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66937U - 一种防伪打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伪打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66937U
CN204566937U CN201520198228.6U CN201520198228U CN204566937U CN 204566937 U CN204566937 U CN 204566937U CN 201520198228 U CN201520198228 U CN 201520198228U CN 204566937 U CN204566937 U CN 204566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pping
ink
protective sleeve
part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982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立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982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66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66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6693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伪打标装置,包括甩动装置,所述甩动装置包括甩动部件、旋转支架、凸轮装置、弹簧、限位部件、底座;所述甩动部件固定安装在旋转支架上,旋转支架的一端通过旋转轴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凸轮装置配合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弹簧分别与底座和旋转支架配合安装;所述限位部件配合固定安装在底座上。能够通过调整甩动部件的空间位置、方向,调整甩动的力量,控制制作出的防伪标记的分布趋势和分布范围,方便人工辨识。该装置从技术上保证了制作出的标记具有唯一性、无法复制性,而且成本低,便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防伪打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防伪打标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种防伪技术均是通过印刷、喷码等方式制作,现有的多种防伪设备在制作防伪标记的过程中,制造出的防伪标记不具有随机性及其他因素的限制,使得标记容易以同样的方式制作出,使得生产厂家制作的该防伪标记均容易被其他厂家或个人仿制或伪造,此类标记不具有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
现有的防伪技术中还有采用扫描纸张纹理的防伪方式,该方式将纸张纹理的扫描图像做为防伪标记,再使用该防伪标记进行相关产品的鉴别,但该防伪方式应用的范围较窄,只适用于如宣纸等纹理差异明显的纸张上,且存在操作过程复杂、生产成本高等不足。现有的防伪技术中还有使用同位素照射物品,在物品上照射后留下防伪标记的防伪方式,此防伪方式成本高,而且也可以被伪造。现有的防伪技术中还有使用紫外油墨印刷的二维码做为防伪标记的防伪方式,此防伪方式虽然成本低,但是其仍然存在容易被伪造的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伪打标装置,能够使得制作后的防伪标记具有唯一性,并能够防止其他厂家或个人进行仿制或伪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伪打标装置,包括甩动装置;所述甩动装置包括甩动部件、固定部件、旋转支架、凸轮装置、弹簧、底座;所述甩动部件配合固定安装在旋转支架上,旋转支架的一端通过旋转轴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凸轮装置配合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弹簧分别与底座和旋转支架配合安装。
所述甩动部件,包括外保护套、墨囊;所述外保护套包括前保护套和后保护套;所述前保护套与后保护套配合连接;所述墨囊位于后保护套的内部,且与前保护套的后端配合连接;所述墨囊是中空的袋状物,能够存储油墨,前保 护套所在的方向是甩动部件的前端方向;甩动部件的前端或者前部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油墨出口,以及连接墨囊内部与油墨出口的通道。
所述油墨出口的外边缘形状是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一字型、长圆形或者以上形状的组合。
所述甩动部件还包括与前保护套配合的内芯;所述内芯的外形与前保护套相匹配,且内芯的外壁与前保护套之间设置一定距离的间隙;所述内芯后端配合设置与墨囊内部连通的通道二,所述通道二的一端与墨囊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间隙连通;所述前保护套的前侧部或前部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油墨出口,所述油墨出口与间隙连通。
所述墨囊的后端使用管道延伸出后保护套,并连接到一个墨仓,以增加持续供墨能力。
所述甩动装置还包括与凸轮装置连接的传动轮。
所述甩动装置还包括与凸轮装置配合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与传动轮配合连接,通过传动轮带动凸轮工作。
所述甩动装置还包括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配合固定安装在底座上。
所述限位部件包括上部件和下部件;所述上部件和下部件通过紧固螺栓配合连接。
