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96737U - 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 - Google Patents
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96737U CN204596737U CN201520255890.0U CN201520255890U CN204596737U CN 204596737 U CN204596737 U CN 204596737U CN 201520255890 U CN201520255890 U CN 201520255890U CN 204596737 U CN204596737 U CN 2045967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connecting plate
- connector
- moving contact
- piec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Trip Switch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动触头,包括连接件和活动地配置在连接件上的动触片组件;动触片组件包括上触片和与上触片相对设置的下触片,上触片和下触片分别通过连接轴连接在连接件上,且上触片和下触片分别能够绕着相应的连接轴转动,连接轴能够沿着连接件上下滑动;在连接件上还设置有压簧,压簧的上端与上触片接触,压簧的下端与下触片接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动触头组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并能够进行角度调节,以与矩形的静触头配合,可以与不同厚度的静触头配合,扩大了适用范围,并避免动静触头因配合误差导致损坏或接触不良,从而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触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
背景技术
用于断路器上的动触头,其主要与开关柜上的静触头配合,当两者配合连接时,能够实现导电。
现有技术中的动触头,如图1-2所示,其主要由连接座1′和铜触片2′组成,在连接座1′的上下表面上设置有两块弹簧钢片3′,通过两块弹簧钢片3′将两块铜触片2′分别压在连接座1′的上下表面上。
其具有如下缺陷:
1、铜触片与连接座之间为刚性连接,不能转动或滑动调节,或者可调性差,容易造成铜触片损坏;并且要求配合度高,上下误差不能超过3mm。
2、当动静触头配合时,没有通过弹簧过渡,从而使受力点不均匀,导致电阻过大造成发热隐患;
3、当发生偏心配合时,上下铜触片的受力不均匀,受力少的铜触片接触电阻增大,在通电时动静触头容易发热造成安全隐患;
4、无法吸收因柜体变形而造成的动静触子配合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并能够进行角度调节的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动触头,包括连接件和活动地配置在所述连接件上的动触片组件;动触片组件包括上触片 和与所述上触片相对设置的下触片,所述上触片和所述下触片分别通过连接轴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且所述上触片和所述下触片分别能够绕着相应的所述连接轴转动,所述连接轴能够沿着所述连接件上下滑动;在所述连接件上还设置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上端与所述上触片接触,所述压簧的下端与所述下触片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上触片与所述下触片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外部静触头配合的弧形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触片和所述下触片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触臂连接的凸起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触片由至少两块上触板组成,至少两块所述上触板通过一根所述连接轴连接在所述连接件的两侧;所述下触片由至少两块下触板组成,至少两块所述下触板通过一根所述连接轴连接在所述连接件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所述连接轴穿过的连接通孔,且所述连接轴能够在所述连接通孔内上下滑动;一根连接轴穿过上端的所述连接通孔,并与所述上触片连接,另一根所述连接轴穿过下端的所述连接通孔,并与所述下触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由至少两块连接板组成,每块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通孔,至少两块所述连接板活动地配置在一起,且相邻的两块所述连接板能够相对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板主体部和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主体部两端的连接板头部及连接板尾部,其中所述连接板头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板主体部的宽度;其中,一块所述连接板的所述连接板头部与另一块所述连接板的所述连接板尾部对应设置,所述压簧套接在两块所述连接板的所述连接板主体部上。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连接通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头部上,另一个所述连接通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主体部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动触头组件,其具有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动触头,其还包括触臂,其中,至少一个动触头可拆卸地安 装在所述触臂上;所述动触头中的上触片和下触片的后端分别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触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触片和所述下触片的后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触臂上靠近所述动触片组件的端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凸起部配合的安装孔;所述上触片和所述下触片上的所述凸起部分别可拆卸地配合在所述安装孔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上触片和下触片分别通过连接轴连接在连接件上,并且该上触片和下触片分别能够绕着相应的连接轴转动,连接轴还能够沿着连接件上下滑动;同时在连接件上还设置有压簧,压簧的上端与上触片接触,压簧的下端与下触片接触。
操作时,上触片和下触片能够根据需要上下滑动,并能够转动调节角度,还可以在压簧的作用下复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触头,通过将上下触片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轴上,并使得连接轴能够在连接件上滑动调节,从而实现上下触片能够转动和上下滑动调节,扩大了调节范围,可以与不同厚度的矩形静触头配合,配合要求度降低,可在误差为正负10mm的范围内实现与静触头配合。
