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89464U - 多向弹性编织物 - Google Patents

多向弹性编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89464U
CN204589464U CN201520076344.0U CN201520076344U CN204589464U CN 204589464 U CN204589464 U CN 204589464U CN 201520076344 U CN201520076344 U CN 201520076344U CN 204589464 U CN204589464 U CN 204589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yarn
yarn
unit
weft
w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763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森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BAIHE INDUSTRY Co Ltd
Taiwan Paih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BAIH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BAIH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BAIH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763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89464U/zh
Priority to US15/317,978 priority patent/US11891732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74434 priority patent/WO2015188642A1/zh
Priority to EP15806262.0A priority patent/EP3156531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89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89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向弹性编织物,其包含多个纬纱单元以及由多个经纱所构成的经纱层。多个纬纱单元均包含多个纬纱,而经纱层穿设于这些纬纱单元所构成的缝隙中,且经纱和纬纱皆具有弹性,通过各条经纱上的缠绕线体交错缠系,使这些经纱被定位在此缝隙,同时通过缠绕线体因缠系而产生的节点来间隔开各个纬纱单元。本实用新型使多向弹性边织物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及透气性,再通过包覆在各条纬纱上的包覆纱来提供舒适的穿著触感。

Description

多向弹性编织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编织物,尤指涉及一种通过特殊编织结构而产生良好弹性与透气效果的多向弹性编织物。
背景技术
从纺织机出现开始,纺织业有了划时代性的进步,除了化工科技的发展使的纺织物的材料更加多样化以外,纺织物本身的织造结构也是一大发展重点,由于这些技术的长期发展,御寒效果早已不是纺织产品的最大诉求,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优越的弹性、透气性以及穿着时的亲肤触感。
公知的纺织产品大多通过一般纺织布料混纺弹性纱来产生弹性,例如莱卡、螺萦,这些人造纤维由于是致密的聚合物,以此编织成的纺织产品需依赖编织结构的缝隙来排除人体的热气与水分,因此这些材料普遍用于贴身的保暖衣物,却不适合应用在闷热或潮湿的天候中。
另外一种纺织产品可以提供优良的触感以及弹性,且透气性也有相当水准,例如不织布即是大众熟知的一种布料,但不织布的强度和耐久度并不如一般的编织布,容易因为细微的勾结而使布料产生撕裂,且不织布在清洗和保养上的限制繁多,致使这样的材质虽然有以上的优点,但难以应用在单价高或是强度与耐用性要求较高的产品上。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向弹性编织物,通过弹性纱材并搭配特殊编织结构来使纺织产品能够保有优越的弹性、透气性以及亲肤触感,并且同时能够兼顾纺织产品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向弹性编织物,其包含第一纬纱单元、第二纬纱单元、第三纬纱单元、第四纬纱单元以及经纱层。