还包括位置调节装置和底架;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固定安装在底架上;所述底座安装在位置调节装置上;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机构和/或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配合安装在调节机构上面或下面;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水平旋转部件或/和垂直旋转部件。
有益效果
本装置通过设置的甩动装置,使得制作后的防伪标记不是通过现有的印刷或喷码等方式完成;在制作过程中,通过甩动装置的甩动,使油墨从油墨出口甩出,落在纸张或产品外包装上,留下墨迹;由于甩动过程的随机性,使得形成的图案具有随机性,以该图案作为标记使用,使得标记具有随机性;即使使用同样的方式制作,也无法制作出同样的标记。
由于打印或印刷出来的标记点是由多个相等大小的微小墨点的阵列组成的图形,放大后查看,内部是多种色点的混合,边缘不会连续平滑,与甩落的墨 点形成的痕迹差异明显;使用扫描或照相后印刷制作的复制品,在50倍的放大镜下,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是印刷品;使用该装置制作出的防伪标记的墨点内部颜色自然平滑过渡,墨点的边缘呈现自然浸润状态。而且通过使用本装置包含的调节装置,可以调整甩动部件的油墨出口与标记物之间的距离,调整甩动部件的空间方向,调整甩动的力量,控制制作出的防伪标记的分布趋势和分布范围,方便人工辨识。该装置不但从技术上保证了制作出的标记具有唯一性、无法复制性,而且成本低,便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甩动部件,2.固定部件,3.旋转支架,4.旋转轴,5.凸轮装置,6.限位部件,7.弹簧,8.底座,9.旋转机构,10.调节机构,11.底架。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甩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12.前保护套,13.通道,14.墨囊,15.后保护套,16.油墨出口,17.间隙,18.通道二,19.内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伪打标装置,包括甩动装置,所述甩动装置包括甩动部件1、固定部件2、旋转支架3、旋转轴4、凸轮装置5、限位部件6、弹簧7、底座8。
所述甩动部件1外形可以是长圆形,包括外保护套、存储油墨的墨囊14;外保护套包括前保护套12和后保护套15,前保护套12所在的方向是甩动部件1的前端方向;前保护套12与后保护套15通过丝扣固定连接;墨囊14位于后保护套15的内部,且与前保护套12的后端配合连接;墨囊14是中空的袋状物,能够存储油墨;甩动部件1的前端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油墨出口16,优选的设置2个;所述内芯19上设置连接墨囊14内部与油墨出口16的通道13;通道13是孔状结构;连接油墨出口16端的通道13的横断面积小于2平方毫米,能 够实现甩动部件1静止时油墨不从通道13内滴落,同时实现当甩动部件1甩动急停时,油墨能够从通道13内甩出。所述甩动部件1还包括与前保护套12配合的内芯19;所述内芯19的外形与前保护套12相匹配,且内芯19的外壁与前保护套12之间设置一定距离的间隙17;该距离是0.001-2mm,优选的,该距离是0.3mm。所述内芯19后端配合设置与墨囊14内部连通的通道二18,所述通道二18的一端与墨囊14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间隙17连通;所述前保护套12的前侧部或前部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油墨出口16,所述油墨出口16与间隙17连通。通道二18与内芯19外壁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所述通道二18的数量是一个或一个以上,匹配设置在内芯19上。优选的,通道二18设置3个,且在内芯19上均匀间隔排列。通道二18的横截面积小于等于2平方毫米。当甩动部件1被甩动时,油墨能够从油墨出口16飞出,并溅落在待标记区域,形成标记图案。当甩动部件1的油墨供应量不足,需要吸取油墨的时候,打开后保护套15,将油墨出口16浸没在油墨中,挤压墨囊14,使墨囊14内的空气排出,松开手后,油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到通道13和墨囊14内,就完成了吸墨过程。通过甩动部件1制作出的防伪标记具有唯一性、无法复制性,而且成本低。
所述油墨出口16的外边缘形状是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一字型、长圆形或者以上形状的组合,优选的设计为椭圆形。
墨囊14的尾端可以使用管道延伸,并连接到一个墨仓,以增加持续供墨能力。该管道另一端配合安装在墨仓的下部,且使墨仓内的液面高于油墨出口16一定的高度,使油墨能够在一定的压力下向油墨出口处流动。
所述甩动部件1通过固定部件2配合安装在旋转支架3上,固定部件2设置在旋转支架3的中前部。固定部件2可以是常规技术中管箍类的部件,用以将甩动部件1固定在旋转支架3上,也可以是常规技术中带有锁死功能的旋转部件,旋转部件用于将甩动部件1旋转一定的角度以适应不同的生产需要,锁死部件用于卡死或固定旋转部件,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自身不再发生意外旋转。甩动部件1与旋转支架3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呈一定的角度设置。
旋转支架3的一端通过旋转轴4安装在底座8上;在旋转支架3的方向上,旋转轴4端为后端,旋转支架3的另一端是前端。所述凸轮装置5配合安装在底座8上;凸轮装置5的凸轮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时,顶起旋转支架3带动甩 动部件1向上运动,同时,弹簧7逐渐被拉伸,凸轮超过最高点后,旋转支架3在弹簧7的作用下,快速下落,到达限位部件6上时,旋转支架3停止下落;在惯性的作用下使得甩动部件1内的油墨通过油墨出口16飞出。凸轮装置5包括凸轮和凸轮连接的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上可以配合安装摇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摇柄转动传动轮,传动轮带动凸轮旋转。凸轮装置还可以与电机配合连接,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8上。电机与传动轮配合连接,电机运动时带动传动轮,传动轮带动凸轮旋转。