通过设置压簧,当动静触头配合时,通过压簧给予弹性过渡,使动静触头受力点均匀,避免电阻过大造成发热隐患。当发生偏心配合时,由于上下触片能够转动,从而保证上下触片与静触头均匀受力,也避免了对动触头造成损坏而使电阻增大。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并能够进行角度调节,以与矩形的静触头配合,可以与不同厚度的静触头配合,扩大了适用范围,并避免动静触头因配合误差导致损坏或接触不良,从而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动触头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动触头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触头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动触头的立体图;
图5为上触片和下触片通过两块连接板连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6为由两块连接板组成的连接件与压簧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由两块连接板组成的连接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动触头组件的主视图;
图10为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配合示意图;
图11为动触头上偏一定角度与静触头配合示意图;
图12为动触头居中与静触头配合示意图;
图13为动触头下偏一定角度与静触头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连接座; 2′-铜触片; 3′-弹簧钢片;
100-动触头; 1-动触片组件; 11-上触片;
111-上触板; 12-下触片; 121-下触板;
13-弧形部; 14-凸起部; 2-连接件;
20-连接通孔; 21-连接板; 211-连接板头部;
212-连接板主体部; 213-连接板尾部; 3-连接轴;
4-压簧; 5-触臂; 51-安装孔;
6-静触头; 200-动触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断路器上的动触头100,包括连接件2和活动地配置在连接件2上的动触片组件1。
动触片组件1包括上触片11和与上触片11相对设置的下触片12,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分别通过连接轴3连接在连接件2上,且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分别能够绕着相应的连接轴3转动,连接轴3能够沿着连接件2上下滑动。在连接件2上还设置有压簧4,压簧4的上端与上触片11接触,压簧4的下端与下触片12接触。
该动触头100主要用于安装在断路器上,以与安装开关柜上的静触头配合。
该动触头100主要由动触片组件1和连接件2组成,其中动触片组件1活动配置在连接件2上。动触片组件1可以安装在连接件2上,也可以根据需要从连接件2上取下,其可以沿着连接件2上下滑动,也可以进行转动,以调节角度与静触头进行精准配合。
如图3-5和图10所示,动触片组件1包括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下触片12与上触片11相对设置,以与上触片11配合夹紧静触头6。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不仅仅局限于上下方向的配置关系,其也可以为左右方向的配置关系,其仅为了便于描述,将两个触片分别定义为上触片和下触片。
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分别通过连接轴3与连接件2连接。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相应地的连接轴上,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分别能够绕着相应的连接轴3转动。
连接轴3可上下滑动地配置在连接件2上,其能够沿着连接件2上下滑动。
从而,在外力作用下,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能够相向运动,并能够转动调整其开口角度或方向,以与不同的静触头配合使用。
优选地,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的调节范围在上下0-10mm内,也即是能够与误差在正负10mm内的静触头进行平面相切接触,保证使用。
为了促使上下触片复位,在连接件2设置有压簧4,压簧保持处于压缩状态,其上端与上触片11接触,其下端与下触片12接触,从而在外力释放后,压簧4能够驱动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复位并定位。
通过设置压簧4,当动静触头配合时,通过压簧4给予弹性过渡,使 动静触头受力点均匀,避免电阻过大造成发热隐患。当发生偏心配合时,由于上下触片能够转动,从而保证上下触片与静触头均匀受力,也避免了对动触头造成损坏而使电阻增大。
由于该动触头100中的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能够上下滑动和转动调整位置及角度,从而能够与静触头精密配合,扩大了适用范围,并避免动静触头配合对动触头造成损害或接触不良,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使用安全。
连接轴3与连接件2之间可通过滑槽、凸块等类似的配置方式或在连接件2上设置长槽孔等方式连接,只要保证连接轴3在连接件2上能够上下滑动即可。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触头,其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并能够进行角度调节,以与矩形静触头配合,可以与不同厚度的静触头配合,扩大了适用范围,并避免动静触头因配合误差导致损坏或接触不良,从而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较佳地,如图3、图5和图10所示,上触片11与下触片1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外部静触头6配合的弧形部13。通过设置弧形部13可以保证在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转动任意角度时,都能够与静触头6保持面或线接触,不与静触头6发生碰撞或摩擦。
如图12所示,当上触片11与下触片12保持处于基准位置时,其与静触头6配合,通过上下两个弧形部13将静触头6夹住。
如图11和图13所示,当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转动一定角度时,其与静触头6配合,通过上下两片弧形部13能够保证静触头6与上下触片面或线接触,而不会发生碰撞或磨损。
较佳地,如图3-5和图8所示,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的后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触臂5连接的凸起部14。
组装时,向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施加压力,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相向滑动,并同时转动。转动时,图3所示的上触片11逆时针转动,下触片12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其具有弧形部13的前端开口减小,具有凸起部14的后端开口变大。然后将触臂5插入后端开口内,释放外部压力, 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在压簧4的作用下复位,同时其分别反向转动,将其凸起部14分别卡入触臂5内的安装孔51内,实现定位安装。