第一纬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一纬纱,第二纬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二纬纱,第三纬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三纬纱,而第四纬纱单元则包含多个第四纬纱,这些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以及第四纬纱皆分别由主纱以及至少一个包覆纱交织组成,主纱的材质可以为弹力纤维等具有伸缩性质的材料,包覆纱通常为棉类材质,通过紧密包覆住内层的弹力纤维而提供良好的穿著触感;第一纬纱单元和第二纬纱单元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以距离彼此间隔,而各条第一纬纱彼此相邻,且这些第一纬纱在多向弹性编织物中是以同一纱线折返而平行堆叠成连续S型,而第二纬纱与第一纬纱也为相同的规则,即第二纬纱也是由纱线平行堆叠成连续S型来构成第二纬纱单元,且第一纬纱单元和第二纬纱单元可以交错地分布在多向弹性编织物上而形成跳织结构,第三纬纱单元以及第四纬纱单元位于另外一个平面而与第一纬纱单元以及第二纬纱单元以间隙平行间隔,且两者分别对应第一纬纱单元与第二纬纱单元,第三纬纱单元与第四纬纱单元也以前述的距离间隔开,且第三纬纱单元和第四纬纱单元仍以相同的连续S型结构所构成,使每一条第一纬纱对应一条第三纬纱,而每一条第二纬纱对应一条第四纬纱,但需特别注意的是,前述第一纬纱单元及第二纬纱单元分别使用独立的纱线折返编织而成,但此处的第三纬纱单元和第四纬纱单元则是共用同一条纱线折返编织而成。经纱层是由多个弹性经纱所构成,各条弹性经纱是经向地被穿设在前述的间隙内,且每条弹性经纱搭配有缠绕线体,缠绕线体是沿着弹性经纱缠系,并且以弹性经纱为中心圈束第一纬纱单元、第二纬纱单元、第三纬纱单元以及第四纬纱单元,并通过圈束时所产生的活结来维持前述的距离不会在编织过程中被压缩而消失,而弹性经纱的材质也可以为弹力纤维。
由本实施方式可知,通过第一、第二纬纱单元之间以及第三、第四纬纱单元之间的距离可让多向弹性编织物拥有极大的穿透面积,如此可以大幅提升多向弹性编织物的透气性,搭配弹性材质且十字交错的各个纬纱单元与经纱层,使多向弹性编织物具备多方向的伸缩性,借以令多向弹性编织物可以应用于运动服、运动鞋等需要良好散热功能以及高耐用度、高灵活性的产品,而同时包覆在各个纬纱单元上的包覆纱又可产生吸湿排汗效果,带给穿着者舒适的触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向弹性编织物,其包含第一纬纱单元、第二纬纱单元、多个弹性经纱以及多个缠绕线体。第一纬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一纬纱,第二纬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二纬纱,其中第一纬纱以及第二纬纱分别由弹力纤维以及至少一个包覆纱交织组成,且第一纬纱单元和第二纬纱单元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以距离彼此间隔,而各条第一纬纱彼此相邻,且这些第一纬纱在多向弹性编织物中是以同一纱线折返而平行堆叠成连续S型,而第二纬纱与第一纬纱也为相同的规则,即第二纬纱也是由一纱线平行堆叠成连续S型来构成第二纬纱单元,且第一纬纱单元和第二纬纱单元可以交错地分布在多向弹性编织物上而形成跳织结构。各条弹性经纱是经向地搭设于前述第一纬纱单元以及第二纬纱单元所在平面的一侧。各缠绕线体系与前述的弹性经纱彼此搭配,每一条缠绕线体沿着对应的弹性经纱缠系,并且以弹性经纱为中心圈束第一纬纱单元以及第二纬纱单元,通过圈束时所产生的活结来维持前述的距离不会在编织过程中被压缩而消失,而弹性经纱的材质也可以为弹力纤维。
通过本实施方式,除了可保有前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优点外,由于缠绕线体一次缠绕多向弹性编织物的前后两侧的纬纱,如此使得多向弹性编织物还可以仅由第一纬纱单元、第二纬纱单元所组成的单面以及经纱层所构成,不仅减少了材料成本,也使其便于缝制在其他纺织产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向弹性编织物,其包含第一纬纱单元、第二纬纱单元、第三纬纱单元以及经纱层。第一纬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一纬纱,第二纬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二纬纱,第三纬纱单元包含多个第三纬纱,这些第一纬纱、第二纬纱以及第三纬纱皆分别由主纱以及至少一个包覆纱交织组成,主纱的材质可以为弹力纤维等具有伸缩性质的材料,包覆纱通常为棉类材质,通过紧密包覆住内层的弹力纤维而提供良好的穿著触感;第一纬纱单元和第二纬纱单元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以距离彼此间隔,而各条第一纬纱彼此相邻,且这些第一纬纱在多向弹性编织物中是以同一纱线折返而平行堆叠成连续S型,而第二纬纱与第一纬纱也为相同的规则,即第二纬纱也是由同一纱线平行堆叠成连续S型来构成第二纬纱单元,且第一纬纱单元和第二纬纱单元可以交错地分布在多向弹性编织物上而形成跳织结构,第三纬纱单元位于另外一个平面而与第一纬纱单元以及第二纬纱单元以间隙平行间隔且第三纬纱单元仍以相同的连续S型结构所构成,前述第一纬纱单元及第二纬纱单元分别使用独立的纱线折返编织而成。经纱层是由多个弹性经纱所构成,各条弹性经纱是经向地被穿设在前述的间隙内,且每条弹性经纱搭配有一缠绕线体,缠绕线体是沿着弹性经纱缠系,并且以弹性经纱为中心圈束第一纬纱单元以及第二纬纱单元,并通过圈束时所产生的活结来维持前述的距离不会在编织过程中被压缩而消失,在此实施方式中,缠绕线体于第一经纱单元以及第二经纱单元的相对侧缠绕第三纬纱单元,且在前述距离之内,缠绕线体缠绕至少一个第三纬纱,而弹性纬纱的材质也可以为弹力纤维。
由上述又一个实施方式可知,第三纬纱单元与相对侧的第一纬纱单元及第二纬纱单元可产生错排关系,也即第三纬纱单元可缠绕在第一纬纱单元及第二纬纱单元所形成的距离之间,通过距离内所缠绕的第三纬纱的数量差异,可调控多向弹性编织物的透视程度或是透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第一纬纱构造图;