凸轮装置5可以在底座8上沿着旋转支架3的方向前后移动,凸轮装置5距离旋转支架3的旋转轴4距离越近,在凸轮运动到最高点时,旋转支架3被抬起的高度越高,弹簧7的拉力越大,旋转支架3的下落速度越快,使得甩动部件1内飞出的油墨运动速度更快,单次操作飞出的油墨量更多。
限位部件6包括上部件和下部件;所述上部件和下部件通过紧固螺栓配合连接;通过现有技术使得上部件与下部件能够相互配合,实现能够调整限位部件6高度的结构,通过高度的调整,改变旋转支架3下落行程的大小,从而调整甩动部件1的甩动速度。现有技术中可以采用在上部件和下部件上均设置相互配合的长孔,且长孔与紧固螺栓相匹配,实现限位部件6高度的调节。
弹簧7采用拉簧结构时,弹簧7的一端配合固定安装在底座8上,另一端配合安装在旋转支架3上。弹簧7还可以采用压簧的结构,使用现有技术,弹簧7的一端与与旋转支架3配合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底座8上的固定件配合连接,固定件可以是连接旋转轴与底座的起支撑作用的配合件,也可以是单独固定设置在底座8上的固定弹簧7的配合件。弹簧7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不同类型的弹簧,使用不同类型的弹簧时,使用相应的配合安装方式,其配合安装方式是现有技术。所述限位部件6配合固定安装在底座8上,限位部件6的高度应满足当旋转支架3下落到限位部件6上,不与凸轮接触,使得旋转支架3快速下落时首先触碰到的是限位部件6,以保护凸轮免受剧烈撞击。限位部件6可以安装在凸轮装置5的前方或后方。
还包括位置调节装置和底架11;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固定安装在底架11上;所述底座8安装在位置调节装置上;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机构10和旋转机构9;所述旋转机构9配合安装在调节机构10上面,旋转机构9也可以配合安装在调节机构10的下面。运动调节机构10是现有技术设备,可以是三维调 节机构,也可以是为二维调节机构或一维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能够带动设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运动。旋转机构9包括水平旋转部件或/和垂直旋转部件。旋转机构9是现有技术设备,能够带动设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水平旋转运动或/和垂直旋转运动。
本装置适用于防伪标记的制作,操作时,使油墨出口对着待标记区域,手动或电动操作,使凸轮转动,凸轮超过最高点后,旋转支架在弹簧的作用下,快速下落,到达限位部件时,快速停止,使甩动部件内的油墨在惯性的作用下飞溅出,落在待标记区域内,形成一定的图案,该图案作为防伪标记;油墨干燥后,拍照该防伪标记并采集与其相关的信息,将该采集到的相关标记数据储存到服务器中,做为该标记的标准样品,以便鉴定标记时使用。通过使用本装置包含的调节装置,可以调整甩动部件的油墨出口与标记物之间的距离,调整甩动部件的空间位置、方向,调整限位部件的高度,调整甩动的力量,间接地调整制作出的防伪标记的分布趋势和分布范围,方便人工辨识。该装置从技术上保证了制作出的标记具有唯一性、无法复制性,而且成本低,便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防伪打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甩动装置;所述甩动装置包括甩动部件、旋转支架、底座;所述甩动部件配合安装在旋转支架上,旋转支架的旋转轴安装在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动装置还包括凸轮装置、弹簧;所述凸轮装置配合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弹簧分别与底座和旋转支架配合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动部件,包括外保护套、墨囊;所述外保护套包括前保护套和后保护套;所述前保护套与后保护套配合连接;所述墨囊位于后保护套的内部,且与前保护套的后端配合连接;所述墨囊是中空的袋状物,能够存储油墨,前保护套所在的方向是甩动部件的前端方向;甩动部件的前端或者前部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油墨出口,以及连接墨囊内部与油墨出口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出口的外边缘形状是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一字型、长圆形或者以上形状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动部件还包括与前保护套配合的内芯;所述内芯的外形与前保护套相匹配,且内芯的外壁与前保护套之间设置一定距离的间隙;所述内芯后端配合设置与墨囊内部连通的通道二,所述通道二的一端与墨囊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间隙连通;所述前保护套的前侧部或前部设置油墨出口,所述油墨出口与间隙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的后端使用管道延伸出后保护套,并连接到一个墨仓,以增加持续供墨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动装置还包括与凸轮装置连接的传动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动装置还包括与凸轮装置配合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与传动轮配合连接,通过传动轮带动凸轮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动装置还包括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配合固定安装在底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包括上部件和下部件;所述上部件和下部件通过紧固螺栓配合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调节装置和底架;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固定安装在底架上;所述底座安装在位置调节装置上;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机构和/或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配合安装在调节机构上面或下面;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水平旋转部件或/和垂直旋转部件。