较佳地,如图4所示,上触片11由至少两块上触板111组成,至少两块上触板111通过一根连接轴3连接在连接件2的两侧。下触片12由至少两块下触板121组成,至少两块下触板121通过一根连接轴3连接在连接件2的两侧。
通过设置两块上触板111或者多块上触板111,两者连接形成一空腔,利于连接件2上端穿过,从而通过连接轴3将两块或多块上触板111安装在连接件2的两侧。同样地,通过设置两块下触板121或多块下触板121,两者连接形成一空腔,利于连接件2下端穿过,从而通过连接轴3将两块或多块下触板121安装在连接件2的两侧,便于组装和装配。
优选地,将连接件2的上下两端设置为平板状或扁平状。
较佳地,如图5-6所示,连接件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连接轴3穿过的连接通孔20,且连接轴3能够在连接通孔20内上下滑动。
连接时,一根连接轴3穿过上端的连接通孔20,并与上触片11连接,另一根连接轴3穿过下端的连接通孔20,并与下触片12连接。从而实现连接轴3能够在连接件2上滑动,并能够带动上下触片相对运动。
较佳地,如图5-7所示,连接件2由至少两块连接板21组成,每块连接板2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通孔20,至少两块连接板21活动地配置在一起,且相邻的两块连接板21能够相对滑动。
组装时,将两块或多块连接板21贴合在一起,并使相邻的两块连接板21之间能够相对滑动。下面以两块连接板21为例说明:将两块连接板21贴合在一起,并使两块连接板21之间能够相对滑动,一根连接轴3依次穿过两块连接板21上端的两个连接通孔20并与上触片11连接,另一更连接轴3依次穿过两块连接板21下端的两个连接通孔20,并与下触片12连接。当上下触片在压簧4作用下复位时,两根连接轴3相向远离运动,两块连接板21相对滑动,两块连接板21上相邻的两个连接通孔20相向远离移动,从而对连接轴21起到限位作用,将凸起部14保持卡入在安装孔51内。
较佳地,如图6-7所示,连接板21包括连接板主体部212和连接在连接板主体部212两端的连接板头部211及连接板尾部213,其中连接板头部211的宽度大于连接板主体部212的宽度。
其中,一块连接板21的连接板头部211与另一块连接板21的连接板尾部213对应设置,压簧4套接在两块连接板21的连接板主体部212上。
通过将连接板21设置为连接板主体部212、连接板头部211和及连接板尾部213,使连接板头部211的宽度大于连接板主体部212的宽度,并将两块连接板21反向配置在一起,即将一块连接板21的连接板头部211与另一块连接板21的连接板尾部213对应设置。
利于将压簧4套接在两块连接板21的连接板主体部212上,同时避免压簧4从连接板主体部212上脱落。
较佳地,如图7所示,一个连接通孔20设置在连接板头部211上,另一个连接通孔20设置在连接板主体部212上,便于加工和控制上下触片复位。
如图8-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动触头组件200,其包括前面任一技术方案描述的动触头100,其还包括触臂5。其中,至少一个动触头100可拆卸地安装在触臂5上;动触头100中的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的后端分别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触臂5上。
该动触头组件200主要包括触臂5和动触头100,动触头100可拆卸地安装在触臂5上。
如图3-5和图10所示,动触头100中的动触片组件1包括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下触片12与上触片11相对设置,以与上触片11配合夹紧静触头6。动触头100中的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的后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触臂5上,触臂5用于与断路器连接。
由于动触头100中的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能够上下滑动和转动调整位置及角度,从而能够与矩形静触头精密配合,扩大了适用范围,并避免动静触头因配合误差导致对动触头造成损害或接触不良,从而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触头组件,具有上述动触头,其能够进行角度调节,以与矩形静触头配合,可以与不同厚度的静触头配合,扩大了适用范围,并避免动静触头因配合误差导致损坏或接触不良,从而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较佳地,如图3-5及图8-9所示,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的后端设置有凸起部14。触臂5上靠近动触片组件1的端部上设置有用于与凸起部14配合的安装孔51。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上的凸起部14分别可拆卸地配合在安装孔51内。
组装时,向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施加压力,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相向滑动,并同时转动。转动时,图3所示的上触片11逆时针转动,下触片12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其具有弧形部13的前端开口减小,具有凸起部14的后端开口变大。然后将触臂5插入后端开口内,释放外部压力,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在压簧4的作用下复位,同时其分别反向转动,将其凸起部14分别卡入触臂5内的安装孔51内,实现定位安装。当需要时,还可以将凸起部14从安装孔51内移出。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并能够进行角度调节,以与静触头配合,可以与不同型号的静触头配合,扩大了适用范围,并避免动静触头配合损坏或接触不良,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动触头(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2)和活动地配置在所述连接件(2)上的动触片组件(1);
动触片组件(1)包括上触片(11)和与所述上触片(11)相对设置的下触片(12),所述上触片(11)和所述下触片(12)分别通过连接轴(3)连接在所述连接件(2)上,且所述上触片(11)和所述下触片(12)分别能够绕着相应的所述连接轴(3)转动,所述连接轴(3)能够沿着所述连接件(2)上下滑动;
在所述连接件(2)上还设置有压簧(4),所述压簧(4)的上端与所述上触片(11)接触,所述压簧(4)的下端与所述下触片(12)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触片(11)与所述下触片(1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外部静触头(6)配合的弧形部(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触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触片(11)和所述下触片(12)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触臂(5)连接的凸起部(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触片(11)由至少两块上触板(111)组成,至少两块所述上触板(111)通过一根所述连接轴(3)连接在所述连接件(2)的两侧;
所述下触片(12)由至少两块下触板(121)组成,至少两块所述下触板(121)通过一根所述连接轴(3)连接在所述连接件(2)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所述连接轴(3)穿过的连接通孔(20),且所述连接轴(3)能够在所述连接通孔(20)内上下滑动;