图5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侧面视图;
图6A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弹性经纱的放大部位正面示意图;
图6B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弹性经纱的放大部位背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立体图;以及
图8为图7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距离互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向弹性编织物的立体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多向弹性编织物100包含第一纬纱单元200、第二纬纱单元300、第三纬纱单元400、第四纬纱单元500以及经纱层600,其中第一纬纱单元200与第二纬纱单元300以及第三纬纱单元400与第四纬纱单元500皆以距离D互相间隔,且第一纬纱单元200以及第二纬纱单元300位于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前侧平面,而第三纬纱单元400以及第四纬纱单元500则位于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后侧平面,且前侧平面和后侧平面之间设有经纱层600。
图2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正面构造图。搭配参照图2,第一纬纱单元200包含多个第一纬纱210,而第二纬纱单元300则包含多个第二纬纱310,由这些第一纬纱210以及第二纬纱310所分别构成的第一纬纱单元200与第二纬纱单元300,两者在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前侧平面为交错分布的编织结构,以图2为例,多个第一纬纱210和多个第二纬纱310实际上是分别由一条纱线在前侧平面以上下折返的连续S型堆叠而成,且第一纬纱210和第二纬纱310皆为每四条形成一个子单元,而两种纬纱的子单元之间则以距离D互相间隔,需留意的是,不仅各条第一纬纱210和第二纬纱310是各自由纱线构成,观察图2的上缘,第一纬纱单元200和第二纬纱单元300所各自包含的子单元,实际上也是完全由同一条纱线串联而成,这些纱线所构成的子单元彼此横跨,使第一纬纱单元200和第二纬纱单元300如图2所示般交错并排;此外,在第一纬纱单元200和第二纬纱单元300后方设置有经纱层600,其由多个弹性经纱610组成,各条弹性经纱610直接和各条第一纬纱210以及第二纬纱310十字交叉而无互相编织,这些弹性经纱610实质上为弹力纤维材质,且每一条弹性经纱610均搭配缠绕线体611,各条缠绕线体611沿着攀附的弹性经纱610缠系,并且以弹性经纱610为中心圈束第一纬纱单元200、第二纬纱单元300、第三纬纱单元400以及第四纬纱单元500,使各条弹性经纱610被固定在这些纬纱之间。
图3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背面构造图。继续参照图3,第三纬纱单元400以及第四纬纱单元500位于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后侧平面,且两者分别与第一纬纱单元200以及第二纬纱单元300前后相对,与前侧平面不同的是,第三纬纱单元400和第四纬纱单元500虽同样以距离D间隔,但两者为同一纱线折返所构成的连续S型,且纱线横跨处位于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下缘,然而此处所公开的编织结构仅为实施方式的一例,实际上第三纬纱单元400和第四纬纱单元500仍可以采用与前述第一纬纱单元200及第二纬纱单元300相同的交错分布结构,且横跨处也非必需限制在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下缘,也即前侧平面与后侧平面可以完全对称。
图4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第一纬纱210构造图。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条纬纱是由两种纱材所构成,以图4为例,第一纬纱210实质上是由主纱211以及两个包覆纱212、213所构成,主纱211的材质可以是弹力纤维等具有伸缩性的材料,而包覆纱212、213螺旋缠绕并紧密地包覆住主纱211,在不影响多向弹性编织物100整体特性的情况下,这些包覆在主纱211外围的纱材的材质和数量可以任意为之,例如棉线等常见材料,此外,第二纬纱310、第三纬纱410以及第四纬纱510的结构也如同第一纬纱210,在此不多详述。
图5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侧面视图。再参照图5,在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前后两侧,第一纬纱210及第三纬纱410以间隙G相隔,而多个弹性经纱610所构成的经纱层600则经向地设置在间隙G内,其中缠绕线体611沿着弹性经纱600缠系,并且以弹性经纱600为中心圈束第一纬纱单元200、第二纬纱单元300、第三纬纱单元400以及第四纬纱单元500,同时将弹性经纱600系绑在这些纬纱单元上,详细说明,缠绕线体在每一次的圈束皆为同时圈束第一纬纱210与第三纬纱410或是同时圈束第二纬纱310与第四纬纱510,因此多向弹性编织物100内所包含的所有弹性经纱610可直接被经向地抽出,且不会影响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结构稳定性。