CN201520198228.6U 2015-04-03 2015-04-03 一种防伪打标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66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8228.6U CN204566937U (zh) 2015-04-03 2015-04-03 一种防伪打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8228.6U CN204566937U (zh) 2015-04-03 2015-04-03 一种防伪打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66937U true CN204566937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59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98228.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66937U (zh) 2015-04-03 2015-04-03 一种防伪打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6693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55654A1 (zh) * 2015-04-03 2016-10-06 石立公 一种防伪打标系统
CN106113955A (zh) * 2016-07-12 2016-11-16 安徽骆氏升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手动打码装置
CN106142858A (zh) * 2015-04-03 2016-11-23 石立公 一种防伪打标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55654A1 (zh) * 2015-04-03 2016-10-06 石立公 一种防伪打标系统
CN106142858A (zh) * 2015-04-03 2016-11-23 石立公 一种防伪打标装置
CN106142858B (zh) * 2015-04-03 2018-03-23 石立公 一种防伪打标装置
CN106113955A (zh) * 2016-07-12 2016-11-16 安徽骆氏升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手动打码装置
CN106113955B (zh) * 2016-07-12 2019-05-14 安徽骆氏升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手动打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1789B (zh) 直接打印机和使用直接打印对容器进行打印的方法
CN204566937U (zh) 一种防伪打标装置
CN103328336B (zh) 印刷无缝罐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73941B (zh) 高粘度喷射方法
ES2413405T3 (es)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imprimir recipientes
CN105751695B (zh) 一种病理包埋盒激光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BR112016001338B1 (pt) Aparelho e método para orientar um fechamento de extremidade de recipiente de bebidas e aplicar indícios em um local predeterminado
US1071037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image on an article
BRPI0714529A2 (pt) mÉtodo para aplicaÇço precisa de etiquetas bem como mÁquina de etiquetagem
WO2010031271A1 (zh) 防伪标识物
CN103057253A (zh) 浮雕图案印刷装置
CN204566925U (zh) 一种防伪打标系统
CN106142858A (zh) 一种防伪打标装置
CN102824989A (zh) 一种标识方法及标识、一种标识的制备方法及装置、一种组装线
CN202711592U (zh) 一种标识、一种标识制备装置及一种组装线
CN106142835B (zh) 一种防伪打标系统
CN106739601B (zh) 一种基于纸张的动感立体印刷工艺
CN106739498B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控制所述打印机的方法以及控制所述打印机的装置
CN110799345A (zh) 用于热敏印刷的防篡改介质
CN105383150A (zh) 制版方法以及丝网印版
CN105966099A (zh) 一种打印机碳带防伪方法及打印机
CN205685759U (zh) 一种新型的dlp技术3d打印机
CN203876467U (zh) 一种压凸机电子眼定位装置
CN204249518U (zh) 一种制作防伪标签的胶印机装置
CN106142860A (zh) 一种便携式防伪打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32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