一根连接轴(3)穿过上端的所述连接通孔(20),并与所述上触片(11)连接,另一根所述连接轴(3)穿过下端的所述连接通孔(20),并与所述下触片(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触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由至少两块连接板(21)组成,每块连接板(2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通孔(20),至少两块所述连接板(21)活动地配置在一起,且相邻的两块所述连接板(21)能够相对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触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1)包括连接板主体部(212)和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主体部(212)两端的连接板头部(211)及连接板尾部(213),其中所述连接板头部(211)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板主体部(212)的宽度;
其中,一块所述连接板(21)的所述连接板头部(211)与另一块所述连接板(21)的所述连接板尾部(213)对应设置,所述压簧(4)套接在两块所述连接板(21)的所述连接板主体部(2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触头(100),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连接通孔(20)设置在所述连接板头部(211)上,另一个所述连接通孔(20)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主体部(212)上。
9.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动触头(100)的动触头组件(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臂(5),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动触头(10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触臂(5)上;
所述动触头(100)中的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的后端分别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触臂(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触头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触片(11)和所述下触片(12)的后端设置有凸起部(14);
所述触臂(5)上靠近所述动触片组件(1)的端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凸起部(14)配合的安装孔(51);
所述上触片(11)和所述下触片(12)上的所述凸起部(14)分别可拆卸地配合在所述安装孔(51)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55890.0U CN204596737U (zh) | 2015-04-24 | 2015-04-24 | 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55890.0U CN204596737U (zh) | 2015-04-24 | 2015-04-24 | 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96737U true CN204596737U (zh) | 2015-08-26 |
Family
ID=53932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5589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96737U (zh) | 2015-04-24 | 2015-04-24 | 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9673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49252A (zh) * | 2016-07-20 | 2017-02-22 | 宁波天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隔离开关刀闸 |
-
2015
- 2015-04-24 CN CN201520255890.0U patent/CN20459673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49252A (zh) * | 2016-07-20 | 2017-02-22 | 宁波天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隔离开关刀闸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2252218A5 (zh) | ||
CN204596737U (zh) | 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 | |
MX2014011984A (es) | Dispositivo lipiaparabrisas y método para producir el mismo. | |
JP2006515803A5 (zh) | ||
CN103100887A (zh) | 滑块凸轮式夹紧机构 | |
TW200951610A (en) | Positioning device for integrator rod | |
CN204805865U (zh) | 夹持结构及具有所述夹持结构的可移动平台 | |
CN103326181A (zh) | 插拔装置 | |
KR100875543B1 (ko) | 프레임 절곡장치 | |
CN204817411U (zh) | 夹具的自锁机构 | |
JP6373206B2 (ja) | リニアブレーキ | |
CN105374609A (zh) | 多方向开关装置 | |
WO2014134858A1 (zh) | 开关的联动复合刹车结构、开关和电动工具 | |
CN207319985U (zh) | 一种高压负荷开关的双夹头浮动触头结构 | |
JP5165480B2 (ja) | フローティングナット | |
CN209015957U (zh) | 一种复位键结构 | |
US20120248673A1 (en) | Point-welding clamp | |
CN210025051U (zh) | 一种多功能f夹装置 | |
CN106347302A (zh) | 连接结构及应用其的雨刷器 | |
CN203278044U (zh) | 接地车触头安装定位装置 | |
CN205406372U (zh) | 一种改进动触臂的隔离开关 | |
CN207723355U (zh) | 扁平引线的折弯夹具 | |
CN205376375U (zh) | 合闸时准确到位的隔离开关 | |
CN205126006U (zh) | 一种多士炉 | |
CN208915153U (zh) | 一种驻车集成式制动钳总成中转臂和拉线座间隙调节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28 Address after: Baden, Switzerland Patentee after: ABB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Zurich Patentee before: ABB T & D Technology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