图6A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弹性经纱610的放大部位6正面示意图。图6B为图1的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弹性经纱610的放大部位6背面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6A与图6B,如同图5所述,缠绕线体611在圈束纬纱单元时一次缠绕多向弹性编织物100前后两侧的两条纬纱,在图6A中,缠绕线体611以一上、一下的规则重复穿梭在第一纬纱单元200的各条第一纬纱210之间,而在距离D处,缠绕线体611则重复上述规则而不缠绕任何纬纱,搭配背面的图6B说明,缠绕线体611在前侧圈束一组纬纱后,绕至下一组纬纱的后侧缠绕成活结,此时活结产生孔洞以提供下一次圈束时穿入,如此构成多个活结彼此交扣,由于在距离D处的缠绕线体611并无与任何纬纱单元编织,因此将不受任何纬纱牵引,借此维持住距离D,且可以通过调整活结的数量来自行控制距离D的大小。
通过前述实施方式,由于在多向弹性编织物100中,缠绕线体611借着一次缠绕两条纬纱而将弹性经纱610系绑在间隙G内,所以可知在另一未描述的实施方式中,位于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前侧或是后侧其中之一的纬纱单元可以被完全抽离,例如抽离第三纬纱单元400以及第四纬纱单元500,仅留下第一纬纱单元200、第二纬纱单元300以及经纱层600,在此一个实施方式下,由于各条缠绕线体611所攀附的弹性经纱610并未被抽离,因此第一纬纱单元200与第二纬纱单元之间的距离D仍然能够维持,此种实施方式特别适用于需维持透气性、伸缩性,但不需与皮肤直接接触的部位,不仅节省材料成本,还可进一步地增进透气效果。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立体图。图8为图7的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距离互补示意图。请再参照图7及图8,根据前述实施方式,多向弹性编织物100可另外延伸出又一个实施方式,由图7中可观察得知,由于各个纬纱单元之间利用缠绕线体611来维持距离D,实际上不同单元的纬纱各自为独立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即为第三纬纱单元400以及第四纬纱单元500整体侧向平移,此变动可通过缠绕线体611在编织缠绕时更改各条纬纱之间的捆束关系而达成,所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参考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后可以实现,在此不多详述细节。在此一个实施方式下,距离D受到第三纬纱单元400或第四纬纱单元500局部占据,此时可通过调整前后两层纬纱单元的错排幅度来控制距离D的宽窄,借此轻易地调整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透视程度或是透气性。再参照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纬纱单元400以及第四纬纱单元500完全占据距离D的方式如图中所示,参考前述两个实施方式可知,各个纬纱单元之间既为独立,因而多向弹性编织物100可通过调整这些纬纱单元的材质或是色彩而改变编织物自身的机械性能与外观,也即利用距离D的局部互补或完全互补,多向弹性编织物100可产生多样的实用性以及视觉变化,更甚者,各个纬纱单元之间的距离D在多向弹性编织物100中可以不同,借此而产生多向弹性编织物100的疏密变化。
由以上公开的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材料搭配特殊的编织结构来增加纺织产品的透气性,克服公知纺织产品无法兼顾伸缩以及透气需求的缺点,第二,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材料易于取得,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之下仍能够达到上述功效,第三,通过缠绕线体自体缠绕在弹性经纱上的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编织结构更为稳定,即使有部份的纬纱被抽离,仍不至于因为拉扯而使整体编织结构损坏,第四,通过缠绕线体编织而成的活结,各个纬纱单元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应用的产品的不同需求而轻易地调整,且同样的每一个纬纱单元所包含的纬纱数量也可以自由改变,借以调整多向弹性编织物的弹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不同的选择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26)

1.一种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向弹性编织物包含:
第一纬纱单元,其包含多个第一纬纱,所述多个第一纬纱具有弹性且相邻;
