605323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6514388U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04611983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5222224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06001600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4901978U (zh) | 天花嵌入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8765087U (zh) | 空调器 | |
CN208443021U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 |
CN207094805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6222509U (zh) | 空调器 | |
CN205048552U (zh) | 一种壁挂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13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