第二纬纱单元,其包含多个第二纬纱,所述多个第二纬纱具有弹性且相邻,而所述第一纬纱单元与所述第二纬纱单元以一定距离彼此间隔;
第三纬纱单元,其包含多个第三纬纱,所述多个第三纬纱具有弹性且相邻,且各所述第三纬纱以一定间隙平行对应所述第一纬纱;
第四纬纱单元,其包含多个第四纬纱,所述多个第四纬纱具有弹性且相邻,且各所述第四纬纱以所述间隙平行对应所述第二纬纱,且所述第三纬纱单元与所述第四纬纱单元同样以所述距离彼此间隔;以及
经纱层,包含多个弹性经纱,所述多个弹性经纱经向设置于所述间隙内,且各所述弹性经纱搭配有缠绕线体,各所述缠绕线体沿对应的所述弹性经纱缠系,而各所述缠绕线体借所述弹性经纱为中心圈束所述第一纬纱单元、所述第二纬纱单元、所述第三纬纱单元及所述第四纬纱单元,借以保持所述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纬纱由主纱及至少一个包覆纱组成,其中所述主纱为弹力纤维,且所述包覆纱螺旋缠绕并紧密包覆所述主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纬纱由主纱及至少一个包覆纱组成,其中所述主纱为弹力纤维,且所述包覆纱螺旋缠绕并紧密包覆所述主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三纬纱由主纱及至少一个包覆纱组成,其中所述主纱为弹力纤维,且所述包覆纱螺 旋缠绕并紧密包覆所述主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纬纱由主纱及至少一个包覆纱组成,其中所述主纱为弹力纤维,且所述包覆纱螺旋缠绕并紧密包覆所述主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纬纱、所述多个第二纬纱、所述多个第三纬纱以及所述多个第四纬纱的材质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经纱为弹力纤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纱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纬纱单元各由纱线折返编织而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纬纱单元以及所述第四纬纱单元由同一纱线折返编织而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纱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纬纱单元交错分布于所述多向弹性编织物上。
11.一种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向弹性编织物包含:
第一纬纱单元,其包含多个第一纬纱,所述多个第一纬纱具有弹性且相邻;
第二纬纱单元,其包含多个第二纬纱,所述多个第二纬纱具有弹性且相邻,所述第一纬纱单元与所述第二纬纱单元以一定距离间隔;
多个弹性经纱,所述多个弹性经纱经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纬纱与所述第二纬纱的一侧;以及
多个缠绕线体,各所述缠绕线体沿对应的所述弹性经纱缠系,而各所述缠绕线体借所述弹性经纱为中心圈束所述第一纬纱单元及所述第二纬纱单元,借以保持所述距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纬纱由主纱及至少一个包覆纱组成,其中所述主纱为弹力纤维,且所述包覆纱螺旋缠绕并紧密包覆所述主纱。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纬纱由主纱及至少一个包覆纱组成,其中所述主纱为弹力纤维,且所述包覆纱螺旋缠绕并紧密包覆所述主纱。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纱与所述第二纬纱材质相同。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是弹性经纱为弹力纤维。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纱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纬纱单元各由纱线折返编织而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纱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纬纱单元交错分布于所述多向弹性编织物上。
18.一种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向弹性编织物包含:
第一纬纱单元,其包含多个第一纬纱,所述多个第一纬纱具有弹性且相邻;
第二纬纱单元,其包含多个第二纬纱,所述多个第二纬纱具有弹性且相邻,而所述第一纬纱单元与所述第二纬纱单元以一定距离彼此间隔;
第三纬纱单元,其包含多个第三纬纱,所述多个第三纬纱具有弹性且相邻,且所述第三纬纱单元以一定间隙平行对应所述第一纬纱单元及所述第二纬纱单元;以及
经纱层,包含多个弹性经纱,所述多个弹性经纱经向设置于所述间隙内,且各所述弹性经纱搭配有缠绕线体,各所述缠绕线体沿对应的所述弹性经纱缠系,而各所述缠绕线体借所述弹性经纱为中心圈束所述第一纬纱单元及所 述第二纬纱单元以保持所述距离,且所述缠绕线体缠绕所述第三纬纱单元于所述第一纬纱单元及所述第二纬纱单元的相对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线体在所述距离内缠绕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纬纱。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纬纱由主纱及至少一个包覆纱组成,其中所述主纱为弹力纤维,且所述包覆纱螺旋缠绕并紧密包覆所述主纱。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纬纱由主纱及至少一个包覆纱组成,其中所述主纱为弹力纤维,且所述包覆纱螺旋缠绕并紧密包覆所述主纱。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三纬纱由主纱及至少一个包覆纱组成,其中所述主纱为弹力纤维,且所述包覆纱螺旋缠绕并紧密包覆所述主纱。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纬纱、所述多个第二纬纱以及所述多个第三纬纱的材质相同。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经纱为弹力纤维。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纱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纬纱单元各由纱线折返编织而成。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向弹性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纱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纬纱单元交错分布于所述多向弹性编织物上。
CN201520076344.0U 2014-06-13 2015-02-03 多向弹性编织物 Active CN204589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76344.0U CN204589464U (zh) 2015-02-03 2015-02-03 多向弹性编织物
US15/317,978 US11891732B2 (en) 2014-06-13 2015-03-18 Textile with elasticity
PCT/CN2015/074434 WO2015188642A1 (zh) 2014-06-13 2015-03-18 弹性编织物
EP15806262.0A EP3156531B1 (en) 2014-06-13 2015-03-18 Stretchable knitted fabric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76344.0U CN204589464U (zh) 2015-02-03 2015-02-03 多向弹性编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89464U true CN204589464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25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76344.0U Active CN204589464U (zh) 2014-06-13 2015-02-03 多向弹性编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89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47147U (zh) Coolmax纤维、竹纤维和导电纤维混纺织物
CN206521563U (zh) 一种功能性面料
CN103161015B (zh) 一种智能调温舒适性针织织物的织造方法
CN203864099U (zh) 一种三层结构的复合针织花边面料
CN201538854U (zh) 浮雕竹纤维毛圈织物
CN204874995U (zh) 一种吸湿抗菌面料
CN203866495U (zh) 一种复合针织花边面料
CN203864121U (zh) 一种四层结构的复合针织花边面料
CN206495012U (zh) 一种喷气双经轴织机织造的柔性面料
CN103147208A (zh) 一种汉麻大提花面料
CN203792823U (zh) 一种抗菌光泽针织花边面料
CN208201244U (zh) 一种超柔软的双层莫代尔面料
CN204589464U (zh) 多向弹性编织物
CN110644117A (zh) 一种双层双弹灯芯绒及其工艺流程
CN208472293U (zh) 一种针织格仔双面面料
CN211522502U (zh) 一种超柔经编氨纶摇粒绒面料
CN109423738A (zh) 一种抗菌透气的人造棉面料
CN209010704U (zh) 一种家居服用舒适性面料
CN207997633U (zh) 一种吸湿排汗经编面料
CN207244109U (zh) 一种防寒仿皮面料
CN102358978A (zh) Coolmax纤维、竹纤维和导电纤维混纺织物
CN109846129A (zh) 一种双面戴有舌针织帽
CN215283751U (zh) 一种抗菌羊毛针织拉绒布
CN203864098U (zh) 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针织花边面料
CN216107428U (zh) 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环保布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